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流行状况及其防控策略

合集下载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和预防其复发,三级预防策略被广泛采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三级预防措施,并提供相关数据和信息。

一、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旨在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一级预防措施:1. 健康饮食:均衡的饮食对于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

建议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和盐的摄入。

2. 锻炼身体:定期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可以匡助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3.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wei)险因素之一。

定期测量血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内。

4.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患脑卒中的风险较高。

保持血糖水平稳定,定期进行血糖监测,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5.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尽量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可以显著降低患脑卒中的概率。

二、二级预防二级预防的目标是防止脑卒中的复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二级预防措施:1.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可以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血药物或者其他适当的药物来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2. 营养保健: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入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3.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血压、血糖和血脂的检测,以及其他必要的检查,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因素。

4. 生活方式改变: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减少压力、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充足的歇息等,有助于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三、三级预防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减少脑卒中后的残疾和提高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三级预防措施:1. 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接受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等,以恢复和改善功能。

2. 心理支持:脑卒中患者往往需要心理支持,以应对可能的情绪和心理问题。

家人和社区的支持也非常重要。

3. 定期复查:定期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和其他必要的检查,以监测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脑卒中情况汇报

脑卒中情况汇报

脑卒中情况汇报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指脑血管突然发生破裂或闭塞,导致脑部局部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脑细胞损伤和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居高不下,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因此,对脑卒中的情况进行汇报,对于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点、防控措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病情况。

据统计,脑卒中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死于脑卒中,而且脑卒中的患病率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中青年人群中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在我国,脑卒中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也居高不下,给国家的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二、流行病学特点。

脑卒中的发病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等方面。

首先,脑卒中的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中青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与现代社会的高压生活、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其次,脑卒中的发病在不同性别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男性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此外,遗传因素也是脑卒中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家族史阳性的患者更容易患上脑卒中。

最后,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高脂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也是导致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因素。

三、防控措施。

针对脑卒中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点,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首先,加强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其次,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及早发现患者,进行规范治疗,降低发病风险。

此外,提高医疗水平,加强急性期脑卒中的救治工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最后,加强科学研究,探索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和防控策略,为预防和治疗脑卒中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了解脑卒中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的建议和意见

关于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的建议和意见

关于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的建议和意见我可以为您提供以下一些建议和意见,以改进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1. 提高公众意识: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脑卒中的风险因素、早期症状和紧急处理方法。

通过教育和宣传,增加人们对脑卒中的认识,提高早期就诊率。

2. 建立预防体系:加强脑卒中的预防工作,建立完善的预防体系。

重点应该放在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鼓励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以及定期体检等方面,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

3.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提高医疗机构对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大对医疗机构的投入,确保其设备和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此外,还应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4. 建立健全的远程医疗网络:利用现代技术,建立健全的远程医疗网络,使远距离地区的患者也能获得及时的脑卒中医疗服务。

通过远程会诊和远程监测,提高偏远地区患者的诊疗水平。

5. 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大对脑卒中的科学研究力度,推进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投入更多的资源,培养更多的专家学者和科研团队,提高脑卒中的防控和治疗水平。

6. 支持社会组织参与: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非政府机构参与脑卒中防治工作,共同努力推动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的实施。

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优化服务机制,提高社会组织的参与度和操作性。

7. 统一管理和评估机制:建立统一的管理和评估机制,对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进行监管和评估,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效果。

同时,及时调整和优化工作策略,提高效率和效果。

这些建议和意见可以在不同层面上改善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的实施效果,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率。

脑卒中流行状况及其防控策略

脑卒中流行状况及其防控策略

脑卒中流行状况及其防控策略脑卒中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均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近年经济发达国家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存在一定下降趋势,而在中低收入国家却持续上升[1]。

近年来,脑血管病在我国已升至首位疾病死亡原因[2]。

因此,了解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现状,并依此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防控策略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现状"十二五"期间,在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支持下,由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牵头,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2013年首次完成我国规模最大并有全国代表性的脑血管病流行病学专项调查(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Stroke in China, NESS-China)。

此次专项调查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现场开展,包括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7个县(区),最终完成调查的全年龄组人群约60万人。

2013年,NESS-China是我国首次方法规范、标准统一、质控严格并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脑卒中现况调查,填补了我国脑卒中流行病学数据的空缺。

此次调查结果对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脑卒中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

(一)患病率此次调查结果的脑卒中患病率采用时点终生患病率(point lifetime prevalence),患病时点确定为2013年8月31日24时。

所有在此时点之前发生过脑卒中,并到此时间点仍然存活者均应计入患病率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20岁以上成年人脑卒中患病粗率为1 596.0/10万;加权率为1 114.8/10万。

男性脑卒中患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1 768.7/10万和1 222.2/10万。

女性脑卒中患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1 426.2/10万和1 005.7/10万。

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1 241.1/10万和854.5/10万;脑出血患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252.3/10万和191.9/10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70.1/10万和48.6/10万[3]。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策略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的防控工作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定义、目标、策略和实施方法。

一、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旨在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主要通过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来实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一级预防措施:1. 健康生活方式促进:鼓励人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摄入适量的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肪乳制品,限制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同时,应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保持适当的体重。

2. 高血压管理: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通过定期测量血压、采取药物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等手段,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3. 糖尿病控制:糖尿病患者患脑卒中的风险较一般人群更高。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按医生建议进行药物治疗和控制饮食,以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4. 高血脂管理:高血脂是脑卒中的另一个危险因素。

通过改变饮食结构、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服用药物等方法,可以有效控制血脂水平,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5. 心脏疾病预防:心脏疾病与脑卒中密切相关。

通过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定期进行体检和心脏病筛查,可以减少心脏疾病对脑卒中的影响。

二、二级预防二级预防旨在减少脑卒中的复发和残疾率,主要通过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来实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二级预防措施:1. 快速就医:一旦出现脑卒中症状,如突然出现面部、手臂或腿部无力、言语困难、头痛、眩晕等,应立即就医。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减少脑卒中的损害。

2. 抗凝治疗: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脑卒中患者,如心房颤动引起的栓塞性脑卒中,抗凝治疗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防止脑卒中的复发。

3.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其他类型的脑卒中患者,如缺血性脑卒中,抗血小板治疗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

脑卒中综合防治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脑卒中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种疾病,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012年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71.8/10万,是第一位死因,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为140.3/10万。

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降低脑卒中危害,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0%的目标,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加强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实施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到2020年,脑卒中发病率增长速度降到5%以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10%。

二、工作内容(一)深化部门协作,推进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

将脑卒中防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内容,逐步完善防治政策。

依托国务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脑卒中综合防控部门协作机制,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保障。

强化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倡导膳食结构多样化,开展控烟减盐控油等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发挥运动在预防脑卒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强化职业防护。

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职工体检,逐步提供集慢性病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为一体的职工健康管理服务。

积极发挥中医药在脑卒中防治中的作用。

(二)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积极开展脑卒中等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

卫生计生部门组织权威专家编制脑卒中防控知识和信息,建立全国脑卒中健康教育媒体资源库,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依托主要媒体提高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借力新媒体提高信息传播可及性和群众参与度,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严峻性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严峻性

从全球视角看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严峻性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脑卒中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脑卒中疾病负担的严峻性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从全球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脑卒中防治工作的高度重视,共同应对这一日益严峻的健康挑战。

文章首先将概述脑卒中的定义、分类及其全球流行趋势,为后续分析提供背景信息。

接着,将重点介绍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现状,包括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等关键指标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探讨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的成因,包括但不限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变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普及,以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

文章还将分析脑卒中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的沉重负担,包括医疗资源的消耗、劳动力减少、家庭负担增加等方面。

文章将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旨在加强脑卒中防治工作,降低脑卒中疾病负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脑卒中防治工作的广泛关注,共同推动中国脑卒中防治事业的进步,为构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二、全球脑卒中疾病负担概况在全球范围内,脑卒中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疾病负担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每年全球约有1500万人罹患脑卒中,其中约500万人因此死亡,存活者中约三分之一会遗留严重残疾。

脑卒中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也对全球经济产生沉重负担。

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显著的地理差异。

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和医疗水平提高等因素,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医疗资源匮乏、公众健康意识不足等原因,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

脑卒中防治工作规划

脑卒中防治工作规划

一、背景与意义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脑卒中在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40.3/10万,是第一位死因。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降低脑卒中危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特制定本规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全民对脑卒中的认知度,普及脑卒中防治知识。

2. 降低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3. 加强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提高脑卒中救治水平。

4. 实现脑卒中防治工作与卫生健康事业同步发展。

三、工作内容1. 普及脑卒中防治知识(1)开展脑卒中防治宣传活动,提高全民对脑卒中的认知度。

(2)利用各类媒体平台,普及脑卒中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保健意识。

2. 加强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1)建立健全脑卒中防治网络,包括社区、医院、家庭等多层次防治体系。

(2)加强脑卒中防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防治水平。

3. 强化脑卒中防治措施(1)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

(2)加强脑卒中救治体系建设,提高救治成功率。

(3)推广中医药在脑卒中防治中的应用,提高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效果。

4. 优化脑卒中康复服务(1)完善脑卒中康复服务体系,提高康复治疗水平。

(2)推广康复技术,提高康复效果。

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1)积极参与国际脑卒中防治合作项目,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2)加强与国际组织、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脑卒中防治水平。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2. 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脑卒中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3. 完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脑卒中防治工作。

4.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实施步骤1. 制定本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内容、保障措施等。

2. 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任务、进度安排等。

3. 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全民对脑卒中防治的认识。

4. 完善防治体系,提高救治水平。

浅谈脑卒中的预防

浅谈脑卒中的预防

浅谈脑卒中的预防脑卒中(Stroke)是脑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50万;存活的卒中患者600万~700万,其中3/4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目前中国是老龄化最快的国家之一,因脑卒中造成的死亡率仍在不断攀升。

而脑卒中存活者中约3/4会丧失劳动能力,每年医疗支出约120亿元人民币,同时给看护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预防脑卒中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医疗举措,但脑卒中发作有许多危险因素,预防脑卒中需要查找危险因素并要有针对性干预。

1针对性干预1.1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脑卒中还是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人群平均收缩压(高压)水平每升高1.30~1.60 kPa,或平均舒张压(低压)水平每升高0.80~0.93 kPa,脑卒中的发病率就会升高约50%。

因为长期、持续的血压升高,易使脑内微循环瘤及粥样硬化的小动脉破裂出血;而血压过低,脑供血不全,微循环淤滞时,易形成脑梗死。

国内心脑血管病专家普遍认为,对我国高血压病人,通过合理控制高血压以预防脑卒中首次发生,是目前效果最好、最为经济的治疗方法。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为:血压0.91 mmol/L,胆固醇<5.18 mmol/L,三酰甘油<2.26 mmol/L。

1.4提倡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脑卒中预防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1.4.1科学合理饮食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

饮食过饱不利于健康。

霉变的食品、咸鱼、冷食品,均不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要禁食。

平时吃水果和蔬菜较多的人得脑卒中的机会相对较少。

每天增加进食一些水果和蔬菜大约可使脑卒中的危险降低6%。

1.4.2加强体育锻炼每周3~4次,每次30~60 min的运动可以有效帮助消耗热量,降低体重,稳定血压;提高糖耐量,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纤溶蛋白活性以及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脂肪代谢等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一、前言脑卒中(Stroke)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危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本方案旨在通过综合防治措施,加强脑卒中的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

二、目标1. 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 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3. 加强脑卒中防治知识的普及和宣传。

三、工作措施(一)预防措施1.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2.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3. 控制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积极开展早期筛查和干预。

4.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脑卒中预防服务能力。

(二)治疗措施1. 建立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2. 提高脑卒中诊疗水平,推广先进的诊疗技术和方法。

3. 加强多学科协作,形成脑卒中综合治疗团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加强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和康复工作,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三)康复措施1.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康复训练。

2. 加强康复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康复服务质量。

3. 推广康复辅助器具的使用,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4. 加强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工作,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

2. 加大财政投入,为脑卒中防治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3.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脑卒中防治队伍的整体素质。

4. 加强监督评估,定期对脑卒中防治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五、总结与展望本方案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旨在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各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脑卒中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防治策略和方法,为脑卒中防治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标题:脑卒中的三级预防引言概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危(wei)险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

为了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三级预防显得尤其重要。

三级预防主要包括早期干预、有效治疗和康复护理等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三级预防措施。

一、早期干预1.1 了解脑卒中的危(wei)险因素脑卒中的危(wei)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抽烟、酗酒、肥胖等,及时了解这些危(wei)险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措施。

1.2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人群,及时干预,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1.3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可以有效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二、有效治疗2.1 快速就诊一旦浮现脑卒中症状,如突发头痛、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应即将就医,争取最佳治疗时机。

2.2 药物治疗脑卒中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如抗凝、降压、降脂等,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3 介入治疗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脑卒中,如出血性脑卒中、血栓性脑卒中等,可以考虑进行介入治疗,以减少脑损伤。

三、康复护理3.1 早期康复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应及早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言语康复、肢体功能康复等,以提高生活质量。

3.2 定期复诊定期复诊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防止病情复发。

3.3 家庭护理家庭成员应赋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心理护理4.1 心理疏导脑卒中患者往往伴有有情绪波动、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4.2 社会支持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可以通过加入康复团体、寻求社会支持等方式,减轻心理压力,更好地适应疾病。

4.3 应对压力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要学会应对各种压力,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康复和治疗。

五、营养保健5.1 合理膳食脑卒中患者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膳食,包括低盐、低脂、高纤维等,有助于降低血压、血脂,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概要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概要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概要引言: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疾病,严峻恐吓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给公共卫闹事业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肩负。

为了深度了解我国脑卒中的现状、防治措施以及将来改进的方向,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多个探究机构共同发布了《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9》。

一、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依据报告统计,脑卒中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且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报告指出,脑卒中患者的发病风险与年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多个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二、脑卒中防治措施:1. 提高大众健康意识:报告提倡通过多种形式,如群众宣扬、健康教育和媒体宣扬等,普及脑卒中的预防知识,增强大众自我防范能力。

2. 加强管理与预防:通过增进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降低脑卒中发病风险。

同时,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和脑卒中风险评估,及早发现并干预潜在风险。

3. 提高脑卒中急救水平:加强地方急救中心和大医院的急救设施与人员培训,提高脑卒中急救水平,确保患者能够准时得到专业的抢救。

4. 推广规范治疗方法:加强下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能力和诊疗水平,提前筛查高危人群并准时干预治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三、将来改进方向:报告指出,当前我国脑卒中的防治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治水平,报告提出了以下几个改进方向:1. 完善脑卒中监测体系:建立健全脑卒中的相关数据采集与分析体系,以及相应的监测指标和评估方法,准时精通疫情动态,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2. 加大科学探究与创新:加强脑卒中的基础探究和临床探究,探究新的防治方法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和康复质量。

3. 多部门合作:脑卒中的防治需要多部门的共同努力,包括卫生健康、医疗机构、教育、社会保障等,形成合力,共同推行防治工作。

中国脑卒中报告2023

中国脑卒中报告2023

中国脑卒中报告2023简介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

本文将对中国2023年的脑卒中报告进行综述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脑卒中的现状和趋势。

脑卒中的定义和分类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指脑血管突然发生异常,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的疾病。

根据病因和病理类型的不同,脑卒中可分为两大类: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大部分比例,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相对较少见,由于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进而引发脑卒中。

中国脑卒中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脑卒中的高发地区之一,每年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相当高。

根据中国脑卒中报告2023的数据,以下是中国脑卒中的一些现状:1.发病率: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突出。

据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脑卒中的总发病率为X%,较上年有所增加。

2.死亡率:脑卒中在中国的死亡率也呈上升趋势。

据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脑卒中的死亡率为X%,较上年有所增加。

3.高危人群:报告还指出,中国脑卒中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65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患者等。

这些因素都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正相关。

4.区域差异:中国各地脑卒中的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

报告中提到,东部地区的脑卒中发病率相对较低,而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脑卒中发病率相对较高。

这种差异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脑卒中预防与治疗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和家庭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预防成为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1.生活方式干预: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报告强调,饮食均衡、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控制体重等都可以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2.高危因素管理:管理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病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策略。

及时诊治并积极控制这些疾病,可以有效降低患脑卒中的风险。

3.早期干预与治疗:对于已经患有脑卒中的患者,早期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中国脑卒中防治和ABCDE策略

中国脑卒中防治和ABCDE策略

中国脑卒中防治和ABCDE策略北京航空中心医院脑血管病中心2011年01月24日爱爱医医学网脑卒中是一组以脑组织缺血或出血性损伤症状和体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

2008年公布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高于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在脑血管病中,尤以脑卒中造成的健康损害和生命威胁为重。

它不仅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还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医疗、经济和社会负担。

2003年,我国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总费用约200亿元,其中缺血性脑卒中的直接住院费用就达108亿元。

我国脑卒中的死亡率是心肌梗死的4~6倍,带来的经济负担是心肌梗死的10倍。

根据北京安贞医院二十年脑卒中病例资料分析,致死性卒中仅占27%,大部分卒中病人存活且遗留偏瘫、失语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残疾。

世界卫生组织200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复发性脑卒中的比例为27%,居世界各国主要城市之首。

我国学者对临床资料的分析也表明,门诊的脑卒中患者中约40%为复发病例,25%~33%的脑卒中患者将在3~5年内再次发作。

这些数据都反映了脑卒中危害的严重性。

脑卒中形成及早期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原因为大脑动脉内形成血栓,或者脑血管被来自身体其它部位的栓子所堵塞,导致相应部位的大脑缺血所致。

大脑主要是靠它的供血动脉从心脏和肺运送新鲜血液,血液将氧气和营养物质带给大脑,同时带走二氧化碳和细胞代谢废物。

一旦动脉发生堵塞,脑细胞便不能产生足够的能量,核心区域的脑细胞一般在几分钟内就会停止工作。

在其周边有一个区域,称”缺血半暗带”,该区域的脑细胞在缺血发生以后暂时处于过渡期,我们所抢救的重点也就是要挽回这部分脑细胞,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化,不至于变性坏死。

促使这部分脑细胞转化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早期溶栓治疗,使动脉重新开放,血流顺利通过。

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关键技术

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关键技术

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关键技术第一部分:脑卒中的危害和防治现状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脑卒中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原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而且在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

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一直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工作,为了更好地降低脑卒中对人们健康的威胁,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17年启动了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该工程旨在大力推进脑卒中的防治工作,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有效减少患者的残疾和死亡。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的重要意义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的开展,对于降低脑卒中的预防工作和提高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脑卒中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通过公众健康教育和高危人群筛查,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

另一方面,脑卒中的急救和治疗技术的提高,可以极大地减少患者的残疾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因此,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的开展对于改善国人的健康状况以及减轻医疗负担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部分: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关键技术国家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的关键技术包括脑卒中的预防控制技术、急救技术、治疗技术和康复技术等方面。

在脑卒中的预防控制技术方面,关键技术包括公众健康教育、高危人群筛查、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等。

在急救技术方面,关键技术包括脑血管再通技术、神经保护技术和神经细胞再生技术等。

在治疗技术方面,关键技术包括血栓溶解技术、介入手术技术和药物治疗技术等。

在康复技术方面,关键技术包括康复训练技术、神经功能重建技术和康复辅助器具技术等。

第四部分: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脑卒中防治百万减残工程的关键技术需要通过科学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来取得突破。

在脑卒中的预防控制技术方面,需要开展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干预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和控制措施,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引言概述: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为了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三级预防措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卒中的三级预防措施,包括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一、一级预防:1.1 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通过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方式,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1.2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定期测量血压、合理用药、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1.3 管理糖尿病: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定期监测血糖、合理用药、均衡饮食等方式,控制糖尿病的进展,降低脑卒中的风险。

二、二级预防:2.1 及早识别脑卒中的症状:了解脑卒中的常见症状,如突发头痛、面部肌肉无力、言语不清等,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2.2 早期治疗:脑卒中的早期治疗对于预防脑损伤和促进康复至关重要,包括溶栓治疗、手术治疗等。

2.3 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支持等,提高生活质量和功能独立性。

三、三级预防:3.1 抗血小板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可以降低再发风险,减少血栓形成。

3.2 抗凝治疗:对于特定类型的脑卒中患者,如心房颤动引起的栓塞性脑卒中,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

3.3 高危人群的干预:对于有家族史、多个危险因素同时存在等高危人群,定期进行健康评估、监测和干预,降低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四、结论:通过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个体和社会应加强脑卒中的预防意识,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脑卒中对人们健康的威胁。

五、展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手段也将不断完善。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加精准的预防策略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脑卒中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同时,加强脑卒中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脑卒中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也是重要的工作。

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和社区人群干预(全文版)

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和社区人群干预(全文版)

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和社区人群干预(全文版)急性脑血管病在临床上又称为脑卒中或脑中风,分为2大类:(1)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2)缺血性卒中,包括血栓形成性脑梗死、栓塞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等。

脑卒中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先后开展了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努力探索脑卒中的流行规律、病因学特征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

下面简要介绍一些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

1 中国脑卒中的流行病学1.1 流行病学调查脑卒中的年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平均为140/10万~200/10万人口,东方人高于西方人,其中尤以东欧国家和前苏联的一些国家较高,中国紧随其后。

根据80年代中期对国内6个城市和21省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的调查结果,脑卒中年发病率在城市居民中约为200/10万,农村为180/10万。

各国之间由于统计标准不同,脑卒中年死亡率也显示出较大的差别,从最低的50/10万到最高的280/10万不等。

中国开展脑卒中流行病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先后进行了在6个城市、21省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军队系统完成的全国抽样调查。

当时脑卒中死亡率在80/10万~140/10万;年发病率在120/10万~280/10万。

患病率在中国城市居民中较高,平均达700/10万人口。

农村地区由于医疗条件差,患病后存活期相对较短,所以患病率平均在300/10万~400/10万。

按照以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推算,我国每年新发生脑卒中患者数在200万以上:每年死于脑卒中的人数超过150万;发生卒中后存活下来的患者多达600万~700万,其中四分之三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这种病不但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些社会问题。

时至今日,据上次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已经20多年了。

在这20年里,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以及医疗条件都有较大改变。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加强我区脑卒中防治工作,实现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0%的目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关于印发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6〕49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加强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实施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到2020年,脑卒中发病率增长速度降到5%以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10%。

二、工作内容(一)深化部门协作,推进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

将脑卒中防治作为健康XX建设的重点内容,逐步完善防治政策。

依托自治区防治重大疾病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脑卒中综合防控部门协作机制,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保障。

强化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倡导膳食结构多样化,开展控烟减盐控油等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发挥运动在预防脑卒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强化职业防护。

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职工体检,逐步提供集慢性病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为一体的职工健康管理服务。

积极发挥中医药在脑卒中防治中的作用。

(二)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积极开展脑卒中等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

卫生计生部门组织权威专家编制脑卒中防控知识和信息,建立脑卒中健康教育媒体资源库,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依托主要媒体提高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借力新媒体提高信息传播可及性和群众参与度,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各地在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等工作中将脑卒中健康教育作为重点内容,鼓励社会组织和脑卒中防治机构共同行动,推动建立自我为主、人际互助、社会支持、政府指导的健康管理模式,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促进群众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脑卒中综合防治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方案

脑卒中综合防治工作方案脑卒中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种疾病,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2012年中国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71.8/10万,是第一位死因,其中脑卒中死亡率为140.3/10万。

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降低脑卒中危害,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确定的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10%的目标,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加强脑卒中防治体系建设,实施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

到2020年,脑卒中发病率增长速度降到5%以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10%。

二、工作内容(一)深化部门协作,推进脑卒中综合防控策略。

将脑卒中防治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内容,逐步完善防治政策。

依托国务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脑卒中综合防控部门协作机制,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保障。

强化脑卒中危险因素控制,倡导膳食结构多样化,开展控烟减盐控油等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健康教育工作,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推广全民健身运动,加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发挥运动在预防脑卒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强化职业防护。

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定期开展职工体检,逐步提供集慢性病预防、风险评估、跟踪随访、干预指导为一体的职工健康管理服务。

积极发挥中医药在脑卒中防治中的作用。

(二)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积极开展脑卒中等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

卫生计生部门组织权威专家编制脑卒中防控知识和信息,建立全国脑卒中健康教育媒体资源库,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依托主要媒体提高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和广泛性,借力新媒体提高信息传播可及性和群众参与度,提升健康教育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流行状况及其防控策略脑卒中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均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近年经济发达国家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存在一定下降趋势,而在中低收入国家却持续上升[1]。

近年来,脑血管病在我国已升至首位疾病死亡原因[2]。

因此,了解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现状,并依此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防控策略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现状"十二五"期间,在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支持下,由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牵头,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2013年首次完成我国规模最大并有全国代表性的脑血管病流行病学专项调查(Nation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Stroke in China, NESS-China)。

此次专项调查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现场开展,包括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7个县(区),最终完成调查的全年龄组人群约60万人。

2013年,NESS-China是我国首次方法规范、标准统一、质控严格并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脑卒中现况调查,填补了我国脑卒中流行病学数据的空缺。

此次调查结果对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脑卒中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

(一)患病率此次调查结果的脑卒中患病率采用时点终生患病率(point lifetime prevalence),患病时点确定为2013年8月31日24时。

所有在此时点之前发生过脑卒中,并到此时间点仍然存活者均应计入患病率统计。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20岁以上成年人脑卒中患病粗率为1 596.0/10万;加权率为1 114.8/10万。

男性脑卒中患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1 768.7/10万和1 222.2/10万。

女性脑卒中患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1 426.2/10万和1 005.7/10万。

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1 241.1/10万和854.5/10万;脑出血患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252.3/10万和191.9/10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70.1/10万和48.6/10万[3]。

(二)发病率2013年调查脑卒中发病率的计算,规定为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所有(首次)发生脑卒中的人数/年平均人口数。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20岁以上成年人(首次)脑卒中发病粗率为345.1/10万;加权率为246.8/10万。

其中男性脑卒中发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382.2/10万和266.4/10万。

女性脑卒中发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308.5/10万和226.9/10万。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240.3/10万和166.9/10万;脑出血发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82.1/10万和66.2/10万;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15.3/10万和9.8/10万[3]。

(三)死亡率脑卒中死亡率同样采用入户回顾性调查方法,并结合查询调查人群死因监测登记数据获得,具体方法与发病率的调查一致。

统计分析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死于脑卒中的人数/年平均人口数。

调查结果显示,全国20岁以上成年人脑卒中死亡粗率为159.2/10万;加权率为114.8/10万。

男性脑卒中死亡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176.5/10万和122.0/10万。

女性脑卒中死亡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142.2/10万和107.5/10万。

缺血性脑卒中死亡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76.4/10万和56.5/10万;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粗率和加权率分别为78.3/10万和55.8/10万[3]。

(四)地区分布差异按地理分布,中国7大区域(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和中部)脑卒中加权患病率最高的是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位居第二,分别为1 549.5/10万和1 450.3/10万,最低的是华南地区,为624.5/10万。

加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地区是东北地区,分别为365.2/10万和158.5/10万;其次是华北地区,分别为326.1/10万和153.7/10万;发病率最低的是西南地区(153.7/10)万;死亡率最低的是华南地区(65.0/10万)。

调查结果还显示,目前脑卒中的流行情况存在明显城乡差异,脑卒中农村地区的加权患病率(814.4/10万与1 291.1/10万)、发病率(203.6/10万与298.2/10万)和死亡率(84.4/10万与151.0/10万)均显著高于城市[3]。

(五)流行趋势变化NESS-China研究结果显示,目前脑卒中在我国的流行状况十分严峻,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其患病率、发病率近年来大幅上升,危害严重。

2013年调查结果与30年前有可比性的同类调查结果相比[4,5],我国农村地区的脑卒中患病率上升了155%,城市居民的患病率上升18.2%;农村地区脑卒中的发病率上升了31.6%,城市居民发病率下降了18.1%。

农村地区脑卒中死亡率下降了11.4%,城市居民下降了31.0%。

按照本次调查结果推算,目前全国约有存活的脑卒中患者1 100余万;每年新发(首次)的脑卒中病例240余万;每年约有112万人死于脑卒中。

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脑卒中的防控工作仍然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六)脑卒中存活患者的危险因素流行情况2013年,全国脑血管病流行病学专项调查对脑卒中存活患者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吸烟和饮酒等几项重要的可干预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也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伴有的最常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84.2%)、吸烟(47.6%)和饮酒(43.9%)。

不同地区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流行情况也存在差异,高血压在西北地区的脑卒中患者中所占比例最高(88.7%),其次是华东(88.1%)、华中(87.6%)和东北地区(85.6%);糖尿病则在华南地区的脑卒中患者中所占比例最高(18.0%),西南地区比例最低(9.8%);血脂异常在华中地区脑卒中患者中比例最高(27.5%),西南地区最低(12.0%);心房颤动则在华南地区脑卒中患者中比例最高(4.4%),西南地区最低(1.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东北地区脑卒中患者中比例最高(25.9%)、西南地区最低(3.5%);吸烟和饮酒在东北地区脑卒中患者中比例最高(分别为56.6%和52.2%),华东地区脑卒中患者吸烟比例最低(42.9%),饮酒比例最低的是西北地区(35.1%)[3]。

二、脑卒中的防控策略建议根据目前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状况和造成的严重危害,提出如下建议。

(一)大力提倡预防为主,加强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脑卒中是家族遗传、生活行为、相关疾病等多种危险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项包含6 000名受试者的国际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10项潜在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可解释90%的脑卒中风险。

鉴于76%以上的脑卒中患者为首发卒中,可见脑卒中的一级预防至关重要[6]。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目前虽然已经对脑卒中有了一些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例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4.5 h内可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或取栓治疗,部分脑出血患者可以采用微创穿刺或手术清除血肿,使患者的生命得到挽救。

尽管如此,脑卒中一旦发生,能完全恢复的患者数目十分有限。

因此,只有加强脑卒中发病前的一级预防,才是减少脑卒中发病率和经济负担的最佳策略。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脑卒中一级预防策略中不可或缺的形式和途径。

"知识-信念-行为"的统一是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要在人群中形成有利于预防脑卒中发生的健康生活方式。

首先,要让公众认识到什么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什么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应该如何预防脑卒中(知识);其次,应该让公众相信,经过积极的预防措施完全可以避免或推迟脑卒中的发生(信念);从而主动接受健康的生活方式,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避免脑卒中发生(行为)。

而这一过程的实现,有赖于积极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的实施。

国内曾有调查显示,我国社区居民和社区医务人员的脑卒中相关知识水平均不乐观,需要尽快提高[7,8]。

由此可见,健康教育的对象并非局限于普通公众,还应包括与公众接触最为密切频繁的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

帮助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及时更新脑卒中相关防治基础知识,从而使脑卒中一级预防从"指南"走向"医疗实践"。

政府也应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开展持续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待大众防病的"知、信、行"水平得到普遍提高时,脑卒中预防的效果自然就会显现。

(二)以社区为基础开展脑卒中人群防治工作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可以通过采取人群综合干预措施达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

如芬兰的北卡研究(the North Karelia Project)[9]、美国斯坦福五城市研究(the Stanford Five-City Project)[10]等在实施社区高危人群干预后,各种危险因素水平均明显下降,同时脑卒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大幅度降低。

一些发达国家在过去数十年间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研究及监测系统,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疗效评价体系等。

这些疾病监测系统的建立时间较长,监测手段完善,覆盖面广,资料完整,对于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和重大疾病的预防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美国的Framingham心脏研究人群基地[11],已建立并追踪了60余年,该基地的人群防治研究系列成果被国际公认为是20世纪国际医学领域的三大成果之一。

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

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等几家合作单位按照规范的标准建立了社区人群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基地,培训出了一批社区慢病防治技术人员,形成了一支由不同层次人员组成的慢病防治队伍。

在综合防治措施方面,研究证明利用社区医生筛查、管理人群中的高血压、糖尿病等脑卒中高危个体并进行干预管理,同时开展持续的全人群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北京、上海、长沙3所城市的相关研究表明(1991—2000年),干预社区人群的脑卒中发病率较基线时下降约40%,死亡率下降约35%[12]。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积极推进医疗改革政策,其中医疗联合体一直被寄予厚望。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 。

标志着医联体建设正式上升为一项国家层面的政策。

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医联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政策的引领和扶持下,必将在脑卒中的防治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