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测定气相/液相法》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一、工作简况
1.1目的意义
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抓好茶叶等优势特色产业。2013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611万亩,其中绿茶种植面积已居于全国第一位,综合产值达86亿元。近期,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战略部署,着力推进我省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品牌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又制定了《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计划到2016年,全省建成茶园面积700万亩以上,其中投产茶园500万亩,形成加工企业3000家以上,茶叶年产量27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茶叶质量安全是保障我省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重点保障项目及工作内容。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投入质检体系的建设分别建立了省、地、县的三级检测体系。这些检测机构今后将面临大量的监督、检验、检测工作。采用合理、合法、高效的检测方法将是检测机构提高检测技术,高效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需求。
而在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方面,我国现行的标准主要有:《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3376-2009、《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T 23205-2008、《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GB/T 23204-2008等方法。但是上述方法要求配置的气相色谱-质谱仪、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等大型仪器设配,仪器设配价格昂贵、对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没有适用于液相、气相等普及性较高的设备的检测方法。目前我省各县级农产品质检站仅配备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等常规检测仪器,无法使用上述国标中规定的检测方法。而GB 5009系列的方法又仅仅适用于单农残的检测无法满足现阶段多残留快速检测的检测工作需要,使我省各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在选择检测方法时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
为了满足我省各县级农产品质检站检测需求,急需一种符合我省实际检测能力的检测方法。在此背景下由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持,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参与制定《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测定气相/液相法》地方标准。
通过研究制定《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测定气相/液相法》地方标准,提高全省茶叶质量安全的监测能力。同时也为我省各县级农产品质检站选用合理、合法、高效的检测方法,提升检测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及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的选择。通过本标准制定将逐步改善我省在茶叶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储备不足、标准零散落后和与国际标准不接轨的问题,全面提升我省茶叶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水平。具体体现为保护消费者健康和权益、促进优势特色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提高我省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1.2任务来源
承担单位: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协同机构: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
1.3主要工作过程
项目主持单位组织专家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并负责编制起草工作,确定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编制组成立后,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查阅国际上茶叶中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农药残留检测的情况,了解目前茶叶中不同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值。
(2)收集国内外有关茶叶中农药多残留的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和标准等资料。比较研究了国内外的不同测定方法的有缺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善,为方法最终的确定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支撑。
(3)调查了国内许多单位茶叶中农药多残留测定方法的仪器设备和使用情况,为方法的普适性提供依据。
(4)为确定方法分析步骤、仪器测试条件及方法技术参数的评价,本单位和相关协作实验室进行了大量的方法研究、验证实验和数据统计、为标准的起草制定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在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必要的试验验证的工作基础上,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份: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20001.4-2001《标准编写第四部份:化学分析方法》所规定的内容和格式编写完成标准草案,现已形成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2.1指导思想
针对我省茶叶生产过程中农药实际使用情况,结合我省各县级农产品质检站仅配备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的实际,重点采用国际广范使用的固相萃取技术,充分利用不同类型的固相萃取SPE小柱,通过一次样品前处理完成气相色谱仪或液相色谱仪的仪器检测,实现茶叶多种农药残留同时测定的目的,提高全省茶叶质量安全的监测能力。
2.2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编写制定过程以提高测试方法选择性、精密度、灵敏度、准确度和分析效率,降低分析成本为总原则,力求反映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和先进经验。遵循了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先进性、经济性和适用性原则。
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和规章,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与同体系标准及相关的各种基础标准以及配套使用的取样、试剂规格等标准相衔接,遵循了政策和协调统一性原则。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力求做到:技术内容的叙述正确无误;文字表达准确、简明、易懂;标准的构成严谨合理;内容编排、层次划分等符合逻辑与规定。
2.3编制过程及编制进展
本标准编制时间为2014年6月—2017年12月。
为保证本标准的编写工作,成立了标准编写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于2014年5月完成标准申请书填报工作后,即开始收集,查询相关资料,选择省内有代表性的地区,在茶叶生长季节现场调研病虫害发生情况、农药使用种类、用量、用药次数、安全间隔期等。在此基础上,于2015年6月确定了《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测定气相/液相法》中所涉及到的检测参数。
为了确保本标准的实用性、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能符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标准编写小组又对标准中的有关技术性问题反复试验;并与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做了大量的比对试验、验证试验。向部分县级农产品质检站的一线检测技术人员进行实际操作试验,及时修改完善了出现的各种问题。于2017年4月完成了《茶叶中多种农药残留测定气相/液相法》草案的编制工作。并于2017年7月课题组组织相关标准制定专家对标准草案进行了内部评审。目前标准草案制定已完成,待相关验证单位验证数据汇总后即可报主管部门审议批准。
2.4确定主要技术内容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