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三版) 杨干忠 (1)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4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二篇经济制度第四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发生1.资本主义前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以前,人类社会已先后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占有制度、封建制度等。
(1)原始公社制度出现于大约在300万年以前的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这种低下的生产力状况,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形成原始公社制度。
其特征是:①集体劳动;②生产资料公有;③劳动产品平均分配。
(2)奴隶占有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两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产生与发展,奴隶社会出现了。
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存在剥削制度的社会。
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及奴隶本身,强制奴隶劳动,并且攫取奴隶的全部剩余劳动和一部分必要劳动。
(3)封建制度与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相比较,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规定性是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归封建地主阶级所有,但封建地主不完全占有直接生产者农奴或农民。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基本特征是: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②超经济强制是封建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条件;③封建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形式。
2.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逐渐产生的。
封建社会后期简单商品生产者分化是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
资本原始积累之后资本主义经济才得到充分发展。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的两个基本的条件①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②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消费从其内容分,有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 两个方面。 人们的生活消费,包括消费的对象、消费 品的结构、数量和消费的方式、水平等体现人 们的相互关系。 从消费的主体分,有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 集团消费之分。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 定了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 基本关系和地位,同时又通过生产、交换、分 配和消费等社会生产各个环节来实现自己。
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表现在分配 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也就不可能有 分配。就分配的方式来说,分配也是由生产决 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 配过程中的地位。 分配对生产也有决定作用。分配不仅仅是 被动的生产成果的分配。分配对效率具有激励 作用。收入分配的方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 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首先,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 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 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 的社会属性。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不是研究 生产的技术方面,而是研究生产的社会方面。 其次,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不是一般的研究生产, 而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政治经济 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 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 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作为研究生产关系 的科学,任务是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 运动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揭示客观的经济规 律。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 的、客观的必然联系即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有广义经济学和狭义经济学之 分。前者试图研究一切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 规律,后者则是研究特定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 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 精品讲义】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二、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
12
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总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总过程中的四环节:生产、分 配、交换、消费 ➢四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生产环节决定分配、交换、 消费环节,而分配、交换、消费也会起积极的反作用。 政治经济学全面观察和研究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 消费的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表现形式。 ➢
7
基本概念:生产力
➢ 生产力概念 ➢ 在人们征服、改造自然,使其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中,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叫做 生产力。 ➢ 生产力三要素: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 工过的自然物质;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物 质。 ➢劳动者利用某些物质资料,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 使其变成适合人们需要的产品。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 是生产工具。
16
经济规律的特点
➢特点(与自然规律相比) ➢ 1.经济规律的存在具有历史阶段性,它们只在一定
1615年他发表了《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一书。该 书已超出家庭经济的研究范围,论述了工场手工业、商业、航海业 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重商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最早的理论探讨,但它只限于流通领域。
5
背景资料:政治经济学形成(二)
17 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工场手工业时期,标志着资本 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形成。在商业领域积累起来的大量资本纷纷投入 生产领域。产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成为主要的资本形式。与此相适 应,重商主义也让位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8
基本概念:生产力
• 在生产力的三个要素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是劳 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作为生产过程中的客体, 其作用也不能忽视。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导论至第十四章【圣才出品】
导论1.怎样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答:(1)政治经济学的对象马克思明确指出,《资本论》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阐明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的客观规律的科学。
(2)政治经济学的方法①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马克思把辩证唯物主义应用到人类社会的研究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并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社会经济现象作了深刻研究,在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经济学体系。
因此,要掌握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首先就要懂得唯物辩证法。
②具体而言有:a.抽象法。
政治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研究,主要依靠抽象的思维能力。
要做到科学的抽象,首先必须收集和占有大量的实际材料,然后运用抽象力对实际材料进行整理、加工、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中找出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并发现它们内在的各种联系。
b.矛盾分析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政治经济学要研究生产关系的发展运动,首先就要分析生产关系内部的各种矛盾关系以及生产关系同它的外部条件的矛盾关系。
c.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就是在经济研究中,使逻辑推理过程与历史上经济关系的发展过程基本相一致。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政治经济学通过抽象而概括出来的许多原理,还需要回到实践中去证明和检验。
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此外,在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中,还应当借鉴和运用自然科学的一些方法,如数量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等,这会使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更为完善、更切合实际。
2.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答:(1)经济规律是关于生产关系运动变化的规律。
它是经济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按它们发生作用的经济条件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习题详解(第1章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一篇商品经济第一章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1.自然分工答:自然分工是分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自然分工首先是反映人们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在纯生理的基础上产生的劳动分工。
自然分工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在地域资源的差异性从而自然产品差异性基础上形成的分工,即自然地域分工。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分工逐渐确定和巩固下来,例如成年男子专门从事打猎、捕鱼和制作工具,妇女专门采集果实和管理家务,老人和孩子从事辅助性劳动,等等。
这种简单的分工形式的出现,使劳动生产率获得某种程度的提高,但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还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实行更广泛的、多样化的分工,因而不利于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2.社会分工答:社会分工是在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一方面,在氏族部落共同体和后来的家庭内部纯生理的自然分工基础上,随着共同体的扩大,人口的增长,特别是各氏族之间交往的发展,这种分工的范围也扩大了。
另一方面,不同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在相互接触时引起了产品的相互交换并使其产品变成了商品,这样就使具有不同生产条件的氏族从事活动的不同生产领域,逐渐变成社会生产过程中具有某些相互依赖关系的生产部门,出现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的生产分工,即社会分工便由此开始产生。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畜牧业和农业逐渐分离,有的部落以农业为主,有的部落以畜牧业为主,于是形成了畜牧业和农业相分离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模板.pptx
2019-11-28
谢谢阅读
26
第五节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含义:
1.私人劳动是指每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 进行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和怎样生 产,都由他私人决定,生产的产品也由私 人支配。这是由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为基 础的。
2019-11-28
谢谢阅读
11
第二节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二、抽象劳动
(一)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特定性质和具体 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
(二)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反映商品生 产者的社会生产关系
2019-11-28
谢谢阅读
12
第二节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二、抽象劳动
(三)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关系。 二者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019-11-28
谢谢阅读
37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二、流通手段
(一)流通手段的定义,货币在商品交 换中起媒介作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 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二)商品流通及公式。以货币为媒介 的商品交换称商品流通。公式:W—G—W
2019-11-28
谢谢阅读
38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二、流通手段
(三)流通手段职能的作用双重性。一 方面,促进商品交换,推动了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另一方面造成买卖脱节、产 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2019-11-28
谢谢阅读
43
第三节 货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
一、贵金属货币流通规律
(二)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及关系 1.公式:
商品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一章-10页文档资料
第一章导论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政冶经济学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方法、政治经济学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重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经济规律教学难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教学方法讲授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一、政治经济学名称的由来1.经济的含义“经济”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
有时是指节约、精打细算;有时是指经济部门或其总体,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或国民经济;有时是指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如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或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或制度;有时还可指经济活动、经济行为,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
经、济二字最早见诸我国古代典籍《周易》,把“经济”连起来使用最初见于隋代王通的《文中子·礼乐篇》中,书中有“经济之道”的用语。
但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经济”一词是指“经国济民”或“经邦济世”,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与现代语言中的“经济”一词的含义有所不同。
我国对“经济”一词的现代用法是20世纪初引自日本的。
日本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大量翻译、介绍西方学术著作,曾移植我国古籍中的“经济”一词来译economy这个英语词汇。
西方语言中的经济一词是另外的含义。
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前354年)。
他在《经济论》一书中,把奴隶主组织和管理奴隶的经济活动首次用“经济”一词来概括,意指家庭管理或家政管理。
在希腊文中,经济学就是由“oukoc”(家庭)和“nomoc”(规划、管理)两个词组成的。
嗣后,古希腊杰出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写了一本《政治学》,其中有经济部分。
该书第一篇讨论的是治家问题。
他详细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是研究家务,即奴隶主经济问题的。
他的这种观点在欧洲流行了近两千年。
欧洲封建社会的全部精神生活为僧侣所控制。
因此,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常常是神学论著中的一个独特部分。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资本与剩余价值【圣才出品】
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1.简述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的异同。
答:(1)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的相同点它们都是买和卖两个阶段的统一。
在流通的每一个阶段上都同样有商品和货币的对立,而在每一个流通过程中都同样有三个当事人,即买者、卖者和又买又卖者。
(1)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的不同点①流通形式不同。
简单商品流通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W-G-W),在交换中的顺序是先卖后买;资本流通的公式是:货币—商品—货币(G-W-G),资本流通的顺序是先买后卖。
②经济内容不同。
商品流通表现为价值量相等的两种不同商品相交换,是“为买而卖”,交换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自己消费的使用价值,这就规定了商品流通的运动是极其有限的;相反,资本流通表现为资本家拿出货币购买商品,是为了下一步卖掉商品重新收回货币,是“为卖而买”,流通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
③流通限度不同。
交换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自己消费的使用价值,这就规定了商品流通的运动是极其有限的;资本流通的结果不仅要保持原有的价值,还必须取得更多的价值,即价值发生增殖,这是资本流通的基本性质。
这个性质规定了以价值增殖为特征的资本运动是永无止境的。
④货币属性不同。
被当做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只是一般等价物,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而作为资本的货币能带来剩余价值,体现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怎样解决的?答:(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总公式为G W G'——。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流通中商品实行等价交换,交换的结果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然而资本总公式表明,资本流通的结果实际发生了货币增殖,产生了剩余价值。
(2)解决资本总公式的先决条件①在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在等价交换的情况下,所有商品都按照价值实行等价交换,剩余价值根本无从产生。
在不等价交换的情况下,如果资本家都贱买贵卖,互相欺诈,其结果是他作为卖者在商品提价时赚的钱又会在作为买者时多支付出去。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圣才出品】
第五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与经济危机1.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是什么?答: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单个资本的总和构成社会总资本。
相互联系、相互交错的单个资本的运动总和就形成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即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社会总资本运动具有以下特点:(1)单个资本是在运动中,即不断的循环和周转中才彼此发生关系,在数量上,社会总资本是所有单个资本量的总和。
从这个角度看,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运动和个别资本再生产的运动一样,都必须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形式,都是不断进行价值增殖的过程。
(2)社会总资本并不是单个资本运动的简单加总。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比单个资本运动具有更为复杂的关系。
因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运动不仅包括预付资本价值的运动,而且包括全部剩余价值的流通;不仅包括生产消费和资本流通,而且包括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消费以及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单个资本运动围绕的中心是资本如何带来剩余价值,进而剩余价值又如何转化为资本,所以,在这里考察的只是生产消费;至于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生活消费问题,都是在个别资本运动之外进行的,因而并不属于单个资本运动的研究范围。
但是,一旦考察视野从单个资本运动延伸到全社会范围内的社会总资本运动,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问题就再也无法被排除在外了。
因为资本家和工人生活所需要的个人消费品,只能在整个社会生产的商品中购买。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包括个人消费;不仅包含资本流通,而且包含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
2.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答:社会总资本运动包含了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而包含这两大物质内容的范畴就是社会总产品W',因此分析社会总资本运动,只有从社会总产品出发才能对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作出正确的分析。
社会总产品就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由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从社会总产品出发的运动,就是社会总商品资本的运动形式,即:G W P W Wg w '⎧'⎨⎩L L ———在公式中,G—W的过程代表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的转化,而g—w的过程则代表资本家购买消费品进行个人消费的过程,这说明年产品既包括补偿资本的那部分社会产品,即社会再生产,也包括归入消费基金的、由工人和资本家消费的那部分社会产品,就是说,既包括生产消费,也包括个人消费。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课后题及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1 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关系组成。
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 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该物。
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所有制与所有权的关系,区别又联系。
①所有制、所有权的含义;②所有制性质决定了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而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③相互联系: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所有制的性质和内容决定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
)3 产权①产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财产权利的总和。
②产权包括所有权及其衍生的“四权”: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③产权的基本特征有:⑴其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⑵是权利束而不是某项权利;⑶具有排他性、可转让性和收益性。
4 产权制度①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保护、运营等的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称。
②产权制度反映的是在财产使用过程中,所有者、使用者、经营者之间的财产利益和责任的法律及其经济的约束关系。
③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两权分离。
5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①在政治经济学中对经济制度有两种规定:一是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性制度。
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
当今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从本质上分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两类。
二是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某一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竞争与合作的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
这两种制度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前一种制度与一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直接联系,是一种深层次的生产关系;而后一种制度是一种表层次的生产关系,属于经济运行中的制度安排。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导论至第三章部分答案
导论一思考题1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答: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①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
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②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③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社会发展阶段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哲学思维方法,一种是数学分析方法。
p3,4,6第一章一基本概念1生产力: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p232生产关系:广义上指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狭义上指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以及产品分配形式。
p16,203生产方式:人类社会为了存在和发展,必须获得物质资料,这种获得的方式称生产方式。
p27二思考题1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答: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a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b消费决定生产。
一方面,只有通过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②生产与交换的关系a生产决定交换。
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
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b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随着交换的发展,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③生产与分配的关系a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
b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决定着生产。
p17,182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①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三版) 杨干忠 (12)
第五章资本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产生[内容提要与教学要求]本章开始进入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
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学习本章要理解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资本家采取什么基本方法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其形式是什么,从而认识资本主义剥削本质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
[教学要点]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资本最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
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
货币可以成为资本。
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商品一货币一商品(W-G-W)。
这个公式叫简单商品流通公式。
作为资本的货币,其流通形式是:货币一商品一货币(G-W-G)。
这个公式叫资本流通公式。
资本流通公式准确地表示为G-W-G’,其中,G’=G+∆G,即垫支的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
马克思把这个增殖额(∆G)称为剩余价值。
由此可见,资本在运动中发生价值增殖,这是资本流通和简单商品流通的本质区别。
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就叫做资本,当货币在运动中能够带来剩余价值,货币就转化为资本。
资本流通公式G-W-G’,最明显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的动机,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共同本质,所以,这个公式被称为资本总公式。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G-W-G’)是同商品经济规律即值规律相矛盾的。
如果按照价值规律,商品等交换,那么就不能带来剩余价值,如果要获得剩余价值,只能是进行不等价交换,那就要违背价值规律,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的产生不能在流通领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如果一个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把它贮藏起来,那么无论他贮藏多长时间,也不会增加一个价值原子。
资本家如果不把货币投入流通,他就无法开始经营,他也就不能成为资本家。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笔记(第5章 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五章资本主义制度的演化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1.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产业革命则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使资本主义战胜了封建主义,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1)产业革命的作用产业革命以新技术的发明创造和机器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对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最终确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①产业革命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②产业革命引起社会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①生产资料归资本家私人所有,并按着有利于实现资本价值增值的方式去运营;②实行雇佣劳动制度,劳动者在不占有生产资料而有人身自由的条件下,在一定期间把劳动力使用权有偿转让给资本家及其经营者,获得相当于其劳动力价值的工资;③资本家凭借资本所有权无偿占有雇佣劳动者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并在资本家阶级中奉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按资分配原则。
(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展的阶段①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资本积聚与资本集中程度较低,企业组织形式以小规模的单个资本构成的单人业主制为主;资本主义企业之间的关系以自由竞争为基准;银行资本的积聚、集中力量较弱,对经济生活缺乏支配力,仅仅是充当借贷双方的信用中介;社会经济运行中,主要靠市场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
②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使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
2.第二次产业革命和生产集中引起垄断第二次产业革命带来了重工业部门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推动了其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
【政治经济学(第三版)(程恩富)】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资本主义)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1.学分:32. 学时:34学时(课内学时:30,课内实验:4)3.课程性质:专业课4.适用专业: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5. 适用对象:本科5.先修课程:无6.首选教材:程恩富,徐惠平,周肇光.政治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考核形式:闭卷考试二、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及实验室三、教学目的与要求1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和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高等学校经济与管理等课程的学科基础课。
本课程不仅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探索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理论研究前沿动态。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后续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在本课程教学期间,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仅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文献资料,掌握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信息,而且要辅导学生选择1~2个社会经济热点问题进行社会调研,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思路。
四、内容简介本课程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方法论,主要包括商品理论、货币理论、劳动价值论、资本增值理论、资本积累论、资本运行理论、社会总资本运行理论、剩余价值分配理论、垄断资本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
2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表授课内容提要学时备注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 22第2章商品与货币2讨论 2第3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2讨论 2第4章资本积累 23讨论 2期中测验 2 第5章产业资本的运行 2 第6章社会总资本的运行 2 第7章剩余价值的分配22第8章垄断资本主义 2 包括第11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第9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第10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2串讲 2第1章政治经济学导论【教学目的与要求】4通过本章学习,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第三版) 杨干忠 (5)
第六章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内容提要与教学要求]本章将通过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分析,揭示资本积累及其实质、资本积累对无产阶级状况的影响以及对社会产生的严重后果,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学习本章的重点在于,把握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进一步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认识扩大再生产的源泉,以及决定资本积累数量的因素;明白资本有机构成的内涵与相对过剩人口的成因;了解资本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资本主义制度必然灭亡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教学要点]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一、再生产的含义及其分类社会生产总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地进行的,每一次生产过程都是上一次生产过程的更新和重复,这一连续的生产过程就是再生产过程。
任何社会的再生产首先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的变化来划分,可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种类型。
简单再生产指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就是指规模不断扩大。
扩大再生产按其实现的方式,可以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前者是指在生产技术、劳动效率和生产要素质量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数量,以及扩大生产场所来扩大原有生产规模。
后者是指依靠生产技术进步、生产要素质量的改善,以及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扩大原有生产规模。
二、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就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生产规模保持不变的再生产。
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某些重要特点,这些特点是以前把资本主义生产当作孤立的过程来考察时所不能发现的。
第一,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即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
第二.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还可以看出,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包括不变资本在内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资源配置方式和市场经济[内容提要与教学要求]为阐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必须从物质资料生产这一人类社会的基本实践活动进行分析,把握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经济范畴,进而讲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
学习本章,应该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过程、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等内容。
[教学要点]第一节物质资料生产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要生存,就必须吃饭、穿衣、住房,而粮食、衣服、房屋等生活资料需要通过人类劳动生产出来,人类如果停止了上述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无法生存下去,也就不存在人类社会。
日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都只有在物质生活得到一定的满足后才能进行,可见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切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劳动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活动。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一切东西。
劳动资料(或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者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还包括除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之外的一切其他生产资料,如建筑物、道路等。
劳动过程都必须具备上述三个基本要素。
在三个要素中,人的劳动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生产资料,它是生产中的客观要素,是物质生产必备的物质条件。
二、社会生产方式人们利用、改造、控制自然界,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称为生产力。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和发展开始的。
在生产力的发展中,科学技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单独的个人是无法进行的,人们只有相互结合起来和相互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相互结合起来进行生产,这种在生产过程中人们结成的相互关系,叫做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生产居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分配、交换和消费并不是单纯消极被动地由生产所决定,它们又会积极影响和反作用于生产,促进或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四个环节中所发生的人们之间的关系,就构成生产关系总和或生产关系体系。
在这个生产关系体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具有决定的意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回答的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由谁占有、支配和使用问题。
这些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即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的前提和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从而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构成为社会生产方式,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
任何社会形态下的社会生产,都必须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才能进行。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
生产力的状况如何,决定着或要求什么样的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物质基础。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适应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状况不相适应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性质,这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规律。
社会向前发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的,在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所以,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中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14—15世纪,出现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当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产生了古典经济学,其创始人是威廉·配第,集大成者是亚当·斯密,最后完成者是大卫·李嘉图。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总结国际工人运动的经验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成果,创立了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础的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学。
其创始人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代表性著作是《资本论》。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首先应当研究生产方式,其次要研究经济现象背后的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从生产方式中抽象出来的两个方面,分别反映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的社会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关系,同时,它又必须通过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实现自己。
三、经济规律的内容及其客观性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就在于揭示经济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它的要求办事。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听凭经济规律的摆布。
相反,正因为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便可以通过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同自然规律相比,经济规律又有自己的特点:首先,自然规律是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而经济规律主要是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离开了人们的经济活动,也就不存在经济规律。
其次,自然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而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
因为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一旦这种经济条件消失,这些经济规律也就随之消失。
再次,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
因为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总会直接涉及到某个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所以,不同阶级对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的态度是不相同的。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科学性与研究方法一、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一门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又是一门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和具有无产阶级阶级性的科学,它实现了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政治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它的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因为政治经济学所要研究的生产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阶级利益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在于无产阶级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没有阶级偏见的妨碍,能够以科学的态度与探索、认识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的方法论体系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即最高层次,是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根本方法或哲学基础,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层次是政治经济学的特殊研究方法,即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抽象分析方法。
第三层次是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
逻辑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出发,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
历史的方法则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的真实进程来把握其规律。
一般地说,逻辑的进程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它是社会经济历史发展过程的反映。
所以,应当尽量保持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一致性。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抽象方法与叙述方法政治经济学研究应该遵循“具体—抽象—具体”这样一种完整而科学的研究方法。
它实际分为两条道路。
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进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
而第二条道路,正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叙述方法。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点和客观要求,深深地植根于现实经济运行的土壤之中。
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又不是封闭的、静止的、凝固的学说,也不是某种不变的教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一门科学,需要后继者不断地发展与充实。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也是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必须的理论科学。
它是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基础,是改造世界观关的指导思想。
[思考题及答案要点]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案要点](1)马克思在《资本论》德文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这段话从文字到内容都是准确明晰,政治经济学首先应当研究生产方式,其次要研究经济现象背后的生产关系与交换关系。
(2)生产方式可以有多种含义:①生产方式是指生产的技术方法或生产力。
②生产方式是指社会形式,是最基本的、基础性的生产关系。
③生产方式是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即现实的生产过程,包括资源配置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从生产方式中抽象出来的两关方面,分别反映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的社会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关系,同时,它又必须通过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了实现自己。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最大区别,是更加重视人们的经济关系的研究。
2.简述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1)社会生产过程中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它们既有其各自相对的独立性和作用,又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2)在这个辩证关系中,生产居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的决定作用,一定的生产决定着一定的分配、交换和消费。
(3)分配、交换和消费并不是只能消极被动地由生产所决定,它们又会积极影响和反作用于生产,促进或制约着生产的发展。
3.为什么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答案要点](1)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