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胚13复习
2013年组胚复习纲要
概念复习:生发中心脾白髓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胃底腺小肠腺的潘氏细胞胰腺he染色图肺泡显微结构肾小体显微结构近曲小管,致密斑显微结构滤过屏障足细胞骨骼肌与平滑肌纤维的区别赫令体骨组织脑垂体一.上皮组织单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取自食管(固有层)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柱状细胞,基膜,杯状细胞变移上皮取自膀胱(盖细胞,基底矮柱状,中部多边形)二.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弹性纤维:蓝色细条状,胶原纤维:红色)脂肪组织(脂肪细胞(疏松CT),成纤维细胞)三.骨取自长骨(器官)骨组织(组织)骨单位(中央管,间骨板)四.血液(取自人血液)广义的结缔组织中性粒细胞(分叶状)红细胞血小板五.骨骼肌组织(横纹,细胞核)心肌组织(闰盘,细胞核)平滑肌组织取自动脉,核居中,长梭形六.脊髓(多极神经元,神经纤维)有髓神经纤维(轴索,髓鞘,郎飞结,神经膜)七.中动脉(内弹性膜,中膜,外膜)八.淋巴结(被膜,皮质区,皮质淋巴窦,淋巴小结,副皮质区(胸腺依赖区或弥散淋巴组织区))九.脾脏(淋巴小结,白髓,动脉周围淋巴鞘,红髓,边缘区)十.皮肤(角质层,颗粒层,棘层,真皮)十一.甲状腺(甲状腺滤泡,间质,胶质)十二. 肾上腺(被膜,球状带,束状带,网状带)十三. 脑垂体神经部(赫令体(局部嗜酸性团块状)垂体细胞(神经胶质细胞核))十四.胃粘膜层(胃底腺(管状)单柱上皮)十五.小肠(黏膜层,黏膜下层,基膜,小肠绒毛(突起),小肠腺(固有层),肌层)十六.肝(肝小叶(多边形),门管区,中央静脉,肝索(放射桩排列)肝窦(白色区域,两条肝索间的))十七.肺(终末细支气管(导气部),肺泡管(结节性膨大),肺泡囊)十八.肾皮质(远区小管(腔大壁薄),近区小管(腔小壁厚有刷状缘))肾小体(血管球,肾小囊腔,远区小管,致密斑,近区小管)肾髓质(直部(近端远端),细段,集合小管(胞质清亮))十九.睾丸取自生精小管睾丸间质细胞副睾(精子,等高,腔规则)二十.前列腺(腺泡,钙化的前列腺石,细胞高矮不等)二一.卵巢被膜(原始卵泡(成群),次级卵泡(卵泡腔,透明带,放射冠,颗粒层,卵泡膜),初级卵泡(透明带,卵泡细胞,卵泡膜))二二.黄体(残留的卵泡壁分化形成的内分泌细胞团)二三.子宫内膜(子宫腺,基底细胞,螺旋动脉)“增生期,分泌期”。
组织胚胎学复习完整版
绪论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2.超微结构:又称为亚显微结构。
指在电子显微镜下能观测到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如各种细胞器。
3.电子密度:亦称电子射线密度。
系指电子射线散射的物质密度。
用透射型电镜观察材料时,则电子射线散射能力强的物质越密的地方观察越暗,这些部分一般称之为高电子密度。
4.嗜碱性:组织和细胞中若含酸性物质,与碱性染料如苏木素等有较强的亲和力,结果呈现深浅不等的蓝色,这种物质具有的染色特性称为嗜碱性。
5.嗜酸性:组织和细胞中若含碱性物质,与酸性染料如伊红等有较强的亲和力,结果呈现深浅不等的红色,这种物质具有的染色特性称为嗜酸性。
6.嗜中性:对两性燃料均不亲和的为嗜中性。
7.异染性:有些组织或细胞的结构染色时会呈现出与染料完全不同的颜色,这种颜色上的异常就称为异染性。
8.HE染色:即前述的碱性染料苏木素和酸性染料伊红染色的方法。
9.PAS染色:即过碘酸雪夫式反应,是一种组织或细胞化学染色法,常用于显示糖类成分的存在。
10.嗜银性:银染中,有些组织结构不能直接使硝酸银还原,必须加入还原剂方能显色,称嗜银性。
11.亲银性:银染中,有些组织结构可直接使硝酸银还原而显色,称亲银性。
12.什么叫组织?基本组织包括哪几大类?答:组织是在胚胎发育时期形成的,由一些形态相似和功能相近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所组成的结构。
组织分类:由于细胞的特性不同,机体内的组织也相应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13.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测量单位分别是什么?光镜和电镜的分辨率分别是多少?答:光镜:分辨率为0.2μm,放大倍数约为1000倍;电镜:分辨率为0.2nm,比光镜高1000倍,可放大几万倍到几十万倍,因此电镜能观察到细胞的更微细结构。
在光镜与电镜下进行观察,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为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
这些单位间的关系如下:μm(微米)=10-3mm(毫米);nm(纳米)=10-3μm(微米) 14.石蜡包埋制作切处的主要步骤有哪些?透明、脱水、包埋等步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主要步骤有:取材与固定、脱水与透明、浸蜡与包埋、切片与贴片、染色与封固。
组胚复习题——精选推荐
组胚复习题组胚复习题⼀、名词1.间⽪: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包膜表⾯的单层扁平上⽪。
2.同源细胞群:软⾻中部的细胞成群分布,每群有2—8个软⾻细胞,是由⼀个幼稚的软⾻细胞分裂增⽣形成,称同源细胞群3.⾻单位:位于内、外环⾻板之间,是长⾻⾻⼲内主要起⽀持作⽤的结构单位,中轴为纵⾏的中央管、内含⾎管、神经和⾻内膜,中央管周围为4—20层同⼼圆排列的⾻单位⾻板,是⾻骼肌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2 I 带+A带+1/2 I 带。
4.闰盘:是⼼肌纤维的连接结构5.肌节:相邻两条 I 线(明带中央的⼀条深⾊的细线)之间的⼀段肌原纤维,称为肌节。
6.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神经细胞之间的⼀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是传递信息的功能单位。
7.尼⽒体:⼜称为嗜染质,光镜下,可见神经元胞质内含许多嗜碱性块状或颗粒状的物质称尼⽒体,电镜下为丰富的粗⾯内质⽹和核糖体。
8.赫林体:分泌颗粒沿轴突下⾏运输到神经部,在轴突沿途和终末,分泌颗粒常聚集成团使轴突呈串珠状膨⼤,在HE染⾊标本中呈现为⼤⼩不等的嗜酸性团块,称赫林体,即轴突内分泌颗粒⼤量聚集所成的结构9.胆⼩管:是相邻肝细胞连接⾯局部胞膜凹陷形成的⾎管,其盲端起于中央静脉周围的肝板内,互相吻合成⽹,在肝⼩叶周围通⼊⼩叶间胆管10.肺⼩叶:有⼀细⽀⽓管连同它的各级分⽀和肺泡组成⼀个肺⼩叶,是肺的基本单位11.球旁复合体:也称为肾⼩球旁器,由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系膜细胞组成。
它位于肾⼩体的⾎管极三⾓形区域内12.⽉经周期:⾃青春期起,在卵巢产⽣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下,⼦宫底部内膜功能层开始出现周期性变化,表现为每28天左右发⽣⼀次内膜功能层剥脱、出⾎及修复和增⽣,称为⽉经周期13.排卵:次级卵母细胞连同放射冠、透明带和卵泡液⼀起从卵巢排出的过程。
14.受精:获能精⼦进⼊卵⼦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15.植⼊:胚胞逐渐埋⼊⼦宫内膜的过程称为植⼊,⼜称为着床⼆、问答题2.上⽪细胞特化结构的分布及功能分布:游离⾯,基底⾯,侧⾯1)游离⾯(1)微绒⽑使细胞表⾯积显著增⼤,有利于扩⼤细胞的吸收⾯积(2)纤⽑把粘附在上⽪表⾯的分泌物和颗粒状物质向⼀定⽅向推送2)基底⾯(1)基膜除具有⽀持,链接和固着作⽤外,还是半透膜,有利于上⽪细胞与深部结缔组织进⾏物质交换(2)质膜內褶扩⼤细胞基底部表⾯积,有利于⽔和电解质的迅速转运(3)半桥粒将上⽪细胞固定在基膜上3)侧⾯(1)紧密连接阻挡物质穿过细胞间隙,具有屏障作⽤(2)中间连接保持细胞性状和传递细胞收缩⼒(3)桥粒起固定和⽀持作⽤(4)缝隙连接调节细胞分化和增殖3.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细胞、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的结构、功能1.成纤维细胞1)光镜结构:体积⼤、呈扁平星状多凸起,细胞核⼤,呈椭圆形,染⾊淡,核仁明显,细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
(完整版)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组织学绪论一、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究内容;组织学定义组织定义二、组织学常用研究技术:1、光镜技术:LM技术(0.2μm)(1)石蜡切片术(最常用切片术):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封片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定义嗜碱性:嗜酸性:在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均为嗜碱性,故当这些细胞器丰富时,细胞嗜碱性;而溶酶体和线粒体为嗜酸性,故他们丰富时细胞嗜酸性。
硝酸银染色:异染性:有些组织成分用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不显蓝色而成紫红色,这种现象称异染性。
(2)其它常用的制片方法:冰冻切片:用恒冷切片机,将组织迅速冻结之即切片,他能保留组织细胞内的脂类成分和某些酶活性,可做细胞酶化学染色观察。
涂片:将体液成分或器官组织的刮取物涂在载玻片上,制成薄膜,经过固定染色后进行观察,如:血涂片、骨髓涂片等。
2、电镜技术:EM技术(0.2nm)(1)透射电镜术:用来观察组织细胞内部结构;被重金属盐染色的部位,在电镜照片上呈黑色或深灰色,称该结构为高电子密度,反之呈浅灰色,为低电子密度。
(2)扫描电镜术:观察组织表面形态结构3、组织化学技术:(1)一般组织化学术原理:在切片上加某种试剂,和组织中的待检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其最终产物为有色沉淀物或重金属沉淀,以便用显微镜观察。
PAS反应:过碘酸希夫反应,显示多糖和糖蛋白的糖链,紫红色反应产物为阳性。
(2)免疫组织化学术原理:根据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使标记抗体与待测抗原特异性结合,检测标本中的抗原。
(3)原位杂交术原理核酸分子杂交组织化学术4、细胞培养与组织工程1、组织学是研究人体细微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科学,主要手段是用显微镜观察器官,组织和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的结构2、组织:有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群以及多少不等的细胞外基质构成的结构是组织。
人体组织可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3、HE染色组织学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主要使用苏木精和伊红为染料,称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简称为H-E染色法,其中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使细胞和等酸性物质染成蓝紫色4、嗜酸性能与酸性染料伊红结合,被染成红色,这种现象为嗜碱性5、嗜碱性能与碱性染料苏木精结合,被染成蓝紫色,这种现象为嗜碱性6、中性什么叫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内那些结构呈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核、RER、游离核糖体:嗜碱性;其余大部分细胞器、细胞质和细胞膜:嗜酸性第二章上皮组织概述1、一般特点:(1)细胞多,细胞间质少,细胞排列紧密、规则(2)有极性:游离面。
组胚考试复习要点(大纲要求)解析
组胚复习要点一、上皮组织的构成: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极少量细胞外基质特点:大量细胞密集成层,细胞外基质少无血管有极性(游离面、基底面和侧面)在细胞各面形成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化结构二、被覆上皮的分类及特点1.单层扁平上皮(又称单层鳞状上皮)•内皮:心血管、淋巴管内表面•间皮:心包膜、胸膜、腹膜•其它:肺泡、肾小囊•特点:表面光滑,减少器官间磨擦,利于液体流动和物质通透2、单层立方上皮特点:细胞呈立方形(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圆居中分布:肾小管3、单层柱状上皮•特点:细胞呈柱状(侧面观)或多角形(表面观),核长圆形、位于基底部•分布:胃、肠、胆囊、子宫等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特点:细胞排列貌似多层,但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实为单层;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核位置参差不齐;柱状细胞表面有大量纤毛;基膜厚•分布:呼吸道5.复层扁平上皮(又称复层鳞状上皮)•特点:基底细胞矮柱状,有增殖能力;中层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表层细胞呈扁平状;基底面凹凸不平•分布:角化-皮肤表皮未角化-口腔、食管和肛门6. 复层柱状上皮•特点:浅层细胞呈柱状,深层细胞多边形•分布:眼睑结膜、男性尿道7. 变移上皮•特点:细胞为多层,细胞形状和层数因器官功能状态不同而异空虚的膀胱-上皮厚,细胞层数增多,细胞呈大的立方形充盈扩张的膀胱-上皮薄,细胞层数减少,细胞呈扁梭形•分布:肾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内皮:衬贴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内皮间皮:分布在胸膜、覆膜和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三、疏松结缔组织中各细胞的光镜特点及功能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LM:胞体较大,多突起;胞质弱嗜碱性;核大,着色浅,核仁明显•EM:RER、GC 发达•功能:合成分泌胶原蛋白、弹性蛋白、蛋白多糖等,构成纤维和基质•纤维细胞(fibrocyte):静止状态的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macrophage)•LM:圆或不规则,可有伪足;胞质嗜酸性,可含吞噬物;核小,深染•EM:有皱褶或微绒毛;含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泡和残余体•趋化因子:细菌产物、炎症变性蛋白等•趋化性(chemotaxis):细胞沿趋化因子的浓度梯度,向浓度高的部位定向移动的特性•功能:①吞噬作用(phagocytosis)特异性吞噬-通过识别因子(如抗体)识别和黏附被吞噬物(细菌、病毒、异体细胞等)非特异性吞噬-直接黏附被吞噬物(粉尘,衰老、死亡的自体细胞等)②抗原提呈(antigen presenting)抗原-包括蛋白质、多肽、多糖等生物分子;机体免疫系统能对外来抗原发动攻击巨噬细胞吞噬了抗原后,在溶酶体中保留抗原决定基,形成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输送到细胞表面,提呈给T 淋巴细胞,故为抗原提呈细胞③分泌:上百种生物活性物质-溶菌酶、补体, 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浆细胞(plasma cell)•主要位于病原微生物易于侵入的部位(消化、呼吸道)及慢性炎症部位•LM:卵圆形,胞质嗜碱性,核圆,偏于一侧•EM:大量RER平行排列•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合成分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即抗体(antibody),能抑制或杀灭细菌、中和病毒,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肥大细胞(mast cell)•沿小血管分布,于皮肤、消化管、呼吸道较多•LM:大,卵圆形,胞质充满粗大嗜碱性颗粒(分泌颗粒),核小而圆,着色深,居中•功能: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胞质含白三烯,释放后引发过敏反应肝素:抗凝血组胺(作用快)、白三烯(作用慢):皮肤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导致组织水肿→荨麻疹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哮喘全身小动脉扩张,血压急剧下降→休克统称过敏反应;引发过敏反应的抗原称过敏原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吸引嗜酸性粒细胞,对抗过敏反应脂肪细胞(fat cell)•LM:大,圆或多边形,胞质含一大脂滴(HE标本中被溶解呈大空泡状),核扁圆,偏于一侧•功能:合成和贮存脂肪,参与脂类代谢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分布:小血管周围•形态:似纤维细胞•功能:为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为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参与创伤修复白细胞(leukocyte)•来源于血液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形态:(在血液一章中讲述)•功能:免疫防御四、骨骼肌与心肌纤维的光镜结构特点骨骼肌胞体:长圆柱状,直径10~100 µm ,长1~40 mm•胞核:椭圆形,数十至数百个,位于周边•胞质:充满肌原纤维,与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有周期性横纹①暗带(A带),中央有H 带,H 带中央有M 线②明带(I 带),中央为Z 线•肌节:相邻2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1/ 2 I 带+A带+1/ 2 I 带构成,长1.5~3.5 µm, 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心肌(cardiac muscle)•分布于心脏,收缩具自动节律性,无肌卫星细胞•LM:①不规则的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连成网②核1~2 个,居中③有周期性横纹,肌原纤维位于周边,核周胞质染色浅,内含脂褐素④细胞以闰盘连接肌浆网: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肌原纤维:由粗、细两种肌丝构成,两种肌丝沿肌原纤维的长轴排列五、神经元的结构胞体:大小形状不一,5~100 µm•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大而圆,常染色质多,着色浅,核仁大•细胞质: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还有GC、线粒体、溶酶体等细胞器和脂褐素•细胞膜:含受体、离子通道,为可兴奋膜,接受刺激、处理信息、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尼氏体(Nissl body)•LM:强嗜碱性,粗块状或小颗粒状•EM:RER和游离核糖体•功能:合成复制细胞器所需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神经调质神经递质:神经元向其它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传递的化学信息载体,为小分子物质神经调质:肽类,调节神经元对神经递质的反应神经原纤维•LM:在镀银染色切片中,呈棕黑色细丝,交错排列成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EM:由神经丝和微管构成。
组胚复习题和答案
组胚复习题和答案1. 什么是组织胚胎学?2. 描述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3. 细胞分化的基本概念是什么?4. 胚胎发育中,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有何区别?5. 何为胚胎诱导?其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是什么?6. 解释胚胎干细胞的特点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7. 描述胚胎期的三个主要阶段。
8. 什么是胚胎的原肠形成?它在胚胎发育中的意义是什么?9. 描述胚胎的神经管是如何形成的。
10. 何为胚胎的胚层?它们各自发育成哪些组织和器官?答案1. 组织胚胎学是研究生物体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发育过程的科学,它涵盖了从单个细胞到复杂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过程。
2. 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包括受精、细胞分裂、细胞迁移、细胞分化、组织形成、器官形成和胚胎成熟。
3. 细胞分化是指未分化的细胞逐渐发展成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成熟细胞的过程。
4. 细胞增殖是指细胞通过分裂增加数量,而细胞分化是指细胞获得特定功能和形态,两者在胚胎发育中是并行的过程。
5. 胚胎诱导是指一种细胞或组织对邻近细胞或组织产生影响,促使其向特定方向分化的过程,它在胚胎发育中起到调控作用。
6. 胚胎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在医学中可用于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
7. 胚胎期的三个主要阶段包括胚前期、胚期和胎儿期。
8. 原肠形成是胚胎发育中的一个重要过程,它涉及到细胞层的内陷和折叠,形成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这些胚层最终发育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9. 神经管的形成是通过神经板的隆起、弯曲和闭合形成的,它最终发育成中枢神经系统。
10. 胚胎的胚层包括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
外胚层主要发育成表皮和神经系统,中胚层发育成肌肉、骨骼和循环系统,内胚层发育成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复习题和答案示例,实际的组胚学复习材料可能会更加详细和深入。
组胚复习资料
组胚复习资料《动物组织与胚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定义、结构、功能)1、组织学、胚胎学组织学:研究家畜机体微细结构及功能的科学胚胎学:研究家畜个体发生及发育规律的科学2、嗜酸性、嗜碱性嗜酸性:一些组织和细胞含有碱性物质,与酸性染料(如伊红)有较强得亲和力,结构呈现深浅不同得红色,这种物质具有的染色特性就称为嗜酸性嗜碱性:一些组织和细胞含有酸性物质,与碱性染料(如苏木素)有较强得亲和力,结构呈现深浅不同得蓝色,这种物质具有的染色特性就称为嗜碱性3、 HE、常规染色HE、常规染色:用碱性染料苏木素和酸性染料伊红染色的方法称为HE、常规染色4、 PAS、银染PAS染色:也称过碘酸雪夫氏反应,是利用过碘酸和雪夫试剂显示糖类成分存在的一种组织或细胞化学染色法。
银染法:又称镀银或银浸法,是一种利用银盐染料显示神经细胞、神经纤维和网状纤维的方法5、细胞膜、生物膜、单位膜细胞膜,也称质膜,是包在细胞表面的界膜。
细胞膜和和细胞内部构成某些细胞器的细胞内膜统称生物膜。
具有暗,明,暗三层结构图像的膜称为单位膜。
6、液态镶嵌模型、细胞衣液态镶嵌模型:是一种以类脂双分子层为基础,其中镶嵌着球状蛋白质,强调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的细胞膜结构模型。
细胞衣:又称糖衣,是附着于细胞游离面的一薄层状结构,由糖蛋白和糖脂组成,是细胞特有的表面结构。
7、吞噬、吞饮吞噬:细胞内吞固体物质吞饮:细胞内吞液体物质8、胞吞、胞吐胞吞:是指细胞伸出伪足包裹,或使细胞膜凹陷成囊,将物质包裹形成内吞小泡进入细胞内的过程,是细胞摄取大分子或颗粒物质的一种方式。
胞吐:是指细胞将内部合成的激素、酶等包于小泡内并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
9、抗原、抗体抗原:使抗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物质。
抗体: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将抗原消灭的物质。
10、染色质、染色体染色质:是指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由DNA 、RNA、组蛋白和非组蛋白构成,高倍镜下呈纤维状。
染色体:是染色质在细胞分裂期短线状或棒状形态,是染色质复制加倍卷曲折叠得结果。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题
滨州医学院组织胚胎学目录第1章绪论第2章上皮组织第3章结缔组织第4章软骨和骨第5章血液和血细胞发生第6章肌组织第7章神经组织第9章循环系统第10章免疫系统第11章皮肤第12章内分泌系统第13章消化管第14章消化腺第15章呼吸系统第16章泌尿系统第18章男性生殖系统第19章女性生殖系统第20章胚胎学总论第1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组织学: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学科,是在组织、细胞、亚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机体进行的研究。
2. HE染色:利用苏木精和伊红对组织或细胞进行染色的方法。
3.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利用标记物标记的抗体与组织或细胞的抗原特异性反应,结合形态学观察,对抗原做定性、定量、定位检测的技术。
4. 原位杂交技术:利用有放射性或非放射性的外源核酸(即探针)与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待测DNA或RNA互补配对,结合成专一的核酸杂交分子,经一定的检测手段将待测核酸在组织、细胞或染色体上的位置显示出来。
5. 嗜酸性:易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嗜酸性。
部分细胞质及细胞外基质中的纤维等常呈嗜酸性。
6. 嗜碱性: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为嗜碱性。
细胞核、核糖体等常呈嗜碱性。
第2章上皮组织一、名词解释1. 微绒毛:是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电镜下可见绒毛轴心的胞质中有许多纵行的微丝,微丝连于胞质顶部的终末网,微绒毛可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2. 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粗长突起,能节律性定向摆动,电镜下纤毛中央为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为9组双联微管。
纤毛主要分布于呼吸道等处。
3. 紧密连接:又称闭锁小带。
这种连接呈点状、斑状或带状,位于相邻细胞间隙的顶端侧面。
紧密连接除有机械连接作用外,还可阻挡细胞外的大分子物质经细胞间隙进入组织内,具有屏障作用。
4. 缝隙连接:又称通讯连接,呈斑状,细胞间隙仅2~3nm,内有等间隔连接点,胞膜中有规律分布由6个亚单位并合组成的连接小体,相邻两细胞膜中的连接小体对接,成为细胞间直接交通的管道,利于小分子物质和离子的交换及细胞间信息的传递。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组胚复习资料
组织学与胚胎学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B )A 大分子B 细胞C 组织D器官2、细胞外基质产生于(B )A器官B细胞C组织D系统3、最常用的光镜制片技术是( B )A冰冻切片术B石蜡切片术C涂片术D铺片术【X型题】1、细胞的组成成分是(ABC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细胞外基质2、组织学的研究水平包括( ABCD )A分子B亚细胞C细胞D组织3、能被苏木素染成紫蓝色的是( ACD )A细胞质内的核糖体B高尔基复合体C细胞核D粗面内质网二、填空题1、基本组织一般分为四大类,即(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肌组织)、( 神经组织)。
2、HE染色法的染料是(苏木素)和(伊红),组织切片中与前者亲和力强的着色结构具有(嗜碱)性,与后者亲和力强的着色结构具有(嗜酸性),与两者亲和力均不强者具有( 中性)。
三、名词解释1、H-E染色是光镜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方法,苏木素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紫蓝色。
伊红是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2、免疫组织化学术是根据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用带有标记物的特异性抗体与待检抗原结合,并依据标记物的特性予以显示,从而检测组织中肽和蛋白质分布部位的一种组织化学技术。
四、问答题1、试述H-E染色的基本原理。
答:即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苏木精染液为碱性,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核糖体着紫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2、试述石蜡切片的制作步骤①取材和固定,常用甲醛固定新鲜的组织块;②.脱水和包埋,把固定好的组织块用酒精脱尽其中的水分;由于酒精不溶于石蜡,再用二甲苯置换出组织块中的酒精;然后将组织块置于融化的石蜡中,让蜡液浸入组织细胞,待冷却后组织便具有了石蜡的硬度;③切片和染色,将组织蜡块用切片机切成5~10um的薄片,贴于载玻片上,脱蜡后进行染色,以提高组织成分的反差,以便观察。
成人大专《组胚》复习题+答案
《组织胚胎学》二、填空题。
1、脾白髓由动脉周围淋巴鞘脾小结和边缘区构成。
2、肺泡上皮包括I型肺泡细胞和I型肺泡细胞,前者的功能是气体交换,后者的功能是分泌表面活性物质。
3、卵泡的发育分为原始卵泡、生长卵泡、成熟卵泡、闭锁卵泡四个阶段。
4、窦周隙是肝血窦内皮细胞和肝细胞之间的狭窄间隙。
腔内有贮存维生素A和脂肪的细胞为有贮脂细胞。
5、胃蛋白酶原由胃底腺泌酸腺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由主细胞细胞分泌。
6、胎膜包括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和脐带7、气管管壁从内向外分粘膜、粘膜下层和外膜三部分。
8、球旁复合体包括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
9、消化管由内向外依次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浆膜层10、精子形成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5个过程。
11、胚泡植入后,子宫内膜的功能层称为蜕膜,其分为三部分,即底蜕膜、包蜕膜和壁蜕膜。
12、在电镜下毛细血管分为三种类型,即连续型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
13、软骨的分类包括透明软骨、纤维软骨、弹性软骨。
1415等。
1617、血液、淋巴和软骨和骨组织等。
18、呆小症是由于甲状腺素激素幼年缺乏所致。
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缺少生长激素激素所致三、名词解释。
1、HE染色:简称HE染色法,石蜡切片技术里常用的染色法之一。
2、连接复合体:各种细胞连接常可同时存在.只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相邻在一起,即可称为连接复合体.3、软骨囊:软骨细胞周围的软骨基质4、三联体:在人和哺乳动物骨骼肌肌原纤维的I带与A带交界处,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5、泡心细胞:胰腺腺泡腔内有些扁平或立方形细胞,称为泡心细胞.它们是伸入腺泡腔内的闰管上皮.6、血脑屏障:是指脑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和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和脑脊液之间的屏障,这些屏障能够阻止某些物质(多半是有害的)由血液进入脑组织。
7、淋巴小结:是由B细胞为主(B细胞占95%,其余为巨噬细胞,滤泡树突细胞,辅助性T 细胞)密集而成的球状淋巴组织.功能活跃的淋巴小结中心浅染,称生发中心,是聚集抗原并引起B细胞增殖的部位.8、胆小管:是相邻肝细胞之间,局部质膜凹陷成槽并相互对接、封闭而形成的微细小管,并以盲端起于中央静脉的附近,呈放射状走向肝小叶的周边,出肝小叶后汇合成小叶间胆管。
组胚复习
1.肥大细胞:起源于骨髓,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内含有粗大的颗粒和白三烯、组胺、肝素等物质,常见于疏松结缔组织内2..浆细胞: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是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转化而来的。
胞质嗜碱性,核偏向细胞的一侧,内含大量的RER和Glogi复合体3.致密结缔组织:一种以纤维成分为主的固有结缔组织,可分为不规则和规则两种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和其分化而来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组成的系统,包括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尘细胞5.网织红细胞:细胞内尚残余部分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洗网状,故称网织红细胞6.造血干细胞:是生成各种细胞的原始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起源于人的胚第3周初的卵黄囊血岛,出生后,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与红骨髓,其次是脾和淋巴结,外周血也有少量7.造血组织:主要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8.骨单位: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多,长筒状,其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9.骨板:骨质的结构呈板层状,称骨板10.间骨板:位于骨单位之间或骨单位与环骨板之间,是一些形状不规则的平行板,是骨生长和改建过程中哈弗斯骨板或环骨板未被吸收的残留部分11.同源细胞群:靠近软骨中央,细胞较成熟,体积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而且多为2-8个聚集在一起,它们一个软骨细胞分裂而来,故称同源细胞群12.软骨陷窝:基质内的小腔称软骨陷窝13.软骨囊:糖胺多糖在基质中的分布不均匀,紧靠软骨陷窝的部位硫酸软骨素较多,此处呈强嗜酸性,形似囊状包围软骨细胞,故此区域称软骨囊14.肌节: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称肌节15.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16.闰盘:心肌纤维呈不规则的短圆柱状,有分支,互连成网,连接处染色较深,称闰盘17.肌浆网: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18.横小管: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T小管19.终池:纵小管两端扩大呈扁囊状,称终池20.血脑屏障:有些星形胶质细胞末端扩大形成脚板,在脑和脊髓表面形成胶质界膜,或贴附在毛细血管壁上,构成血-脑屏障的神经胶质膜21.运动终板:躯体运动神经末梢的分支形成葡萄状终末,并与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起连接,此连接区域呈椭圆形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22.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实现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通讯23.尼氏体:尼氏体由许多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24.运动终板:运动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骨骼肌纤维共同形成的效应器,分布于骨骼肌内,支配肌纤维的收缩。
组胚复习资料
组胚复习资料组胚复习资料组胚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生物体从受精卵到成熟个体的发育过程。
对于学习组胚学的学生来说,复习资料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组胚学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1. 组胚学的基本概念组胚学是研究受精卵发育为成熟个体的过程的学科。
它涉及到胚胎的形态变化、细胞分化、器官发生等方面的内容。
组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动物、植物和真菌等各类生物。
2. 组胚学的研究方法组胚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观察、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者可以观察和分析胚胎的形态、细胞分化和基因表达等现象,从而揭示生物发育的机制。
3. 受精与胚胎发育受精是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后,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的发育过程,逐渐分化为多个细胞,形成胚胎。
胚胎的发育过程中,细胞会经历细胞分裂、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和细胞分化等过程,最终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4. 胚胎的形态发生胚胎的形态发生是指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形态的变化。
胚胎的形态发生包括体轴的建立、器官的形成和组织的分化等过程。
这些过程是由一系列的信号分子和基因调控网络控制的。
5. 细胞分化与命运决定细胞分化是指原始细胞通过基因调控逐渐发展为不同类型的细胞。
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会发生变化,从而决定了细胞的命运。
细胞分化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起着关键的作用。
6. 器官发生与模式形成器官发生是指胚胎中各类器官的形成过程。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通过相互作用和调控,形成不同的器官。
这些器官的形成过程是高度有序和精确的,涉及到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分化和细胞死亡等多个过程。
7. 组织再生与发育异常组织再生是指受损组织或器官通过细胞增殖和分化,恢复其正常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组织再生是生物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对于维持生物体的完整性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内皮:分布在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1.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非神经元之间特化的细胞连接。
2.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组成。
3.HE染色:组胚学最常用的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剂组合的染色方法。
4.尼氏体:仅位于胞体和树突内,光镜下呈强嗜碱性,为斑块状或颗粒状。
电镜下,由粗面内质网和游离的核糖体组成,能够合成蛋白质,是神经元机能状态的一样标志。
5.肺小叶:每条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分支至肺泡组成的。
肺小叶是肺的结构单位也是肺病理变化的基础。
6.滤过屏障(滤过膜):血浆中的部分成分经有孔内皮、毛细血管基膜、足细胞裂孔膜而滤入肾小囊腔内血浆所经过的这三层结构成为滤过膜或者滤过屏障。
7.卵泡:由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组成。
8.窦周隙:位于内皮细胞和肝细胞之间的狭小间隙。
9.精子发生:从精原细胞到精子形成的过程。
10.横小管:又称T小管是由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小管,它垂直于肌膜表面。
11.胆小管:是穿行于肝板内的微细胆道,相互连接成网,它由相邻肝细胞的质膜局部凹陷形成。
12.血-脑屏障:脑内毛细血管属于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外肌膜完整,肌膜外有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脚板样的突起围绕。
上述特点增加了血管壁的屏障作用,可有效的限制血液中某些物质对血管壁的通透,对脑组织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上述结构特点及产生的生理效应成为血脑屏障。
13.排卵:成熟卵泡破裂次级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结构从卵巢排出的过程。
14.胃底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是胃的主要腺体。
15.闭锁卵泡:退化的卵泡。
16.透明带:初级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间出现的一层嗜酸性的均质膜。
17.气-血屏障:肺泡内气体与肺泡隔毛细血管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通过的结构又称呼吸膜。
由肺泡表面液体层、I型肺泡细胞与基膜。
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共同构成。
18.肌原纤维大量平行且规律排列的粗细肌丝构成。
19.肠绒毛:上皮和固有层像肠腔突出形成的细小突起。
组胚复习资料名解和大题(补充)
第十章免疫系统1、名词解释垂体门脉系统赫令体APUD垂体门脉系统:垂体上动脉从结节部上端进入神经垂体漏斗,并形成袢形窦状毛细血管网,称第一级毛细血管网.这些毛细血管网再返回结节部汇集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下行入远侧部,再形成窦状毛细血管网,称第二级毛细血管网,由此构成垂体门脉系统。
赫令体: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经轴突运送到神经垂体,一些分泌颗粒在轴突内或其末端可聚集成嗜酸性均质团块,称作赫令体。
APUD:是指散在于体内的一些内分泌细胞,其胞体内含胺或胺前体,并能在细胞内进行脱羧作用,产生胺或肽,具有这种特性的细胞统称摄取胺前体脱羧细胞,简称APUD细胞。
2、简述甲状腺的结构和功能。
甲状腺分泌何种激素?甲状腺表面包被薄层结缔组织被摸,结缔组织深入腺实质将其分成小叶,其含有甲状腺滤泡和滤泡旁细胞,滤泡是甲状腺结构和功能的单位,又单层的滤泡上皮细胞构成,滤泡腔内充满胶质。
功能:合成并释放T3、T4促进细胞氧化和能量代谢,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
滤泡旁细胞分泌降钙素,使血钙降低。
分泌激素;甲状腺激素,降钙素。
3、举例说明含氮激素分泌细胞、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光镜和电镜结构特点。
1. 含氮类/肽类激素分泌细胞: 细胞质内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体。
以及有质膜包被的分泌颗粒等。
分泌的激素含有氨基酸残基。
2. 类固醇类激素分泌细胞: 仅包括肾上腺皮质和性腺的内分泌细胞。
细胞质泡沫状。
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管状嵴/脂滴丰富,无膜包分泌颗粒。
分泌的激素含类固醇类物质。
两类内分泌细胞超微结构特点比较4、简述肾上腺的结构和功能。
肾上腺表面包以结缔组织被摸,少量结缔组织伴随血管和神经深入腺实质内,肾上腺实质由周边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构成。
皮质:1. 球状带: 位于被膜下方,细胞球状排列。
分泌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能保Na+排K+,参与调节水盐代谢。
2. 束状带: 细胞束状排列并与被膜垂直,其间夹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该细胞是体内典型的类固醇类激素分泌细胞。
组织胚胎学重点复习汇总
组织胚胎学重点复习汇总名词解释:1.成纤维细胞:普遍存在于结缔组织中的一种中胚层来源的细胞。
2.巨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高度分化、成熟的长寿命的细胞类型。
3.浆细胞:能够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的终末分化阶段的B细胞。
5.肌节:横纹肌细胞中肌原纤维上的重复单位。
两条Z盘之间的结构为一个肌节,由相互交错的粗肌丝和细肌丝的阵列组成。
6.闰盘:心肌纤维的连接处称闰盘7.肌浆网:是肌纤维内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纵行包饶每条肌原纤维周围,称纵小管;两端扩大呈扁囊状,称终池.8.突触:神经细胞的一种特化连接,神经递质信号分子可通过此连接从一个神经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神经细胞或肌肉细胞。
9.轴突:神经细胞长的突起。
可远距离快速传导神经脉冲,从细胞本体向其他细胞传递信号。
10树突:神经细胞伸出的树枝状细胞突起。
接受邻近细胞的刺激传到细胞本体。
11神经束膜:多条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结缔细胞形成的膜12运动终板: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与肌纤维间的一种化学突触结构。
13三联体:由三个核苷酸组成的一个密码子。
14突触小体: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轴突末梢分枝末端的膨大部分形成的小体。
15反射: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体内、体外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16反射弧:反射弧是反射的结构基础,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7感受器:是能够感受体内、体外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刺激,并把它转变为神经冲动的神经末梢。
18传入神经:直接与感受器相联系,把神经冲动传送到中枢神经系统的一定部位。
19反射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对某一生理机能具有调节作用的神经细胞群,分别位于脊髓和脑的不同部位。
20传出神经:直接与效应器相联系,把冲动从神经中枢传送到效应器。
21效应器:是实现反射的效应组织,如骨骼肌、平滑肌、和各种腺体。
22微循环:指微动脉到微静脉间的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
23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单选题
填空题
简答题
问答题
问答题
1.肥大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粗大的嗜碱性,易染性,水溶性颗粒
脱颗粒现象引起过敏反应
1)组织胺:
2)白三烯:
3)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4)肝素:
2.试述巨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LM 胞体较大,圆形或不规则形,核小、着色深,胞质丰富、嗜酸性,吞噬颗粒
EM 微皱褶和突起,大量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和残余体,微丝和微管
功能:
变形运动和趋化性
识别、粘附和吞噬功能
参与免疫应答
分泌功能
3.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胞体
尼氏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合成结构蛋白和分泌蛋白
神经原纤维:维持细胞形态,参与物质运输
树突:尼氏体,神经原纤维,接受刺激和传导冲动
轴突:无尼氏体,传导冲动
色素:常见脂褐素
4.你所学过的具有合成和分泌蛋白质功能的细胞有哪些?试举例说明(5例以上)并归纳其共同的结构特征。
具有合成和分泌蛋白质功能的细胞有:成纤维细胞、浆细胞、软骨细胞、成骨细胞、胃底腺主细胞、肝细胞等。
共同的结构特征:LM 核膜、核仁明显
胞质嗜碱性
EM 丰富的RER和游离核糖体
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5.突触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神经元与神经元或非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结构
1.化学突触:以神经递质为媒介,单向传导
突触前成分,突出前膜,突触小泡,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突触后成分,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受体
分类:
2.电突触:缝隙连接,以电流作为通讯联络方式,双向传导
6.淋巴结的结构与功能
被膜:小梁
浅层皮质:淋巴小结 B C
结构皮质深层皮质:弥散淋巴组织TC
皮质淋巴窦:
实质髓索 B c
髓质
髓窦
功能:1)滤过淋巴液
2)产生免疫应答——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7.腺垂体远侧部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嗜酸性细胞:分泌的激素为蛋白质
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
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
嗜碱性细胞:激素为糖蛋白,PAS阳性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促甲状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细胞:卵泡刺激素 ,黄体生成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嫌色细胞
8.胃底腺壁细胞和主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壁细胞
LM:胞质强嗜酸性
结构
: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绒毛、微管泡系统、大量线粒体功能:分泌盐酸、内因子、组胺
主细胞
LM:胞质嗜碱性
结构
: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酶原颗粒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
9.试述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线粒体:供能
RER:合成蛋白质
SER:合成、转运胆汁;解毒,糖、脂、类固醇激素代谢;
Golgi体:加工运输蛋白质、分泌胆汁
溶酶体:自噬、异噬、胆红素转运、储存铁
微体:解毒
内含物:糖原、脂滴、色素
10.肾小体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入球微动脉
血管球毛细血管袢
出球微动脉
壁层:单扁
肾小囊肾小囊腔:含滤液
脏层:足细胞
内皮孔
滤过膜基膜
(滤过屏障)足细胞裂孔膜
功能:滤过作用,形成滤液(原尿)
11. 胎盘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组成 1 丛密绒毛膜
2 基蜕膜
结构 1 胎盘隔,胎盘小叶
2 绒毛
3 绒毛间隙
4 胎盘膜(血胎屏障)
功能
1 物质交换
2 内分泌
3 屏障
12.血细胞分类和正常值
红细胞:3.5~5×1012/L
血红蛋白女:105~135g/L
男:120~150/L
血细胞中性粒细胞:50%-70%
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0.5%-3%
嗜碱性粒细胞:0-1%白细胞:4~10×109/L
淋巴细胞:20%-30%
无粒细胞
单核细胞:3%-8%
血小板:100~300×109/L
13.肺泡的结构与功能
1. 肺泡上皮 I型细胞,扁平,气体交换
II型细胞,立方,嗜锇性板层小体,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张力
2.肺泡隔,毛细血管网,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尘细胞,
3.气血屏障:肺泡表面液体层,
肺泡上皮,
基膜,
基膜,
毛细血管内皮
4.肺泡孔
14.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月经期1-4天;
增生期5-14天,2-3mm,腺体弯曲,螺旋动脉弯曲,基质增生,
受雌激素影响;
分泌期15-28天,5-7mm,腺体更弯曲,分泌增加,
螺旋动脉更弯曲,充血,结缔组织水肿,
受孕激素影响。
15.月经周期第22天时卵巢和子宫内膜的结构。
月经周期第22天卵巢已排卵,卵泡壁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形成黄体。
结构:粒黄体细胞,
膜黄体细胞
功能:分泌孕激素、雌激素
子宫处于分泌期 15-28天,5-7mm,腺体更弯曲,分泌增加,
螺旋动脉更弯曲,充血,结缔组织水肿,受孕激素影响。
16.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组成、分布、功能及来源
组成:巨噬细胞、破骨细胞、小胶质细胞、肝巨噬细胞、尘细胞、郎格汉细胞功能:吞噬、参与免疫反应和分泌的功能。
来源:骨髓幼单核细胞。
17.黄体的形成、结构、功能和演变
形成:排卵后,卵泡壁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形成黄体
结构:粒黄体细胞,
膜黄体细胞
功能:分泌孕激素、雌激素
演变:月经黄体二周,妊娠黄体六个月,白体
知识点
1.球旁复合体
球旁细胞,致密斑,球外系膜细胞
2.肝门管区
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
3.绒毛
上皮和固有层组成
4.微绒毛
又称纹状缘,细胞膜和细胞质组成
5.皱襞
粘膜和粘膜下层组成
6.胰岛
7.小肠层次/消化管层次
上皮:单层柱状和杯状细胞
粘膜固有层:小肠腺
粘膜肌层:平滑肌
小肠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
(有绒毛)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
外膜:浆膜
8.肾上腺皮质
9. 淋巴组织分类和特征
弥散淋巴组织:无明显界限,T细胞
淋巴小结:球形,边界清楚,B细胞初级淋巴小结
次级淋巴小结10. 脾的结构
白髓动脉周围淋巴鞘
弥散淋巴组织
以T细胞为主(胸腺依赖区)
淋巴小结B细胞为主
脾索:索状淋巴组织,B细胞为主
红髓
脾窦:内皮杆状,间隙大;基膜不完整,外有网状纤维边缘区
11.肝小叶--中央静脉、肝板和肝血窦
12.心层次
内皮
心内膜内皮下层
心内膜下层,含有束细胞
心心肌膜 : 心肌
薄层结缔组织,有脂肪细胞
心外膜
间皮
13. 毛细血管分类—连续性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
14. 中枢神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
15. 血脑屏障
毛细血管内皮
结构基膜
星形胶质细胞
功能: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脑内,维持内环境相对恒定
16. 肌组织分类、特点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17.肌丝和蛋白
粗肌丝:肌球蛋白
肌丝
细肌丝:肌动蛋白,肌原蛋白,原肌球蛋白
18.肌节
19. 上皮分类和分布
衬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即内皮
单层扁平上皮位于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即间皮
分布于肺泡和肾小囊壁层等
单层立方上皮——肾小管,甲状腺滤泡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胃,肠,胆囊,子宫,输卵管
假复层纤维柱状上皮——呼吸道,男性生殖管道
复层扁平上皮角化型——皮肤的表皮
未角化型——口腔,食管,阴道
变移上皮——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
20.气管壁分层
21.基本组织
22. PAS反应
23. 胚盘
24. 胚泡
25. 畸型
26. 次级生长卵泡的结构:初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
卵丘,卵泡腔,颗粒层,卵泡膜。
27. 结缔组织的分类、细胞、纤维
28. 皮肤的结构
29. 生精小管、生精细胞、雄激素
30. 三胚层
31. 屏障
32. 胎膜
33.肾单位
34.肺呼吸部
35.中动脉管壁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