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说课稿
高中化学优质教案 说课设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设计[必修]
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的发展不断发展的;任何科学的发现都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教材一反传统,采用了演绎-----归纳的编排方式。
本章内容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主线,首先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并以元素周期表为载体,介绍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以及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关系、电量关系和核素、同位素的概念;然后在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探究”栏目,研究了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还通过研究第三周期元素的一些化学性质发现了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这一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元素周期律。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
习】学生评价
【板书设计】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
2、族
七主七副一零一VIII,I---VIII依次现,I---零再一遍,II、III分主副,先主后副族。
二、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 = 最外层电子数。
教案《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案《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子的基本概念,知道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规律。
2. 让学生掌握能量最低原理、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能运用这些原理分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电子的基本概念2. 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规律3. 能量最低原理4. 保里不相容原理5. 洪特规则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规律,能量最低原理、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2. 教学难点:能量最低原理、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子的基本概念、电子排布规律及能量最低原理、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这些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介绍电子的发现和发展,引出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问题。
2. 讲解:讲解电子的基本概念,阐述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规律。
3. 讲解能量最低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能量最低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讲解保里不相容原理,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保里不相容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讲解洪特规则,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洪特规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能量最低原理、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中的重要性。
7. 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拓展:介绍一些关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拓展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观察学生对电子基本概念、电子排布规律以及能量最低原理、保里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
3. 学生提问与讨论: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了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
教案《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案《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念和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原理。
1.2 教学内容原子核外电子的定义和特点。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意义和应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定义和特点。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意义和应用。
第二章:电子云和原子轨道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子云的概念和特性。
让学生掌握原子轨道的定义和分类。
2.2 教学内容电子云的定义和特性。
原子轨道的定义和分类。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子云的概念和特性。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原子轨道的定义和分类。
第三章:泡利不相容原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内容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泡利不相容原理在电子排布中的应用。
3.2 教学内容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内容和意义。
泡利不相容原理在电子排布中的应用。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内容和意义。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泡利不相容原理在电子排布中的应用。
第四章:能量最低原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的概念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能量最低原理在电子排布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能量最低原理的概念和意义。
能量最低原理在电子排布中的应用。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能量最低原理的概念和意义。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掌握能量最低原理在电子排布中的应用。
第五章:洪特规则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洪特规则的内容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洪特规则在电子排布中的应用。
5.2 教学内容洪特规则的内容和意义。
洪特规则在电子排布中的应用。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洪特规则的内容和意义。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掌握洪特规则在电子排布中的应用。
第六章: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让学生掌握电子排布图和电子排布式的书写。
6.2 教学内容电子排布图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电子排布式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说课稿,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说课稿,原子核外电子排布XXX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七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等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一)、课标分析1.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二)、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三部分内容。
其中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位于开篇,让学生在首先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继续深入认识原子的结构及其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
并学会利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和规律分析元素的部分性质,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从而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
因此,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理论基础。
本节内容解释了原子的微观构成以及核外电子排不规律,为后续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进修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能用原子布局示意图表示1~18号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造就学生分析、遐想、类比、迁徙、概括、总结,建立笼统模型,养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让他们感受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四)、进修重点与难点(1)研究重点构成原子的微观粒子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研究难点构成原子的微观粒子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说教法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为进行有效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教法分析a)合理控制难度。
本节课内容仅仅根据进修、研究化学的需要,在该单元中体现出来,为后续的研究做铺垫(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详细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电子和原子核里远近与其能量的高低关系、稳定地电子层结构形式。
苏教版必修2化学《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2化学《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说课稿一、前言本说课稿以苏教版必修2化学教材中的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为主题,针对该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和阐述。
本单元是高中化学课程的基础内容,对于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包括主、次能级的构成和电子的填充顺序; 2.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基本概念; 3. 学会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预测元素的性质和电子排布; 4. 进一步加深对原子核结构和电子排布的理解,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重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包括壳层、亚层和轨道的概念;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周期表和主、副族的划分; 3.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包括周期性和规律性的定义等。
四、教学内容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1 壳层、亚层和轨道 - 壳层是指原子中电子分布的能级,用 n 表示,第一层为 K 壳,第二层为 L 壳,以此类推; - 亚层是在壳层内划分的,用 l 表示,分别为 s、p、d、f 等;- 轨道是在亚层内进一步划分的,用 m 表示,分别为轨道 s、p、d、f 内的不同取向。
1.2 电子的填充顺序 - 电子按照一定的规律填充在不同的壳层、亚层和轨道中; - 先填充低能级的壳层,再填充高能级的壳层; - 每个轨道能容纳的电子数目不同,s 轨道最多容纳 2 个电子,p 轨道最多容纳 6 个电子,d 轨道最多容纳10 个电子,f 轨道最多容纳 14 个电子。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1 周期 - 周期是指元素周期表中横向排列的行,共有 7 个周期; - 每个周期表示了一个新的壳层开始填充电子。
2.2 周期表 - 周期表是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壳层构造的表格; - 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在周期表中。
教案《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案《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规律。
2. 让学生掌握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3. 让学生能够运用电子排布规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规律,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2. 教学难点:电子排布的能级图的绘制,以及运用电子排布规律解释化学现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电子排布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 采用示例法,展示电子排布的能级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排布。
3. 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电子排布规律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电子排布的能级图、原理和规则的讲解。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重要概念和公式。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原子的结构,引导学生关注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 讲解能量最低原理:解释电子在原子核外排布时,总是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
3. 讲解泡利不相容原理:解释在一个轨道上,最多只能有两个电子,且它们的spin 值相反。
4. 讲解洪特规则:解释电子在相同能量的轨道上排布时,会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5. 示例:展示电子排布的能级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排布的规律。
6. 练习:让学生运用电子排布规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如原子的氧化态、化学键的形成等。
8.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电子排布的能级图,并运用电子排布规律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洪特规则的例外情况: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若这些轨道的能量相同,电子会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这就是洪特规则。
但在某些情况下,电子会违反洪特规则,例如铁原子的d轨道电子排布。
2. 介绍能级交错现象:当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可能会出现能级交错的现象,导致某些能级的能量高于其他能级。
这种现象在解释某些化学反应和物质的性质时具有重要意义。
七、案例分析1. 分析氢原子的电子排布: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整合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主题为“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这一单元是整个化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前一单元“原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原子内部电子的排布规律,尤其是核外电子的排布方式。通过学习这一章节,学生可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涵,为后续学习化学键、离子化合物等打下坚实基础。
(三)互动Leabharlann 式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示范实验,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点评学生作业,给予及时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2.生生互动: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共同探究,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在互动白板上标注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非金属、过渡元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元素周期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设计填空题、选择题,让学生巩固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结构等基本概念;
3.课堂互动可能不够充分,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在课堂上增加互动环节,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观点,并及时给予反馈。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分析掌握情况;
-组织小组讨论,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进行课堂观察,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说课稿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处在化学第四单元第三节,是学生在接触了原子结构,对原子组成、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基础上加以学习、前面所学的内容不深,缺少系统,本节将深入学习有关知识,做系统学习.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规律(2)能用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过程和方法过程与方法:(1)回顾复习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2)采用CAI课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科学发现和发展的过程,领悟科学工作者发现的艰辛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依据:学生的已有知识不够深,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根据课程标准必修模块学习内容要求而定。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的探究及离子结构示意图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的探究确定依据:学生对抽象理论比较难理解,阴阳离子形成过程不能形成正确认识,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理论性强,学生学习不容易掌握,对后面知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4、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1)制作课件应用于教学(2)能利用图书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为新课程教学实施服务二、说学法1、学情分析在学生已具有基础知识上,通过播放课件,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了解原子结构,通过合作、探究,从活动中学习知识,得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更能加深学生印象。
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播放课件,树立学生自信心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活动中让学生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收获。
3、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本节教材属于化学基本理论,缺少直观形象的实验,显得比较枯燥。
作为高一学生,化学知识的自主构建能力水平较低,而充分的准备与合作交流可弥补其不足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播放课件引入本节课泥塑内容,从学生自己排布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学会正确排布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形成系统理论知识。
初中化学核外电子排布教案
初中化学核外电子排布教案
目标:了解原子结构及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 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
2. 建立原子模型
3.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教学重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应用
活动一:引入
通过展示不同的元素周期表,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基本构成和排布规律,引出原子结构的概念。
活动二:建立原子模型
1. 让学生观察原子模型的图示,了解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2. 引导学生根据原子序数确定核外电子数,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活动三: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 教师讲解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即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填充不同的能级壳层。
2. 让学生进行练习,填充不同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
活动四:应用练习
1.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根据给定的元素原子序数,填充核外电子排布。
2. 教师进行讲解和总结,强化学生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理解。
活动五:拓展延伸
让学生自行查找不同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进行比较和总结,拓展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并查找核外电子排布相关知识,写一份50字的总结。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
同时,通过拓展延伸和应用练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能力。
原子结构与性质-核外电子分布与元素周期表 教案 说课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八个电子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子呢?第三、四、五层及其他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个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原子轨道有什么关系?二、复习预习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
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
原子中的电子在各原子轨道上按能级分层排布,在化学上我们称为构造原理。
下面我们要通过探究知道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
三、知识讲解考点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则1.能量最低原则(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使整个原子体系的能量最低。
(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列顺序:1s,2s,2p,3s,3p,4s,3d,4p,5s,4d,5p,6s……2.泡利不相容原理(1)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并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或者说,一个原子中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电子。
(2)在原子中,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3.洪特规则(1)对于基态原子,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应尽可能分占不同轨道并且自旋方向相同。
(2)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如d10)、半充满(如d5)和全空(如d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如基态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
注意: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排布要遵循三个原则,对三条原则不能孤立地理解,要综合应用。
其中,能量最低原则又可叙述为:在不违背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前提下,核外电子在各个原子轨道上的排布方式应使整个原子体系的能量最低。
4.电子数与电子层和能级的关系在原子中,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每个能级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其所包含的原子轨道数的2倍。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案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
2. 引导学生理解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规律。
教学内容:1. 原子的基本结构2. 电子的排布规律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的基本结构,即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2. 讲解电子在原子中的排布规律,如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章节二:s轨道电子排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s轨道电子的排布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排布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s轨道电子的排布规律2. 实例分析教学步骤:1. 讲解s轨道电子的排布规律,如2s轨道上的电子排布。
2. 分析实例,如氢原子、氦原子的电子排布。
章节三:p轨道电子排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p轨道电子的排布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排布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p轨道电子的排布特点2. 实例分析教学步骤:1. 讲解p轨道电子的排布特点,如3p轨道上的电子排布。
2. 分析实例,如锂原子、硼原子的电子排布。
章节四:d轨道电子排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d轨道电子的排布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排布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d轨道电子的排布规律2. 实例分析教学步骤:1. 讲解d轨道电子的排布规律,如3d轨道上的电子排布。
2. 分析实例,如铁原子、钴原子的电子排布。
章节五:f轨道电子排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f轨道电子的排布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排布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f轨道电子的排布特点2. 实例分析教学步骤:1. 讲解f轨道电子的排布特点,如4f轨道上的电子排布。
2. 分析实例,如钆原子、铽原子的电子排布。
章节六: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排布知识分析元素性质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2. 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教学步骤:1. 讲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如周期和族的划分。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说课
➢教学过程
环节一:资料激趣,引发思考 环节二:温故知新,探索规律 环节三:适当类比,辅助理解 环节四:应用体验,感受价值
原子就好像是一个电影院,原 子核是银屏,正放映着好看的 电影,而围绕着银屏有很多的 座位,这就是每一层能够容纳 的电子数,对电影内容感兴趣 的电子坐在离核近的地方,并 且不愿意离开,不感兴趣的则 在外层,容易离开
本环节设计意图
环节3——适当类比,辅助理解 情境:
用电影院中看电影的情境类比原子内部的结构 和电子得失的过程。 作用:
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得 以强化,并且激发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
➢教学过程
环节一:资料激趣,引发思考 环节二:温故知新,探索规律 环节三:适当类比,辅助理解 环节四:应用体验,感受价值
•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0. 2120.1 0.2123: 2823:28 :3623:2 8:36Oct-20
•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 0年10 月21日 星期三1 1时28 分36秒 Wednes day, October 21, 2020
•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0.2120 .10.21 Wednes day, October 21, 2020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2 3:28:36 23:28:3 623:28 10/21/2 020 11:28:36 PM
•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0.2123 :28:362 3:28Oct-2021-Oct-20
•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 020年1 0月21 日星期 三11时2 8分36 秒23:28: 3621 October 2020
教案《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案《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第一章:引言1.1 学习目标: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念和重要性。
掌握电子的基本性质和电子云的概念。
1.2 教学内容:介绍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解释电子云的概念和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状态。
强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重要性。
1.3 教学活动:通过动画或图片展示原子结构,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关系。
利用模型或图示解释电子云的概念,让学生感受电子在原子中的运动状态。
提问学生为什么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很重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1.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份简短的测试题,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评估学生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理解。
第二章:电子的基本性质2.1 学习目标:掌握电子的基本性质,包括电荷、质量和量子数。
2.2 教学内容:介绍电子的电荷性质,解释电子的负电荷和其在原子中的作用。
强调电子的质量很小,相对于原子核可以忽略不计。
介绍量子数的概念,包括主量子数、角动量量子数和磁量子数。
2.3 教学活动:通过示例或实验演示电子的电荷性质,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电子的负电荷。
利用图表或动画展示电子的质量很小,与原子核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介绍量子数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解释主量子数、角动量量子数和磁量子数的意义。
2.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份练习题,包括填空题和计算题,评估学生对电子基本性质的理解。
第三章:电子云的概念3.1 学习目标:掌握电子云的概念和电子在不同能级上的分布。
3.2 教学内容:介绍电子云的概念,解释电子在不同能级上的分布和形状。
强调电子云的重要性,它能够解释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行为。
3.3 教学活动:通过图示或模型展示电子云的形状和分布,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电子在不同能级上的分布。
利用动画或实验演示电子云的重要性,解释原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行为。
3.4 作业与评估:设计一份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评估学生对电子云概念的理解。
第四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4.1 学习目标:掌握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包括泡利不相容原理、能量最低原理和洪特规则。
说课: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说课2011级化学一班41107009 洪浩本次说课的内容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它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二·第一章的内容,是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的学习,而本节内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又是本章第二节的核心内容,是后面学习元素周期律的基础,包括了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运动规律。
1.说教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接触了原子结构,对原子组成、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基础上加以学习,前面所学的内容不深,缺少系统学习。
本节将深入学习有关知识,做系统学习。
(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说出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解释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能用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常见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本节内容让学生们巩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图的书写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作图的能力的,并通过探究来得出规律,培养学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微观原子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利用所学知识保护世界的意识。
(2)教学重难点重点: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及其规律。
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间相互制约关系。
2.说学情与学法(一)学情分析在学生已具有基础知识上,通过播放课件,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了解原子结构,通过合作、探究等活动,从活动中学习知识,得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更能加深学生印象。
(二)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播放课件,树立学生自信心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活动中让学生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收获。
(三)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本节教材属于化学基本理论,缺少直观形象的实验,显得比较枯燥。
作为高一学生,化学知识的自主构建能力水平较低,而充分的准备与合作交流可弥补其不足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播放课件引入本节课泥塑内容,从学生自己排布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学会正确排布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形成系统理论知识。
《核外电子排布》 讲义
《核外电子排布》讲义一、引言在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中,原子的结构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而核外电子的排布则是理解原子性质和化学行为的关键。
让我们一起走进核外电子排布的奇妙世界。
二、什么是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定区域内运动,这些区域被称为电子层。
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一定的规律,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三、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总是优先占据能量较低的轨道,然后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
这就像人们在坐座位时,总是先选择靠近门口、比较方便的位置,然后再考虑更远、更不方便的位置。
2、泡利不相容原理在同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
简单来说,就是在同一个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在等价轨道(相同能量的轨道)上排布时,总是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这是因为这样的排布方式能够使原子的能量更低,更加稳定。
四、电子层与电子亚层1、电子层电子层通常用数字表示,从离原子核最近的一层开始,依次为第一层(K 层)、第二层(L 层)、第三层(M 层)等。
电子层的能量依次升高。
2、电子亚层在同一电子层中,电子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层,分别用s、p、d、f 表示。
s 亚层只有一个轨道,p 亚层有三个轨道,d 亚层有五个轨道,f 亚层有七个轨道。
五、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用数字和字母来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各电子层和亚层的排布情况。
例如,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1s² 2s² 2p⁶ 3s¹。
2、轨道表示式用小方框表示轨道,用箭头表示电子的自旋方向。
这种表示方法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电子的排布情况。
六、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而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周期元素周期表中的周期与电子层有关。
说课:核外电子排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内容:《核外电子的排布》隆回县万和实验学校刘秀红本节课,我从以下七个方面来组织说课:【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教材《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课题三离子》的第一部分内容,该部分内容抽象性、理论性强;是课题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且该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承上是承接原子的构成知识,启下则是学习离子形成和化合价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②原子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③理解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想象或猜想→类比分析→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②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总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逐步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推导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②通过核外电子排布知识的介绍展示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美。
③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正唯物主义观点。
④利用嫦娥卫星运行轨道模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2.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核外电子分层运动认识的形成;【学情分析】:知识贮备:初步具备原子结构知识,但知识贮备还不完善。
认知方式: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很差。
学习方式:停留在听记背练的接受式学习,缺乏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媒体】:网上下载并经自己剪切处理的视频资料;Flash8.0制作的flash模拟动画文件;软件处理好的音频解说文件;制作课件的powerpoint软件。
【教学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具体说课内容知识回顾:新课铺垫启动思维激发猜想1.原子的构成?2.元素种类由什么决定?3.原子中存在什么样的等量关系?4.原子核外电子是怎么运动的?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知识,为新内容奠定理论基础。
核外电子排布说课稿
《核外电子的排布》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处在化学第四单元第三节,是学生在接触了原子结构,对原子构成、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基础上加以学习、前面所学的内容不深,缺少系统,本节将深入学习有关知识,做系统学习.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布的。
(2)学会画原子结构示意图并知道示意图各部分含义。
(3)知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回顾复习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2)采用视频、PPT、表格,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科学发现和发展的过程,领悟科学工作者发现的艰辛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的探究原子结构示意图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的探究确定依据:学生对抽象理论比较难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理论性强,学生学习不容易掌握,对后面知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4.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1)制作课件应用于教学(2)能利用视频、PPT、动画、表格等为新课程教学实施服务二、说学法学情分析在学生已具有基础知识上,通过播放课件,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了解原子结构,通过合作、探究,从活动中学习知识,得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更能加深学生印象。
三、说教法1.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2.讲练法学生知识不系统,理论知识缺乏,大部分是未知,要传道授业3.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展示个人才能,从与同学合作中发现不足,扬长避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加深所学知识四、说教学过程学习活动一:知识回顾: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三数相等关系?引入新课:明确教学目标学习活动二:探究原子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环节一:创设情境——观看动画视频——回答问题1.原子核外电子是排布的2.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只有层,最多的有层。
3.核外电子能量(填“相同”或“不相同”),离核近的电子能量,离核远的电子能量。
1.5-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很大(接近光 速)
位移 可测 能量 可测
位移、能量 不可同时测定
轨迹
可描述 (画图或 函数描述
)
不可确定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宏观物体的运动特征: • 可以准确地测出它们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及
运行的速度; • 可以描画它们的运动轨迹。
微观物体的运动特征: • 核外电子质量小,运动空间小,运动速率大。 • 无确定的轨道,无法描述其运动轨迹。 • 无法计算电子在某一刻所在的位置,只能指出
1、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n越小的电子层能 量 越低 。
2、下列电子层不包含d轨道的是
A、N层 B、M层 C√、L层 D√、K层
3、理论研究证明,多电子原子中,同一电子层的电子,能 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不同的原子轨道,第三 电子层有3种原子轨道分别为 3s、3p、3d 。
3、电子云的伸展方向(决定轨道数)
d电子云的伸展方向
d电子云有5个伸展方向,即5个轨道,可容纳10个电子。 f电子云有7个伸展方向,即7个轨道,可容纳14个电子。
f轨道电子云伸展方向—复杂花瓣形
小结:各电子层包含的亚层、轨道数和可容纳的电子数
电子层
电子亚层类型
亚层的种 类数
轨道数目
可容纳 电子数
1
1s
1
1个
2
2
2s 2p
3
3s 3p 3d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不能同 时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速 度,也不能描画出它的运动轨迹.
2、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 电子质量很小 带负电荷
(2) 运动范围小 直径约为10-10m
(3) 高速运动 接近光速
宏观、微观运动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处在化学第四单元第三节,是学生在接触了原子结构,对原子组成、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有了一些感性认识基础上加以学习、前面所学的内容不深,缺少系统,本节将深入学习有关知识,做系统学习.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规律(2)能用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过程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1)回顾复习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2)采用CAI课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科学发现和发展的过程,领悟科学工作者发现的艰辛
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依据:学生的已有知识不够深,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根据课程标准必修模块学习内容要求而定。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的探究及离子结构示意图
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的探究
确定依据:学生对抽象理论比较难理解,阴阳离子形成过程不能形成正确认识,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理论性强,学生学习不容易掌握,对后面知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它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4、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1)制作课件应用于教学
(2)能利用图书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为新课程教学实施服务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在学生已具有基础知识上,通过播放课件,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了解原子结构,通过合作、
探究,从活动中学习知识,得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更能加深学生印象。
2、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
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播放课件,树立学生自信心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从活动中让学生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收获。
3、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
本节教材属于化学基本理论,缺少直观形象的实验,显得比较枯燥。
作为高一学生,化学知识的自主构建能力水平较低,而充分的准备与合作交流可弥补其不足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播放课件引入本节课泥塑内容,从学生自己排布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学会正确排布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形成系统理论知识。
三、说教法
1、利用多媒体能过播放课件,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2、讲练法学生知识不系统,理论知识缺乏,大部分是未知,要传道授业
3.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展示个人才能,从与同学合作中发现不足,扬长避短,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加深所学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
1、课件导入(1)什么是原子?原子由什么更小的粒子构成?学生回答后播放(2)原子的电子云图(3)原子结构
2、确定教学目标
(1)自学
阅读课本第2页,思考“你知道”的问题
你能发现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规律?
(2)讲练法
问题:怎样写原子结构示意图?意义何在?
老师排布钠的结构示意图,讲清各种意义
引导学生阅读第2 页,1-18元素结构示意图,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一般大于4
播放课件藏<4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4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学生调板:画出Na、Al、Cl、S、Na+ Al3+ Cl- S2-结构示意图,
师:从学生练习中纠正不足。
3、合作探究:四人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