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探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探究摘要: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也随之不断完善。
目前,国家和学校对于学生们的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视。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场所。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来说,作为思政教师要积极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深度教学,要不断寻求、探索、创新新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路径,合理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塑造时代新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前期的铺垫。
基于此,本文以深度学习的视角,深入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希望可以对于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深度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实效性;探究引言:在深度学习的背景下,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牢牢把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本质,在施教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多种教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可以积极融入到教学当中,不断培养其自主学习、探索、实践意识。
进而达到培养自身良好的核心价值观,实现自我价值的目的。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实际教学中,通过深度学习的探究,不仅可以将学科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实处,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课程教学的教学质量。
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积极实施深度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一、概念界定及意义。
(一)概念。
深度学习,是触及学生心灵的教学,是要求要有好的教学而不是单纯的强调自学的教学。
深度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围绕着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并积极参与到其中,从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自豪感,进而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学习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牢牢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把握学科的本质思想以及学习方式,为培养自身正确的价值观以及未来良好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深度学习培养的意义。
1.深度学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初中阶段,为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老师,就必须要深入了解初中学生的真实需求,积极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以及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初中学生的成长,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语文课程整合
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语文课程整合作者:张秀丽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20年第09期摘要: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应该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整合,改进传统灌输式与单一的教学方法,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实际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探究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其课程整合、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目标、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程整合主要方式,具体整合方式包括整合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能力、整合多项能力与多维发展、整合任务目标与专题目标等;教师应该根据高中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文化基础与理解能力等,合理选择和运用更为高效的课程整合教学方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课程整合;教学目标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5-0070-01教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指的是与学科学习和自身发展相关的必备能力和关键品格,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化基础、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的重要基础;高中语文教学中也需要加强核心素养方面的教学,教师应该在探析语文学科素养的主要内涵基础上,在实际教学中加强渗透核心素养的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课程整合,更为全面地渗透核心素养的内容,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文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等。
1.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其课程整合高中语文学核心科素养一般包括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与提高、审美创造和鉴赏、文化理解与传承共四大部门内容,这是在新课程标准与教学改革中重新划定的教育教学目标,与此前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相比,更加全面、更为具体和更具概括性,包含的内容更加丰富[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语文核心素养的引领下进行课程整合,整合课程教学内容与专题内容,运用专题教学方式展开教学,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结合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的相关内容,将其有机地整合起来,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展开教学。
浅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激—探—创”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激—探—创”课堂教学模式作者:邱芬来源:《科学大观园》2022年第16期从事初中生物教学7年之久,虽然在课堂教学上有一些成绩,但自觉还是摆脱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在抓分数、赶进度的过程中,似乎越走越偏,甚至有时候一节课结束,自己都感觉很不满意。
所以在课堂教学上.我一直在寻找突破点,力求课堂有吸引力、有活力、有生命力,力求减压提质。
我个人一直都很喜欢孔春生老师推崇的“激—探一创”教学模式,自己也在一边钻研.一边实践。
近两年“核心素养”这个词频繁出现。
但在这方面我却一直较困惑,也并没有专门去研究或践行。
直到攻读了《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生物学科能力研究》一书,才在重新审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时,发现竟与“激—探—创”的教学模式不谋而合。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基于情境的,书中也建议: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有意义的真实学习情境,这样的学习才有可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概念的构建和生成过程。
这也就是课堂前期的“激”,积极创设有趣、有吸引力、有争议性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发认知冲突,刺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引导学生开始自主探究、构建知识框架。
例如,在学习《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上课前,我特意跑到蔬菜种植基地找到了一棵快枯萎的茄子苗,刚好上面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这六大器官。
课堂上,我把这棵茄子苗一拿出来,就紧紧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同学们对可直观看到的整株茄子苗还是不陌生,所以很多同学争相回答问题。
叫了一个基础一般、平时比较内向的学生上台回答,他手拿茄子苗,大声回答道:“这是根、茎、叶、花、果实,还有这个茄子裂开了,中间有种子。
”边回答边指出相应的结构,多么形象生动!我想,学生会一辈子都记得:曾经有个老师上课居然拔了一株茄子苗来,而这些知识点,自然也就根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
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积极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的真实情境,展开情境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2022新课标解读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建设
2022版新课标解读推进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建设目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课程标准已经修订完毕,新修订课程方案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素养导向”,“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是义务教育课程建设的五个基本原则之一,素养导向贯穿于课程编制、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一、什么是素养导向的课程建设素养导向的课程建设,就是指课程建设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方向、为目标。
素养与知识不同,是知识、技能、态度的超越和统整,是人在真实情境中做出某种“行为”的能力或素质。
人活一生需要很多素养,要突出其中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准确而言,素养导向的实质是“核心素养导向”。
新修订的课程方案要求“坚持素养导向”,依据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明确育人主线,加强正确价值观引导,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
凝练课程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课程独特育人价值和共通性育人要求,形成清晰、有序、可评的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是使个人在21世纪能够成功生活、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进步的为数不多的关键素养。
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公民素养、合作与交流能力、自主发展能力、信息素养等,是国际上具有最大共识的核心素养。
新课程方案强化课程的综合化、实践性,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在我国对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方面还有一些体现国情的要求。
课程建设要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展开,要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从知识到素养”是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方向。
二、课程建设为什么要坚持素养导向课程建设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建设教育强国的需要。
为应对21世纪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组织与许多国家或地区相继提出核心素养框架,世界范围内的核心素养热潮实质上是教育质量的升级运动,是国际教育竞争的集中反映。
国民的核心素养决定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国际地位。
我国的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必须积极应对时代挑战,坚持素养导向,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世界基础教育改革动态与前沿,才能提升我国义务教育课程国际竞争力。
王殿军:中小学校以作业管理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5点建议
民小编说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厘清了在作业问题上教师、学生和家长各自的角色定位,界定了作业相关方的职责,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保障措施。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王殿军校长从一线校长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对于作业管理的几点建议,我们一起来学习。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作业管理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厘清了在作业问题上教师、学生和家长各自的角色定位,明确了学校与家庭的责任边界,对落实作业管理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为中小学作业管理提供了基本遵循。
厘清《通知》解决的3个真问题作为一名中学校长,我认为认真贯彻落实作业管理的十条要求,不仅有助于扭转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作业功能异化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可引导师生、家长深刻认识作业的内涵及其独特价值,通过作业管理,达到规范教学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首先,《通知》明确了作业的功能定位和价值所在,解决了“什么是作业”和“有什么用”的问题。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
科学合理的有效作业,对学生来说,可以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对教师来说,可以检测教学效果,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学方法;对学校来说,可以借此完善教学管理,开展科学评价,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通知》提出了作业的数量、类型方式和质量标准,明确了“什么是高质量作业”和“作业有哪些形式”的问题。
作业并不是数量越多越好,各个学段作业量都要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
《通知》提出,高质量的作业一定是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高质量的作业一定是形式多样的,而不是简单机械地“刷题”、训练。
第三,《通知》界定了作业相关方的职责,解决了“谁来干”和“干什么”的问题。
《通知》提出,教师要精准设计作业、认真批改反馈作业,不能给家长布置作业;学校要抓好对作业的校本教研,履行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激励孩子坚持进行感兴趣的体育锻炼和社会实践、不盲目加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完善作业管理细则,把作业管理纳入评价督导中,并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建立与义务教育新课标相适应的新型教学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建立与义务教育新课标相适应的新型教学全文长 97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15 分钟作者:余文森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导读以核心素养为纲的义务教育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这种要求和挑战不是零星的局部的改变与调整,而是要在整个育人方式和培养人才体系上进行创新和改革。
要把我们的教育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在教学上就是要探寻把知识转化为素养的机制和原理,并根据核心素养形成的规律重建育人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这种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就是我们要建立的新型教学。
新型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核心要点有两方面:一是变革教与学的关系,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建立学习中心课堂;二是强化实践意识,以学科实践为抓手,构建实践型的育人方式。
”课程标准是国家育人蓝图,是课程改革的直接依据。
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围绕课程标准的研制和实施进行的,教育部新修订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新课标”),意味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即将进入实施阶段,教学改革即将成为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和主战场,正所谓课改的核心就是“改课”,甚至可以说,没有教学改革,课程改革就只是纸上谈兵,之前学界批判的“穿新鞋走老路”或“新瓶装旧酒”现象也就是这个问题。
当然,反过来说,没有课程改革(课标的研制和修订)的引领和推动,教学改革也难于全面和深度推进,教学改革改到深处必然要求教科书和课程标准的变革。
总之,义务教育新课标与新教学的关系就像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一样,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有机体,缺少任何一方教育改革都难以有效推进。
那么,本次义务教育新课标究竟新在哪里?它对教学提出哪些新要求?如何构建与义务教育新课标相适应的新型教学?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描述义务教育新课标的新意,那一定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基因”,义务教育新课标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为主线构建起来的新型课标,关注的是人的内在的品格和能力,它区别于之前“三维目标”的课标,更区别于早期“双基”的大纲。
2022新课标解读及思考: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特质
2022新课标解读及思考: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特质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版课改方案”)的颁布,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结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课程与教学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设计,提出了很多新的观念和政策主张。
仔细研读“新版课改方案”发现,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是“全面体现核心素养导向”或“追求核心素养的真正落地”。
鉴于学生学习机制对于课程内容选择与教学过程组织的重要影响,只有基于核心素养的特性及其学习机制的理解,才能深度把握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特质。
一、核心素养的特性及其学习机制核心素养的基本特性及其学习机制,是理解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内容与教学过程改革最重要的基础理论问题。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特性及其重要意义要准确把握核心素养的基本特性,还应回到其首创者原初的理解。
“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y)最初是由经合组织(OECD)在DeSeCo 项目中提出的。
DeSeCo项目关注核心素养的出发点是:为适应当今信息化、全球化及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和挑战,教育应突出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才能使学生个人生活成功和社会健全发展。
DeSeCo项目在界定核心素养的含义时,特别强调以下两点。
第一,核心素养是指能够应对复杂情境中工作的要求并成功开展工作的能力;核心素养是基于行动和情境导向的,即偏于从具体生活情境中成功行动的角度界定素养概念和确定素养类型。
第二,核心素养是比知识、技能更宽泛的概念,它是成功行动或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素质要素如知识、技能、态度等的集合体。
据此,我们认为,“核心素养”概念从其最初提出的背景及其界定来看,其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成功应对当今复杂情境中的某项工作或行动所需要的“胜任力”(competency),它是由成功完成该种工作或行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各种素质要素构成的综合性的素质结构或整体性的素质面貌(记为C素养)。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认识与实践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认识与实践【摘要】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实践和成效三方面进行论述。
教学过程中,从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构建高效课堂模式和合理制定评价标准和量表三方面进行实践,推进“教、学、评”三者结合,提升学生能力,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核心素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结合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2014年,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写进了课标,2018年,新高考大纲中的新题型都是指向了核心素养,新高考最核心的变化,是由知识走向能力,而且教育的立足点,在于要围绕核心素养,让孩子从知识、书本、教材走向生活、社会和世界。
近几年来,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育人目标上,我带领年级备课组的老师,不断地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整合课堂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学的成效这三个关键要素,逐渐形成高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高效课堂模式,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落实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真实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开展分析判断、大胆质疑、合作交流等活动,组织学生完成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等评价活动,推进“教、学、评”三者高效结合,提升学生能力,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实践过程中,我注重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从课程执行走向课程建设。
我加强学习,不断提升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既要是“杂家”,更要是“专家”,所以我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坚持“一核四层四翼”,提升学科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当代教师教育2021年1—4期总目录
Teachers under Three Kinds of Teachers Occupational Views:
A View about the Policy Effe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Facult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in China CHEN Fuꎬ YANG Xiao ̄li(45)
付维维(245)
新时代新师范教育的选择和发展
李贵安 董 莎 史载天 陶靖雯 冷德林(338)
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结构功能、发展困境和变革方向
王 晋 刘赛楠 王丹丰(343)
王 乐 孙瑞芳(224)
乡村教育振兴和农村教育现代化
边远地区教师补给困局与对策研究
刘 飞 王安全(124)
乡村学校文化传承功能之省思 王 飞(130)
“ 实践取向” 的乡村教师培训:现实误区及其超越
赵永勤(136)
区域内推进教师绩效工资改革路径探索
———基于对我国东中西部 3 省 9 县的调查分析
刘 佳(330)
留还是流:乡村特岗教师从教矛盾及其对策
———基于六位乡村特岗教师的质性研究
周兆海 韩双双(413)
西北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及
对策研究 李虎林 唐宽晓(419)
———兼评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效应
陈 富 杨晓丽(445)
———基于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探索
曾文婕 阮婷婷(278)
基于慕课的教师专业发展学习动力促进作用实证研究
心中有爱、教育有方--二中 郭秀文
西南大学培训心得——心中有爱、教育有方绛县二中郭秀文2018年11月25日我们一班51名教师踏上了西南大学的培训之旅。
在路途上,我们相互交流,有人在谈西南大学美丽的校园,有人在谈会有那些教授为我们上课,还有人在谈大学美好的生活,人人脸上洋溢着对西南大学这次培训的好奇和期盼。
本次培训共5天,其中既有高中校长、班主任的经验交流,还有西南大学教授的教育理论传授,同时还有朝阳中学、巴蜀中学的实地参观。
现在返回学校,静下心对这5天的交流培训作一回顾总结:一、理论学习自己在教育工作岗位已有几年,一直认为做个好老师就是备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节课、关注每一个学生、帮助他们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但经过本次培训,我认为作为一名好老师其实不仅如此,更应该做一个博学的老师、勤奋进取的老师。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
只有我们不断学习新知识丰富自己,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教好学生。
李达武老师今年69岁,在她给我们讲的《国学智慧与中国好老师》这节课中,李老师又诵又唱中国古诗词,把我们带入了另一种课堂的境界。
我被她在课堂上的激情和精神深深打动。
贺晓霞老师的卓越课堂点点入微、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给我们讲解了备课备什么?备课怎么备?备课本、设问题、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核心素养的提升。
尽量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肖丹老师介绍了高中班级管理经验。
班主任是最小的主任,但能管的事却不少。
班级管理工作细小而繁琐,但却是实现自我的一份工作。
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培养学生的自育能力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
他说:“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才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罗生全教授给我们传授了什么是核心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升华,是应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听了罗教授的讲解让我真正理解了核心素养,真正理解了高考改革的方向。
现在打开笔记本回想学习中多位教育名家的讲座,我总感觉他们的教育科学理论给我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让我饱享了高规格的“文化大餐”,我感受着新思潮、新理念的激荡,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真是受益匪浅。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立项名单
国家一般 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国家一般 学生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有效应用研究 国家一般 北美面向青少年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机制研究 国家一般 教师视觉素养培养研究 国家一般 以智能交互技术构建汉语语言能力情境化测评 环境
国家一般 应用技术型高校标准体系研究 基于QEK工具的现代学徒制质量、成本与收益研 究 跨界与合作: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治理机制研 国家一般 究 适应“中国制造2025”高职制造类人才培养要 国家一般 素优化模式研究 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德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 国家一般 国化研究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中职-应用型本科一体化衔接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CIS技术的特大型城市体育空间结构与中小 学生体育活动行为时空特征研究 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三大球”项目后备人才 国家一般 培养模式研究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促进儿童动作发展及影响因素的教育干预研究 国家一般 青少年运动技能"选-学-评"的适应性研究及其标 准构建
附件: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评审结果一览表
课题批准号 VGA150001 VIA150002 VHA150003 VEA150004 VEA150005 AGA150006 AFA150007 AIA150008 AAA150009 ALA150010 AMA150011 AFA150012 AKA150013 BBA150014 BBA150015 BBA150016 BBA150017 BBA150018 BBA150019 BBA150020 BDA150021 BDA150022 BCA150023 课题类别 课题名称 姓名 刘宝存 徐小洲 袁振国 孙霄兵 李申申 蔡 春 工作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 河南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华东 东北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河南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立项名单(开题情况)
附件: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评审结果一览表
BIA150096 BIA150097 BIA150098 BIA150099 BIA150100 BIA150101 BIA150102 BIA150103 BIA150104 BIA150105 BIA150106 BIA150107 BIA150108 BIA150109 BIA150110 BIA150111 BIA150112 BIA150113 BIA150114 BIA150115 BIA150116 BIA150117 BHA150118 BHA150119 国家一般 基于信任的大学有效治理机制研究 国家一般 城乡家庭高等教育需求差异及其有效供给研究 国家一般 系统化思维的大学新生学习生活研究 国家一般 自组织理论视角下的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培育研 究 向东春 张意忠 白华 孔令桂 张奎明 张天雪 操太圣 刘全国 曾玉珍 高学德 王伟宜 杨春梅 罗志敏 解群 张艳萍 王庆金 唐卫民 朱宁波 刘福才 宋丹 吕慈仙 王雁 李有毅 姚红玉 湖南科技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长安大学 山东协和学院 曲阜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是 福建师范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云南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青岛大学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师范大学 济南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 同济大学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广东省旅游职业技 术学校
国家一般 新疆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传承研究 国家一般 中国教师伦理的谱系学研究 从广场到网络:当代中国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 空间转变研究 以培养自律为宗旨的中小学生管理体系建构研 国家一般 究 国家一般 国家一般 社区共同体建设中公共精神缺失与培育研究 国家一般 省思与批评:当代语文教育价值问题研究 国家一般 学校教育改革的道德慧 蔡迎旗 罗儒国 王枬 迟艳杰 杜静 王 璐 吴峰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摘要:教育部颁布了“双减”政策,为了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要加强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构建,严格落实“双减”各项要求。
本文结合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展开分析,进一步探索“双减”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有关的设计、理论以及作业布置相关策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领悟更多的知识点,感悟数学学科蕴涵的思想,在课堂学习中形成学科素养,确保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减负增效;教学设计;作业分层;核心素养引言我国素质教育实行了近40年,教育部门近年来针对中小学生颁布了政策性文件,“双减”政策的实施,要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满足学生不同阶段成长诉求。
本文结合新课标要求及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现状提出相应的教学意见,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与管理、作业优化设计、课堂教学效率几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双减”政策的颁布,各阶段教育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结合中学生思维发展区,要结合学科课标要求,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在学科作业设计上要减少作业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让学生通过“双减”政策的实施达到真正减负增效的目的,满足不同学龄段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要求和建议(一)认真做好初中数学教学设计1.明确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是分析教学问题,对教学过程存在问题展开分析设计,并在解决过程中做出评价,不断完善教学设计,确保教学方法与学情相契合。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对课堂各环节做出周密思考,研究不同学生个体当前思维发展区,对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等作出安排,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达到知识的内化。
教学活动要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方案,便于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吸收。
2.符合课标要求。
教学设计要遵循新课标要求,了解课程理念、目标、实施意见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诉求。
教师要创设和引导学生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组织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为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而设计,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与素养多维度提升。
2023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2023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2023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利用暑假,拜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在阅读中让我对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
余教授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入手,从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发,深入浅出的回答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重点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阐述。
其中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六大教学基本策略: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义化策略。
书中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有详尽的论述,又有课堂教学的具体案例,读起来通俗易懂。
在书中,余文森教授有一章提到了“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这不仅是教学本质的体现,也是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是“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和常识开始的学习”,是“学生原生态思维自由参与的学习”,是“学生情感、兴趣、爱好、精神、生命参与的学习”,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与学生打交道,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课堂上,我们是否真的了解我们的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或者我们给予了他们什么?我们是否静下心来问过自己,当我们的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有没有认真研究过学生的想法?当一个知识点在自己眼里显得十分简单,而在学生脑中还是不懂时,自己有没有急躁过……在数学教学中,基于数学本质的教学绝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达到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学习目的。
只有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师真正读懂学生,才能使40分钟的课堂落实有效,才能真正的做到“素养为重”。
也只有真正地“读懂学生”,落实学生作为“人”的核心素养的教学,知识才会在学生的身上扎根。
2023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心得体会2带着对核心素养的懵懂认识,和团队的小伙伴们共读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本书,学到了什么是核心素养、为什么要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等知识,为自己接下来的教育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指明了前进方向。
浅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深度学习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 要举措,也是适应世 界 教 育 改 革 发 展 趋 势、提 升 我 国 教 育 国 际竞争力的 迫 切 需 要 。2014 年 教 育 部 研 制 印 发 《关 于 全 面 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 意 见》,提 出“教 育 部 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 养 体 系,明 确 学 生 应
3.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接着让学生自学、小 组 交 流 、集体汇报……这其中,教师基本上 没 有 什 么 说 话,只 在 关 键处或者学生“卡 壳 ”的 时 候,进 行 点 拨 引 导。 这 样 的 课 堂, 学 生 真 正 有 充 分 的 时 间 学 习 、讨 论 、质 疑 。
(二 )“多 元 参 与 ”,引 导 学 生 生 动 活 泼 地 学 习 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知参与来看,深 度 教 学 应 该 是 让 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在 课 堂 教 学 中,学 生 学 习 是一个知识学习和建构的过程。而要建构一个新的知识体 系,应该充分调动各 种 感 官 参 与 到 学 习 活 动 当 中,这 样 的 学 习才是生动活泼有 效 的,才 能 让 学 生 掌 握 学 习 的 方 法,学 会 学习。 例如在教学《几分之一》时,老师就 可 以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的 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动手(折 一 折、涂 一 涂):折 出 二分之一,并表示出 来;动 眼 动 脑 (看 一 看,想 一 想 ):这 些 涂 色部分为什么都 可 以 用 四 分 之 一 表 示? 动 耳 动 脑 (听 一 听, 想一想)仔细听听同学是怎样说的? 你 同 意 他 的 说 法 吗? 你 有不同的想法吗? (三 )“经 历 过 程 ”,激 发 学 生 的 积 极 情 感 体 验 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来看,深 度 教 学 应 该 是 激 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的教学。学习 中 有 情 感 的 投 入,学 习 就会变得事半功倍,学 习 就 有 了 动 力,学 习 的 积 极 性 也 大 大 提 高 了 ,这 样 的 学 习 活 动 才 是 学 生 真 正 参 与 了 的 。 例如在教学五年级的《可能性》时,为 了 使 学 生 真 正 体 验 到生活中的不确定现 象,老 师 精 心 设 计 了 “可 能 会 抽 到 什 么 书”的游戏,因为这个游戏非常贴近学 生 的 实 际,学 生 学 习 的 积极性很高,都兴高 采 烈 地 投 入 到 学 习 之 中,在 游 戏 中 充 分 地 感 受 “可 能 ”“不 可 能 ”和 “一 定 ”,感 受 生 活 中 的 不 确 定 性 。 (四 )“质 疑 问 难 ”,培 养 学 生 的 深 刻 理 性 思 维 从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层次来看,深 度 教 学 应 该 是 培 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教学。在建构主义理论和后现代理论中, 每一学生的家庭背 景、生 活 环 境 和 认 知 水 平 不 一 样,对 同 一 事物或者知识都有不同的认识,而且每种 认 识 都 可 能 是 合 理 的、正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应 该 引 导 学 生 通 过 对 比、反思、质疑,形成正确的判断,培养 深 刻 的 理 性 思 维,发 展 学生的科学精神。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时,通 过 游 戏 得 出 百 分 数 后, 引导学生围绕“这些百分数各表示什么”展 开 互 动 质 疑,在 反 思 、讨论、辩论 中,学 生 明 白 了 百 分 数 的 意 义。 这 样 的 教 学, 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对 知 识 的 深 刻 认 识,还 能 发 展 “批 判 性 思 维 ”和 “科 学 精 神 ”等 核 心 素 养 。
教育大数据研究范式的内涵、特征及应用限度
教育大数据研究范式的内涵、特征及应用限度作者:赵佳丽罗生全孙菊来源:《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04期摘要:教育研究范式是教育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学术共同体对教育研究活动所持有的共同的基本理论、观点和研究规范。
在全新的社会历史境遇下,数据和算法共同驱动的教育大数据范式已然生成。
教育大数据研究范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基本理念、行动规范或研究工具,它在认识论层面彰显为面向教育科学主义的教育研究实质,方法论层面强调了教育循证的数理解释逻辑,实践论层面则凸显了知识发现的数据挖掘技术,构建出完整的教育大数据理念体系。
当下为促进教育大数据研究范式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相关教育研究人员应结合教育发展水平,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研究话语体系,关注众多跨学科视角的教育研究议题,为各级各类教育教学部门提供定制化的教育决策服务。
当然,教育大数据研究是有其应用限度的,研究需警惕数据主义或技术主义,重视数据话语权分配,加强教育数据安全管理,从而提升教育大数据研究效能。
关键词:大数据范式;教育研究;核心特征;应用限度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95(2020)04-0057-09doi10.3969/j.issn.1009-5195.2020.04.007*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结构重建研究”(SWU1909578);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自主课题“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中公布课程达标率的影响研究”(BJZK-2018A2-18037)。
作者简介:赵佳丽,博士研究生,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罗生全,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孙菊,助理研究员,燕山大学期刊社(河北秦皇岛066004)。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产生海量數据,人类社会步入“大数据时代”。
罗生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
核心素养的内涵解析
美国
美国核心素养的界定 美国的“21 世纪学习框架”中将核心素养命名为21 世纪素养,认为 “21 世纪素养远远超出基本的读、写、算技能。它意指如何将知识和技能 应用于现代生活情境。” 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它是一种高级技能或“素养”,其对应范畴是“基本技能”尽 管它从不否认后者; 第二,它是情境关联的,是知识和技能应用于21世纪生活和工作情境 的产物。
澳大利亚模式:将核心素养细化至各个学科
澳大利亚概括出了公民所必须具有的包括读写、计算、信息和通用技 术、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道德行为、个人和社会能力及跨文化理解在内 的七项通用能力和三大跨学科主题(土著居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的历史和 文化、亚洲文化及澳大利亚与亚洲的啮合和可持续发展)。
澳大利亚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都需将根据总体培养目标所提出的 七项通用能力充分融入到各个学科之中。因为学科性质不同,有的学科能 够将七项通用能力全部进行整合,有的只能进行部分整合。以跨文化理解 素养为例,英语课程中要求“学生使用跨文化理解和创造一系列的文本, 即呈现多元的文化视角和对各种文化背景的人与物的认同”,科学课程中 则指明“科学中有很多的机会来发展跨文化的理解,尤其是在科学作为人 类活动的内容线及科学在多样文化背景的应用中”。
● 从上位的教育目标到中 间层面的核心素养到具体的 学科目标,各个层面之间有 较好的衔接,核心素养与整 体的课程设计是一体的,这 有助于教师对课程的实施和 对教育目标的把握。
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抽象
核心 素养
推理 模型
抽象 模型
抽象 推理
模型
抽模象型
美国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与学科内容的结合方式
放、信息管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 有效地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与社会发展类动力因素:如经济成长、职业需 求、人口结构变化、多元文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教育发展类动力因素:如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公平
核心素养的框架体系
思维核心型 知识核心型 价值核心型 教育系统型
Hale Waihona Puke 思维核心型● 经合组织OECD在综合了不同学科专家对核心素养的理论建构模型 之后,从分析社会的愿景和个人生活的需求出发建构起了核心素养理论模 型。
核心素养的综合模型
● 《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的报告将世界不同地 区29个素养框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拆分,再将涵义相近、层级相当的项 目合并,共归纳为18个素养条目,大体反映了全球范围内不同组织或经济 体的政策制定者对未来公民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的基本判断和整体把握。
落实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将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生产力
放、信息管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 有效地交流。
教育系统型
● 2002年美国制订了《“21世纪素养”框架》,2007年发布了该框架的 更新版本,全面、清晰地将各种素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呈现出来。
我国学生9大核心素养
● 2002年美国制订了《“21世纪素养”框架》,2007年发布了该框架的 更新版本,全面、清晰地将各种素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呈现出来。
核心素养的内涵解析
美国
美国核心素养的界定 美国的“21 世纪学习框架”中将核心素养命名为21 世纪素养,认为 “21 世纪素养远远超出基本的读、写、算技能。它意指如何将知识和技能 应用于现代生活情境。” 具有两个特点: 第一,它是一种高级技能或“素养”,其对应范畴是“基本技能”尽 管它从不否认后者; 第二,它是情境关联的,是知识和技能应用于21世纪生活和工作情境 的产物。
知识核心型
● 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布鲁金斯学会启动了“学习成果衡量特 设工作组”,项目。即核心素养的研究,确定了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的七个 学习领域。
价值核心型
● 2010年3月,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新加坡学生的“21世纪素养”框架。
● 核心价值观:尊重、负责、正
直、关爱、坚毅不屈、和谐。
价值性
对社会和个体产生 有价值的结果
特性
帮助个体在多样化情境
迁移性 中满足重要需要
民主性 不仅对学科专家重要,
而且对所有人重要
核心素养的内涵解析
欧盟
欧盟核心素养的界定 核心素养是所有个体达成自我实现和发展、成为主动的公民、融入社会和 成功就业所需要的那些素养。 欧盟提出八大核心素养: (1)母语交际;(2)外语交际;(3)数学素养和基础科技素养; (4)数字素养;(5)学会学习;(6)社会与公民素养; (7)首创精神和创业意识(8)文化意识和表达
社会责任 诚信友善、合作担当、法治信仰、生态意识
国家认同 国家意识、政治认同、文化自信 国际理解 全球视野、尊重差异 人文底蕴 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科学精神 崇尚真知、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审美情趣 感悟鉴赏、创意表达 学会学习 乐学善学、勤于反思、数字学习 身心健康 珍爱生命、健全人格、适性发展 实践创新 热爱劳动、批判质疑、问题解决
落实
● 学校课程是培养和造就未来人才的蓝图, 它涉及 人的培养和发展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规格, 涉及教育系统工程的方方面面。 ● 核心素养只有落实到课程改革的层面才能转化 为现实的教育教学效果,就是说核心素养的新理念 只有进入课程、转化为课程实践并被学生接受进而 成为学生知识结构和情感态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核 心素养的预期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 世界上一些国家正在尝试以核心素养框架作为 课程改革的方向,如澳大利亚将其七项通用能力融 入国家学科课程,美国21世纪素养联盟研发的课程 资源用于支持其中小学课程。
12
课程改革实践需要核心素养的指引
● 核心素养是基于课
程改革的需要而创生
● 我国课程改革的实
践困境
● 核心素养为课程改革提
供新的契机和要求
课程改革实践需要核心素养的指引
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与特点
关注学生发展,强调培养适 01 应现代社会所需的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
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 罗生全
目录
01 核心素养的价值实现依赖于课程改革 02 课程改革实践需要核心素养的指引 03 基于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的实践策略 04 案例分享
11
核心素养的价值实现依赖于课程改革
核心素养的内涵解析
OECD
OECD核心素养的界定 核心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 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 的能力。例如,有效交往的能力是一种素养,它可能利用一个 人的语言知识、实用性信息技术技能、以及对其交往的对象的 态度。
核心素养的内涵解析
我国
我国学者对核心素养的界定 核心素养亦称“21世纪素养”,是人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 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 核心素养是对农业和工业时代“基本技能”的发展与超越,其核心是 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复杂交往能力。
核心素养的内涵解析
内涵
核心素养就是在-定时期,能够帮助个体实现自我、成功生活与融人 社会的最关键、重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超越了传统行为主义教育 目标,体现全人教育理念;它内涵不断发展、成熟和优化的动态过程, 凸 显了教細本质意义; 它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彰显个体与社会生命的活
● 社交与情绪管理技能:自我
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关 系管理、负责任的决策。
● 公民素养、全球意识和跨文 化交流技能:活跃的社区生活、国家
与文化认同、全球意识、跨文化的敏 感性和意识。
● 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合理
的推理与决策、反思性思维、好奇心
与创造力、处理复杂性和模糊性。 ● 交流、合作和信息技能:开
力。
理解核心素养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
核心素养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总和,它是支撑“有文化教 养的健全公民”形象的心智修炼或精神支柱。
决定核心素养形成的根本要素,在于教育思想的进步与 教育制度的健全发展。
核心素养提出的动因
《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