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导学案北师大版部编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三篇
2019-2020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学习了夏、商、西周的兴亡、春秋战国的纷争、大变革的时代,请你确定一个学习主题( )A、中华文化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C、统一国家的建立D、民族融合【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商朝多次迁都。
商王盘庚时迁都到何处?( )A、殷B、亳C、镐D、阳城【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图所示是四方秦朝印文,联系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秦朝( )①创立了皇帝制度②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关于西周农业生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谷”已经齐备B、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C、使用青铜农具D、牛耕逐渐推广【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约公元前21世纪由禹建立B、约公元前20世纪由禹建立C、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D、夏朝末年,纣王无道,被犬戎杀死【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以下历史故事中,发生在有文字记载历史时期的是( )A、三皇五帝B、大禹治水C、武王伐纣D、黄帝蚩尤的战争【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右图是商朝带枷的奴隶俑,它反映了( )A、奴隶的悲惨生活B、奴隶不听使唤C、奴隶的怠工D、奴隶逃走被抓回【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政治制度是西周的(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左传》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
”这一史料反映了西周实行的(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以下关于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夏朝时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用来表明贵族的身份地位B、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技术高超C、商代以后,青铜器中的大型鼎器主要是用来祭祀D、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周代青铜器的代表【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下列哪个制度产生的( )A、奴隶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商朝前期屡次迁都,商王______把都城迁到______,此后商朝的统治稳定下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教案 北师大版
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了解奴隶主阶级是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和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两面性手段来统治人民的;通过学习“西周的分封制”,能够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大致了解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加强自己的统治的;通过识读“周初分封略图”,增强一定的识图能力,并注意古今地名(或简称)的对照。
通过对“礼仪教化”、“分封制”等的学习,了解它们的实行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古代“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从而加强孝亲观念。
教学重点: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和采用各种方法表达观点的能力;了解西周的阶级结构。
教学难点: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认识暴力镇压与礼仪教化相结合对于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重大意义,以及在学习的基础上设计初出西周的社会网络图。
教学过程:1、导入教学复习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开始学习奴隶社会的历史,还记得中国的奴隶社会经历了哪几个朝代吗?这些国家的建立者是谁呢?复习提问: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是什么?此后又经历了哪些朝代的更替?统治者在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面临的最重要、最紧迫的大事就是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
夏、商、西周都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当时一国之主的统治者究竟是如何管理广大的疆域、统治众多的臣民的呢?今天这堂历史课,咱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2、贵族、平民与奴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试绘制夏商西周的社会结构示意图。
西周时期,谁是贵族,谁是平民和奴隶,在当时的奴隶制社会,是一出生就决定了的,根据血缘来决定的。
(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描述他们的生活及自己的感受。
(生):奴隶社会中贵族残酷剥削、压迫平民和奴隶,贵族是统治阶级,奴隶和平民是被统治阶级,奴隶和平民过着悲惨的生活,但也是平民和奴隶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3、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师)过渡:奴隶主贵族对奴隶和平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奴隶和平民也要反抗种情况下奴隶主又怎么办呢?(师)为了对外征战和对内镇压反抗,夏商西周国家都建立了强大的军队。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导名师精编学案(无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学习目标】1.掌握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甲骨文的历史作用及造字特点。
2.了解青铜器的优点,它怎样促进当时经济发展?3.了解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理解甲骨文的作用。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学习难点: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课前预习】(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时期走向鼎盛,种类繁多,工艺高超,规模宏大,技术上采用了。
2.殷墟出土的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显示出青铜铸造的高超工艺。
此外,也是青铜器的一个代表性精品。
3.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时代。
(二)甲骨文记事4. 商周时期刻写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文字叫甲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和甲骨文有渊源关系。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开始的。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5.甲骨文使用、、、等多种造字方法,已具备汉字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展示交流】小组交流、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1.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青铜器的?到了夏商西周,青铜器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趋势?2.商周青铜器的制作特点有哪些?主要用途是什么?3.甲骨文的含义是什么?4.甲骨文在当时社会起什么样的作用?5.甲骨文最早出土于什么地方?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6..甲骨文采用哪些造字方法?【展示交流】小组交流、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举世罕见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制造于()A.大汶口文化中晚期B.夏朝C.商朝D.西周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B.夏、商、西周的青铜文明专门指的是青铜铸造业的发达C.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共同形成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D.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位于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上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3.西周的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A.农业B.玉器加工业C.青铜器制造业D.制瓷业4.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上的文字称作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5.具有“殷、青铜冶炼、甲骨文”这些典型特征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汉6.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A.编钟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C.四羊方尊D.司母戊鼎。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本课承接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学生了解了夏、商、西周的更迭和政治制度之后,从经济和文化角度让学生全面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
青铜铸造业是当时文明的典型代表,集中体现了当时强盛的经济实力和等级森严的社会特征。
甲骨文是已经发现的中国古文字中年代最早的文字,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有深远影响。
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教学目标】(1)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2)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像,分析总结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3)通过青铜器与甲骨文有关史实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
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难点:从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夏商西周的灿烂文明【教学流程】导入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鼎鼎大名,这些成语都与鼎有关,那么你知道鼎是什么东西吗?教师:鼎是一种青铜器,它是夏商西周时期我国早期文明的典型代表,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我们今天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前预习,思考问题:1.我国最早的青铜器是何时出现的,青铜器有哪些用途?2.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怎样?有哪些青铜器的杰出代表?3.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出土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何价值?4.甲骨文的发现和研读有什么重大意义?一、自主学习,感知历史(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抓住核心史实,完成下列填空)知识点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原始社会后期,我国出现了铜器,如距今约4000多年的甘肃________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6475.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学习目标1.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情况;了解奴隶的悲惨境遇。
2.通过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培养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自主预习1.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等发展到。
2.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
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的青铜器,重达千克。
3.1899年,清朝人首次发现甲骨文。
4. 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三、合作探究1.阅读“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部分的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2.夏商周时期青铜业制造特点?四、随堂演练1.商朝的青铜器种类繁多,工艺精湛。
下列各项匹配错误的是()。
A.酒器——尊 B.食器——鼎 C.兵器——钺 D.礼器——戈2.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展,青铜工艺十分精湛。
青铜器是哪三种金属的合金()A.铜、铁、锡 B.金、银、铜C.铜、锡、铅 D.铁、锡、铅3.四羊方尊结构精巧、制作精细,是青铜器中的精品,它出土于()A.四川广汉 B.河南安阳C.陕西西安 D.湖南宁乡4.下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
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
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A.司母戊鼎 B.青铜 C.铁刃铜钺 D.四羊方尊5.通过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A.夏朝历史 B.商朝历史C.西周历史 D.春秋时期历史6.将下列画线的部分改正过来中国文字起源很早,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
人们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司母戊鼎是三星堆文化的代表。
秋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早期国家与社会》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西周的分封制”的学习,明确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了解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加强自己的统治的;了解夏商西周统治阶级是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与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双重手段来统治人民的;通过分析、运用“西周分封形势图”,增强识图辨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说西周分封制,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通过参与设计“西周分封制示意图”活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方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识读运用“西周分封形势”图,增强识图能力和根据图表捕获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分封制”、“礼仪教化”等内容的学习,理解它们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古代“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
了解平民与奴隶的悲惨处境,激发学生尊重、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分封制是本课的主干,牵涉到整课知识的教学,与以后历史知识的学习也有很大的联系。
难点: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理解礼仪教化对于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重要意义。
方法突破: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走进西周的社会,演说分封制、西周各个阶层的情况,突出重点;通过探究活动,特别是学生绘制相关的示意图,加深对分封制的理解,并体会分封制的重要作用;典型例子,让学生对“祭祀”为代表的礼仪教化有较为深入的认识,理解礼仪教化对于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重要意义。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阅读指导法、情景设置法、图表法等方法。
学习方法:历史演说法、识图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认真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水平和具备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2.查阅相关书籍、网站,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加以整理。
3.制作多媒体课件。
2020秋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word教案
《早期国家与社会》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西周的分封制”的学习,明确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了解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加强自己的统治的;了解夏商西周统治阶级是通过军队、刑法的暴力镇压与思想上的礼仪教化等双重手段来统治人民的;通过分析、运用“西周分封形势图”,增强识图辨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演说西周分封制,把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和历史想像能力;通过参与设计“西周分封制示意图”活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表达观点的方法,培养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识读运用“西周分封形势”图,增强识图能力和根据图表捕获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分封制”、“礼仪教化”等内容的学习,理解它们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古代“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
了解平民与奴隶的悲惨处境,激发学生尊重、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分封制是本课的主干,牵涉到整课知识的教学,与以后历史知识的学习也有很大的联系。
难点: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理解礼仪教化对于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重要意义。
方法突破: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走进西周的社会,演说分封制、西周各个阶层的情况,突出重点;通过探究活动,特别是学生绘制相关的示意图,加深对分封制的理解,并体会分封制的重要作用;典型例子,让学生对“祭祀”为代表的礼仪教化有较为深入的认识,理解礼仪教化对于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重要意义。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阅读指导法、情景设置法、图表法等方法。
学习方法:历史演说法、识图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认真分析学情,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水平和具备的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等。
2.查阅相关书籍、网站,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加以整理。
3.制作多媒体课件。
(完整word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自主学习(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时间:;地点。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北京人1、距今时间:;地点。
2、使用工具和火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北京人使用工具:____________;使用火:————。
3、北京人的生活:。
4、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三)山顶洞人1、距今时间:;地点。
2、山顶洞人的生活与北京人相比,其进步之处:体质特征;制造工具的技术————;火的使用;社会组织。
二、合作探究1、你同意教材中“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这一看法吗?2、打制石器和天然石块有何区别?3、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 _____ ;生活位置:__ ___流域;使用___ ___石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 ____和的国家。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 __。
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
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 ____;生活位置:__ 流域 __村;使用工具---_ 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 _。
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 _ ;地点__ __;出现_ __陶和__ __陶;在后期,出现了_ ____和,原因是:_____ __的发展。
[合作探究】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第三课远古的传说[自主学习]一、炎黄战蚩尤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2、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二、黄帝----“人文初祖”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回答:“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初祖’?谈一谈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三、尧、舜、禹的“禅让你能说说尧、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的外你还知道哪些?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禅让”的含义吗?[合作探究】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自主学习1.人物:①夏朝第二代国王是_________。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优质课件
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
一、贵族、平民与奴隶
1、贵族
诸侯、卿大夫、士 隶属于贵族,拥有生产工具和家庭副业, 是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2、平民
3、奴隶
主要来源于战俘和触犯刑法的罪徒,毫无人身
自由,随便被买卖或者杀死,殉葬。
按 血 缘 亲 疏 关 系 区 分 尊 卑 等 级
1.分封制的依据
依据血缘关系亲疏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宗法制,并
以此为原则进行分封。
嫡长子继承制示意图
周天子 其 余 诸 子 和 异 性 贵 族 诸 侯 卿大夫 士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嫡长子 其余 诸子 周天子 诸 侯 卿大夫 士
庶
人
2、周王的分封: 西周的分封制的内容
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
西周分封制
3、诸侯的义务:
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权利:授民授疆土 周王 定期朝觐、纳贡、服役。 诸侯 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
4、西周分封制的影响(作用) (1)巩固了国家统治,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2)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级身份
的规范,并发展成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 《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你怎样理解
这句话?
• 祭祀的目的大致有三种:
• 一、用祭祀弭灾
• 一个国家里的所谓重大事务,就是祭祀祖宗神灵与战争。 二、用祭祀求福 • 三、用祭祀报谢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天子 诸 侯 大 士 平 奴 民 隶 夫
统 治 阶 级
被 统 治 阶 级
角色扮 演
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教案1 新人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主要成就;知道青铜器精品的代表并能识别其图片2、了解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方法,知道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3、通过学习,知道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夏商西周高度发达的文明,了解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目标3问题导入:同学们,谁知道我国有文字记载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吗?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预习,完成以下问题:1、青铜器的出现时期?2、青铜器的发展时期及特点?3、青铜器的用途、功能、代表及评价?4、青铜器的铸造方法?5、甲骨文名称的由来:记载内容、发现意义、造字方法以及与汉字的关系?1、青铜器的出现时期:原始社会后期2、青铜器的发展时期:商周时期(教师讲解)特点: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3、青铜器的用途:用于饮食、祭祀、军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代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4、青铜器的铸造方法:泥X铸造法教师讲解: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X、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5、甲骨文名称的由来: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记载内容:记载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发现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甲骨文的评价)。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教师讲解:象形: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指事: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形声: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与汉字的关系:甲骨文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背一背:有关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点板书设计青铜器:出现时期发展时期及特点用途、功能代表及评价铸造方法甲骨文:名称的由来记载的内容发现的意义造字方法与汉字的关系(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甲骨文、青铜器和金文,这些是我国商周时期的重要文明成果。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早期国家与社会》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五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以及夏商周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西周的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早期国家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特点,掌握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和社会的认识尚不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时代特征。
同时,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阅读、思考、讨论和表达能力,以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特点;掌握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的内涵和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发挥集体智慧,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资料: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4.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古代早期国家的产生背景,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有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从夏商两代国君覆亡的教训说明国君应该()A. 加强国防,充实国库B. 发展经济,增强国力C. 重视教育,推行改革D. 施行仁政,勤政爱民2、考古学家们发掘了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语言。
凡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歌以及病疫等都是通过占卜向上天请命。
这种文字最早可能出现在A.夏朝B.商朝C.秦朝D.晋朝3、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后来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书名作为这一历史时期的名称。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4、《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
”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A.尊王攘夷,大国争霸B.迁都频繁,异姓反叛C.周室衰微,诸侯争霸D.列国争战,诸侯兼并5、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的三个国家,下列显现属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是()A. 实行禅让制B. 王位世袭C. 皇帝是最高统治者D. 有了铁器牛耕6、.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我国古代也有许多有关鼎的成语。
请问成语“问鼎中原”中的“鼎”有什么象征意义()A.权力与地位B.吉祥美好C.显赫富贵D.人口众多7、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下列成语中源自晋楚争霸的是()A. 问鼎中原B. 纸上谈兵C. 卧薪尝胆D. 三顾茅庐8、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并成为时代风潮。
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铁器、农耕的使用B. 个体小农的出现C. 百家争鸣的影响D. 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9、、他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 第一霸主逞威风”。
该歌谣中的他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越王勾践10、《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课程结构1.单元地位《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中国古代史,在体例上,是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编排的。
分为七个历史时期,即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
统编七年级教材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国古代史部分,就是按照上述七个历史时期编排的。
本单元夏商周时期是从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开始,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为止(或以前256年东周灭亡为标志),涉及夏朝、商朝、西周及东周(春秋、战国)的历史。
夏商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早期融合与壮大、中原地区逐渐形成“华夏族”的民族交融的时期,同时也是早期的中国古代文明勃兴和传播的历史,是我国古代的主流思想文化奠基时期。
2.单元主题统编七年级教材在夏商周时期内容上,梳理了历史的发展进程,突出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本单元展现了两个重要的主题: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变革。
3.课程结构(1)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是:第4、第5两课,涉及夏、商和西周的历史(2)社会变革主要是:第6、第7、第8三课,涉及春秋战国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奴隶制渐趋瓦解和封建制逐步确立的时期,统编七年级教材展示了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诸多变化。
二、单元知识梳理1.知识梳理夏商周时期是按时间顺序讲述约公元前2070年到前221年间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夏、商、周王朝兴替的历史进程。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也开始了以王位世袭制为特征的“家天下”。
夏商周时期在古代史上被称为“三代”。
夏、商、周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夏、商、周三族的始祖与祖先崇拜各异,但其时已认同黄帝是共同的始祖,这显然是民族认同的结果,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兼容并包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的基础。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早期国家与社会》导学案北师大版
《早期国家与社会》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奴隶社会的阶级结构和不同阶级的社会地位、社会分工情况。
2.了解奴隶主阶级通过军队、刑罚与礼仪教化相结合的手段来统治人民,认识礼仪教化对于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重要意义。
3.掌握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内容和作用。
【自主学习】一、贵族、平民与奴隶1.贵族:西周时,周王以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统治阶级。
2.平民:是农业和________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3.奴隶(1)来源:主要来源于________和________。
(2)地位:奴隶毫无________,经常被用于赏赐和买卖,甚至被当作供品或________品。
二、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1.军队、刑法:为了对外________和对内镇压________,夏商西周国家都建立了强大的________,制定了严酷的________。
2.礼仪教化(1)含义:是配合________镇压,统治人民的另一种手段。
(2)作用:起着调节_____________、稳定__________和维护__________的作用。
三、西周的分封制【合作探究】【问题1】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周王室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的社会制度,怎样理解分封制的实质?【问题2】怎样认识礼仪教化在西周时期的作用?【自学检测】1.我国历史上通过分封制管理国家,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2.西周时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了“授民授疆土”的()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奴隶制3.小王同学制作了一幅西周社会等级结构简图,请你判断诸侯应是()4.西周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是()A.士B.平民C.奴隶D.战俘5.夏商西周时期,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①军队②刑法③礼仪教化④禅让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阅读下图,请完成:(1)西周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________制。
2024年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统编版)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教学设计
社会变革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思想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仁”就是关爱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
(8)“百家争鸣”的影响
【教师活动】讲解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分析“百家争鸣”的巨大影响。
【学生活动】聆听、思考。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指出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对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作用。
2分钟
三、单元检测
【教师活动】出示习题,提问、讲解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铁器更加坚硬耐用,使用推广铁农具有利于农业发展。
【教师活动】讲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变化,出示城濮之战与长平之战的情况对比表,提问学生战国时期战争与春秋时期战争相比有何不同。
教师概括战国时期战争投入兵力多、时间长、伤亡重,春秋时期战争的目的是争霸,而战国时期是兼并。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使得社会动荡,但同时也加强了社会统一的趋势。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甲骨文有记事功能。
(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师活动】讲述该部分重点知识,展示生产工具的演变。提问学生铁器的优点是什么,以及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有什么影响。
教师概括与石器相比,铁器更加锋利耐用,硬度也更高;相比铜器,铁器更硬不易折断,铁矿分布更广,价格相对便宜,而且铁器比青铜器更耐用、锋利,更加适用于日常生活。铁质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18分钟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早期的国家与社会教案北师大版
通过学习“分封制”和“礼仪教化”,了解它们既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又是中国“尊祖敬宗的孝亲观念和德行”这一优良传统形成的渊源,从而加强孝亲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
说出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
难点
理解分封制和礼仪教化的作用,学习设计西周的社会网络图
五、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法,讨论法,点拨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周朝疆域辽阔,假如你是周王,你准备如何管理你的国家呢?
二、明确学习目标: 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师出示自学指导)
(一)贵族、平民与奴隶
思考:1.夏商西周社会是依据什么来确定不同的等级的?
2. 当时社会有哪些阶级?各阶级是做什么的?他们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第5课 早期的国家与社会
年级
七
科目
历史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第5课 早期的国家与社会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在夏、商、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维护自己和本阶级的统治、维护当时严密的阶级结构和森严的等级关系的手段以及当 时的社会阶级状况,是学生了解夏、商、西周时期社会与国家概貌的极其重要的一课。本课分为三个子目:“贵族平民和奴隶”介绍了当时的阶级结构和不同阶级的社会地位、社会分工情况。“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向学生描述了奴隶社会的国家机器,指出了奴隶主阶级是通过暴力镇压和礼仪教化相结合的双重手段来统治人民。“西周的分封制”主要介绍了最高统治者周王是如何通过分封制来维 系等级关系、管理广大地区的。
七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教学设计教材:《中国历史》〔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单元: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课题: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学分析〔500字以内〕1.本课隶属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前一课介绍了夏商周的更替——我国进入到奴隶社会,开创了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出现了早期国家。
而本课则是介绍夏商周三代的文明成就。
可以说这三代的变化开展直接影响着其后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开展。
2.课标中与本课相关的课程内容是“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
〞在本课的学习内容中,第一局部通过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三星堆青铜面具,从功能类型到铸造方式等方面,展示了我国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制造业所具有的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而在第二、局部中,通过对甲骨文内容及造字特点的讲述,说明甲骨文已经具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具备了汉字的根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开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3.本课的内容分三局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第一局部与第二、局部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二与局部之间也是并列关系。
三局部内容共同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兴旺、辉煌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二、教学目标〔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设计 300字以内〕1.能够将青铜器和甲骨文置于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下,想象其生产和创造过程,初步了解人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根底,理解人民群众在历史开展中的推动力。
2.能够结合不同类型的史料〔如图片、图表、文字说明等〕,描述出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从《甲骨文字形举例》中,比较、观察得出它已具备汉字的根本结构,且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对汉字的形成与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3.了解夏商周时期高度兴旺的文明,体会中华民族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国家与社会》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奴隶社会的阶级结构和不同阶级的社会地位、社会分工情况。
2.了解奴隶主阶级通过军队、刑罚与礼仪教化相结合的手段来统治人民,认识礼仪教化对于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的重要意义。
3.掌握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内容和作用。
【自主学习】
一、贵族、平民与奴隶
1.贵族:西周时,周王以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了统治阶级。
2.平民:是农业和________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
3.奴隶
(1)来源:主要来源于________和________。
(2)地位:奴隶毫无________,经常被用于赏赐和买卖,甚至被当作供品或________品。
二、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
1.军队、刑法:为了对外________和对内镇压________,夏商西周国家都建立了强大的________,制定了严酷的________。
2.礼仪教化
(1)含义:是配合________镇压,统治人民的另一种手段。
(2)作用:起着调节_____________、稳定__________和维护__________的作用。
三、西周的分封制
【合作探究】
【问题1】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周王室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的社会制度,怎样理解分封制的实质?
【问题2】怎样认识礼仪教化在西周时期的作用?
【自学检测】
1.我国历史上通过分封制管理国家,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西周时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了“授民授疆土”的()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奴隶制
3.小王同学制作了一幅西周社会等级结构简图,请你判断诸侯应是()
4.西周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生产部门的主要劳动者是()
A.士
B.平民
C.奴隶
D.战俘
5.夏商西周时期,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
①军队②刑法③礼仪教化④禅让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阅读下图,请完成:
(1)西周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________制。
(2)西周实行依据____________亲疏关系来确定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宗法制,即____________继承制。
(3)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对诸侯“______”。
(4)受封者要承担哪些义务?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1.诸侯;卿大夫;士;
2.手工业;
3.(1)战俘;罪徒
(2)人身自由;殉葬
二、1.征战;反抗;军队;刑法
2.(1)暴力;
(2)社会矛盾;社会秩序;等级制度
三、
【问题1】探究: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严格的等级从属关系。
周天子为了巩固统治,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纳贡,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又将土地和平民、奴隶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所得土地和平民、奴隶分赐给士大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义务。
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
【问题2】探究:西周统治者注意吸取商亡的教训,为巩固其政权,在暴力统治人民的基础上,进行“礼”的教育,采用暴力与礼仪教化相结合的双重手段来达到统治人民的目的。
礼仪教化在当时起到维护等级制度、教化民众、凝聚宗族、调节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作用,也有利于中华民族尊老观念、家庭观念和亲情观念的形成。
【自学检测】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A
6.参考答案:(1)分封
(2)血缘嫡长子
(3)授民授疆土
(4)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服役和共同抵御少数民族进攻等义务。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