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骨病患者血清骨胶原酶的检测及其意义(精)

代谢性骨病患者血清骨胶原酶的检测及其意义(精)
代谢性骨病患者血清骨胶原酶的检测及其意义(精)

代谢性骨病患者血清骨胶原酶的检测及其意义

【摘要】目的研究代谢性骨病患者的血清骨胶原酶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了82例正常人(对照组)及121例代谢性骨病患者(其中慢性肾衰32例,甲亢49例,2型糖尿病40例)的血清骨胶原酶水平。结果82例正常人(20~80岁,平均45岁)的血清骨胶原酶浓度为(11.2±5.4)μg/L,121例代谢性骨病患者(20~79岁,平均48岁)的血清骨胶原酶浓度:慢性肾衰(n=32)(16.8±7.6)μg/L;甲亢(n=49)

(20.6±9.8)μg/L;2型糖尿病(n=40)(15.9±7.1)μg/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文结果表明血清骨胶原酶的测定在研究代谢性骨病患者的骨代谢改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代谢性骨病骨胶原酶

骨胶原酶(Ostase)又叫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其在人体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在成骨过程中水解磷酸酯。为羟磷灰石的沉积提供必需的磷酸,同时水解焦磷酸盐,解除它对骨盐形成的抑制作用,有利于成骨过程。作为成骨细胞的一种成分,骨胶原酶参与成骨过程并且其活性在血清中稳定没有昼夜变化,因此血清骨胶原酶的定量测定可作为观察骨形成变化的特异性指标。本文检测了82例正常人及121例代谢性骨病患者的血清骨胶原酶水平,旨在了解病理状态下的血清骨胶原酶的变化,为代谢性骨病的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82例体检合格,无各种代谢性骨病或内分泌性疾病的正常人。男40例,女42例,年龄20~80岁,平均45岁,研究前6个月内没有进行任何会影响骨代谢的治疗。(2)慢性肾衰竭患者32例,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23~68岁,平均46岁,为我院就诊病号,有明显的氮质血症,各系统临床症状明显。(3)具有典型Graves症状,病程1个月~7年的甲亢患者49例,其中男19例,女30例,年龄20~63岁,平均38岁。(4)2型糖尿病患者40例,男20例,女20例,符合WHO(1999)诊断标准,年龄43~79岁,平均59岁。

1.2 方法(1)抽取早晨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后取血清

1 h内上机检测。(2)骨胶原酶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仪器为BECKMANCOULTER公司的Access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试剂、定标液均为该公司配套产品。

1.3 统计学方法测定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测定后代谢性骨病患者与正常人的骨胶原酶水平比较见表1,经比较可见三种代谢性骨病患者的骨胶原酶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表1 代谢性骨病患者的骨胶原酶水平注:与正常对照相比,*P<0.01

3 讨论

正常人血清中的骨胶原酶由成熟和未成熟的成骨细胞合成,在骨代谢中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血清骨胶原酶的定量测定可作为监测骨形成变化的有效参数。

肾性骨病又称肾性骨营养不良(或称尿毒症性骨病),是慢性肾衰常见的并发症,有报道称尿毒症患者几乎100%存在不同程度骨骼损害。慢性肾衰、肾实质破坏、肾单位减少使1,25(OH)2D3的生成及活性下降,致使钙磷代谢异常,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增高可刺激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产生、分化和成熟,使两者活性增强,从而使骨重建过程的吸收和形成两种功能均亢进,造成骨的高转换性损害[1]。本组观察46例慢性肾衰患者的骨胶原酶,其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也表明慢性肾衰患者的骨形成增加,骨损害为高转换型。

形态学研究早已证明甲亢患者可伴有代谢性骨病[2],本组观察38例甲亢患者的骨胶原酶水平,其值与正常人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甲亢时,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人体各系统代谢功能亢进,引起钙磷代谢的紊乱,骨中钙磷的释放增加,血钙上升,刺激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形成,间接促进骨转换。甲状腺素也能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皮质骨和松质骨中骨细胞的活性,从而改变骨的重建过程,使骨转换加快,致使血清骨胶原酶水平显著升高。

2型糖尿病对骨代谢的影响颇为复杂,国内外学者对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有报道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骨形成减少[3],但也有组织形态计量学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正常或增加的报道[4]。本组观察59例2型糖尿病患者骨胶原酶水平,其结果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骨形成增加,骨转换加快。糖尿病时,血糖升高,尿钙排出量增加,使血中PTH水平反馈性增加,PTH作用于骨,使骨的更新率和转换率增高。本组观察的糖尿病平均平均年龄59岁,多数为老年人,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的老年妇女由于激素水平的急剧下降也可以使骨转换率加快[5]。另有学者认为在2型糖尿病早期破骨、成骨过程均显著增强,但随着病程延长,成骨过程减弱[6],因此,糖尿病患者在整个疾病过程中追踪检测骨胶原酶对了解骨代谢的改变也有显著意义。

综上所述,血清骨胶原酶的定量测定是监测和研究代谢性骨病患者骨代谢改变的有效指标。

【参考文献】

1 Hutchinson AJ,Whitehouse RW,Boulton F,et al.Correction of bone histology with parathyroid hormone,vitamin D3 and radio logy in end-stage renal failure.Kidney Int,1993,4:1071-1077.

2 Garrel DK,Delmes PD,Malaval L.Bone gla protein:a marker of bone turnover in hyperthyroidism.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86 ,62(5):1052-1055.

3 苗懿德,刘杰.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研究.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1):38-40.

4 Sosa M,Dominguez M,Navarro MC,et al.Bone mineral metabolism is normal in 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J Diabetes Compl,1996,10:201.

5 袁敏敏,宋美芳,高怡.骨代谢生化指标测定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1):16-18.

6 冯玉欣,董砚虎,逄力男,等.2型糖尿病对骨代谢及相关激素的影响.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273.

铁代谢检测

铁来源外源性铁——饮食(经肠道吸收) 内源性铁——衰老红细胞分解破坏出的铁被机体重新利用 铁吸收与转运以2价铁的形式吸收,3价铁的形式转运,铁转运的工具为转铁蛋白,吸收部位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 铁储存形式铁蛋白、含铁血黄素 铁排泄由体表或消化道细胞脱落排除 铁是人体最丰富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广泛参与机体内的代谢过程。人体内含铁量为4克左右,其中约2/3存在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当中,1/3储存在肝、脾和骨髓中。缺铁或含铁过多会引发各种疾病。为了诊断与铁代谢有关的疾病,已设立多种检测指标。这些检测指标涉及铁的吸收、运输、储备及生理功能的实现。目前检验科开展的铁代谢相关指标有:血清铁、血清总铁结合力、不饱和铁结合力、血清转铁蛋白、血清铁蛋白等。

血清铁:指与转铁蛋白结合的Fe3+(不是Fe2+)的浓度。 血清中的铁离子约与1/3转铁蛋白结合,是铁离子的运输形式,称为血清铁。 临床意义: ?降低: 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吸收不足(如营养不良、胃肠道病变、消化性溃疡、慢性腹泻等)、体内贮存于网状内皮系统的铁释放减少(如急慢性感染、尿毒症、恶液质等)、慢性长期失血及肿瘤等。 ?升高: 见于红细胞破坏增多时,如溶血性贫血、恶性贫血及红细胞的再生或成熟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红细胞性贫血、铅中毒引起的贫血。此外还可见于铁的吸收率增加,如血液色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肾炎及反复输血等。 ?局限性: ?血清铁含量有昼夜波动,早上最高,然后逐渐降低,午夜时最低,因此标本最好固定时间进行。建议留取早晨空腹时候的血标本。 ?血清铁检测易受近期口服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可使结果降低。右旋糖酐、避孕药和铁剂可使测定结果升高。 总铁结合力:指转铁蛋白所能结合的最大铁离子浓度。由于血清中95%以上的非血红素结合铁都与血清转铁蛋白结合,因此,总铁结合力与转铁蛋白的水平高度相关,反映转铁蛋白的水平。 临床意义: 缺铁时升高,在营养不良、炎症、慢性感染和癌症患者体内均降低。 不饱和铁结合力:指血清转铁蛋白中尚未结合铁的部分,即由总铁结合力减去血清铁的值。

SOD酶活性测定方法

SOD酶活性测定 所需药品: (1)0.1mol/l pH7.8的磷酸钠缓冲液: A液:0.1mol/l磷酸氢二钠液 B液:0.1mol/l磷酸二氢钠液 1毫升B+10.76毫升A (2)0.026mol/l蛋氨酸液(Met):现用现配 称取0.3879克蛋氨酸,用1号液定容至100毫升。 (3)75*10-5mol/l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液:现用现配 称取0.1533克NBT,先用少量蒸馏水溶解,然后定容至250毫升。 (4)1umol/lEDTA-2钠和2*10-5mol/l核黄素混合液 (5)0.05mol/l pH7.8的磷酸钠缓冲液 (6)石英砂 实验步骤: 1.酶液制备:称取0.5克鲜叶,放入研钵中,加入3毫升5号液和少量石英砂,于冰浴中研成匀浆。然后用5号液定容至8毫升,于0~4℃、13000g时离心15分钟,上清液即为酶提取液。酶液可在低于0℃下的环境中保存。 2.按下表加入试剂: 试剂摇匀后,迅速遮光处理1号杯,其余杯在25℃、光强为4000勒克司的条件下照光处理15分钟,然后立即遮光。接着在560nm下,以1号杯作为空白测定其余杯中溶液的光密度。假定2、3号杯中溶液抑制NBT光还原的相对百分率为100%,然后按下式分别计算其余杯中溶液抑制NBT光还原的相对百分率。 M/N=100/X M——2、3号杯中溶液的光密度的平均值 N——其余杯中溶液的光密度值 X——其余杯中溶液抑制NBT光还原的相对百分率 然后以酶液量为横坐标,以其余杯中溶液抑制NBT光还原的相对百分率(X)为纵坐标制作曲线,根据线性好的曲线所得出的函数关系计算抑制NBT光还原的相对百分率为50%时所加入的酶液量,以该酶液量作为1个酶活单位。 结果计算:SOD活力按下式计算: A=V*1000*60/(B*W*T)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检查常见各项检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全网发布:2013-12-04 17:28 发表者:张涛23219人已访问 一、谷丙转氨酶(ALT): 最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之一,参考值为小于4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其高低往往与病情轻重相平行。 临床意义: 在急性乙肝及慢性乙肝与肝硬化活动,肝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谷丙转氨酶就从细胞内溢出到循环血液中去,这样抽血检查结果就偏高,转氨酶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等。上述原因造成的转氨酶增高一般不会高于60个单位,转氨酶值高于80个单位就有诊断价值,需到医院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ALT活性变化与肝脏病理组织改变缺乏一致性,有的严重肝损患者ALT并不升高。因此肝功能损害需要综合其他情况来判断。 二、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37μ/L,当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AST)在肝细胞内与心肌细胞内均存在,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但肝脏损害时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浓度也可升高,临床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 三、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参与值为30-90u/L。 临床意义: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患这些疾病时,肝细胞过度制造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肝内胆道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而引起血清ALP明显升高。 但由于骨组织中此酶亦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变、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清ALP亦可升高,应加以鉴别。 四、谷氨酰转移酶(GGT): 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 临床意义: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GGT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损害方面不及谷丙转氨酶(ALT),但在黄疸鉴别方面有一定意义,肝脏内排泄不畅(肝内梗阻)和肝外梗阻(如胆道系统阻塞)等疾病,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乙肝时,GGT呈中等度升高;慢性乙肝、肝硬化的非活动期,酶活性正常,若GGT持续升高,提示病变洁动或病情恶化; 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物性肝炎:GGT可呈明显或中度以上升高(300~1000U/L),ALT 和AST仅轻度增高,甚至正常。酗酒者当其戒酒后GGT可随之下降。其他如中毒性肝病、脂肪肝、肝肿瘤均可升高。 五、总蛋白(TP)、白蛋白(A)、球蛋白(G):

血清铁蛋白

约占体内贮存铁的1/3,而血循环中的铁蛋白又被肝细胞清除,所以肝病时可造成血清铁蛋白升高。另外恶性肿瘤细胞合成铁蛋白量增加,所以铁蛋白也是恶性肿瘤的标志物之一。 临床意义: 铁蛋白升高:原因是铁蛋白的来源增加或存在清除障碍。如患肝癌、肺癌、胰癌、白血病等时,癌细胞合成的铁蛋白增加,使血清铁蛋白升高。患肝病时肝细胞受损功能下降,使血清铁蛋白升高。 铁蛋白降低:缺铁性贫血、失血、长期腹泻造成的铁吸收障碍等。参考值: M (男)15-20μg/LF(女)12-150μg/L注:因试剂及方法不规范,各实验室要有自己的参考值。 血清铁蛋白(SF)测定意义 1.血清铁蛋白降低见于: ⑴缺铁性贫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⑵营养不良、严重慢性疾病体内贮存铁减少导致的继发性贫血。 2.血清铁蛋白增高见于: ⑴体内铁贮存过多,如长期接受输血和不恰当的铁剂治疗; ⑵恶性肿瘤; ⑶急性感染和炎症; ⑷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坏死和心肌梗死等。 3.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意义 1.根据MCV、RDW值可将贫血分为6种: ⑴小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正常,如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 血。 ⑵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减小,RDW增大,如缺铁性贫血 ⑶正细胞均一性贫血:MCV、RDW均正常,如各种慢性疾病所致的贫血。 ⑷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正常,RDW增大,如早期缺铁性贫血、营养 性贫血。 ⑸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增大,RDW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⑹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RDW均增大,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用于缺铁性贫血治疗时的观察。缺铁性贫血RDW值增大,当给予铁剂 治疗有效时, RDW值可一过性进一步增大,随后再逐渐降到正常。 4.血小板比容(PCT)意义 1. 血小板比容增高见于:骨髓纤维化、脾切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2. 血小板比容降低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化疗后等。 5.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意义 1.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见于:骨髓纤维化、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疾病、脾切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巨血小板综合征、镰刀细胞性贫血等。 2.平均血小板体积减小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脾亢、化疗后等。 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意义 1.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增大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慢性粒细胞性白血

肌钙蛋白I、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肌钙蛋白I、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8-06-27T14:28:15.0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上第5期作者:刘密[导读] 心肌钙蛋白I与心肌酶谱的联合应用提高了临床对AMI诊断率,对鉴别AMI和非AMI性胸痛有重要价值。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157000 【摘要】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联合心肌酶谱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就诊的急性胸痛的患者161例,所有患者均联合检测肌钙蛋白I(cTnⅠ)、心肌酶谱,确诊为AMI患者56例,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47例心肌酶谱升高,敏感性为83.9%。肌钙蛋白I阳性为52例,敏感性为92.9%。其余109例非AMI患者中10例心肌酶谱升高,特异性为90.8%,肌钙蛋白I阳性3例,特异性为94.6%。结论::心肌钙蛋白I与心肌酶谱的联合应用提高了临床对AMI诊断率,对鉴别AMI和非AMI性胸痛有重要价值。【关键词】肌钙蛋白I;心肌酶谱;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病情严重的心脏病,其病死率可达10%-38%,统计结果显示,约25%的AMI患者在发病早期并无典型症状[1],这也对AMI的早期诊断提出了较高的要求。AMI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早期诊断是患者早期治疗的关键。单独使用心电图(ECG)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早期时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2]。AMI的发生和进展与血清心肌酶坏死标志物如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的异常变化关系密切[3]。我们对急性胸痛的患者常规检测肌钙蛋白I与心肌酶谱,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161例,其中经症状诊断、实验室检查(均采用心肌酶谱、肌钙蛋白I联合检查法)、影像学检查,结合病史、AMI诊断标准共临床确诊AMI患者56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发病到就诊时间:3~30 h,平均(6.5±1.6)h。 1.2 检测方法采集全部受试者的血标本并立即做肌钙蛋白I和心肌酶谱测定,肌钙蛋白I检测采用金标免疫法,心肌酶谱采用酶法检测,应用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 1.3 观察指标⑴检测阳性:心肌酶谱包括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正常值范围;CK,30-60U/L;CK-MB,0-25U/L ;肌钙蛋白I,正常值0-0.3μg/L。单项检测若心肌酶谱中的2项及以上升高且超过正常值范围或肌钙蛋白I结果异常则判断为阳性;⑵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最终确诊结果作金标准,敏感性=确诊阳性例数/确诊AMI总例数×100%;特异性=排除阳性例数/排除AMI总例数×100%;准确性=确诊阳性例数/阳性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结果对比显示AMI患者CK、CK-MB、肌钙蛋白I的性率显著高于非AMI的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确诊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47例心肌酶谱升高,敏感性为83.9%,准确性8 2.5%。肌钙蛋白I阳性为52例,敏感性为92.9%,准确性94.5%。其余109例非AMI患者中10例心肌酶谱升高,特异性为90.8%,肌钙蛋白I阳性3例,特异性为94.6%。联合检查对于AMI诊断部分指标均显著优于心肌酶谱检测。 3讨论 急性心梗为冠心病严重类型,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由于心肌缺血较为严重且持久而导致的心肌急性坏死现象。对于AMI需尽早诊断与治疗,可有效降低致残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属临床常见AMI诊断方法,然而, AMI患者早期心电图缺乏特异性,冠动脉造影具有操作复杂、要求苛刻、费用昂贵等特点,二者均难以满足基层医院急救要求。肌钙蛋白是一个参与横纹肌收缩钙激活调节过程的蛋白复合物,在濒死的心肌细胞释放出来的一种物质。对心肌损伤的诊断在诸多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生化指标中,CK-MB曾一度被认为是诊断AMI的“金标准”,已广泛应用多年。以往被认为较好的两项指标CK和CK- MB,虽然对AMI 与非心肌梗死性胸痛及梗死样心电图改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其特异性仍不理想,在骨骼肌损伤、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等情况下亦可升高[4]。随着对心肌肌钙蛋白(cTn)深入研究,无论是对心肌的特异性还是诊断敏感性,CK-MB的地位都受到了严重挑战。cTn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确定标志物,正逐步取代CK-MB成为AMI的诊断“金标准”。 cTnⅠ以两种形式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其中小部分游离于细胞质内,为可溶性;大部分以结构蛋白形式固定于肌原纤维上,为不溶性。在心肌细胞膜完整状态下,cTnⅠ不能透过细胞膜进入血循环,故健康人血液内不含或含极低量的cTnⅠ;当心肌缺血缺氧发生变性坏死、细胞膜破损时,游离的cTnⅠ可迅速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流,而结合的cTnⅠ能逐渐分解出来。成为游离的cTnⅠ。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时,cTnⅠ可较早出现于血中4~6小时,并持续较长时间7~10天。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梗发生后,cTnⅠ能很快释放入血,3小时内即可增高,峰值在11~24小时,其峰值可超过正常参考值40倍以上,持续可达7~10天。评估心肌梗死面积:急性心梗后,评估心肌梗死面积对治疗和预后的估计很重要。以往根据CK活性升高来计算梗塞区面积具有一定困难,且在外周血中只维持2~3天。而cTnⅠ在血中维持时间长达7~10天。研究指出,cTnⅠ峰值与梗死面积呈正相关,且相关性优于CK-MB,与CK-MB相比,对急性心肌梗死时梗死面积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因此心肌肌钙蛋白成为理想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转氨酶试验

血清转氨酶测定 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朱福英综述 【摘要】血清转氨酶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曾称为谷草转氨酶SGO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称为谷丙转氨酶SGPT)。是最常用的检测肝细胞坏死的血清特异性酶类试验。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转氨酶的基本概念,正常值范围及临床意义的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肝功能试验;转氨酶 转氨酶试验仍是现今最常用的检测肝细胞坏死的血清特异性酶类试验,是临床判断有无肝损害、评估肝病严重程度,不同肝病的鉴别诊断以及判断治疗效果和预后的重要检验指标。常用转氨酶试验主要包括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本文对于近年来转氨酶正常值范围的界定,转氨酶及其比值在各类肝脏疾病的临床意义做一综述解析,从而有助临床医生对于转氨酶试验的合理应用和正确解释。 一、血清转氨酶概述 转氨酶(曾称为氨基转移酶)试验是最常用的检测肝细胞坏死的血清特异性酶类试验。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曾称为谷草转氨酶SGO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曾称为谷丙转氨酶SGPT)。其分别催化天冬氨酸和丙氨酸上的氨基转化生成酮戊二酸上的酮基AST:天门冬氨酸+ a-酮戊二酸= 草酰乙酸+ 谷氨酸ALT:丙氨酸+ a-酮戊二酸= 丙酮酸+ 谷氨酸。人体内,ALT广泛存在于各组织细胞内,以肝细胞含量最多,其次为心肌,脑和肾组织。因而,ALT的升高,并非肝病所特有的,当骨骼肌肉损伤时,也可测得血清ALT水平轻度升高。可同时检测AST以及肌酸激酶,从而确定ALT的升高是否来源于肝脏损伤[1]。 AST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间。如,心脏、骨骼肌、肾、脑以及肝脏。肝细胞中的AST存在于细胞胞浆与线粒体内。胞浆和线粒体中的AST为免疫原性不同的同工酶,其中线粒体型AST活性占肝脏AST总活性80%左右,而正常人血清中可检出的AST 为胞浆型。 任一时刻检测转氨酶的血清活性,反应该酶从组织内释放入血循环与其在血循环中被清除的相对速率。临床实验室,检测转氨酶水平的各方法均参考国际临床化学家联合会(IFCC)一级文献的参考方法(PRMP)。以计量酶催化反应所得产物-丙酮酸和草酰

常见遗传性骨病的X线表现

常见遗传性骨病的X线表现 遗传性骨病多见于小儿,详细病因也多不明了。有些遗传性骨病是通过骨代谢异常所引起,因此,有学者将其统称为遗传代谢性骨病。同临床其它常见的小儿疾患的发病率相比,虽遗传性骨病或遗传代谢性骨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我国人口总数庞大,故其发病的数量也不容忽视;另外,无论是遗传性骨病还是遗传代谢性骨病,除其临床表现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所具的特点外,也有中许多患者的X线表现具有其相应的影像学特点,了解这些影像特点不仅有助于临床诊断,也有助于同其它相似疾病的鉴别。本文仅就正常关节的X线表现、X线检查部位的选择和观察要点、及临床相对常见的遗传性骨病或遗传代谢性骨病做以摘要性介绍: 一、正常骨关节X线解剖 了解正常骨关节的X线表现是认识各种异常X线征象的基础,因此有必要了解或温故正常骨关节X线影像的表现,如骨干、骨骺、干骺端、骺线或先期钙化带、脊柱(包括椎体或椎间隙)、不规则骨等X线表现。 二、X线检查部位及观察要点 X线检查主要是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信息,常见的检查部位和所观察要点为: 1、双手正侧位(包括双侧尺、桡骨远端):主要观察干骺端、骨端、骨骺和腕骨骨化中心的出现(骨龄的评估) 2、头颅侧位:主要观察颅板、颅缝、蝶鞍的形态变化和头面颅比例的变化 3、胸腰椎正侧位:正位主要观察椎弓根间距等变化;侧位主要观察椎体形态、椎体终板和椎间隙等变化。 4、骨盆正位:主要观察骨湓形态、髂骨形态、双髋关节及双侧股骨较低干骺端和骨骺形态变化 上述检查可基本上反映出遗传性骨病或遗传代谢性骨病的X线特点,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加选: 双膝关节正位:主要观察干骺端及先期钙化带的变化 双踝关节侧位:主要观察跟骨和距骨形态变化 三、常见遗传性骨病或遗传代谢性骨病X线诊断要点 因遗传性骨病或遗传代谢性骨病分类较多,本文仅就短肢类疾患(或短肢为主)、短躯干类(或以短躯干为主)和其它类疾患加以简介: A、短肢类疾患 1、软骨发育不全 X线特点:

血清铁蛋白检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疗效评定中的价值

血清铁蛋白检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疗效评定中的价值 发表时间:2016-06-21T09:26:33.0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作者:刘志刚唐川张松徐善亮 [导读] 近年研究[1-3]发现,许多恶性肿瘤可以合成和分泌SF,使血清SF 的浓度增高。 刘志刚唐川张松徐善亮 (大竹县人民医院血液科四川达州 6351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SF)检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疗效评定中的价值。方法:将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归为研究组,随机分化疗前的初诊患者为研究1组可31例;经过化疗后缓解的患者为研究2组33例;再30例健康人员归为对照组,通过对照组与研究1组进行SF对比研究分析,研究1组与研究2组进行SF对比分析。结果:经研究表明,研究组1组血清铁蛋白水平要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比较差异(P<0.05)。研究1组与研究2组的SF对比,研究2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说明通过1-6个疗程化疗后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清铁蛋白逐渐恢复正常水平,具有显著的比较差异(P<0.05)。结论:由于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铁代谢紊乱等情况,血清铁蛋白检测的结果可 作为急性白血病诊断和疗效的观察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血清铁蛋白检测;急性白血病;诊断;疗效评定;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029-02 Diagnostic value of serum ferritin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cute leukemia Liu Zhigang, Tang Chuan, Zhang Song, Xu Shanlia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azhu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Dazhou 635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erum ferritin (SF) detection in acute leukemia diagnosis and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of value. Methods 64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were classified as group, random points before chemotherapy was as the study group 1 to 31 cases; For studying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remission after chemotherapy in 33 cases; 30 cases of healthy persons as control group, again through the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 1 SF,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analysis, study 1 and study 2 group SF, contrast analysis. Result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team 1 set of serum ferritin level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parison of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Study 1 and study 2 group of SF, contrast, study two groups significantly lower levels of serum ferritin, explanation by 1-6 courses of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eukemia after serum ferritin gradually returned to normal level, the comparison of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Due to the presence of iron metabolism disorders such as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serum ferritin detection Results can be used as acute leukemia diagnosis and curative effect of observation indexes, has very important value,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Key words】 The serum ferritin detection; Acute leukemia; Diagnosis;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The value of 近年研究[1-3]发现,许多恶性肿瘤可以合成和分泌SF,使血清SF 的浓度增高,因此常作为肿瘤标志物用于肿瘤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但是在急性白血病诊断、疗效评定中SF的价值研究文献报告较少,故我院从2014年1月~2015年10月针对该课题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4例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归为研究组,然后将30例健康人员归为对照组。对照组为我院健康体检人群: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34.5±5.7)岁,凡具有肝病、感染等可干扰血清铁蛋白测定的研究对象不列入对照组;研究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4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3例,男性30例,女性34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40.6.5±8.4)岁,有肝病、感染等病例先进行治疗,待干扰血清铁蛋白测定因素排除后再采集标本进行SF测定,如果SF测定的干扰因素不能排除的病例不列入研究组。 1.2 方法 将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归为研究组,随机分化疗前的初诊患者为研究1组31例;经过化疗后缓解(部分缓解、完全缓解)的患者为研究2组33例;再30例健康人员归为对照组,通过对照组与研究1组进行SF对比研究分析,研究1组与研究2组进行SF对比分析。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为健康人群,已排除有肝病、感染等可干扰血清铁蛋白测定的研究对象不需用特殊治疗;研究组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入院后若发现有干扰SF检测因素的患者,首先是治疗影响SF检测的疾病,如有感染存在的进行联合抗生素治疗,有肝功异常的则保肝治疗,病毒性肝炎的则抗病毒治疗,疗程7天,待干扰因素排除后所有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化疗前采集SF检测标本,经过治疗若仍然不能排除影响SF检测疾病该病例不列入研究组。急性白血病的化疗:AML采取DA、MA或中、大剂量阿糖胞苷方案治疗,1~6疗程,ALL采取VP、VLP或VDLP 方案治疗,1~6疗程,根据张之南关于急性白血病疗效标准[4]进行评定达部分缓解(PR)、完全缓解(CR)。 1.2.2标本采集和检测 研究组所有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在没有输血与化疗前进行抽血;而健康人员则进行空腹非抗凝血(4mL)检测;将血清分离后,放置到冰箱进行冷藏,1周后进行血清铁蛋白检测。主要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SF检测,其中正常参考值为23~274 g/L。 1.3 评价指标 经研究表明,研究组的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在排除干扰的情况下可能预示着病人患有急性白血病或存在白血病复发等情况,之后如果白血病患者血清铁蛋白下降,可以表示患者白血病治疗后得到缓解。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两组数据的组间差距用χ2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研究表明,研究组1组血清铁蛋白水平要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比较差异(P<0.05)。通过长时间的抗肿瘤治疗后,研究1组与研

植物五种酶活性检测方法

植物五种酶活性检测方法(总 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选择茶树不同品种,每个茶枝接种5头叶蝉,按不同的时间点 (0h/6h/12h/18h/24h/36h/48h/72h/96h)取样,每个样品重复三次,测定 PPO/POD/PAL/CAT/LOX 五种酶活。 1、多酚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活性的测定 适量茶鲜叶(3g),料液比1:2,加入内含5%PVP(w/v)经遇冷的pH为7.2的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0.1mol/L),冰浴研磨,隔夜浸提12h,于4℃、9000r/min离心35min,取上清液,过滤得到初酶液。 取200ml初酶液,加入0.1mol/L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pH5.6)200uL,混合反应液1.2ml(0.1mol/L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0.1脯氨酸:1%邻苯二酚 =10:2:3),反应30min(37℃恒温水浴锅),6mol尿素1.2ml终止反应, 460nm波长测吸光度。对照为不加邻苯二酚的反应混合液。 酶活性单位:本实验条件下,以邻苯二酚反应液在460nm处吸光度值每分钟增加0.01为一个活性单位。 2、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活性的测定 称取新鲜样品0.5g于预冷研钵中,加入6ml 0.1mol/L(pH8.8)硼酸钠-硼酸缓冲液,加入适量的石英砂,冰浴研磨后转入离心管中。混匀后在4℃冰箱中浸提4h。4℃10000r/min离心20min,取上清液即为酶提取液。 取酶提取液0.2ml,加入由硼酸钠缓冲液配制的0.1mol/L L-苯丙氨酸,2.8ml蒸馏水,摇匀,在40℃水浴上反应30min,冰浴中终止反应,测定OD290值,以相同体积缓冲液代替酶液进行同样的反应为对照。PAL的酶活性以每小时在290nm处吸光度变化0.01OD为一个活力单位。 3、脂氧合酶(linoleate:oxygen oxidoreductase,LOX)活性的测定 取0.2g新鲜样品,加7ml经4℃预冷的1mol/L(pH7.6)的tris-HCL缓冲液冰浴上研磨。4℃、12000r/min离心25min,上层清液即为LOX酶提取液。 Lox酶活性单位以每分钟在234nm处吸光度变化0.01OD作为一个活力单位。 4、过氧化物酶(PDA)的活性测定(愈创木酚法)

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

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 养生之道网导读: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是多少?谷草转氨酶是医学临床上肝功能检查的指标,用来判断肝脏是否受到损害。那么,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是多少呢?一起来了解下。 一、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 谷草转氨酶,又名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英文缩写AST 或GOT,是转氨酶中比较重要的一种。一个健康人正常情况下,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参考值为13~35U/L(单位每升)。正常情况下,谷草转氨酶存在于组织细胞中,其中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其次为肝脏,血清中含量极少。谷草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线粒体内,当肝脏发生严重坏死或破坏时,才能引起谷草转氨酶在血清中浓度偏高。 谷草转氨酶偏高,肝炎患者转氨酶数值老是居高不下,反映肝细胞炎症始终未停止,肝细胞肿胀、坏死等病变持续存在。测定血清中此酶含量可用以协助诊断疾病和观察愈后。 二、谷草转氨酶的检测结果意义: 1、显着增高:各种急性肝炎,大手术后。 2、中度增高: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胆道阻塞性疾病。 3、轻度增高:进行性肌肉损害,胸膜炎、肾炎、肝炎等。

三、谷草转氨酶高的临床意义: 1、谷草转氨酶高可以提示心肌梗死或心肌炎。 2、谷草转氨酶高可以反映肝细胞损伤严重,甚至患者已经到了肝硬化的程度。 3、谷草转氨酶高更能反映肝细胞受损伤的严重程度。 四、影响谷草转氨酶的因素: 临床上,假如乙肝(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程过长、慢性化程度高、肝细胞实质损害重、预后较差者,通常表现为谷草转氨酶偏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小于1.0。 早期肝硬化(liver及肝硬化(liver患者也会表现谷草转氨酶偏高,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比值均在1.0以下。 健康人的谷草转氨酶水平也有可能暂时超出正常范围。剧烈运动、过于劳累或者近期吃过油腻食品,都可能使谷草转氨酶暂时偏高。 假如在检查肝功能前一晚加班工作,没睡好觉,或是体检前早餐时吃了油炸的东西,检查结果中谷草转氨酶可能就会超出正常范围。一个人刚刚在操场上跑了几圈,就立即检查他的谷草转氨酶水平,结果也可能会高出正常范围。 看了以上的介绍,现在你知道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是多少了吧。体检时发现异常,最好再多做一次检查哦。

铁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铁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铁蛋白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细胞内和体液中。是一种贮铁蛋白质。1972年Addison等人建立血清铁蛋白放射免疫测定方法后,相继对外周血细胞及体液中铁蛋白也能测定。其定义为机体内一种贮存铁的可溶组织蛋白,正常人血清中含有少量铁蛋白,但不同的检测法有不同的正常值,一般正常均值男性约80- 130ug/L(80-130ng/ml)女性约35-55ug/L (35-55ng/ml),血清铁水平在妊娠期 及急性贫血时降低,急慢性肝脏损害和肝癌时升高,国内报道肝癌患者阳性率高达90%。 一、铁蛋白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铁蛋白分子量为450000,由24个多肽亚单位组成一个中间空心的球形蛋白质。其外壳即为去铁铁蛋白。中空核心部分是贮存铁胶体分子团(羟基磷酸化高铁)的地,核心中铁原子含量不等。平均2000个,最多可达4500个。去铁铁蛋白可摄取Fe++,经其6个通道进入核心,氧化成Fe+++沉积下来,铁原子释放时要经还原剂的作用。铁本身又可刺激去铁铁蛋白的合成。 铁蛋白存在于体内各组织和细胞,特别在肝、脾、骨髓中含量高,脑组织中也含有,外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都含有铁蛋白。不同组织来源的铁蛋白有明显的异质性。人体的铁蛋白达20种以上。总称为异铁蛋白(isoferritin).它由两种不同的亚单位(L和H).按不同比例构成,L和H亚单位的分子量和所带电荷量不同,前者分子量为19000.后者为21000,心型铁蛋白为酸性铁蛋白,主要由H亚单位组成,等电点4.8~5.2.与心肌铁蛋白抗体结合力强;脾型铁蛋白为碱性铁蛋白,主要由L亚单位组成。等电点5.3~5.8, 与睥铁蛋白抗体结合力强:肾铁蛋白介于两者之闻。碱性铁蛋白存在于正常成人肝细胞厦肝、脾、骨髓等网状内皮细胞中。酸性铁蛋白见于正常成人心肌,肾,胰及胎肝中。血清铁蛋白主要由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细胞释放出来。由碱性铁蛋白和微量酸性铁蛋白所组成。在血循环中半寿期为27~30小时。为肝实质细胞所清除。正常人外周血细饱内铁蛋白含量甚微,红细咆内铁蛋白台量碱性铁蛋白为0.025fg/细胞。酸性铁蛋白比前者高10倍;白细胞碱性铁蛋白;多形核粒 细胞6.6fg/细胞,淋巴细胞为8.0fg/细胞单核细胞含量最高为54.6fg/细胞。血小板中含量甚微。 铁蛋白的生理功能:(1)作为铁的贮存库用于血红蛋白合成:(2)将铁保存在中空的球形蛋白内,防止细胞内游离铁过多而产生有害作用。成熟红细胞内铁蛋白是幼红细胞铁蛋白残留下来的。其碱性铁蛋白和持存有关,酸性铁蛋白则起铁转运作用。 二、血清铁蛋白测定 (一)血清铁蛋白(SF)测定方法有多种,如放射免疫双抗体法,放射免疫标记抗体法,碱性磷酸酶或辣根过氧化酶标记抗体酶联免疫法及直接乳胶凝集法。

脲酶的测定方法

一、脲酶测定(比色法) 脲酶是对尿素转化起关键作用的酶,它的酶促反应产物是可供植物利用的氮源,它的活性可以用来表示土壤供氮能力。 1、试剂配制: (1)pH6.7柠檬酸盐溶液:取368g柠檬酸溶于600mL蒸馏水中,另取295g 氢氧化钾溶于水,再将两种溶液合并,用1N氢氧化钠将pH调至6.7, 并用水稀释至2L。 (2)苯酚钠溶液:称取62.5g苯酚溶于少量乙醇中,加2mL甲醇和18.5mL 丙酮,后用乙醇稀释至100mL(A液),保存再冰箱中。称取27g氢 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B液),保存于冰箱中。使用前,取A、B 两液各20mL混和,并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备用。 (3)次氯酸钠溶液:用水稀释制剂至活性氯的浓度为0.9%,(1.9g次氯酸钠溶于1L水中)溶液稳定。 (4)10%尿素溶液:10g尿素溶于100mL水中。 (5)N的标准溶液:精确称取0.4717g硫酸铵溶于水稀释至1L,则得1mL 含0.1mgN的标液,再将此液稀释10倍制成氮工作液(0.01mg/mL)。 2、操作步骤 称取5g土置于50mL容量瓶中,加1mL甲苯处理,加塞塞紧轻摇15min; 往瓶中加入5mL10%尿素液和10mL的柠檬酸盐缓冲液(pH6.7),仔细混匀。在37℃恒温箱中培养24h。然后用热至38℃的蒸馏水稀释至刻度(甲苯应浮在刻度以上),摇荡,将悬液过滤。取滤液1mL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0mL,然后加入4mL苯酚钠溶液,并立即加入3mL次氯酸钠溶液,加入每一试剂后,立 即将混合物摇匀,20min后,将混合物稀释至刻度,在波长578nm处测定吸光值。脲酶活性以样品所得的吸光值减去对照样品吸光值之差,根据标准曲线求出氨态 氮量。

实验十 血清转氨酶的活性测定

血清转氨酶的活性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2、了解血清AL T测定方法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1、转氨基作用指的是一种氨基酸alpha-氨基转移到一种alpha-酮酸上的过程。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一种途径。其实可以看成是氨基酸的氨基与alpha-酮酸的酮基进行了交换。结果是生成了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和一种新的alpha-酮酸。反应由转氨酶和其辅酶磷酸吡哆醛催化。磷酸吡哆醛是维生素B6的衍生物。人体内最重要的转氨酶为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它们是肝炎诊断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2、转氨酶活力的测定AL T作用于丙氨酸及α-酮戊二酸基质,反应生成谷氨酸和丙酮酸,丙酮酸可以与2,4 -二硝基苯肼定量反应生成丙酮酸苯腙,在碱性条件下呈红色,可以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检测(500nm)。 三、实验器材、试剂 1、仪器723型分光光度计 2、试剂0.1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AL T底物液(含丙氨酸(过量),α-酮戊二酸)、2,4 -二硝基苯肼溶液,0.4mol/LNaOH 溶液,2umol/L丙酮酸标准液。 四、实验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按下表操作 置37℃水浴5min,各管加2,4-二硝基甲苯溶液1ml,混匀,再在37℃水浴放置20min,各管加0.4mol/L氢氧化钠2ml,混匀,10min 后,以对照组调零测A500.以各管吸光度为横坐标,以相应的ALT单位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血清ALT的测定 按下表操作 置37℃水浴20min,各加入0.4mol/L的氢氧化钠2ml,混匀,10min 后,以对照组调零,测A500。并在标准曲线上查ALT活力单位。 五、实验数据级结果 1、数据记录

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临界值研究

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的临界值研究 摘要 铁缺乏是世界性营养问题之一,它不仅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而且也是发达国家 较严重的公共卫生营养问题。铁缺乏的发生发展有序地经历储存铁减少期(IDS )、红细 胞生成缺铁期(IDE)和缺铁性贫血期(IDA)三个阶段,在前两期机体虽然己经缺铁, 但Hb水平仍在正常范围之内,其症状隐蔽,不易被发现和重视,常被称为隐性缺铁期或亚临床缺铁期。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己大幅下降,预防 和控制铁缺乏工作的重心应及时转移为早期发现隐性缺铁个体和人群,以防止铁负平衡 发展进入缺铁性贫血期。血清铁蛋白(SF)检测是目前可发现早期铁缺乏的唯一简易手 段,在机体尚未出现功能性缺铁和贫血时,其水平已开始下降,是一个灵敏度和特异度 都相对较高的铁生化指标。近三十年间,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SF判断铁缺乏的闽值问题,推荐的判断临界值各不相同,我国也缺乏SF判断铁缺乏的统一标准,因此,本课题围绕SF作为铁缺乏的判断指标及最适临界值开展了系列研究。 1.血清铁蛋白判断铁缺乏临界值研究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目的对SF判断铁缺乏进行系统评价,探讨血清铁蛋白诊断铁缺乏的适宜临界值。方 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收集以骨髓铁染色为金标准,探讨SF诊断铁缺乏临界值的国内 外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MetaDisc 1.4软件检验纳入研究 间的异质性,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对纳入研究进行合并分组并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对各 组数据进行加权定量综合,计算各组综合诊断效能参数及其95%CI,绘制综合受试者工 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和Q*指数进行比较分析,采用Meta回归分析异质性的来源,根据Meta回归结果进行亚组分析,分别剔除样本量<<50的文献和中文文献进行敏感度分析。结果从745篇文献中筛选出14篇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纳入文献按SF临界值 12-20g,g几、25,30}g几、36-60}g几分为三组进行合并效应值分析后发现,SF临界值 12-20},g1L组的汇总灵敏度最低[0.767,95%CI (0.705, 0.821)],但汇总特异度最高 [0.959,95%CI (0.934, 0.976)] } 25,30E.}g/L组的汇总灵敏度最高[0.877,95%CI (0.799, 0.933)] 汇总特异度为0.944,95%CI(0.888, 0.977) 30-60}..},g/L组的汇总灵敏度[0.836,95%CI(0.797, 0.870)]和特异度[0.876,95%CI(0.846, 0.901)]都较低,综合诊断效能指标诊断L匕值L匕属25,30}g/L组最高【101.42, 95%CI(36.137, 284.64)],其SROC曲线下面积最大 (0.9497士0.039), Q*指数也最接近1(0.8901士0.052) o 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回归系数有统 计学意义的变量为SF检测方法和研究对象是否贫血。亚组分析结果显示,非贫血临床病人或随机抽样样本如使用放免法检测SF,建议采用的SF临界值为25}g/L,如使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建议的SF临界值为60}g/L;贫血临床病人或随机抽样样本如使用放免法检 测SF,建议采用的SF临界值为30}g/L,如使用ELISA法,建议的SF临界值为SO}g/L,如采用化学发光法,推荐的SFI}界值为36}g/L。分别剔除样本量小于50的文献和中文文献后,各项诊断效能参数仍以SF25,30}g/L组为最适,与剔除前结论一致。结论初步认为 采用SF判断铁缺乏的适宜临界水平为30}g/L o 2.血清铁蛋白小于3如g/L判断学龄儿童铁缺乏的适宜性评估 目的对第一部分Meta分析的结论SF小于30}g/L判断铁缺乏的适宜性进行初步评估。 方法以北京市郊区学校6-12岁学龄儿童为观察刘一象进行横断面调查,测定末梢血血红蛋白(Hb)水一平、静脉血SF, C反应蛋白(CRP)和sTfR (sTfR)水平,计算sTfR /logSF 和机体铁储量(BIS。分别以SF小于30}g/L和WHO推荐界值SF小于15}g/L为标准分析铁 缺乏发生率。比较SF<30}g/L组和SF?30}g/L组儿童铁营养状况的差异,分别计算IDS, IDE

各种酶活力测定方法及注意事项

碱性蛋白酶及各种蛋白酶活力测定方法及测定有感 因长期测定碱性蛋白酶酶活力与角蛋白酶活力与胶原酶活力和弹性蛋白酶活力,碱性蛋白酶活力测定还好,因有国家标准,测定按照国标来便可大大减少误差。其余酶活力测定过程中因无统一标准且底物差异大,导致长期酶活力测定的混乱,各种酶活力测定方法与各种试剂添加,最后实际测定的酶活力只能仅作参考。 以下是各种蛋白酶活力测定方法及标曲绘制: 碱性蛋白酶测定方法 根据国标GB/T 23527-2009 附录B 蛋白酶活力测定福林法 以下是方法

碱性蛋白酶的测定方法参考 GB/T 23527-2009 附录 B 中福林酚法进行,即 1 个酶活力单位(U/mL)定义为 1 mL 酶液在 40℃、pH= 10.5 条件下反应 1 min 水解酪蛋白产生 1 μg 酪氨酸所需要的酶量,主要步骤如下。 2.2.6.1 标准曲线的绘制 (1)L-酪氨酸标准溶液:按表 2-6 配制。 表 2-6 L-酪氨酸标准溶液配置表 Table 2-6 L-Tyrosine standard solution form 管号酪氨酸标准溶液的浓度/ (μg/mL) 取 100 μg/mL 酪氨酸标准 溶液的体积/(mL) 取水的体积/ (mL)

0 0 0 10 1 10 1 9 2 20 2 8 3 30 3 7 4 40 4 6 5 50 5 5 (2)分别取上述溶液各 1.00 mL,各加 0.4 mol/L 碳酸钠溶液 5.0 mL,福林试剂使用 液 1.00 mL,置于 40 ℃±0.2 ℃水浴锅中显色 20 min,用分光光度计于波长 680 nm,10 mm 比色皿,以不含酪氨酸的反应管作为空白,分别测定其吸光度值,以吸光度值 A 为纵坐标,酪氨酸浓度 C 为横坐标,绘制 L-酪氨酸标准曲线。 图 2-1 L-酪氨酸标准曲线 Fig. 2-1 L-tyrosine standard curve 根据作图或用回归方程计算出当吸光度为 1 时的酪氨酸的量(μg),既为吸光度常数 K 值。其 K 值应在 95-100 范围内。上图所示标准曲线符合要求,可用于下一步实验。 2.2.6.2 测定方法 (1)计算方法 X = A × K × 4 / 10 × n = 2 / 5 × A × K × n 式(2-1) 式中,X —样品的酶活力,μ/g; A —样品平行实验的平均吸光度; K —吸光常数; 4 —反应试剂的总体积,mL; 10—反应时间 10 min,以 1 min 计; n —稀释倍数。 (2)测定方法 ①先将干酪素溶液放入 40 ℃±0.2 ℃恒温水浴中,预热 5 min。 ②按下列程序操作,进行测定。 于 680 nm 波长,用 10 mm 比色皿测其吸光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