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ccna认证基础-教学大纲.doc
Cisco认证基础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一)课程的作用和任务思科网络技术学院项目(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Program)是Cisco systems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推出的一个主要面向初级网络T程技术人员的培训项li。
本课程以Cisco网络学院CCNA课程的第一、二部分内容为主。
主要讲述网络基木术语、模型、协议及Cisco路由器的基木操作,为全面学习CCNA认证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的目标和要求1.在多协议网络互联环境下,完成Cisco交换机和路由器安装和配置。
2.具有基本的故障排错能力。
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4.能够完成基木的以太网和TCP/IP网络的规划、设计、安装、运行及故障排除工作。
5.了解CCNA的相关概念、学习过程,对思科网络认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6.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7.了解并掌握常见网络介质、线缆测试及布线的相关知识;8.了解并掌握以太网技术和以太网交换的基础知识;9.掌握TCP/IP协议集和IP寻址,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地址分配;10.了解并掌握路由选择基础与了网的相关知识11.了解广域网和路由器的相关知识12.掌握路由器基础配置与Cisco IOS软件的管理;13.了解邻居和远程设备的学习发现机制;14.了解并掌握路rh选择和路rti选择协议,特别是距离矢量路市选择协议;15.了解基木路由器故障及其网络故障的处理流程和相关技术;16.深入理解TCP协议;17.掌握访问控制列表的相关应用;(三)课程前导知识要求1.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有基木的了解。
2.具备计算机硬件、二进制数学、基础电学、线缆等知识对木课程的学习将有所帮助,但并非必需。
觥 CCNA 网络认证简介第一章 网络技术入门二、教学内容与知识要点第一部分1. 接入到互联网所需要的物理连接:2. 计算机的主要纟R 成部件;3. 网卡及调制解调器的安装和故障扌非除;4. 网络连通性测试的基木步骤;5. Web 浏览器的配置和选择;6. 二进制;7. 二进制到十进制的转换;& 十六进制;9. IP 地址及网络掩码的二进制表示;10. IP 地址及网络掩码的十进制表示。
cisco思科网络技术教程
Version4.0
Semester One
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1
CCNA 1 & 2学习内容
• 协议 • 局域网(LAN) • 广域网(WAN) • OSI模型 • 线缆及工具 • 路由器
• 以太网 • IP地址 • 路由器的配置 • 路由选择协议的配置 • TCP/IP • 访问控制列表(ACL)
•1 byte (B) = 8 bits (b) 字节=8个二进制位
•1 Kilobyte(K/KB)=2^10 bytes=1,024 bytes 千字节
•1 Megabyte(M/MB)=2^20 bytes=1,048,576 bytes 兆字节
•1 Gigabyte(G/GB)=2^30 bytes=1,073,741,824 bytes 千兆字节
下载网页 - HTTP
文件传输 - TFTP * - FTP * - NFS
E-Mail - SMTP
远程登陆 - Telnet * - rlogin *
网络管理 - SNMP *
名称管理 - DNS*
物理层
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24
协议的定义
• 协议是一种关于一系列规则和协定的正式 描述,这些规则和约定规定了网络上的设 备应如何进行通信.
• 需要一个中断请求IRQ来向CPU请求服务。
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12
三、网络线缆基础
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13
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
14
四、网络连接设备
Switch Hub
Router
Repeaters
Bridge
思科网络网络学院教程
第一章:OSI参考模型与路由选择一、开放系统互连(OSI)应用层(第7层):处理应用层的网络进程表示层(第6层):数据表示会话层(第5层):主机间通信传输层(第4层):端到端连接段网络层(第3层):地址和最佳路径分组数据链路层(第2层):介质访问帧物理层(第1层)二进制传输比特1.对等层通信:协议数据单元(PDU):每一层协议与对等层交换的信息。
2.数据封装:二、物理层:1.以太网(Ethernet):指所有使用带冲突检测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D)的局域网。
以太网和IEEE 802.3:同轴电缆和双绞10Mbit/s100Mbit/s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双绞线100Mbit/s1000Mbit/s以太网:吉比特以太网2.以太网/802.3物理连接:10Base2:细缆185m10Base5:粗缆500m10BaseT:双绞线100m三、数据链路层:MAC地址用16进制表示,两种格式0000.0c12.3456和00-00-0c-12-34-56四、网络层:IP协议:寻找一条把数据报移到目的地的路径。
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ICMP):提供控制和发送消息的能力。
地址解析协议(ARP):根据已知IP地址决定数据链路层地址。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在数据链路层地址已知时,决定网络层地址。
1.IP寻址与子网:IP地址分成网络号、子网号和主机,即每个地址包括网络地址、可选的子网地址和主机地址。
网络地址和子网地址一起用于路由选择,主机地址用于表示网络或子网中独立的主机。
子网掩码用于从IP地址中提取网络和子网信息。
2.路径选择:指通信穿过网云所应该采取的传输路径。
使路由器能评估到目的地的可用路径,并建立对分组的优先处理方式。
3.路径通信:网络地址包含路径部分和主机部分。
路径部分指明在网络云内被路由器使用的路径;主机部分指明网络上的特定端口或设备。
4.ICMP:是通过IP数据报传送的,它用来发送错误和控制消息。
《Cisco网络基础课程》详细教学大纲
《思科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思科网络基础课程 英语名称:CCNA Exploration 课程代码: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学分学时数: 6/ 64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修(制)订人: 修(制)订日期:2009-2-3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审定人: 审定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程,也是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的课程。
(二)课程目的 本课程目的是介绍基本的网络概念和技术。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生活在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2学时) 1、讲授内容: 介绍通信的基本知识以及网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教学要求: 了解:网络、数据、局域网 (LAN)、广域网 (WAN)、服务质量 (QoS)的概念。
理解:安全问题、网络协作服务。
掌握:Packet Tracer 练习的概念。
3、教学重点:网络、数据、局域网 (LAN)、广域网 (WAN)、服务质量 (QoS)的概念。
4、难点:Packet Tracer 软件的使用。
第二章:网络通信(4学时) 1、讲授内容: 如何建立和使用网络模型,介绍 OSI 和 TCP/IP 模型以及数据封装过程。
……………………………………………………………………装……订……线…………………………………………………………………………………………………………… ……………………………………………………2、教学要求:了解:构成网络的设备、连接设备的介质、通过网络传送的消息。
理解:用于规范网络通信的规则和过程。
掌握:用于构建和维护网络的工具与命令。
3、教学重点:用于规范网络通信的规则和过程。
4、难点:用于构建和维护网络的工具与命令。
第三章:应用层功能及协议(4学时)1、讲授内容:本章将着重介绍 OSI 模型中应用层的作用以及它的组成部分:应用程序、各种服务及协议。
思科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职业学院课程教学大纲院系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思科网络课程(1)编者蒙任富2009年8 月课程教学大纲审核表《思科网络课程(1)》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说明课程编号:适用对象: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年级学生学分/总学时: 4/64讲授学时:32 课内实践学时:0 课外实验(上机)学时:32二、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课程的教学目标1.课程的性质、任务本课程是我院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支持必修课程,也是思科网络技术学院CCNA Exploration 网络基础知识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程,也是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的课程。
近年来在计算机网络行业中,CISCO网络设备已应用广泛,本课程对培养计算机高级应用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本课程的目的是介绍基本的网络概念和技术。
这些在线课程教材将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以便规划和实施不同应用场合下的小型网络。
2.课程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的重点是学习网络基础知识。
本课程中介绍的实用技能和概念性技能将为学生奠定理解基本网络的基础。
首先,学生将研究人际交流与网络通信之间的异同。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用于规划和实施网络的两个主要模型:OSI 和 TCP/IP。
学生将了解网络采用的“分层”方法并详细研究 OSI 和 TCP/IP 的各层以理解其功能和服务。
学生将熟悉各种网络设备、网络编址方案以及用于通过网络传输数据的介质类型。
三、课程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表(以课题或知识单元编排)四、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一)课程内容:第1章生活在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 (2学时)介绍通信的基本知识以及网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将了解网络、数据、局域网(LAN)、广域网 (WAN)、服务质量 (QoS)、安全问题、网络协作服务和 Packet Tracer 练习的概念。
通过实验,学生将了解如何设置维基以及如何建立即时消息会话。
第2章网络通信 (2学时)主要内容是如何建立和使用网络模型。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Exploration课程设计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CCNA Exploration课程设计1. 概述CCNA Exploration是Cisco Networking Academy的一个组成部分,致力于教授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能,使学生具备创意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为解决现实世界的计算机网络问题做出贡献。
本文将介绍CCNA Exploration课程设计的主题和目标,并讲解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2. 主题和目标CCNA Exploration课程设计的主题是教授计算机网络运作的基础知识,包括:•TCP/IP协议和其它关键网络协议的理解;•网络拓扑的的配置和设计;•交换机和路由器之间的交互;•虚拟专用网络(VPN)的创建和配置;•网络安全问题和解决方案的介绍。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能,能够设计、实现,维护和故障排除计算机网络,包括以下能力:•明白和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能;•能够实现实用和有效的网络设计;•能够使用一系列命令和工具诊断网络问题;•能够分析网络流量并实现对策;•能够保障网络的安全并部署网络安全方案;•能够利用网络开展各种应用。
3. 设计课程CCNA Exploration课程设计包括两个主要内容:教学和实验。
教学是基于在线自学课件的,实验则是模拟和实际的环境。
课件包括了理论知识和实用技巧,并提供一些例子进行学习。
学习的内容包括能够应对实际应用的知识,例如如何配置网络,诊断网络故障,设置网络安全等等。
实验则涉及如何配置和管理交换机、路由器,如何创建和管理虚拟专用网络,以及各种拓扑的配置,例如树形拓扑,环状拓扑和总线拓扑。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实现配置文件的创建、命令行的编写、端口间距离的计算和交换机和路由器之间的通信协议等操作。
最终可以实现网络管理、故障排查、安全性配置、网络优化等实用技能。
4. 实施与评估CCNA Exploration课程的实施需要在学期内完成,可以分为以下步骤:•学生完成CCNA Exploration自学课件的学习;•学生完成CCNA Exploration实验室练习,并在在线网络中提交结果;•学术作业和其他考试以检测学生的实际技能和理论知识。
网络技术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
网络技术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网络技术与应用》是MOOC配套的实验课程,以思科Packet Tracer为实验平台。
实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网络技术与应用》MOOC教学内容。
另一部分是实际网络应用的实施方案。
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用思科网络设备设计具体网络的方法和步骤。
课程概述由于网络技术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技术,需要通过实际网络设计过程来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习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又是一大难题,因为很少有学校可以提供设计、实施复杂交换式以太网和互联网络的网络实验室,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实验平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因此我们推出基于packet tracer的实验课程《网络技术与应用实验》。
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的人机界面非常接近实际cisco网络设备的配置过程,除了连接线缆等物理动作外,学习者通过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完成实验的过程与通过实际Cisco网络设备完成实验的过程几乎没有差别,更为难得的是,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可以模拟IP分组端到端传输过程中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处理IP分组的每一个步骤,显示各个阶段应用层消息、传输层报文、IP分组、封装IP分组的链路层帧的结构、内容和首部中每一个字段的值,可以帮助学习者深入了解协议实现过程和各种协议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本课程中的每一个实验由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关键命令说明和实验步骤v组成。
通过这些实验的学习,学习者可以具有以下能力:熟练使用Cisco packet tracer的能力;运用Cisco设备设计、配置和实施复杂交换式以太网的能力;运用Cisco设备设计、配置和实施无线局域网的能力;运用Cisco设备设计、配置和实施以太网和ADSL接入网的能力;运用Cisco设备设计、配置和实施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互联网的能力;设计、配置和实施各种网络应用系统的能力;运用Cisco设备实施各种安全策略的能力。
cisco网络课程设计
cisco网络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CISCO网络基础知识,包括网络架构、协议和设备功能;2. 学习并了解CISCO设备的配置与调试方法;3. 掌握网络故障排除的基本技巧和策略。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进行CISCO设备的配置与调试;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局域网和广域网;3. 能够运用网络故障排除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事业的热爱和兴趣;2.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CISCO网络设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对实际操作有较高的兴趣,希望提升自身技能。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网络技术人才。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网络基础知识:包括CISCO网络架构、OSI七层模型、TCP/IP协议、IP地址规划等,参考教材第一章内容。
2. CISCO设备配置与调试:学习路由器、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掌握VLAN 划分、路由协议配置、NAT配置等,参考教材第二章至第四章内容。
3. 网络设计与故障排除:学习如何设计局域网和广域网,了解常见的网络故障及其排除方法,参考教材第五章内容。
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CISCO设备的实际操作,包括设备配置、网络搭建、故障排除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
教学安排与进度:1. 第一周:网络基础知识学习;2. 第二周:CISCO设备配置与调试;3. 第三周:网络设计与故障排除;4. 第四周:实践操作与总结。
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以教材为依据,结合课程目标进行筛选和组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保证教学质量。
cisco网络课程设计
cisco网络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Cisco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网络拓扑、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配置和管理方法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Cisco网络设备,进行网络的搭建、配置和维护。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网络问题,具备一定的网络故障排查和修复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Cisco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拓扑、网络协议、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等。
2.Cisco设备配置和管理: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方法、网络管理工具的使用等。
3.网络故障排查和修复:网络故障的类型和原因、故障排查的方法和步骤、故障修复的技巧等。
4.实际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网络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讲解Cisco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掌握网络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网络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学生动手搭建和配置网络,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Cisco网络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网络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网络技术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提供充足的网络设备,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
《网络路由与交换》教学大纲
《网络路由与交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网络路由与交换【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课时】 64【学分】 4【针对专业】【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一、知识目标:网络交换与路由课程是系统网络专业方向的一门主要技术专业课。
本课程以思科交换机、路由器两种设备为研究对象,以基本工作原理及配置为重点。
二、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结构,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
三、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以及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理论教学内容要点】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一、学习目的要求理解网络结构知道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概念掌握ISO OSI参考模型的基本结构二、主要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安排)重点: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基本概念难点:OSI参考模型第二章TCP-IP原理和子网规划一、学习目的要求描述TCP/IP协议与OSI参考模型描述TCP/IP协议栈各层次功能和原理了解IPv4的不足和IPv6的基本特点描述IP地址分类和应用进行子网地址划分二、主要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安排)重点:TCP/IP协议难点:子网地址划分第三章常见网络接口与线缆一、学习目的要求了解一般的网络结构常见局域网接口类型和基本特性常见广域网接口类型和基本特性常见的光接口类型和基本特性二、主要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安排)重点:常见接口难点:广域网接口类型和基本特性第四章路由器基础及配置一、学习目的要求掌握路由器基本原理如何登录路由器利用上下文帮助功能完成一个命令的书写能够利用一些常用命令配置路由器检查路由器状态使用setup 模式对路由器进行一些基本配置在全局配置模式下对路由器进行配置配置路由器的端口备份和恢复路由器的IOS二、主要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安排)重点:配置路由器的端口难点:使用命令配置路由器第五章路由协议原理及配置一、学习目的要求描述路由表的作用配置静态路由描述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原理配置RIP路由协议了解OSPF路由协议原理和配置二、主要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安排)重点:路由表静态路由难点:OSPF路由协议第六章访问控制列表与地址转换一、学习目的要求理解访问控制列表的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和高级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方法掌握地址转换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二、主要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安排)重点:访问控制列表难点:地址转换第七章无线网络基础及组建一、学习目的要求了解无线技术了解无线LAN的不同组件和结构了解无线安全问题和防范措施配置无线接入点和无线客户端二、主要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安排)重点:无线安全难点:无线安全第八章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及配置一、学习目的要求掌握CSMA/CD 和以太网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的交换技术掌握思科交换机的相关技术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命令VLAN 基本原理和配置STP 的基本原理二、主要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安排)重点:交换机的基本配置难点:STP第九章广域网协议原理及配置一、学习目的要求广域网协议概述HDLC协议原理及配置PPP协议原理、配置及维护帧中继协议原理、配置及维护二、主要教学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安排)重点:PPP协议帧中继协议难点:帧中继协议1、实验目的要求掌握路由器基本配置维护2、实验主要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安排)登录路由器配置路由器的端口备份和恢复路由器的IOS重点:路由器的配置难点:路由器的模式3、实验仪器设备模拟器真路由(实验2)1、实验目的要求掌握路由协议的配置2、实验主要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安排)配置静态路由配置RIP路由协议配置EIGRP路由协议配置OSPF路由协议重点:路由表难点:配置OSPF路由协议3、实验仪器设备模拟器真路由(实验3)1、实验目的要求掌握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2、实验主要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安排)基本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高级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重点:扩展ACL的配置难点:扩展ACL的配置3、实验仪器设备模拟器真路由(实验4)1、实验目的要求掌握网络地址转换的配置2、实验主要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安排)动态地址转换静态地址转换重点:动态地址转换难点:动态地址转换3、实验仪器设备模拟器真路由(实验5)1、实验目的要求掌握交换机配置2、实验主要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安排)交换机的基本配置VLAN 基本配置重点:VLAN 基本配置难点:VLAN 基本配置3、实验仪器设备模拟器交换机(实验6)1、实验目的要求掌握广域网协议的配置2、实验主要内容(含重点、难点内容安排)PPP协议配置帧中继协议配置重点:帧中继协议配置难点:帧中继协议配置3、实验仪器设备模拟器真路由【成绩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占总成绩30%2、期末考核评定采取闭卷考试形式【教材、参考书目】《CCNA 学习指南640-802》美国TODD LAMMLE 著袁国忠徐宏译Computer Network -- James F. Kurose -- Andrew S. Tannenbaum - 4rd Edition 《思科网络认证-CCNA学习》【有关说明(教学建议)】1 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为目的2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为宗旨3 提升学生团队精神执笔人:审定人:系(部)主任:。
思科网络学院教程
装、界面及基本功能。
网络协议分析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如何使用Wireshark捕获数据包,并解析常 见网络协议(如TCP、UDP、HTTP等)的数据包结构和含义
。
过滤器和统计分析
网络编程概念
介绍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如TCP/IP协议栈、套接字编程、 HTTP协议等,为后续的网络编程实践打下基础。
Python网络库
介绍Python中常用的网络库,如socket、requests、 urllib等,以及如何使用这些库进行网络通信和数据传输。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
Wireshark简介
防火墙
防火墙是用于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访问的设备 。思科防火墙有PIX系列和ASA系列。
交换机
交换机用于连接网络中的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分 为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和核心层交换机 。思科交换机有WS-C2960、WS-C3750等型号 。
无线接入点
无线接入点是提供无线局域网接入的设备,思科 无线接入点有Aironet系列。
网络优化是对现有网络进行性 能分析和改进,以提高网络性
能和可靠性。
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是对网络设备进行配 置、监控和维护的过程,以确
保网络的正常运行。
02
路由和交换技术
路由原理与配置
路由原理
路由是指在网络中,数据包从一个网 络节点传送到另一个网络节点的过程 。路由原理涉及IP地址、路由协议、 路由表等概念。
思科网络学院教程
目录
• 思科网络基础知识 • 路由和交换技术 • 网络安全技术 • 网络编程与开发 • 网络故障排除 • 网络优化与管理
CISCO网络基础培训课程
第三章 考查互联网络相关内容
• 一、cisco网络分层结构
Core Layer
Distribution Layer
Access Layer
• 1、访问层:用于连接网络终端用户 • 2、分布层:连接访问层与核心层,提供网络区域的划分;
物理介质的转换;路由数据;安全管理等功能。 • 3、核心层:连接分布层,并不侧重对数据的管理,而是 专注于提供高速的数据传输服务。
E0:0000.0000.00e0 IP:1.1.1.3 Router 第10步:WEB回PC1的连接请求
E1:0000.0000.00E1 IP:2.2.2.1
2.2.2.3 1.1.1.1 0000.0000.00e0 0000.0000.0pc1 接受PC1发出连接请求
网络通迅三
WEB:0000.0000.0web IP:2.2.2.3 PC1:0000.0000.0pc1 IP:1.1.1.1 DNS:0000.0000.0dns IP:2.2.2.2
第2步:PC2返回ARP数据包
1.1.1.3
1.1.1.1 0000.0000.0pc2 0000.0000.0pc1
| 1.1.1.3 对应MAC
网络通迅二
PC1:0000.0000.0pc1 1.1.1.1 第1步:PC1 发出的ARP包
E0:0000.0000.00E0 1.1.1.3 E1:0000.0000.00E1 2.2.2.3
E0:0000.0000.00e0 IP:1.1.1.3 Router 第8步:网关发出的ARP数据包
E1:0000.0000.00E1 IP:2.2.2.1
2.2.2.1 2.2.2.3 0000.0000.00E1 FFFF.FFFF.FFFF 2.2.2.3对应的MAC
《CCNA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
《CCNA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总学时:102 理论学时:68 实验学时:34开课对象:网络技术及相关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思科关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的一门课程,为网络技术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了解数据通信的原理,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体系结构、TCP/IP模型,掌握局域网工作原理和一种流行局域网的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结构化布线的基本概念,并培养学生具备简单的组网与网管能力,从而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设计与开发打下基础。
二、先修课程及预备知识《计算机组成原理》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1、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6学时)[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5]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6]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基本要求:①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②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6学时)[1]网络体系结构概述[2]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3] TCP/IP模型[4] OSI 和 TCP/IP模型的区别基本要求:①了解 OSI 和 TCP/IP模型的区别。
②理解网络分层的作用和含义。
③掌握服务、接口和协议的概念,熟练掌握OSI 的层次结构, 各层的PDU单元及主要功能,TCP/IP 的层次结构,各层的主要功能。
3、应用层(10学时)[1] 应用层概述[2] TCP/IP的应用层基本要求:①理解应用层的功能与作用②掌握TCP/IP的应用层的主要应用及工作原理(包括DNS服务、 HTTP服务、 FTP 服务和-mail服务)4、OSI传输层 (10学时)[1] 传输层功能概述[2] TCP/IP的传输层[3] TCP协议[4] UDP基本要求:①了解TCP协议的功能与特点,TCP的主要实现机制,套接字和端口概念。
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CCNA课程大纲.pdf
思科认证网络工程师(CCNA)课程大纲CCNA课程目标完成整个CCNA课程学习后,网络工程人员能够:1 描述网络如何工作●描述不同网络设备的功能和作用●选择网络组件●使用OSI参考模型以及TCP/IP模型的相关协议解释数据如何在网络进行传输●描述基本的网络应用,包括WEB●描述OSI参考模型以及TCP/IP模型中相关协议的功能及其基本原理。
●描述V oice Over IP以及Video Over IP对网络的影响。
●理解网络拓扑图●确定主机间数据传输的路径●描述网络以及Internet通讯的组件●确定并处理网络中1层、2层、3层以及7层故障●区别LAN与WAN●2交换机的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选择正确的介质、线缆、接口和连接器来完成交换机与其他网络设备以及主机的连接●解释Ethernet网中Media Access Control技术●解释网段以及基本的流量管理概念●解释基本的交换概念以及Cisco交换机的工作原理●完成交换机的初始化配置,包括对交换的远程管理●使用基本的工具(ping、traceroute、telnet、SSH、ARP、ipconfig)、SHOW以及DEBUG验证网络以及交换机●分析、确定并解决交换网络中介质问题、配置问题、自动协商以及交换机硬件故障●描述增强的交换网络技术(VTP、RSTP、VLAN、PVSTP、802.1q)●描述VLAN如何创建逻辑上隔离的网络,VLAN间通讯需要进行路由●VLAN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Cisco 交换机Trunk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VLAN间路由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VTP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RSTP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理解SHOW以及DEBUG命令显示的信息,并根据信息验证Cisco交换网络的工作状态●实施基本交换机安全(port security、trunk access等)3实施IP编址以及IP服务●描述私有地址以及公有地址使用优点以及工作原理●解释DCHP以及DNS的优点以及工作原理●路由器上DHCP以及DNS配置、检查以及故障排查●在LAN中,为主机实施静态以及动态地址分配●实施IP编址,包括VLSM地址分配●在LAN/WAN中实施VLSM以及地址汇总●描述IPv6与IPv4的共存技术(包括协议、双栈以及隧道等)●描述IPv6编制●分析并解决基本IP地址分配问题4 路由及路由器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描述路由概念●描述路由器工作原理●选择正确的介质、线缆、接口以及连接器完成路由器与其他网络设备和主机的连接●RIPv2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访问路由器并进行基本配置(CLI/SDM)●路由器接口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验证路由器配置、使用ping, traceroute, telnet, SSH或其他工作验证网络的连通性●实施并验证静态路由以及默认路由配置●管理IOS配置文件●管理Cisco IOS●比较不同的路由技术以及路由协议●OSPF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EIGRP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排查路由问题●使用SHOW以及DEBUG命令验证路由器硬件和软件工作状态●实施基本路由器安全5WLAN管理●描述无线介质相关标准●描述小型WLAN中组件的功能(包括SSID、BSS以及ESS等)●在WLAN配置基本参数,确保设备连接到正确的访问点●比较WALN安全特性以及WPA安全的功能●分析并解决在WLAN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6网络安全●描述当今网络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并解释实施复杂的网络安全策略以应对网络安全的需要●解释缓解对网络设备、主机以及应用安全问题的通用技术●描述基本网络安全设备以及安全应用的功能●描述推荐的实施安全的做法,包括最初的步骤,以确保网络设备7 NAT以及ACLs配置、验证以及故障排查●描述ACLs类型以及功能●配置ACLs以实施数据过滤●配置ACLs以实施对于Telnet以及SSH的访问限制●验证并监控网络中的ACLs●排查ACLs问题●解释NA T工作原理●配置NAT●排查NA T问题8 实施、验证WAN链路●描述不同的WAN链路技术●HDLC配置、验证●Frame-relay配置、验证●PPP配置、验证●排查WAN实施中的问题●描述VPN技术课程知识点课程知识点简介CCNA 理论课程理解网络基础概念理解以太网技术基础理解网络模型,七层OSI理解TCI/IP理解网络传输介质,例如铜缆、光纤、无线理解IP寻址理解路由的原理和概念学习RIP第二版理解IOSPF、EIGRP基础学习IOS管理理解I路由器配置基础理解I访问控制表学习网络故障排除技能理解IVLSM基础学习交换机配置理解生成树协议理解虚拟局域网学习虚拟中继协议理解I虚拟局域网间路由理解I扩展IP地址、NAT和PAT理解IDHCP协议I理解ISDN和DDR理解I帧中继理解IPPP理解I网络管理协议基础、SNMP实验课程访问Cisco设备的方法1.1 实验1:通过Console端口访问Cisco路由器1.2 实验2:通过Telnet访问Cisco路由器1.3 实验3:配置终端服务器1.4 实验4:通过浏览器访问路由器IOS软件的基本操作2.2 实验1:模式切换、上下文帮助及查看有关信息2.3 实验2:使用历史记录、系统日志及调试工具2.4 实验3:使用安装模式配置路由器2.5 实验4:路由器的口令设置和口令恢复2.6 实验5:管理配置文件2.7 实验6:备份和升级IOS软件局域网交换机配置3.2 实验1:交换机启动及基本设置3.3 实验2:交换机端口和MAC地址表的设置3.4 实验3:VLAN、VLAN Trunk、VTP和STP配置IP、静态路由及CDP协议4.2 实验1:熟悉常用的IP相关命令4.3 实验2:静态路由的设置及相关命令4.4 实验3:使用回送接口、扩展的ping和trace 4.5 实验4:配置CDP协议路由选择协议、RIP和IGRP5.2 实验1:RIP协议的基本配置5.3 实验2:使用RIP协议处理不连续的子网和VLSM 5.4 实验3:IGRP协议的基本配置5.5 实验4:IGRP协议的高级配置EIGRP协议配置6.2 实验1:EIGRP协议的基本配置6.3 实验2:使用EIGRP的监测和诊断命令6.4 实验3:EIGRP高级配置ISDN、PPP和DDR技术7.2 实验1:ISDN基本配置7.3 实验2:PPP认证、DDR和Multilink7.4 实验3:配置ISDN接口作为备份接口配置帧中继8.2 实验1:配置帧中继交换机8.3 实验2:基本的帧中继配置8.4 实验3:配置帧中继子接口IPX协议配置9.2 实验1:基本的IPX配置9.3 实验2:配置和查看IPX路由和SAP服务配置访问控制列表10.2 实验1:IP访问控制列表10.3 实验2:IPX访问控制列表配置OSPF协议11.2 实验1:配置和查看OSPF协议11.3 实验2:监测和调试OSPF协议配置NAT12.2 实验1:配置和监测静态内部源地址转换12.3 实验2:配置和监测动态内部源地址转换12.4 实验3:配置和监测复用内部全局地址NAT配置Cisco 2950交换机实验1:2950交换机的启动及基本设置实验2:配置VTP、VLAN和VLAN Trunk考核答疑针对学习本课程中的任何相关疑问本课程总计学时:48学时。
用思科做网络课程设计
用思科做网络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思科网络技术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学会使用思科设备搭建简单的局域网,理解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能够熟练操作思科设备,配置网络参数,测试网络连接,以及诊断网络故障。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将培养对网络技术的兴趣,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以及面对网络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围绕思科网络技术展开,包括网络基础知识、网络设备的使用和配置、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网络故障的诊断和解决。
具体将教授如何搭建简单的局域网,配置IP地址,理解DHCP和DNS协议,以及进行网络性能测试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包括讲授法,用于教授网络基础知识;讨论法,用于探讨网络问题解决方案;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网络案例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实验法,让学生亲手操作思科设备,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思科官方教材、网络技术参考书籍、多媒体教学视频、以及实验室设备。
教材将作为主要的学习资源,用于教授网络知识;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习材料;多媒体教学视频以更直观的方式展示网络技术的应用;实验室设备则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重要工具,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占总评的30%;作业包括练习题和实验报告,占总评的40%;考试则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评估方式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共分为16周,每周两次课,每次课时长为2小时。
教学地点选在学校的网络实验室,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践操作机会。
教学进度安排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教学安排还考虑了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兴趣爱好,尽量选择学生在家的时间进行授课,以方便学生学习和休息。
思科路由教案
思科路由教案教案标题:思科路由教案教案目标:1. 介绍思科路由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思科路由器进行网络配置和管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网络故障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 思科路由器和交换机。
2. 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3. 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
4. 网络故障案例分析。
教学步骤:第一节:思科路由器基础知识1. 引入思科路由器的概念和作用。
2. 介绍思科路由器的类型和常见特性。
3. 讲解思科路由器从配置到运行的过程。
4. 演示思科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命令。
第二节:思科路由器网络配置1. 引导学生使用思科路由器进行网络配置。
2. 指导学生设置思科路由器的IP地址和默认网关。
3. 演示如何配置思科路由器的路由表。
4. 给学生提供练习任务,让他们自己配置思科路由器完成网络连接。
第三节:思科路由器网络管理1. 介绍思科路由器的网络管理功能和工具。
2. 讲解如何通过SNMP协议监控思科路由器。
3. 指导学生使用Telnet或SSH远程登录思科路由器。
4. 演示如何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以及网络地址转换(NAT)。
第四节:思科路由器故障排除1. 提供几个常见的网络故障案例。
2. 指导学生使用思科路由器的故障排除命令进行问题诊断。
3. 分组分工,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决故障案例。
4. 学生展示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反思。
第五节:思科路由器团队项目1. 将学生分成小组,请每个小组设计和配置一个复杂网络拓扑。
2. 学生之间展开合作,并进行网络规划和配置。
3. 学生向其他小组展示他们的设计和配置。
4. 进行评估和讨论,提供反馈和建议。
评估和作业:1. 学生的日常表现评估,包括课堂参与和团队合作。
2. 学生在故障排除任务中的表现评估,包括问题诊断和解决方案的准确性。
3. 学生设计和配置的网络拓扑报告。
教学建议:1.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提高学习兴趣和动力。
cisco校园局域网课程设计
cisco校园局域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局域网的定义、组成和分类;2. 掌握Cisco设备的基本配置和管理;3. 学习并掌握VLAN的原理、配置及应用;4. 了解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原理和配置方法;5. 熟悉常见的网络故障排查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完成Cisco设备的安装、配置和管理;2. 能够设计并实现基于VLAN的校园局域网;3. 能够配置NAT,解决内网访问外网的问题;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网络故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2. 增强学生网络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3.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局域网基础知识- 局域网的定义、组成和分类- 以太网技术原理和标准2. Cisco设备配置与管理- Cisco设备的基本操作和命令- 设备的初始配置和升级- 管理配置文件和密码3. VLAN原理与应用- VLAN的概念和作用- VLAN的配置方法- VLAN间的路由配置4. 网络地址转换(NAT)- NAT的原理和类型- NAT的配置方法- 跨网络通信问题及解决方案5. 网络故障排查- 常见网络故障分类- 故障排查方法与技巧- 故障案例分析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局域网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Cisco设备配置与管理第三周:VLAN原理与应用第四周:网络地址转换(NAT)第五周:网络故障排查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教学内容依据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相关章节,涵盖局域网、Cisco设备配置、VLAN、NAT和网络故障排查等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院系
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思科网络课程(1)
编者蒙任富
2009年8 月
课程教学大纲审核表
《思科网络课程(1)》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说明
课程编号:
适用对象: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年级学生
学分/总学时: 4/64
讲授学时:32 课内实践学时:0 课外实验(上机)学时:32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与课程的教学目标
1.课程的性质、任务
本课程是我院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支持必修课程,也是思科网络技术学院CCNA Exploration 网络基础知识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课程,也是理论与实操紧密联系的课程。
近年来在计算机网络行业中,CISCO网络设备已应用广泛,本课程对培养计算机高级应用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本课程的目的是介绍基本的网络概念和技术。
这些在线课程教材将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技能,以便规划和实施不同应用场合下的小型网络。
2.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重点是学习网络基础知识。
本课程中介绍的实用技能和概念性技能将为学生奠定理解基本网络的基础。
首先,学生将研究人际交流与网络通信之间的异同。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用于规划和实施网络的两个主要模型:OSI 和 TCP/IP。
学生将了解网络采用的“分层”方法并详细研究 OSI 和 TCP/IP 的各层以理解其功能和服务。
学生将熟悉各种网络设备、网络编址方案以及用于通过网络传输数据的介质类型。
三、课程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以课题或知识单元编排)
四、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课程内容:
第1章生活在以网络为中心的世界 (2学时)
介绍通信的基本知识以及网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将了解网络、数据、局域网(LAN)、广域网 (WAN)、服务质量 (QoS)、安全问题、网络协作服务和 Packet Tracer 练习的概念。
通过实验,学生将了解如何设置维基以及如何建立即时消息会话。
第2章网络通信 (2学时)
主要内容是如何建立和使用网络模型。
本章将介绍 OSI 和 TCP/IP 模型以及数据封装过程。
学生将了解用于分析网络通信的网络工具Wireshark® 并研究实际网络与模拟网络之间的区别。
在实验中,学生将搭建自己的第一个网络,一个小型点对点网络。
第3章应用层功能及协议 (6学时)
针对教学网络使用自上而下的方法,介绍网络模型的顶层应用层。
在本章的相关内容中,学生将了解协议、服务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重点关注 HTTP、DNS、DHCP、SMTP/POP Telnet 和 FTP。
通过实验,学生还将练习安装 Web 服务器/客户端并使用Wireshark® 分析网络通信。
Packet Tracer 练习将帮助学生了解应用层协议的运作原理。
第4章传输层(4学时)
介绍传输层,并重点讲述如何将 TCP 和 UDP 协议应用于常见的应用程序。
实验和练习将综合使用Wireshark®、Windows 实用程序命令 netstat 和 Packet Tracer 来研究这两种协议。
第5章网络层 (4学时)
介绍 OSI 网络层。
学生将研究编址和路由的概念并了解路径确定、数据包和 IP 协议。
学生还将在本章结束时配置主机,用其访问本地网络并研究路由表。
第6章网络编址(8学时)
详细介绍网络编址以及如何使用地址掩码(即前缀长度)确定网络中的子网数量和主机数量。
本章还将介绍 ICMP(Internet 控制消息协议)工具,如 ping 和 trace。
第7章数据链路层 (4学时)
探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服务。
本章的重点是通过 LAN 和 WAN 传输数据时的封装过程。
第8章物理层 (8学时)
介绍物理层。
学生将了解数据如何发送信号以及如何对其编码才能通过网络传输。
学生还将了解带宽以及介质类型及其相关联的连接器。
第9章以太网 (8学时)
研究以太网技术及其运作原理。
学生将使用Wireshark®、Packet Tracer 练习和实验练习研究以太网。
第10章网络规划和布线 (8学时)
介绍网络设计和布线。
学生将运用在前面各章中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确定应该使用的正确电缆和连接设备的方法,并制定编址和测试方案。
第11章配置和测试网络(8学时)
使用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基本 Cisco IOS 命令连接并配置一个小型网络。
完成最后这一章后,学生可以继续深造 CCNA Exploration 路由课程或 CCNA Exploration 交换课程。
(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重点是学习网络基础知识。
本课程中介绍的实用技能和概念性技能将为学生奠定理解基本网络的基础。
首先,学生将研究人际交流与网络通信之间的异同。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用于规划和实施网络的两个主要模型:OSI 和 TCP/IP。
学生将了解网络采用的“分层”方法并详细研究 OSI 和 TCP/IP 的各层以理解其功能和服务。
学生将熟悉各种网络设备、网络编址方案以及用于通过网络传输数据的介质类型。
五、必要说明
(一)课程开设的基本条件
开设本课程需具备思科网络实验室,配备CISCO网络设备。
学生需在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等数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学习本课程。
(二)建议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参考教材: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 CCNA Exploration:网络基础知识》.思科网络技术学院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2.推荐教学参考资料:
《CCNA学习指南:Cisco网络设备互连(ICND1):第2版》.(美)Stephen McQuerry 编著 .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CCNA学习指南:Cisco网络设备互连(ICND2):第2版》.(美)Stephen McQuerry 编著 .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及形式
方式:考试;形式:在线考试+实验操作
2.总评成绩的组成及评定标准:
期末考试:60%,平时成绩:40%
(四)其它说明
本课程的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在线练习与考试,因此建议在思科网络实验室进行教学,讲授与实验应统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