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
实验室安全清洁和消要求
实验室安全清洁和消要求实验室安全清洁和消毒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实验室在各个领域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确保实验室内的安全和卫生,我们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清洁和消毒要求。
一、实验室清洁要求1. 实验室日常清洁实验室应保持整洁,摆放的实验仪器、试剂和试样材料等要有一定的整齐度。
操作台面和操作副台面上的杂物应及时清理,以避免影响实验操作。
地面要保持干燥、洁净,清除水迹、实验废弃物和其他杂物。
2. 易耗品管理实验室要建立符合规范的易耗品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内的耗材供应充足。
定期检查实验室耗材的存储情况,对超过有效期的耗材及时予以清理和更新。
避免使用已过期或者质量受损的试剂和标准品。
3. 垃圾分类处理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规定进行分类处理,确认是否划分为一般垃圾、有害垃圾和回收垃圾等。
不同类型的垃圾要分别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或容器中,并定期清理。
有害垃圾应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二、实验室消毒要求1. 操作前消毒在进行实验操作之前,需要对实验台面、仪器设备和操作区域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
可以使用消毒液或者酒精对表面进行擦拭,以杀灭潜在的微生物。
如有需要,还可进行热蒸汽或紫外线消毒。
2. 定期消毒实验室的操作台面、仪器设备、零配件等应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具体的消毒时间和方法可以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建议每天开始实验前和实验结束后进行消毒。
3. 废弃物处置消毒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在清理和处理之前,需要进行适当的消毒。
可以使用加热、紫外线照射或化学消毒等方法,确保废弃物不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实验室安全要求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之前,人员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包括实验服、实验手套、安全眼镜和口罩等。
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要符合实验的特殊要求,并在实验结束后进行及时清洁和更换。
2. 使用化学品的安全措施实验室在使用化学试剂时需要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实验室消毒制度(五篇)
实验室消毒制度1、搞好室内外卫生,做到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
工作台、地面等每天用5g/l消毒净溶液抹擦消毒,有污染时,随时消毒,定期检查室内消毒效果。
2、实验室内每晚用紫外线消毒半小时至____小时,每周用____%酒精抹擦紫外线灯以防灰尘积聚,紫外线灯使用达____小时应及时更换。
3、及时监控各消毒用品的有效性:消毒棉签在有效期内开包后____小时内使用,消毒液在有效期内开瓶后____天内使用,____%酒精棉球在____小时内使用。
4、5、6、贮血冰箱每周用____%酒精抹擦消毒。
定期对贮血冰箱及实验室内空气进行细菌培养。
保持两台(抽血台及小便检测台)干净整洁,静脉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抽血人员及时更换手套。
7、实验室内产生的各种垃圾按照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五华县中医医院检验科实验室消毒制度(二)是指对实验室工作区域、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进行定期消毒的规定和流程。
实验室消毒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实验室环境的清洁和安全,预防交叉感染和实验结果受污染的风险。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实验室消毒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消毒目标范围及频率1. 实验室区域:(1)实验操作台面: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如实验操作台面污染明显,应及时进行消毒。
(2)实验室地面:每周至少消毒一次,如实验室地面污染明显,应及时进行消毒。
(3)实验室储存柜:每月至少消毒一次,如实验室储存柜污染明显,应及时进行消毒。
2. 实验器材:(1)试剂瓶口: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理。
(2)试管和培养皿:使用前、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理。
(3)传递器具: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理。
3. 实验材料:(1)供试物品表面:每次使用前、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理。
(2)供试物品容器: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消毒处理。
二、消毒方法1. 实验室区域消毒:(1)实验操作台面:使用75%酒精或消毒液浸湿清洁布进行擦拭,确保整个操作台面均匀受到消毒。
(2)实验室地面:使用消毒液进行拖地清洁,消毒液的浓度根据职业病防护要求进行配制。
实验室消毒制度范文(六篇)
实验室消毒制度范文1.目的规范实验的消毒工作,避免或减少实验室内感染性或潜在感染性生物因子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造成危害。
2.适用范围适用于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的消毒。
3.消毒要求3.1基本要求3.1.1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的仪器、设备、器具、器皿、包装物、运输工具、实验环境均视为被污染,必须进行及时、彻底、有效的消毒处理。
3.1.2根据病原微生物危害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方法。
3.1.3根据需要应对消毒工作进行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消毒对象、消毒时间、消毒方法、消毒操作人员等。
3.2消毒剂及消毒方法的选择3.2.1必须使用合格的消毒器械或消毒剂。
严格按照规定的作用浓度(或强度)、作用时间和作用方法进行消毒操作,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3.2.2浸泡消毒时要保证被消毒物品全部浸泡没在消毒剂中;擦拭消毒时要保证所有需要消毒的表面都被均匀的擦拭,不留死角。
3.2.3对存在较多有机物或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物品进行消毒时,应适当增加消毒剂的使用浓度、适当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3.2.4表面消毒时,应考虑表面性质。
可用消毒剂擦拭、喷洒、喷雾消毒。
光滑表面还可选择紫外线近距离照射消毒,照射距离≤____米。
3.2.5为确保压力蒸汽灭菌效果,应遵照下列原则进行操作。
3.2.5.1压力蒸汽灭菌设备的操作和日常维护应由获得相应资质的人员负责。
3.2.5.2压力蒸汽灭菌温度与时间●134℃、灭菌时间≥____分钟;●121℃、灭菌时间≥____分钟;●115℃、灭菌时间≥____分钟;3.2.5.3必须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使用压力蒸汽灭菌器。
3.2.5.4每次压力蒸汽灭菌必须进行灭菌效果化学监测,每季度进行灭菌效果生物监测。
4.消毒程序及方法____室内空气消毒4.1.1可开窗通风,自然换气,条件允许时采用排气扇机械通风。
4.1.2用紫外线灯对室空气消毒时,平均功率为1.5w/m3,照射时间≥____分钟。
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技术规范1. 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的提高,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在各行各业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无论是医疗机构、食品行业还是实验室,都需要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的技术规范,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人们的健康安全。
2. 基本概念2.1 消毒消毒是指对物体表面或环境中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进行灭活或杀灭的过程。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化学消毒和物理消毒两种。
2.2 隔离隔离是指将病原体感染的个体或物体与其他非感染个体或物体进行有效隔离,以防止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2.3 无菌操作无菌操作是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操作,以确保操作过程和产品的无菌状态。
无菌操作要求严格的消毒、隔离和洁净条件。
3.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3.1 消毒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场合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
常用的化学消毒方法有酒精消毒、过氧化氢消毒、氯化物消毒等;常用的物理消毒方法有高温蒸汽消毒、紫外线消毒等。
3.2 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被消毒物品的特性和所需消毒的微生物类型进行合理选择。
使用消毒剂时,应按照其说明书的要求正确配制和使用,注意消毒剂的浓度和接触时间。
3.3 隔离设施的建设医疗机构、食品行业和实验室等场所应建设符合隔离要求的设施,包括隔离区域、隔离设备和人员通道等。
隔离设施的建设应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和法规要求。
3.4 隔离操作的要求隔离操作时,应注意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以防止病原体的直接接触和传播。
操作完毕后,应及时清洁和消毒操作区域,并做好隔离物品的处理。
4. 无菌操作技术规范4.1 无菌区域的建设无菌区域应建设在洁净的环境中,远离有害气体和灰尘的来源。
区域内应配备洁净台和洁净工作台等设备,以保持操作区域的洁净度。
4.2 无菌操作的要求无菌操作时,操作者应穿戴无菌服装,佩戴无菌手套,并在无菌操作台上进行操作。
操作时应避免对空气产生较大的扰动,以减少微生物的扩散。
人民医院检验科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
人民医院检验科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一.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实验室器材、检验单、废弃标本及相关人员的消毒。
检验科的工作场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储藏室、培养基室和试剂室;半污染区指卫生通道、更衣室、缓冲间;污染区包括标本收集、存放、处理室、检测室。
二. 消毒原则: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应分别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处理。
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消毒要求、方法和重点有所不同,若清洁区和污染区无明显界限,按污染区处理。
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湿式清洁台面、地面1次;污染区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及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应用含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液各擦拭1次,空气选用循环风动态消毒法消毒处理,废弃标本应分类进行消毒处理后排放。
半污染区环境消毒同污染区,工作衣、帽每周换洗2次,拖鞋每天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250mg/L的二溴海因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1次。
所以清洁消毒器材(抹布、拖把、容器)不得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共用。
工作人员每次下班前应用肥皂流水洗手1min-2min。
结核病专业检验室工作人员,每次连续佩戴口罩不得超过4h,工作衣若有明显致病菌污染或从事烈性菌标本检验后,应随时更换,及时进行消毒灭菌。
三. 检验单的消毒:污染检验单送出前用便携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距检验单面不高于3.0cm缓慢移动,照射3s-5s,必须两面照射;也可用经卫生部批准的专用甲醛消毒器薰蒸消毒。
四. 空气的消毒:对污染区内明显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的操作(搅拌、研磨、离心等),特别是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又含有高度传染性微生物(炭疽杆菌、分枝杆菌、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军团菌、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负压)内进行,使空气经细菌滤器或热力杀菌通道排出室外,柜内形成负压。
要求严格无菌的操作如倾倒培养基、菌种转种和细胞转瓶等,应在100级洁净间或100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使空气经初效、中效及高效滤器进入室(柜)内,形成正压,极大限度地减少污染。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1.总则1.1 引言本规范旨在规范消毒技术的实施和检验,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各种场所和物品的消毒和灭菌,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机构、餐饮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家庭等。
1.3 术语本规范中所涉及的术语,均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定义和解释。
1.4 基本原则和要求消毒技术的实施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有效的原则和要求。
2.对消毒检验技术的要求2.1 对无菌操作的要求在消毒检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对试验的要求2.1.1 消毒剂鉴定测试项目的确定确定消毒剂鉴定测试项目应基于国家标准和实际应用需求,确保测试结果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
2.1.2 消毒器械鉴定测试项目的确定确定消毒器械鉴定测试项目应基于国家标准和实际应用需求,确保测试结果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
2.1.3 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表示方法消毒剂有效成分含量的表示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1.4 对重复试验的要求重复试验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2.1.5 判定标准判定标准应基于国家标准和实际应用需求,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1.6 最终评价的要求最终评价应基于国家标准和实际应用需求,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1.7 对实用剂量的要求实用剂量应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确定,确保消毒效果和安全性。
2.1.8 对试验记录的要求试验记录应详细、准确、完整,确保测试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靠性。
2.1.9 对检测报告的要求检测报告应准确、完整、可靠,确保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度。
2.2 消毒剂理化实验基本要求消毒剂理化实验应遵循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操作规范,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消毒剂毒理学实验基本原则2.3.1 消毒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消毒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应遵循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操作规范,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清洁、消毒制度
实验室清洁、消毒制度1.目的: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将事故可能性降为最小。
2. 范围:基因扩增实验室3. 责任人:4. 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4.1 根据卫生部《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本实验室选用消毒液为次氯酸钠溶液,根据不同的情况使用不同的浓度。
4.2 消毒4.2.1物体表面的消毒:实验前和实验后,由工作人员分别在试剂准备区、标本处理区、扩增分析区用各区专用工具0.2%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擦洗地面、桌椅,待地面、桌椅干了之后,用清水再将地面桌椅擦拭一次;各室清洁工具专用,不得混用,用后洗净晾干。
抹布和拖把等清洁工具各室专用,不得混用,用后洗净晾干。
4.2.2每周将工作服交院洗衣房洗涤消毒,不同实验区的工作服隔开洗涤。
4.3 工作台面用0.2%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再用75%的酒精擦拭一遍。
紫外线消毒照射消毒两小时。
4.4 若被明显污染,如标本外溢、溅泼或器皿打破、洒落于表面,应立即用0.2%含氯消毒溶液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物表面,保持30-60分钟再擦。
拖把用后浸于0.2%含氯消毒剂溶液内至少l小时。
4.5 若已知被肝炎病毒污染,应用0.2%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至少30分钟。
4.6 实验结束后将浸泡在废液缸内的离心管、吸头交给卫生人员按医院规定处理并填写交接记录。
4.7 实验前对各区进行至少30分钟的紫外线照射并通风。
4.8 实验结束后使用0.2%含氯消毒剂对各区实验台面、地面和紫外灯管进行擦洗后,打开室内、移动紫外灯照射并打开通风设备通风至少60分钟。
4.9基因扩增实验室消毒液配制:4.9.1 实验室消毒液分别在各区即用即配。
4.9.2 本室所用消毒液。
(1)物体表面消毒液:0.2%含氯消毒剂;(2)地面消毒液:1000mg/L有效氯溶液;(3)生物废弃物消毒液:0.2%含氯消毒剂;5.耗材的消毒5.1 本实验室所使用的吸头、离心管在使用前均需用压力蒸汽121℃102.9kPa灭菌20-30分钟。
消毒技术规范(2008年版)
1 总则General Principle1.1 引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消毒产品申报和监督时为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理化特性而开展的检测活动及与检测活动相关的实验条件的控制。
1.3术语1.3.1 消毒 disinfec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3.2 灭菌 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1.3.3 化学指示物 chemical indicator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一杀菌因子的敏感性,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以指示杀菌因子的强度(或浓度)和/或作用时间是否符合消毒或灭菌处理要求的制品。
1.3.4 生物指示物 biological indicator染有一定量的特定微生物,用于指示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
1.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1.3.6 有效氯 available chlorine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量用mg/L或%浓度表示(有效碘及有效溴的定义和表示法与有效氯对应)。
1.3.7 中和剂 neutralizer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和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
1.3.8 中和产物product of neutralization中和剂与消毒剂作用后的产物。
1.3.9 菌落形成单位 colony forming unit,cfu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
1.3.10 自然菌 natural bacteria本规范指存在于某一试验对象上非人工污染的细菌。
无菌实验室操作规程
无菌实验室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无菌实验室是进行微生物学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场所,其操作规程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无菌实验室操作规程的五个部分。
一、实验室准备1.1 清洁与消毒:无菌实验室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实验环境的无菌状态。
清洁应使用无菌纱布和无菌溶液,消毒则应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如酒精或过氧化氢。
1.2 实验器材准备:在进行实验前,必须确保实验器材的无菌状态。
实验器材应经过高温高压灭菌或使用无菌过滤器过滤,确保无菌操作的可靠性。
1.3 个人防护:进入无菌实验室前,实验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无菌手套、口罩和实验服。
这些装备能有效减少外界微生物的污染,保证实验的无菌性。
二、无菌技术操作2.1 消毒操作:在进行无菌实验前,必须进行适当的消毒操作。
这包括用酒精或火焰对实验台面、实验器材和手术刀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表面的微生物。
2.2 灭菌操作:在进行培养基、培养皿等实验材料的制备时,必须进行灭菌操作。
常见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高压灭菌、紫外线辐射灭菌等,确保实验材料的无菌性。
2.3 采样操作:在进行微生物采样时,必须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
这包括用无菌棉签或无菌吸管进行采样,避免外界微生物的污染。
三、培养基制备与使用3.1 培养基配制:在制备培养基时,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将培养基粉末与无菌蒸馏水混合,并进行高温高压灭菌,以确保培养基的无菌性。
3.2 培养基使用:使用培养基时,必须采取无菌技术进行操作。
这包括使用无菌吸管或无菌移液器取出适量的培养基,并将其均匀涂布在培养皿上。
3.3 培养基保存:未使用完的培养基应保存在冰箱或低温冷藏室中,避免细菌的生长和污染。
同时,应定期检查培养基的无菌性,确保其质量。
四、细胞培养操作4.1 细胞传代:在进行细胞培养时,必须进行细胞传代操作。
这包括将细胞从旧培养皿中取出,用无菌吸管或无菌移液器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以保持细胞的健康和纯度。
4.2 细胞培养液更换:细胞培养液应定期更换,以保持培养液的无菌性和营养成分的充足。
微生物实验室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含表格)
微生物实验室清洁消毒操作规程(ISO13485-2016/YYT0287-2017)1.0目的规范微生物实验室清洁与消毒程序,使洁净区环境控制始终符合GMP要求,减少甚至避免因环境不合格导致的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2.0适用范围适用于微生物实验室清洁与消毒管理。
3.0引用/参考文件ChP2015实用药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指南《工作环境控制程序》《微生物实验室管理规程》4.0职责微生物QC负责执行微生物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操作,QA实施监督并参与偏差处理。
5.0程序5.1清洁工具丝光毛巾(蓝色用于顶棚及墙面、绿色用于地面、黄色用于仪器设备)、人字梯、不锈钢盆或桶、喷瓶、镊子、吸水拖把、T型架等。
5.2清洁剂洗洁精、纯化水、0.1%氢氧化钠、乙醇。
5.3消毒剂75%乙醇、臭氧、0.1%新洁尔灭(仅用作地漏消毒)、3%双氧水(仅用作地漏消毒)、84消毒液。
5.4清洁原则从上到下,从里往外的原则进行清洁和消毒,即从较干净的地方到较脏的地方,如天花板、灯罩、墙面、设备表面、工作台面、设备侧面、工作台支架、地面。
5.5清洁方法5.5.1顶棚的清洁用不锈钢桶接15L的纯化水,蓝色色的丝光毛巾放入纯化水中浸湿,保证丝光毛巾浸湿均匀,将丝光毛巾包裹在T字架上,T字架的运动方向应是从里往外。
从室内的最远端开始清洁,至通往缓冲间的通道处结束,要保证所有区域天花板都能清洁到位。
在需要时重新清洗丝光毛巾或者更换新毛巾后再使用。
阳性室清洁工具不能和其他房间混用。
5.5.2墙壁(玻璃窗)的清洁蓝色的丝光毛巾放入纯化水中浸湿,保证浸湿均匀,将丝光毛巾包裹在T字架上,T字架的运动方向应是从上到下,不能反方向清洁。
从室内的最远端开始清洁,至通往缓冲间的通道处结束,要保证所有区域墙壁都能清洁到位。
在需要时重新清洁丝光毛巾或者更换新毛巾后再使用。
阳性室清洁工具不能喝其他房间混用。
5.5.3表面的清洁(设备、工作台面、仪器等)黄色的丝光毛巾放入纯化水中浸湿,保证浸湿均匀,机器、设备按照从上到下、从后到前的顺序清洁。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生产、经营、使用与检验消毒产品得组织, 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传染病疫源地与英她一切需要消毒得场所、2 00 3年4月1日起实施。
消毒杀火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得处理。
灭菌杀火或淸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得处理、化学指示物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一杀菌因子得敏感性,使幷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以指示杀菌因子得强度(或浓度)与/或作用时间就是否符合消毒或火菌处理要求得制品。
生物指示物将适当载体染以一定量得特立微生物,用于指示消毒或火菌效果得制品。
消毒剂用于杀火传播媒介上得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火菌要求得制剂。
灭菌剂可杀火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泡)使其达到火菌要求得制剂。
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火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抱子等,对细菌芽砲(致病性芽抱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得制剂、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火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得制剂。
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火细菌繁殖体与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得制剂。
有效氯有效氯就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得标志,就是指与含氮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得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屋),英含量用0^/1_或%浓度表示。
(有效碘及有效渙得左义与表示法与有效氯对应)、中与剂在微生物杀火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得混悬液中与微生物表面上残留得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与杀灭作用得试剂。
中与产物指中与剂与消毒剂作用后得产物。
菌落形成单位在活菌培养讣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得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得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得数量、自然菌在消毒试验中,指存在于某一试验对象上非人工污染得细菌。
存活时间用于生物指示物抗力鉴上时,指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后全部样本有菌生长得最长作用时间(m i n)。
杀灭时间用于生物指示物抗力鉴泄时,指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后全部样本无菌生长得最短作用时间(min)。
(完整word版)消毒技术规范(2008年版)
消毒技术规范(2008年版)1 总则General Principle1.1 引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
1。
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消毒产品申报和监督时为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理化特性而开展的检测活动及与检测活动相关的实验条件的控制。
1.3术语1。
3。
1 消毒disinfec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3.2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1.3。
3 化学指示物chemical indicator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一杀菌因子的敏感性,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以指示杀菌因子的强度(或浓度)和/或作用时间是否符合消毒或灭菌处理要求的制品.1.3.4 生物指示物biological indicator染有一定量的特定微生物,用于指示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1.3.5 消毒剂disinfectant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1.3。
6 有效氯available chlorine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量用mg/L或%浓度表示(有效碘及有效溴的定义和表示法与有效氯对应)。
1。
3。
7 中和剂neutralizer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和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
1。
3。
8 中和产物product of neutralization中和剂与消毒剂作用后的产物.1。
3。
9 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
1.3。
10 自然菌natural bacteria本规范指存在于某一试验对象上非人工污染的细菌。
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与国境内生产、经营、使用与检验消毒产品得组织,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传染病疫源地与其她一切需要消毒得场所。
2003年4月1日起实施。
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得处理。
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得处理.化学指示物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一杀菌因子得敏感性,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以指示杀菌因子得强度(或浓度)与/或作用时间就是否符合消毒或灭菌处理要求得制品。
生物指示物将适当载体染以一定量得特定微生物,用于指示消毒或灭菌效果得制品。
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得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得制剂.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使其达到灭菌要求得制剂。
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得制剂。
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得制剂。
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与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得制剂.有效氯有效氯就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得标志,就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得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量用mg/L或%浓度表示。
(有效碘及有效溴得定义与表示法与有效氯对应).中与剂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得混悬液中与微生物表面上残留得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与杀灭作用得试剂。
中与产物指中与剂与消毒剂作用后得产物。
菌落形成单位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得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得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得数量.自然菌在消毒试验中,指存在于某一试验对象上非人工污染得细菌。
存活时间用于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指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后全部样本有菌生长得最长作用时间(min)。
杀灭时间用于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指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后全部样本无菌生长得最短作用时间(min)。
实验室消毒制度范本
实验室消毒制度范本一、目的为了保障实验室环境的卫生与安全,预防实验室内细菌、病毒的传播和感染,制定本消毒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实验室,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医学实验室等。
三、消毒原则1. 预防为主原则:通过日常维护、定期检查与消毒管理,预防实验室内细菌、病毒的滋生与传播。
2. 根据实验室风险等级分区消毒:根据实验室风险等级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消毒措施。
3.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根据不同的物品、表面和环境,选择适合的消毒剂,并按照正确的比例使用。
4. 注意消毒时间和频率:在实验室使用频繁的区域,应增加消毒的频率,保证消毒效果。
5. 严格按照消毒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消毒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消毒设备和器具。
四、消毒措施1. 日常清洁消毒:a. 实验室日常清洁工作应按时按质完成,包括实验台面、仪器设备表面和使用工具的清洁消毒。
b. 使用清洁度高的清洁剂对实验台面、墙壁及地板进行清洁消毒,清洁剂的选择应符合实验室使用要求。
c. 清洁工作完成后,使用消毒剂对实验台面和其他易受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2. 材料消毒:a. 实验室中使用的工具、试剂瓶、器皿等物品,在使用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b. 对于无法进行高温消毒的实验器皿,应用消毒液充分浸泡或喷洒,保持一定时间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干净。
c. 对于高温消毒器皿,应先清洗,然后用高温蒸汽进行消毒处理。
3. 定期消毒:a. 实验室每季度应进行一次全面的定期消毒,包括清洁实验台面、仪器设备表面、墙壁、地板等。
b. 定期消毒时,应选用专业的消毒剂,并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c. 定期消毒结束后,需通风一段时间,确保消毒剂气味和残余物质完全被清除。
五、消毒记录与监督1. 实验室应建立消毒记录,详细记录每次消毒的日期、时间、区域、消毒剂的名称和浓度、人员姓名等信息。
2. 消毒记录应做到真实、准确,符合实验室文书管理要求,可供监督抽查。
3. 实验室应定期组织消毒操作技能与知识的培训,确保人员具备正确的消毒操作技能。
生物安全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教学课件
(1)燃烧或焚化。直 接点燃或焚烧是一种最 彻底的灭菌方法,但破 坏性大,仅适用于废弃 物品或动物尸体等。
(2)烧灼。直接用火 焰灭菌,常用于实验室 的接种环、试管口、镊 子和剪刀等的灭菌。
(3)干烤。在干烤箱 中进行,可选择的灭菌 条件为:150℃,2.5h ;160℃,2h;170℃, 1h。常用于耐高温的玻 璃器皿、瓷器等的灭菌
过氧化氢是一种强氧化剂,水溶液俗 称双氧水。具有广谱、高效、无毒、 稳定性好的特点,但对金属及织物有 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稀释液 不稳定。常用3%的溶液清除实验台和 生物安全柜、工作台面的污染,冲洗 伤口。
(五)酚类化合物
酚类消毒剂是最早使用的消毒剂之一 ,它们对细菌繁殖体和有包膜病毒具 有活性,但对细菌的芽孢无效,常用 于物体表面的消毒。这类消毒剂对水 中的钙镁离子敏感,会降低消毒效果 ,因此建议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 。
(二)烷化剂
烷化剂是一类化学性质高度活泼的化 合物,可与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中丰 富的电子基团发生共价结合,使其丧 失活性,达到杀灭微生物的作用。由 于它们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和固 化作用,并可使人致敏,因此不可用 于空气、食具等消毒。一般仅用于医 院中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且经消 毒或灭菌的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将残留 的消毒液冲洗干净后才可使用。
但对结核菌及真菌的作用效果差,对 芽孢只有抑制作用,对肝炎病毒无灭 活作用。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毒性小 ,稳定性好,用于皮肤黏膜、环境物 品的消毒。
三、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一)消毒剂的性质 、浓度与作用时间 一般消毒剂的浓度越 大,作用时间越长,
消毒效果越好。
(二)温度与酸碱度 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 灭是个化学反应过程 ,升高温度,可提高
检验科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
检验科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
实验室消毒管理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必须遵守的规定:
1.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必须穿上工作服和戴上工作帽。
在进行标本检验时,必须戴上手套。
如果接触到特殊或具有烈性传染性的标本,则必须穿上隔离衣、胶鞋和口罩,并随时更换和消毒。
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
2.工作人员每天结束操作后必须按照手部清洁与消毒指引
认真洗手,并用专用清洁毛巾或擦手纸擦干手。
每天还需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一次。
3.无菌操作规程必须严格执行。
静脉采血时,每个人必须
使用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并进行一次消毒。
微量采血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
在对每位病人进行操作之前,必须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使用的无菌物品,如棉签、碘伏等及其,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废弃物品必须及时按感染性废物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4.检验科应该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在清洁区,每天应该开窗通风换气,并对台面和地面进行湿式清洁。
在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和结束工作后,台面和地面应该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一次。
如果发生标本外溢、溅泼或表面污染,应立即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对于污染表面,应使用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60分钟,并在擦拭后将清洁用具分开使用。
5.空气消毒应该使用紫外线灯进行处理。
在污染区内进行
明显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的操作时,特别是具有呼吸道传播的高度传染性微生物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
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一.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实验室器材、检验单、废弃标本及相关人员的消毒。
检验科的工作场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储藏室、培养基室和试剂室;半污染区指卫生通道、更衣室、缓冲间;污染区包括标本收集、存放、处理室、检测室。
二.消毒原则: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应分别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处理。
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消毒要求、方法和重点有所不同,若清洁区和污染区无明显界限,按污染区处理。
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湿式清洁台面、地面1次;污染区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及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应用含有效氯250mg∕L的含氯消毒液各擦拭1次,空气选用循环风动态消毒法消毒处理,废弃标本应分类进行消毒处理后排放。
半污染区环境消毒同污染区,工作衣、帽每周换洗2次,拖鞋每天用含有效浪或有效氯250mg∕L的二溟海因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1次。
所以清洁消毒器材(抹布、拖把、容器)不得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共结核病专业检验室工作人员,每次连续用。
工作人员每次下班前应用肥皂流水洗手lmin-2mino佩戴口罩不得超过4h,工作衣若有明显致病菌污染或从事烈性菌标本检验后,应随时更换,及时进行消毒灭菌。
三.检验单的消毒:污染检验单送出前用便携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距检验单面不高于3.0cm缓慢移动,照射3s-5s,必须两面照射;也可用经卫生部批准的专用甲醛消毒器薰蒸消毒。
四.空气的消毒:对污染区内明显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的操作(搅拌、研磨、离心等),特别是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又含有高度传染性微生物(炭疽杆菌、分枝杆菌、球泡子菌、组织胞浆菌、军团菌、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负压)内进行,使空气经细菌滤器或热力杀菌通道排出室外,柜内形成负压。
要求严格无菌的操作如倾倒培养基、菌种转种和细胞转瓶等,应在100级洁净间或100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使空气经初效、中效及高效滤器进入室(柜)内,形成正压,极大限度地减少污染。
消毒技术规范(2008年版)
消毒技术规范(2008年版)1 总则General Principle1.1 引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制订本规范。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消毒产品申报和监督时为评价其安全性、有效性和理化特性而开展的检测活动及与检测活动相关的实验条件的控制。
1.3术语1.3.1 消毒disinfec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1.3.2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1.3.3 化学指示物chemical indicator利用某些化学物质对某一杀菌因子的敏感性,使其发生颜色或形态改变,以指示杀菌因子的强度(或浓度)和/或作用时间是否符合消毒或灭菌处理要求的制品。
1.3.4 生物指示物biological indicator染有一定量的特定微生物,用于指示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制品。
1.3.5 消毒剂disinfectant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1.3.6 有效氯available chlorine有效氯是衡量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其含量用mg/L或%浓度表示(有效碘及有效溴的定义和表示法与有效氯对应)。
1.3.7 中和剂neutralizer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和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
1.3.8 中和产物product of neutralization中和剂与消毒剂作用后的产物。
1.3.9 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cfu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
1.3.10 自然菌natural bacteria本规范指存在于某一试验对象上非人工污染的细菌。
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技术规范
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技术规范1. 引言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技术是在医疗领域、实验室和食品加工等相关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消毒隔离措施和无菌操作规范,可以预防和控制微生物的传播和繁殖,确保工作环境的卫生和安全,降低患者感染和食品污染等风险。
本文档旨在提供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技术的规范,以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正确进行操作,并保证操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 消毒隔离技术规范2.1 消毒的定义和分类•消毒是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减少或杀灭物体表面或环境中的病原体、致病微生物或其他有害微生物的过程。
•消毒按照杀灭微生物的程度可分为低级消毒、中级消毒和高级消毒。
2.2 消毒操作流程•消毒前准备:戴好防护装备,清除工作台面上的杂物,确保工作环境整洁。
•清洁物体表面:使用肥皂水或清洁剂清洗物体表面,去除可见的污垢。
•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浓度:根据物体表面材质和消毒对象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和浓度。
•进行消毒操作:将消毒剂均匀喷洒或涂抹在物体表面,确保覆盖全部区域。
•等待消毒时间:根据消毒剂的说明,等待一定的时间以确保杀灭微生物的效果。
•清洗残余消毒剂:使用蒸馏水或纯净水彻底清洗物体表面,确保无残留消毒剂。
•操作员清洁:操作后及时洗手,清理工作台面和消毒工具。
2.3 消毒器具的使用和维护•消毒器具必须保持清洁、干燥和完整,不存在破损或腐蚀现象。
•使用前对消毒器具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并保持消毒剂的有效浓度。
•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洗、消毒和干燥消毒器具,并妥善保存。
3. 无菌操作技术规范3.1 无菌的定义和分类•无菌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物体表面和环境完全没有任何微生物的状态。
•无菌操作按照操作环境的洁净程度可分为A级无菌操作和B级无菌操作。
3.2 无菌操作区域和装备•无菌操作区域应该是封闭和清洁的,并采用空气过滤和消毒等措施,确保环境洁净度。
•操作者必须佩戴无菌衣物、手套和口罩等防护装备。
•无菌操作区域的工作台面、工具和容器等必须经过高压蒸汽灭菌或其他无菌处理。
消毒技术规范-完整版
消毒技术规范受控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 受控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版本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1、术语和定义 (4)2、基本要求 (5)3、消毒时机 (5)4、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6)4.1 压力蒸汽灭菌 (6)4.2 干热灭菌 (10)4.3 去污 (11)4.4 紫外线消毒 (13)4.5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 (15)4.6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16)4.7 臭氧 (19)4.8 液体化学消毒剂使用规范 (20)4.8.1 含氯消毒剂 (20)4.8.2 二氧化氯 (22)4.8.3 乙醇 (23)4.8.4 碘伏 (23)4.8.5 戊二醛 (24)4.8.6 过氧乙酸 (25)4.8.7 过氧化氢 (26)4.8.8 二溴二甲基乙内酰脲(二溴海因) (27)4.8.9 胍类消毒剂 (28)4.8.10 季胺盐类消毒剂 (28)4.8.11 酸性氧化电位水 (29)4.8.12 煮沸消毒 (30)4.8.13 流动蒸汽消毒 (30)4.8.14 其他消毒灭菌方法 (31)4.8.14.1 过滤除菌 (31)4.8.14.2 微波消毒 (31)4.8.14.3 其他合法、有效的消毒产品 (31)5、消毒对象 (31)5.1 空气 (31)5.2 环境物表 (31)5.3 手(手套) (32)5.4 防护用品 (32)5.5 生物安全柜 (32)5.6 高效空气过滤器 (32)5.7 其它设施设备 (33)6、消毒质量控制 (33)7、注意事项 (34)1、术语和定义关于消毒和灭菌有许多不同的术语,下面是生物安全中较常用的:清洁:将有活的生物因子减少到安全水平。
消毒:杀死微生物的物理或化学手段,但不一定杀死其孢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消毒技术规范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一.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实验室器材、检验单、废弃标本及相关人员的消毒。
检验科的工作场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储藏室、培养基室和试剂室;半污染区指卫生通道、更衣室、缓冲间;污染区包括标本收集、存放、处理室、检测室。
二.消毒原则:
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应分别进行常规清洁、消毒处理。
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消毒要求、方法和重点有所不同,若清洁区和污染区无明显界限,按污染区处理。
清洁区若无明显污染,应每天开窗通风换气数次,湿式清洁台面、地面1次;污染区在每天开始工作前及结束工作后,台面、地面应用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各擦拭1次,空气选用循环风动态消毒法消毒处理,废弃标本应分类进行消毒处理后排放。
半污染区环境消毒同污染区,工作衣、帽每周换洗2次,拖鞋每天用含有效溴或有效氯500mg/L的二溴海因或含氯消毒剂浸泡或擦拭1次。
所以清洁消毒器材(抹布、拖把、容器)不得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共用。
工作人员每次下班前应用肥皂流水洗手1min-2min。
结核病专业检验室工作人员,每次连续佩戴口罩不得超过4h,工作衣若有明显致病菌污染或从事烈性菌标本检验后,应随时更换,及时进行消毒灭菌。
三.检验单的消毒:
污染检验单送出前用便携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距检验单面不高于缓慢移动,照射3s-5s,必须两面照射;也可用经卫生部批准的专用甲醛消毒器薰蒸消毒。
四.空气的消毒:
对污染区内明显产生传染性气溶胶的操作(搅拌、研磨、离心等),特别是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又含有高度传染性微生物(炭疽杆菌、分枝杆菌、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军团菌、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负压)内进行,使空气经细菌滤器或热力杀菌通道排出室外,柜内形成负压。
要求严格无菌的操作如倾倒培养基、菌种转种和细胞转瓶等,应在100级洁净间或100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使空气经初效、中效及高效滤器进入室(柜)内,形成正压,极大限度地减少污染。
但应注意及时更换滤器,定时检测滤效。
五.器材消毒:
除已知无传染性器材外,凡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过临床检验标本的器材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应进行消毒处理。
1.金属器材
①小的金属器材如接种环,用酒精灯烧灼灭菌。
当接种环上有较多污染物时,应先在火焰上方,把接种环烤干后再缓慢伸入火焰灼烧,以免发生爆裂或溅泼而污染环境;
②较大的金属器材或锐利的刀剪受污染后不宜烧灼灭菌,可用2%碱性/中性戊二醛溶液浸泡2h后,洁净水冲洗、沥干,再用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
2.玻璃器材
①采集标本的器材如玻片、吸管、玻瓶要做到一人一份一用一消毒。
污染的吸管、试管、滴管、离心管、玻片、玻棒、玻瓶、平皿等,应立即浸入含有效氯1000mg/L含氯消毒剂中浸泡4h,再清洗干净、烘干。
也可浸入洗涤剂或肥皂液中煮沸15min-30min,反复洗刷,沥干,37℃-60℃烘干;
②接种培养过的琼脂平板应压力蒸汽灭菌30min,趁热将琼脂倒弃,再刷洗;
③用于生化检验或免疫学检验者,洗刷后浸泡于重络酸钾-浓硫酸清洁液内24h,彻底冲洗,最后用蒸馏水冲洗3遍,沥干,烘干;
④用于微生物检验者,吸管一端应塞少量棉花,管或瓶应有塞,再用牛皮纸包好,可用于热160℃2h灭菌,待冷至40℃以下才能开烤箱的门,以免玻璃炸裂;若箱内易燃物品冒烟或发生焦味,应立即切断电源并关闭气孔,切勿开启箱门以免导致燃烧;也可用压力蒸汽121℃,cm2)灭菌
15min-30min,吸管应直放,空吸管和空瓶口应朝下,且不能密闭,带螺旋帽的管瓶,灭菌时应将螺旋帽放松。
3.塑料制品
①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如一次性注射器用后及时进行毁形、消毒,薄膜手套用后放污物袋内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②耐热的塑料如聚丙烯、聚碳酸酯、尼龙及聚四氟乙烯制的器材,可用肥皂或洗涤剂溶液煮沸15min-30min,洗净后,用压力蒸汽121℃,灭菌
20min-30min;
③不耐热的聚乙烯、聚苯乙烯,可用%过氧乙酸或1000mg/L有效氯的溶液浸泡30min-60min,再洗净,晾干;也可用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800mg/L 于37℃-68℃和相对湿度40%-80%,作用6h;若为薄膜或板也可用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照射1s-3s。
④一般血清学反应使用过的塑料板可直接浸入1%盐酸溶液内2h以上或过夜;对肝炎检验的反应板可用%过氧乙酸或1%过氧戊二酸溶液或2000mg/L 有效氯或有效溴消毒液浸泡2h-4h后,洗净再用。
4.橡胶制品
橡胶制品如手套、吸液管(球)受污染后可用肥皂或%洗涤剂溶液煮沸15min-30min,煮时吸液管(球)应全部浸入水内,清洗后晾干;必要时再用压力蒸汽,115℃灭菌40min。
5.纺织品
无纺布帽子、工作衣、口罩等用后放污物袋内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棉质工作服、帽子、口罩、鞋套等放专用污物袋内,送洗衣房清洗,每周2次,有明显污染时,可随时用有效氯或有效溴500mg/L的消毒液,作用
30min-60min,或压力蒸汽121℃20min.
6.贵重仪器
①显微镜、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天平、酶标检测仪、细胞计数器械、积压液系列化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冰箱、培养箱等局部轻度污染,可用2%碱性或中性戊二醛溶液或%醋酸氯己定-乙醇溶液擦拭;污染严重时,可用环氧乙烷消毒。
②若离心时离心管未密闭,试管破裂,液体外溢,应消毒离心机内部,特别是有可能受肝炎病毒或分枝杆菌污染时,宜戴上手套用2%碱性或中性戊二醛溶液擦拭消毒,作用30min-60min;或整机用环氧乙烷消毒。
六.手的消毒
工作前、工作后、或检验同类标本后再检验另一类标本前,均须用肥皂流水洗手2min-3min,搓手使泡沫布满手掌手背及指间至少10s,再用流水冲洗,若手上有伤口,应戴手套接触标本。
水龙头应用非手触式开关;肥皂应保持干燥或用瓶装液体肥皂,每次使用时压出;洗手后采用红外线自动干手机将手吹干或消毒纸巾、纱布或毛巾擦干,不宜设置公用擦手布;
肝炎或结核专业检验室工作人员应戴手套,当明显受致病菌污染,或从事有强传染性病菌如霍乱、炭疽等检验后,应立即用%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mg/L有效氯或有效溴消毒液浸泡3min,然后用清水冲洗。
七.废弃标本及其容器的消毒处理
①采集检验标本或接触装有检验标本的容器,特别是装有肝炎和结核的检验标本者,应带手套,一次性使用的手套用后放收集袋内,集中烧毁;可
反复使用者用后放消毒液内集中消毒;无手套可用指套使皮肤不直接与容器表面接触,用后将纸放入污物袋内烧毁;
②夹取标本的工具,如钳、镊、接种环、吸管等用后均应消毒清洁,进行微生物检验时,应重新灭菌,金属工具可烧灼灭菌或消毒液浸泡;玻璃制品可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
③废弃标本如尿、胸水、腹水、脑脊液、唾液、胃液、肠液、关节腔液等每100mL加漂白粉5g或二氯异氰尿酸钠2g,搅匀后作用2h-4h倒入厕所或粪池内;痰、脓、血、粪(包括动物粪便)及其它固形标本,焚烧或加2倍量漂白粉溶液或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拌匀后作用2h-4h;若为肝炎或结核病者则作用时间应延长至6h后倒入厕所或化粪池;
④盛标本的容器,若为一次性使用纸质容器及其外面包被的废纸,应焚毁;对可再次使用的玻璃、塑料或陶瓷容器,可煮沸15min,可用
1000mg/L有效氯的漂白粉澄清液或二氯异氰尿酸钠溶液浸泡2h-6h,消毒液每日更换,消毒后用水洗净或流水刷洗,沥干;用于微生物培养采样者,用压力蒸汽灭菌后备用;
⑤废弃标本及其容器应有专门密闭不漏水的污物袋(箱)存放,专用集中、烧毁或消毒,每天至少处理一次。
八.实验室污染区的消毒
实验室污染区的各种表面消毒包括:
①桌椅等表面的消毒:每天开始工作前用湿布抹擦1次,地面用湿拖把擦1次,禁用干抹干扫,抹布和拖把等清洁工具各室专用,不得混用,用后洗净晾干。
下班前用500mg/L有效含氯消毒剂。
地面的消毒:用上述消毒剂拖擦。
②各种表面也可用便携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表面照射消毒。
③若被明显污染,如具传染性的标本或培养物外溢、溅泼或器皿打破、洒落于表面,应立即用消毒液消毒,用1000mg/L-2000mg/L有效溴或有效氯
溶液,或%%过氧乙酸溶液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物表面,保持30min-60min,再擦,拖把用后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h。
④若已知被肝炎病毒或结核杆菌污染,应用2000mg/L有效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溶液擦拭,消毒3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