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专题12 人生(讲)(提升版,教师版)(新版)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专题12人生(讲)(提升版,教师版)
【学习要点】学习以小见大,通过个别展现一般的写法。
【教学过程】☆课堂探讨☆要点一:学习以小见大,通过个别展现一般的写法。
【探究活动】学习以小见大,通过个别展现一般的写法。
【教师释疑】所谓“以小见大”,是指用小材料来体现大主题。
这些小材料是日常常见的、身边的,甚至是琐碎的,很多同学都熟视无睹或不屑一顾,但作者却“点石成金”,用它们来体现“大道理”,起到“四两搏千斤”的作用。
【讨论明确】文章中,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以及几种人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中奋斗、劳作的情景,根据这一思路,我们不妨把作者的“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劳动的场面和情景,但作者只是举例性地作了简单的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一些特点和优秀品质。
这属于以小见大的写法,也就是通过个别展现一般。
【课堂提升】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6分)淡淡的深情常跃强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
恢复高考的第2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第一个。
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
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自豪里带着炫耀。
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
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
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
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我知道了。
”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
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提包送我出了大门。
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提包递给我,说:“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我只看见了一个淡淡的背影。
在车站上,见一些同学的父母来送行,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
我孤零零的,便觉得很委屈。
上了车,我赌气坐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理,埋头读书。
车开动了,一些同学掏出手绢擦那红肿的眼睛。
我反倒觉得赤条无牵挂,心里轻松。
大学四年,花开花落。
读书读烦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
九年级语文下册 12 人生教案2 新人教版
12、人生科目:语文编写时间年月日第学期总第课时修改时间:年月日课题12、人生授课班级年级授课时数课时授课教师班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
过程方法1.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2.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法学法1.品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板书课件设计修改意见作业设计1.课后练习2.练习册3. 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
4.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后记教学设计及内容修改意见一、深入研讨,问题探究1.难句释疑。
教师提问:我们整体把握,探明了主旨,但有没有理解得还不透彻的难句。
请摘选出来教师小结:这是开放性的问题,看法见解不必拘泥于一致,大家只要能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2.写法探究提问:作者只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什么写法互相讨论交流二、延伸拓展,学以致用古往今来,有多少人面对苍穹,叩问心头,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
屈原吟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明他坚贞的志向,曹操横槊赋诗“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
你会对人生发出怎样的感慨呢?会把人生比作什么?请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学生答题要点: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
作者只是举例性作简单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
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即通过个别展现一般,寓深刻的道理于一系列形象之中。
三、作业1.续写第四、五种甚至更多人或更多的场面概括较为丰富的人生。
2.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沧海横流,名垂青史。
古往今宋。
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
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
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
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的猛烈攻击。
重要著作还有1888年发表的《波兰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瞻(zhān)望:往远处看,往将来看。
攫(ju )取:掠夺。
臆(y )测:主观的推测。
馈(ku )赠:赠送。
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2.学生交流初读文章的感受。
生1:作者能把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四个毫不相干的事物连缀成文,并和人生联系起来,这是我不曾想到的。
生2:有些语句比较深奥,我不太能读懂。
生3:全篇都在探讨人生问题,使我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之路。
生4:文章写了一幅人生的总体画面和三种人的活动景象,我觉得还应该有更多的场面和更多人的形象。
教师总结:看来,中外语言表述的差异给我们的阅读造成了一定障碍,不过只要我们整体感知,深入探究,是不难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的。
四、理清思路,探明主旨1.提问:作者把人生比作高塔,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生1:我觉得非常恰当。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2 人生公开课课件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阅读《巴蜀英才》P54-55《人生如箭》,完成练习。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整体感悟
◆课堂导练
◆决胜中考
◆字词详解
九年级语文下册 12《人生》教案1 新人教版(1)
《人生》整体感知:《人生》是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克斯的散文。
它以“高塔”“地洞”“广阔领域”和“工场”为喻,从不同的角度、视野,描述人的生命旅程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人的生命本质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生命珍爱的情感以及让一生过得更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文章夹叙夹议,寓深刻的哲理于一系列形象中,写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鼓舞。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
能力目标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具准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探明主旨;深入研讨,问题探究: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学生说出关于人生的名言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
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了解作者学生汇报了解的关于作者的资料,教师补充(出示课件)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 12《人生》教案4 新人教版
【最新】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12《人生》教案4 新人
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
能力目标
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
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方法
1.品读法
2.讨论点拨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探明主旨;深入研讨,问题探究: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教学步骤]。
九年级语文下册 12《人生》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2 人生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教材分析这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四课。
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3.中招考点“赏析词句”每年的设题角度略有不同,但都指明了具体的赏析位置;考查细致,涉及到动词、形容词、修辞、细节描写、写作手法,赏析有一定难度,赋4分的居多。
4.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的人生经历很短,生活阅历少,要透彻地理解课文不容易,学习时要注意语文学习向课外的延伸,要让学生多读谈人生的书,多积累谈人生的名言,从古今中外圣贤哲人的著作中吸取营养。
由于课文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要求学生做充分的预习。
主要是:A.排除字词障碍。
B.读熟课文。
C.课外查找资料:谈人生的文章、格言。
D.了解家长对人生的看法。
二、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课文,能说出文章思路和主要内容,概述文章主旨。
2.通过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能说出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课文,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说出文章思路和主要内容,概述文章主旨。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语言,能总结出品读语言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人生确实是丰富多彩的,冰心在《谈生命》中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它对人生又做了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我们来看看是什么。
幻灯展示课题、作者及国籍。
(二)预习检测1、读准下列字音:瞭望瞻望攫取鲑鱼2、解释下列词语:(并用前两个造句)流连乐此不疲微不足道停滞不前3、作者简介:勃兰兑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初中语文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人生(课件+教案+练习)
《人生》习题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shǎng()心悦目精力充pèi()攫()取停滞.()不前馈.()赠瞻.()望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幻想挖掘攀登终其一生B.活跃景致欢愉乐此不彼C.隐藏留恋延缓过得舒适D.激流钻研增益微不足道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当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的时候,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
B.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
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C.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洞察力,对其某些方面的喜爱,某些方面的憎厌,正是他形成自己的风格。
D.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据我的愚见,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4、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郊外春游,那青青的碧草、潺潺的小溪和山间的小花,无不让我们流连忘返。
B.为了我们的伟大的、亲爱的祖国,纵使粉身碎骨,我也甘心。
C.中央电视台蛇年春晚,众多重量级明星纷纷粉墨登场。
D.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________,才能达到天地境界。
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
道德行为,并不单纯是________道德规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________的人。
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________他这种觉解。
A.理解遵守习惯给以B.了解遵循习惯给予C.了解遵守习性给以D.理解遵循习性给予6、《人生》这篇散文的作者是(国别)文学评论家(姓名)。
7、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在下列横线上把句子补充完整,每句20字以内。
例句:事业说: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人生》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部分来自《点拨》
他们勤奋劳作的情景,着重写他们工作的琐碎、微 小,他们的专心、细致、勤奋,以及取得成就的道 路的漫长。他们以辛勤的劳动和丰硕的成果延缓了 沙漏计的转动,让时间放慢了脚步。
攀登高塔——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人 坑道劳作——不屈不挠、顽强奋斗 生 广阔领域—— 开拓进取、勇敢挑战
2. 学习文中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并运用形象的比 喻抒写生命和人生。(难点)
3.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重点)
来自《点拨》
勃兰兑斯(1842-1927), 丹 麦 文 学 评 论 家 。 1890 年 出 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轰动了丹麦思想界。重要著 作 还 有 1888 年 发 表 的 《 波 兰 印象记》和《俄国印象记》 等。
冰心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但不流动的一定会 成为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长成参天大树,但不生长的种 子一定会成为空壳。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珍惜才是对 生命最有价值的修饰,珍惜自己,你就能挟卷滚滚沙石,快 乐勇敢地奔流,投进大海温馨博大的怀抱;珍惜自己,你就 会从地下破土而出,长成一棵小树,听到黄莺的歌唱。人生 是寂寞的,犹如寂然无声的荒野;人生是永恒的,犹如奔流 不息的逝水;人生也是辉煌的,如果我们能轰轰烈烈地走过 这一生。让我们走好每一步吧!
来自《点拨》
本文选自《世界散文精华•欧洲卷》上册(江苏文艺 出版社1994年版)。罗洛译。勃兰兑斯的巨著《十九世纪 文学主流》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 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 理状态。1890年出版,轰动了丹麦思想界,也受到教会 的猛烈攻击。作者被迫到柏林寄居7年。尽管如此,他依 然客观热情地去看待人生,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 生的。
九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版12_﹡人生ppt课件(精选)
公元前212年,古罗马军队 叙拉古城,正在聚精会神研究科 问题的阿基米德不幸被蛮横的罗 士兵杀死,终年七十五岁。
Hale Waihona Puke 在广阔的领域开拓进取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一是贪欲:占有欲极强,渴望征服,喜欢掌握权力,控制人和事物; 二是坚强:精力充沛,头脑活跃,爱冒险,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的 军事家、政治家,像凯撒大帝、秦始皇、汉武帝等。
1.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认为这 个比喻是否恰切?为什么? 这个比喻较为恰切。 把人生比作攀登(是一般性的比喻) 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设喻奇特)
2.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有什么样的精神? 指什么样的人?你可以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吗?
深入地挖掘、探寻地下坑道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技术工人、工艺师、设计师、发明家,像爱迪生、张衡、毕升等。不 不挠、顽强奋斗,为了事业而忘却生命。从事研究工作,进行较为抽象的 脑力劳动,也就是像阿基米德那样的科学家。
人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曹操赋诗“对酒当 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以发其人生苦短的慨叹。 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把人生比作什么?
请你也试写几句有深意的文字。
人生就像树叶一样经历了新绿、翠绿、深绿,直到枯黄,然后叶落归 人年轻的时候,就好像新芽后的嫩绿树叶,不断地吸收着外界的阳光、水 和空气,使劲往上攒动;慢慢地,从青年步入壮年,再到中年,浑身的绿 始变得厚重了,那是一种别样的丰韵美,是一种不露而艳的成熟美。人的 生只需要将属于自己的那片绿叶尽量保持得圆润和丰盈,而不必在乎这片 子到底是挂在树的什么位置。
4.作者虚写四种场景,三大人群,便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这叫 么写法?
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场景。作者只是举例进行简单概述,突 这几种人的特点和优秀品质,表达了他的人生志向。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人生》教案新人教版(精品教学设计)
12 人生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瘠薄、沉湎、孱弱、遮天蔽日、浩瀚无垠、山崩地裂”等词语的语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张抗抗其人及作品。
能力目标1.品味本文充满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
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2.学习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体会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昧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3.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镜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张广才岭东南坡的深山中。
这里林木蔚然深秀,云烟缭绕,阵阵冷气夹着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神志飘忽,不知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下。
初唐诗人宋之间有诗曰:“两岩天作带,万壑林披衣。
秋菊迎霜序,春藤碍日晖。
翳潭花似织。
绿岭竹成圃。
”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就是一首对火山峡谷和地下森林的赞歌——《地下森林断想》。
二、资料助读张抗抗,杭州人。
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
在黑龙江一国营农场生活了8年。
1972年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
1975年出版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
1977年入黑龙江省艺术学校编剧班学习。
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反映新的历史时期,青年们对不同的婚姻爱情的认识与追求。
1986年出版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示一代知青辗转矛盾的心路历程。
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
巨著基本上运用泰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因素决定论来研究文学发展史,同时也注重作家的生平和心理状态。
九年级语文下册 12 人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分析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
能力目标:培养概括提炼能力,找出文中对人生所设的四个比喻。
情感目标:品味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活观。
教学重点
1、理解对人生所做的四个比喻,理解作者表达的人生态度、价值观。
2、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生活观。
教学难点
对文中四个比喻及含意深刻的语句的理解。
5.冰心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勃兰兑斯把人生比作攀登高塔、挖掘坑道,你还可以把生命或人生比作什么?想出几个形象的比喻,写一段有深意的文字。
6.请同学们说出本文在写作上给你哪些启示?
三、布置作业:
给课文加一个议论性的结尾。(要符合课文主题)
教 学 反 思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 学 过 程
课前预习: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出关于人生的格言警句……同学们,人生确实是丰富多彩的,冰心在《谈生命》中把人生比作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章,它对人生又做了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我们来看看是什么。
二、走近作者。
二、合作探究:
1.朗读第一个比喻部分,讨论: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认为这个比喻是否恰当?为什么?
2.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和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从实际生活中为这三种人补充几个例子。
3.这三种人不是人类的全部,那作者为什么只写这三种人呢?这三种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4.学了本文,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认识?你想做三种人中的哪一种人?
瞭望( ) 瞻望( ) 攫取( ) 鲑鱼( )停滞( ) 臆测( )馈赠( ) 瞻望( )
2、解释下列词语:(并用前两个造句)。
【2020最新】九年级语文下册12《人生》教案4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最新】九年级语文下册12《人生》教案4新人教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九年级语文下册 12《人生》教案4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瞻望、攫取、增益、臆测、馈赠、乐此不疲”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勃兰克斯及其创作成就。
能力目标1.概述四个场面,三大人群,培养概括提炼,分析归纳的能力。
2.学习通篇为喻,进行说理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写一段比喻性文字,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思考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点1.分析概括四个场面,三大人群,体验揣摩人生意义。
2.学习虚拟情景,进行说理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难点1.揣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对生命珍爱的情感,及让一生过得有意义的信念和志向。
2.延伸拓展,学以致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教学方法1.品读法2.讨论点拨法3.延伸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探明主旨;深入研讨,问题探究:延伸拓展,学以致用。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沧海横流,名垂青史。
古往今宋。
许多大师用他们的生命和智慧诠释着人生。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
”勃兰克斯把人生比作高塔。
我们该如何攀登自己的人生高峰呢?勃兰克斯的《人生》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二、资料助读多媒体显示:勃兰克斯,丹麦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
出生于犹太血统的商人家庭。
在哥本哈根大学攻读法律、哲学、美学,受黑格尔影响较深。
大学毕业后,到欧洲各地旅行,在法国结识了泰纳。
1871年回国在哥本哈根大学任教,讲授《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评论了拿破仑称帝前后到1848年法、德、英6个主要文学流派的作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要点】
学习以小见大,通过个别展现一般的写法。
【教学过程】
☆课堂探讨☆
要点一:学习以小见大,通过个别展现一般的写法。
【探究活动】学习以小见大,通过个别展现一般的写法。
【教师释疑】
所谓“以小见大”,是指用小材料来体现大主题。
这些小材料是日常常见的、身边的,甚至是琐碎的,很多同学都熟视无睹或不屑一顾,但作者却“点石成金”,用它们来体现“大道理”,起到“四两搏千斤”的作用。
【讨论明确】
文章中,作者描写了人类攀登高塔的共同情景,以及几种人在各自不同的领域中奋斗、劳作的情景,根据这一思路,我们不妨把作者的“人生”理解为“奋斗”和“劳作”。
按说还可以描写更多的人的生活劳动的场面和情景,但作者只是举例性地作了简单的概述,突出这几种人的一些特点和优秀品质。
这属于以小见大的写法,也就是通过个别展现一般。
【课堂提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6分)
淡淡的深情
常跃强
母亲只有我一个儿子。
恢复高考的第2年,我考上了大学,在我那个偏僻的小村子里是第一个。
嗜酒如命的父亲,天天与乡亲喝到一醉方休。
酒后吐真言:“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自豪里带着炫耀。
只有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她多么喜。
她戴了老花镜,在暖暖的秋阳里给我缝新被子。
我走过去;她听见了我的脚步声,目光从老花镜上方探出来,淡淡地一笑。
我说:“妈,我要上大学去了!”母亲说:“我知道了。
”没有鼓励,连声音也是淡淡的。
上学的那天是个好晴天,母亲提着提包送我出了大门。
出大门也就是走了三五步,母亲就把提包递给我,说:“你走吧……”而后便是很决断地转身,硬朗朗地走回去,院里葡萄架的叶子遮住了她的身子,我只看见了一个淡淡的背影。
在车站上,见一些同学的父母来送行,依依惜别,千叮咛万嘱咐。
我孤零零的,便觉得很委屈。
上了车,我赌气坐在一个角落里,谁也不理,埋头读书。
车开动了,一些同学掏出手绢擦那红肿的眼睛。
我反倒觉得赤条无牵挂,心里轻松。
大学四年,花开花落。
读书读烦了,每每对窗呆坐便想起母亲。
小时候,母亲一眼看不见我就满街喊;喊不应,就往水井里看,到池塘边去找。
我忽然猴一样从哪个旮旯里钻出来,母亲就笑骂一声,巴掌扬起来要打,但落下来却极轻,拍打掉沾了一身的泥土……温馨的回忆,常使一颗心阵阵发热,泪就在不知不觉中从腮边滑下来。
我结婚以后,偕妻回老家探望父母。
正值隆冬,又下了大雪,一家人围炉闲话。
说到我当年上大学的事,母亲就说:“你上大学以后,我做了一个噩梦,梦见你死了,我一哭哭了个没气……”妻子抿着嘴笑,父亲笑得扭过脸去,连母亲也忍不住笑了。
只有我笑不起来,甚感惊讶。
联想我刚到家那天,母亲悄悄问我的那句话:“她也舍得炒一顿肉让你吃吗?”一霎时我恍然大悟。
母亲在我去上大学的那些漫长的日子里,她该如何的牵挂和思念她的儿子呀!她知道她的儿子是个心浮气躁的人,这自然又给她添了一份担心。
母亲一辈子生活在农村,她不知道她儿子去上学的这个地方究竟有多大,是非多不多。
日思夜想,坐卧难宁,思念伴着惊恐默默地郁结在她的心里。
于某一夜,噩梦就扇动着黑色的翅膀朝她飞来了。
试想,一个连媳妇舍不舍得让她的儿子吃一顿肉菜都挂念的母亲,这样的母亲,活得该有多累呀!
母亲为什么对她的儿子总是淡淡的,以我当时的浮躁心境,很难体悟到。
四年寒窗苦读,之后辛勤笔耕,终于在大大小小的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幼稚而浅薄的文字时。
后来,母亲说了一件使我灵魂大为震惊的事情。
她仍旧是以淡淡的语气对我说的-------“你父亲说:‘咱的儿子成才了,往后我再也不跟你生气了,咱好好过日子吧!’你为母亲争气,这也罢了!”我听了这句话,呆愣了大半天。
文学的功能自古很小,不想竟起到了和睦家庭的作用,这令我惊喜,这比得一个什么文学奖更有意义,也更能长久的激动人心!写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
尽管我是个微不足道的人,然而在母亲的眼里是金贵的。
她最了解她的儿子,她知道她的儿子有一颗易于动情的心,怕儿子分心,不让我牵挂她,才总是淡淡的。
要硬下这样的心肠,忍受这样痛苦的折磨,需要多么坚忍!
——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1段中“没事了,往后这是没事了!”一句,一方面表明了父亲为“我”感到骄傲,同时也为第7段写“我”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作了铺垫。
B.第4段中母亲化“打”为“拍”的动作,看似漫不经心,但母亲的爱子之心却表露无遗。
这样的细节描写在文中多处可见。
C.本文在选材上最大的特点是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赋予那些普通的事情以深刻的含义,以小见大、平中见奇。
D.本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也没有典雅华丽的词语,作者以发自肺腑的深情,为平淡的母亲抒写了一首朴素感人的赞歌。
【答案】A(铺垫错)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做铺垫”应为“衬托”,是用父亲来衬托母亲的。
考点:筛选文章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将生活中平常事情串联在一起的?(2分)
(2)文中儿子对母爱的体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3分)
【答案】(1)母亲对儿子的“淡淡的深情”为线索
(2)①在送行时,儿子在委屈赌气,对母亲无牵无挂,心里轻松;②大学四年,回想母亲,常心里发热,泪水无意流下;③成家结婚后,母亲的询问,儿子恍然大悟;④取得一点成就,对母亲的爱感到震惊,心情激动,热泪盈眶。
【解析】
考点:分析文章的抒情线索。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两处,并作简要的分析。
(4分)
【答案】①第一段“我”考上大学后,将父亲的到处炫耀、一醉方休和母亲总是淡淡的,不见多喜不见多愁进行对比,写出母亲的爱子深情不易被发觉。
②第三段母亲为“我”入学送行,将其他父母的依依惜别、千叮万嘱与母亲淡淡的转身就走进行对比,以母亲的淡淡表现来反衬她隐藏在内心强烈的爱子之情。
(③入学送行时,母亲是淡淡的;但作者走后,母亲作了一个噩梦,一哭哭了个没气。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文段的把握,答案不唯一,选择较多,可在文章中找是明显的对比且容易分析的语句写出来。
考点:筛选文章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文章结尾“这是平静水面下深处的激流啊!”这句话饱含深意,其中“平静的水面”和“深处的激流”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案】“平静水面”指母亲对儿子表现出的淡淡的行为,“深处的激流”指母亲内心隐藏着的强烈的爱子之情。
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恰切地表达出母亲的淡淡的深情。
既收束了全文,又照应了文题。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文段内容分析,写出“平静的水面”和“深处的激流”各指什么?注意从比喻的角度分析。
其作用深化主题方面分析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