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教案资料讲解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不进位和不退位的含义,能正确计算。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计数器、算式卡片。
2. 学具:计数器、算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10以内加减法,引导学生发现计算规律,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探索新知(1)出示算式卡片,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发现不进位和不退位的规律。
(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计算方法。
(3)师生共同总结计算方法。
3. 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练习题。
(2)教师出示算式,学生口算并回答。
4. 实践应用(1)学生分组,用计数器进行加减法计算比赛。
(2)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有8个苹果,小红给了他3个苹果,现在小明有多少个苹果?5.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练习题。
2. 家长出题,学生进行计算。
七、板书设计1. 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2. 计算方法3. 实际问题应用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尝试、交流,使学生掌握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巩固练习环节,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较好。
但在实践应用环节,部分学生解决问题时还存在困难,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索新知”环节,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关键步骤。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说课稿)-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道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及其应用2.能够熟练进行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二、教学重点1.教会学生进行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告诉学生应用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场景三、教学难点1.教会学生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思维方法2.让学生了解应用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场景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老师用数轮来呈现1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
•鼓励学生尝试计算1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 讲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20分钟)•老师用多个例子,详细讲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老师注重带入实际场景,举例说明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应用。
3. 练习(30分钟)•学生逐渐熟悉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逐渐能够进行计算。
•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4. 拓展教学(20分钟)•老师和学生交流更多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应用场景。
•学生提出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问题,老师进行解答。
5. 总结(10分钟)•老师请学生总结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规则。
•学生互相交流并分享计算方法及经验。
五、教学评估•学生通过课堂上练习,展示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的能力。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所学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知识,并交流学习经验。
•学生课后根据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个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老师也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下一步,可以通过课外拓展,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2)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2)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使用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方法计算20以内的数学题目;2.能够发现并纠正自己计算中的错误;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教授如下内容:1.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2.2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本知识;2.熟练掌握运算方法;3.学会发现并纠正自己计算错误。
2. 教学难点1.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相对于基础加减法的难点较高;2.学生可能会因为不熟悉计算方法而出现偏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1.准备数学练习题,在小黑板上写下一些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例子,让学生练习并自我检查;2.回顾上一次课学习的内容: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
2. 观察引导1.给出一个简单的不进位加法题目,例如“7+9=?”;2.让学生自主思考,确定计算方法;3.老师在黑板上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并纠正错误。
3. 教师讲解1.介绍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本概念;2.明确计算方法;3.给出多个例子,让学生练习理解。
4. 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成小组;2.每个小组将获得一张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练习题;3.学生们讨论并完成练习题;4.学生互相检查对方的答案;5.检查完毕后,老师发放参考答案。
5.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练习题;2.老师进行检查,并在黑板上公布正确答案;3.学生自行检查自己的答案并纠正错误。
五、课堂小结1.回顾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2.强调发现并纠正自己计算错误的重要性;3.检查每个学生的练习,并纠正错误;4.确认学生掌握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六、布置作业1.完成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练习题;2.牢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青岛版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课型
新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0—81页
备课教师
教学时间
共2课时第1课时
单位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初步感悟加减法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3.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感悟同一道加法或减法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生:加在2根小棒里。
师:为什么要把3根小棒加在2根小棒里?
师引生:3根小棒表示——3个一,2根小棒表示——2个一。合起来就是——5个一。
再加上一捆小棒,一共就是15。
2.计数器
师:除了摆小棒,我们还可以用计数器算12+3。谁会拨算珠?(抽生上台)
先拨12,再加3。这3颗算珠是加在个位上还是十位上?
3.口算
师:如果不用小棒和计数器,你还有什么方法算 12+3=?呢。
生:我们是从12起接着数3个数:13,14,15。(板书:接着数)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教学过程
复备
生:3+2=5,10+5=15
三、班内交流,升华凝练
1.练习(课件出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14+2= 13+4= 13+6= 12+6=
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以前我们的知识列出算式?
生:12+3= (板书:12+3= )
二、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摆小棒
师:那12+3等于多少呢?我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请同学们先拿出12根小棒摆在桌子上,再摆3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呢?(15根)
教学过程
复备
师:(课件演示摆小棒)我先摆12根小棒,再摆3根小棒。老师想知道是把3根小棒加在2根小棒里呢,还是加在一捆里?
最新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讲义ppt课件
1.8 1mol理想气体的Cpm=3.5R,始态为 100kPa、41.57dm3,经PT等于常数的可逆 过程压缩到末态压力为200KPa,试计算 (1)末态温度;(2)该过程的W、Q、 ΔU、ΔH。
1.9
容积为200dm3的容器中的某理想气体,t1= 20℃,p1=253.31kPa。已知其绝热指数γ =1.4,试求Cvm。若该气体的摩尔热容近 似为常数,试求在等容条件下加热该气体 至t2=80所需用的热。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 退位减法
(一)口算
❖9+1= 8+2= 10-7= ❖6-6= 4-4= 3+6= ❖8-2= 5+5= 10-4=
(二)看图列式。
5+4= 7+3= 1+8=
你有什么发现?
10+1= 11 10+3= 13 10+5= 15 10+9= 19 10+6= 16 10+4= 14 10+7= 17 10+8= 18 10+2= 12
(1)两个热机的效率是否相等? (2)两个热机自高温热源吸收热量是否相等?
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量是否相等?
1-13(1)1kg温度为273K的水与373K的等温 热源接触,当水温升至373K时,求水的熵变、 热源的熵变及孤立系统总熵变;(2)倘若水 是先与保持323K的等温热源接触,达到平衡 后再与保持373K的等温热源接触,并使水温 由273K升至373K,又能使总熵变接近于零。 设水的比热容为4.184J.K-1.g-1。
1.6
氢气从1.43dm3、3.04×105Pa、298K的始态 绝热可逆膨胀至2.86dm3的末态。已知氢气 的Cpm=28.8JK-1mol-1,可按理想气体处 理。(1)求末态的温度和压力;(2)求 该过程的W、Q、ΔU、ΔH。
青岛版一年级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重点
青岛版一年级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重点一、教学目标1.学会进行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运算;2.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技巧;3.培养学生对数学运算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不进位加法运算:a.两个个位数相加,个位数相加结果小于10;b.两个个位数相加,个位数相加结果等于10。
2.不退位减法运算:a.减法结果不大于被减数;b.化简的加法减法计算。
三、教学重点1.不进位加法运算;2.不退位减法运算;3.形象化教学。
四、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进行运算;2.演示教学法:通过演示示范进行教学;3.组织性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1.不进位加法运算a.引入:教师介绍不进位加法的概念,例如:小朋友们,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进行不进位加法运算。
不进位加法就是在加法运算时,如果两个个位数相加的结果小于10,我们就不需要进位,直接将个位数相加得到新的个位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3+4=7。
请问,3和4相加的结果小于10吗?b.示范:教师出示相应的计算卡片,例如:3+4=7。
向学生解释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一起完成算式。
c.练习:学生根据示范进行练习,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并互相交流、讨论答案。
d.游戏:设计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不进位加法运算。
例如:找朋友配对游戏,将计算卡片分发给学生,让他们找到对应的配对卡片,两个卡片的加法结果为一致。
2.不退位减法运算a.引入:教师介绍不退位减法的概念,例如:小朋友们,我们来学习一下如何进行不退位减法运算。
不退位减法就是在减法运算时,如果两个数相减的结果不大于被减数,我们就不需要退位,直接将个位数相减得到新的个位数。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例子:6-2=4。
请问,2减6的结果不大于2吗?b.示范:教师出示相应的计算卡片,例如:6-2=4。
向学生解释计算过程,并引导学生一起完成算式。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教案(精选五篇)
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教案课题: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教学内容: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图片,了解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估算思想。
教学过程:一、20以内不进位加法及各部分名称1、学生可能列出12+3= 和3+12= 两种算式,那么这两个算式哪个正确,我们看它们结果是否相同。
即3+12=15。
教师在此过程中,巡视指导,有摆放小棒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提示。
学生说出自己计算过程:2+3=5,10+5=15,3+2=5,10+5=15。
2、加法各部分的名称教师板书12+3=15。
12有名字叫加数,3的名字叫加数,15的名字叫和。
因为12叫加数,3也叫加数,因此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12+3=15,3+12=15。
(板书:加数+加数=和)二、20以内不退位减法及各部分的名称同学们看,岩石上原来有17只海鸥,飞走了4只,现在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有13只)是怎样得出来的?小朋友根据以前减法知识,能否列出一个减法算式?1、学生可能列出17-4=,小朋友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摆一摆17减4等于几?2、20以内不退位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同学们都知道17-4=13,在加法中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么减法中有没有呢?有那么叫什么呢?17叫被减数,4叫减数,13叫差,即被减数--减数=差四、巩固练习估一估,数一数五、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请同学们说一说。
第二篇: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教案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课题】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估算。
【备课人】刘淑娟【课时】第一课时【课程阶段性目标】: 1.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估算思想。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2、结合图片,了解估算,【预设良好习惯养成】: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估算 ︳西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估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估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估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2.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特点,总结计算方法。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3)介绍估算方法,让学生了解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算方法和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如何运用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学生对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程度如何?3. 学生是否能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5. 如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不断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在以上提供的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关键环节,也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学内容。
以下将针对这个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2)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2)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计算这类算式,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通过具体例子的演示和练习,学生将学会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式。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进位和退位的理解。
2.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对于数位的把握。
3. 学生对于加法和减法关系的理解。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计算器、计算卡片等教具。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计算本等学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新课导入:通过具体例子的演示,引导学生理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让他们尝试自己计算。
3. 练习:通过练习题目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4. 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思路。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1. 加法的基本概念2. 减法的基本概念3. 20以内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4. 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5.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作业设计1. 计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式。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熟练地计算这类算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练习和实践,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同时,我也注意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进位和退位的理解、数位的把握等,我会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这些方面的指导。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案: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学目标:1. 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2. 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运算;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内容:1. 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2.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3. 相关练习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1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2. 提问:当我们进行加法运算时,如果两个数的和超过了10,会发生什么?如果进行减法运算时,被减数小于减数,会发生什么?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讲解不进位加法的概念: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如果两个数的和不超过10,我们不需要进位,这就是不进位加法;2. 讲解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在进行减法运算时,如果被减数大于或等于减数,我们不需要退位,这就是不退位减法;3. 通过举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三、运算方法讲解(10分钟)1. 不进位加法的运算方法:将两个数相加,如果和不超过10,直接写出结果;如果和超过10,只保留个位数,十位数进位;2. 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将两个数相减,如果被减数大于或等于减数,直接写出结果;如果被减数小于减数,需要借位,然后进行减法运算;3. 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这两种运算方法。
四、练习题(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3. 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理解;2. 强调这两种运算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掌握程度;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兴趣;3. 收集学生的练习题,评估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___算20以内《不进位加、不退位减》教案
___算20以内《不进位加、不退位减》教案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的探索和交流算法,理解珠算方法并正确进行珠算,体会算法多样化。
同时,通过运用已有认识和经验交流算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珠算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十几加几、减几和几加十、十几减几(不进位加、不退位减)的拨珠。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加几、减几和几加十、十几减几(不进位加、不退位减)的算理。
教学准备】算盘、练纸。
教学过程】1.基本功练首先进行基本功练,包括看珠报数、听数拨珠和听珠算。
通过这些练,让学生熟练掌握珠算的基本技能。
2.新知研究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引入新知识。
例如,出示珠算数第61页的例图,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来理解珠算方法。
3.教学十几加几在学生理解珠算方法的基础上,教授具体的算法,例如十几加几。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这种算法。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交流和认识新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与感受,发展主动探索的意识,初步形成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感悟方法的合理性、应用性。
今天我们要研究如何在算盘上进行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加法题:12+3=?谁能来试着教小猴子如何在算盘上拨呢?最好是边说边拨。
让一位同学来演示一下,我们先要拨入12,然后要加3,这个3应该在哪一档上加呢?是在个位档上加,因为十位档上加3个一,而我们只需要加3.但是,个位档上的下珠不够,所以我们要用双下的方式,即+3=+5-2.最后得出的结果是15,我们要拨去15.大家一起实际拨一遍,记得要在个位档上加3.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道减法题:15-3=?同样请一位同学来试着教小猴子如何在算盘上拨。
首先,我们要拨入15,然后要减3,这个3应该在哪一档上减呢?是在个位档上减,因为十位上不需要减。
但是,个位档上的下珠不够,所以我们要用双上的方式,即-3=-5+2.最后得出的结果是12,我们要拨去12.大家一起实际拨一遍,记得要在个位档上减3.通过这两道题的演示,我们学会了如何在算盘上进行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
七 小小运动会: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教案:小小运动会——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
2. 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 运用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数器、算式卡片、PPT课件。
2. 学具:计数器、算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小小运动会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问题。
2. 新课:让学生观察、操作计数器,理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
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并通过PPT课件展示例题,加深理解。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运用。
六、板书设计1. 小小运动会——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2. 重点内容: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3. 例题:展示2-3个典型例题,突出计算方法4. 小组合作题目:布置1-2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提高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个20以内不进位加法或不退位减法的问题,并解答。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20以内的数字的知识,通过小小运动会的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掌握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今天我们将学习第4章第3节的内容,即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同时也能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运算。
难点则是让孩子们理解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我准备了运动会的小道具,如跑步的小人、跳高的小人等,以及写有20以内数字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引入了小小运动会的情景,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正在进行各种运动项目,如跑步、跳高等。
2. 讲解:我拿着写有数字的卡片,向孩子们解释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原理,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孩子们理解这两个概念。
3. 练习:我让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跑步的小人,一个跳高的小人,他们需要通过加法和减法,计算出每个运动项目的得分。
4. 竞赛:我设置了竞赛环节,让孩子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尽可能多的计算题,得出的分数最高的小组获胜。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公式,以及一些示例,让孩子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计算的过程。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孩子们根据给定的数字,完成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答案:2 +3 = 55 2 = 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课程,我发现孩子们对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在游戏中也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孩子对于进位和退位的理解还不够清晰,这需要在今后的课程中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和练习。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青岛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向学生介绍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
学生将学习如何计算两个一位数相加时,当个位数相加不超过10的情况,以及如何从20以内的数中减去一个一位数,而不需要从十位数借位。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准确地计算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数学问题。
3. 学生能够应用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加法进位和减法借位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2. 学生可能会对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际例题进行讲解和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例题和计算过程。
2. 计算器,用于验证学生的计算结果。
3. 练习题纸,用于学生进行练习。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通过例题讲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计算规则。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计算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知识。
4. 讲解练习: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纠正错误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写下“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 在黑板上展示例题,并逐步展示计算过程。
3. 在黑板上列出学生的练习题,并展示正确答案。
作业设计1. 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并交给老师批改。
2. 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思考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应用,并准备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概念,并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练习机会,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案:《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青岛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五章第一节《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字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以及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以内数字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交流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进位和不进位的理解,以及退位和不退位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运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小棒、计数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拿出一堆苹果,让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几颗苹果。
2. 讲解:讲解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3. 练习:让学生用小棒进行实际操作,完成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练习。
4. 讲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会进位,什么情况下会退位。
5. 练习:让学生用计数器进行进位和退位的练习。
7.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0颗糖,小红给了小明3颗糖,小明现在有多少颗糖?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不进位加法:加数 + 加数 = 和不退位减法:被减数减数 = 差七、作业设计(1)7 + 5 = ?(2)13 8 = ?(1)8 + 6 = ?(2)15 9 =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理解较为顺利,但在进位和退位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进位和退位概念的讲解,并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课题】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与不退位减法、估算。
【备课人】刘淑娟【课时】第一课时【课程阶段性目标】:
1.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渗透估算思想。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2、结合图片,了解估算,
【预设良好习惯养成】: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二、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大胆发言的习惯。
【教学方法设计】 1.教学课件形象教学
2.小棒和计数器的直观教学
3.多种游戏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
难点:熟练说出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游戏,教案
【前置性学习设计】3+4= 2+5= 3+6= 4+3= 8+1= 6+2= 5+4= 5+3= 2+3= 4+2=【学习活动方案】
一、20以内不进位加法及各部分名称
师:小朋友看,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小朋友可以用自己的表示方法表达出来。
学生回答:有12位。
师:看,现在又从远处跑来了3位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几位小朋友?同学们根据以前我们的知识,能否列出算式?
生:1、摆小棒
学生可能列出12+3= 和3+12= 两种算式,那么这两个算式哪个正确,我们看它们结果是否相同,小朋友先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可能一根一根的摆放,也可能把10根放在一起,2根放在一起,然后把3根放在2根边,加起来共计15根,也就是12+3=15。
也有部分学生先摆3根,再摆2根,最后放10根,也是15。
即3+12=15。
教师在此过程中,巡视指导,有摆放小棒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提示。
学生说出自己计算过程:2+3=5,10+5=15,3+2=5,10+5=15。
[设计意图]:用摆小棒的方式来理解数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的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加深理解,深切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2、计数器
学生拨计数器计算12+3= 或3+12= 。
学生独立拨,小组交流、讨论,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拨法,然后汇报加的过程。
[设计意图]:用摆弄计数器的方式来计算,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直观的实践操作,将难以理解的知识化解成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吸收。
3、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板书12+3=15。
12有名字叫加数,3的名字叫加数,15的名字叫和。
因为12叫加数,3也叫加数,因此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12+3=15,
3+12=15。
(板书:加数+加数=和)
二、20以内不退位减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小朋友看,岩石上原来有17只海鸥,飞走了4只,现在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有13只)是怎样得出来的?小朋友根据以前减法知识,能否列出一个减法算式?
1、摆小棒计算
学生可能列出17-4= ,小朋友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摆一摆17减4等于几?
生:我摆17根,再在17根里拿走4根,剩下13根,也就是现在岩石上有13只海鸥。
生:我摆17根时,10根一起,7根在一边,我在7根中拿走4根,剩下3根,再用10根加3根就是13根,即7-4=3,10+3=13,所以现在岩石上有13只海鸥。
2、拨计数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展示自己拨珠的过程,并选一名学生汇报自己小组拨珠
的过程。
3、20以内不退位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都知道17-4=13,在加法中每个数字都有自己的名字,那么减法中有没有呢?有那么叫什么呢?
17叫被减数,4叫减数,13叫差,即被减数--减数=差
[设计意图]:认识加法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对以后的数学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3、四、巩固练习
估一估,数一数
五、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
4、【板书设计】
10加几减几不进位不退位计算
1.沙滩上有多少位小朋友?
12+3=15(个)
加数+加数=和
2.现在岩石上有多少只海鸥?
17-4= 13(只)
被减数--减数=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