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第十七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查相关手册 ★ 通过经验公式计算 ★ 通过实验测定
1.气体中的扩散系数D 1106 ~ 110-5
通常,扩散系数与系统的温度、压力、浓度以 及物质的性质有关。对于双组分气体混合物,组分 的扩散系数在低压下与浓度无关,只是温度及压力 的函数。某些双组分气体混合物的扩散系数列于表2-2中。
(四)、扩散系数
N NA JA 0;
低浓度气体扩散或等分子反向扩散,=,>,=;=,=,>.
(三)、液体中的稳态分子扩散
1).等分子反方向扩散
参照气体中的等分子反方向扩散过程,可写出
D
NA
AB
z
(c A1
cA2 )
z z2 z1
D —组分A在溶剂B中的扩散系数,m2/s
AB
(三)、液体中的稳态分子扩散
② 在气液相界面处,气液两相处于平衡状态,无 传质阻力。
③ 在气膜、液膜以外的气、液两相主体中,由于流 体强烈湍动,各处浓度均匀一致,无传质阻力。
双膜理论的优点:双膜理论为传质模型奠 定了初步的基础,用该理论描述具有固定 相界面的系统及速率不高的两流体间的传 质过程,与实际情况大体符合,按此模型 所确定的传质速率关系,至今仍是传质设 备设计的主要依据
D RT
P P pA
dpA dz
即
NA
DP RT
dp A p B dz
分离变量后积分
N A 0zdz
DP RT
pB2
pB1
dpB pB
NA
DP zRT
ln
pB2 pB1
pA1 pB1 pA2 pB2 pA1 pA2 pB2 pB1
NA
DP zRT
ln
pB2 pB1
( pA1 pA2 ) pB2 pB1
D RTz
P pBm
(
p A1
pA2 )
P ——漂流因数,无因次。反映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
pBm
影响。
因P>pBm,所以漂流因数
P pBm
1
练习:漂流因子的数值=1,表示
。已知分子扩散时,
通过某一考察面PQ有四股物流:组分A的传递速率NA、组分A 的分子扩散速率JA、总体流动通量N。试用>,=,<表示,等分子 反向扩散时:JA NA N 0;A组分单向扩散时:
溶剂名称 缔合因子
常见溶剂的缔合因子
水 甲 醇 乙 醇 苯 非缔合溶剂
2.6 1.9 1.5 1.0
1.0
物质
空气
H2 O2 N2 Br2 Cl2 CO
CO2
某些物质在正常沸点下的分子体积
分子体积 VbA/(cm3/mol)
29.9 14.3 25.6 31.2 53.2 48.4 30.7 34.0
c* ci
kP G
y
yi
k y
y yi
思考:公式中的推动力和阻力如何表达?
ky kGP
注意:ky , kG的单位!
ii、液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NA
k L( ci
c)
Hk L
pi p*
Ck L
xi
x
dcA dcB dz dz
JA JB
DAB
dcA dz
DBA
dcB dz
DBA
dcA dz
DAB DBA
由A、B两种气体所构成的混合物中,A与B的扩散系数相等。
③ 等摩尔反向扩散的传质通量
传递速率(传质通量) NA
在任一固定的空间位置上,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A 物质量,称为A的传递速率,以NA表示,单位:kmol/(m2.s)
ln B2
x
B1
停滞组分 B 对数平均物 质的量浓度 停滞组分 B 对数平均摩 尔分数
(四)扩散系数 D
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 与扩散质和扩散介质的种类、 体系的温度和压力有关。
◆ 扩散质的分子体积越小,扩散越容易,D的值越大; ◆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高,D的值越大; ◆ 体系的压力越低,分子的自由路径越大,D的值越大。 扩散系数数值的获得
2).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
参照气体中的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 过程,可写出
D c
NA
AB 总
zcBM
(cA1 cA2 )
D c
或
NA
AB 总
zxBM
(xA1 xA2 )
(三)、液体中的稳态分子扩散 其中
cBM
cB2
cB1 c
ln B2
c
B1
xBM
xB2
xB1 x
的溶解过程;
•溶质自界面被传递至液相主体,即液相内的物质传递。
单相内物质传递的机理
分子扩散 涡流扩散(对流传质)
§2-2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相界面
气相主体
液相主体
溶解
气相扩散
液相扩散
§2-2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二、物质在单相内传递的概念及其数学描述 (一)、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 1、扩散分类 分子扩散、涡流扩散
相界面
分 压
Dp
NA
AB 总
RTzG pBM
(p
pi )
气相有效膜层厚度
滞流内层厚度
p
气相
pi z’G zG
距离z
液相中对流传质速率关系式:
D c
NA
AB 总 (c c)
zL
c
BM
i
§2-2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三、物质在相际间的传质过程、传质模型及吸收速率 (一)、相际间的对流传质过程
2)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
① 过程描述—例如吸收
P
气
JA
液 界
主体流动 N
面
NA
N
Ny A
wk.baidu.com
NyB
N
cA c
N
cB c
Q
JB
扩散方向z
② 数学描述(传递速率) 设总体流动通量为N,其中物质A的通量为:
NyA
N
cA C
总体流动中物质B向右传递的通量为
NyB
N
cB C
N
A
J
A
N
缺点:该模型传质机理假定过于简单,因此 不能反映出传质的真实情况
(三)、相际间的对流传质速率(吸收速率)
吸收速率
(absorption rate)
吸收的速率决定了吸收操作的生产强度,也是吸收 设备选型和设备设计的重要依据。
1、一相中的传质速率数学描述
气相主体
气 膜
相界面
液 膜
液相主体
p ci
pi
由福勒公式可知,气体扩散系数与 T 1.75 成正
比、与 p总成反比。根据该关系,可得
D
AB2
DAB1
(
P总,1 P总,2
)(
T2 T1
)1.75
DAB1 — T1 、p总,1 下的扩散系数,m2/s;
DAB2 — T2 、p总,2 下的扩散系数,m2/s。
(四)、扩散系数—气相中的扩散系数
简单分子的扩散体积
物质
H2 D2 He N2 O2 air Ar
v
/(cm3/mol)
7.07 6.70 2.88 17.90 16.60 20.10 16.10
物质
v
/(cm3/mol)
CO
CO2 N2O NH3 H2O (CCl2F2) (SF6)
18.90 26.90 35.90 14.90 12.70 114.80 69.70
cA C
NB
JB
N
cB C
而
NB 0
JB
N
cB C
即
J
A
N
cB C
NA
N
cB C
N
cA C
N NA
将
JA
DAB
dc A dz
和
N NA 代入
NA
JA
N
cA C
NA
DC C cA
dcA dz
若扩散在气相中进行,则:
cA
pA RT
C P RT
NA
(二)、相际间对流传质模型
1.双膜模型
惠特曼(Whiteman)
于1923年提出,最早提出 的一种传质模型。
pb
停滞膜模型
(双阻力模型)
cb
双膜模型示意图
(二)、相际间对流传质模型
双膜理论模型的要点
① 当气液两相相互接触时,在气液两相间存在着稳 定的相界面,界面的两侧各有一个很薄的停滞 膜—气膜和液膜,溶质A经过两膜层的传质方式 为分子扩散。
ZG
ZL
c
依据双膜模型,组分A通过气膜、液膜的扩散 通量方程分别为
Dp
NA
AB 总
RTzG pBM
(p
pi )
D c
NA
AB 总 (c c)
zL
c
BM
i
设对流传质速率方程分别为
N A kG ( p pi )
N A kL (ci c)
气膜吸 收系数
Dp
kG
AB 总
NA
JA
D dcA dz
D RT
dp A dz
分离变量并进行积分,积分限为:
z1 0 z2 z
pA pA1 pA pA2
N A 0z dz
D RT
PA 2
pA1
dp
A
NAz
D RT
( pA2
p A1 )
传质速率为:
D N A zRT ( pA1 pA2 )
第十七讲
主要内容
重点
第二章 吸收 §2-2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1、菲克定律 2、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
一、吸收过程描述 二、物质在单相内传递的概念及其数学描述
(一)、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
3、分子扩散系数D的获取 4、双膜理论要点及其优缺点
(二)、气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 1、等摩尔反向扩散
难点
2、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 3、分子扩散系数D的获取
物质
H2O H2S NH3 NO N2O SO2 I2
分子体积 VbA/(cm3/mol)
18.9 32.9 25.8 23.6 36.4 44.8 71.5
§2-2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五)、对流传质
1、涡流扩散
涡流扩散系数,m2/s
JA
D
DE
dcA dz
2、对流传质
液相
m
n
气 气相滞流内层 体
估算气体扩散系数经验公式
D
AB
1.013105T
1.75(
1 MA
1 MB
)1/
p总[(vA)1/ 3(vB )1/ 3]2
2
福勒公式
M A、MB — 组分A、B的摩尔质量,kg/kmol;
vA、vB — 组分A、B的分子扩散体积,cm3/mol。
(四)、扩散系数—气相中的扩散系数
1).分子扩散现象
一相内部有浓度差异的条件下,由于分子的无规 则热运动而造成的物质传递现象
分子传质又称为分子扩散,简称为扩散
分子传质在气相、液相和固相中均能发生
2).菲克定律 描述分子扩散过程的基本定律—费克第一定律。
JA
DAB
dCA dz
JB
DBA
dCA dz
JA扩散通量 :
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扩散传递的物质的量 ,单位:kmol/(m2.s) 。
(四)、扩散系数—液相中的扩散系数
估算液体扩散系数经验公式
D
AB
7.410 15 (M B )1/ 2
T
BVb0A.6
威尔基公式
M B — 溶剂 B 的摩尔质量,kg/kmol;
B — 溶剂 B 的黏度,Pa ·s; — 溶剂 B 的缔合因子;
VbA — 溶质在正常沸点下的分子体积,cm3/mol。
RTzG pBM
D c
kL
AB 总
zLcBM
液膜吸 收系数
kG比,k较L的得求解:对流传质系数关联式§2-4
根据双膜模型,导出
kG ∝ DAB 或
kL ∝ DAB
双膜理论 的模型参数
气膜厚度 zG 液膜厚度 zL
i、气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NA
kG(p
pi
)
kG H
DAB —组分A在组分B中的扩散系数,m2/s
D及BA —组分B在组分A中的扩散系数,m2/s
与傅立叶定律以及牛顿粘性定律比较
(二)、气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 1).等摩尔反向扩散 ①过程描述
例如精馏过程
② 分子扩散系数间的关系
对于双组分物系:
cT
cA
cB
常数
P RT
微分得
dcA dcB 0 dz dz
三、物质在相际间的传质过程、传质模 型及吸收速率
1、双膜理论
1、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 散的理解
2、分子扩散系数D的获取
3、双膜理论要点及其优缺点
§2-2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一、吸收过程描述
吸收过程涉及两相间的物质传递,包括三个步骤:
•溶质由气相主体传递到两相界面,即气相内的物质传递;
•溶质在相界面上的溶解,由气相转入液相,即界面上发生
(四)、扩散系数—气相中的扩散系数
原子的扩散体积
元素
C H O (N)
/(cm3/mol)
16.50 1.98 5.48 5.69
元素
(Cl) (S) 芳香环 杂环
/(cm3/mol)
19.5
17.0 –20.2 –20.2
2.液体体中的扩散系数D
液体中溶质的扩散系数不仅与物系的种类、温 度有关,而且随溶质的浓度而变。液体中的扩散系 数可从有关资料中查得,某些低浓度下的二组元液 体混合物的扩散系数列于表2-3中。液体中的扩散 系数,其值一般在 1109 ~ 11010 m2/s 范围内。
(一)、相际间的对流传质过程
设组分 A从气相传递到液相(如吸收),该过 程由以下3步串联而成:
① 组分A从气相主体扩散到相界面; ② 在相界面上组分A由气相转入液相;
③ 组分A由相界面扩散到液相主体。
一般来说,相界面上组分A从气相转入液相的 过程很快,相界面传质阻力可以忽略。因此,相际 间传质的阻力主要集中在气相和液相中。若其中一 相传质阻力较另一相大得多,则另一相传质阻力可 以忽略,此种传质过程即称之为“该相控制”。
1.气体中的扩散系数D 1106 ~ 110-5
通常,扩散系数与系统的温度、压力、浓度以 及物质的性质有关。对于双组分气体混合物,组分 的扩散系数在低压下与浓度无关,只是温度及压力 的函数。某些双组分气体混合物的扩散系数列于表2-2中。
(四)、扩散系数
N NA JA 0;
低浓度气体扩散或等分子反向扩散,=,>,=;=,=,>.
(三)、液体中的稳态分子扩散
1).等分子反方向扩散
参照气体中的等分子反方向扩散过程,可写出
D
NA
AB
z
(c A1
cA2 )
z z2 z1
D —组分A在溶剂B中的扩散系数,m2/s
AB
(三)、液体中的稳态分子扩散
② 在气液相界面处,气液两相处于平衡状态,无 传质阻力。
③ 在气膜、液膜以外的气、液两相主体中,由于流 体强烈湍动,各处浓度均匀一致,无传质阻力。
双膜理论的优点:双膜理论为传质模型奠 定了初步的基础,用该理论描述具有固定 相界面的系统及速率不高的两流体间的传 质过程,与实际情况大体符合,按此模型 所确定的传质速率关系,至今仍是传质设 备设计的主要依据
D RT
P P pA
dpA dz
即
NA
DP RT
dp A p B dz
分离变量后积分
N A 0zdz
DP RT
pB2
pB1
dpB pB
NA
DP zRT
ln
pB2 pB1
pA1 pB1 pA2 pB2 pA1 pA2 pB2 pB1
NA
DP zRT
ln
pB2 pB1
( pA1 pA2 ) pB2 pB1
D RTz
P pBm
(
p A1
pA2 )
P ——漂流因数,无因次。反映总体流动对传质速率的
pBm
影响。
因P>pBm,所以漂流因数
P pBm
1
练习:漂流因子的数值=1,表示
。已知分子扩散时,
通过某一考察面PQ有四股物流:组分A的传递速率NA、组分A 的分子扩散速率JA、总体流动通量N。试用>,=,<表示,等分子 反向扩散时:JA NA N 0;A组分单向扩散时:
溶剂名称 缔合因子
常见溶剂的缔合因子
水 甲 醇 乙 醇 苯 非缔合溶剂
2.6 1.9 1.5 1.0
1.0
物质
空气
H2 O2 N2 Br2 Cl2 CO
CO2
某些物质在正常沸点下的分子体积
分子体积 VbA/(cm3/mol)
29.9 14.3 25.6 31.2 53.2 48.4 30.7 34.0
c* ci
kP G
y
yi
k y
y yi
思考:公式中的推动力和阻力如何表达?
ky kGP
注意:ky , kG的单位!
ii、液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NA
k L( ci
c)
Hk L
pi p*
Ck L
xi
x
dcA dcB dz dz
JA JB
DAB
dcA dz
DBA
dcB dz
DBA
dcA dz
DAB DBA
由A、B两种气体所构成的混合物中,A与B的扩散系数相等。
③ 等摩尔反向扩散的传质通量
传递速率(传质通量) NA
在任一固定的空间位置上,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A 物质量,称为A的传递速率,以NA表示,单位:kmol/(m2.s)
ln B2
x
B1
停滞组分 B 对数平均物 质的量浓度 停滞组分 B 对数平均摩 尔分数
(四)扩散系数 D
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 与扩散质和扩散介质的种类、 体系的温度和压力有关。
◆ 扩散质的分子体积越小,扩散越容易,D的值越大; ◆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高,D的值越大; ◆ 体系的压力越低,分子的自由路径越大,D的值越大。 扩散系数数值的获得
2).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
参照气体中的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 过程,可写出
D c
NA
AB 总
zcBM
(cA1 cA2 )
D c
或
NA
AB 总
zxBM
(xA1 xA2 )
(三)、液体中的稳态分子扩散 其中
cBM
cB2
cB1 c
ln B2
c
B1
xBM
xB2
xB1 x
的溶解过程;
•溶质自界面被传递至液相主体,即液相内的物质传递。
单相内物质传递的机理
分子扩散 涡流扩散(对流传质)
§2-2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相界面
气相主体
液相主体
溶解
气相扩散
液相扩散
§2-2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二、物质在单相内传递的概念及其数学描述 (一)、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 1、扩散分类 分子扩散、涡流扩散
相界面
分 压
Dp
NA
AB 总
RTzG pBM
(p
pi )
气相有效膜层厚度
滞流内层厚度
p
气相
pi z’G zG
距离z
液相中对流传质速率关系式:
D c
NA
AB 总 (c c)
zL
c
BM
i
§2-2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三、物质在相际间的传质过程、传质模型及吸收速率 (一)、相际间的对流传质过程
2)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
① 过程描述—例如吸收
P
气
JA
液 界
主体流动 N
面
NA
N
Ny A
wk.baidu.com
NyB
N
cA c
N
cB c
Q
JB
扩散方向z
② 数学描述(传递速率) 设总体流动通量为N,其中物质A的通量为:
NyA
N
cA C
总体流动中物质B向右传递的通量为
NyB
N
cB C
N
A
J
A
N
缺点:该模型传质机理假定过于简单,因此 不能反映出传质的真实情况
(三)、相际间的对流传质速率(吸收速率)
吸收速率
(absorption rate)
吸收的速率决定了吸收操作的生产强度,也是吸收 设备选型和设备设计的重要依据。
1、一相中的传质速率数学描述
气相主体
气 膜
相界面
液 膜
液相主体
p ci
pi
由福勒公式可知,气体扩散系数与 T 1.75 成正
比、与 p总成反比。根据该关系,可得
D
AB2
DAB1
(
P总,1 P总,2
)(
T2 T1
)1.75
DAB1 — T1 、p总,1 下的扩散系数,m2/s;
DAB2 — T2 、p总,2 下的扩散系数,m2/s。
(四)、扩散系数—气相中的扩散系数
简单分子的扩散体积
物质
H2 D2 He N2 O2 air Ar
v
/(cm3/mol)
7.07 6.70 2.88 17.90 16.60 20.10 16.10
物质
v
/(cm3/mol)
CO
CO2 N2O NH3 H2O (CCl2F2) (SF6)
18.90 26.90 35.90 14.90 12.70 114.80 69.70
cA C
NB
JB
N
cB C
而
NB 0
JB
N
cB C
即
J
A
N
cB C
NA
N
cB C
N
cA C
N NA
将
JA
DAB
dc A dz
和
N NA 代入
NA
JA
N
cA C
NA
DC C cA
dcA dz
若扩散在气相中进行,则:
cA
pA RT
C P RT
NA
(二)、相际间对流传质模型
1.双膜模型
惠特曼(Whiteman)
于1923年提出,最早提出 的一种传质模型。
pb
停滞膜模型
(双阻力模型)
cb
双膜模型示意图
(二)、相际间对流传质模型
双膜理论模型的要点
① 当气液两相相互接触时,在气液两相间存在着稳 定的相界面,界面的两侧各有一个很薄的停滞 膜—气膜和液膜,溶质A经过两膜层的传质方式 为分子扩散。
ZG
ZL
c
依据双膜模型,组分A通过气膜、液膜的扩散 通量方程分别为
Dp
NA
AB 总
RTzG pBM
(p
pi )
D c
NA
AB 总 (c c)
zL
c
BM
i
设对流传质速率方程分别为
N A kG ( p pi )
N A kL (ci c)
气膜吸 收系数
Dp
kG
AB 总
NA
JA
D dcA dz
D RT
dp A dz
分离变量并进行积分,积分限为:
z1 0 z2 z
pA pA1 pA pA2
N A 0z dz
D RT
PA 2
pA1
dp
A
NAz
D RT
( pA2
p A1 )
传质速率为:
D N A zRT ( pA1 pA2 )
第十七讲
主要内容
重点
第二章 吸收 §2-2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1、菲克定律 2、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
一、吸收过程描述 二、物质在单相内传递的概念及其数学描述
(一)、分子扩散与菲克定律
3、分子扩散系数D的获取 4、双膜理论要点及其优缺点
(二)、气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 1、等摩尔反向扩散
难点
2、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散 3、分子扩散系数D的获取
物质
H2O H2S NH3 NO N2O SO2 I2
分子体积 VbA/(cm3/mol)
18.9 32.9 25.8 23.6 36.4 44.8 71.5
§2-2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五)、对流传质
1、涡流扩散
涡流扩散系数,m2/s
JA
D
DE
dcA dz
2、对流传质
液相
m
n
气 气相滞流内层 体
估算气体扩散系数经验公式
D
AB
1.013105T
1.75(
1 MA
1 MB
)1/
p总[(vA)1/ 3(vB )1/ 3]2
2
福勒公式
M A、MB — 组分A、B的摩尔质量,kg/kmol;
vA、vB — 组分A、B的分子扩散体积,cm3/mol。
(四)、扩散系数—气相中的扩散系数
1).分子扩散现象
一相内部有浓度差异的条件下,由于分子的无规 则热运动而造成的物质传递现象
分子传质又称为分子扩散,简称为扩散
分子传质在气相、液相和固相中均能发生
2).菲克定律 描述分子扩散过程的基本定律—费克第一定律。
JA
DAB
dCA dz
JB
DBA
dCA dz
JA扩散通量 :
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扩散传递的物质的量 ,单位:kmol/(m2.s) 。
(四)、扩散系数—液相中的扩散系数
估算液体扩散系数经验公式
D
AB
7.410 15 (M B )1/ 2
T
BVb0A.6
威尔基公式
M B — 溶剂 B 的摩尔质量,kg/kmol;
B — 溶剂 B 的黏度,Pa ·s; — 溶剂 B 的缔合因子;
VbA — 溶质在正常沸点下的分子体积,cm3/mol。
RTzG pBM
D c
kL
AB 总
zLcBM
液膜吸 收系数
kG比,k较L的得求解:对流传质系数关联式§2-4
根据双膜模型,导出
kG ∝ DAB 或
kL ∝ DAB
双膜理论 的模型参数
气膜厚度 zG 液膜厚度 zL
i、气膜吸收速率方程式
NA
kG(p
pi
)
kG H
DAB —组分A在组分B中的扩散系数,m2/s
D及BA —组分B在组分A中的扩散系数,m2/s
与傅立叶定律以及牛顿粘性定律比较
(二)、气相中的稳定分子扩散 1).等摩尔反向扩散 ①过程描述
例如精馏过程
② 分子扩散系数间的关系
对于双组分物系:
cT
cA
cB
常数
P RT
微分得
dcA dcB 0 dz dz
三、物质在相际间的传质过程、传质模 型及吸收速率
1、双膜理论
1、一组分通过另一停滞组分的扩 散的理解
2、分子扩散系数D的获取
3、双膜理论要点及其优缺点
§2-2 传质机理与吸收速率
一、吸收过程描述
吸收过程涉及两相间的物质传递,包括三个步骤:
•溶质由气相主体传递到两相界面,即气相内的物质传递;
•溶质在相界面上的溶解,由气相转入液相,即界面上发生
(四)、扩散系数—气相中的扩散系数
原子的扩散体积
元素
C H O (N)
/(cm3/mol)
16.50 1.98 5.48 5.69
元素
(Cl) (S) 芳香环 杂环
/(cm3/mol)
19.5
17.0 –20.2 –20.2
2.液体体中的扩散系数D
液体中溶质的扩散系数不仅与物系的种类、温 度有关,而且随溶质的浓度而变。液体中的扩散系 数可从有关资料中查得,某些低浓度下的二组元液 体混合物的扩散系数列于表2-3中。液体中的扩散 系数,其值一般在 1109 ~ 11010 m2/s 范围内。
(一)、相际间的对流传质过程
设组分 A从气相传递到液相(如吸收),该过 程由以下3步串联而成:
① 组分A从气相主体扩散到相界面; ② 在相界面上组分A由气相转入液相;
③ 组分A由相界面扩散到液相主体。
一般来说,相界面上组分A从气相转入液相的 过程很快,相界面传质阻力可以忽略。因此,相际 间传质的阻力主要集中在气相和液相中。若其中一 相传质阻力较另一相大得多,则另一相传质阻力可 以忽略,此种传质过程即称之为“该相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