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相互作用和牛顿运动定律
高一必修一物理公式
高一必修一物理公式;1、a=ΔV/Δt,a=Δx/T 2=(X 3+X 4-X 1-X 2)/4T 2=(X 4+X 5+X 6-X 1-X 2-X 3)/6T 22、匀变速直线运动: v=v 0+at,x=v 0t+21at 2,v 2-v 02=2ax ,x=21(v 0+v)×t ,v t/2=v =21(v 0+v) V x/2=21(v 20+v 2)1/2,且V x/2>v t/2 3、自由落体运动:V=gt ,h=21gt 2,v 2=2gh ,21vt=h 4、竖直上抛运动:V=v 0-gt ,h=v 0t -21gt 2,t 上=t 下=v 0/g 5、力的相互作用:G=mg,F=Kx ,F 滑=µF N6、牛顿运动定律:⑴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F 合=0,正交分解:F x 合=0,Fy 合=0⑵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F 合=ma,正交分解:F x 合=ma x ,Fy 合=ma y若沿运动方向建立x 轴则:F x 合=ma x ,Fy 合=0 7、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⑴:1T 末、2T 末、3T 末、…… 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 :vn =1:2:3…… :n⑵1T 内、2T 内、3T 内…… nT 内位移之比为: X 1:X 2:X 3…… :X n =1:4:9…… :N 2⑶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T个内位移比为:X1:X2:X3…… :X n=1:3:5…… :(2n-1)⑷前x、2x、3x、……n x位移所用时间比:t1:t2:t3…… :t n=n(5)前x、2x、3x、……n x位移末速度比n (6)第一个x内、第二个x内、第三个x内……第nx个内位移所用时间比:Δt1:Δt2:Δt3…… :Δt n=):2(:1 ……:)13(2-。
第2章 牛顿运动定律
分离变量求定积分,并考虑到初始条件:t=0时v=v0,则有
v dv t μ
dt
v v0
2
0R
即
v
1
v0
v0t
R
将上式对时间积分,并利用初始条件t=0时,s=0得
s
R μ
ln 1
μ R
v0t
15
例题2-2 一条长为l质量均匀分布的细链条AB,挂在半径 可忽略的光滑钉子上,开始时处于静止状态。已知BC段 长为L(l/2<L<2l/3),释放后链条做加速运动,如图所示。 试求BC=2l/3时,链条的加速度和速度。
a0
a0
mg
T -ma0
mg
讨论一种非惯性系,做直线运动的加速参考系,在以恒定
加速度 沿a直0 线前进的车厢中,用绳子悬挂一物体。在地面
上的惯性参考系中观察,牛顿运动定律成立。 在车厢中的参考系(非惯性系)内观察,虽然物体所受张
f μN
µ为滑动摩擦系数,它与接触面的材料和表面状态(如 粗糙程度、干湿程度等)有关;其数值可查有关手册。
10
2.2.2 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
3、摩擦力。
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虽未发生相对运动,但沿接触面有 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
如图所示,用一水平力F推一放置在粗糙水平面上的木箱,
解:取被抛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运动过程
中只受万有引力作用。取地球为参考系,垂 直地面向上为正方向。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
v0
是:t=0时,r0=R,速度是v0。略去地球的公 转与自转的影响,则物体在离地心r处的万有
m
引力F与地面处的重力P之间的关系为
力的相互作用和牛顿运动定律
力的相互作用和牛顿运动定律首先,我们来讨论力的相互作用。
力的相互作用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个物体施加在另一个物体上的力,后者也会以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力作用在前者上。
这意味着力必然是成对出现的,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如,当我们用手推一个箱子时,我们施加的力向右,箱子会感受到一个向左的力,使得箱子向右移动。
其次,我们来介绍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定律,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一个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牛顿的三个运动定律分别是:1.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就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换句话说,物体将继续沿着原来的路径运动,直到有一个力将其停止或改变其运动状态。
这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需要踩刹车才能停下汽车。
2. 第二定律:物体的运动由施加在其上的力来确定。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这意味着当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时,它的加速度与施加力成正比,质量成反比。
这就是为什么一个较重的物体需要施加更大的力才能获得相同的加速度。
3.第三定律:任何一个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其大小和方向都与物体在它上面施加的力相等和相反。
这也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力的相互作用。
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阐述力的相互作用和牛顿运动定律。
假设我们有一个滑雪运动员站在一片平坦的雪地上,他带着一副滑雪板。
当他向前蹬脚施加一个向后的力时,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他的脚会感受到向前的一个反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反作用力将推动运动员向前加速。
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如果没有其他外力的干扰,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员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直到他用脚刹住或其他力扰动。
在实际应用中,力的相互作用和牛顿运动定律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机械工程、航空航天、运动等。
这些定律建立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帮助工程师设计出安全、高效的机械设备,也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力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力学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一力学知识点总结本文档为高一物理必修一力学知识点的总结,旨在帮助学生复和巩固相关的概念和公式。
以下是本文档的主要内容:一、力的概念和分类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作用。
2. 力的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二、牛顿运动定律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2. 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可以表示为 F=ma。
3.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将多个力按照法则进行合成,求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分力,满足力的平衡条件。
四、摩擦力与弹力1. 摩擦力:是接触面上物体相互摩擦时产生的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2. 弹力: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后恢复原状时,所产生的力。
五、重力与重力势能1.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物体对物体吸引的力。
2. 重力势能:物体具有的由于位置高度而具有的势能。
六、匀速直线运动1. 速度和位移: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位移表示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置变化。
2. 加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七、变速直线运动1. 加速度与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为零时,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2. 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通过速度和位移随时间的关系图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以上是高一物理必修一力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大学物理第2章 牛顿运动定律
推论:当你不去追求一个美眉,这个美眉就会待在那里不动。 2、第二定律(F=ma,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该物体上的外力成正比); 推论:当你强烈地追求一个美眉,这个美眉也会有强烈的反应。 评述:这个显然也是错误的!如果你是一只蛤蟆,那么公主是不会动心的。 你的鲜花送得越勤,电话费花得越多,可能对方越是反感,还可能肥了不费力 气的对手。更可能的情况是,当多个人同时在追求一个美眉时,该美眉反而无 动于衷,心想:机会多着呢,再挑一挑。所以,紧了绷,轻了松,火候要拿捏 得好。
mgR 2 F r2
R2 dv mg 2 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r dt 2 dv dv dr dv gR 又 v dr vdv 2 dt dr dt dr r
当r0 = R 时,v = v0,作定积分,得:
v gR 2 R r 2 dr v0 vdv r
故有
k
例题2-4 不计空气阻力和其他作用力,竖直上抛物体的初速 v0最小应取多大,才不再返回地球?
分析:初始条件,r R 时的速度为 v0 只要求出速率方程 v v ( r ) “不会返回地球”的数学表示式为: 当
r 时, v 0
结论:用牛顿运动定律求出加速度后,问 题变成已知加速度和初始条件求速度方程或运动 方程的第二类运动学问题。 解∶地球半径为R,地面引力 = 重力= mg, 物体距地心 r 处引力为F,则有:
说明
1)定义力
2)力的瞬时作用规律
3)矢量性
4)说明了质量的实质 : 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5)适用条件:质点、宏观、低速、惯性系
在直角坐标系中,牛顿第二定律的分量式为
d ( mv x ) Fx dt
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分别是什么 哪个难
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分别是什么哪个难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分别是什幺,哪个难,
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各是什幺1、牛顿第一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
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
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正比于合外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惯性质量
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运动
定律三条定律,由艾萨克·牛顿在1687 年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
总结提出。
其中,第一定律说明了力的含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第二定律指出了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体获得加速度;第三定律揭示出力的
本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各定律互相独立,且内在逻辑符合自洽一致性。
其适用
范围是经典力学范围,适用条件是质点、惯性参考系以及宏观、低速运动问题。
牛顿运动定律阐释了牛顿力学的完整体系,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基本的运
动规律,在各领域上应用广泛。
1 牛顿力学的所有公式牛顿第二定律:F=ma
牛顿第三定律:F=-F
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物理的基本原理
物理的基本原理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质的本质、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物理学的研究基于一系列的基本原理和定律,这些原理构成了我们对自然世界的理解和描述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几个物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描述了物体的运动和与力的相互作用关系。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牛顿第二定律则描述了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F = ma。
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性质,即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牛顿运动定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牛顿的第一定律来解释为什么我们在车突然启动或停下时会感受到推力或拉力。
同时,牛顿的第二定律也帮助我们理解了运动的原理,从而应用于交通工具设计、建筑结构等方面。
2.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在17世纪提出的,描述了物体之间引力相互作用的规律。
根据这个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其大小与两物体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非常广泛,从天体运动到物体落地都有体现。
例如,行星绕太阳的轨道、卫星绕地球的运行等都遵循万有引力定律。
此外,地球上的物体落地、摆钟的周期等现象也可以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来解释。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原理的重要表达形式,它描述了封闭系统中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根据这个定律,能量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能量守恒定律在许多物理现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解释自由落体运动中势能和动能的转化;热力学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解释热能的转移和转化;核能守恒定律可以解释核反应中质量和能量的关系。
4.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感应定律是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定律,描述了磁场变化时导线中感应出的电动势。
力与牛顿三大定律的联系
第三定律 对于每一个作用,总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与之相反;或者说,两个物体对
各自对方的相互作用总是相等的,而且指向相反的方向。
力与牛顿第一定律
• 惯性(inertia)是一个物体内的力,以避免其状态易于被一个外力所改变。(《论流体的重 力和平衡》,1668)
•
“物质固有的力,是每个物体按其一定的量而存在于其中的一种抵抗能力,在这种力的作用
定量地解出在给定形式的力的作用下质点运动状态的变化 光有动力学方程而不知道力的表示就无法求解,因此要建立力的定律
力与牛顿第三定律
• 是把一个物体受到的力与其他物体受到的力联系起来的桥梁(补充牛一牛二)。
• 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由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过渡到另一个物体的受力情况,在对物
体的受力分析上建立起“量”的联系。
力与牛顿第一定律
定性地定义了“力”
把物体受力与不受力从性质上区分开来 凡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必然有“力”作用在它上面
强调力对于物体来说是外来的,因而包含了物质和运动分离的思想(机械论运动观)
定性地指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定义了惯性参考系
指明所谓“静止”和“运动”是相对于什么物体而言,这样才可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静 止”/“运动”状态。——牛二的前提
力与牛顿第二定律
“运动” = 物体(质点)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变化” = 对时间的变化率
牛顿当时认为,m是与v无关的常量
力与牛顿第二定律
给出了“力”的定量度量
力是用物体的加速度来度量的,力和加速度之间只差一个比例系数,这就是质量
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
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逝。
基本的动力学方程
下物体保持其原来静止的状态或者在以直线上等速运动的状态,这种力总是同具有这种力的 物质的量成正比的,它和物质的惯性没有什么差异,只是说法上的不同而已……外加力是一 种为了改变一个物体的静止或等速直线运动状态而加于其上的作用力。”(《自然哲学的数 学原理》,1687)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牛顿第一定律)运动和力的关系教学课件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笛卡儿进一步补充:除非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 将永远保持在直线上运动。
物体不受阻力作用时,运动快慢不变做匀速运动。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只是使物体的运动 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 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 在一个地方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 现象:当球沿斜面向下滚动,它 的速度增大,而向上滚动时,速 度减小。
• 猜想:当球沿水平滚动时,它的 速度应该不增不减。
• 实际观察结果:沿水平面滚动的 球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阻力对物体的影响实验
动力学第二类问题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物体受 力情况
牛顿第 二定律
加速度 a
运动学 公式
物体运 动情况
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
例1: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 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 胎在地面上发生滑动时留下的滑动痕迹.某路段 限速40 km/h,在该路段的一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 刹车线长度是14 m,查取相关数据得到汽车轮胎与 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为0.7,g取10 m/s2,则: (1)汽车刹车后的加速度多大? (2)汽车刹车前的速度是否超速?
4.1 牛顿第一定律
目录
CONTENTS
01 力与运动的关系 02 牛顿第一定律 03 惯性与质量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在物理学中,只研究物体怎样运动而不涉及运动 与力的关系的理论称做运动学;研究运动与力的 关系的理论,称做动力学。
1、力与运动是什么关系?
第2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2 v = Rg sin α 2
v = 2Rg sin α
τ
例3、由地面沿铅直方向发射质量为 的宇宙飞船。 由地面沿铅直方向发射质量为m 的宇宙飞船。 求宇宙飞船能脱离地球引力所需的最小初速度。( 。(不 求宇宙飞船能脱离地球引力所需的最小初速度。(不 计空气阻力及其它作用力地球的质量为M 10 计空气阻力及其它作用力地球的质量为 = 5.98 × 24 kg,地球半径为 = 6378 km) ,地球半径为R )
v R R ∵ds = vdt = Rdα ∴dt = dα
法向分量: 法向分量: − mg sin α = m N
(2) ) A
m
R
α N α mg
代入( 代入(1)式有: 式有:
0
vdv = Rg cosα dα v α ∫ vdv = ∫ Rg cosα dα
0
v
n
2Rg sin α 代入( )式得: 代入(2)式得: N = mg sin α + m = 3mg sin α R
§2-1 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任何物体都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任何物体都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直到其它物体所作用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直到其它物体所作用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数学形式: 数学形式: 说明: 说明: (1) 惯性: 任何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质 惯性: 任何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2) 其它物体的作用力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其它物体的作用力是迫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 惯性系:牛顿定律成立的参考系。 惯性系:牛顿定律成立的参考系。
牛顿第三定律课件PPT课件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A
B
将A和B两个弹簧秤钩在一起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A
B
将A和B两个弹簧秤钩在一起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A
B
将A和B两个弹簧秤钩在一起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A
B
将A和B两个弹簧秤钩在一起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A
B
将A和B两个弹簧秤钩在一起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A
B
将A和B两个弹簧秤钩在一起
磁铁与铁块之间的作用力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磁铁与铁块之间的作用力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什么是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磁铁与铁块之间的作用力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一、相互作用力: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后一个物 体也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
这一对力称为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总之,他们不是老老实实地坐在座位上听讲,而是急不可耐地 挨过上课时间,显然,你已经知道,从上课铃到下课铃的整个 课堂时段中,只有那些高效教师才能保持课堂不被琐事中断, 并且保证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在高效教师的课堂上,没有 一分钟被浪费,没有学生无事可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高 效的教师很少遇到有关课堂纪律的问题。 那么,高效教师是如何让整个课堂从头到尾一直保持饱满的 状态呢?他们仔细规划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以保证没有时间 被浪费;他们仔细规划讲课过程,力求简明扼要(因为他们知 道长时间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他们为领 先的学生着想,他们也为后进的学生着想。
拉力, 因为大人的力气比小孩大
D、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大人的拉力总等于小孩的拉力
工程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工程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受力状况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它是现代工程科学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工程力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它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一、力学的基本原理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物体受力的变化情况以及物体的运动规律。
在工程力学中,有三个基本原理,分别是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叠加原理和作用与反作用原理。
1.1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包括三个定律。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描述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外力之间的关系。
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2 力的叠加原理力的叠加原理是指当多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合力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1.3 作用与反作用原理作用与反作用原理又称为牛顿第三定律,它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换句话说,每一个力都伴随着一对相等而反向的力。
二、工程力学的应用工程力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工程领域。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工程力学应用案例。
2.1 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是工程力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力学原理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对结构的内力、应变、变形等参数进行分析,能够确保结构在使用条件下的安全可靠。
2.2 土木工程在土木工程中,工程力学的应用非常重要。
例如,在桥梁设计中,工程力学可以用来计算桥梁受力情况,确保桥梁的稳定性。
在地基工程中,工程力学可以用来分析地基的承载能力,指导建筑物的设计。
2.3 机械工程机械工程涉及到各种机械设备和机械系统的设计与制造。
在机械工程中,工程力学可以用来分析机械零件和机械系统的受力特性,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2.4 航空航天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而工程力学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用来研究航空航天器的受力情况,优化设计方案,并确保飞行安全。
2.5 电子工程在电子工程中,工程力学可以应用于电子元件和电子设备的结构设计。
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
牛顿三定律及其应用牛顿三定律,即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质点运动规律的重要定律。
它由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于17世纪提出,被誉为经典力学的基石。
牛顿三定律分别是: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定律)和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三个定律及其应用。
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
它表明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换句话说,物体会保持其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改变其状态。
这一定律在很多实际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当驾驶员突然松开油门踏板时,汽车将逐渐减速停下来。
这是因为没有外力推动汽车,摩擦力逐渐使车辆减速并停下来,遵循了惯性定律。
第二定律,即力的作用定律。
它描述了物体受到的力与其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代表作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按照这个定律,如果对一个物体施加更大的力,物体将产生更大的加速度;而对质量较大的物体施加相同的力,则会产生较小的加速度。
这一定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我们踢足球时,用足部给足球一个冲击力,足球就会受到这个力的作用而加速运动。
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这个定律指出,所有的力都是成对存在的,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简单来说,对于任何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会给予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这一定律在许多实际情况中都能得到验证。
例如,我们在游泳时,踢水会给水一个向后的冲力,水也会给我们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推动我们前进。
这个定律也解释了为什么射击时枪会后坐力,因为子弹离开枪口时会给枪一个向后的冲力。
牛顿三定律不仅可以用于解释和预测物体的力学运动,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在航天工程中,科学家们利用牛顿三定律研究火箭发射和飞船进出轨道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中,设计师们利用这些定律来计算建筑物的承重能力。
甚至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们也会运用这些定律来提高训练效果。
物理学运动相互作用
物理学运动相互作用
物理学中,运动相互作用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它们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过程。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通过牛顿
的三大运动定律来描述。
第一定律指出,如果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
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第二定律则描述
了物体所受的力与其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
加速度,这表明物体的运动状态会随着外力的作用而改变。
第三定
律规定了相互作用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即对于任何两个物体,彼此
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在运动相互作用中,重要的概念包括力、动量、能量和角动量等。
力是导致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它可以是接触力、重力、
弹力等。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它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速度,而
运动相互作用可以导致动量的转移或改变。
能量是物体的运动状态
的度量,它可以由相互作用力做功而改变。
角动量则描述了物体的
旋转运动状态,它也会在相互作用中发生改变。
运动相互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例如,当我们行走时,
我们施加力以推动地面,地面也会对我们施加反作用力,从而使我
们产生加速度。
又如,乒乓球和球拍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球的运
动状态发生改变。
在天体运动中,行星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导致它们围绕太阳运动。
总之,运动相互作用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导致运动状态改变的过程,涉及了力、动量、能量和角动量等物理量。
通过深入理解运动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行为和相互作用规律。
牛顿三大定律是什么 具体内容是什么
牛顿三大定律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三条定律。
下面是简要介绍,供大家查阅了解。
牛顿三大定律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什么
1牛顿三大定律介绍
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各定律互相独立,且内在逻辑符合自洽一致性。
其适用范围是经典力学范围,适用条件是质点、惯性参考系以及宏观、低速运动问题。
第一定律说明了力的含义: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二定律指出了力的作用效果:力使物体获得加速度;
第三定律揭示出力的本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牛顿运动定律阐释了牛顿力学的完整体系,阐述了经典力学中基本的运动规律,在各领域上应用广泛。
2三大定律内容是什么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孤立质点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无关。
质量越大,克服惯性做功越大;质量越小,克服惯性做功越小。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相互作用的两个质点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分别是: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介绍如下:1、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直到受到其它物体的作用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说明:物体都有维持静止和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趋势,因此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由它的运动速度决定的,没有外力,它的运动状态是不会改变的。
物体的这种性质称为惯性。
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
第一定律也阐明了力的概念。
明确了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指出了是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因为加速度是描写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所以力是和加速度相联系的,不是和速度相联系的。
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这点,往往容易产生错觉。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在所有的参照系里都成立,实际上它只在惯性参照系里才成立。
因此常常把牛顿第一定律是否成立,作为一个参照系是否惯性参照系的判据。
2、加速度定律物体在受到合外力的作用会产生加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正比于合外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惯性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定律定量描述了力作用的效果,定量地量度了物体的惯性大小。
它是矢量式,并且是瞬时关系。
要强调的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会产生加速度,可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或速度发生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是和物体本身的运动状态有关的。
真空中,由于没有空气阻力,各种物体因为只受到重力,则无论它们的.质量如何,都具有的相同的加速度。
因此在做自由落体时,在相同的时间间隔中,它们的速度改变是相同的。
3、作用力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说明:要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其它物体和它相互作用。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力体现的。
并且指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作用必有反作用力。
它们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另需要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没有主次、先后之分。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这一对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可能抵消。
牛顿运动定律和力的概念
牛顿运动定律和力的概念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定律,而力是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这两个概念在物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介绍牛顿运动定律和力的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提出的,它包括三个基本定律: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
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保持原来的状态,即静止的物体将继续保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将继续匀速直线运动。
这一定律描述了物体的惯性特性。
2. 第二定律:动量定律第二定律也被称为动量定律,它说明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与物体所受到的外力成正比,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具体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是物体所受到的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第二定律揭示了力对物体运动产生的影响,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关键定律。
3.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相等且方向相反的。
简言之,对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其中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而另一个物体将以相等大小的力对第一个物体做出反作用。
第三定律揭示了物体间力的相互关系,解释了为何物体间会发生运动和相互作用。
二、力的概念力是导致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
力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类型。
1. 接触力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传递的力。
典型的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弹力和支持力等。
摩擦力是由物体接触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它阻碍物体在表面上滑动或滚动;弹力是物体受到压缩或伸展时产生的力,它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支持力是支持物体的力,它是地面反作用于物体的力。
2. 非接触力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通过距离作用而传递的力。
典型的非接触力包括万有引力和电磁力等。
万有引力是质量间引起的相互吸引力,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电磁力涉及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静电力和磁力等。
引入牛顿运动定律力的概念和作用
引入牛顿运动定律力的概念和作用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其中力作为运动物体的引导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力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
一、力的概念力是一种物理量,用于描述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或来源。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或者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牛顿运动定律将力定义为任何引起物体运动变化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之一。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得到,即F = m·a,其中F表示力的大小,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除了大小,力还有方向。
力是矢量量,需要用箭头来表示。
箭头的方向指向力的作用方向,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力可以是单个向量,也可以是多个力合成的结果。
二、力的作用1. 力的作用方向决定物体运动的方向: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而当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将沿着力的方向产生运动。
例如,我们用手推动一个小车,小车就会朝着我们推动的方向移动。
2. 力的大小决定物体的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 F = m·a。
如果物体的质量固定,力的大小越大,物体的加速度就越大;反之,力的大小越小,物体的加速度就越小。
3. 力的作用时间决定物体的速度变化: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受到一个作用力时,它将产生加速度,从而改变速度。
力作用的时间愈长,物体的速度变化愈大;力作用的时间愈短,物体的速度变化愈小。
4. 力的作用决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个物体施加的力都会得到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意味着只有当所有力都平衡时,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而当力不平衡时,物体将产生加速度并产生运动变化。
总结起来,可以说力是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方向、加速度和速度变化。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知识梳理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是我们对力最基本的认识,围绕这一基本观点,本专题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究,通过这些探究明确力的基本特性,并且能应用基本规律解决常见的力学问题.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石,也是每年高考的重点,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工具,在本专题中,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的关系、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关系进行具体的探究,指出它们间的定量关系,利用这些关系进行实际应用.一、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1.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1)重力产生的条件: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不是万有引力,只有在忽略地球自转的条件下才可以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重力大小:G=mg,在地面附近一般认为任何一个物体的重力均为一个恒定不变的量,其大小和方向不随其运动状态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2)弹力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弹力大小:对像弹簧这类弹性很好的物体而言,弹力的大小为F=kx(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对一般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而言,其弹力大小可以利用物体学的其它规律解答.弹力方向:挤压形变时其方向为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物,拉伸形变时其方向沿绳子指向绳子的收缩方向.(3)摩擦力产生条件:相互挤压的两个接触不光滑的物体间如果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存在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两类.摩擦力大小:对滑动摩擦力而言,大小为f=卩N (滑动摩擦力),对静摩擦力而言,其大小和方向均是变化的,但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可以利用其它物体规律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的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的方向相反,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它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而静摩擦力的方向在某个物理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变化.2.力的一般处理方法.(1)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是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几个分力是力的分解,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均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表示合力的线段为表示两个分力的线段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合力与分力的大小之间满足F1-F2W F W F1+F2).(3)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选定合适的研究对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画出物体受力简图,这是力学中研究物体受力和运动的一种常见的方法.3.物体的平衡状态和受力的平衡条件.(1)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2)平衡条件: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可以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相关的计算.二、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1)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其它的外界因素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2 )运动状态及其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指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物体作匀速运动时,其运动状态是不变的;物体运动速度发生变化,就是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3)定律的表述: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运动和力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涉及到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
下面是对运动和力知识点的总结,详细介绍了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弹力等内容。
一、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1.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2.力:物体之间相互作用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形状的物理量。
3.质点: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只考虑物体的位置和质量。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二、运动和力的基本规律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2.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力的作用-效果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ma。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1.平衡力: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所受到的合力为零。
2.加速度:当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时,物体会产生加速度。
3.质量的影响:相同力作用下,质量大的物体加速度小,质量小的物体加速度大。
4.施力的物体受力反作用。
例如:走路时我们脚用力踩地面,地面也会反作用给我们相同大小的力。
5.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合力是多个力的矢量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合力即可求解。
四、常见的力1.弹力:两个物体接触,彼此之间产生的力,它的方向与接触表面的法线方向成反方向。
符号为-F。
2. 重力: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向下。
符号为Fg=mg。
3.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引力:物体之间由于引力而产生的吸引力,在万有引力定律中阐述得更详细。
5.空气阻力:物体在气体中运动时由于空气对物体的阻力。
五、力的性质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两个作用力的作用物体不同,因此加速度也可能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知识导图二、重点知识梳理1.三种常见的力1)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吸引力的一个分力。
一个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mg=G 。
在地球的不同地点由于 g 不同,同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同。
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分析物体受力首先要分析重力。
要理解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并不等同于指向地心,重力的大小并不等同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
(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叫弹力。
胡克定律:弹簧发生形变时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
关系式是: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它们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摩擦力。
在中学阶段我们学习了两种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时在它们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是一个可以变化的值。
滑动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时在它们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它们间的压力大小成正比。
F=N2.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阐述了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的运动状态,明确了力的作用效果,即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物体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由这个物体的质量唯一决定。
在近年的高考中,直接考查这个定律的内容不多,但是对这个规律的正确使用却贯穿于力学以及综合分析的大部分问题中。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叫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共点力的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
平衡条件要从两个方向理解,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使用时,这几个力的合力为零,物体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个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的合力一定为零。
4.等效思想与方法——力的合成与分解——正交分解法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合成与分解的基本法则,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矢量运算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
对它的运用完全包含在力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它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
在矢量的合成与分解中常用到正交分解法。
即在两个坐标轴上分析力,由此建立力的平衡方程或者牛顿运动定律方程。
5.实验(1)实验一: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即已经知道这个规律,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它的客观性。
验证实验的共性是方法相同,即对比求证。
首先通过两个弹簧共同对一根橡皮筋施加拉力,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确定两个拉力的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确定这两个拉力合力的理论值。
再用一根弹簧对这根橡皮筋施加拉力,当与用两根时取得相同效果时,确定其大小与方向。
然后将这两个结果比较。
得出结论。
(2)实验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这个实验最突出的特点是控制变量方法的应用。
在控制质量的情况下,求证加速度与拉力的正比关系;在控制拉力的情况下,求证加速度与质量的反比关系。
这个实验的第二个特点是间接对比。
质量相同,验证加速度与拉力的正比关系时,并不是直接用加速度确定这个关系,而是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规律s=at2/2,由位移与拉力成正比,确定加速度与拉力成正比;同样,拉力相同时,由位移与质量成反比,确定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五、知识应用例析1.受力分析正确熟练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是研究力学问题的关键,也是必须掌握好的基本功,认真做好物体的受力分析是正确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第一步。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主要依据力的概念,从物体所处的环境和物体的运动状态着手,分析它与所处环境的其它物体的相互联系。
方法是:(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找出周围对它产生作用的物体。
(2)按先后顺序分析:先重力,再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最后电、磁场力。
(3)画完受力图后检查:依据是每个力能否找到它的施力物体,若没有施力物体,此力一定不存在;能否使对象处于题目所给定的运动状态(平衡或加速),否则必然发生了多力或遗漏力的现象。
(4)如果有个别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
示例 1:(07 海南)如图,P 是位于水平的粗糙桌面上的物块。
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将P 与小盘相连,小盘内有砝码,小盘与砝码的总质量为 m。
在P 运动的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 P 在水平方向受到的作用力与相应的施力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B.拉力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C.重力 mg 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和桌面D.重力 mg 和摩擦力,施力物体是绳和桌面示例 2:(07 山东)如图,物体 A 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 F 作用下,A、B 保持静止。
物体 B 的受力个数为( C )A.2 B.3 C.4 D.52.对弹力的认识弹力是由于物体形变而出现的力。
弹力的大小往往通过平衡分析加以确定;面、面接触的两个物体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点、面接触的两个物体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点接触的表面。
弹力可以做功,也可能不做功。
(1)绳子的拉力轻绳是中学物理学习中的一个基本模型。
分析由绳子连接的物体的运动问题时,不考虑绳子的质量,不考虑绳子的形变,只有绳子张紧与松驰两种状态;轻绳只能对物体有拉力的作用,这个拉力的方向是唯一确定的,只是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一方;绳子的拉力是可以突变的。
示例:(08 江苏)如图所示,两光滑斜面的倾角分别为 30º和 45º,质量分别为 2m 和 m的两个滑块用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滑轮连接(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分别置于两个斜面上并由静止释放;若交换两滑块位置,再由静止释放。
则在上述两种情形中正确的有( BD )A.质量为 2m 的滑块受到重力、绳的张力、沿斜面的下滑力和斜面的支持力的作用B.质量为 m 的滑块均沿斜面向上运动C.绳对质量为 m 滑块的拉力均大于该滑块对绳的拉力D.系统在运动中机械能均守恒(2)弹簧的弹力轻质弹簧是中学物理学习中的另一个基本模型。
分析由弹簧连接物体的运动问题时,不考虑弹簧的质量,弹簧有伸长和压缩两种状态。
弹簧的弹力可以通过F=kX这一规律计算;弹簧伸长时弹力的方向沿弹簧指向收缩方,压缩时沿弹簧指向恢复方。
弹簧的弹力是不可能发生突变的。
弹簧的弹力是变力,在受力分析时,必须考虑弹簧形变时弹力的变化;弹簧弹力做功是变力做功,不用使用恒力功的公式直接计算,通常要用物体动能的改变量得出。
示例 1:如图所示,轻弹簧 A、B 的劲度系数分别为 k1、k2,它们都外在竖直状态,滑轮重量不计,当悬挂的物体重量为 G 时,滑轮下降的距离是( D )示例 2: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长度 l 和弹力 F 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 C )A.弹簧的原长是 20cmB.弹簧的劲度系数是 100N/mC.弹簧的劲度系数是 200N/mD.弹簧受 20N 拉力时长 18cm3.摩擦力(1)静摩擦力μ之间变化,数值不确定。
很多情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由 0 到最大值f=N况下,需要利用物体的状态来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静摩擦力是可以发生突变的力,大小、方向都可能突变;静摩擦力可以不做功,但也可以做功,既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
示例 1:(04 上海)物体 B 放在物体 A 上,A、B 的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如图),当两者以相同的初速度靠惯性沿光滑固定斜面 C 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 C )A.A 受到 B 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上B.A 受到 B 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下C.A、B 之间的摩擦力为零D.A、B 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取决于 A、B 表面的性质示例 2:(92 全国)如图,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 F1=10N、F2=2N。
若撤去力 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D )A.10N,方向向左B.6N,方向向右C.2N,方向向左D.零(2)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比较好分析,只要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相对运动,就会有滑μ,只要接触面不变,这个力的大小是确定的。
动摩擦力出现,大小由f=N示例 1:(04 辽宁)三个完全相同的物块 1、2、3 放在水平桌上,它们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
现用大小相同的外力 F 沿图示方向分别作用在 1 和 2 上,用F/2的外力沿水平方向作用在 3 上,使三者都做加速运动,令 a1、a2、a3分别代表物块 1、2、3的加速度,则( C )A.a1=a2=a3 B.a1= a2,a2>a3C.a1>a2,a2<a3 D.a1>a2,a2>a3示例 2:(08 全国Ⅱ)如图,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物块 A 和 B 紧挨着匀速下滑,A 与 B 的接触面光滑。
己知 A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B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 2 倍,斜面倾角为α。
B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 A )4.共点力的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是指物体相对地面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加速度为零。
理论依据是牛顿第一定律。
明确研究对象,认清此对象平衡状态的特征,对研究对象进行完整的受力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要有良好的分析习惯:(1)要有顺序,这样可以减少分析时的遗漏。
一般是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场力;(2)认清每一个力的来源,可以避免多分析实际没有的力;(3)画好物体受力的示意图;(4)建立坐标,一般采用力的正交分解法;(5)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列出平衡方程。
在高考中对共点力的平衡的考查时有出现。
示例 1:(08 天津)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 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 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
现对 B 加一竖直向下的力 F,F 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 B 的作用力为 F1,B 对 A 的作用力为 F2,地面对 A 的作用力为 F3。
若 F 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C )A.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B.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C.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D.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示例 2:(08 宁夏)一足够长的斜面,最高点为 O 点,有一长为 l=1.00 m 的木条 AB,A端在斜面上,B 端伸出斜面外。
斜面与木条间的摩擦力足够大,以致木条不会在斜面上滑动。
在木条 A 端固定一个质量为 M=2.00 kg 的重物(可视为质点),B端悬挂一个质量为 m=0.50 kg 的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