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美国孤立主义政策
论美国外交中孤立主义的起源及其确立
![论美国外交中孤立主义的起源及其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80f162b8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9.png)
论美国外交中孤立主义的起源及其确立美国在其历史上曾多次倡导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
孤立主义者主张美国应该尽可能避免卷入国际冲突,侧重于保护本国的利益和安全。
本文将讨论美国外交中孤立主义的起源及其确立。
美国独立前的外交政策在美国独立之前,殖民地的贸易和政策受到英国的限制和控制。
当美国宣布独立之后,它面临着与外部世界的完全脱离。
Jefferson和Madison等人主张不要卷入欧洲政治和战争的纷争,将美国国内发展和贸易作为主要关注点。
他们认为,这种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可以防止美国参与欧洲的战争和冲突,并为美国的国内生产和贸易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孤立主义的发展孤立主义在19世纪逐渐成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矛盾。
这种趋势在蒂奇曼-麦金利关税法案之后明显加剧。
这项法案规定,美国商品的关税将提高到历史上最高的水平,目的是为了保护美国的国内市场。
这项法案得到了经济学家在内的广泛支持,并最终在1890年通过。
这是美国采取保护主义措施的标志,并且标志着美国采取孤立主义的趋势。
孤立主义在20世纪早期继续发展,并得到了理论支持。
沃尔特-莱普曼是孤立主义的一位著名支持者,他认为美国应该避免与欧洲卷入任何战争。
沃尔特-莱普曼在其1887年出版的《获得世界观的道路》一书中支持孤立主义。
他认为,孤立主义是符合美国的历史和道德价值的,并且可以保护美国的独立性和民主价值。
孤立主义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发展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的孤立主义思想在政治和文化中逐渐发展和根植。
20世纪初期,美国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国家,其外交政策在世界事务中没有显著的影响力。
然而,孤立主义在一些重要事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并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这些决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孤立主义思想。
美国在整个20世纪早期主张不同的外交政策,而二战结束之后,这个思想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孤立主义的确立二战之前,孤立主义者的政策受到了广泛的支持,并在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期间得到了提升。
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142ca30d52ea551810a68733.png)
正是由于孤立主义与单边主义的这种紧密关系,因此在自华盛顿确立了孤立主 美国外交思想史
义的外交原则之后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的外交实践始终由单边主义为主导,即始终坚持不与任何国家(主要为欧洲列强)结盟,不卷入列强纷争,完全独立地处理外交和国际事务。虽然,随着自身力量的增强,美国在1823年推出了拒绝欧洲列强干预美洲事务,从而将拉丁美洲划入自己势力范围的门罗主义,以及在1898年挑起美西战争,打败西班牙,占领波多黎各,吞并菲律宾,并进而在20世纪初组建白色大舰队,推行"胡萝卜加大棒"的外交政策,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基本上是在"我们是为自己行动,不是为别人行动"的孤立主义原则基础上单方面实施的。这也就是说,尽管自华盛顿提出著名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之后,美国的外交政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得更具进取性、进攻性和扩张性,但其不介入欧洲事务,不与他国结盟,不为他国利益而只为自己利益服务的孤立主义宗旨则完全没有变化,而从具体的操作层面看,美国所实施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是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
孤立主义 孤立主义是一种外交政策。它通常由防务和经济上的两方面政策组成。在防务上,孤立主义采取不干涉原则,即除自卫战争外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在经济文化上,通过立法最大程度限制与国外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美国
原因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长期奉行的不与欧洲大国结盟、不承担任何义务的外交政策。美国独立初期,首先考虑发展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活动主要集中在美洲大陆,在对外关系中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承担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义务,不与外国、特别是不与欧洲大国结盟。早期外交上的孤立主义对保护刚建国的美国的国家利益有一定历史作用,曾对美国对外政策产生深刻的影响。 初期
美国的孤立主义
![美国的孤立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2118a218a8114431b90dd813.png)
孤立主义传统可上溯至华盛顿20世纪以来,美国是世界上海外干涉或进行战争最多的国家,仅在二战以后美国的海外干涉就达到14次,从统计数据来看,美国的确非常“好战”。
然而我们看看历史就会发现,美国其实是孤立主义传统最根深蒂固的大国之一,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对世界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国家,像美国一样渴望远离世界。
美国立国之初,国父华盛顿便确立了孤立主义原则。
所谓孤立主义,就是自己将自己独立于世界之外。
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词》中提出下述基本原则:要将美国建成自由进步的伟大国家,最为重要的是应该排除对某些个别国家抱永久且根深蒂固的反感,而对另一些国家则又有感情上的依附;不要与任何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美国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美国能推行一条独特的外交路线,使好战国家不能从美国获得好处,也不敢轻易冒险向美国挑衅。
孤立主义从未消失美国立国之后的上百年间,除了对法国大革命表示支持之外,几乎没有对任何国外大事有过明确表态和站队。
有学者认为,孤立主义宣告打破的标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威尔逊总统倡议建立国际联盟;而另一种观念认为,直到二战中美国珍珠港被偷袭之前,美国都一直没有改变过孤立主义立场。
毫无疑问的是,直到今天,美国的“孤立主义” 情愫依然浓烈,例如国会拒绝为越战拨款,迫使美军放弃越南战争,以及在“黑鹰坠落”被媒体大事渲染后撤军索马里,都被认为和新孤立主义的适时抬头有关。
美国并不总是“胸怀世界”共和党议员帕特·布坎南自称是“新孤立主义者”,他要求美国政府终止对外援助,还主张将联合国赶出美国,关闭世界银行,减少或制止外来移民等。
持类似观点的还包括在美国极有影响的众议员荣保罗,他不仅反对美国参与任何海外战争,甚至主张美国退出联合国,不再缴纳会费,也不再承担任何维和任务。
他们认为美国没有必要关心其他国家的境况,而美国如此强大,也不会有国家愿意主动挑起与美国的战争,美国可以独立于世界之外享受永久的和平。
浅析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
![浅析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e98d7d4cdd3383c4ba4cd2d7.png)
浅析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关键词:孤立主义;演变;影响一美国孤立主义的内涵孤立主义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通过一种自上而下的国家政策以及客观条件形成的一种封闭状态。
美国的外交政策和清朝的闭关锁国不同,它并没有关闭经济贸易,而是减少美国在当时面临的外部威胁,从而维护美国当时脆弱的国家政权。
美国的孤立主义更像一种休养生息的政策,是美国民众摆脱战乱的意识形态。
二美国孤立主义产生的原因美国在建国之初,华盛顿总统提出了孤立外交的政策。
孤立主义的核心思想主要在于告诫国人切莫卷入欧洲列强之间的战争纷争,不受国际环境干扰独自处理美国自身的事务。
从表面上看,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看似是自我封闭,断绝与其他国家来往。
实际上,这是针对欧洲国家的一种中立的、不卷入欧洲事务的外交政策。
这就为美国早期走上孤立道路提供了历史依据。
(一)地理位置引起的“天然孤立”打开世界地图,当我们把视线转移到北美洲,很容易就会发现美国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
美国与亚洲之间隔着太平洋,与欧洲、非洲之间隔着大西洋,这种位置对于美国而言,完全满足了孤立主义的地利要求。
在十八世纪八九十年代,海上交通极其落后,任何一個国家想要进行远洋航行都是极度困难的。
这样,无论是美国想要走出国门,或者说其他国家想要和美国建立联系或者战争侵略都是相当困难的,这就促进了美国孤立主义的孕育。
除此之外,美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气候特别适合生产,对于欧洲的移民而言,简直是一片乐土。
亨利·基辛格说:“自地缘政治的观点来看,美国也是欧亚大陆海岸外的一座孤岛。
”[1]华盛顿总统在1796 年的告别演说中说:“我们独处一方,远离他国,这种地理位置允许并促使我们奉行一条不同的政策路线。
”[2](二)综合国力不足,无力对外扩张经过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美国在经济方面受到很大程度的压榨和剥削,美国国家实力虚弱。
同时,为了独立而发起的美国独立战争以及第二次独立战争对于资源的消耗也让美国雪上加霜,入不敷出。
美国早期孤立主义思想探究
![美国早期孤立主义思想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9c20b3e998fcc22bdd10db1.png)
美国早期孤立主义思想探究孤立主义是美国早期的主要外交政策,当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孤立主义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从早期盎格鲁-萨克逊的殖民时期,到后来的北美独立运动以及建国初期美国的外交政策,都闪烁着孤立主义思想。
孤立主义并不是闭关锁国,它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为了保护美国的民主制度,与大国进行博弈的一种外交政策。
孤立主义的产生与美国早期的宗教因素、地理环境、务实的传统以及政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标签:美国;孤立主义;形成;内涵作为美国早期的指导思想,孤立主义对美国文化与外交产生了深刻影响。
孤立主义在美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它最早产生于盎格鲁-撒克逊人在北美殖民时期。
北美优越的地理环境、宗教的纯洁性以及政治环境,使他们要求摆脱欧洲的枷锁,实行一种与众不同的制度。
本文拟从孤立主义形成的历程入手,探析孤立主义产生的原因,剖析孤立主义的主要内涵。
一、孤立主义的形成孤立主义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盎格鲁-撒克逊人在北美开荒时期。
到18世纪,英国在北美13个州建立了殖民地,后来逐步形成一个统一的美利坚民族,也形成了共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体系。
北美殖民地日益发展壮大,但他们的利益被英国作为与欧洲国家讨价还价的筹码。
瑟法蒂·西蒙曾说:“在整个18世纪,殖民地的人民是大国博弈的工具。
”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一书中很好地诠释了孤立主义。
他指出,美国没有欧洲国家的关照一样会很好,而且可能会变得更好。
虽然在当时是为了美国独立战争的需要,争取民众的支持,以便于取得更好的独立。
但是这种思想为美国外交政策提供了一种方式。
法国控制的据点一直威胁着当时的北美十三州。
1748年英国把路易斯安那还给法国,用来换取印度的马德拉斯堡,激起北美民众的反抗。
要求摆脱英国统治的呼声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要求远离欧洲的争端,独立自主的发展。
1754年6月,富兰克林等人起草的阿尔巴尼联盟计划,希望各州联合,组建统一的联邦政府,实行有效的管辖,不要过分地依赖英国,这样双方都可以获利。
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原因探析
![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原因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97c3215901020207409c5d.png)
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原因探析2009210030 历史学岳建涛摘要: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因素有很多,各国的侧重也有所不同。
就美国而言,我觉得,在其产生之初,卓越的外交技能是不容忽视的。
具体而言,就是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对美国壮大的巨大推动作用。
那么,这一“功臣”是如何应运而生,又如何得以维持呢?本文即针对美国孤立主义产生的原因,美国孤立主义能够持久运行的原因做一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原因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形成于建国初期,并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力主推行的对外政策。
在弱肉强食的国际关系中,美国不力图于扩张以增加领土而选择置身其外,不得不令人有些疑惑。
但事实是,美国并没有放弃对其权益的维护与争夺,在他人看来的“置身其外”,“孤立主义”,是由于各种原因综合作用而致。
一、美国孤立主义产生的原因(一)地理因素造成的“天然孤立”拿出一张世界地图,我们不难发现,美国所处于的美洲,平铺于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也就是说,美国是由于自然因素而脱离于欧亚非三大洲的。
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因素无疑是孤立主义产生的一种客观前提条件。
而这种地缘因素的作用有多大,是难以言喻的,在我看来,它对美国的影响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它使美国脱离于国际纠纷的聚集地,这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就是单看美洲,美国处于中间地带,北部地缘辽阔的加拿大不具威胁性,南部的拉美一样不会造成什么威胁,因此,南北两方倒可以成为美国的一种屏障,甚至是以后的目标,也就是为“美洲孤立”埋下了伏笔。
之所以地理位置也是孤立主义形成的因素之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科技并不发达,海上交通工具的落后促使远洋航行对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所以,无论是意图来美洲的还是美洲想要出去,都是一种小小的“奢望”。
就此来看,美国是凑巧赶上了这种“天时地利”的时机来孕育孤立主义。
(二)“胎教”——历史因素的作用国家政策都是从过去发展而来,向未来发展而去的,外交政策也不例外。
美国的外交传统
![美国的外交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f4225f0ac281e53a5802ff8e.png)
美国的外交传统——关于孤立主义的研究综述孤立主义源于美国独立战争前后的早期外交,在20世纪曾一度盛行于美国。
孤立主义作为一项政策主张,是以尽量避免对外国承担政治和军事义务的同盟关系的方式来维护和扩展美国的利益。
主要侧重政治、军事、外交,而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并不限制与外界的交往联系。
孤立主义在思想渊源上有着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在具体的政策上,他理应更倾向于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确保国家利益。
它是美国统治集团在某种条件下推行扩张政策的一种手段。
孤立主义一直存在于美国的外交当中,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美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活动。
孤立主义是美国的一项外交传统,同时也是新时期美国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基础。
其作为贯穿美国外交政策的始终,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的一项外交政策,是研究美国外交政策不可回避且必须加以深究的重要部分。
一、资料的整理与相关论文的发表、著作的出版杨生茂先生《美国外交政策史》把美国外交政策分为三大时期:大陆扩张时期(1775年---1897年),海外扩张时期(1898年---1945年)和全球称霸时期(1946年---至今)。
其中大陆扩张时期的主要外交手段就是孤立主义。
比米斯的《美国外交史》是以一个美国人的观点来论述美国的外交,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孤立主义。
以上两本著作并不只是完全讲孤立主义,但其内容的方方面面都涉及了孤立主义。
当然,关于此类的著作还有很多,不一一赘述。
关于孤立主义的论文则有:王玮《美国早期外交中的孤立主义》,王缉思《新孤立主义的幽灵》,陈立军、国红梅《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新论》等,众多文章都为美国孤立主义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研究的具体内容(一)孤立主义的含义或内容英国的保罗·约翰逊认为,美国一直是一个国际主义的国家。
但美国是孤立主义国家还是国际主义国家,还得有那一时期美国主导的外交政策决定,这就同样要求我们明白孤立主义到底是什么或者说孤立主义到底有哪些内容。
孤立主义名词解释
![孤立主义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9a723f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f.png)
孤立主义名词解释
孤立主义:美国建国以后早期对外政策的基石。
美国独立后的对外政策的总目标是维护和发展商业资本,保证资本原始积累,巩固新赢得的独立。
在美国建国之初所面临的国际形势非常严峻,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资本主义,因此采取了孤立主义的对外政策。
孤立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是针对欧洲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孤立主义对外政策的目标是摆脱欧洲列强的控制和影响,巩固美国独立的成果。
孤立主义对外政策的实质是只是一个抵制欧洲干涉和实现国家自我利益的策略口号。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美国孤立的思想与独立的思想是同时产生的。
新旧大陆遥远的空间距离、英国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不仅使北美殖民地产生了要求独立的愿望和主张,并付诸行动,同时也产生了孤立于欧洲纷争之外的思想,并在美国独立后进一步发展起来。
1796年9月17日,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他现任总统一职的《告别祠》中提出了孤立主义的外交原则,在这里指出卷入欧洲的政治纠纷是非常不明智的。
华盛顿提出,美国应该在发展自身商业关系时尽可能避免同外国发生政治关系,美国的政策是避免同任何外国签订永久性同盟,暂时性同盟只是应付紧急事件的权宜手段。
《告别词》把传统的孤立思想上升为了政策方针,主要包含三个基本特点:
①中立;
②不结盟;
③不介入欧洲事务。
不介入欧洲事务也是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核心。
以后历届美国政府在实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时,都有不同的做法,但不介入欧洲争端这一点始终未变。
因此,所谓的孤立,实际上主要是孤立于欧洲列强的纷争之外。
论美国外交中孤立主义的起源及其确立
![论美国外交中孤立主义的起源及其确立](https://img.taocdn.com/s3/m/fda047a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8.png)
论美国外交中孤立主义的起源及其确立摘要:美国外交中孤立主义的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
孤立主义首先产生于北美新大陆的移民。
定居于新大陆和清教徒的使命感,是孤立主义产生的源头;美国的地理位置提供孤立主义思想产生的客观条件;美利坚合众国建国初期严峻的国内外政治形势,是促成美国外交孤立主义产生的最重要原因。
美国开国元老们的思想言论大都主张孤立主义的外交原则,并最终通过华盛顿的告别演说正式确立。
论文关键词:孤立主义,清教徒,使命观,对外政策美国外交史学家阿瑟伊科奇说:“思想意识和具体的国家利益决定了美国外交的轨迹。
”[1]他认为,一国的外交政策,应该与这一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联系起来加以考虑。
从成为一个自由独立的国家,到其发展成为世界首要强国的历史岁月中,美国“始终不断地受到孤立主义、天定命运和神圣使命、民族主义、帝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平及民主等思想意识的影响”。
[2]毫无疑问,孤立主义是排在第一位的影响美国外交的古老的传统。
它作为一种传统的政治思想,发端较早,甚至早于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从很大程度上讲,孤立情绪伴随着移民始祖来到北美大陆。
诚如美国历史学家唐纳德德拉蒙德所言,孤立思想的历史“同英国在北美大陆首次殖民一样古老”。
孤立主义作为一种指导美国外交实践的主流思想和原则,其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宗教和地理因素。
孤立主义思想在美国的缘起最早可追溯至盎格鲁—萨克森人在北美大陆开拓殖民地时期。
[3]15世纪末,伴随着新航路的大发现,欧洲的殖民活动掀起了高潮,导致“新大陆”成为欧洲列强殖民掠夺的对象。
英国就是在16世纪末开始登上这块神秘的土地并于1607年在北美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的据点——詹姆斯敦。
到1766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4]此即通常所谓的“北美十三州”。
在这一进程中,前往欧洲的移民中大部分是因为受到各种政治迫害(主要是宗教迫害)和经济上破产才来到这块广裹的土地的。
对旧大陆宗教和世俗压迫的痛恨、对政治腐败和陈旧的不满和对欧洲国家间相互倾轧和战争的厌恶,使这些移民产生了远离欧洲大陆的思想,他们把北美看成是“新天国”,是上帝选定了他们来开垦并定居于此。
美国对外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问题
![美国对外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ecc56eee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1.png)
美国对外政策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问题随着世界局势的不断变化和美国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变动,美国的对外政策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过程。
从美国独立以来,美国的对外政策呈现出了以下历史演变特征。
一、孤立主义时期美国独立后的头几十年时间里,美国采取的政策一直是孤立主义政策。
这个时期美国对外关系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与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关系上。
这个时期美国主张自给自足,避免卷入欧洲的战争和政治纷争,这种政策被称为孤立主义政策。
二、全球霸权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了一个全球超级大国,其对外政策由孤立主义转向了霸权主义。
美国迫使欧洲国家依附于自己,并成为全球经济、军事和政治上的霸权。
在这个时期,美国主张世界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强调国际间应互相尊重和合作,但美国的国际政策却微不足道。
它主要是在采用军事手段加强了自己的全球影响力,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信仰。
三、经济全球化时期1980年代中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兴起,美国的对外政策开始向经济全球化倾斜。
这个时期美国提倡自由市场和全球化的经济和政治秩序,它主张向市场开放,降低关税和贸易壁垒,以便于更多地开展自由贸易,这支持了一些欧洲国家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北约组织。
随着时间和历史的推进,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对外政策的演变是受历史原因和国际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因为美国自身近百年来经济、社会、政治和地缘等方面发生了诸多的变化。
另外,美国在对外政策上也遭遇了一些重大的现实问题,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些问题。
一、中东地区问题中东地区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中的焦点之一,美国对该地区的利益和关注程度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美国不断地对伊朗进行制裁,对叙利亚和其他受冲突影响的国家进行干预,以维护美国的利益。
而这些干预行动是否合法,是否符合国际法,美国反复地力辩着。
二、全球经济问题近几年,随着全球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的势头开始抬头,美国不免受到了重大的影响。
中国的发展也使得美国处于很不舒服的地步。
浅析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成因
![浅析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4b2a2b9348d7c1c709a14546.png)
浅析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成因孤立主义是美国独立后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所奉行的、一种避免涉足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反对欧洲干涉美国事务,并不与任何欧洲列强结盟的对外政策。
孤立主义从其一诞生便具有多方面的两重性:它既是美国国内政治经济与对外关系的实际需要,也是美国为谋取国家利益所制定的对外政策的最优选择;它既是一种被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也是一种进退自如的策略和工具;它既有躲避欧洲列强之间的争夺、防止战争引火烧身、维护国家独立与自强为消极防御的一面,也有独霸美洲、不容他人染指的积极进攻的一面。
按照《美国历史辞典》的解释,孤立主义包括三层涵义:第一,孤立主义只侧重政治和外交,而在经济上并不限制与外部的密切联系。
美国开始发展的就是资本主义经济,闭关锁国对它当然不利;第二,从空间上讲,孤立主义只运用于对欧洲的政策,对亚洲、拉丁美洲的政策则不包括这个原则;第三,孤立主义原则的贯彻和运用,并不是首尾一贯的,而是随着美国自身实力的成长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在不断发展演变。
史学界一般把华盛顿总统在1793年英法战争时发布的”中立宣言”,以及1796年9月他发表的著名《告别演说》中提出的外交原则作为美国孤立主义思想的发端。
从华盛顿发表《告别演说》到珍珠港事件爆发前夕,美国孤立主义中立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796年华盛顿发表《告别演说》到1823年《门罗宣言》的发表,孤立主义的中立外交表现为摆脱结盟,保卫独立和发展经济。
第二阶段,从1823年《门罗宣言》发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孤立主义的中立外交进入保持行动自由的扩张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孤立主义已变成一股绥靖主义思潮,在中立的幌子下,美国成为纵容法西斯势力的绥靖政策的帮凶。
美国实行孤立主义的主要原因是欧洲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埋葬了孤立主义,跃然登上领导世界的政治舞台,欧洲中心格局也随着战争的结束而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战后美苏争霸的两极世界格局。
美国的孤立主义倾向与多边主义的挑战
![美国的孤立主义倾向与多边主义的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6551b1b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6.png)
美国的孤立主义倾向与多边主义的挑战时至今日,美国的外交政策一直是全球范围内最有影响力的之一。
然而,近年来,美国出现了明显的孤立主义倾向,这与多边主义的挑战不断加深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
本文将重点探讨美国的孤立主义倾向以及多边主义对此的挑战。
一、美国的孤立主义倾向自二战以来,美国一直是国际事务中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
然而,随着国内的经济困境和民众对国际事务的疲劳感增长,美国开始犹豫是否应该继续承担全球责任。
这一孤立主义倾向首先表现在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上。
首先是军事干预的减少。
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战争后,美国民众对军事冒险主义越来越谨慎。
这导致了美国在国际冲突中采取了更为保守和谨慎的态度,远离多国联军行动和地区冲突。
其次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主义政策,例如单边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与中国的贸易战,这显示了美国开始强调“美国优先”的经济立场。
此外,美国还倾向于单边退出多边协议和组织。
特朗普政府决定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和伊核协议等国际协议,这显示了美国对多边主义的拒斥态度,并表明了其更倾向于单边行动。
二、多边主义的挑战然而,孤立主义的倾向并不意味着美国可以完全避开多边主义的挑战。
实际上,多边主义体制具有重要的全球治理作用,因此对美国来说是不可忽视的。
以下是多边主义对美国的挑战。
首先是地缘政治角逐的加剧。
中国的崛起以及俄罗斯的复兴意味着美国不再是唯一的国际霸主。
这使得美国在塑造全球事务方面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如果美国选择孤立主义政策,将错失与其他大国合作的机会,导致其在地缘政治上的领导力减弱。
其次是全球性问题无法单边解决。
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贸易战争等问题不仅仅是美国的挑战,而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这就要求各国共同努力,通过多边主义的方式解决问题。
如果美国坚持孤立主义政策,将难以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合作,无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
最后是国际道义的考验。
多边主义体制中,各国通过协商和合作解决争端和冲突,维护了国际秩序和稳定。
美国孤立主义思潮与中立政策
![美国孤立主义思潮与中立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cdaefe4877232f60ddcca1e4.png)
第三阶段
孤立主义思潮蔓延
,“中立法”出笼与寂灭
1935年—1939年,美国参议院通过一系列的 中立法案,孤立主义达到高潮。 1939年11月,国会通过了第四个修改的《中 立法》,废除了武器禁运。 1941年《租借法》,中立法名存实亡。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以后,美国正式参 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立法正式废除,中立政 策结束。
第二阶段
进入保持行动自由的扩张阶段
1913年威尔逊上台,1914年一战爆发,广大人民对 卷入战争情绪异常激烈,威尔逊为争取连任,于 1916年大选时提出“使我们置身于战争之外”口号, 获得支持。连任成功后,威尔逊却又提出“为拯救世 界民主”,使美国投入于战争之中。一战后,美国在 巴黎和会上两手空空。 一战后,孤立主义以和平主义情绪为基础,二者相互 依存,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使许多人不得不举起孤 立主义的旗帜。
第一阶段:
摆脱结盟,保卫独立和发展经济
1796年华盛顿在《告别词》中提出了孤立主 义三项基本原则:中立、不结盟、不介入欧洲 事务。标志着孤立主义的正式形成。 1832年12月2日,门罗向国会发表咨文,推 出“门罗主义”的外交政策,主要包含三项原 则: 美洲体系原则、互不干涉原则、不准殖民原则。 门罗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上对孤立主义的正式 做出的第一次重要延伸。
二,中立政策对二战的影响
1, 鼓励和支持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助 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全面爆发的进程。 2,新孤立主义的出现。首先,纵观整个冷战 时期,美国虽然十分强调多边合作的作用,并 且主动建立起一系列作为实现自身霸权的工具。 其次,美国在冷战中往往为了自身利益,甚 至仅仅出于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浅谈美国孤立主义产生的根源
![浅谈美国孤立主义产生的根源](https://img.taocdn.com/s3/m/355a2ba9cf84b9d529ea7a20.png)
浅谈美国孤立主义产生的根源关键词:孤立主义;美国;清教;英国孤立主义是美国早期确立的对外政策。
美国自建国起,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对外政策,而美国建立早期实行的孤立主义并非偶然,而是有其深刻原因的。
一、清教徒移民美国的孤立主义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620年英国清教徒移民。
最早在普利茅斯落户的,是一群被称为“始祖移民”1的分离派清教徒。
1620年,英国36名清教徒从莱顿出发,乘“五月花号”前往北美,北美英裔移民签订了第一项自愿结成社区的自治协议。
他们选定了一个印第安人遗弃的地方建立住所,移民领袖和当地部落订立了和平协定。
由于当地印第安人的帮助,普利茅斯的居民慢慢增多,定居地逐渐扩大。
“1627年,当局开始实行土地私有,居民可以自己谋利。
至1640年,普利茅斯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21629年的特许状,马萨诸塞海湾公司获得了建立殖民地并行使政治管辖的权利,1630年的移民揭开了清教徒“大迁徙”的序幕。
马萨诸塞的建立和发展,使英格兰变成了一个文化区域,它在宗教上具有很强的封闭性和排他性。
建立在新英格兰的几个殖民地,被称作是“清教殖民地”,它们的发展与清教的关系密不可分。
但是,清教徒在移居北美时,并没有统一的基本教义,不是统一的教派。
清教各派的独立发展,导致了清教排他的地方主义泛滥。
“美国早期的孤立主义对外政策,其实是清教各自为政、盲目排他的地方主义在对外关系中的运用”。
3清教的“使命观”是孤立主义的核心。
清教徒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显示出他们自己的民族优越感,认为自己是新世界,新世界不同于旧世界,美国应该与欧洲大陆决裂,让北美成为“山巅之城”。
清教的“使命观”为孤立主义提供了心理基础。
二、经济基础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美国之所以会实行孤立主义,与它当时的经济基础有着很大的关系。
殖民地发展中,土地是一个核心的角色。
租佃制广泛应用于北美,最初是大土地占有制条件下刺激开发的一种手段。
他们的租佃关系具有较多的商业性质,地主是为了更多的经济收入,而佃农也不需要承担社会政治义务,有较多的自由权。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探析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6ea53e5a8102d276a22f10.png)
一
回到 1 9 0 5—1 9 0 6年 的水 平 , 巨降了 4 6 . 2 %, 。农 产
、
2 O世 纪 3 0年代 美 国
品价格更 是 一路 狂泻 , 堆积 如 山的产 品无人 问津 , 工 人大量失业 “ 1 9 3 3年 春 , 美 国失 业 人 数 达 到 1 7 0 0 万, 3 2 0 0 0家 大商 店倒 闭 , 4 8个 州 中有 4 7个 州 的各 种银 行停 业 , 整个 金融机 构濒 于瘫痪 , 这 是美 国建 国
渊 。依 据 收 集到 的材料探 析 , 对2 0世 纪 3 0年 代 美国实行孤 立主 义 外交政 策 的原 因 , 实施过 程 和后果 。
[ 关键 词 ]美 国 孤 立 主 义外 交政 策
后果
[ 中图分 类号 ]D 7 3 / 7 7 . 7 1 2 . 2 2[ 文 献标识 码 ]A [ 文章 编号 ] 1 6 7 2— 3 4 7 3 ( 2 0 1 3 ) 0 3— 0 0 2 9— 0 3
冢 由 吧 八 _ r U
L U 1 5耳 爿§ j朋 L 思 I J Y期
2 O世 纪 3 O年 代 美 国孤 立 主 义 外 交 政 策 探 析
王 彬
( 内蒙古 师 范大学 历 史文 化学 院 , 内蒙古 呼和 浩特 0 1 0 0 2 2 )
[ 摘
要 ]孤 立主 义是 美 国在 一 定历 史阶段 为 了争 取 外部 有利 条 件 , 发 展 经 济 而采取 的一 种对 外 政 策。
终 珍珠港 事 件爆发 , 自身利 益也 蒙受重 创 。 从 整个 3 0年 代来看 , 孤 立主义 不仅 在思 想上 影 响着美 国 的舆 论 , 同 时孤立 派在政 界势 力强 大 , 他们 通 过立 法措 施 , 使“ 中立行 为 ” 成 为美 国政府 必 须遵 守 的外交 原则 , 这 种局 面 的形成 与如下 的原 因相 关 :
西方的孤立主义--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一种深厚文化传统
![西方的孤立主义--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一种深厚文化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16fe99a0960590c69ec376f5.png)
西方 的孤 立 主 义
孤 立 主 义是 美 国独 立 后 直到 1 9 世 纪末 2 0 世 纪初 所奉行 的 、 避 免 涉足欧 洲
的政 治和 军事 冲 突 、 反对 欧 洲干涉 美 国事 务 , 并不 与任 何欧 洲 列强结 盟的对 外 政策 。 孤 立 主义深深 地植根 于美 国的文化传 统 , 是 美 国历 史上极 具争 议 的研 究
话题 之一 。
美 国建 国初 ,国力较 弱 , 经济 、 外 交都 面l 临着欧 洲的严 重威胁 。要想在 欧 洲 强 国虎 视眈 眈之 下发展 , 就 必须保 持和 欧 洲的 隔离 , 除 了贸 易往 来之 外 , 尽
量避 免和 欧 洲有 军事联 系 。 另外 , 美 国的移 民文化 、宗教 传 统以及特 殊 的地理
几 十 年来 , 全 球 化 为 世 界 各 国 发展 创 造 了 良好 的 条 件 与 环 境 , 推 动 了世 界 经 济
的巨大 的进展 , 也促 进 了各 国人 文 的交流 。 随着新 一轮 科技 革命 的展 开 , 全球 化 的能 量必将 进 一步释放 , 发挥增 进 人 类文明和进 步 的 重大作 用 。 本期特 别 策 划 “ 西方 的孤 立 主义”, 我们 邀 请 了相 关领 域 的 专 家 学人 , 对孤 立 主义 外 交政
为躲 避 欧 洲列 强之 间的争 夺 、防止战 争 引火烧 身 、 维护 国家独 立 与 自强 消极 防
御 的一 面 , 也 有独 霸 美洲 、 不容他 人 染指 的积极 进攻 的一 面 。 孤 立主义 随 着国
内 政 治的 发展 以及 美 国 与世 界 关 系 的 变 化 呈 现 出不 同 的 表 现 形 式 , 对 美 国 对 外
浅谈20世纪初美国的意识形态与外交政策
![浅谈20世纪初美国的意识形态与外交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4ae87b235a8102d276a22f9b.png)
浅谈20世纪初美国的意识形态与外交政策二十世纪初美国的外交政策,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对远东太平洋等弱小地区采取的扩张主义政策;二是对欧洲列强和日本的外交政策,主要是表现为由采取孤立政策到扩张政策再到孤立主义政策的演变。
一、20世纪初对远东与太平洋地区的扩张主义政策20世纪初,美国利用“门户开放”的基本策略,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扩张。
自1900年至1914年,美国通过各种渠道,对中国输人大量的剩余资本。
到1914年,美国对华总投资已接近六千万。
美国就这样利用各种手段主要为经济手段,同其他国家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牟取经济利益。
同时,美国又使用均衡外交来达到其扩张的目的。
日俄战争爆发后,美国支持日本,不仅在舆论上对日本抱以同情,而且在经济上加以直接的资助。
1905年日俄战争开始,日本陆海军以弱胜强。
虽然罗斯福对沙俄在远东的野心感到不安,对日本军队的战斗力极为欣赏,但是他也不愿意让日本在远东独大。
罗斯福召集两国代表在新罕不什尔州普兹茅斯港进行和谈,他对调停人的角色非常着迷,连哄带吓,最终使两国签署了《朴茨茅斯条约》。
罗斯福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并且获得1906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
但是,战争期间,美国共借予日本美元达四亿五千万之巨,并且认购了日本债券的大部分。
1905年,陆军部长塔夫脱与日本首相挂太郎缔结密约。
规定对美日吞并的菲律宾与朝鲜予以相互承认。
这是美国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强盗式的侵吞。
1917年,美日签订蓝辛--石井协定,承诺:“美国政府承认日本在中国,特别在中国之与日本属地接壤的部分有特殊利益。
”美国以对日本在中国的“特殊利益”的承认,换取了日本对美国的“门户开放”的认可。
二、对欧洲列强和日本外交政策的演变(一)孤立主义政策的历史背景孤立主义作为美国的对外政策,由来已久。
建国初期,在国内,各州之间内争不已,难以形成统一的国家意志;在国外,又同英、法诸国矛盾重重,在国际舞台上一时难有作为。
战后美国孤立主义兴起的时代背景解析
![战后美国孤立主义兴起的时代背景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58a571f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6.png)
一、孤立主义的含义与实质严格意义上的“孤立”应包括三层含义:地理空间上的孤立,指美国所在的大陆“与世隔绝”的状态;经济上的孤立,通过立法最大程度限制与国外的贸易交流;政治上的孤立,指“避免纠缠不清的同盟”的“传统政策”。
孤立主义(Isolation-ism)是美国统治集团一直以来对外政策思潮和原则。
但是,孤立主义实质上只是一种外交手段而并非闭关锁国,是否采用孤立主义取决于能否实现美国利益最大化。
美国从未切断与其他国家的联系,反而一直在进行扩张——领土的、贸易的、金融的、意识形态的或者军事的——尤其是在西半球、太平洋以及东亚地区。
二、美国孤立主义的起源与发展早期的北美移民本身是不堪忍受宗教排挤和迫害而远走他乡,再加上“漫长艰险的旅途更放大了美国人地理及心理上的疏离感”,这成为孤立主义群体心理基础。
美国孤立主义正是源于这一独特经历,受到宗教理念、政治实践和地缘环境合力作用,而国父华盛顿反对把“美国的命运与欧洲任何部分的命运纠缠在一起”的《告别演说》更是使孤立主义成为美国的一项外交战略思想。
因此,“当国会讨论外交政策时,华盛顿的幽灵就主宰着辩论的进程。
”自华盛顿确立了孤立主义的外交原则之后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的外交实践始终由孤立主义为主导,即始终坚持不与任何国家(主要为欧洲列强)结盟,不卷入列强纷争,完全独立地处理外交和国际事务。
但是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并非爱好和平,从购买路易斯安那,吞并佛罗里达,打开日本国门,征服墨西哥等等。
美国海军在所有大洋驰骋,陆军也几乎在所有大陆打过仗。
随着国力的增强,美国在1823年推出了拒绝欧洲列强干预美洲事务,从而将拉丁美洲划入自己势力范围的门罗主义。
但是,所有的这一切都基于“为自己行动,而不是为他人行动”的孤立主义原则基础上单方面实施的。
孤立主义的改变是一战的爆发。
1918年威尔逊向美国国会提出著名的“十四点计划”,提出通过建立国际联盟来实现国际合作和保障世界和平的设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
摘要: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阶段:建国初期是初步发展时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鼎盛发展时期、参与二战是衰落和消亡时期。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是美国孤立主义破产的标志。
关键词:美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发展过程
一、孤立主义的来源
美国的孤立主义思想根源于“使命”意识,而美国人的使命观来源于北美早期移民的宗教信仰,其理论基础就是新教教义中的“上帝的选民”,承担按
上帝规定的信条改变世界、复兴人类的责任和任务。
美国人对外部世界天生哟
一种恐惧和防备,这是孤立主义的心理基础。
美国人认为,美国承担着拯救世
界的使命,代表着人类的希望和前进的方向,是“新世界”。
美国之外的世界,在美国人看来则是落后的、专制、极端保守和道德沦丧的同义语,是“旧世界”。
在“新世界”改没得到完善以前,美国必须远离“旧世界”,以使自己
的先进性、纯洁性免受玷污。
由于美国主要是欧洲的移民,所以美国对世界的
看法,很大程度是对欧洲看法的放大。
而欧洲大陆的争权夺利、尔虞我诈、动
荡不宁、殖民地时期英国对美国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与法国的短暂联盟带来
的麻烦,都向美国人证实了与外界联系的危险。
美国人认为孤立于世界之外,
不仅是保全其先进性,更是实现拯救“使命”的必要手段。
二、美国孤立主义的发展
孤立主义思想对美国外交政策制定有着深远的影响,美国自建国直到二战爆发对欧洲国家奉行的政策就是孤立主义的具体表现。
(一)建国初期的孤立主义
建国初期,美国国力弱小,羽翼未丰,为从欧洲列强的争端中求得自身在美洲大陆的生存和发展,美国开国元勋们从现实主义角度出发奉行一种孤立主
义外交政策。
孤立主义适应了美国当时的需要,有效的维护了美国的独立成果,为美国集中精力于国内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国内外环境,同时美国从欧洲列强
的冲突中坐收渔利,扩充了领土,发展了经济,因此孤立主义使建国之初的美
国获得迅速发展。
1783年9月3日美国与英国签署了《巴黎和会》,标志着美国取得了独立
战争的最终胜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虽然美国获得独立,但是仍
然面临着国内国际形势,,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成为新生美国最好的选择。
1796年9月17日美国总统华盛顿在著名的《告别词》中具体阐述了外交政策
的原则:”我们对待外国应遵循的最高行动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贸易关系时应
尽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联系,欧洲的一系列的根本利益或与我们无关或与我们关
系非常微小,欧洲必然经常陷入纠纷,而这些纠纷在实质上与我们无关。
因此
与欧洲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那都是不明智的,我们超然入世外,这
可使我们遵循一条不同的路线,即在发展我们的商业关系时,尽可能避免与外
国发生政治联系,我们真正的政策是避开与外界任何部分的永久联盟。
建国初期的美国在孤立主义政策的保护下,既避免了卷入欧洲战争漩涡的危险,为美国发展争取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又利用战争时机充当“坐山观虎斗”的旁观者,发展了自己的海外贸易,推动了领土的扩张,从而促进了早期美国
的发展和实力的壮大。
(二)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孤立主义
此时期的孤立主义政策的中心思想就是门罗总统在1823年12月2日在国会的致辞中提出《门罗宣言》,该宣言对孤立主义政策进行重新阐述:“美洲
体系原则、互不干涉原则。
“其中美洲体系原则强调不允许非美洲国家在西半
球进行领土扩张,同时又要排除在非美洲的势力影响,把美洲变成一个以美国
为首的孤立于欧洲之外的封闭体系。
互不干涉原则的中心思想则是不准欧洲国
家干涉美洲事务。
所以当孤立主义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主要特征时,其核
心思想是美国不倦入欧洲的政治纷争,欧洲不要干涉美洲的事务。
美国的孤立主义外交并不是闭关锁国,是把自己完全置身于国际社会发展
的主流之外。
著名的历史学家施莱辛格曾经说过:“美国的孤立主义是一个模
棱两可的概念,美国人在商业方面从来不是孤立主义者“美国实际上是用孤立
主义来弥补与欧洲大国竞争时的力量不足,也可以借用这个屏障把欧洲大国阻挡在大洋之外,而自己在西半球为所欲为。
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羽翼丰满,开始把目光从美洲转向大洋之外。
许多政治家发出了摆脱孤立主义的呼声,主张进行海外扩张,孤立主义受到重创。
威尔逊是是向孤立主义政策发出挑战的第一人。
他甚至对华盛顿的《告别词》做出新的解释,他认为先辈的意思是待羽翼丰满之后,准备参与国际事务。
此后,他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天赐良机,是美国充当世界领导的梦想转化为现实的最好机会,但是随着战争对人类的灾害,孤立主义外交传统再次在美国政上显示出巨大的威力。
1919年6月威尔逊带着包括国际联盟盟约在内的《凡尔赛和约》返回美国,美国随即展开一场批准和约的大辩论,而结果无论是威尔逊如何努力,和约仍然遭到参议院的否决。
威尔逊为美国设计好的战后世界,最终在强大的孤立主义面前成为泡影,自己也带着遗憾离开美国政坛。
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入全盛时期,一方面20年代末美国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人们心理的极大恐慌,另一方面美国总统哈丁才能平庸,而之后的罗斯福急于改革破损的经济状况,人们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国内问题。
1935年8月,在孤立派的提议下,美国国会提出了对主战国实行武器禁运的中立法。
这一时期的孤立传统在人们的思想中占主要地位。
随着美国卷入国际事务程度的加深,孤立主义赖以存在的政治基础逐渐动摇。
(三)衰落与消亡的孤立主义
二战爆发后,世界各国人民投入到反法西斯战争之中,美国在罗斯福带领下一步步走向战争,孤立主义也一步步破产。
但是国内的孤立派仍然竭尽全力想把美国置身于二战之外。
如果说此时他们还拥有与“国际派”抗衡的实力和民众的话,那么那么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事件则是将孤立主义彻底打碎。
美国人万万没想到战火竟然烧到自己家门口,孤立主义再也无法为自己的政治主张辩解。
范登堡在12月7日那天宣称:“对任何现实主义者来说,这一天结束孤立主义。
”美国告别孤立主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孤立主义按照《美国历史辞典》的解释,孤立主义包括三层涵义:第一,
孤立主义只侧重政治和外交,而在经济上并不限制与外部的密切联系,美国一
开始发展就是资本主义经济,闭关锁国对他当然不利。
第二,孤立主义从空间
上讲只运用于对欧洲的政策,对亚洲、拉丁美洲的政策不包括这个原则,第三,孤立主义原则的贯彻和运用,并不是首尾一贯的,而是随着美国自身实力的成
长和国际关系的变化在不断地发展演变。
参考文献:
[1]刘翠萍.孤立主义在美国的发展过程[M].哈尔滨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05
[2]祝旭东.浅析美国历史上的孤立主义[M].绍兴师专学报.1995
[3]张宗华.试析美国传统外交政策[M].西北师大学报.1997
[4]汪涛.使命观与美国外交的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M]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