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第26课小石潭记原文和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语文第26课小石潭记原文和赏析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佩通:珮)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彻一作:下澈)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

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

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第二段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直接把镜头对准潭中的鱼,描写其动静状态,间接突现潭水的清澈透明,着重表现一种游赏的乐趣。以静衬动,写潭中小鱼。这是本文的最精彩之笔。这潭中鱼很

怪诞:一是鱼居然可数,约有“百许头”;二是“影布石上”,神态

自若地“怡然不动”。这是继续写静,既烘托出小石潭的幽寂,也

勾勒出小石潭水的清澈。由此转为写动。其实在写静时已作伏笔,

水中之鱼不能不动。鱼之静止,正像电影中的定格只是某个刹那的

显示。这个定格过后,便见潭中之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

游者相乐”。鱼触动了作者情怀。在此,这一“乐”字值得注意。

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是非斗之地,在这里找

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

复归。水之清,鱼之乐,终于给作者带来了片刻的欢乐。清静神乐

是这篇散文前半部分的主旋律。

第三段用变焦的手法,把镜头推向远方,探究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的景物。写潭源溪流的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不可知

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

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

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错。作者娴熟地使用比喻手法,用北

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

溪的两岸,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第四段写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先写外景环境,后写内心感受,写得情景交融,构成一种特异的境界。对小石潭总的印象

和感受,作者突出了一个“静”字,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

的曲折反映,面对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或许更感到难受,或许更

激起作者凄凉的联想,因此形成了感情从“乐”到“凄”的大幅度

滑坡。这一滑坡的表现也是立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

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

一乐一忧,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

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

抑郁的心。

第五段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记》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察其微,状其貌,传其神。是一篇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散文。

抓住特征,细致描绘。这篇游记描绘景物抓住特征,既肖其貌,又传其神,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临其境。例如写潭西南边的小溪,作者连用了“斗折”“蛇行”“犬牙差互”三个比喻,把小溪

的特征形象地再现出来,非常真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