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下面是由整理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欢迎阅读。

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教案文章,请关注实用资料栏目。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演讲词的特点,把握文章结构。

2、从整体上感知内容,明了蔡元培先生演讲的中心,进而了解先生的性格特点。

3、感受先生真挚的情感,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明确读书的意义所在。

【教学重点】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学法引导】从演讲词的要求导入学习内容,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强调字词的理解,进而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重点分析三点要求在当时的意义,并让学生探讨一下对我们今日的教育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针对现实的演讲词写法。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就会生出无限的向往与仰慕之情。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情形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90年前,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

二、走近作者蔡元培: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先号民友,后改孑民。

他是一个清末的进士,他又是一个真诚的民主主义者。

他旧学深沉,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却又有着明确的开放思想。

1912年他曾担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担任过北京政府的教育总长。

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

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毛泽东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周恩来“三不主义”──一不做官,二不纳妾,三不打麻将。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蔡元培的生平事迹及教育理念。

- 掌握演讲辞的结构特点,学会分析关键语句。

- 理解《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中心思想和历史意义。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 通过对比分析,提升学生对演讲辞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我国近代教育事业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情感。

- 培养学生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中心思想和历史意义。

- 分析演讲辞的结构特点和关键语句。

2. 教学难点:- 理解蔡元培的教育理念及其对北大的影响。

- 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北京大学校园风光视频,激发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热爱。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大学的历史吗?谁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二)新课讲授1. 介绍蔡元培的生平事迹及教育理念。

2. 阅读课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了解演讲辞的背景。

3. 分析演讲辞的结构特点,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脉络。

4. 分析关键语句,如“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等,理解蔡元培的教育理念。

5.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演讲辞的历史意义。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对北京大学的发展有何影响?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拓展延伸1.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蔡元培的其他教育思想。

2. 思考:在新时代背景下,蔡元培的教育理念对我们有何启示?(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蔡元培的教育理念及其对北大的影响。

2. 鼓励同学们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讨论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课后拓展:关注学生对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思考和实践。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

1.3 教学步骤:1.3.1 引导学生关注蔡元培的生平背景,了解其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

1.3.2 提问学生对于“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这一主题的初步理解和期待。

1.3.3 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和目标。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学目的:通过深入解析演讲文本,使学生理解蔡元培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方针。

2.2 教学内容:对演讲文本进行逐段解析,提炼出关键信息和深层含义。

2.3 教学步骤:2.3.1 让学生阅读演讲文本,注意理解文本的结构和内容。

2.3.2 逐段解析演讲文本,引导学生关注蔡元培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方针。

2.3.3 鼓励学生分享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促进课堂讨论。

2.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估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演讲技巧分析3.1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演讲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蔡元培演讲中的语言表达、修辞手法和演讲风格。

3.3 教学步骤:3.3.1 让学生注意观察蔡元培演讲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3.3.2 分析演讲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比等。

3.3.3 引导学生关注蔡元培的演讲风格,如严肃、激昂、富有感染力等。

3.4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演讲练习,评估学生的演讲能力。

第四章:课堂讨论与思考4.1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针对演讲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4.3 教学步骤:4.3.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于演讲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4.3.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说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表达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 了解蔡元培的办学理念和对北京大学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 通过讨论和探究,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蔡元培先生的爱国情怀和改革精神。

-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1. 理解《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主旨和观点。

2. 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3. 分析蔡元培的办学理念及其对北京大学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一些较为生僻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联系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展示北京大学校园风光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简要介绍蔡元培先生及其在北大任职的背景。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解,疏通字句,了解文章大意。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层次。

三、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蔡元培的办学理念。

2. 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观点,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对北大的改革意图。

四、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蔡元培提出的“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等观点。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2. 引导学生思考蔡元培的办学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文言文中一些生僻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分析文章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现实生活,探讨蔡元培的办学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蔡元培的办学理念对现代教育的重要意义。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蔡元培办学理念的学习心得。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演说大纲I.引言•欢迎辞和感谢词•对北京大学的历史和地位进行介绍•强调作为校长的责任与使命II.当前形势分析•介绍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分析北京大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III.发展愿景和目标•阐述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愿景•制定长远发展目标和中期工作计划IV.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V.加强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支持重点学科和研究项目•推动学术交流合作,打造国际一流的研究平台•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VI.建设国际化校园和全球合作网络•加强国际学生招收和交流项目•拓展国际合作伙伴关系,推动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建立全球合作网络,提升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VII.推进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加强社会服务和公共责任意识•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校园环境•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VIII.总结和展望•对未来校长任期的工作进行总结•展望北京大学的未来发展,号召所有师生共同努力正文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首先要感谢北京大学的校董会和全体教职员工的信任和支持,使我有幸成为北京大学的校长。

在这个庄严的仪式上,我谨代表北京大学,向各位老师、学生和全校关心支持我们教育事业的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作为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北京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传统。

我们在这片古老的壤地上,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我感到深深的责任和使命。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领域,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科技进步和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必须紧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因此,我提出以下发展愿景和目标:我们要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就任北京大学之校长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之校长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一教材:《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教学目标:1. 了解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的办学方针。

2. 理解《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写作背景和中心思想。

3. 分析演讲辞的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教学重点:1. 蔡元培先生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2.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 演讲辞的中心思想。

2. 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的办学方针。

2. 引导学生思考:蔡元培先生为何能成为北京大学校长?他对北大有何贡献?二、阅读课文1. 学生自主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演讲辞的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三、分析课文1. 分析演讲辞的结构:开头、主体、结尾。

2. 分析演讲辞的语言特点:简洁凝练、生动形象。

3. 分析演讲辞的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引用等。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蔡元培先生的办学方针有哪些?他如何推动北大改革?2.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蔡元培先生对北大的巨大贡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蔡元培先生的办学方针。

2. 提问:蔡元培先生的办学方针对当今的教育有何启示?二、拓展阅读1.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有哪些特点?三、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评价:1. 学生对蔡元培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办学方针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结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感悟。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这篇文章;(2)了解蔡元培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教育领域的贡献;(3)掌握演讲稿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分析演讲稿的逻辑结构和修辞手法;(3)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公共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蔡元培先生坚定的教育信念和崇高的教育理想;(2)树立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3)激发学生对演讲和教育的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蔡元培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教育领域的贡献;(2)演讲稿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3)学生的演讲能力和公共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演讲稿的逻辑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2)培养学生对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蔡元培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教育领域的贡献;(2)激发学生对演讲和教育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演讲稿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2)引导学生关注蔡元培的教育理念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4. 课堂讲解:(1)讲解演讲稿的逻辑结构和修辞手法;(2)分析蔡元培的演讲技巧及其在课文中的运用。

5. 实践演练:(1)让学生模拟演讲,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2)组织学生进行点评,提高学生的公共表达能力。

6. 总结反思:(1)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2)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家培养人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2.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关于教育使命感的演讲稿;3. 调查身边同学对教育的认识和态度,总结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蔡元培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教育领域的贡献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演讲稿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的掌握情况;3. 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表现,如演讲能力、公共表达能力等;4. 学生对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树立情况。

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教学目标通过研读并学习《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了解北京大学的历史和现状。

2.了解校长就任演说的重要性和意义。

3.了解演讲的技巧和方法。

4.领会北京大学校长的理念和愿景。

5.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前准备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有一定的了解后,每个学生准备做一份总结报告,包括重点、亮点、特点及个人感悟等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交流和讨论。

2.教学主题2.1 学生报告让学生先从个人角度入手分析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和感受,总结报告中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1.介绍北京大学的历史和地位;2.描绘北京大学的校园文化和学术氛围;3.梳理北京大学发展过程中的变革与进步;4.陈述校长就任演说的重要性及影响;5.分析校长演讲的亮点、特点和演讲技巧;6.分享对北京大学校长的理念和愿景的理解和认同;7.突出自己的个人感悟和思考。

2.2 班级讨论1.学生中分组讨论并总结报告中提到的主要问题和焦点,收集各种意见和声音;2.整合各个组的讨论成果,集中讨论并提炼出各自的核心内容;3.基于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和分析北京大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4.利用课堂互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方法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因此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自主总结和探究;2.利用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拓宽知识面和视野;3.利用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1.学生对讲授和材料的掌握情况;2.学生在小组和班级讨论中的表现;3.学生对北京大学校长的理念和愿景的理解和认同程度;4.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高情况;5.学生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情况。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高中语文必修二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蔡元培校长《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分析蔡元培校长的教育理念及其对北大的影响。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蔡元培校长的教育情怀和为人师表的品质。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教育、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蔡元培校长的教育理念。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句式。

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蔡元培校长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这篇文章。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蔡元培校长吗?他在教育界有哪些贡献?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理解文章大意。

指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生僻字词和句式,引导他们运用工具书解决问题。

3.合作讨论蔡元培校长的教育理念是什么?文章中体现了哪些教育原则?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有哪些?4.小组分享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文章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2.课堂讲解讲解文言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句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分析蔡元培校长的教育理念及其对北大的影响。

3.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现实中的教育案例,让学生运用蔡元培校长的教育理念进行分析。

4.课堂小结第三课时1.课堂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课堂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对蔡元培校长教育理念的理解。

3.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蔡元培校长教育理念的心得体会。

4.课堂小结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蔡元培校长的教育理念,并尝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分析本教学设计定位于人教版高一必修课程《当前中国》,单元三“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探索”,课时五,旨在通过学习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方向。

本教案的课程内容为《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国高校的历史和现状,领会中国高校的建设和发展方向,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和责任担当。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掌握中国高校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方向;(2)理解“北京大学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感悟中国高校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3)提高思辨与表达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2.教学内容(1)前言:教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掌握北京大学的基本情况和特色。

(2)听讲和观摩视频:学生听讲和观摩“北京大学校长就任典礼暨演讲视频”。

(3)分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就主题、内容、语言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步记录讨论成果。

(4)作业:学生通过文献查找以及互联网搜索,了解当代中国高教环境下的一些著名学者和高校,思考这些高校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为下一堂课的讨论作准备。

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习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说,理解北京大学的责任、使命和精神。

(2)难点:理解北京大学精神的本质和价值,如何在个人发展中体现和应用。

第三部分: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1.教学步骤第一步:前言教师简要介绍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引导学生关注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第二步:听讲和观摩视频教师播放“北京大学校长就任典礼暨演讲视频”,学生听讲和观摩视频。

第三步:分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就主题、内容、语言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步记录讨论成果。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1137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1137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借助工具书及课文下角注释,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2,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二、能力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整体驾驭文章及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写作演讲辞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蔡元培求真务实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理清文章思路,培养学生整体驾驭文章及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理解文章的内涵,感受蔡元培求真务实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实践训练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激趣导入(2分钟)同学们,作为曲靖一中的学子,作为全市中学生的楷模,你们的理想是什么呢?能告诉老师吗?我们最直接的理想就是考大学,想考什么大学呢?很多同学都想考清华、考北大。

(多媒体展示北大图片)今天,北大作为中国最好的大学享誉世界,那么有谁知道北大的昨天呢?现在,让我们来学习昔日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看看是否能从中了解一些北京大学的历史呢!(板书课题)二、思考探究(3分钟)引导语:看题目可知,这是一篇演讲稿。

在生活中,大家肯定听过很多次演讲。

提问,一篇好的演讲稿应该具备哪些要素呢?(学生思考、讨论)明确:通俗易懂思路清晰观点明确针对性强鼓动性感染力引导语:大家很有思想,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这篇演讲稿又有什么特点呢。

三、整体感知(25分钟)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说说这篇演讲稿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从语言、结构、内容方面考虑)。

(20分钟)引导语:a,语言方面(请将这篇文章和以前学过的文章比比看。

)b,结构方面(具体来说,文章的结构就是如何来安排所要写的内容,比如把内容分成哪几个部分,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又写什么。

就像盖一栋房子,盖之前就要先谋划好,总共要盖几层,分别用来做什么,这就叫设计房子的结构。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1【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在了解北大的历史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⑵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__的内涵,体会__的思想文化意义。

⑶结合__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材料的展示,让学生了解蔡元培的生平和思想。

⑵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理解__内涵,体会__的思想文化意义。

⑶组织学生分组研讨,深入体会作者所提三点期望的现实意义。

⑷通过知识拓展和课外延伸,激励学生了解北大、向往北大,树立远大理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⑴引导学生体味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洋溢的强烈情感,品读其对学子们的谆谆教诲,从而提高自身素质。

⑵通过参与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树立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结合__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一、图片引入(今日北京大学校门图。

)二、演讲辞的文体特点三、作者简介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先号民友,后号孑民,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

四、创作背景1、蔡元培就任校长前的北京大学概况2、蔡元培的改革措施五、课文FLASH动画朗读要求学生注意字词,理顺课文思路六、课文讲解1、字词梳理。

2、课文讲解:⑴开场白导读。

在本段中作者讲了些什么?此种开场白具有什么特点?⑵三点期望:①抱定宗旨:A、学生自读并思考:第二段中作者提出了什么希望?B、当时北京大学的现状如何?请找出相关语句。

C、请大家读一读文中作者的谆谆教诲,体会作者的感情。

②砥砺德行:A、蔡先生在第二点希望中着眼于学生的哪一方面?B、先生为何要求北大学生加强品德修养?(品读相关语句)③敬师爱友:A、学生齐读B、找出文中描写当时北大师生关系的句子。

C、在演讲中,蔡先生还强调同学间应怎样?他还举了一个什么例子,有何目的?④结束语:在结束语中,蔡先生还讲了什么?⑷课文小结:①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②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③在语言上,__用浅显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讲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讲教案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了解蔡元培先生的办学思想和贡献,掌握演讲辞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了解蔡元培先生的办学思想和贡献。

2. 掌握演讲辞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文言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2. 分析蔡元培先生演讲辞的中心思想和层次。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文本、课件、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文本,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北京大学校门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北大的历史和校园文化。

2. 提问:北大的创办和发展过程中有哪些重要人物和事件?二、文本解读1. 教师讲解蔡元培先生的生平和贡献,为文本解读做好铺垫。

2. 学生分组合作,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疏通字句,了解文章大意。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清层次,掌握演讲辞的特点。

三、讨论与探究1.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讨论以下问题:(1)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提出了哪些办学方针?(2)这些办学方针对北大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蔡元培先生的办学思想对我们有何启示?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蔡元培先生的办学思想和贡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谈谈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撰写一篇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使学生了解了蔡元培先生的办学思想和贡献,掌握了演讲辞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和写作水平。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远大理想,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设计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设计

演讲稿产生背景及意义
产生背景
1917年1月4日,蔡元培正式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就职演说中,他提出了“思 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和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全面而深 入的改革。
意义
这篇演讲稿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献之 一。它对于推动北京大学乃至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 习,使学生了解北京大 学的历史和蔡元培校长 的教育思想,理解演讲 稿的背景和意义,掌握 演讲词的特点和写作技 巧。
教学要求
03
04
05
知识目标:了解北京大 学历史和蔡元培校长的 贡献;理解演讲稿的背 景和意义;掌握演讲词 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演 讲稿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 行演讲词的写作和表达 。
蔡元培在演讲中鼓励学生们要勇于创新,敢于变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他强调,大学应该成为引领社会进步的 重要力量。
强调社会责任与担当
蔡元培在演讲中强调了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精神。他认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该积极投身社会, 为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当今教育改革和青年成长启示
教育改革方向
对比手法
通过对比不同学派和观点的差异和优劣,突出蔡元培所倡 导的学术自由和兼容并包的理念的先进性和正确性。
引用典故
演讲中引用了多处典故和名言警句,如“大学之道,在明 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既丰富了演讲的内涵和深 度,也增强了其说服力和感染力。
PART 03
演讲技巧与风格探讨
蔡元培演讲风格特点总结
互动环节
分享结束后,其他同学可提问或发表看法, 进行互动交流。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教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探究活动,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培养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抓住文章主旨,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演讲辞的特点。

2. 分析关键语句,体味文章的内涵及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1. 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2. 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北京大学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北京大学的历史和文化。

2. 介绍蔡元培先生,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和主要贡献。

二、新课导入1. 让学生阅读《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文原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和结构。

2. 教师讲解文章背景,分析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时的社会环境和北大现状。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深入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如“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等,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 结合现实,探讨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五、拓展延伸1. 让学生思考蔡元培的办学思想对现代大学的启示。

2. 引导学生关注当代大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蔡元培办学思想的读后感。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读后感是否结合了文章内容,是否有自己的见解。

3. 课后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和收获。

高一下册语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三篇

高一下册语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三篇

高一下册语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理清文章结构,抓住文章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

2.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针对性强、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过程和方法: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3.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2.结合文章内容,引导学生追求健康积极的学生生活。

教学重点抓住文章主旨,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演讲辞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关键语句,体味文章的内涵及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北京大学的图片)波光潋滟的未名湖,古朴秀丽的博雅塔,百年燕园与青春憧憬联系在一起,越发充满了诗意的情趣。

今天,北大以她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成为莘莘学子仰慕与向往的求学圣地。

然而,创办之初的北大是怎样的状况呢?又是谁为北大奠定了学术至上、思想自由的优良传统呢?90多年前,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初所作的一篇划时代的演讲,为我们提供了的答案。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二、走近作者:1.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发言,交流、共享信息——“说说我所了解的蔡元培”。

2.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作相应补充并用投影展示重点信息。

三、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2.学生分组讨论,初步解决自读过程中发现的疑难语句。

3.学生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合作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

四、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初步体会文章的感情。

2.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初为北大校长,他计划做哪些事情?3.学生速读课文,筛选相关信息。

4.教师引导学生解答以上思考题: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抱定宗旨(学业方面)、砥砺德行(品行方面)、敬爱师友(个人修养方面)。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讲,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能力和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领袖素质。

教学内容1. 演讲背景介绍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讲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包括演讲时间、地点、背景等。

2. 演讲原文2.1 核心要点逐段解读演讲原文,重点分析演讲的核心要点,包括校长就职宣誓、回顾北大历史、展望未来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社会等主题。

2.2 语言技巧分析演讲中所应用的语言技巧,如排比、修辞、比喻等,对学生进行引导、分析、总结等活动。

3. 演讲影响分析演讲对北大、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引导、分析、总结等活动。

4. 学生演讲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撰写一篇演讲稿,并进行现场演讲,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通过解读演讲原文和分析语言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演讲内容,并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

2. 学生讨论围绕演讲内容展开讨论,帮助学生理性思考、交流思想、提高思辨能力。

3. 学生演讲通过学生演讲自我表达,锻炼学生的信息组织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演讲的理解和深度。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表现方面的成果,包括主动发言、思考深度等。

2. 学生演讲针对学生自己撰写的演讲稿和演讲表现进行评分,重点评估演讲内容的本质和表达技巧的熟练程度。

3. 作业表现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如听力、阅读、总结、分析等,检验学生对演讲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演讲原文可以在网上下载到就任北京大学校长的演讲原文,并作为教材进行教学使用。

2. 学生演讲材料根据学生提供的演讲题目,教师可以进行素材的准备和收集,以便各位同学进行自我准备和演讲。

总结通过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讲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领袖素质,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北大对于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性和意义。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教学目标1、疏通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提取信息要点。

2、根据课文归纳演讲词的在内容结构语言方面的特点。

3、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来反思自己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1、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教学思路疏通课文内容——归纳演讲词的特点——学生针对演讲内容谈感想主要教学方法以实践为主,以动态的语文活动为主,在讨论和思考中疏通课文内容,把我知识要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理性的、智慧得、策略的讨论,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学会写演讲词以及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反思。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时环节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未名湖博雅塔师:“博雅塔前人博雅,未名湖畔我未名”大家知道这副对联中涉及到的未名湖和博雅塔是哪所大学的著名景观吗?学生回答北京大学师:北京大学不光有风光旖旎的未名湖,富有哲理的博雅塔,更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它是中国最具精神魅力和学府气质的大学,他更是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理想圣地。

但大家知道北京大学在刚创立之初的状态吗?学生讨论师:北京大学在当时以学术腐败而声名狼藉,当时的北大学子大多抱着做官发财的目的而来,他们惟官是图,当时的北大被人们称为大臭虫,大染缸,腐败的大粪。

是什么让北大这棵枯树枝繁叶茂?提及北大的变化,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蔡元培。

1917年蔡元培应教育部的要求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从他的就职演说开始,北大就踏上了一条革新之路。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重温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来窥探北大发展之一隅。

讨论北大创立初期的状态引发对内容的兴趣,了解北大的过去。

因为我们现在的北大众所周知。

而他过去的历史很少有人关注,更不会关注他的腐朽与没落。

并且这篇课文的内容针对的就是不被人所知晓的北大。

二知讲者在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已经有五位校长对北大进行了改革,可是收效甚微,但是蔡元培先生让北大走上了一条革新之路,发展之路,蔡元培先生是何许人也?明确:他是清末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他又辞官兴学,倡言反清以救国。

高一下册语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高一下册语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一】【课标要求】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2.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课标分解】1.通过阅读并理解课文,能够领会演讲辞的特点,并指导以后的写作实践。

2.通过结合注释,疏通字句,以及关键语句的分析;能够把握文章宗旨,深刻体会作者对青年学子的殷切希望。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步骤】一、导入新课博雅塔下,未名湖畔,是让莘莘学子怦然心动的北京大学。

中国高府,世界名校,更是万千师长心中冥冥的期盼。

然而,在蔡元培先生担任校长之前(1917年),北大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

身为民国教育家的蔡元培先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于是,他把自己对青年学子的殷切希望都融在了这篇就职演讲里。

说到“演讲词”,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很常见,也很常用。

比如国旗下的演讲,班干部竞选演讲,或是主题演讲比赛等等。

演讲词一般有四个特点:(板书)针对性、鲜明性、逻辑性、通俗性。

下面,我们一同学习蔡元培先生的这篇演讲词,一边体会演讲词的特点,一边领会蔡老对我们青年学子的良苦用心,看看我们是否也会得到启发。

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

(ppt展示阅读要求和重点字词)要求如下:①半文言文,半白话文,单音节词较多,注意朗读的断句和节奏。

②利用文言文积累的词汇知识理解语句,不会读的字词请看屏幕。

③带上两个问题:A.蔡老指出了北大当时存在的哪些问题?B.蔡老提出了哪几点希望?④此时你就是即将就任的校长,要读出点儿“范儿”来!重点字词:干(gān)禄(lù) 提携(xié) 肄(yì)业造诣(yì)冶(yě)游敷衍(fūyǎn) 塞责(sè) 砥(dǐ)砺(lì)相(xiāng)勖(xù) 訾(zǐ)詈(lì) 店肆(sì) 商榷(què)2.学生齐读或领读课文,校对字音,加深印象,提升感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案教学目的: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读懂文章大意。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3.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2、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学法指导: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及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与向往。

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1917年(90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答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

二、背景《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

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

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

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

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

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

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

本文就是他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

三.合作学习(一)这是一篇演讲辞。

演讲辞,即为准备演讲而写成的文稿。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演讲辞该怎样写才能在演讲时取得良好效果?【学生合作讨论】1.演讲是用口讲的,所以要通俗易懂,尽量口语化。

2.语言一定要精彩、生动,这样才能吸引听众;如果语言枯燥无味,听众觉得没意思。

3.演讲要面对很多的听众,而听众都是带着目的来的,所以演讲一定要有针对性,讲听众关心的、想听的东西。

4.演讲要能打动听众的心,要有感情,有较强的感染力。

写演讲辞的时候要注意怎样才能抓住读者的心,怎样才能使语言具有感染力。

5.演讲是一讲而过的,听众没时间慢慢理清思路、细细推敲字句,所以演讲辞必须——观点明确,思路清晰。

6.另外,这么多听众聚在一起,可不是只来听声音听故事热闹,对吧?因此演讲辞必须有内涵,有思想,让人听了有所收获。

小结:通俗易懂,多用口语情感真挚,感染力强观点明确,思路清晰针对时弊,对症下药(二)今天我们学的是演讲辞中的一种——就职演说,即担任某一职务,在走马上任、宣誓就职时发表的演说。

同学们想一想,作为刚刚上任的新官,在自己的职位上发表第一次演讲,这演讲辞该说些什么好?假如现在你担任了某一职务,要来写一篇就职演说,你会怎样写?说说你的内容要点。

【学生合作讨论】工作方法、策略、任期内要实现的目标、提出一些希望。

(三)齐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课文是一篇演讲稿。

作者开头简单交代自己往昔与北大的交往,显示自己在感情方面与北大的联系。

之后,即以新任校长的身份,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1)要求青年学子端正对大学性质的认识,抱定认真求学的正大宗旨,为做学问、为今后的发展打基础而来,而不是为做官、发财而来。

(2)要求青年学子在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的社会背景中,认真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

(3)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为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做出榜样。

在演讲的最后,作者告诫青年学子近期做好为了做学问和改良校风必须做好的两件事:改良讲义,添购书籍。

第二课时一、深入探究、领悟内涵: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以改良社会、改造教育的满腔激情,向当年的北大学子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殷切期望,显现了作者献身社会、献身教育的高贵人品和高大形象。

请大家考虑蔡元培先生为什么向广大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

(一)研习第一点希望:抱定宗旨。

1、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学生抱定什么样的宗旨?明确:为求学而来,爱惜光阴,孜孜以求,研究高深学问,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守的基础。

2、为什么提出这一宗旨,并把它作为最重要的一点呢?明确:抱定宗旨——以正学风。

因为当时来北大读书目的不是为国为民,而是为一己私利,北大当时存在很多腐败现象。

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说明。

(1)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作升官发财的阶梯。

因此,平时敷衍塞责,放荡游玩,考试时才突击读讲义。

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

(2)因为热心做官,很多学生对于教师,不问其学问深浅,只问其官阶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

(3)精于政法的人才,多入政界,学校中专任教授很少。

(4)有些学生,不重视道德修养,沾染了社会的恶劣风气,不自觉砥砺德行,被人看不起。

北大当年存在的腐败现象,突出的就有上述几方面。

这些腐败现象,虽然已成历史,后人还应引以为戒。

3、那么他又是怎么针对这一点对学子们进行演说的呢?明确:为了讲清楚其中道理,他从大学的性质谈起,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

批评了往昔学子对教师不以学问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的大小。

他挖掘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就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对头。

因此,他要求来北大求学的人,要抱定认真做学问的正大宗旨。

从他的论说中,可见他对教师的突出要求,就是具有做学问的能力。

他让新学人物和旧学人物都进入北大,并过裁减不称职的教员,都是旨在提高学校的学术品位。

(二)研习第二点希望:砥砺德行。

1、这一宗旨从什么角度提出?明确:砥砺德行——以矫颓俗。

2、这一希望又是针对什么提出的?明确: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

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

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

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

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

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

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3、这一希望的提出有怎样的意义?明确:必要——败德毁行之事重要——关乎国家兴亡责任——以矫颓俗(三)研习第三点希望:敬爱师友明确:敬爱师友——以整校风(现状:①对于教员,不能以诚相待,礼敬有加,只是利用耳。

2段:因做官心切,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浅深,唯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唯将来毕业有人提携。

②对于同学校友,不能开诚布公,道义相勖。

)他的第三点要求是,要求青年学子。

这是从个人涵养方面来说的。

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互相勉励,共同提高,是建设良好校风必须具备的条件。

端正学风,改善校风,就是为培养学术研究新风气创造条件。

全校上下树立了新风尚,学校的学术气也就会很快浓起来。

这也是贯彻“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不可或缺的措施。

蔡元培先生在他这次演讲中,始终是围绕着他的办学方针来阐述的。

(四)蔡先生提出两点计划,目的为何?思考、讨论、明确:一曰改良讲义,以期学有所得,能裨实用。

二曰添购书籍,自可旁稽博采。

二、感悟思考1、蔡元培先生对北大学生提出的三点要求中,最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学生自由谈,教师也可谈谈自己的感受。

(注意高中生和大学生定位和要求的不同,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学生观,要结合高中生的实际,不可拔高,防止空谈。

)2、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联系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从本文中,你感知到蔡元培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明确:有中国文人的家国情怀有教育家的眼光和智慧有改革者的勇气有实干家的务实精神等(教师可适当补充有关蔡元培先生的情况)三.知识拓展我们对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他的卓越贡献已有了认识。

回头看看我们今天的社会,蔡元培在课文中提到的社会腐败现象和不良风气现在也一样有,所以蔡元培当年提出的三点要求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如:1.抱定宗旨。

当年北大有无心向学、只为升官发财而读书、在学校混文凭的学生,现在这样的学生更多。

选科不是选自己喜欢、真正想读的,而是选发展前景好的;报考大学专业也一样,只看热门不热门,出来工资高不高,不看适合不适合自己。

功利至上,只为升官发财而读书。

在学校混日子的就更不用说了,平时无所事事,放荡冶游,考试则开夜车,临时抱佛脚,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甚至作弊、抄袭,样样都来。

所以无论大学还是中学,所有的学生只要进了学校,都必须首先“抱定宗旨”,认真学习。

2. “砥砺德行”。

蔡元培说当时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现在也有拜金主义,物欲横流的现象,败德毁行的事情,一样到处都有。

正如作者说的,“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现在的中学生沉迷游戏、打架斗殴等现象。

所以,蔡元培的“砥砺德行”,对我们仍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

希望我们都能像蔡元培所说的,砥砺德行,以正当之娱乐,代替不正当之娱乐,追求无亏于道德、而又有益于身体的娱乐方式和业余爱好,做一个健康正派、品行端正的中学生。

3.“敬爱师友”。

这一代人大都是独生子女,自小养尊处优惯了,惟我独尊的优越感很强,比较自私,也比较自大,很多人不懂得尊重人,连最基本的礼貌也不会。

在学校不懂得尊重老师,也不懂得与人相处,学生之间不要说互相勉励、互相促进,连平等交往、友好相处也不容易。

所以“敬爱师友”,是做一个好学生的最基本要求。

四、写作手法探讨1、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