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效的家庭教育始于父母的自我认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正有效的家庭教育始于父母的自我认知!

“父母”这门功课真的很难。有多少人用心想过难在哪里?或许你会说难在我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难在我们都是无证上岗;难在孩子的成长不可逆转;难在我们一直在努力却依旧茫然.....是的,这些都是可以评说的理由。

在受理了1200多个个体心理和家庭教育咨询案例之后,在反思自己从事家庭教育工作也是为人父母的十二年的点点滴滴,开展真正有效的家庭教育,关键的一点是父母的自我认知。正如古希腊人认为:认识自己才能富于智慧,得福免祸。

“自我认知”真的重要吗?先来分享三个真实的场景:

镜头一:

01

一位年轻的妈妈一直在担心:我家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或狂躁症,二岁了,一叫他坐着看绘本,他就大发脾气,扔东西,还一个劲撕书,不让撕就歇斯底里地哭闹,真是受够了。

这位妈妈还不知道,孩子的哭闹、吵嚷、蛮不讲理,或许与她从小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感有着直接关系。

镜头二:

02

小叶拿着水杯从电视机前走过,正坐在沙发上聚精会神看球赛的爸爸突然站起身,抡起胳膊朝着他脸就是一巴掌,大声吼道:“还不滚开,SB你挡着我了”。

小叶惊讶地看爸爸一眼,跑回自己的房间,反锁了房门,大哭起来。那一刻,小叶所有的自尊与对爸爸的爱,都被那莫名其妙的一巴掌埋葬了。

爸爸也被自己粗暴的行为怔住了,将那只一时失控的手收了回来,恨不得扇自己一巴掌,竟然蹲下身子哭起来。至今,他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扇儿子那一巴掌。

镜头三:

03

疫情期间,一位15岁男孩的爸爸在电话里讲述:

有一段时间,孩子与他已经没有了丝毫的交流。饭都要拿回房间吃,不让拿就干脆不吃了。甚至他都不能去孩子房间门口。

本来门还开着,一过去门就被关上甚至反锁,想把门给卸了,又怕关系更加恶化。他非常痛苦,始终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又该怎么办。

记得尼采说过:“聪明的人只要能知道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我们有多少父母能够从孩子的表现中察觉并认识自己,从而改变自己,这是家庭教育实施过程中,常常被忽视且非常关键的问题。

为什么要认识自己

在人际关系理论中,人际认知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则是基础。倘若作为成年的父母,对自我的生理、社会、心理三个层面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很难与他人特别是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当然,也很容易在家庭教育中出现越位、失位、错位,做出与父母角色不相匹配的行为。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父母只有正确认识判断自我,才能避免孩子在对父母的认识过程中出现混乱,错觉,也才能从父母那里习得正确认识自己的方式方法,为正在形成的自我认知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父母只有正确认识自己也才能更准确地认识、分析、了解孩子,为孩子各个阶段的成长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引导。

如何实现认识自我

中国的先哲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知者强。那么如何做到自知?在这里给父母们一些方法。

反省法:

01

在与自我关系中认识自己。反省也称内省,简单地说即探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常用的方式—问自己、照镜子、写日记、做冥想等等。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不妨从孩子的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也可以通过在复印件中查找自己的错误。

正如镜头一,不免让人迟疑:孩子第一次不愿读绘本或不听话时,甚或当妈妈/家人在遇到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行为方式是否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

再如镜头二,这位父亲更应该反省其粗暴行为、粗俗言语背后究竟隐藏着一个怎样的内在自我。需要提醒的是:反省的目的是客观真实地认识自我,而不是惩罚孩子。

经验法:

02

在与事情的关系中认识自己。也就是说通过观察自己处事的行为认识自己。常用的方式—镜中窥视、情景回放、录音重播、故事叙述等。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一件件的事儿,往往通过某一件事让我们更加认识自己和他人。

而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很容易通过观察、分析、反思自己处理生活事件的态度、行为、方式、结果等来客观认识自己。

正如镜头三,这位父亲发现与孩子的关系出现问题时,能否回放近期的家庭事件,从而调整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与方式,最终赢得了与孩子关系的回归,又能否通过近距离接触—抚摸—拥抱改善与孩子的关系呢。

如果父母在遇到问题时能不断总结好的经验,摒弃坏的做法,很容易总结一套属于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家教方式。

比较法:

03

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认识自己。父母通常爱说“别人家的孩子”,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不妨把自己与别人家的父母比一比。

常用的方法—横向比较(与同等条件的人比、或与自己比较)、下行比较(将自己优秀的一面与他人比)、上行比较(将自己与成功人士比较)。

无论是上述情景中的哪一位父母,不妨将自己与其他优秀的父母比一比,吸取他人之长处,完善自己的短板,最终都能成为优秀的父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