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研究进展_郭宏华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段霞;赖卫华;张莉莉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09(030)015
【摘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病原学上作为一种人畜共患和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已得到世界范围普遍的公认.WHO也将其列为20世纪90年代食品四大致病菌之一.近年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作为食品卫生及流行病学的研究热点,其分离和鉴定方法已取得较大的进步.除传统的检测方法外,利用其生化特性、免疫原性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的方法,可以从多方面对单核增生李斯特氏菌进行检测.本文对近十年的各种检测方法作了系统综述.
【总页数】4页(P281-284)
【作者】段霞;赖卫华;张莉莉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西,南昌,3300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7.4
【相关文献】
1.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刘书花;魏云波;林小静;李景超
2.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J], 刘海泉;沈潇;吴启华;潘迎捷;孙晓红
3.PCR技术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研究进展 [J], 徐伟;李素芳;刘军
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J], 孙静娟;曾海娟;丁承超;王广彬;翟绪昭;王淑娟;李杰;刘箐
5.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能力验证结果及分析 [J], 杨丰旭;曹欢欢;李爽;孟凡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2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方法进展赵格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5摘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近年来,在许多国家,它是卫生部门重点监测的几种食源性致病菌之一。
本文介绍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征。
总结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现行有效的的常规和快速的检测方法及流程,并对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常规检测法;快速检测法The progress of detection methods to Listeria monocytogenesZhao GeCollege of Food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Abstract:Listeria monocytogenes is one of foodborne pathogens that can cause zoonosis,it is found ubiquitously in the 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it is one of several kind of foodborne pathogens that the Health department focus on surveillance to in many countries.This paper introduce the biological an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Summarize the current effective conventional and rapid detection methods and processes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Key words:Listeria monocytogene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convetional detection methods; rapid detection methods文献综述引言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在分类学上隶属于李斯特菌属,是一种能引起人畜共患病的食源性致病菌。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技术进展
。对于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主要是将培养
收稿日期: 2 0 0 8 0 2 1 4 修回日期: 2 0 0 8 0 3 0 7 电子信箱: j y y i n @s t a f f . s h u . e d u . c n 通讯作者,
1 2 6
牛奶) , 则以改良的 F D A法更佳。
特菌均给予高度重视, WH O将其列为 2 0世纪 9 0年代 食品中四大致病菌之一。 根据检测原理,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大致 可以分为三类: 平板培养法、 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 法。这三类检测方法各有利弊, 并且仍在不断地改进和完 善中, 建立简便快捷、 灵敏度好、 特异性高的单增李斯特菌 检测技术成为众多研究者的共同期望。
[ 1 ]
分离后的可疑菌落通过生化反应实验、 溶血实验和动 物实验等, 鉴 定 为 李 斯 特 菌 后 进 一 步 进 行 血 清 分 型。 国际上的检测方法大部分都是由 U S D A F S I S ( t h eU S ? F o o dS a f e t ya n dI n s p e c t i o n D e p a r t m e n to fA g r i c u l t u r e ? S e r v i c e ) 、F D A( t h eF e d e r a lD r u g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和 N G F I S(t h eN e t h e r l a n d sG o v e r n m e n tF o o dI n s p e c t i o n ) 的方法发展而来的, 根据检测食品样品的不同 S e r v i c e 选用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增菌培养。 平板培养法灵敏度高, 成本低, 可以给出定性和定量的 结果。但检测过程中, 制备培养基、 计算菌落数量和鉴 定菌落的生化特性都耗时耗力, 并且培养方法的成功 依赖于样本中细菌的数量和状况、 培养基的灵敏度、 孵 化条件和分离培养基的选择性, 不适合当前食品快速 检测的需求。因 此 这 类 方 法 趋 向 与 其 它 方 法 进 行 结 合, 并在自动化和系统化的方向上发展, 如生化复合试 剂盒 A P I L i s t e r i a 等的一些快速检测试剂盒也是由此发 展而来的。 目前我国常用的检验方法主要有国标法( G B 4 7 8 9 . 3 0 1 9 9 4 ) 和A P I L i s t e r i a 法, 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增菌和 ?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技术方法进展
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技术方法进展【中图分类号】R1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5-0112-01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简称LM,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土壤、污水、青饲料、食品生产加工器具、多种食品。
动物和人体也带有此菌[1],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
该菌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存活温度范围在-1℃~45℃,PH范围为4.0~9.5,耐盐性相当强,Nacl浓度范围为0.5%~10%,所以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单增李斯特菌很难被杀灭,而且单增李斯特菌在4℃仍能生长繁殖,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2][3]。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中毒严重时可引起人类的败血症、脑膜炎及单核细胞增生等多种疾病,死亡率高达35%~70%[4],所以对实验室检验人员来说,提高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方法大致分为三类,即分离培养法、免疫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1 分离培养法是最传统的检测方法,应用国标法,即GB/4789.30—2010作为检测方法,先两次增菌,即LB1增菌液36℃±1℃培养24小时,然后再移取到LB2增菌液36℃±1℃培养18~24小时,对被检样品进行增菌,然后取LB2增菌液划线接种在科玛嘉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和PALCAM琼脂平板,36℃±1℃培养24~,48小时,然后经初筛鉴定等试验步骤,结果符合生化试验和溶血试验结果进行报告,但该菌革兰氏染色和镜检时要特别加以注意,因为单增李斯特菌在新鲜培养液为G+小杆菌,但在陈旧的培养液中菌体多转为G-,特别是该菌在22℃~25℃环境中能形成4根鞭毛,运动活泼,在32℃环境中仅能形成1根鞭毛,运动缓慢,在36℃培养则无动力,所以容易误判。
虽然该方法实验设备要求不高,可操作性强,但检验周期长,需6~7d,这种传统的检测方法已无法满足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在线检测、食品上市和消费前的快速检验要求 [5]。
重组溶血素蛋白用于单增李斯特菌快速检测的效果
重组溶血素蛋白用于单增李斯特菌快速检测的效果郭宏华刘娟刘百歌张晓静晁阳何成彦张学英(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33)〔摘要〕目的制备单增李斯特菌的溶血素重组蛋白,获得溶血素的诊断用抗原和单克隆抗体。
方法以PCR 法扩增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杆菌hly 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获得重组溶血素蛋白,免疫Balb /c 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
结果运用杂交瘤技术成功得到3株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即2F5、5H1和8F9,并获得免疫球蛋白,测定2F5、5H1和8F9单克隆抗体亚型分别为IgG2b 、IgG3和IgGM 。
结论本研究克隆和表达单增李斯特菌的hly 基因,研制基于溶血素的诊断用抗原和单克隆抗体,为检验分析单增李斯特菌及制备基因工程疫苗奠定基础。
〔关键词〕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细胞融合;有限稀释法〔中图分类号〕R7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202(2012)15-3253-03;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15.053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20100742,20090721,20090461);吉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3D511BC43430)通讯作者:张学英(1964-),女,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微生物临床研究。
第一作者:郭宏华(1964-),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
单增李斯特菌是李斯特菌属中致病性最强的,是人类最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1〕,也是引起人类和动物李斯特菌病的主要致病菌,可造成多种动物如猪、鸡等畜禽死亡,人感染后可造成脑膜炎、新生儿败血症、早产、死胎、脓肿、心内膜炎、单核细胞增多等疾病,死亡率很高,可高达30% 40%〔2〕。
近年来在世界上很多国家也报道了由于污染单增李斯特菌而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3〕。
因此,建立LM 的快速检测方法,对人类健康和食品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引言: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潜伏在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能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因此,研究和发展一种快速、高效的检测技术对于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目前关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一、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简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能在广泛的温度(0-45℃)和pH(4.4-9.6)范围内生长,且具有金属抗药性。
在食品中,该菌可以通过肉类、蔬菜和奶制品等途径传播,使其成为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
由于该菌对常规的煮沸和加热处理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因此需借助有效的检测技术对其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
二、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目前常用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培养方法、蛋白酶结合效应(ELISA)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以下局限性:1. 传统培养方法耗时长,需要较长的培养时间才能获得结果,无法快速检测;2. ELISA方法虽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但其需要复杂的样品处理和实验步骤,使得检测过程繁琐;3. 分子生物学方法虽然能够提供较快的检测结果,但其仪器成本高,技术要求较高,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
三、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和开发更为快速、准确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技术。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快速检测技术:1.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技术:该技术以其高效、精确和快速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检测。
qPCR技术可以快速扩增和定量样品中的特定基因片段,结合荧光定量技术实现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和定量。
2. 微生物芯片技术:微生物芯片是基于生物芯片技术的一种新型检测平台,可实现对多种菌种的快速识别和检测。
研究人员通过设计特定的探针,可以在芯片上同时检测多种致病菌,包括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所致炎症反应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2 5 2 Ho s p i t a l o f P L A,B a o d i n g 0 7 1 0 0 0 ,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E—ma i l :c e n t e r l a b 2 5 2 @1 6 3 . c o n
t h r o u g h v i r u l e n c e f a c t o r s s u c h a s i n t e r n a l i n a n d l i s t e r i o l y s i n 0( L L O ) .D u r i n g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i n f e c t i o n ,i t c a n c a u s e
T h i s p a p e r ma i n l y f o c u s e d o n t h e t y p e s a n d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i n l f a mma t o r y d i s e a s e s c a u s e d b y t h e i n f e c t i o n o f厶
a s e r i e s o f c o mp l e x i nt e r a c t i o n b e t we e n i m mun e c e l l s ,t h us l e a d i n g t o i n la f m ma t o r y r ea c t i o n a t t he i nf e c t i o n s i t e s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InlC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毒力和环境耐受性的研究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InlC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毒力和环境耐受性的研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细菌,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严重感染。
在L. monocytogenes 中,InlC是一个重要的表面蛋白,与细胞内和细胞外的相互作用紧密相关。
本研究旨在构建InlC 基因缺失株,并评估其对宿主细胞的感染能力以及在环境中的耐受性。
首先,我们使用克隆技术成功地构建了 InlC 基因缺失株。
通过PCR 验证,确认了目标基因已被成功删除。
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来确定 InlC 蛋白在缺失株中的表达情况。
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InlC 缺失株中完全没有 InlC 蛋白的表达。
这表明成功构建了 InlC 基因缺失株。
接下来,我们对 InlC 缺失株和野生型菌株进行了宿主细胞感染实验。
使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作为宿主模型,比较了两株菌在细胞内的定殖和复制能力。
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InlC缺失株对宿主细胞的入侵和复制能力显著降低。
这表明InlC对于L. monocytogenes进入和繁殖在宿主细胞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了评估 InlC 缺失株在环境中的耐受性,我们将野生型菌株和 InlC 缺失株分别培养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并评估其生长状况。
结果显示,在较高温度(42°C)下,InlC 缺失株的生长受到抑制,生长曲线明显下降。
然而,在正常的生理温度(37°C)下,两株菌的生长特征没有显著差异。
此外,在不同pH值条件下,两株菌的生长表现也相似。
这些结果表明,InlC 缺失株对环境因素的耐受性与野生型菌株类似。
综合以上结果,我们成功地构建了 InlC 基因缺失株,并证明了InlC 蛋白在 L. monocytogenes 对宿主细胞的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我们还发现 InlC 缺失株在较高温度下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但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其生长特征与野生型菌株相似。
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快速检测研究进展
引用格式:林琦钰, 王丹庆, 马沁沁. 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快速检测研究进展[J]. 中国测试,2023, 49(11): 68-75. LIN Qiyu, WANG Danqing, MA Qinqin. Research progress in rapid detection of food-borne Listeria monocytogenes [J]. China Measurement & Test, 2023, 49(11): 68-75. DOI: 10.11857/j.issn.1674-5124.2023080111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快速检测研究进展林琦钰, 王丹庆, 马沁沁(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1)摘 要: 食品安全是人类健康非常关注的问题,其中微生物污染是其主要的风险因素之一。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
该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低温条件下仍可生长繁殖,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传统细菌检测方法耗时长,不能满足现场检测的需求。
因此开发快速、准确、高效、可靠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基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传感器和噬菌体等技术的检测方法成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的重要手段。
该文综述各类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阐述各个方法在致病菌检测中的原理、特点、应用现状和发展,并讨论各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新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快速检测中图分类号: TB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4–5124(2023)11–0068–08Research progress in rapid detection of food-borne Listeria monocytogenesLIN Qiyu, WANG Danqing, MA Qinqin(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101, China)Abstract : Bacterial contamina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that is considered a serious health risk factor for food safety and human health. 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 is a zoonotic pathogen that can cause a variety of clinical syndromes such as reason sepsis, meningitis, and monocytosis and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nature.Specifically, it can grow and reproduce at low temperatures, threatening the human health of raw foods.Conventional methods of LM detection are time-consuming and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for on-site detection. Therefore, there has been an increase in dem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ast, accurate, efficient, and reliable detection methods for LM in recent years. Recent rapid detection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immunology, molecular biology, biosensors, and bacteriophages. Herein, we summarize the principles,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various rapid detection technologies for LM,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technologies were fully discussed. Hopefully, the review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and offer a blueprint for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ies for detecting LM.Keywords : food safety; Listeria monocytogenes ; rapid detection收稿日期: 2023-08-24;收到修改稿日期: 2023-10-19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00158)作者简介: 林琦钰(1998-),男,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人,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资源与应用微生物学。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型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段 。此 外 , 电压 、 脉冲角度 、 电泳 温度 、 缓 冲 液 离 子 浓 度 等 也 是
不 容 忽视 的 条 件 。在 制 作 凝 胶 包 埋 细 菌 时 , 细 菌 浓度 对 于 能 否
根 据菌体 抗 原 和鞭 毛 抗 原 , L M 可分 为 1 6个 血 清 型 , 包 括
1 / 2 a , 1 / 2 b 1 / 2 c 3 a , 3 b , 3 c , 4 a , 4 a b 4 b 4 c 4 d , 4 e , 5 , 6 a 、 6 b , 7
数的 9 O [ 。
节 。B r i c z i n k i 等_ 5 ] 研究报道 , 用快速 P F G E法 检 测 1 d即 可 得
到与其他分型方法完全一致的结果 , 提示 P F GE的 改 进 可 以提
L M 是一种典 型的 能够 寄生于 巨噬 细胞 、 上皮 细 胞 、 内皮 细胞和肝细胞胞 内的寄 生 菌 , 一 旦 引 起 人 畜 共 患 传 染 病 的 发
发病 率分别为 8 . 2 和8 . 6 [ 3 3 。近 年 来 我 国 多 次 在 美 国 、 加
拿大、 法 国、 爱尔兰 、 比利 时 、 丹 麦 等 进 口 肉类 中 检 测 出李 斯 特 菌。据加 拿 大 公 共 卫 生 署 ( P HAC) 报道, 加 拿 大 每 年 约 有
1 O O ~1 4 0人 感 染 L M, 大约死 亡 3 O ~5 O人 。据 美 国 食 品 药 品
供一个 方便 、 快 速 和 准 确 的 细 菌 分 子 生 物 学 分 型 方 法 。这 对 以
生, 其病 死率 高 达 2 O % ~7 O l 2 ] 。 美 国 食 品 药 品 管 理 局
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赵梦迪;李靖;凌志婷;王小丁;王也;孙晓文;殷月兰
【期刊名称】《中国家禽》
【年(卷),期】2021(43)10
【摘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感染后引起的李斯特菌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在动物源产品中,Lm对鸡肉和猪肉的污染最为严重。
我国作为鸡肉和猪肉的消费大国,Lm沿产业链所造成的污染,给消费者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快速、特异的检测方法是对食源性病原菌进行监测、溯源和防控的有效手段。
近年来,随着分子技术、免疫学等衍生技术的发展,相应的检测方法也在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文章就Lm的分子生物学、免疫学以及生物传感器等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Lm的快速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7页(P94-100)
【作者】赵梦迪;李靖;凌志婷;王小丁;王也;孙晓文;殷月兰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江苏省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江苏高校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5.1;TS251.7
【相关文献】
1.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2.用PCR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
3.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研究
4.基于Au-Fe_(3)O_(4)纳米颗粒的磁弛豫免疫传感器快速检测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5.基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actA基因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AMP和PCR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LAMP和PCR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李斯特菌属于革兰氏阳性杆菌,可引起单核细胞增生症。
由于其强烈的毒性和易于在食品中生存和繁殖的能力,在食品生产和加工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传统的检测方法需要多步操作并且耗时,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快速、简便、特异的检测方法。
本研究旨在利用LAMP和PCR技术建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检测方法。
二、研究目的1. 查明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LAMP和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2. 建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LAMP和PCR检测方法。
3. 比较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LAMP和PCR检测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差异。
三、研究内容1.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LAMP和PCR检测方法的优化。
2. 确定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AMP和PCR检测方法的最佳检测条件。
3. 检测不同食品样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LAMP和PCR 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4. 评估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LAMP和PCR检测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可比性。
四、研究意义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病原菌,能够引起严重的食品中毒事件。
本研究将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特异的LAMP和PCR检测方法,为食品质量监管和食品加工企业提供更有效的检测手段。
同时,该研究也为未来开展更广泛的食品病原体检测建立了基础。
五、研究方法1. 通过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DNA序列中的特异性序列设计LAMP和PCR引物。
2. 通过比较优化不同LAMP和PCR反应条件,确定最佳的检测条件。
3. 采集不同食品中不同浓度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通过LAMP和PCR方法检测,比较敏感性和特异性。
4. 采集不同种类的食品样品进行检测,比较LAMP和PCR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差异。
六、进度计划第一阶段(1个月):文献调研,熟悉LAMP和PCR技术理论知识;第二阶段(2个月):设计LAMP和PCR实验方案,优化反应条件;第三阶段(2个月):检测不同食品样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第四阶段(2个月):分析比较LAMP和PCR方法与传统方法的差异;第五阶段(1个月):研究总结,撰写毕业论文。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毒力因子及检测研究进展
行 检 测 , z a 筛 选 出 针 对 hy基 因 的 引 物 并 扩 增 出 7 2b A nr l 0 p
发 事例 ]为此 单 增 李斯 特 菌成 为新 的重 要 食 源性 疾 病 病 .
原 菌 , 引 起 了食 品卫 生 管 理 部 门 的 广 泛 关 注 。目前 , 国 际 已 在
F A、 H 等 组 织 都 相 继 成 立 了 相 应 的 机 构 或 规 定 相 应 的 D W O 策 略去预 防和控 制该 菌 的污染 、 播 . H 于 18 传 W O 9 8年 发 表 了 “ 源 性 李 斯 特 菌 病 劝 告 书 ” 指 导 全 世 界 各 国 如 何 预 防 食 , 李 斯 特 菌 污 染 和 中 毒 。 年 来 , 多 国家 报 道 从 多 种 食 品 中 近 许 分 离 到 李 斯 特 菌 或 食 品 污 染 李 斯 特 菌 而 引 起 的食 物 中 毒 暴
畜 牧 与饲 料 科学
A i a H s a d ya d F e c n e m l u b n r n e d S i c n e
20 3 1 : — 0 9 0( ) 6 7
,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的毒力因子及检测研究进展
牛 华 星 , 肖永 霞 , 旭 升 , 志 昆 尹 杨
S u y d a c e i l c a tr L s r a n c tg n sn j d h i eet n td v n e n h r e e co s f i e i o yo e e me n e D tci A ot V u n F o t s Mo iM a T r o
片段 , 7 在 2株 菌株 ( 准菌 株和 食 品分离株 ) 标 中特 异地 扩增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刘海泉;沈潇;吴启华;潘迎捷;孙晓红
【期刊名称】《湖南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1(000)001
【摘要】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IM)是主要食源性致病菌之一,可以引起严重的李斯特菌病.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种快速检测技术也迅速发展.综述了在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时基于常规培养、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传感器的快速检测技术,并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4页(P1-3,6)
【作者】刘海泉;沈潇;吴启华;潘迎捷;孙晓红
【作者单位】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美国缅因大学食品科学与人类营养系,美国,缅因州04469-5735;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9.9
【相关文献】
1.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研究 [J], 李秀敏;王羽;张先舟;王小丽;马晓燕;张会彦;张伟
2.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PCR快速检测 [J], 张辉;王兴龙
3.使用二重PCR方法快速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研究 [J], 吴晓薇;徐成刚;李贺;江经纬;叶贺佳;区燕宜;徐小芹;廖明
4.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J], 尤祯丹; 韩国全; 陈传君; 蒋玉涵; 蒲春如; 蒋艳; 杜娟兰; 张白玉; 严立恒; 颜其贵
5.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PCR快速检测方法 [J], 王环宇;李业鹏;杨军;刘秀梅;计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最新研究进展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最新研究进展
杨建伟
【期刊名称】《齐鲁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3()5
【摘要】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国际上公认的7个李斯特菌属中惟一能够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是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能够引起人类严重感染,致死率可达20%以上。
因此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对单增李斯特菌的微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以及诊断、治疗和预防情况进行综述,归纳单增李斯特菌最新检测方法,为单增李斯特菌的研究提供依据。
【总页数】3页(P465-467)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细菌学;流行病学;诊断
【作者】杨建伟
【作者单位】天津市宝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8
【相关文献】
1.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J], 冯可;胡文忠;姜爱丽;徐永平;萨仁高娃
2.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研究进展 [J], 郭宏华;贾芙蓉;韩晓英;何成彦
3.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作为肿瘤疫苗运送载体的研究进展 [J], 段斐斐;殷月兰;
康美琴;谈卫军;陶成武;潘志明;黄金林;焦新安
4.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J], 张辉;崔焕忠;郑鑫
5.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脑膜炎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进展 [J], 王月;王晓娟;关鸿志;王芳;马海畅;秦灵芝;金珂;贾亚珍;周珂珂;李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生物被膜形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张辉;崔焕忠;郑鑫
【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
【年(卷),期】2013(049)008
【摘要】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LM)是重要的人兽共患食源性病原菌,可引起人、多种动物感染发病,病死率高达20%~30%。
近年来,李斯特菌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并且发病具有上升趋势。
由于该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可形成生物被膜,增强了该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
李斯特菌病的发生80%是由生物被膜引起,由于生物被膜的多重耐药性,给临床治疗带
来巨大困难,严重的危害了人们健康。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张辉;崔焕忠;郑鑫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
技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2.61
【相关文献】
1.群体感应系统在细菌生物被膜耐药性形成中的调控机制 [J], 胡昌俊(综述);李德辉;朱艮苗(审校)
2.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基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J], 朱娟
3.水产品中微生物生物被膜形成机制与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J], 蓝蔚青;巩涛硕;陈梦玲;王蒙;谢晶
4.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与调控机制 [J], 常佳伟; 万佳宏; 王曈; 陈程; 王桂琴
5.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与调控的研究进展 [J], 蔺飞; 余彬; 袁明勇; 凌保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项目资助(20100742)吉林省卫生厅项目资(3D511BC43430)*通讯作者文章编号:1007-4287(2013)01-0197-03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研究进展郭宏华1,贾芙蓉2,韩晓英3,何成彦1*(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130033;2.解放军第208医院;3.长春八一医院)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一种短小的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杆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致病菌,可使人和动物患李斯特菌病。
李斯特菌属(1isteria)现在有2个群7个种,分别是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 monocytogenes,LM)(亦称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伊氏李斯特(L.ivanovii)(亦称绵羊李斯特菌)、英诺克李斯特菌(L innocua)(亦称无害李斯特菌)、韦氏李斯特菌(L welshimei)、塞氏李斯特菌(Lseeligeri)、格氏李斯特菌(L.grayi)和莫氏李斯特菌(L.murrayi)。
1 生物学特性LM的幼龄菌(取16h-24h的培养物进行革兰染色),呈革兰阳性小杆菌,长0.5μm-2μm,宽0.4μm-0.6μm,直或稍弯,常呈V字形,成对排列。
在营养肉汤中2O℃-25℃培养24h可形成4根小鞭毛,有动力;36℃培养时无鞭毛,动力消失。
此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36℃培养24h呈细小、半透明、微带珠光的露水样菌落,直径约0.2mm-0.4mm,在斜射光下,菌落呈典型的蓝绿色光泽。
在血平板上36℃培养24h-96h,菌落呈β溶血[1]。
2 流行病学LM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致病菌,也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
LM感染家畜后可引起脑膜炎、脑炎以及自发性流产等,可暴发流行。
LM引起人类的疾病统称为李斯特菌病(1ist—eriosis),人感染后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和单核细胞增多。
婴幼儿、怀孕妇女和免疫耐受病人的感染死亡率可高达20%-30%[2]。
3 毒力基因3.1 李斯特菌溶解素(LLO)是由hly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种孔形成毒素,是主要的毒力因子,可破坏吞噬体,使细菌进入胞液并在其中繁殖,失去后导致细菌毒力的丧失。
不产生LLO的LM可在非吞噬细胞的胞液中生存一段时间,但却不能繁殖,可被吞噬细胞杀灭[3]。
近年的研究表明LLO是一个多功能的毒力因子,能引起宿主细胞很多反应,如细胞增殖、黏膜细胞外渗作用、巨噬细胞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树突状细胞的凋亡、磷脂代谢及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等[4]。
3.2 P60蛋白是一种胞壁质水解酶,由iap基因编码,它是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重要毒力因子[5]。
通常P60蛋白于细胞表面产生,并大量分泌到生长介质中,对于细胞的分裂是必不可少的。
分析P60蛋白编码基因的突变体显示,对于LM的吞噬细胞溶解作用以及对机体的感染过程,P60蛋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6,7]。
3.3 单增李斯特菌能产生两种磷脂酶c:PI-PLC和PC-PLC。
plcA基因编码一个特异的作用于磷脂酰肌(phosphatidylinosito1)的磷脂酶c(PI-PLC)。
plcB基因编码磷脂酶C(PC-PLC)。
PI-PLC毒性相对较小,对细菌在细胞间扩散作用不大,主要是协同PC—PLC发挥作用。
PC-PLC使细菌从吞噬泡中逃逸出来,能破坏宿主细胞的信号通路,能调节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的合成,还能通过二酰基甘油、神经酰胺、肌醇磷酸盐等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4,8-12]。
PI-PLC系以活化的形式合成,而PC-PLC则先以非活化的前肽被分泌出来,然后在胞外由mpl的基因产物Mpl蛋白酶加工。
PI-PLC可辅助细菌逸出初级吞噬体,而细菌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扩散过程中,PC-PLC则表现出一定的活性作用[13]。
Angelika Grund1ing等通过利用诱导PC-PLC表达系统证明,缺乏LLO的LM,PC-PLC的活性不仅对在人类上皮细胞中初级吞噬体的溶解是必需的,而且对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扩散也是必需的[14]。
3.4 Prf A编码PrfA蛋白,是单增李斯特茵毒力基因簇上各种毒力基因的调节蛋白,直接检测PrfA可以减少其他毒力基因突变或缺失所造成假阴性—791—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年1月 第17卷 第1期结果的概率。
PrfA蛋白是一种转录因子,是李斯特菌所有基因簇(包括PrfA本身)转录激活所必需,是迄今鉴定出的李斯特菌的唯一毒力调节蛋白[15];在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对于许多毒力因子的等位表达起到了关键调控因子的作用[16]。
3.5 ActA蛋白是由ActA基因编码的表面蛋白,通过诱导细胞肌动蛋白分子的聚合作用促使细菌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传递,同时也与细菌被宿主细胞内化有关[17]。
3.6 内化素(Intemalis)有InlA,InlB,inlC 3种,与LM被非吞噬细胞内化有关。
另外一种表面蛋白P104与肠道细胞的粘附有关[14]。
4 检测4.1 用LB1增菌液30℃培养24h,后转种于LB2增菌液30℃培养24h,取LB2增菌液划线接种科玛嘉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和PALCAM琼脂36℃培养24h-48h,然后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溶血和协同溶血试验,并用生化鉴定系统进行鉴定[18]4.2 焦新安研制出李斯特氏菌酶标单抗试剂,具有高度特异性,为该菌属检验提供了优良试剂,建成了单抗夹心ELISA试验,经实际样品的检测表明,该方法敏感、特异且安全与经典分离鉴定方法相比,ELISA法需2-4天可完成检验[19]。
4.3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将层析法与免疫胶体金相结合的诊断技术,具有快速、操作简便、与酶联免疫法相似的特异性及灵敏度的优点,广泛用于样品的检测[20]。
4.4 聚合酶免疫检测方法(assurance poly clonale-nzyme immunoassay,EIA)是将样品增菌液和阳性对照加到酶标板的微孔内,微孔的内壁上固定有对李斯特氏菌抗原有高度特异性的抗体。
李斯特氏菌抗原在微孔内形成抗体-抗原复合物。
一般操作方法是在样品板内加入抗李斯特氏菌特异抗体,进孵育、冲洗程序,然后加入碱性磷酸酶结合剂,使酶与抗原结合,冲洗后加入底物显色,用405-410nm的光度计读数,计算临界值。
当样品测量值大于临界值时为阳性结果,可疑阳性结果还需经传统方法检测[21-23]。
4.5 应用PCR检测、荧光定量PCR、多重一巢式PCR、改良分子信标一实时荧光PCR法、DNA微矩阵法、竞争PCR[23-25]等方法测定单增李斯特菌。
Nogva等[23]运用5′-核酸酶PCR对单增李斯特氏菌定量;Choia[4]cPCR李进行定量;Long等[25]以hly为靶基因,采用PCR-ELISA联合检测技术。
4.6 核酸探针杂交方法O’Connor等根据16SrRNA和23SrRNA基因间的间隔区序列设计PCR引物,将PCR产物和单增李斯特菌的特定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通过比色法测定杂交体,结果表明,每25mL样品中能检测出1-10cfu[26]。
Roger Stephan等报告3h内可得到结果,效果良好[27]。
5 防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主要是通过食源性传播,污染食品的来源和途径很多,所以预防此菌的感染要从多个环节进行,如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储存和销售的过程及部门、家庭个人的饮食卫生、牲畜的养殖等,减少细菌的污染,切断细菌的传播途径并杀灭细菌。
参考文献:[1]刘秀峰,刘 红,林剑琴.福州市2000—2004年各类食品中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情况调查[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7):852.[2]部庆福.蔡宏道,何晓青,等.现代卫生生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1995,11.[3]王俊霞,王兴龙,秦兰柱,等.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毒力因子及免疫预防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07,28(2):78.[4]Aay L,Decatur,Daniel A,et al.A PEST-Like Sequence in listeri-olysin O essential for Listeria monocytogenes pathogenicity[J].Science.2000,290:992.[5]Bubert A,Hein I,Raych M,et al.Dete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Listeria spp.by a single reaction based on multiplex PCR[J].Ap-pl Environ Microbiol,1999,65(10):4688.[6]Sabine P,et all Deletion of the gene encoding p60in Listeriamonocyto-genes leads to abnormal cell division and loss of actin-based motility-[J].Infect Immunol,2003,71:3473.[7]Kang Y,Youngsoon N,et all Use of monoelonal antibodies thatrecognize p60for identifica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J].Clin Diagn Lab-Immunol,2004,11:446.[8]Karven J,Cooray,Takeaki N,et al.Detection of multiple viru-lence associated genes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by PCR in arti-ficially contaminated milk samples[J].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microbiology.1994,8:3023.[9]Rudnick a W.The host reponse to Listeria monocytogenes mu-tants defensive in genes encoding phospholipasesC(plcA,plcB)and actin assembly(act)[J].Microbiol,Immunol,1997:41(11):847.[10]Zene wicz LA,Skinner JA,Goldfinf H,et al.Listeria monocyto-genes virulence proteins induce surface expression of Fas ligandon T lymphocytes[J].Mol Microbiol,2OO4,51(5):1483 1492.[11]Javier A,Carrero,Boris C,et al.Listeriolysin 0from Listeriamonocytogenes is a lymphocyte apoptogenic molecule[J].The—891—Chin J Lab Diagn,January,2013,Vol 17,No.1Journal of immunology,2004,172:4866-4874.[12]SHAYNOOR D,PASCALE C.Listeriolysin O:agenuine cytol-ysin optimized for an intracellular parasite[J].The Journal ofCell Biology,2002,156(6):943.[13]Aleksandra S,Helene M1Restricted translocation across thecell wallregulates secretion of the broad range phospholipasec Cof L isteriam onoeytogenes[J].J Bacteriol,2003,185:5953.[14]沈正达.细菌毒力岛的研究进展[J].中国兽医学报,2003,7(23):412.[15]Kendy KYW,Nancy EF1Anovel mutation within the centralListeriam onoeytogenes regulator PrfA that results in constitu-tive expression of virulence gene Poduets[J].J Bacteriol,2004,186:6265.[16]Angelika G,Mark DG,Darren EH1Requirement of the Listeriamonocy-togenes broad range phospholipase PC-PLC duing in-fection of human epithelial cells[J].J Bacteri-ol,2003,185:6295.[17]MoorsMA,Levitt B,Youngman P,et all Expression of listeriol-ysin O and ActA by intracellular and extraeellular Listeriamonocytogenes[J].Infect Immunol,1999,67:131.[18]GB/T 4789.30-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检验[s][19]焦新安,范红杰,文其乙,等.单抗夹心ELISA检测李斯特氏菌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J].肉品卫生,1996,(6):1.[20]宋 农,李君文,王新为,等.胶体金探针制备及滴金免疫法检测产肠毒素金葡菌[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9):1143.[21]Feldsine PT,Lienau AH,Forcey RL,et a1.Assurance polyelonal enzymeimmunoassay for detec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an d related Listeriaspecies in selected foods:collaborativestudy[J].Journal of AOAC Inter-national,1997,80(4):775.[22]Feldsine PT,Lienan AH,Letmg SC,et al.Method extensionstudy to vali.date applicability of AOAC Official Method 996.14Assurance poly elonalenzy me immunoassay for detection ofListeria 1onocytogenes and relatedListeria spp.from envlrora-nental surfaces:collaborative study[J].Journalof AOAC Inter-national,2002,85(2):460.[23]Nog VK,Rudik,NATE R,et al.Application of 5’-NucleasePCR fo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purecultures,water,skim milk,and unpasteurized milk[J].Ap-plied and Environment Microbiology,2000,66(10):4266.[24]Choia SW,Hong BHC.Rapid enumera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 milk using competitive PC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Food Mierobiology,2003,84(1):79.[25]Long F,Zhu XN,Zhang ZM,et al.Development of a quantitativepoly merase chain reaction method using a live bacterium as in-ternal control for the detec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J].Diagnostic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2008,62(4):374.[26]O'Connor L.Detection of Listezia monocytogenes using a PCR/DNA probe assay.M-ethods Mol Biol,2003,216:185-192.[27]Roger S,Sandra S,Marzena AZ1The V ITR technology for rap-id detection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and other Listeria spp[J].Int J Food Microbiol,2003,89:287.(收稿日期:2012-02-24)文章编号:1007-4287(2013)01-0199-03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现状及耐药分析张 栩,盛传伦*(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感染科,吉林长春13003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mginosa,PA)是一种致病力较低的革兰阴性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土壤、水、空气,正常人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等都有该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