循环系统疾病总论
教案-循环系统总论
教案课程名称:内科学心血管病本课内容:总论授课对象: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授课时间:45分钟授课教师:曹月娟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内科学心血管疾病总论,使学生掌握循环系统的定义,了解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特点、掌握心血管病的分类,熟悉当前心血管病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了解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二、教学内容1.循环系统定义和循环系统疾病2.心血管病与人口死亡率3.心血管病的分类4.心血管病的诊断5.心血管病的预后6.心血管病的防治7.心血管病研究进展三、教学重点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有两个:①心血管病的分类;②心血管病的诊疗方法。
掌握心血管疾病的分类是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基础。
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病例举例,对心血管病分类加以诠释;对于当前心血管病的诊疗手段进行举例说明,使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能较好的理解加深记忆。
四、教学难点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心血管病的诊断治疗,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所以对于每一中诊疗手段的讲解,除了对教材上知识的详尽讲述外,还特别举实例加以说明,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五、教学方式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教师讲解和学生课堂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创新模式1.教学内容在详细讲解教材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内容,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增加信息量,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讲解过程中,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向学生介绍心血管疾病应用的各种诊断手段和不同治疗措施,枚举经典实例,使学生意识到所学的知识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学生能够理解的前提下,适当介绍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并推荐相关的专业性网站,便于学生随时浏览,使学生了解一些学术前沿的知识。
2.教学方式采取板书和PPT结合的教学方式,PPT具有直观性和快捷性,利用多媒体展示重要的概念、直观图片和影像资料。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板书列出一些专业英文词汇,便于学生阅读英文专业文献,获得最新、最好专业知识,也为以后的双语教学打下基础。
第9版内科学循环系统总论
循环系统疾病
包括心脏和血管病,合称心血管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
是危害人类健康和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疾病
名人的意外事件
2005年7月2日晚,成功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古月在广东省 三水区因突发大面积心肌梗死,抢救无效去世,享年66岁。
2005年8月17 日晚,著名表演艺术家高秀敏在长春的家中因心脏病 突发辞世,享年46岁。
心脏彩超检查
二维超声心动图是各种心脏超声技术中心最重要和 最基本的方法
X线胸片
观察心脏的结构,心肌,心包和大血管改变
心脏CT
筛查和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放射性核素 检查
冠状动脉造影
右冠状动脉 LAO 45
圆锥支
右室支
PLV PDA
支架置入处 4.0*19mm
心脏电生理检查
诊断依据
病史 临床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 综合分析
诊断思维
病史——仔细询问 症状——描述具体 体征——认真检查 实验检查——全面分析 器械检查——有的放矢
诊断格式
需将各分类诊断先后同时列出 病因诊断 病理解剖诊断 病理生理诊断
诊断举例
1.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2.二尖瓣狭窄 3.心律失常-心房纤颤 4.心功能IV级(D级)
心血管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 介入治疗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ICD CRT 先天性心脏病经皮封堵术 外科治疗
心血管病的预后
大多数器质性心血管病预后较严重,但不同 病种间预后不一。
心血管病的病程中常发生并发症使预后更为 严重。
心血管病的防治
冠状动脉 栓塞
心肌缺血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吕
循环系统总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让学生掌握心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的途径3. 让学生了解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4. 培养学生对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的认识二、教学内容1.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3. 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调节4. 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5.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心脏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调节、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循环系统疾病病例,让学生了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循环系统疾病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课件2. 循环系统疾病案例素材3. 教学设施: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循环系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心脏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及其调节、循环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等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让学生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循环系统疾病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循环系统总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循环系统疾病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2. 介绍现代医学在循环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心内科,了解临床医生是如何诊断和治疗循环系统疾病的。
2. 安排学生进行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访谈,了解疾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循环系统疾病总论
(二)压力容积曲线变化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三十九分。
心血管病的分类
(一)病因分类
1. 先天性心血管病 常见的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二叶主动脉瓣、主动脉缩窄、 肺动脉瓣狭窄、三尖瓣下移畸形、主动脉窦 动脉瘤、法洛四联症、艾森门格综合症
掌面、脚掌面。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三十九分。
Janeway点
手掌及足底可出 现小结带状出血 点,无压痛
(Janeway点)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三十九分。
【心血管病的诊断】
(三) 实验室检查
血尿粪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血脂等)、微生物、免疫学等,根据相关病因检查:如 急性心肌梗塞查肌钙蛋白、肌红蛋白、心肌酶学,心力
【心血管病的诊断】
(一)心血管病的常见症状
呼吸困难——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性呼吸困难、
平卧性呼吸困难
发绀——紫绀 咯血——粉红性泡沫痰 心悸 —— 心脏跳动的不适感
心脏博动增强
心律失常
心血管植物神经功能失调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三十九分。
【心血管病的诊断】
胸痛——心前区闷痛
1. 心肌缺血 2. 心肌梗死 3. 主动脉夹层 4. 肺梗塞 5. 心包炎
3.心脏电生理检查
心腔内心电图
第六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三十九分。
4. 腔内成像技术
(1) 心腔内超声实时分层
第六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三十九分。
(2)血管内超声
第六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三十九分。
(3)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
第六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点 三十九分。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
《内科学》教学大纲(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自学)[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心血管病的种类分类、诊断方法和防治策略。
2、了解心血管病的预后、研究进展、我国人口死亡率和流行情[重点及难点]心血管病流行特点、诊断方法及研究进展。
【主要内容】一、心血管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心血管病的患病率、发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
二、心血管病的分类病因分类:先天性和后天性。
病理解剖分类:心内膜病、心肌病、心包疾病、大血管疾病、各组织结构的先天性畸形。
病理生理分类:主要是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
三、心血管病的诊断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等资料作出综合分析(包。
诊断内容应该包括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等。
括传统检查项目和新的检查项目)四、心血管病的防治需要针对病因、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康复等几方面进行治疗。
五、心血管病的预后评价心血管病的预后。
六、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了解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循证医学指导临床。
第二章心力衰竭[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因和病理生理特点。
2、掌握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3、掌握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
着重掌握洋地黄类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合理应用;以及急性左心衰竭的抢救方法。
心衰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主要内容】概述一、心力衰竭定义二、心力衰竭的病因(一)基本病因1、原发性心肌损害(1)缺血性心肌损害(2)心肌炎和心肌病(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2、心脏负荷过重(1)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2)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二)常见诱因1、感染2、心律失常3、血容量增加4、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5、治疗不当6、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三、病理生理1、代偿机制:(1)Frank-Starling机制(2)心肌肥厚(3)神经体液代偿机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2、心力衰竭时各种体液因子的改变(1)心钠肽(ANP)和脑钠肽(BNP)(2)精氨酸加压素(VAP)(3)内皮素(ET)3、关于舒张功能不全4、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四、心力衰竭的类型1、按病理解剖分:左心衰、右心衰及全心衰2、按病情缓急分:急性心衰、慢性心衰3、按心肌舒缩功能分:收缩性心衰、舒张性心衰五、心功能分级第一节慢性心力衰竭一、流行病学:慢性心力衰竭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病患者的最终归宿。
《内科学(第九版)》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总结
《内科学(第九版)》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总结参考《内科学(第九版)》和《考研综合》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第1章总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一)症状(二)体征1. 望诊2. 触诊3. 叩诊4. 听诊(三)实验室检查(四)辅助检查非侵入性检查1.BP测定2.ECG:包括常规心电图、ABPM、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遥测心电图、心室晚电位和心率变异性分析等。
3.心脏超声检查:M型超声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脏声学造影、实时三维心脏超声4.X线胸片5.心脏CT6.心脏MRI7.心脏核医学:SPECT、PET侵入性检查1.右心导管检查2.左心导管检查3.心脏电生理检查4.腔内成像技术:心腔内超声、IVUS、OCT5.血管狭窄功能性判断6.EBM和心肌活检7.心包穿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一)药物治疗1. RAAS抑制剂(改善HF预后)——ACEI/ARB(1)肾素抑制剂——雷米吉仑、依那吉仑、阿利吉仑血浆肾素活性是AS、DM和HF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目前不推荐用于ACEI、ARB 的替代治疗。
(2)ACEI(HF首选)/ARB(HF次选)——卡托普利(最早应用)、贝那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咪达普利、赖诺普利//氯沙坦、缬沙坦、坎地沙坦1)药理作用:①抑制AngⅡ生成;②保存缓激肽活性(ARB 无);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④保护心肌细胞功能;⑤增敏胰岛素受体。
2)不良反应:首剂低血压、无痰干咳、高血钾、低血糖、肾功能损伤、胎儿畸形、血管神经性水肿、-SH反应。
3)禁忌症:低血压、双肾动脉狭窄、Scr>265μmol/L (3mg/dl)、血钾>5.5mmol/L、妊娠期妇女、ACEI过敏。
4)临床应用:HBP、充血性HF、MI、糖尿病肾病。
HBP合并HF、MI、AF、蛋白尿、DM、糖尿病肾病。
所有LVEF<40%的HF病人若无禁忌证均应使用ACEI。
注意事项:不主张ACEI与ARB联合应用,因为不能使心衰病人获益更多,反而增加不良反应。
内科学(第9版)第三篇-循环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全
• 内科学(第9版)
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ACEI、ARB、β受体拮抗剂、扩血管药、利尿剂、α-受体拮抗剂、正性肌力药物、调脂类药物、抗心 律失常药、钙通道阻滞剂、抗栓药物
(二)介入治疗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 2.射频消融术(cathe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冠状动脉
• 内科学(第9版)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
(一)心肌细胞生理特性 (二)心肌动作电位 (三)压力容积曲线变化
• 内科学(第9版)
(二)心肌动作电位
1.除极过程(0相) 2.复极过程 ①1期(快速复极初期) ②2期(平台期) ③3期(快速复极末期) ④4期(静息期)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与离子转运示意图
第一章
总论
一、心脏的解剖和生理 二、心血管疾病的诊断 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
• 内科学(第9版)
重点难点
掌握 心血管系统的解剖 心血管系统的生理 心血管疾病常用的诊断方法
熟悉 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 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了解 心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与其他治疗手段
• 内科学(第9版)
(一)心脏结构 (二)心脏传导系统 (三)冠状动脉
• 内科学(第9版)
➢ 侵入性检查 1.右心导管检查 2.左心导管检查:左心导管检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3.心脏电生理检查 4.腔内成像技术:心腔内超声,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5.血管狭窄功能性判断: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 6.心内膜和心肌活检 7.心包穿刺
循环系统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与支气管哮喘及休克鉴别 [治疗] 1. 坐位双下肢下垂 2. 吸氧 3. 镇静:吗啡 5~10mg iv 4. 利尿:速尿20~40mg iv 5. 血管扩张剂 6. 洋地黄: 0.4~0.8mg iv 7. 氨茶硷 8. 轮流结扎四肢 9. 治疗病因,诱因
第七章
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 【定义】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 综合征。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分类】原发性高血压:病因未明,95% 续发性高血压:病因明确,疾病一种 表现,5% 【诊断标准】1999年WHO/ISH标准 正常成人血压:收缩压小于140mmhg, 舒张压小于90mmhg 理想血压:收缩压小于120mmhg 舒张压小于80mmhg 正常血压:收缩压小于130mmhg 舒张压小于85mmhg 正常高值: 收缩压130~139mmhg 舒张压85~89mmhg
[进展]
由于细胞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许多现 象得到解释,观念得到更新. 生物物理学及生化的发展,提高诊疗水 平 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 第二章 心力衰竭 [定义] 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 多数情况下: 心肌收缩力下降→CO下降 →器官组织灌注不足,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 血,称为收缩性心力衰竭
4. 尽量维持窦律,保持房室顺序传导. 5. 适当应用利尿剂,静脉血管扩张剂,禁用正性肌力 药物. (五) 顽固性及不可逆心衰治疗 1. 寻找潜在诱因,并纠正. 2. 调整用药 3. 血液超滤(括心伴I度AVB及CBBD三腔起搏) 4. 心脏移植.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 定义: 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心排血量显著,急剧下 降,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以急 性左心衰常见. [病因和发病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心血管病应根据病史、临床 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 等资料作出综合分析。 1.病史 2.症状 呼吸困难、咳嗽、心悸、 少尿、水肿、发绀、咯血、胸痛、头 痛、头昏或眩晕、昏厥和抽搐、上腹 胀痛、恶心、呕吐、声音嘶哑等。
3.体征 心脏增大征、 心脏杂音和心包摩擦音、 原有心音的异常变化、额外心音、 心律失常征、脉搏的异常变化、 动脉上的杂音、静脉充盈或异常搏动、 肝大、水肿等。
(2)侵入性检查: 心导管检查和与该检查相结合进行的 选择性心血管造影 心脏电生理检查、 心内膜心肌活组织检查、 心脏和血管腔内超声显像 心血管内镜检查等。
注意: 诊断心血管病时,需将病因、病理 解剖和病理生理分类诊断先后同时列出。 例如:诊断风心病时要列出: ①风湿性心脏病(病因诊断); ②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病理解剖诊断); ③心力衰竭(病理生理诊断) ④心房颤动(病理生理诊断)等。
(3)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在心导管术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一种治疗技术,创伤小,疗效显著。 目前主要用于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 心瓣膜病及某些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4)外科手术治疗: 对先天性心脏病、心瓣膜病、冠心病、 心包疾病和大血管疾病,外科手术是主 要的治疗方式。手术方式和时机的选择, 围手术期的处理常常需要内科医生参与。
2.病理解剖分类 按病理解剖可分为: ①心内膜病:如心内膜炎、心瓣膜狭窄、 关闭不全、脱垂等; ②心肌病:如心肌炎症、心脏扩大、 肥厚、梗死等; ③心包病:如瘤、 血管炎症、血栓形成和栓塞等; ⑤各种组织结构的先天性畸形。
3.病理生理分类 可分为: ①心力衰竭; ②休克; ③心律失常; ④其他,如冠状循环功能不全、 乳头肌功能不全等。
4.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检查, 多种生化、微生物和免疫学检查。
如动脉粥样硬化时血液各种脂质 检查,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心肌酶、 肌红蛋白、肌钙蛋白或肌凝蛋白轻、 重链的测定等。
5.器械检查 (1)非侵入性检查: 包括测血压、心脏X线透视和摄片, 各类心电图检查、动态血压监测、 超声心动图、超声多普勒血流图、 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显像(CT)、 数字减影法心血管造影(DSA)、 放射性核素心肌和血池显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PET)、 磁共振显像(MRl)等。
2.常用治疗方法 (1)心理和行为治疗。 (2)药物治疗:要正确掌握心血管药物 的临床应用,应熟悉每一种药物的药效 学、药代动力学、剂量、用法、适应证、 禁忌证和不良反应等基本知识。个体对 药物反应的差异很大。因此,在用药过 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并调整 剂量。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药物间的 相互作用。
[治疗]
1.一般原则 (1)诊治心血管急症分秒必争: (2)对病人进行危险分层:危险分层是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的大量资 料,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其 他检查结果,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是选择正确治疗 方案的重要依据。
(3)治疗的个体化原则: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除应考虑到疾 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外,还应考虑到是 否需要长期用药,药物毒、副作用及个 体反应差异,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 社会、文化背景,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诸 多因素。这些因素的差异决定了治疗的 个体化原则。
循环系统疾病总论
刘征雁
看 心 脏
心 脏 的 位 置
心房 心室 及 瓣膜
二 尖 瓣 及 三 尖 瓣
右心室 三尖瓣 复合体
肺动脉口
左心室 二尖瓣 复合体
主动脉口
主动脉瓣及左、右冠脉口
心壁
心肌层
心的血管
左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节 概 述 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和血管病, 也称心血管病,是危害人民健康和社会 劳动力较大的疾病。随着我国人均寿命 的不断延长,每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 数逐渐增多。在我国城乡居民中已成为 首要的死亡原因。
心血管病的分类
1.病因分类 根据致病因素分为先天性 和后天性两大类: (1)先天性心血管病:为心脏大血管在 胎儿期发育异常所致,病变可累及心 脏各组织和大血管,简称先心病。
(2)后天性心血管病:为出生后心脏受到 外来或机体内在因素作用而致病,有 以下几种类型:
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②风湿性心脏病; ③原发性高血压; ④肺源性心脏病; ⑤其他,如感染性心脏病、内分泌病性心 脏病、营养代谢性心脏病和心脏神经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