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cc85c02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9.png)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他们能够从文学作品中发现美的思想,欣赏美的表现,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首先,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审美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发现美的思想。
教师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引出关于美的概念,如礼仪、和谐、和平、爱心、宽容等,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美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其次,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审美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欣赏美的表现。
教师可以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如抒情、哲理、比喻等,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美的表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此外,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应注重审美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体会美的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场景等,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美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总之,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注重审美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来发现美的思想、欣赏美的表现和体会美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a8bf7f404a1b0717fd5dd77.png)
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摘要:审美对每一个人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审美的过程中,一个人的灵魂可以得到有效的净化。
语文课不仅要关注教学程序的流畅,学生语文知识的扩展,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要关注学生情操的陶冶。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契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热爱美、追求美,成为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社会新人。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其工具性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为目的,其人文性则以陶冶学生的情感生命为指归。
审美素质是构成社会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与科学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文化素养体系。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倡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这是语文教学的固有要求,并不是外加的任务,而是要以此为先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素质发展的潜能,从而实现语文素质教育在素质培养方面的整体目标。
一、从汉字的审美教学入手,培养品文审美情趣作为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汉字,具有它独特的魅力。
一个个汉字就是一幅幅画面,让人一看就能感受到美之所在。
汉字结构具有和谐的对称美,如“从”,一人在前,一人在后跟随,谓之“从”,这种独特的对称形式,给人产生审美的愉悦感。
同时,汉字是一种以线条为基本组成部分的文字,线条组合具有丰富性和稳定性,这也决定了汉字造型的灵活和稳定。
有的灵活之中显得稳重,有的对称之中表现和谐。
汉字还具有形象意境之美,如大家熟悉的“龙”字,中国很注重崇拜龙图腾,在草书中的龙,就是一条张牙舞爪飞腾的巨龙的形象,意境深远,学生可以透过这个飞腾的龙字,看到古代的先民们的精神崇拜和中国古老且意蕴深邃的文化。
正由于汉字的独特性,才产生了众多书法家,从而也使汉字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教师在教学中,可从汉字的审美教育入手,要求学生写字时写好笔画,搭好字架,这样学生写出来的字就端正、美观了。
二、从文学的角度提升感性审美文学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2845f33dee06eff9aef80788.png)
的知识 , 他们马上会 与其生活 中的点点滴滴 联系起 来, 在知识形式基础上 , 调动记忆、 想象 、 情感 等心理功 能, 丰富和完 善审美知觉形式 , 创造 出更多 、
第三, 抓住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激发情感是审美教育 的前提 , 揭示诗中
表达 的高 尚情感, 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实现 以情育情 。如穆旦的 《 赞美》 一 更意味深长 的审美 。
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 的过程 。具体的教学 中,教师可 以运用媒体的教学方
第三 , 要赏析课文 , 深入挖掘美 的内涵 。这是语文教学过程 中的主体部
’
其次 , 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具有很强的语 言表现 。 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 法, 好 创设感受作 品美 的情境 。 言激发学生审美的情感。读一篇课文 时,教师会 让 自己首先沉浸在课文之 分。 教师应着重 以美的眼光从不 同的层 面上拈 出美 的亮点, 深入挖掘美的内
三 、 效 利 用 学 生 自身 的 特 点 进 行 审 美教 育 有
高 中学生的思维在感知层次之外, 已经 加上了伦理的、 社会 的、 政治的、
历史的尺度 。在语文学 习中,古今 中外的文艺名作开始进 入他们 的欣赏视
野, 杜甫、 鲁迅 、 士比亚、 莎 贝多芬 等伟大艺术 家成了他们甚至崇拜的人物 。
而要特别注意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
其次 , 高中学生记忆力强, 别容易记住那些让 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特 语 言是形象 的, 很容易引发学生 的记忆兴 奋点, 这就为高中生理解 并接受美奠
定 了一 个 良好 的基 础 。
第三 , 高中学 生想象 力强 , 能够 由此及彼 地产生强烈的联想, 习书本 学
其次, 要创设美的环境氛 围, 领略动人 的审美情韵。语文学科既是培养
浅析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浅析高中语文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baaf606658fafab069dc02bc.png)
深 度 和 灵魂 。好 的文 章 ,在 陶 冶 我 们情
操 的同 时 , 也会 带给 我 们 美 的 享 受 。就 人 心 , 她 是 心 物 婚 媾 所 产 生 的 婴 儿 。 ”
文 学 而 言 ,华 美 是 美 , 凄 美 何 尝 不 是 他 还 说 : “ 感 起 于 形 象 直 觉 。 美 ”这 就
无 源 之 水 ,无 本 之 木 。要 培 养 学 生 的 审
美 感 知 能力 ,就 要 让 学 生 放 飞 联 想 和 想
如 李 白的 《 进 酒》 将 ,我 们 除 了要 理 解 它 隐含 的豁 达 之 美 和 豪 放 之 美 外 ,也
象 。语文教 学要引导 学生入境 、入情 ,
在 特 定 的情 境 中 体 验 特 定 的 审 美 情 感 ,
美感 知 能 力
语 文 教 学 ,离 不 开 学 生 的 联 想 和 想
导学 生通 过 渗透 在美 感直 觉 中 的 “ 理 解 ” 即 “ 悟 ”去 获 取 作 品 中蕴 涵 的 意 领 蕴 、 理 趣 , 由 感 性 认 识 上 升 到 理 性 认
识。
象 。没 有 联 想 和 想 象 的 课 堂 , 也 就 成 了
美 活 动 来进 行 的 ,而 人 的 审美 活动 又 是 具 有可 感 的形 象 和情 感 的激 发 作 用 的 。 例 如 , 《 游 天 姥 吟 留 别》 诗 中 , 梦 一 口 , 写 出 了天 姥 山 的 高 大 神 奇 , 用 五
想 和 创 造 美 的能 力 。美 育 主 要 是通 过 审 作 者 先 站 在千 里之 外 的东 鲁 ,借 越 人 之 岳 、 赤 城 、天 台与 之 相 比, 烘 托 其雄 伟
此 时 ,作 者 完全 融 入 其 中 ,远 离 万
高中语文教育审美能力培养论文
![高中语文教育审美能力培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2042423647d27284b73519d.png)
论高中语文教育的审美能力培养摘要:新课标突显其人文性,倡导以生为本,还课堂于学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来拓展视野、促进思维、培养语感、提高素质。
本文拟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方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审美教育;教学手段;创造情境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判断美、爱好美的能力教育,它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美化人。
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绝大多数作品无不与美有关,与人的美化有关,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今天,美育与语文有质的统一性。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以下两点来实施审美教育。
一、高中语文教材本身是审美教育的富矿语文教材的内容包罗万象。
从文体的角度看,既有庄重严肃的议论文,也有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从语言的角度看,既有通俗易懂的民间言语,也有规范可学的政论性语言,还有优美抒情的诗一般的文学语言。
学生读后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引发审美想象力。
以文学作品中的诗歌为例。
高一第一册第一单元为诗歌单元。
其中有独立于橘子洲头的少年、依依不舍康桥的诗人、痴痴等待的女子;有对未来的无限期望、对祖国的深深爱恋、对爱人的坚贞不一。
如何将这些审美感受带进课堂,传达给学生呢?首先,应该特点突出朗读的地位。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都语言凝练、音韵和谐、感情丰富,读起来琅琅上口、读完后则回味无穷。
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富有感情的范读和朗读,让学生充分体味其中的韵律美。
其次,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它们对理解全篇的结构脉络或者是作品的主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明净的秋天晚景的自然美。
苏轼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则尽显了豪放派词人的浪漫主义雄壮美。
以上这些文学作品无不给人以美的熏陶,增添了无穷的审美乐趣。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浅探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浅探](https://img.taocdn.com/s3/m/e034fce45ef7ba0d4a733bb7.png)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浅探【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关于审美教育的问题,历史上许多哲学家、美学家、教育家,都作过可贵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教育;语文教学;审美教育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并不是要求教师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美学原理、美学方法等方面的教育。
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欣赏蕴含在文章中的美学元素,从中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努力寻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的可行的方法。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有人认为语文教学多元化、层次化,顾此失彼,对教学质量提高没有多大帮助。
著名的教育家、语言学家叶圣陶指出,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是“语文教学悬着的明晰的目标”,强调学生有了审美能力和情趣,对叶圣陶先生的话,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审美教育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必定目标之一,而且有助于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2)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激发学生探索语文世界的欲望和热情,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任何一种意志行动总是由一定的动机引发的,构成意志动机除理性因素外,还有非理性因素,即情感因素。
审美是富于情感的,它能强烈的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对语文教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3)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想象,指通过自觉的表象运动,借助原有的表象和经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审美想象是审美情感的深化。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想象力,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文学作品的艺术美同现实社会相联系,能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力,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锻炼其审美想象。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切入点(1)形象性。
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f19bb62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a.png)
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本文探讨了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价值,提出了多种策略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审美教育;价值引言高中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其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被视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阅读文学名著,学生可以接触到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提高审美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审美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价值、现状和有效策略,以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1 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价值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方面,通过阅读文学名著,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从而增强他们对不同文学体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美丽意境,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和鉴赏力。
他们学会欣赏作品中的语言之美、形象之美以及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1]。
另一方面,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通过分析文学作品的结构、主题、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等要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魅力,并掌握其中的艺术手法与表现方式。
这种分析和理解的过程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还需要他们具备对文学作品进行综合思考和评价的能力。
因此,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此外,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有助于促使学生发展终身的审美习惯。
通过阅读名著,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并且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中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c300cde1998fcc22bcd10d28.png)
刍议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摘要:高中语文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任,语文学科本身是一种文学艺术,艺术之美在于受众审美能力的提升。
高中语文有着重要的审美教育优势,因此,必须要引导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的同时去发现美、观察美、感受美,这不仅是增强学生语文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关键,也是使学生进一步接近文学艺术的最佳渠道,更是对于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有力相应。
本文对于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对策进行粗略的论述,以期为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献计献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增强学生对于美的情感体验,良好的审美情趣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在高中阶段开展审美教育,语文学科有着无法比拟的强大优势。
在当前我国苏教版的全新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美育资源,这些美学因素能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能,使学生久而久之接受更好的审美熏陶。
因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苏教版高中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挖掘教材、吃透教材,提取教材中优秀的美育片段,赋予高中语文教学以全新的内涵,从而有效地在日常教学活动组织中,为学生奠定一定的审美基础,使学生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审美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的审美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所接触的环境感染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才能够得以被充分挖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有必要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加强对于美的感知与领悟,促使学生在反复阅读和品鉴文章的过程中,主动找寻美好的事物,感受文章中对于美的描述。
举例来说,在讲授《荷塘月色》这篇著名的抒情散文诗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主旨,用情感人,再引申到文章更高层次。
”[1]让学生能够通过倾听和朗读,去理解作者的情怀与写作的巧妙心思,产生娱目悦耳的美感。
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是一个学生发现美、接受美、感悟美的过程。
学生要感悟的不仅仅是物体的形象美,更要感受文章的意境美、情感美,要能够在普普通通的文字中,找寻美的因素,从而为己所用,使学生能在阅读训练与写作中调动自己所掌握的美学因子,更好地去创造美和传播美。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57629074a7302768e99398e.png)
他们心有所感 , 为所动 , 而更加热爱美 , 情 从 向往美 , 追求美 。
二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的审美观念 。努力培养学生理解 美, 赏美的能力 鉴 ・ 当代青年学生在 生活中自觉地进行对他人的评价和 自我
、
的 审 美情 趣
文学作 品的美 , 具有形象 的可感性 , 直接性 , 开了具体 离 的形象 , 美就不复存在 。语文教材 中的文学作品 , 大都是文质 兼美 , 情文并茂 的经典之作 , 作者 用优美 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 系列美 的形象和意境 。如 黄山的秀美 , 西湖 的浪漫 , 长江三 峡 的雄奇险峻 , 荷塘 月色 的恬静淡雅 , 处处显示出大 自然的迷 人景 色。此外 ,今 宵酒醒何处 , “ 杨柳岸 , 晓风残 月” 的婉约缠 绵 ,大江 东去 , “ 浪淘尽 千古风 流人物 ” 的豪迈奔放 , 无不充满 震慑人心的艺术魅 力。教学 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 根 据美的特点 , 捕捉形象进行分析 . 运用生动优美的语 言向学生 展开作品描绘 的生动画面 , 帮助学生打 开心灵 的窗户 , 在作品 所描绘的形象与学 生思维之间架起一座桥 梁 , 使他们感知美 , 热爱美。例如 , 朱自清 的《 荷塘月色》 的教学 , 学生能够 自然地 毁掉了 自己的青春 , 因而她 的灵魂是丑 恶的。 得出优美的感受判断 , 而优美是作为审美范畴存在 , 那么我们 三、 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 以提高其审美能力 如果从这 一角度来 阅读理解文章 , 会有意想不到的更高收获 。 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以其语 文能力为基础 ,耍提高学生的 讲《 中登泰 山》教 师要通过讲 述 , 导学生追 蹑作 者的踪 审美能力 , 雨 , 引 还须帮助他们学 习文化 , 增长知识 , 开发智力。 学生 迹, 神游“ 五岳独尊” 的泰 山胜景 . 领略那 “ 中的山岚 烟云” 的语文能力提高了 ,审美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审美能力的提 雨 , “ 水墨山水画似 的层峦叠嶂 ”让学生从中获得 美的感受 , , 产生 高 , 又能促进智力 的发展 。要让学生领会 、 欣赏作品再现 的生 审美 的情趣。 从别理科夫的喜剧 ( 此处 的喜剧是作为审美范畴 活美, 以及作品本身的艺术美, 需要依靠对字, 句, 词, 篇和语 法, 修辞 , 逻辑等 知识的运用和分析 。 以及 有关知识 的传授来 存在 ) 形象来解读 小说《 装在套子里的人》 等等。 要激发审美情趣 , 仅让学生感知具体形象外露 的 , 显而 易 实现 。学生在教师 的指导 , 启发 下, 反复 、 深入地体味 、 玩赏课 见的美还不够 , 重要的是把学生带进作 品所表现的意境中去 , 文 , 不断地加深认 识 , 并对课文的真 、 美及 其达 到的程度进 善、 感知形象蕴涵的更为动人细腻的美。 如讲授《 中登泰山》在 行评判 。也就是说 , 雨 , 教师在课堂 上不仅仅是把语文基础知识 、 引导学生神游泰 山获得美感后 ,应带领学生更进 一步寻幽探 自己的欣 赏成果和体会传授给学生 ; 更重要的是 , 自己的 依据 胜, 通过“ 悬崖棱蹭 ” “ ,后人见 前人 履底 , 前人见后人顶 , 如画 欣 赏过程和体会 , 引导 、 启发学生去感 知课 文 , 过想象和联 通 重累人矣” “ , 目视 而脚 不随” 等词句 的分析 , 再现作 者不畏艰 想 , 在头脑中再现课 文中创作 的艺术形象和创造新的形象 , 使 险 , 于攀登 的勇气和毅力 , 敢 从而揭示 出要 领略无限风光 , 必 学生在预 习课文 的基础上 ,进一步获得对形 象的具体感受和 须努力攀登的哲理 。 这样 由感知形象外在的美 , 到感知形象蕴 体 验 , 引起学生思想感情上更强 烈的反应 , 一步得到审美 的 进 涵的美 , 步步深入 , 导学生把身心沉侵于 美的意境之 中 , 诱 使 享受 , 使学生欣 赏课 文达 到高潮 , 使学生领会和把握课 文所包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533dfe5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69.png)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从中受益,饱受熏陶,获得美好的人生之道。
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时,如何运用审美教育对学生进行指导呢?一、培养学生的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教育语文时,教师应时时刻刻注重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
只有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与欣赏,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去体会作品中写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从而深化自己对作品中内容的理解,明白文学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智慧与感情的桥梁。
因此,在推荐给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教师需特别关注作品中的美学功效和设计,教授学生欣赏的方法,以及指导学生写书评等阐述性文章。
二、发挥老师的示范作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需要具备正确认识与感受。
教师在教学生如何去欣赏文学作品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挥示范作用。
教师需要懂得如何阅读作品,如何感悟作品中所揭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懂得如何欣赏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要素。
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在阅读时也能够学会领悟作品的感性美和思辨美,从而深化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三、重视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生文学作品之余,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创作能力。
文学作品是由作者根据生活的实际而创作而来的,而创作是从欣赏中而来,它是欣赏与追求之交融。
因此,通过文学作品的读、欣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在教学中给予有关写作方面的引导,在写作中突出审美意识,促进学生的创新与创造。
探讨创新及创造的过程,则可以带领学生去探索文学作品中的美学设计及其背后的思想和情感。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审美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阅读、欣赏和创作,学生可以拓宽视野、增强感知力和判断力,更好地发掘文学自身的美学魅力,同时也能不断完善自身的审美能力,提升自身整体的艺术素养。
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0d99005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3.png)
浅谈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余满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
”可见新的课程标准非常重视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材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绝大多数作品无不与美有关,与人的美化有关,可以说,语文是人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审美的集中表现,这富有情感的学科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今天,美育与语文有质的统一性,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一、以情感人,理寓情中情感是审美的主要标志,离开了情感,审美就不可能实现。
语文教材里的文学作品是依据美的规则再现生活的,是用一个个美的形象打动人的情感,使之渐渐地忘记自身所在,完全沉浸到所创造得艺术世界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获得审美愉悦的满足。
再通过欣赏自己的思考,由情感上升到理智,从而获得各种情感体验和道德教育,逐步掌握辨别是非,判断美丑的道德标准。
所以说,情感是美育的核心,有人把审美教育称为情感教育,不是没有道理的。
语文教师要使学生与作品间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就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情感优势,拨动学生的情弦,去启迪学生的审美情趣,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用了四个直觉形象(“飞鸟绝”、“人踪灭”、“孤舟”、“独钓”)创造出一幅静态美的图画,通过画面能直觉地感知的内心世界:孤独寂寞。
再联系他的经历,则能进一步理解其实是把政治上的失落感,借助于画面而和盘托出,在讲读这首诗时,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就能使他们受到心灵的熏陶。
二、通过作品赏析,把握美的本质在当今经济社会大潮中,由于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有些青少年往往以丑为美,追求虚荣,自私自利,讲究吃喝玩乐。
对高中语文审美素养培养教学的探讨
![对高中语文审美素养培养教学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239b4af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95.png)
对高中语文审美素养培养教学的探讨高中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的重要环节。
审美素养是指人们对于美的感知、理解和欣赏能力,包括对文学艺术、自然景观、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美的感知和评价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成为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审美素养的内涵、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养培养策略以及相关问题与挑战等方面展开探讨。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审美素养的内涵。
审美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感知、理解和欣赏美的过程中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它包括对美的感知能力,即人们对于美的外在形态和内在品质的觉知能力;对美的理解能力,即人们对于美的内涵和意义的理解能力;对美的欣赏能力,即人们对于美的表现形式和风格、审美价值的评价能力。
而高中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途径,应该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养培养策略是关键。
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通过学生们的阅读和欣赏来感知美的存在;在教学形式方面,可以采用诵读、朗诵、表演、讨论等多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要通过多方面的教学资源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可以通过图书馆、美术馆、剧院等地方的参观和实践,让学生亲身感受美的存在;也可以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来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
要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可以组织一些文学创作比赛、艺术作品展览等活动,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审美成果,增强他们的审美自信心。
接下来,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素养培养存在的相关问题与挑战。
教育资源的不足是当前审美素养培养中的一个难题。
在一些学校,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很难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审美学习内容和形式。
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们积极争取更多的资源支持,推动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工作。
学生审美兴趣的匮乏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赜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赜](https://img.taocdn.com/s3/m/e175862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02.png)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高中语文教学,作为唯一以文本作为载体的教学科目之一,应当加强对于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两个方面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首先,可以通过审美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我们都知道:“相由心生,气质重于容貌。
”而一个人的气质往往可以从他的服饰、言语和举止中显露出来。
如果一个人审美观弱,则很难从生活中吸收美的元素,也就难以形成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和气质。
而高中学生处于人生的成长期,他们的审美观念很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
因此,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良好的形象和气质。
其次,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品味,培养学生的良好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是人类进步的基石,而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往往可以从他的品味中体现出来。
因此,培养学生的品味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
而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解读文本、欣赏优秀文化作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文化的深层意蕴,提高他们的品味,培养他们的文化修养。
最后,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审美教育强调对于美的理解和感受,而人类的审美感受往往伴随着对于美的追逐和创造。
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创造和创新。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当有针对性地开展。
从传统语文教育的角度来看,语文教育往往强调文化传承,而忽略了审美的培养。
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具体而言,应采取以下几个策略。
首先,通过文本导入,启迪学生的美感与审美情趣。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精心筛选的文本,展开一次次的美感体验,让学生从文本中读出“好看”和“有趣”的内涵和情趣。
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7c39fdc4050876323112129d.png)
鉴赏美实质就是一种 审美活动 。
语文教学 培养学 生的审美 能力 可以按 三步走 。
第一步, 让学生通过 阅读 , 去发 现作 品 中美 的因素 , 并通过 自己的感 知和想象 , 生初步 的美感 。第二 产 步, 美感积累多了 , 教师要指导学 生对这些感性知识 进行 比较分析 , 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 , 使学
U
教学随笔
5 9
高中语文教育 中 的审美 教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徐清 丽
在高 中语文教学 中怎样进 行审美 教育 , 以为 我 可从 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一
4 体味教材中的意境美 .
2 挖掘教材中的情感美 . 审美教育 以陶冶性情为主 , 带有明显的情感 性。
创造美是一种最高层 次的创造 性 的思维 活动。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 , 作文教学 则是学生 创造美 的活 动 的集 中体现 。
1引 导学 生 从 生 活 中发 现 美 .
陶冶性情 就是 要打 动人 心。或感 动 , 振奋 , 或 或激 动 , 悲或 喜 , 或 或忧 或怨 ……它 们 的共 同 特征是 心 “ , 动” 即情感 的参 与。每一篇文 学作 品我们都 应该
生形成一定 的审美 判断能力 。第 三步 , 指导学 生从 美学 角度去评价一 部作品 。这 时 , 生的思 想上 已 学 经形成 了正确的审美 观念 , 又能识别 生活 中的假丑
落实为包括艺术欣 赏和艺术创造力在 内的某种敏感 生善于发现美 1分析教材 中的形象美 .
优美的意境能引起丰富的联想 。《 故都 的秋》 能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b869877802768e9951e7386a.png)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渗透美育教育。
一、引导学生感受美丽。
教材文本是作者情感表达的载体,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对文本的理解。
一方面,教师激发学生对文本外在美和内涵美的感知,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教材的自主学习,在心理上和作者产生共鸣,体会审美对象中体现出的音语言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等审美体验。
1.感受语言美。
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通过细致品味文章美的语言,来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获得美的享受。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语言朴素典雅,准确生动,贮满诗意。
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要求读出课文的韵味和情调。
文中大多运用比喻、通感,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荷塘月色的美景,大量叠词的使用,使得文章音韵和谐。
细细品味这精美的诗一般的语言,会使学生陶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语言的中介使读者能从中感觉出景物所寄寓的至情至深的意境,激起了活跃的想象,从中获得美的熏陶。
2.感受情感美。
一篇好的文章,无处不是作者美的情感的流露,无处不闪烁着作者情感的火花。
在整个中国古代散文史上,抒情散文的创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审美教育时,要深入体会作者美的情感,引导学生与古人进行灵魂交流,充分挖掘诗文中美的情感因素,来陶冶学生的情感,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比如李密为了报答祖母刘的扶养之恩,冒着被杀的危险,多次拒绝晋武帝的任命,迟迟不去上任,写下《陈情表》这篇奏章,正因为文中流露出强烈的天伦之情,把晋武帝也深深感动了,终于可以让祖母得以颐养天年。
在教学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时,我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师生共同探讨内容来体味情感等方式进行教学,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们都深入感受到了李密的孝道,受到了一场深刻的情感审美教育,增强了孝情,懂得了感恩。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3ce5e9f84693daef5ef73d5f.png)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语文教材蕴含了丰富的美,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
审美教育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教育,其目的是促进人对自然和社会定向的审美关系,提高人的审美教育观念和趣味,发展人的审美理想和创造力。
语文学科就是最富有情感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实施审美教育,让课堂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身心得到陶冶。
一、在导语中呈现美美是一种情感体验,要使学生受到感染,走入美的意境中去,教师首先应对美有深切的体验,有充沛的激情,善于切中学生的兴奋点,营造学习语文的良好氛围。
导语的设计要注入教师对美的理解,注入教师的激情,要进入情境,使学生“触景生情”,产生美感,从而把学生带入语文学习的氛围中。
例如,学习蒙田的《热爱生命》时,我的导语是:“生命是东逝的一江春水;生命是出墙的一枝红杏;生命是车辙里的一棵小草;生命是黑土中的一朵蓓蕾。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热爱生命》,跟着诗人去正确认识生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
”排比句的导语,营造了“生命”情境,唤起学生对生命积极的体验,激发学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热情,提高了学习效率。
可以说,导语至关重要的是调动学生感情,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成为作品中的形象,诱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二、在诵读中感受美朱熹说:“大抵观书以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通过熟读精思,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作者的感情语言化作学生的感情语言,作者鉴赏的美变成学生眼中的美。
例如,教学李白《蜀道难》,首先播放名家范读,开篇“噫吁欷,危乎高哉”一声,就将学生拉入路途艰难、高亢辽远的情景,然后,指导学生跟读、试读,将无声的文字符号所描写的情和景转化为具有声韵俱佳的艺术氛围。
创设课堂情境,营造诵读的感悟气氛,让学生耳濡其情,身临其境,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搏与灵魂,从而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三、在赏析中悟透美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ee9e45c0da38376bae1fae0e.png)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09)03—0024—01英国美学学会主席赫伯特·里德在其《寓教育于艺术》中指出:“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大有可能成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和整个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高中语文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
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
要进一步培养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趣味和美感效应,提高广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一、把握学生审美心理特征对学生审美心理特征做出准确地分析。
是实施审美教育的基础。
从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来看,学生的审美心理呈现阶段性。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其心理趋向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的。
高一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感官形成一些感性认识,而对意象的认识有赖于在头脑中将单个属性整合为统一体,这种由单个到整体的变化,就是由审美感觉上升到审美知觉的过程,即审美感知过程。
高二学生审美感受逐渐深入,在理性思维及审美创造力上有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能对作品所隐含的情感和意味在审美感受中达到直觉性的把握,在全面感知课文内容的同时,也有感受、拓展、丰富意象的需要。
即审美想象。
高三学生的思维具有了充分的独立性、批判性和内省性,其辩证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日趋成熟。
智能发展上体现出以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为主的方向。
在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想象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对作品的深入认识达到了审美理解,逐步能从美学的意义上去体味和认识作品。
学生作为审美主体。
越来越需要把握作品的精髓,赋予对象以不落俗套的内涵。
学生能够感性思维中注入理性思维,发挥主体的能动性。
捕捉新鲜而独特的情思,在一连串原来表象的分解与重组中创造出新的意象。
学生在这种精神活动中发挥创造性,获得审美的愉悦,从而净化心灵,提升人格。
二、显现美的教学内容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美的因素,在内容方面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在形式上包括语言美、节奏美、结构美等。
高中语文教学的本质之一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的本质之一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608aea263169a4517723a3e6.png)
高中语文教学的本质之一审美教育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应用;审美;探究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13-01语文学科不仅是训练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特殊学科.语文教育是一种美的事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知识.美的具体性、情感性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创造美,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鉴别生活中的真、善、美.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
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
1.审美感知力是审美活动的基础,是审美的核心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主要是听和看,让学生身临其境领悟生活中的美。
首先,要重视朗读。
组织朗诵教学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朗读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朗读是一种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朗读过程便是了解和欣赏的过程,启发培养学生美读,品味其情调,或情绪激昂,或豪放悲壮,或凄切哀婉,或伤感低沉,朗读能让学生展开想象,涵养美感。
优美的朗读对学生的感觉和知觉有较强的冲击力,朗朗书声之中优美的意境、传神的描绘、美学蕴味往往能充分而酣畅的体现。
美读还能创设情感氛围,领读或教读始终伴随着感悟和理解。
例如,教学柳永的词《雨霖铃》和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采用范读法,指导学生注意感情基调的把握,整体感知词的内容及词蕴含的人情美和哲理味。
其次,加强多媒体教学,运用幻灯、投影、录像、录音带、电视媒介等把文字作品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2.教育学生体会自然美卢梭说:”在人做的东西中所表现的美完全是摹仿的。
一切真正的美的典型是存在于大自然中的。
”自然界本身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它们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乐趣。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审美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ad81432ba5e9856a561260cf.png)
试论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内容摘要:审美教育是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基本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本文将就不同年级的审美教育分别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改审美教育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
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
从高中学段来看,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过程是有阶段性的。
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从高一至高三时间意义的阶段;二是指从审美感知力到理性思维及创造力的审美能力本身演进的阶段。
本文要探讨的阶段既不单指时间意义的阶段,也不单指审美能力本身演进的阶段,而是二者的有机融合。
这绝非是将二者生拉硬扯在一起,因为已在全国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新教材突出了审美观照下的人文精神陶冶,把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有机整合在教材中,其注重选文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的特点,从整体安排的隐性序列上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可能。
新教材高中一年级安排的是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揣摩语言、筛选信息等阅读基本能力培养;二年级安排的是文学作品鉴赏;三年级安排的是研讨、评析。
其中,不但显示出阅读能力层级的提高,而且也隐含着从审美感知力到审美想象力到审美创造力的审美能力发展的阶段。
在新教材中,每年级段阅读能力层级的训练和审美能力层级的培养是吻合的,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去规划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过程。
一、突出审美感知力培养的高一阶段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其心理趋向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
高一正是这样一个过渡衔接的阶段。
在语文学习上,大纲要求学生把握内容,既要消化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还要变的认识为自己的认识。
这就需要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从木见林、窥斑见豹。
从教材而言,高一新教材“与高二、高三相对有别,既注意与初中衔接,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为高二的文学鉴赏教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高中学生正处在生理与心理定型的关键时期,学生需要不断学
习知识并提升综合素质,为进入大学奠定基础,为成为新世纪的有
用之才而努力。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如何在授业解惑的同时,帮助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已成为需要深入探究和实践的教学课题。
基于此,本文以“核心素
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为题作如下几方面研究。
一、核心素养及审美教育解读
(一)核心素养20XX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自身终身发展和社
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
是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审美教育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二)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是教师通过一定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
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审
美教育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一环。
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
美学理论知识,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要求,结合语文教学文本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审美情趣等,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求真、尚善、赏美的教育目标。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加强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必要性
(一)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
美教育对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语文学科是具有
丰富情感的课程,是集诗词歌赋、经典美文、历史典故、人文地理、
自然科学等于一体的学科,是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
因此,高中语
文教学天然具备进行审美教育的优势。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审
美情感的引导,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地思考问题,不断丰富自己的
情感,提升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审美教育与语文教育相互促进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入
的课文,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元素。
比如,《沁园春•雪》表现
了气势恢宏之美,《荷塘月色》表现了清幽之美。
教师在审美教育中,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阅读、去体验、去欣赏,逐步培养学生的
综合审美能力。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挖掘审美教育内容高中语文教师要
在教学中落实审美教育,首先要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认真学
习新时期教育方针,将“立德树人”“生本教育”“一切为了学生
的发展”作为育人指南。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挖掘文本中的
审美元素,将文学佳作的艺术之美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有针对性
地开展审美教育,引导学生去感知、品赏语文之美,提升语文教学
的有效性。
通过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综合分析,有学者认为其
中的审美元素主要包括如下几类。
1言辞之美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言辞之美是共性的存在,课文语言或抑扬顿挫,或淋漓尽致,或节奏铿锵……均给人以美的
享受。
比如最具代表性的《滕王阁序》,文辞雅致、修辞华丽、情韵
丰厚,表现了作者绚烂至极的语言之美。
2壮阔之美壮阔之美是自然美的一种形态,在高中语文教材中
表现壮阔之美的课文有多篇。
比如,《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的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
3幽静之美幽静之美是一种幽雅、宁静之美。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具有幽静之美的代表性课文首推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该文字里行间都能让人感受到幽静之美的浸润。
如“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给人一种孤独自由之美。
再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仿佛使人感受到荷塘的恬静、安谧、朦胧、柔和的美,读来令人陶醉。
4人格之美人格之美是永恒的存在,人格的主干是品德,人格美是社会美的一种形态,体现了先进的社会倾向。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那些闪耀着人格之美的人物可歌可泣。
比如,《苏武传》通过记叙苏武的两次自刎、两次反劝降和北海牧羊的事迹,表现了苏武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节和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
再如《记念刘和珍君》中,刘和珍作为真正的勇士,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命运感到哀痛,为了改变黑暗的现实,她敢于献身,代表了中国女性勇毅、坚韧的理想人格。
5行为之美行为美是受到人们肯定和赞美的行为。
行为美要求既美且善,凡是有益于人民,有助于历史发展,充分体现社会进步倾向的行为,都可称之为行为美。
行为美又分为崇高的行为美和平凡的行为美。
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西抗强秦,为赵国的安全和尊严而努力的爱国行为及廉颇勇于认错、敢于担当的行
为便属于崇高的行为美。
《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对“我”关爱的则属于平凡的行为美。
6清雅之美清雅之美是指自然界的物态形象所显现出来的和谐、幽雅、清丽之美。
比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故都的秋》所描
写的“很高的碧绿的天色”,槐树叶底“漏下的日光”,“几根疏
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等,便都具有清雅之美。
7奇险之美奇险之美多表现在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之中,让人
读后叹为观止,连连称奇。
比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
李白这样描写天姥山的高耸巍峨,直冲云霄之势:“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在
《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这样描写:“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这样的描
写便尽显奇险之美。
8悲剧之美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
人看。
”悲剧的主角通常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故事一般都
有一个悲惨的结局,以此来激起读者的悲愤、崇敬,达到提升思想
情感的教育目标。
比如《孔雀东南飞》讲述了善良勤劳、美丽忠贞、才艺出众的刘兰芝遭受婆婆的百般刁难,被迫与丈夫焦仲卿分离并
双双自杀的故事,由此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歌颂了焦刘夫妇坚
贞不屈的爱情和反抗精神。
9喜剧之美喜剧是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引
起人们对丑恶行为的嘲笑,并对生活中美好的东西予以肯定。
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怪人别里科夫,他在晴天也要穿着套鞋、
打着雨伞、戴着眼镜和帽子。
他的一生是可悲的,他的典型意义在
于让人们在笑声中深刻感悟到沙皇专制制度的惨无人道。
10浪漫之美浪漫之美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豪放的语言大胆描写,淋漓尽致地表达作者的心声、理想等。
比如,庄子的《逍遥游》以丰富的想象描写大鹏展翅九万里的雄姿,构思新颖,汪洋恣肆,字里行间洋溢着浪漫之美。
(二)扎根语文课堂教学,提升审美教育实效前面我们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主要审美元素作了分析,这些审美元素是开展审美教育的承载。
我们要在对其进行正确分析的前提下,扎根语文课堂,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开展好审美教育。
1注入情感曾有人十分形象地说过,感情是文学作品的呼吸,如果没有呼吸,文学作品就成了“化石”。
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要关注情感,要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比如在教学舒婷的《致橡树》时,有学者首先给学生们播放了乐曲《梁祝》,创设情境,在音乐声中提出了爱情这个话题:“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传说被全世界的人们争相传颂,那么什么是爱情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这样的导入蕴含着情感的力量,吸引学生迫不急待地开始学习,一场爱情之美的盛宴亦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会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明白什么是正确的爱情观,从而欣赏比肩而立、深情相对的爱情。
2感受意境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之美是审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图画、音乐、影视作品及身体语言引领学生去感受作品的意境之美,提升审美情趣。
比如,在《沁园春•长沙》的教学中,有学者首先播放配乐朗诵,然后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解,再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去感受诗词的壮美,从而领略伟人的气质与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