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共设计3个环节导入环节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加入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引入酸的性质复习。
探究环节1.教师出示篮球小达人游戏,引导学生利用酸的化学性质作答。
初步了解酸的构成。
进行初步的感知。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并完成表格。
3.通过教师出示一系列的问题归纳酸的化学性质,主要是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练习。
完成酸的化学性质的归纳。
4.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提升进行练习,主要通过喜洋洋闯关游戏初步总结,通过鉴别醋酸和白酒来进行具体的模式练习提升。
5.通过智能提升来进行巩固本部分知识。
6.达标测试,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
学情分析让学生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设计实验让学生根据疑问创设试验,例如浓硫酸的稀释能像一般溶液的稀释那样直接加入蒸馏水吗?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激发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的思维方式。
2、实验验证通过推测、实验、观察、记录、归纳总结,获取知识,例如:酸溶液能和金属氧化物进行反应吗?反应会有什么现象?据此进行探究。
并进一步了解化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3、温故知新梳理旧知并及时联系生活,例如:在已学习过的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基础上思考生活中的应用。
在学生理解的知识层面上促进知识向应用层面的转化。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合作交流,思考深刻。
学习成为一种才艺展示和心理愉悦的享受。
效果分析效果分析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初中化学教材酸的化学性质部分需要2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盐酸、硫酸等常见的酸的相关性质。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本册课程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包括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及酸的化学性质几个部分,是在复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学习。
课程以同类物质中典型物质盐酸、硫酸为例,用实验进行探究,最后从特殊到一般,得出酸的通性。
通过对酸的复习,可以为碱盐的复习打下基础,完善无机物之间的关系网络。
初中化学_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酸及其性质第二课时(硫酸的性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硫酸的物理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方法(3)掌握硫酸的化学性质及酸的共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认识浓硫酸,总结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硫酸的化学性质及酸的共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活动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问题驱动。
四、实验用品浓硫酸、稀硫酸、紫色石蕊、无色酚酞、镁、锌、铁、铜、生锈的铁钉、碳酸钠、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
试管、镊子、药匙。
五、教学思路首先展示浓硫酸,通过观察和阅读标签,熟识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继而引领学生进入探究酸化学性质的学习情境中来。
趁热打铁,以实验探究为主导,探究硫酸的化学性质。
最后由学生小结、教师补充,全面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请同学们回顾。
【学生】积极思考,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硫酸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解读探究我这里有一瓶浓硫酸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找学生阅读标签上的内容,总结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实验探究1向两只试管中分别加入2~3mL稀硫酸,分别向试管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结论1:稀硫酸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实验探究2分别向盛有镁条、锌粒,铁条和铜片的试管加入2~3mL稀硫酸,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2:活泼金属+稀硫酸→盐+H2↑实验3、向盛有生锈的铁钉的试管加入2~3mL稀硫酸,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3:金属氧化物+稀硫酸→盐+H2O实验探究4向盛有碳酸钠粉末(Na2CO3)的试管加入2~3mL稀硫酸,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结论4:盐+稀硫酸→新盐+新酸【小结】通过上述的探究,请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_酸的化学性质探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酸的化学性质探究------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预习(一)复习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一、三、四节的知识点,并完成下面题目:1.溶液显酸性,是因为在其水溶液中有自由移动地离子(填化学符号)。
2.酸的化学性质有哪些?请设计图示或知识网络图来归纳出酸的化学性质。
3.如何利用提供的的器材(苹果块、药匙、研钵、纱布、烧杯)自制苹果汁?请简述制取步骤。
4.若中和反应中没有明显现象,应如何用实验证明二者确实发生了反应?其反应的微观实质是什么?5.你认为下列药品中哪些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请写出你选择的药品与胃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Ca(OH)2、Al(OH)3、NaHCO3](二)回顾与思考:你能准确回答下列问题吗?(1)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怎样测定溶液的酸碱度?(3)把颗粒状药品装入试管的操作;(4)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步骤有哪些?(5)使用镁条进行实验时,应先进行什么操作?二、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关注生活,体验化学,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化学课堂!有句老话说:“每天一个苹果,医生远离我”。
苹果以好吃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备受我们的喜爱。
这不,有人正为不能吃苹果而郁闷呢?播放视频:“望果兴叹”二、课内探究【师】看了上述片段,你认为吃苹果为什么会加剧该同学的病情?生口答:是酸性的。
(课件展示:探究一、苹果汁的酸性图片与问题:苹果汁是什么性的?)【师】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苹果汁显酸性?(生口答方法,师板书)【设计实验方案】请大家利用桌上现有的试剂和仪器,设计方案,证明苹果汁显酸性。
每人先独立设计出2种实验方案写在学案上,个人完成后再组内交流完善,总结你们小组共有的方案。
(学生设计,教师巡视,进行个体点拨和困难生辅导)(导学案和课件内容)可供选择的试剂:镁条(Mg)、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碳酸氢钠粉末(NaHCO3)、pH试纸、氢氧化钠溶液(NaOH)、生锈铁钉、去皮苹果块一包可供选择的仪器:研钵、纱布、盛苹果汁的小烧杯、放滴管的烧杯、药匙、玻璃棒、胶头滴管、井穴板、镊子、砂纸、玻璃片、固体废物回收容器、抹布【实验方案设计的展示交流与实施】【师】下面让几位同学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案,大家认真听,及时对他们没有想到的方案进行补充,看看我们能想出多少种实验方案。
初中化学_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常见的酸》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
2..认识浓硫酸的强腐蚀性的原理,初步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认识浓硫酸和浓盐酸的活动,进一步学会使用观察、查阅资料、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通过观看视频,图片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
3、根据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确定其保存方法。
4、浓硫酸强腐蚀性和稀释的实验,认识酸的腐蚀性会处理常见的酸腐蚀事故,学会浓硫酸稀释方法,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5、通过比较浓硫酸与浓盐酸的组成与性质区别,让学生感受组成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的、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通过对浓硫酸强腐蚀性及用途的认识,增进对“物质的两面性”,“一分为二的看物质”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浓盐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腐蚀性、吸水性及稀释方法。
三、教学难点:浓盐酸挥发性及浓硫酸的腐蚀性、稀释方法四、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分析归纳法、讨论交流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一、物理性质浓HCl:无色透明水状液体挥发性刺激性气味浓H2SO4:无色透明粘稠状液体无味吸水性二、浓硫酸特性强腐蚀性吸水性脱水性稀释原则: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加,不断搅【观念提升】组成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学情分析通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水及溶液、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等代表性物质,并以这些代表物质为载体,分别从宏观组成、微观构成和符号表征三个领域,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学习了物质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等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在学习这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学生对化学科学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初步认识了学化学知识及做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意识到认识物质要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初中化学_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生活中厨房里常见的物质及常见的反应,初步感知生活中的酸类物质。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酸及酸的性质,体会组成结构、性质、用途间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化学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
3.通过对酸及其性质的辩证认识,能灵活运用其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化学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点:酸及酸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酸存在共性与差异性的原因【学法探讨】1.化学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2.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间的关系3.基本学科观念:微粒观、元素观、变化观、科学实践观4.基本方法:科学方法(实验、观察、推理、分类、归纳、抽象、对比、比较)、学科方法(定性、定量)、化学思维(宏观、微观)【教学设计】一、以生活眼感化学1.从化学的角度重新审视家中厨房从生活中找到化学的影子从物质的角度来看厨房中都有什么?。
从变化的角度看你能否说出一二?。
2.生活处处有化学从生活中发现化学之美【设计意图】:通过重新认识厨房中的物质及厨房中的反应,使学生有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的意识,从生活走进化学。
二、以化学眼研化学1.从实验室寻找答案(1)实验探究写出反应方程式:(2)宏观、微观探究竟比较相同点:宏观:;微观比较推知食醋和柠檬汁组成结构的相同点:2.抽象得出酸和盐的概念(1)像盐酸、硫酸、醋酸、柠檬酸这些物质溶于水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物质称为酸。
实验室中除盐酸、硫酸外常见的酸还有硝酸,初三时我们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也曾接触过一种酸(化学式),它不能稳定存在(用方程式解释);它能使紫色石蕊试液。
酸溶液的构成:。
(2)有一类物质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这一类物质称为盐。
请将物质分类图补充完整3.实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1)分类法是我们研究物质化学性质时常用的方法不同类别物质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归纳酸的化学性质Mg+HClMg+H2SO4C+HClC+H2SO4Fe2O3+HCl(2)醋酸与柠檬酸都有哪些化学性质?(3)微观角度比较分析酸具有通性的原因4.再探酸的化学性质(1)实验探究(2)微观角度对比分析酸具有差异性的原因从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和物质类别的角度比较上述反应的相同点复分解反应:练习:判断黑板上的反应是否是复分解反应(到黑板拖动,并讲解理由)5.定性、定量认识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性的原因(1)分别观察并描述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浓盐酸:色体,气味。
初中化学_酸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酸和碱的学习,主要遵循了从个别到一般的学习思路,让学生从对一种物质的学习,演绎归纳出对这一类物质的认识——在这里,教材的编排不仅是对酸的学习是这样,对酸的通性的学习也是这样安排的。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这个能力正在培养过程之中,由此及彼的能力对部分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
对策:在教授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不能仅从教材出发,更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出发,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合作解决相关问题。
最好是能够系统地巩固一下关于物质分类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对酸、碱的性质的学习建立在熟知物质分类的基础之上,更有利于学生分清楚能与酸、碱起反应的物质类别。
初中化学原则上遵循“从生活中来,服务于社会”的理念,教学中一般都倡导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化学——酸和碱的教学也不例外,教材在安排学习酸和碱的性质时,先安排了两节内容——《生活中的酸和碱》以及《中和反应的应用》,这既是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更是为学习酸和碱的性质做好铺垫。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酸和碱也不少,但仅仅是有所接触,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并不能够有一些较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
酸和碱是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部分,同时又是对初中所学化学知识的总结和提升,本身学习起来就是有一定难度的;同时,酸的化学性质又分为了五个方面,对学生来说理解、掌握的难度较大;另外,学生不仅要对酸能够从个别到一般,还要对指示剂、活泼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各类物质都要有一个从个别到一般的熟练认知,这都是学生在学习之前所不具备的能力;而且教学中在两个课时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习两种酸的物理性质,还要在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自行去研究、归纳硫酸的化学性质,这对于还未完全理解盐酸的性质的学生来说,无疑又是一种无形中的障碍;最后,这一部分的学习还有一个难点,即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难点到了学生身上,绝不仅是几个难点的简单相加,很有可能是相乘的关系。
初中化学_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节酸及其性质(第2课时)课题:酸的化学性质一、教学目标1. 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理解酸化学性质的实质,能够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
2. 了解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2、难点:用微观粒子解释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
三、教学过程2、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和稀硫酸,你能想办法将它们区分开吗?性,为下一节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打基础。
《酸的化学性质》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我校初四年级的学生,学生总体情况较好,思维活跃,班级纪律好,很多学生对化学也有一定的兴趣,在能力上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动手、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尝试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获得和构建知识,但是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有待提高。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1、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2、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生成碳酸使石蕊试液变红色;3、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
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是对酸的化学性质本质还不是很清楚,可以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形成疑问:1、酸有哪些化学性质?2、为什么酸的性质具有相似性?而本节课要就是由现象→本质,归纳出酸的性质。
引导学生根据反应物的组成及实验现象,推断反应的产物,然后再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写出化学方程式;让学生能从微观的角度理解酸的化学性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学会研究一类物质的性质的方法——掌握共性、了解个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
《酸的化学性质》效果分析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化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初中化学_酸的化学性质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酸的化学性质复习课教师寄语《生活中的科学》只是小强生活中的一部分,他的生命中还有很多未知的秘密值得他去探索……希望在座的同学们可以擦亮眼睛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热点,拿起手中的笔记录生活中的点滴。
倾听。
思索。
这堂课不只是单纯的复习知识,我更希望的是我们的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认识到生活是学科知识的来源,学习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从而可以更多的关注身边的化学。
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我校九年级的学生,学生的总体情况是:班级纪律好而且集体荣誉感强,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充满了热情和激情。
但是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的内心比较敏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
这节课正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和提升的平台。
学生在本节复习课之前,已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制取、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的酸及对酸碱指示剂的探究,对金属与酸、酸与指示剂的反应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酸、碱、盐在水中溶解后是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到水中。
但是学生对相关知识缺乏融会贯通能力;并且在学习完酸、碱、盐的性质之后,学生普遍存在两大困惑:知识点多——记忆困难,变化多——应用困难。
本节是在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故既要有归纳又要有演绎。
对程度一般的学生,要注意其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感性认识,如具体的化学反应,酸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等,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对程度较高的学生,则要注意其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性认识,引导其将知识内化,并上升到规律。
“老师,你太赞了!真没想到化学复习课可以这么上……”“你太有童心了,老师!这节课上的真有趣。
”“要是每节化学课都这么上该多好,那样的话我对化学的兴趣就不会消磨没了,我的化学就不会学得一塌糊涂了!”上完这节课后,这是好多学生反馈给我的信息,显然是对这样的学习方式最好的认可。
这节复习课以小强的周记为线索贯穿始终,让学生对周记的内容充满了兴趣,我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读故事的过程中分析其中涉及到的酸的化学性质。
初中化学_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常见酸的物理性质2、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不断提升实验观察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常见酸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归纳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通过表情包,提出问题】你有过这样的经历么?请感谢第一个让你懂得酸味的人。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和酸的性质有关,具体是什么原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酸及其性质》环节二:新课讲授【出示目标】那究竟什么是酸呢?第一部分:常见的酸【提出问题】回顾实验室闻药品气味的方法。
【学生回答】闻气味时不可凑近瓶口,要小心打开瓶塞,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浓盐酸和浓硫酸试剂瓶标签的内容及注意观察颜色、状态,分别打开瓶塞观察到什么现象,稍后让学生整理相应的内容填入下表:【教师总结】通过在多媒体上展示相应的答案进行核对。
【提出问题】如果浓硫酸不小心沾到皮肤上,该如何处理?【学生回答】用大量的水进行清洗。
【教师总结】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时应该十分注意,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应立即用大量的水进行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防灼伤皮肤。
【提出问题】在实验室中会使用到不同浓度的硫酸,所以需要对浓硫酸进行稀释。
如何稀释?【学生回答】有两种答案,一种是把浓硫酸加入到水中;另一种是把水加入到浓硫酸中。
【教师总结】在浓硫酸稀释的过程中,一定是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因为浓硫酸稀释会放出大量的热,如果把水加入到浓硫酸中,会产生液体飞溅。
第二部分:酸的化学性质:【提出问题】结合实验台上的样品(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镁条、生锈的铁钉、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
初中化学_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如期完成教学目标。
因此,结合本课的实际,对教学过程作如下的流程设计:环节一:导入新课以周杰伦的《青花瓷》歌曲,结合青花瓷的形成,导入第一课时内容:酸的性质等。
环节二:酸与指示剂作用学生探究活动:在点滴板中分别滴入稀硫酸、稀盐酸,把石蕊试液和酚酞试剂分别滴入稀硫酸和稀盐酸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追问:如果石蕊酚酞遇到其它的酸如硝酸、醋酸、柠檬酸等是否也有同样的颜色变化?学生回答是并及时归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提出思考:为什么不同的酸会有共同的性质呢?引导学生从酸的组成上分析并总结:酸的化学性质是由它们电离出来的氢离子体现出来的环节三:酸与活泼金属反应这个性质学生在学习第八单元金属性质的时候已经学过,在此为了增强知识结构的完整性进一步巩固反应现象及方程式的书写学生探究活动:在小试管中分别放入镁条,锌粒,铁钉,再分别滴加稀硫酸或稀盐酸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再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酸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和氢气。
设疑:通过学习酸的这一性质,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学生讨论会形成多种答案,例如不可以将醋放在锅中长时间蒸煮,不可以用铝铁制品放置酸性食物如酸菜环节四: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我把这一环节称为除锈专家我将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除铁锈的方法?学生探究活动:将两根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盛放稀硫酸和稀盐酸的试管中,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溶液颜色的变化。
这个实验是本节课的难点,难在判断生成物,那么我将引导学生根据反应后溶液颜色的变化判断生成物中是亚铁离子还是铁离子,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归纳: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和另一种金属化合物。
环节五:课堂小结我把这一环节称为盘点收获教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掌握了什么学习方法?学生:知识类:酸的三条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是由它的h+体现出来的。
初中化学_酸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授课日期:课型:复习课题:第七单元酸及其化学性质主备人: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酸的相关性质。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互助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自信心和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抵制污染的决心。
知识点(重点、难点):1.掌握酸的性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形成独立思考、学以致用的能力。
课前准备:1.教师:酸及其性质;与酸及其性质相关的部分中考题;多媒体课件;音乐《从头再来》。
2.学生:回顾酸及其性质并力求熟知。
学习过程: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达到了对酸及其化学性质的巩固,对于算及其化学性质的运用还有欠缺,不够灵活,今后应加以补偿。
学生的参与意识得到了提高,这是值得高兴的一点。
学情分析:学生在新授课中已基本了解酸的有关知识,但没能系统掌握,学生有兴趣和欲望掌握本部分知识。
一、课堂基本情况。
1、课堂无吃东西、交头接耳、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籍等现象。
2 学生课堂表现课堂学习氛围活跃,踊跃发言。
3 、积极参与、形成师生良好互动。
4、能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完成课堂练习。
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但仍存在着不带教材现象。
教学设备、设施正常运行。
学生理解和接受授课内容。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听课的专注程度。
有一部分学生未能很好发挥主体能动性,课堂投入不够。
二、教师个人收获1、打造具有个人教学特色的教学。
认真备课,把知识输入设计的具有“启发性”,让学生在自我预习的知识基础上,主动利用已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2、转变教学观念,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简单指令,让学生理解教师教学意图,充分利用肢体语言,教师做到少说不说,学生才能多说多练,简化教学模式,高效课堂学习。
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启发学生,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只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
初中化学_酸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酸的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酸和碱的学习,主要遵循了从个别到一般的学习思路,让学生从对一种物质的学习,演绎归纳出对这一类物质的认识——在这里,教材的编排不仅是对酸的学习是这样,对酸的通性的学习也是这样安排的。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这个能力正在培养过程之中,由此及彼的能力对部分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困难。
对策:在教授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不能仅从教材出发,更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出发,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充分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合作解决相关问题。
最好是能够系统地巩固一下关于物质分类的有关知识,让学生对酸、碱的性质的学习建立在熟知物质分类的基础之上,更有利于学生分清楚能与酸、碱起反应的物质类别。
初中化学原则上遵循“从生活中来,服务于社会”的理念,教学中一般都倡导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化学——酸和碱的教学也不例外,教材在安排学习酸和碱的性质时,先安排了两节内容——《生活中的酸和碱》以及《中和反应的应用》,这既是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更是为学习酸和碱的性质做好铺垫。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酸和碱也不少,但仅仅是有所接触,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并不能够有一些较深层次的认识和思考。
酸和碱是初中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部分,同时又是对初中所学化学知识的总结和提升,本身学习起来就是有一定难度的;同时,酸的化学性质又分为了五个方面,对学生来说理解、掌握的难度较大;另外,学生不仅要对酸能够从个别到一般,还要对指示剂、活泼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各类物质都要有一个从个别到一般的熟练认知,这都是学生在学习之前所不具备的能力;而且教学中在两个课时的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学习两种酸的物理性质,还要在学习盐酸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自行去研究、归纳硫酸的化学性质,这对于还未完全理解盐酸的性质的学生来说,无疑又是一种无形中的障碍;最后,这一部分的学习还有一个难点,即相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初中化学_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间把握不是很好,在讨论环节时间长了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使课进行的更好。
教材分析
《酸的化学性质》是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并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对于培养学生从诸多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主要性质和用途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难点的确定:
(1)重点的确定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碳酸盐的反应作为知识载体和重点,并帮助学生整合归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⑴食醋可以除去水壶内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除水垢时,可在水壶中加入水,倒入适量醋,浸泡一段时间,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会转变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钙而被除掉,
化学方程式为:CaCO3+ 2CH3COOH = (CH3COO)2Ca +H2O + CO2↑。
⑵在熬制骨头汤时,常常在汤中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骨头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磷酸钙,磷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磷酸二氢钙,能够增加汤内的含钙量,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设计方案证明哪种猜想正确?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猜想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
方法归纳:
学生分组实验,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猜想,评价,学生归纳,完善。
环节5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
在生活中寻找我们学习有关的物质,提出你想探究的问题?
学情分析
作为九年级学生,总体情况是思维比较活跃,班级纪律较好,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酸碱指示剂、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酸碱中和反应、碱的化学性质。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知识是分散学习的,学生还不能把这些性质有机整合起来并加以应用。
初中化学_7.1酸的化学性质(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酸的化学性质(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进一步了解并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灵活运用酸的相关性质来接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发现自己的不足,起到查缺补漏的效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来总结物质的性质和解一类题的方法。
3、情感价值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熟悉酸的化学性质,并能熟练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2、难点:用微观粒子解释酸的化学性质,并运用酸的性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酸的化学性质(一)、谜语导入:谜语:我入水中较安全,水入我中有危险,我与水合多放热,实验牢记保平安。
学生猜谜语:浓硫酸,再观察关于其它酸的图片,写出生活中相关的酸。
并阅读教材完成学案上基础回顾题目。
(二)、比较归纳:酸的化学性质1.酸的化学性质[讨论]上面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 及反应的现象(上述由学生完成)(提问):如果金属生锈了如何除去呢?那么热水瓶中的水垢怎么除去?(用家庭的试剂和实验室)(4):酸与碱反应(中和反应)(提问)酸碱中和的实质是什么?用微观表述。
(5):酸与某些盐反应(提问)根据(5)的化学反应能够推出上述是什么反应?2、知识小结:酸的通性3、巩固练习:多媒体展示题目,小组交流讨论并回答。
4、酸的个性5、酸根的检验6、物质共存问题1)生成气体的两种物质不能共存如:盐酸和碳酸钙2)生成沉淀的物质不能共存如:盐酸和硝酸银3)生成水的两种物质不能共存如:盐酸和氢氧化钠4)有“无色溶液”要求的,有色离子不能存在如:Cu2+,、Fe2+ Fe3+(三)、巩固提高、学以致用1、巩固练习:多媒体展示题目,小组交流讨论完成。
2、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拓展延伸:开拓学生的视野4、生活资料:化学服务于生活5、布置作业:导学案:8、9两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本节课自我感觉成功的地方也有一些。
(1)引入合理: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酸的化学性质复习,课的开始我以小明的化学随笔《生活中的化学》引入,提出疑问,抓住学生心理,达到了预期目的。
(2)收尾合理:
在收尾环节我又以《小明后记》和《化学随笔》的形式呈现,达到了首尾呼应的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有这种在生活中学习化学、应用化学的强烈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后劲。
(4)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应用希沃授课助手和门口学习网两个软件,使课堂效率更高,课堂容量更大,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大的收获。
(5)用知识树归纳整理:
通过知识树让学生系统掌握酸的化学性质知识,并以酸的化学性质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进行强化。总起来说,此节课的学习目标基本落实,有一定的教学效果,无论是方法引导,还是知识树和实验探究,相信对学生的理解都会有很大帮助。我想,这不仅使我们很好地落实了高效教学,而且对学生自主习惯养成,也会很有帮助。这节课,可以说不仅学生的知识有所提高,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平也有所提升。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酸的知识的讨论、归纳与总结,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与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应用化学知识使生活更美好的意识。
重点:
酸的性质及应用,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
⑴食醋可以除去水壶内的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除水垢时,可在水壶中加入水,倒入适量醋,浸泡一段时间,不溶于水的碳酸钙会转变成可溶于水的醋酸钙而被除掉,
化学方程式为:CaCO3+ 2CH3COOH = (CH3COO)2Ca +H2O + CO2↑。
⑵在熬制骨头汤时,常常在汤中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骨头中含有不溶于水的磷酸钙,磷酸钙与醋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磷酸二氢钙,能够增加汤内的含钙量,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3)实验探究,提高综合能力:
在复习酸碱中和实验及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分析时,我安排了分组实验,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动手实验,零距离观察现象,完成实验,分析讨论中和反应后的溶质成分。在实验探究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做能力,合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使实验探究能力得到了综合提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喜欢自己探究,在快乐中学习,印象更深,效果很不错。
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a)乙酸属于_______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
(b)乙酸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一条)。
(c)食醋能用来解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用食醋除水垢,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教学活动
环节1
引入:视频播放小明的化学随笔——《生活中的化学》,生活场景引入:小明妈妈熬制的排骨汤,用小明的疑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环节2
探究活动1、“醋”进健康,用生活中的食醋引入酸的性质复习
探究一“醋”进健康…
(2017临沂)食醋中一般含有3%~5%的醋酸,醋酸又叫乙酸(CH3COOH),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能溶于水。
设计方案证明哪种猜想正?
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猜想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设计实验证明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
方法归纳:
学生分组实验,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猜想,评价,学生归纳,完善。
环节5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
在生活中寻找我们学习有关的物质,提出你想探究的问题?
学情分析
作为九年级学生,总体情况是思维比较活跃,班级纪律较好,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有以下一些知识: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酸碱指示剂、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酸碱中和反应、碱的化学性质。这些都是与酸有关的内容,因此对酸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知识是分散学习的,学生还不能把这些性质有机整合起来并加以应用。
难点:
学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归纳鉴别物质的方法,以及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组成的方法。
教学设计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教学的联系,努力使化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添新鲜感,有利于化学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思想,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本人设计了这节以“小明的化学随笔”为教学主线的专题复习课,涉及了常见酸的性质综合复习,通过精心创设的生活情景,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温故知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展示了化学学习的多样性。
⑶食醋不仅在厨房中大显身手,还是一种杀菌剂,冬天在屋子里熬醋可以杀灭细菌,对抗感冒有很大作用。
⑷饮酒过量的人可以用食醋来解酒,因为乙酸能跟乙醇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CH3COOC2H5)和水,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
⑸醋酸能与活泼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氢气,所以家用铝盆等金属制品不能用来盛放食醋,以免被腐蚀。
(e)用铁锅炒菜时,放一点食醋能更好补铁的原因是__________
环节3
探究活动2:白酒与白醋,怎样才能区分?
探究二“醋”酒巧分
我在厨房中发现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告诉我这两瓶液体是白酒与白醋,怎样才能区分它们呢?
简述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步骤
现象
结论
学生小组讨论,分组汇报。学生归纳,教师完善。
方法归纳:区别两种物质的原理及方法。归纳酸的化学性质。
环节4
分组实验:调配“红酒”
探究3:
分组实验:“红酒”揭秘
烧杯A中的是,
烧杯B中的是
看着手里烧杯B中反应后的液体,小明对溶质成分产生了好奇,立刻做出猜想:
1、烧杯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2、烧杯中的溶质有氯化钠、氢氧化钠
你对小明两种猜想的评价是
你对溶质的成分猜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