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1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授课教师:覃哲
第一节 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
人类的传播历程 1、口头传播 2、文字传播 3、印刷传播 4、电子传播 依次出现,相互叠加
相互补充
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分期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世 界上最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从盛唐到清 末,中国古代新闻事业持续了近1200年。
2、定本制度——最早的新闻审查度
什么是定本? 定本就是经过官方审定的邸报样本。
所谓“定本”,指的是进奏院要将编好的 邸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 经审查通过的样本为“定本”。进奏院必 须以“定本”为准向全国传发,不得擅自 增减。
为了加强对邸报的控制,宋真宗咸平二年 (公元999年),宋王朝制定了定本制度, 这是我国新闻史上最早有文献可查的新闻 检查制度。
统一的文字 符号:小篆
(2).秦代主要的文字信息传播形式
诏书 石刻
秦代泰山石刻拓片
汉代的新闻信息传播
简牍 露布 汉代继承了秦的传统,但形式更为完备多
样 汉代的简牍除了记事和报告外,还有很多
公文,不少内容在当时属于新闻信息。 露布:不加封缄公开传布的官方文书,多
用于军事方面。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及其初步发展
1、 从周代到春秋战国,虽然文字早已出现, 但新闻信息的传播的形式仍以口头传播为 主。
2。秦代——把文字作为面向群众的新闻传 播的开端。
(1).以文字广泛传播新闻信息的条件
a、统一的中央政权 b、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 c、统一的文字符号
铸有度衡量条 文的秦代陶权
三、古代多种形式的信息传播
口头传播形式:诗歌、 民谣
文字传播类:书籍 、 文书
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
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
在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口头传播:在古代,大部分新闻传播是通过口头传播的方
式进行的。
消息和信息通常是由官员、传令使者或其他人
员亲口传达给民众。
这种方式对于远距离传播限制较大,
主要依赖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递。
2.社交网络传播:社交网络在古代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人们
通过家族、朋友、邻里和各种社会团体来传递消息。
重要
的信息通常通过社会网络的联系迅速传播开来。
3.宣传碑志:政府通常会以石碑、木牍等形式来记录一些重
要的政令、法律和官方公告,并在重要地点供人参观。
这
种宣传形式对于固定和长期的信息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4.书面文献传播:书面文献在古代新闻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
色。
政府和官员常常使用书写的方式来记录一些重要信息,并将其传播给其他官员或传令人员,以便进一步传达给民
众。
5.流浪艺人歌谣:流浪艺人以歌谣、故事等形式传唱着当前
的新闻和事件。
他们通常在市集、集市和农村进行表演,
将新闻和故事传递给民众,成为一种流动的新闻传媒。
6.传统媒体形式:除了上述形式外,古代还出现了一些传统
媒体形式,如木刻画、壁画和叫做“报”的书面文献。
这些
媒体形式起初主要用于政府宣传和信息传达。
总的来说,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主要依靠口头传播、社交网络、宣传碑志、书面文献、流浪艺人歌谣等方式进行。
这些特点展示了古代中国新闻传播的多样性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天变邸钞》
是一份专门报道在明熹宗时期,发生在北京 的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纸。天变邸钞原件 已经无存,它的全文是被当时人根据原件或 抄件,以附录的方式辑入私人文集或丛刻, 间接保存下来的。的报道并非官方发布,而 是抄报人自己编写的,出于民间报房,属于 临时发刊、大量复印出售、广为传播的那一 类民间报房出版的报纸。
(五)明王朝对“邸报”抄传活动的限 禁
1.言禁历来很严 “若近侍官员漏泄机密重事于人者,斩。常 事杖一百”, “若边将报到军事重事而漏 泄者,杖一百,徒一年。” “探听抚按题 奏副封传报消息者,缉事衙门巡城御史访拿 究问,斩首示众。” -----《明会典》
(五)明王朝对“邸报”抄传活动的限 禁
性质:
是一种在当时的政府机构内部发行和传递的 官报 是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
(二)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
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 集》所收的 《读开元杂报》一文。 “开元杂报” 并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为行文方便而随意使用 的称呼,意为有关开元政事消息的杂乱报道。对于 它的性质,新闻界有不同的看 法,但大多数认为 它是一种报纸,是一种类似“进奏院状” “邸吏 报状”之类的报纸。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 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原件早已失存。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资料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内容提要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一、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 二、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唐代的“报”、“状”)
第二节 官方邸报的发展与最终消亡 一、中国古代官报发行体制变迁 二、中国古代官报名称、报道内容及读者演化
唐代出现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朝报和进奏院状)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1.“报”(朝报) (1)报(朝报) 朝报,唐代朝廷每日在宫门外,分条发布的有关皇帝
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 发布宫廷新闻的重要形式。 朝报的发布方式大约是,由中书部门发布,京师官员 及驻京进奏官进行抄录,随后转递传阅。 朝报最早出现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并无名目,直 到后唐和宋代才称为“朝报”,并沿用至明清。 有关朝报记载最详尽的是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 (851年)。
文字
20:40
口语
零时
费德瑞克·威廉斯《传播革命》
0 00 23 57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广播 语言 印 刷
::
20:40
费德瑞克·威廉斯:《传播革命》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一、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1.先秦:口语传播为主 (1)最早的口语传播不晚于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青海民和县阳山新石器后期的考古发现:陶制喇叭。 舜(前2255年即位)设“纳言”官职——即所谓“喉舌之官,
(3)文字传播在先秦仅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辅助形式 存在。
原因,一是文字掌握在少数巫师、贵族手中;二是传播 载体(甲骨、金文、岩刻,及春秋时的简)的局限。
(4)先秦信息传播的活跃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时, 口头传播、人际传播的效果被发挥到了极致。
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的古代报纸是怎么诞生的?
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的
古代报纸是怎么诞生的?
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可以追溯到古代,尤其是在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开始出现较为明确的迹象。
在那个时期,政府开始使用木牍和石碑等媒介,记录一些重要的政令和公告,用于传达给民众。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报纸的逐步诞生可以追溯到唐朝(618年-907年)。
唐朝时期,政府官员常常需要将新闻、政令、宣传信息等传达给皇室和官员,而且区别于直接口头传播的方式,他们开始使用书面文献形式的报告,用以记录并传达这些信息。
这些书面报告被称为"报",并成为古代报纸的前身。
在唐代,报纸主要由官员和文人撰写,通常通过手工抄写的方式传播。
当时的报纸内容涵盖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信息,用以宣传官方政策和政府的决策。
随着宋朝(960年-1279年)的兴起,报纸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宋代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书籍形式被称为"通志",其中包含了许多有关政府命令、文告、奏章等的内容,这也可以视为古代报纸的一种形式。
通志通过印刷技术的使用,大规模地传播给官员和公众。
总的来说,古代报纸的诞生与政府的宣传和信息传播
需求紧密相关。
它们起初以书面形式记录政府信息和宣传内容,后来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报纸得以更广泛地传播给大众。
古代报纸在中国的发展为后来的新闻传播事业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主要的新闻传播媒介
中国古代主要的新闻传播媒介
木铎:木铎为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
《尚书》中有“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的记载。
据说早在夏商周时期,曾有这样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达政令,又了解民情。
可以说,这种形式是我国新闻行业的一种原始形态。
布告与露布:布告是一种政府文告,以在固定地方悬挂或张贴为主。
露布作为传播载体,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特别是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
邸报:通常指历代朝廷发行的官报。
邸报是朝廷传知朝政和臣僚了解朝廷政情的工具。
主要登载皇帝谕旨、臣僚奏章和朝廷动态等方面的内容。
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一种以刊载新闻与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
小本:流行于元代,在民间雕印发卖,主要刊载来自朝廷方面的政事消息。
但元代的言禁很严,元太宗时期还曾有过“诸公事非当言而言者,拳其耳;再犯,笞;三犯,杖;四犯,论死”的禁令,因而,这种“小本”的编印和发行都是私下进行的,范围不会太广泛。
旗报、牌报:旗报源于古代的露布,通常由专人扛着,骑在马上,奔驰传送,供沿途军民阅览。
牌报则是写在木牌上的新闻传播方式。
京报:主要流行于清代,与朝廷发布的邸报大体相同。
主要在北京发行,外地有翻印。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05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 与规律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
口耳相传
壁画、文字和信号
在早期的中国社会,新闻传播主要依靠口耳 相传的方式,人们通过口述和传闻来传递信 息。
随着社会的发展,壁画、文字和信号等手段 逐渐被用于新闻传播,这些方式具有更高的 准确性和更广的传播范围。
官报与邸报
口头与书面传播并重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历史意义
记录历史事实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通常以口头、书信、邸报等形式进行,它们记录了当时的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为后人了解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反映社会状况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包括社会风气、道德观念、民情民意等,对 于研究古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价值
传递信息
加强社会联系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是传递信息的重 要途径之一。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可 以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和情况,以便 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行动。
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有助于加强社会 联系。例如,邸报的读者主要是官员 和士人,通过阅读邸报,他们可以了 解中央和地方的情况,从而更好地履 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此外,一些民 间组织和个人也会通过发布消息来加 强社会联系,例如《申报》早期的消 息多涉及官场腐败、灾荒歉收等社会 问题。
急递
对于紧急信息,会使用急递方式传递,通过信 鸽、快马等手段,确保信息及时送达。
3
水路传递
借助河流和海洋的水路,官方信息可以通过船 只进行长距离传递,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
古代官方新闻传播的局限性
信息筛选
古代官方新闻传播受到严格的信息筛选,只 有符合官方立场和利益的信息才能发布,限 制了信息的多样性。
新闻传播的历史与演变
新闻传播的历史与演变新闻传播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它经历了许多变革。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的历史与演变,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新闻传播的发展脉络,以及对现代传媒产业的影响。
一、朝代时期的新闻传播在古代,新闻传播主要通过口头交流和书信传递。
在中国,亭子和牌坊上常常张贴着重要的告示,它们起到了新闻传播的作用。
此外,民间故事、戏曲等也成为了一种新闻传播的方式。
在古罗马帝国,运送军情的马车充当了新闻传播的角色。
二、印刷术的发明与新闻传播的变革15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印刷术的发明,这是新闻传播的一个重大突破。
印刷术的出现使得新闻可以通过印刷品的形式迅速传播。
报纸、杂志等印刷品开始成为主要的新闻传播媒介。
这一时期,新闻报道开始呈现出较高的客观性和准确度。
三、电报、电话与无线电的出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的出现使得新闻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电报的发明使得新闻可以通过电信网络传输,大大加快了新闻的传递速度。
而电话则使得新闻可以进行即时的声音传播。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新闻广播开始兴起,人们可以通过收音机收听最新的新闻。
四、电视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0世纪中叶,电视开始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
电视以其音像并茂的特点,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和直观。
同时,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传统新闻传播的格局。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实时的新闻资讯,各种数字媒体也涌现出来,如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等。
这使得新闻传播更加多样化和民主化。
五、多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目前,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新闻传播进入了多媒体时代。
现代媒体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新闻阅读体验。
然而,面临着信息泛滥、虚假新闻等问题,如何保持新闻传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挑战。
新闻传播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始终在不断变革与演进中。
从朝代时期的口耳相传,到印刷术的发明,再到电报、电话、无线电、电视以及互联网的出现,新闻传播的方式不断更新。
第一章 古代新闻传播
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一、最早出现的传播新闻消息的方式是口头传播。
露布:又称露报,原意指不加封检的,公开发布的文书。
它是进行宣传鼓励种有效方式,是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
它直接面向大实效。
汉代及其以后的封建王朝更多地将其用于发布军事捷报,把最新消息上,高高悬起以吸引读者。
开元杂报:指唐代开元年间一些朝廷消息的汇集,而不是一家报纸的名称;播范围很小;无固定刊期和刊头;主要记载盛世景象和政务琐事。
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中国古代特别是三国个的主要传播工具,主要用帛,也有用木版的,因此也称为露板,主要用于军中国古代报纸的特征代报纸,通称为“邸报”,还有“状”、“报”、“朝报”、“塘报”等多是:它的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刊登的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
不仅设有专文、专讯,甚至连专门采访的新闻都没它的形式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只是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标题也没有消息字体裁的分野。
没有固定的形式和版面,没有广告。
它的发行与传递也不同于现代报纸。
它由朝廷或官方其他机构发布、由水陆不是由报馆出版、发行的。
说,它刊载的材料来自官方,有宫文书色彩,但是毕竟不是作为具有行政效而是作为人们满足了解朝廷延动向的需求而抄传的。
因此,它是一种新闻传敦煌进奏院状:一种和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
(1)没有报头,开编和留着官文书的痕迹;(2)发报方式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们直接发给(3)所有的信息,都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内容主要是发生在朝廷的大事的地区有关的大事。
(进奏院状的基本内容是谕旨、奏折、官方动态等)。
邸报:是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由都进奏院负责要是皇帝的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官僚的奏章;军事情报、刑罚等。
它出来,成为一种宫方的新闻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
定本制度:是一种为了加强“邸报”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限制传报的禁立的制度。
中国新闻传播史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最早的和最常用的是口头传播,即口耳之间的传播。
2.邸报:中国最古老的官方报纸,传达官府的政策,解释官府的律法。
3.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4.“开元杂报”:唐代开元年间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5.“敦煌进奏院状”:两份唐代进奏院状的实物实际上已经成为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
6.小报: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
以刊载新闻和时政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非官方报纸。
和“邸报”一样,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
有手写,也有印刷的。
读者范围广,有京官,也有地方官和一般的士大夫知识分子。
7.《急选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印刷报纸。
出版于万历八年四月二十二日(即1580年5月5日),距今422年。
使用雕版印刷的,长宽为24.6*14.4厘米,做“小本”状,共六页,以黄纸为封面。
8.京报:通称北京民间包房所出的报纸。
清朝的官报。
全部稿件都来自内阁和科抄,没有包房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评论。
包房出版京报,旨在营利。
第二部分中国近现代新闻传播活动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刊,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外国人在华出版的第一批中、外文近代报刊陆续出现了。
米怜,创见了出版机构英华书院以及印刷所,并办起了一份中文月刊作为传教的工具,《察…》2.《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每期约十二三页,楷书木刻,连史纸印,中国现状书本形式,创建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
3.19世纪50年代后,近代中文报业开始在香港出现,最早问世的是英国传教士创办的《遐迩贯珍》4.上海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刊是1850年8月3日创刊的《北华捷报》周刊,逢周六出版,每期对开一张4页,由英国商人亨利·奚安门创办并担任主编,后由英商字林洋行发行。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整理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P1)(1)古代的传播手段是口头传播,还有作为辅助手段的结绳,图画,雕刻,标识,烽烟,旗鼓等。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媒介,木铎。
最早的带文字的传播载体是甲骨、金属铸件和岩石。
(2)汉代以后邮驿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传播载体早期以竹、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造纸术发明后,逐渐发展到写在纸上。
(3)三国和魏晋南北朝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烽燧也被继续沿用。
社会上传播手段普遍采用的是童谣和谣言,传播载体既有木简、竹简,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
开元杂报:(P5)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这种朝政简报被抄袭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唐代人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中国最早的报纸。
)有关明代“邸报”的几个问题:(P17)明代邸报的别称:邸抄、朝报、除目、京报明代邸报大体上包括这样一些内容:皇帝的谕旨。
皇帝的起居言行和有关皇室的各类消息。
官吏的任免和觐见。
官僚们的章奏。
军事信息。
社会新闻。
此外,邸报还附有“鼎甲单”,及时报道有关科举方面的最新信息。
明代“邸报”基本上每日发行。
“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万历邸钞》、《天变邸抄》和《急选报》(P20)《万历邸钞》:《万历邸钞》这部抄本是将万历一朝的“邸抄”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而成的。
抄录者在摘录的过程中,作了一些编辑整理的工作。
因此,它只是部分地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
《天变邸抄》:《天变邸抄》是被一些明人的文集当做附录保存下来的一篇有关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道。
这一报道,是从当时出版的民间报房发行的“邸钞”上转录下来的。
《急选报》: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份明代报纸的原件,由雕版印刷。
它的发现说明中国至晚在万历八年就已经有了民办的雕版印刷的报纸了。
1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7、进奏官呈递和承转文书、查询有关地方政务外,还向他们所在道的军政长官提供京都信息,其中有朝报的内容,也有他们自行采访的特别是与本地有关的新闻,甚至还有朝廷的绝密消息,人称“进奏院状”。
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宋代的邸报改革:
(1)加强了中央集权。宋太宗把诸道进奏院合并成一个总的都进奏院,后来直接称为进奏院。中央政府直接控制了进奏院和官方新闻的发布权,所有公开发布的政府文告都要经过进奏院。变成了中央报纸。(2)内容上:抄报内容只是朝政简报,明发上谕和大臣奏章,而没有进奏官自行采写的消息。这种官文书的手抄件便是邸报,又称进奏院状或进奏院报状。中央发布更具有权威性,传播速度也快。(3)管理上:在宋代还形成了一套相当完整的邸报审稿制度。“定本”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也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
于是,新兴的传播媒介即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便应运而生了。
3、唐代官方的新闻传媒:朝报、进奏院状、诏书、露布、观察使牒等。
4、“开元杂报”: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这种找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也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2002)
12、世界最早的两份报纸:“敦煌邸报”保存在大英博物馆和巴黎博物馆。 13:隐而号之曰“新闻”
10、明代邸报在形式上有了重大发展,开始采用活字印刷(公元1638年宋祯十一年开始)。
11、报房京报:随着士大夫和市民们新闻需求的增加,明末就出现了无官报之名而有官报之实的报房京报。民间报房出的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宫门抄、上谕和章奏等。最终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完全被淘汰。 特点:①没有官报之名的官报;②是邸报的翻版;③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和言论,没有标点和标题。(2004)
古代新闻媒体的演变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主要分为六部分,即唐代之前的传播媒介、唐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宋代的新闻传播活动、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明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清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1、唐代之前的传播媒介。
①夏商周时期:木铎,用来宣达政令、进行采风的特殊媒介。
其他传播媒介:甲骨(主要用于占卜和祭祀)、金石(帝王诏书和国家常法)。
②汉代:邮驿制度的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条件。
传播媒介:竹简和木简。
(东汉时期“蔡侯纸”的出现)。
③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布告:主要内容是皇帝的诏书和各级政府制颁的行政法令。
露布: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
其他传播媒介:烽燧(用于军事方面,主要是为了防备西北少数民族武装入侵)、谣言、木简、竹简、木牍等。
2、唐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在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中央:①”开元杂报”:开元年间流传在外的官报,多为政事信息的杂乱报道。
②”进奏院状”:封建机构内部发行的官报,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的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敦煌进奏院状”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仅存的最早的报纸)。
③其他:烽燧、露布、榜文、告示等。
地方:诗赋、语言等。
1唐代报纸的特点:①没有报头,开头和结尾还保留着官文书的痕迹。
②发报方式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们直接发给他们的长官。
③所有的信息都是进奏官们自己采集的。
3、宋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中央:邸报:宋代中枢部门统一管理、发布的官方报纸。
发布机构:都进奏院(主要传播朝廷政事)。
地方:小报: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非官方报纸。
主要刊载新闻和政治材料。
新闻制度:“定本制度”(所谓“定本”,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的各种信息经本院监官编好,送枢密院或宰相省察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
其他传播媒介:“榜”(由政府部门发布的、以张贴的方式公布信息的新闻传播手段)。
【备注】:1、宋代小报出现的意义:它的出现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活动的垄断和封闭,打破了官报“邸报”一统天下的局面。
第一讲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 一、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 • 二、古代报纸的出现与发展 • 三、古代报纸的印刷与发行 • 四、从中国古代报纸看新闻传播规律
一、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
• (一)远古时代的口头传播 • (二)文字传播的出现及其初步发展 • (三)多种形式的传播
(一)远古时代的口头传播
• 口头传播是最早的传播手段 • 缺点:容易失实
• 提塘官从六科发抄的各项谕旨和章奏中摘 抄信息,然后各报房复制→塘马和驿站传 送到各省城和总兵官驻地,分送省城或驻 地的主要军政官员→京城的相关人员复制 后,分送给省城各衙门的一般官员→省城 专业人员抄出,驿传至各地方府县衙门, 转给府县长官
(2)内容
• 皇帝论理旨 • 官员动态 • 军事活动 • 臣僚奏疏 • 农事、天象、灾害报道 • 社会新闻
上都邸务留 后使,上都 知进奏院官
(下辖)进 奏官
呈递章奏, 下达文书 报行天下
未建官报体 系
自上而下抄 传政事信息
四、从中国古代报纸看新闻传播规律
• 1、新闻传播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 2、新闻传播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 • 3、发展
• 陶皿符号 → 甲骨文金文 → 文字 → 简牍 (六千年前) (商周) (秦) (汉)
露布
(三)多种形式的传播
• 借助的媒介: • 文字:书籍、文书、记录材料 • 语言:诗歌、民谣、村头闲话、街市议论 • 实物:烽火、旗帜、锣、鼓、符
二、古代报纸的出现与发展
• (一)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 • (二)中国古代报纸的特征 • (三)中国古代报纸的发展
• 它刊载的材料来自官方,有官文书色彩,是作
为人们满足了解朝廷动向的需求而抄传的。因此, 它是一种新闻传播媒介。
中国新闻传播史:发展历程与媒介变迁
• 报纸:为定期发行的传播媒介 • 杂志:为不定期发行的传播媒介 • 电视:为实时传播的媒介 • 互联网:为随时随地传播的媒介
05
中国新闻传播媒介的变迁
古代新闻传播媒介的演变
• 口头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适用于日常生活,如民间故事、史 诗等
• 人际传播:通过对话、聚会等形式进行 • 群体传播:通过仪式、节日等活动进行 • 文字传播:随着文字的出现,书面传播逐渐兴起 • 甲骨文、金文等:为最早的文字形式 • 竹简、木牍等:为最早的书写材料 • 新闻传播媒介: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竹简、木牍等
03
中国近代新闻传播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后的新闻传播变革
新闻传播事业的变革:随着鸦片战争 的发生,中国新闻事业开始受到西方
的影响
新闻传播媒介的演变: 从传统的报纸、杂志到
近代的报刊
新闻传播形式的变化: 从传统的报刊到近代的
报刊
• 外报的出现:如《字林西报》等 • 报刊事业的兴起:如《申报》等
• 报纸:如《申报》、《新闻报》 等 • 杂志:如《时务报》、《新青年》 等
• 报纸:为定期发行的传播媒介 • 杂志:为不定期发行发展
民国时期新闻事业的繁荣
新闻事业的繁 荣:随着政治、 经济、文化的 发展,新闻事
业逐渐繁荣
01
• 报纸:如《申报》、《新闻 报》等 • 杂志:如《时务报》、《新 青年》等
新闻传播媒介: 主要包括报纸、
杂志等
新闻传播形式 的变化:从口 头传播、文字 传播到报纸、
杂志等
03
• 报纸:为定期发行的传播媒 介 • 杂志:为不定期发行的传播 媒介
02
中国古代报刊的发展与演变
宋代报刊的诞生与传播
• 报刊的诞生:随着印刷术的发明,报刊应运而生 • 《开元杂报》:为最早的报纸 • 《新闻总录》:为最早的新闻汇编
中外新闻史概要
以下是中外新闻史的简要概述:
中国新闻史:
古代: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主要依靠官府的文书和公告,以及民间的流言和传说。
近代:19 世纪末,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报纸开始在中国出现。
最早的报纸是1872 年创刊的《申报》。
现代:20 世纪初,中国的新闻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报纸和记者,如《大公报》、《申报》、《中央日报》等。
当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新闻事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体形式,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外国新闻史:
古代:在古代,人们通过口头传播、信件和公告等方式传递信息。
中世纪:在中世纪,欧洲出现了一些早期的新闻出版物,如《罗马公报》等。
近代:16 世纪至17 世纪,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报纸开始在欧洲出现。
最早的报纸是1566 年创刊的《威尼斯公报》。
现代: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外国的新闻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报纸和记者,如《纽约时报》、《泰晤士报》、《华盛顿邮报》等。
当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二、“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 1.开元杂报 出处:孙樵的《经纬集》中有《读“开元杂报”》 特点:唐代开元年间(公元713年至741年)一些朝廷消息 的汇集;它是手抄的,不是印刷的;它的传播范围很小。
性质:近似于“进奏院状”的早期官报
2.敦煌进奏院状(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进奏院状,进奏院(地方节度使驻京办事处)呈递给主管 的文书。是进奏院官员收集、归纳的,具有新闻报道性质 。
3.内容:皇帝的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折、 军事情报、刑罚
4.采编情况:由进奏官采集;由中书省、门下省的检正、 检详官负责编辑审定;由驿递发行
5.邸报的管理:定本制度
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 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 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
民间报房由提塘报房中分离出来,最早的民间报房:公慎 堂,其它如聚兴、周文、永兴等。
京报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 京报:北京的民间报房各自抄录、刊印的邸报 ,都称为京报。 形式:有封面、报头
内容:同官方民抄的邸报一样,京报的稿件也是从 宫廷有关部门抄出来的,只是在选择上略有差别。 读者:官绅和士大夫知识分子。
三、唐代的其他传播活动 1、军事方面:烽燧、露布、檄文等 2、士人传播活动:书信、著述、赋诗,其中以诗为主 3、民间的传播活动:歌谣、谚语等 4、民间商业信息传播活动:“灯笼”、“旗帜”
中国古代常见的传媒方式
中国古代常见的传媒方式在中国古代,由于缺乏现代科技手段,人们创造了许多独特的传媒方式来传播信息。
这些传媒方式既包括口头传播,也包括书写和印刷等方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古代常见的传媒方式。
1. 口头传播口头传播是中国古代最早也是最常见的传媒方式之一。
古代的传媒工具主要依靠人们的口头传承和传播。
通过口头讲述,人们可以把信息传递给更多的人。
在古代,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文化传统和故事传说都是通过口头传播的方式流传下来的。
2. 书写书写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传媒方式之一。
古代的书写工具主要有竹简、木牍、纸张等。
人们可以用毛笔或者刻刀在书写工具上书写文字,来记录重要的信息。
书写可以使信息更加持久地保存下来,并且可以传播给更多的人。
古代的文人学士常常通过书写来传播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也通过书写来传播国家的政策和法令。
3. 编纂文集编纂文集也是古代常见的传媒方式之一。
在古代,一些有学问和文化底蕴的人会将自己的作品编纂成集子,然后通过印刷的方式进行传播。
这些文集包括诗歌、散文、文章等各种文学作品,也包括历史、哲学、医学等各个领域的专著。
通过编纂文集,这些作品可以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传播。
4. 传媒机构在中国古代,一些专门从事传媒工作的机构也开始出现。
这些机构包括官方的消息机构和一些私人创办的传媒机构。
官方的消息机构通常负责传播政府的政策和法令,以及重要的国家事件。
而私人创办的传媒机构则更多地关注社会新闻、文化娱乐等方面的传播。
这些传媒机构通过书信、传递消息、口头宣传等方式来传播信息。
5. 传媒活动古代的传媒活动也非常丰富多样。
例如,古代的演讲会、讲座、戏曲表演等都是传播信息的重要方式。
演讲会和讲座可以传达学问和知识,戏曲表演则通过艺术形式将故事和思想传递给观众。
此外,一些重要的庆典和活动也可以成为传播信息的平台。
例如,皇帝的即位、朝廷的重要决策等都可以通过庆典和活动来宣传和传播。
在中国古代,人们通过口头传播、书写、编纂文集、传媒机构和传媒活动等多种方式来传播信息。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 非官方的传播活动:士人之间的传播活动;
❖
题壁
❖
❖
民间的传播活动;
沈园“孤鹤轩”旁的《钗头凤》题壁
❖ 江南春绝句 ❖ 千里莺啼绿映红, ❖ 水村山郭酒旗风。 ❖ 南朝四百八十寺, ❖ 多少楼台烟雨中 。
❖ 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
❖ 根据是:A、唐人孙樵的《经纬集》中有 读开元杂报的记载。B、英国伦敦图书馆收有 我国唐代手抄报《归义军进奏院状》的实物。
❖ 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机构:都进奏院;
❖ 宋代邸报特征和内容。
❖ 与唐代进奏院状的不同
❖ 1.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 定制度,统一编发给诸路州郡,向地方官员 们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
❖ 2.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 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
❖ 3.已经由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
❖ 1.除利用官报外,清朝的封建统治者还广泛 地使用过榜、帖示、告示等传播媒介来发布 官方信息。
❖ 2.这一时期的民间报房,除出版发行京报外, 也附带出版和发售一些其他的出版物。内容 大多取材于京报,是京报的汇兑和延伸。也 有以传播文学艺术信息为主的唱本和小说等。
❖ 3.技术的发展为商品广告的出现作了铺垫。
❖ (2)封建官报在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报纸 的新闻发布工作受到封建政府当权派的严密 控制,形成了新闻审查制度。宋代的邸报是 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照一定 制度,统一编发给各路州郡,向地方官员们 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
❖ 3)在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流行了小报。宋代 "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或曰民办报纸。它打破了官报的垄断局面, 揭开了中国民间办报历史的第一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漫谈历史与新闻
• 美国新闻学者David McKnight,区分了新闻中的fact与sto ry。事实的背后是Objective Reporting,故事的背后是In terpretive Reporting。
• 美国新闻学者Michael Schudson也认为,19世纪末的新闻学 可分为两种,即故事新闻学与信息新闻学。故事置身于“文 本”(context)之中,而信息则是decontextualized,即 它所提供的fact是unframed。
•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恂恂若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 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 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李 将军列传》
笔记小说
• 如果说“正史”类似于élite式的“大报”,那么“野史” 就相当于popular的“小报”。
一、漫谈历史与新闻
• 新闻与历史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在客体方面都 涉及“事实”(fact),在主体方面都涉及“叙事”(nar rative)。
• 英国史学家George Macaulay Trevelyen(屈维廉,18 76——1962)说过:“就历史的不变的本质来说,它 乃是‘一个故事’······历史的艺术始终是叙述的艺术, 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 《易经·系辞下》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 易之以书契。”
• 《希罗多德历史》中也包含了大量这方面的内 容。
一、漫谈历史与新闻
• “新闻者,史之流裔耳”(蔡元培)。 • “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的报”(李大钊)。 • “新闻是历史的初稿,历史是新闻的定稿”(董桥) 。 • 甘惜分主张把新闻专业放在历史系,新闻专业的学生授史
•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
史记评论
• 羽非有尺寸乘执,起垄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 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 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 衿攻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 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项羽本纪》
•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
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邵公曰:“是障
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是故为川者,决之
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国语》
霸王别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 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一、漫谈历史与新闻
• 古今中外不少杰出的记者,同时也是优秀的史 家。
• 如《第三帝国的兴亡》的作者威廉·夏伊勒, 《光荣与梦想》的作者威廉·曼彻斯特,《长 征:闻所未闻的故事》的作者哈里森·索尔兹 伯里等。
一、漫谈历史与新闻
• 在古代,历史与新闻往往形同一体,难以截然 分开。它们不仅是对社会活动的记录或记忆, 更是对某种意义的建构。
• 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 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曰虞,常幸从;骏马曰 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
仰视。
《史记·项羽本纪》
易水送别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 上······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 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 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为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 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史记·刺客列传》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 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 见。······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 其辄,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 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 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辄乱,望 其旗靡,故逐之。《左传》
• 野史中最常见的,当属起于魏晋时期的笔记小说,比如 《世说新语》。
•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 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 君子弗为也。”然也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 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汉书·艺文志》
《世说新语》
新闻春秋
•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 门入。《晏子春秋》
•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 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 宋君,宋君令人闻之于丁氏,丁氏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 也。”求能之若如此,不若无闻也。《吕氏春秋》
史与新闻边界模糊的现象。章学诚甚至认为,“六经皆史”(《文史通 议·易教上》) • 许多史学家的素质、操守与行为,同样适用于新闻记者。如“秉笔直 书”,“春秋笔法”等。如刘知几的“才、学、识”,以及章学诚的 “才、学、识、德”等。
新闻春秋
• 十年(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 长勺。 《春秋》
学学位。
历史中的新闻与新闻中的历史
• “新闻者,史之流裔耳”(蔡元培)。
• “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的报”(李大钊)。 • “新闻是历史的初稿,历史是新闻的定稿”(董桥) 。 • 甘惜分认为,新闻专业应放在“历史”学科而非“文学”学科,新闻专
业的学生应授“史学”学位而非“文学”学位。 • 新闻与历史的关联,在中国古代表现得尤为突出。许多史传,都存在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