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劳技教案51467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优质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优质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材第二章“生活中的技术”,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认识工具”,第二节“使用工具”,以及第三节“工具与生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及其用途。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工具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工具及其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实物工具、操作演示视频等。

学生准备:安全剪刀、胶带、直尺、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幅家庭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工具。

2. 讲解新课(15分钟)(1)认识工具(5分钟)a. 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引导学生认识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使用工具(5分钟)a. 教师演示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使用工具。

(3)工具与生活(5分钟)a.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工具在生活中的作用。

b.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生活中使用工具的经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工具的分类与用途2. 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3. 工具在生活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生活中用过的三种工具,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用途。

2. 答案示例:a. 剪刀:用于剪裁纸张、布料等。

b. 铅笔:用于书写、画画等。

c. 胶带:用于粘贴、固定物品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工具,鼓励他们在家庭中尝试使用工具,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工具及其用途。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家庭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工具。

三年级劳技教案下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劳技教案下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劳技教案下册全册教案.doc教案内容:一、第一章:生活中的劳技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的劳技知识,学会简单的日常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 教学内容:a. 个人卫生:学会正确的刷牙、洗脸、洗澡的方法。

b. 整理房间:学会整理床铺、叠衣服、收拾玩具等。

c. 厨房技能:学会使用厨房工具,如刀、砧板、筷子等,并学会简单的烹饪技巧。

3. 教学活动:a. 观看生活技能视频,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日常生活技能。

b.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这些技能。

c. 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劳技知识。

二、第二章:环保劳技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学会一些简单的环保劳技。

2. 教学内容:a. 垃圾分类:学会将垃圾进行分类,了解不同垃圾的处理方法。

b. 节约用水:学会节约用水的方法,如关闭水龙头、利用淘米水等。

c. 植物种植:学会种植简单的植物,如盆栽、草本植物等,并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3. 教学活动:a. 观看环保知识视频,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一些简单的环保劳技。

b. 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分类垃圾。

c. 开展节约用水活动,让学生学会节约用水的方法。

三、第三章:手工劳技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手工劳技。

2. 教学内容:a. 纸工:学会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简单的纸制品,如剪纸、折纸等。

b. 泥工:学会使用泥巴等材料,制作简单的泥塑作品。

c. 布工:学会使用针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布艺制作,如编织、缝补等。

3. 教学活动:a. 观看手工制作视频,让学生了解手工劳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b. 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c. 举办手工作品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劳技作品。

四、第四章:健康劳技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学会一些简单的健康劳技。

2024年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2024年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2024年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技术”,具体涉及第三章“身边的工具”的第1节“认识常见的工具”,以及第2节“使用工具要注意安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及其基本用途。

2.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时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及其用途,学会安全使用工具。

难点:如何正确使用工具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安全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各种常见工具(如锤子、剪刀、螺丝刀等)的实物或模型,PPT课件。

学具:每组一套常见工具,安全防护用品(如手套、眼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家庭装修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中的工具,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知学习:(1)教师出示各种工具,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2)通过PPT课件,展示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3.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工具,讨论其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2)动手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工具进行实际操作。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第25页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认识常见的工具》2. 内容:(1)生活中常见的工具:锤子、剪刀、螺丝刀等。

(2)工具的用途:建造、修理、剪裁等。

(3)使用工具的安全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出你在生活中见过的三种工具,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用途。

2. 答案示例:(1)扳手:用于拧紧或松开螺丝。

(2)螺丝刀:用于拧紧或松开螺丝。

(3)钳子:用于夹持或固定物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常见工具的用途和正确使用方法,但部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安全意识不足,需要加强安全教育。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里观察父母使用工具的场景,了解更多的工具及其用途,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doc教案目录: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教学方法五、教学步骤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擦桌子、整理物品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劳动的良好习惯,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劳动工具的使用:学习使用扫把、拖把、抹布等基本劳动工具。

2. 劳动技能:学习扫地、擦桌子、整理物品等基本劳动技能。

3. 劳动卫生:学习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劳动技能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劳动工具的选用,劳动技能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法: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2. 任务驱动法:设置劳动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劳动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劳动的意义,引导学生重视劳动。

2. 讲解与示范:教师演示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劳动技能,学生跟随教师学习。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劳动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劳动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布置作业:设置课后劳动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后自主完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劳动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劳动态度、劳动技能等方面。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的劳动表现,促进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劳动实践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七、教学资源1. 劳动工具:准备扫把、拖把、抹布等劳动工具。

2. 劳动场地:安排合适的劳动场地,如教室、走廊等。

3. 教学图片或视频:收集相关的劳动图片或视频,用于教学演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学习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

2. 第二周:学习劳动技能,如扫地、擦桌子。

3. 第三周:学习整理物品和劳动卫生。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1.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与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1.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定义与意义。

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讨论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定义与意义。

分享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的实例。

1.4 作业: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劳动与技术实例,进行观察与分析。

第二章:学习劳动与技术的方法2.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学习劳动与技术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劳动与技术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观察与实践: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方法。

合作与交流:与他人合作学习劳动与技术的技巧。

2.3 教学活动:讲解观察与实践的学习方法。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法。

2.4 作业:学生选择一个劳动与技术项目,运用观察与实践的方法进行学习,并记录学习过程与成果。

第三章:动手实践3.1 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动手实践的意义与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的劳动与技术项目。

3.3 教学活动:讲解动手实践的意义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劳动与技术项目,进行动手实践。

3.4 作业:学生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劳动与技术进行解决,并记录动手实践的过程与成果。

第四章: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安全知识4.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安全知识。

培养学生遵守安全规定的好习惯。

4.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的安全知识。

安全规定与注意事项。

4.3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安全知识。

学生进行安全演练,掌握安全规定与注意事项。

4.4 作业:学生总结劳动与技术的安全知识,制定个人的安全计划。

第五章:劳动与技术的评价与反思5.1 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劳动与技术的评价与反思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第一章:认识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定义。

2. 劳动与技术的作用。

3. 劳动与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劳动与技术。

2. 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

2. 动手操作的注意事项。

教学活动:1. 讲解: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

2. 示范:老师进行示范操作,让学生跟随学习。

3. 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技能。

第三章:培养劳动与技术的创新意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创新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劳动与技术的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创新的意义。

2. 创新的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讲解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价值。

2.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劳动与技术应用于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实践:让学生尝试进行劳动与技术的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四章:提高劳动与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将劳动与技术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活动:1. 讲解:讲解劳动与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其价值。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劳动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 实践: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2. 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学活动:2. 引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24年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2024年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2024年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劳动与技术知识,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劳动与技术基本知识2.简单的劳动技能3.劳动安全与卫生4.劳动与技术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了解劳动安全与卫生知识。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基本知识1.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

你们知道劳动是什么吗?生:劳动就是工作,就是付出。

师:很好!那你们知道劳动与技术有什么关系吗?生:劳动需要技术,技术可以提高劳动效率。

2.讲解劳动与技术基本知识师:我给大家讲解一下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

(1)劳动的定义与意义:劳动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通过付出体力或智力活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

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人们幸福生活的源泉。

(2)技术的定义与作用:技术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运用科学知识、劳动经验和技能,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方法和手段。

技术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生活质量。

3.互动环节师: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互动环节,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知道的劳动与技术的事例。

生1:我爸爸是工程师,他设计了很多建筑,这就是技术提高了劳动效率。

生2:我妈妈是农民,她种了很多蔬菜,这就是劳动创造了财富。

4.小结师:通过今天的讲解和互动,我们了解了劳动与技术的定义、意义和作用。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第二课时:简单的劳动技能与劳动安全1.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2.讲解简单的劳动技能师:我给大家讲解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1)整理书桌:将书桌上的物品分类整理,保持书桌整洁。

(2)扫地:使用扫把和簸箕,将地面上的垃圾清扫干净。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技术》中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生活中的简单技术原理,探索身边常见物品的制作过程,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制作原理和步骤,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活中简单技术的制作原理和步骤。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激发创新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实物展示、教学视频、制作材料等。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技术产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产品是如何制作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制作一个简单的纸飞机为例,讲解其制作原理和步骤,引导学生掌握制作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技术产品,讨论其制作原理和步骤,并动手实践。

4. 小组分享与交流(10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的技术》2. 制作原理和步骤:a. 观察生活,发现问题b. 思考解决方案,确定制作目标c. 动手实践,不断完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生活中的技术”为主题,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物品,了解其制作原理和步骤,并动手制作一个简易模型。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作业报告,内容包括:所选物品的名称、制作原理、步骤、制作过程心得体会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生活中简单技术的制作原理和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观察与思考,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案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案

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打扫卫生、整理物品、烹饪简单食物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独立的品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学习打扫卫生1. 学习扫地、拖地、擦窗户等基本的打扫卫生技能。

2. 培养学生自觉保持环境整洁的习惯。

第二课时:学习整理物品1. 学习整理书桌、衣柜、书包等物品的方法。

2. 培养学生有序整理物品的能力,提高学习和生活效率。

第三课时:学习烹饪简单食物1. 学习制作简单的早餐,如煎鸡蛋、煮面条等。

2. 培养学生独立烹饪食物的能力,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第四课时:学习缝补衣物1. 学习基本的缝补技能,如缝补破损的衣物。

2. 培养学生自理衣物的能力,减少浪费。

第五课时:学习种植植物1. 学习基本的种植技能,如播种、浇水、施肥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教学法,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教师讲解示范为辅。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四、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态度和价值观,鼓励积极正面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教室内的打扫卫生工具,如扫把、拖把等。

2. 整理物品的收纳工具,如抽屉分隔器、挂钩等。

3. 烹饪工具,如煎锅、煮锅等。

4. 缝补衣物所需的针线、布料等。

5. 种植植物的种子、花盆、土壤等。

六、第六课时:学习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1. 学习制作手工艺品,如剪纸、泥塑、编织等。

2.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审美观念。

七、第七课时:学习环保知识1. 学习环保的基本知识,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

2.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养成环保生活习惯。

八、第八课时:学习交通安全知识1. 学习交通规则、安全标志等交通安全知识。

2024年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2024年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2024年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技术》第三节《简单的工具使用》。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认识常见的手动工具,如锤子、螺丝刀、钳子等;了解这些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常见手动工具的名称、用途及正确使用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正确使用工具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手动工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安全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锤子、螺丝刀、钳子等手动工具)。

2. 学具:每组一套手动工具(锤子、螺丝刀、钳子等)、实践材料(螺丝、钉子、木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工具使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些工具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2. 讲解: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工具(锤子、螺丝刀、钳子等),讲解它们的名称、用途及正确使用方法。

3. 实践活动: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工具进行实践操作。

b)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操作,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c) 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如用锤子敲打钉子、用螺丝刀拧螺丝等。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与工具使用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与工具使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六、板书设计1. 《简单的工具使用》2. 内容:a) 常见手动工具名称、用途及正确使用方法b) 工具使用注意事项c) 例题及解答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描述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个需要使用工具解决的问题,并说明你如何解决。

2. 答案示例:问题描述:家中门锁损坏,无法打开。

解决方法:使用螺丝刀拧下门锁螺丝,取出损坏的锁芯,然后安装新锁芯。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2. 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2. 基本的劳动技能3. 劳动安全知识4. 团队合作和责任感5. 劳动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2.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和承担责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基本的劳动技能和安全知识。

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劳动中的问题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劳动与技术》三年级下册2. 工具:扫把、拖把、盆子等清洁工具3. 场地:教室、操场等4. 其他:教学PPT、视频资料等六、教学进程:1. 第一周: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 第二周:教授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扫地、拖地、擦窗户等。

3. 第三周:讲解劳动安全知识,让学生了解劳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4. 第四周: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5. 第五周:进行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掌握程度。

3. 团队合作: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等。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劳动场所,如工厂、农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过程。

2. 邀请劳动模范或专业人士来校讲座,分享他们的劳动经验和故事。

三年级下册劳技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技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技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手工制作技巧。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学习制作简单的纸飞机2. 第二课时:学习制作小灯笼3. 第三课时:学习编织小挂件4. 第四课时:学习制作陶艺小盆栽5. 第五课时:学习制作简单的木工制品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本节课要制作的手工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示范:教师讲解制作步骤和方法,并进行示范操作。

3.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独立完成作品制作。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增强。

3. 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五、教学资源:1. 纸张、剪刀、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

2. 灯笼制作材料(彩纸、竹签等)。

3. 编织工具(针线、绳子等)。

4. 陶土、陶艺制作工具。

5. 木工工具、木材等。

六、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提醒学生小心使用工具。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要给予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制作技巧。

3. 在作品展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创作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教师定期组织手工作品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六、教学实施计划:1. 第一课时:学习制作简单的纸飞机教学重点:掌握纸飞机的基本制作步骤和飞行原理。

教学难点:纸飞机的折叠技巧和飞行调整。

2. 第二课时:学习制作小灯笼教学重点:学会制作小灯笼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灯笼造型的设计和装饰技巧。

3. 第三课时:学习编织小挂件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编织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编织图案的设计和创新。

4. 第四课时:学习制作陶艺小盆栽教学重点:学习陶艺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盆栽造型和上色的创意设计。

5. 第五课时:学习制作简单的木工制品教学重点:掌握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整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整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整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认识到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五单元:我是小厨师教学内容:学习使用厨房工具,了解简单的烹饪方法,学会制作简单的菜品。

2. 第六单元:环保小卫士教学内容:学习环保知识,了解垃圾分类,学会制作环保小制作,提高环保意识。

3. 第七单元:变废为宝教学内容:学会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第八单元:手工制作教学内容:学习手工制作的基本技巧,掌握简单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 第九单元:快乐种植教学内容:学习基本的种植知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学会照顾植物。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劳动与技术。

2. 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操作,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作品,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评价学生在劳动与技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态度、习惯、创新能力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2. 教具:厨房工具、环保材料、废旧物品、手工制作材料、植物种子等。

3. 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图片、视频等。

4. 参考资料:关于劳动与技术的书籍、文章、网络资源等。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5篇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5篇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5篇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我为大家细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三班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茶垫在日常生活中的有用价值与装饰作用。

2、依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制作一个美观的茶垫。

3、能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从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把握用纸绳盘绕圆形,并将圆形有序粘接做成茶垫的相关技术。

教学难点:将做成的圆形有序地粘接成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图案。

教学预备:各色纸绳、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或是使用过茶垫吗沟通汇报所见过的茶垫的外形、制作材料等方面的状况。

那你们见过用纸绳制作的茶垫吗想不想亲自来做一个呢揭示课题。

二、探究讨论1、观看“金点子”中供应的四件范例作品。

讨论争论这四件作品各自的特点与它们的共同点。

2、想一想,在制作茶垫时应留意什么三、学学做做老师对花形茶垫进行示范制作:1、盘圆表:将辫子绳边涂胶水边盘成6个圆形,其中一个直径稍长一些。

2、接粘:将6个圆形拼成花形的图杂,的一个放在中心,交接处涂上胶水。

3、围外框:将辫子绳边涂胶水边在花形的外围框2~3圈。

四、想想做做鼓舞同学选择自己喜爱的茶垫外形,并制作茶垫,老师巡察进行个别指导。

五、作品展评将同学制作的茶垫按外形分类,然后从形状、小圆的粘接,纸绳绕的平整度、紧密度方面进行评价。

2.三班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教学目标:学会用纸绳子粘贴热带鱼,激发同学爱好,丰富课余生活。

教学预备:每生若干纸绳、固体胶重点:学会用纸绳子粘贴热带鱼难点:自我创新教学过程:一、激发爱好老师首先给同学放了一段海底的热带鱼的录像,接着让同学看一些从网上下载的一些美丽的热带图片,同学看了之后立即就会喜爱上了。

二、老师展现作品并演示制作方法1、展现作品,比较鱼的不同2、演示制作方法三、同学实践,老师巡察指导四、同学作品展现(同学很感爱好,动手操作的欲望和学习的乐观性都很高。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技术》的第一节《简简单单做玩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一些基本的制作原理和技术,掌握制作简单玩具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常见玩具的制作原理和技术。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制作简单玩具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玩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示范用玩具制作材料、剪刀、胶水、彩笔等。

学具:每组一份玩具制作材料、剪刀、胶水、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玩具,引发学生对玩具制作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玩具制作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方法。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制作一个简单的纸飞机为例,详细讲解制作过程。

4. 动手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玩具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互相展示制作的玩具,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玩具制作的基本原理2. 玩具制作的步骤和方法3. 简单纸飞机制作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单的纸船。

2. 作业要求:参照课堂所学,独立完成纸船制作,并写一篇制作心得。

答案:制作心得:通过本次制作纸船,我学会了如何将一张普通的纸折叠成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物品。

在制作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如何使纸船更加稳定,但经过不断尝试和改进,我终于成功完成了任务。

通过这次实践,我深刻体会到动手操作的乐趣,也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动手操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玩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制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拓展延伸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玩具,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6篇】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6篇】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6篇】【篇1】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教案一、本册教材总的教学要求1、通过测量,绘图,材料加工等活动,学习使用一些手工工具。

知道的手工工具的名称及用途,会根据不同的材料,不同的目的选择工具,会使用一些常用量具。

2、通过简单的纸塑,泥塑等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评价活动,了解简易手工制作的一般过程,掌握相应的制作方法,体验劳动的可贵和创造的愉悦。

掌握刻纸,剪纸的基本方法,能设计和制作几种工艺品和纸塑作品,并作出评价和说明。

知道泥塑工艺基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泥塑加工的基本方法,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泥塑工艺品,并作出评价和说明。

3、根据制作要求和操作示意图进行纸,木模型的制作。

能利用当地的自然材料设计并制作手工作品。

4、认识一些简单图样,并用图样进行简单的作品设计,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能看懂加工图样中的剪切线,折叠线,粘贴面等符号,能理解简单的展开图,实样图,操作示意图。

能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和制作作品。

能就作品设计和制作中的合理性,独特型及创造性作出简单评价。

能设计和制作简单的作品说明书和宣传材料。

二、各单元教学要求本册书安排了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活动安排了《课程表》、《小剪刀》、《排气扇》三课学习内容。

《课程表》是学习运用抽拉技术制作活动的制玩具。

《小剪刀》、《排气扇》则是通过支点,轮轴的作用是制作的制玩具活动起来。

第二单元安排了《圆纸筒》,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立体的圆纸筒都是由平面的纸卷制而成。

本单元的实践活动不仅要帮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制作出《小鸟的家》,还要引导学生能举一反三,用圆纸筒制作其他物品,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审美情趣。

第三单元教学以“美化墙壁”为主题,安排了《立纸花》、《盛开的花》两课教学内容。

意在通过动手学习制作立纸花和纸浮雕翻船,帮助学生接触并初步了解浮雕艺术,提高手工制作技能,提高鉴赏,审美能力。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第一章: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意义1.1 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认识到劳动与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定义。

分析劳动与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探讨劳动与技术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意义。

1.3 教学活动:观看劳动与技术的实例视频,引发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兴趣。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总结并强调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

第二章: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2.1 学习目的:让学生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劳动与技术中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演示基本技能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练习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

2.3 教学活动:观察和分析劳动与技术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场景和作用。

教师演示基本技能的操作,并进行讲解。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并纠正错误。

第三章:培养劳动与技术的美学意识3.1 学习目的:让学生培养劳动与技术的美学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劳动与技术中的美学原理和法则。

分析劳动与技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引导学生创作具有美学价值的技术作品。

3.3 教学活动:欣赏和分析劳动与技术作品,让学生了解美学原理和法则。

教师展示创作技术作品的过程,并进行讲解。

学生进行创作实践,教师指导并评价。

第四章: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创新思维4.1 学习目的:让学生培养劳动与技术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劳动与技术中的创新思维和方法。

分析劳动与技术创新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引导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的创新实践。

4.3 教学活动:观看劳动与技术创新的案例视频,引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创新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总结并强调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第五章:劳动与技术的实际应用5.1 学习目的: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实际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介绍劳动与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整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整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整册教案第一章: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

1.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定义和目的。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什么是劳动与技术教育?讲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定义和目的。

分享劳动与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

1.4 作业学生分组讨论:劳动与技术教育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

2.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基本技能的介绍。

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的指导。

2.3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与技术基本技能的重要性和应用。

指导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

2.4 作业学生分组讨论: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中的合作与沟通。

第三章:培养劳动与技术的美感与创造力3.1 教学目标让学生培养劳动与技术的美感与创造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3.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美感与创造力的培养方法。

劳动与技术创作活动的指导。

3.3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与技术美感与创造力的培养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创作活动。

3.4 作业学生分组讨论:劳动与技术创作活动中的创新与改进。

第四章: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安全知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安全知识。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安全知识的介绍。

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4.3 教学活动讲解劳动与技术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

指导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4.4 作业学生分组讨论: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五章: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案例分享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践案例。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5.2 教学内容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案例的介绍。

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的反思与总结。

5.3 教学活动分享劳动与技术教育实践案例。

2024年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2024年浙教版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了解我们的双手2. 美丽的编织3. 有趣的木工4. 纸艺天地5. 瓶瓶罐罐变变变详细内容如下:1. 了解我们的双手:认识手的功能,学会保护双手,了解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双手特点。

2. 美丽的编织:学习编织技巧,完成简单的小作品。

3. 有趣的木工:认识木工工具,学习基本木工技能,制作简单的木工作品。

4. 纸艺天地:学习折纸、剪纸、粘贴等技巧,创作有趣的纸艺作品。

5. 瓶瓶罐罐变变变:利用废旧瓶瓶罐罐进行创意制作,变废为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木工技能、纸艺技巧、瓶瓶罐罐创意制作。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示范作品、教学课件、木工工具、编织材料、纸张、剪刀、胶水、废旧瓶瓶罐罐等。

2. 学具:教材、练习本、木工工具、编织材料、纸张、剪刀、胶水、废旧瓶瓶罐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各种劳动场景,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劳动者的双手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了解我们的双手:讲解手的功能,学会保护双手。

(2)美丽的编织:教授编织技巧,学生动手实践。

(3)有趣的木工:介绍木工工具,学习基本木工技能。

(4)纸艺天地:学习折纸、剪纸、粘贴等技巧。

(5)瓶瓶罐罐变变变:利用废旧瓶瓶罐罐进行创意制作。

3. 例题讲解(1)编织:示范编织一个简单的手链。

(2)木工:示范制作一个小木船。

(3)纸艺:示范折一个纸飞机。

(4)瓶瓶罐罐创意制作:示范制作一个花瓶。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动手实践,完成相应作品。

六、板书设计1. 了解我们的双手2. 美丽的编织3. 有趣的木工4. 纸艺天地5. 瓶瓶罐罐变变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编织一个简单的手链。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3篇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3篇

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3篇三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电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及电的来源。

2、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家用电器,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对他们进行统计分类。

3、通过教学,使学生养成节约用电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1、制作多课件:城市夜景,语音教室,医院手术室,商场电梯,花卉喷灌,电子显示屏。

2、电的来源及发电方式的录像片。

3、拍摄一些家用电器照片。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启发学生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了电将会怎样?(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认知经验提出各种假设)2、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得出: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电,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揭示课题,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学习课文,认识电的广泛用途及它的来源。

1、多展示电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

2、请学生说说点的其他用途,认识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3、观看录像资料,让学生了解电的来源和发电方式。

4、了解电的来源后,针对不同的发电方式,可以有目的的教育学生养成节约用电的习惯,并可以学生讨论什么样的方式是节约用电(比如:随手关灯,出门关掉电视机等)5、同时还可以开展爱国教育,因为我们国家虽然国土面积很大,在世界排名第三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资源就很少了,节约用电就是减少资源的消耗,这也是爱国的一种具体行为。

(三)学习课文,评议学生家里的家用电器。

1、出示家用电器照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你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那些你会用?小组内可议一议使用各种家用电器的体会,进一步认识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同时完成书上习题。

2、小组内合作完成课文中的统计表。

3、小组内合作完成课文中的.填空题。

4、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可以采取其他方法给家用电器分类。

(四)因地制宜,加强现场教学。

学生议一议自己希望用的的家用电器及理由,先小组内交流,后小组内推选交流。

有条件的学校,可学生到当地的家用电器生产企业参观,了解家用电器的生产流程;或到专业的家用电器商场参观,要赢有关人员作介绍,边参观边讲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可给学生分号租后让学生自己去参观,回校后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茶垫教学目标:1、了解茶垫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与装饰作用。

2、根据自己的爱好,设计制作一个美观的茶垫。

3、能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从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用纸绳盘绕圆形,并将圆形有序粘接做成茶垫的相关技术。

教学难点:将做成的圆形有序地粘接成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等图案。

教学准备:各色纸绳、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或是使用过茶垫吗?交流汇报所见过的茶垫的形状、制作材料等方面的情况。

那你们见过用纸绳制作的茶垫吗?想不想亲手来做一个呢?揭示课题。

二、探索研究1、观察“金点子”中提供的四件范例作品。

研究讨论这四件作品各自的特点与它们的共同点。

2、想一想,在制作茶垫时应注意什么?三、学学做做教师对花形茶垫进行示范制作:1、盘圆表:将辫子绳边涂胶水边盘成6个圆形,其中一个直径稍长一些。

2、接粘:将6个圆形拼成花形的图杂,最大的一个放在中心,交接处涂上胶水。

3、围外框:将辫子绳边涂胶水边在花形的外围框2~3圈。

四、想想做做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茶垫形状,并制作茶垫,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五、作品展评将学生制作的茶垫按形状分类,然后从外形、小圆的粘接,纸绳绕的平整度、紧密度方面进行评价。

2.热带鱼教学目标:学会用纸绳子粘贴热带鱼,激发学生兴趣,丰富课余生活。

教学准备:每生若干纸绳、固体胶重点:学会用纸绳子粘贴热带鱼难点:自我创新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教师首先给学生放了一段海底的热带鱼的录像,接着让学生看一些从网上下载的一些漂亮的热带图片,学生看了之后立刻就会喜欢上了。

二、老师展示作品并演示制作方法1展示作品,比较鱼的不同2演示制作方法三、学生实践,老师巡视指导四、学生作品展示(学生很感兴趣,动手操作的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都很高。

)3.春的美景教学目标:1、了解春天的景物特点。

2、能根据作品特点和纸绳的色彩等初步设计“春的美景”的制作方案。

3、在“春的美景”制作过程中,学习“编、剪、粘纸绳”等技能。

4、在自主思考、探究及合作中,感受创作的快乐,体验生活美,激发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设计“春的美景”的方案及其制作。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春天不同的景物特征选择合适的纸绳材料。

教学准备:各色纸绳、铅画纸、剪刀、双面胶、笔。

教学过程:一、亲历主题确立1、引导同学们说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是怎样的。

2、本节课将运用各种颜色的纸绳来设计和制作一幅你心目中“春的美景”。

3、想一想,为什么用纸绳来制作“春的美景”?4、要用纸绳来粘贴一幅“春的美景”,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二、亲历设计过程1、独立尝试:现在要你来设计一幅“春的美景”,你会怎样设计?(独立思考)2、交流设计方案请大家互相交流自己的设计。

师点评:在设计作品时,不仅要考虑主题,还要从整体布局、现有的材料、制作的可行性等多方面进行思考。

出示书上三幅图片:请同学们仔细欣赏这些出自课本“春的美景”的设计,猜猜作者当初设计时是从哪些方面来考虑的。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条件,看看刚才你的设计是否合理,可以作适当调整。

3、总结设计方法:通过刚才的设计过程,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来设计一个作品?三、亲历制作过程:如果大家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制作,想一想在制作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了解作品制作时:要根据不同的景物改进各种纸绳并进行合理运用,尽量选择双面胶粘合纸绳。

这样既牢固又能保证画面的整洁;注意安一使用剪刀。

制作过程:选择适合的纸绳,纸绳勾线,纸绳的填充,纸绳的剪贴。

四、亲历评价过程。

五、亲历拓展过程:1、这节课用纸绳可以展现美丽的春天,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展示美丽的春天?2、除了用纸绳来制作“春的美景”外,用这些艳丽、柔软的纸绳还可以做出哪些不同的作品,来美化我们的生活?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4、同学们还有很多新的想法、新的创意,让我们用今天学习的本领继续来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

4.小书签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习用卡纸和彩纸拼贴的方法制作一张小书签2通过让学生设计不同形式的书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创新的能力。

教学准备:卡纸和彩纸固体胶剪刀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当你看书看到一半的时候,有其他事要做,怎么处理那本书?——可以用书签做记号。

今天我们就来做书签。

二、了解步骤学生看书P8,弄清制作步骤:1、在卡纸上剪出书签饿基本形状。

2、裁好各色纸条备用3、用纸条粘贴处图案4、在贴好图案的底板上端,剪出一个小圆洞5、将装饰绳子穿过圆洞三、练习制作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四、作品展示五、课后制作不同书签,可写上祝词送给朋友5. 洗红领巾一、教学目标:1、养学生自理能力,养成爱劳动习惯。

2、不喜欢懒惰的人。

3、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5、尊重、赞美爱劳动的人和事。

二、重点、难点:让孩子知道洗衣服的几个程序。

三、教具:洗衣盆、肥皂、清水、脏红领巾、《劳动最光荣》歌曲磁带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问:同学们,平常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样的小朋友?老师:很好,看来我们都知道。

做一个好学生,这几个方面都是不可少的。

那么,今天老师要让同学们选出一名最干净的同学好不好?老师:那我们就请这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为什么自己这么干净。

你的衣服都是谁来洗啊?老师:妈妈很辛苦,是么?那你有没有帮妈妈洗过衣服啊?老师:没关系,这已经说明我们的XX同学是很热爱劳动的,而且还很有礼貌,妈妈平常很辛苦,我们要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怎样洗小件衣服。

①、有小朋友叫明明,明明也特别爱劳动,他看见妈妈在干活,也赶来帮忙。

你们看他帮妈妈干什么呢?②、明明他帮妈妈洗衣服,他自己的手绢自己洗。

你听他洗得多开心啊!我们也要从小红领巾开始一点儿一点儿的学习,等学会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帮妈妈洗些衣服了,妈妈一定会很高兴的。

2、操作步骤现在,老师这里有小盆子,洗衣粉,香皂,和一条脏兮兮的红领巾。

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下,要谨记:一泡二揉三涮四拧五晾这几个步骤,同学们一定要瞪大眼睛仔细看啊!第一步:在盆里倒入清水,水一定要温的,不要太凉,太凉了洗不干净;也不要太热,太热容易把衣服烫坏。

第二步:根据衣服的多少,倒入适当的洗衣粉。

老师这里只有一条红领巾。

倒入一点点儿就足够了,太多了就造成浪费了。

搅匀,把红领巾放进去,等待5分钟。

第三步:时间到了,用手轻轻揉搓,最脏的地方一定要仔细。

第四步:洗完后,再用香皂打一下,这样我们的红领巾就会散发香味的。

最后,用清水涮干净,直到没有泡沫为止。

拧干,然后晾到室外。

切记:水资源也是很宝贵的,尽量节约每一滴水。

不要产生浪费呦!3、学生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循环播放音乐《劳动最光荣》五、课后小结1、让同学们互相找出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

2、强调洗衣服的几个步骤一泡二揉三涮四拧五晾3、对于表现好的同学提出表扬老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帮老师洗了这么多脏红领巾,非常感谢你们!你们是最棒的。

那么,今天放学回家,我们也帮妈妈洗一样东西,行吗?同学:行!老师,我要帮奶奶洗衣服,因为她年岁大了。

老师: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们都要像你学习。

6.小兔摆耳一、教学目标:1.学会用方形纸张制作会摆耳的小兔2.通过折、剪、画的操作掌握对称形纸手工的技法3.通过做做玩玩,了解纸工小魔术的乐趣二、教学重点、难点:折、剪、画的操作掌握对称形纸手工的技法三、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学书本上的基本操作要领,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制作方法,再通过课件展示操作步骤:1.把正方形的纸对折;2.画出兔耳的弧线;3.把对折的正方形纸打开;4.画出小兔的脸;5.做摆耳的动作。

当学生通过学、说、看等途径明白操作要领后,我就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

7.种向日葵教学目标:知道向日葵的特点、用途以及种植常识。

初步学会种向日葵的方法。

培养种植劳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1、介绍向日葵的特点、用途以及种植常识的幻灯片或者挂图。

2、种植向日葵的种子及锄头、水桶等。

教学重点:掌握中指向日葵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教学难点:因种植向日葵从育种到收获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不是一堂课、一次劳动所能完成的,必须从种植到中耕管理到收获的教学都安排、连贯得好,才能获得劳动知识和成果的双丰收。

教学过程:一、利用幻灯片或者挂图,简要讲述向日葵的特点和用途。

二、讲述种植向日葵的常识。

结合向日葵的生长培育过程分几次讲。

首先讲选种、浸种、播种的有关生产知识和要求。

再讲选苗培土和施肥。

最后讲授粉和收割。

三、利用学校小农场或者校园四周的空闲地,比较集中地种植向日葵。

分阶段地指导学生掌握种植培育技能。

四、鼓励学生回家利用空闲地种植向日葵。

8. 纸杯娃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尝试、探究合作”的方式进行制作;2、在制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3、激发学生创新热情,享受创作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在初步掌握纸杯娃娃制作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创作。

材料准备:几个废弃的一次性纸杯、剪刀、双面胶、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展示几种简易纸杯作品,导入;2、说说发现;(二)、尝试制作: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纸杯娃娃。

(三)、方法引导:1、展示交流,技术指导:(1)、你认为哪件作品好?好在哪里?(2)、小组谈经验。

(3)、你觉得哪一部分比较难做?(4)、你还有哪些需要提醒同学的?2、小结。

3、欣赏作品,拓展思路。

(四)、创新制作:1、讲清要求;2、开始制作;(五)、展示评价:1、组织评价2、小组投票。

3、宣布结果。

(六)、拓展延伸:1、还有哪些废弃材料也可以做娃娃?2、欣赏用不同材料制作娃娃的图片。

3、说感受。

9.百变雄狮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雄师的折法和剪法,能制作出最基本的雄狮造型。

2、在雄狮造型的基础上进行想像、变化,变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造型。

3、通过变化,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想像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剪法要点;变型探索。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变型的探索。

教学准备:范作若干,每个学生长方形纸若干,剪刀,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你们知道刘谦吗?——著名台湾魔术师2、见过他的表演吗?今天我们要用一张长方形的白纸变出好多小动物来,做一个小小魔术师。

小朋友想学吗?二、自主学习23页1、2两步,完成折法。

三、探讨剪法、美化。

如何来剪?如何美化?注意点:1、哪一侧是做身体,哪一侧是做头部?老师示范,学生说一说。

2、身体下面的剪开后往前折过去,不要剪掉。

3、尾巴是从里向外剪,方向不要搞错。

4、添上简单的图案,更好看。

学生剪,老师巡视。

四、雄狮变变变。

1、从头开始自主地做一遍。

限时2分钟。

2、看老师怎么把雄狮变驴子。

教师示范。

3、还能变什么呢?出示各种小动物,你能变出来吗?你还能变出书上的吗?到目前为止百变雄狮已经有60几种变法,你能变出几种?能超过他们吗?五、展示变化后的作品,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