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的常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韵

韵分古韵(旧韵)和新韵。新韵很好理解就是我们现在普通话的韵(我们一般叫韵母)。《诗韵新编》编有十八韵、十三辙。《诗韵新编》保留了入声,这样学习古诗从中可知道古人用韵。还有中华新韵十四韵。古韵有平水韵、词林正韵、宽韵等。《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属于平水韵。

汉语的韵,用在诗里,先是自由的,凡口语中押韵的字即可入诗。后来,由于地域的不同和时代的变迁,有的字音已经发生了变化,实际的语音已经不押韵,但因历史传承的原因,语音不押韵的文字也得视为押韵,这就是造成人为的强制性和不合理性。‚韵书‛其中就有明知不合理而强制使用的成份。旧的韵书在变,从隋韵到唐韵,再到广韵,而后又合并为平水韵,再后,又有洪武正韵、词林正韵,乃至解放前的中华诗韵,现在的诗韵新编,中华新韵等等,都是因为旧的韵书已不符合当代的语音实际而新编的。诗是要带着韵传承的,新作如果与旧诗出入过大,就不会被承认,因此旧韵就顽固故地一直使用下来。但因时代的变化有的韵又不可避免地被分化(如平水韵的十三元)、被合并(如东冬,江阳)。所以,韵部不只是放宽归并的问题,也有分化瓦解的问题。

《平水韵》是宋朝人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汉字划分成106(或107)个韵部的。(‚平水韵‛是由其刊行者宋末

平水人刘渊而得名。)

汉语本身是一个发展中的事物,人们的读字发音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它像钟表的时针一样,变化是在不知不觉中的。据考证,唐代以前,汉人对‚东‛、‚冬‛读音有区别。东读如dūng,而冬读如dōng。于是,就将两类现在看来一样、古代读音有区别的字,分别收入一东、二冬了。据说,南宋时这种区别已经不明显了,但韵书多还坚持‚袭古‛原则,保留了唐以前的读音分类。其实,从唐中期开始,除了格律诗以外,从古风、歌行体、曲子词等大量作品等来看,东、冬韵越来越被混淆了。唐代李涪在《刊误》中说:‚何须东冬、中终妄别声律?‛也就是说,连晚唐人自己都搞不清楚一东和二冬究竟有什么区别了。

《笠翁对韵》简介

《笠翁对韵》是从前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组织词语的启蒙读物。作者李渔,号笠翁,因此叫《笠翁对韵》。全书分为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传统中国最流行的蒙书,多是用韵文写成,但功用各不相同:《弟子规》是用来规范少年儿童行为举止的;《三字经》《千字文》是文化常识读本;《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则是教人写诗作对的。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声律启蒙》《笠翁对韵》是纯语文读本。

需要注意的是:《笠翁对韵》因本身并不严谨而被人诟病,有人认为它常常将一个字在平水韵的韵部归属弄错。例:‚二冬‛篇第一段韵脚有‚翁‛‚风‛二字、第三段韵脚有‚穷‛字,这三个字实际上都不是‚二冬‛韵而是‚一东‛韵;‚五微‛篇第三段韵脚有‚龟‛字,但‚龟‛字不是‚五微‛韵而是‚四支‛韵。

作者简介

李渔( 1611 ~ 1680 ),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中年改名李渔,字笠鸿,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浙江兰溪人。李渔出生时,由于其祖辈在如皋创业已久,此时‚ 家素饶,其园亭罗绮甲邑内‛ ,故他一出生就享受了富足生活。其后由于在科举中失利,《闲情偶寄》一书就是在这一段内完成并付梓的。 1672 、1673 年,随着乔、王二姬的先后离世,支撑李渔富足生活的家庭戏班也土崩瓦解了,李渔的生活从此转入了捉襟见肘的困顿之中,经常靠举贷度日, 1680 年,古稀之年的李渔于贫病交加中离奇去世。

《闲情偶寄》是李渔另一部代表作。是养生学的经典著作。它共包括《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等八个部分,论述了戏曲、歌舞、服饰、修容、园林、建筑、花卉、器玩、颐养、饮食等艺术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阐发了自己的主张,内容极为丰富。其中,《颐养部》总论养生,是一篇重要的养生文献。

什么是平仄呢?

平仄就是声调。平:就是指平声,(今声包括阴平和阳平)。仄:就是指不平的意思,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下面我们具体说一下古代四声和现代四声:

先说一个相关的故事。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异答:‚就是‘天子万福’。‛

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一类是以塞音t,p,k 收尾,另一类是以喉塞音收尾。在闽南语和粤语中,还完整地保留着这四种入声,在吴语中则都退化成了较不明显的收尾了。以t,p,k收尾的入声,并不真地发出t,p,k音。塞音在发音时要先把喉咙阻塞一下,然后再送气爆

破出声。在入声中,只有阻塞,没有送气爆破,叫做不完全爆破。

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在古代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乙、亿、邑‛,在平水韵(古韵)中分属入声四质、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在普通话读来毫无差别。但是,用闽南语来读,则分得清清楚楚,分别读做ik,it,ip。

入声的消失也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去声字,还属于仄声,我们可以不管;但是,另有一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这就值得我们注意了。例如:‚天子万福‛的‚福‛字就是这种情况,在古音中为仄,在今音中为平。

再看现代四声:现代四声即普通话四声。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的方言‛。由于普通话不存在入声的发音,导致了入声的消失,所以现代的四声是没有入声的。

现代四声和古代四声的大致对应关系为:

现代四声古代四声

一声(阴平)平三声(上声)上

二声(阳平)平四声(去声)去

一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