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打破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有些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发言,而有些学生却沉默不语,只是倾听。本文就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及不发言的原因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改善的对策。
关键词:课堂教学积极性发言调查鼓励
正文: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许多“不愿说话者”或“一言不发者”。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从来不愿主动发言,即使被点名发言,通常也是“点”而不发或支支吾吾。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可能被教师或同学贴上不会说话的标签,成为课堂或大众场合中被话语权遗忘的角落。
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不管怎样,出现这种现象对教学、对学生个人的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与批判思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公众演说技能,不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还会影响师生之间以及同学之间的交流,使得教师很难掌握教学的进展,也很难保证课堂整体效果。
为了探清症结,我组织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仔细的统计分析,基本明白了问题所在。调查对象有63人,关于学生课上发言状况调查统计如下:这组调查数据反映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课堂气氛不活跃的情况令人担忧。课堂只是小部分学生的课堂,学生的发言多呈现被动性,学生没有课上合作学习习惯。
我首先围绕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进行了分析:
当调查学生课堂不发言的原因时,72%的学生认为“顾及他人的评价、害怕老师同学笑话,不够自信”;29%归于“经历的挫折感”。当问到不自信的原因时,缘于“自己的表达不好”竟占70%;缘于“担心暴露自己的无知”占11%;缘于“外界的打击”占13%。
这组数据告诉我们,课堂学习必须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
(1)身心发展呈现快速而不平衡的状态,使中年级的学生在“幼稚”与“懂事”的尺度间大幅徘徊,他们开始关注“自我”,开始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已不像刚入学时那样有话就说。
(2)依恋关系变化使学生开始有了“个体感”,他们渴望独立,注重自己的“伙伴关系”。这也导致他们顾虑在课堂上发言会不会不从“众”,会不会招致同伴的嘲笑或排挤,从而瞻前顾后。
(3)认知的改变使中年级学生对自我的评价趋向用少年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就使他们一方面对自己要求过高,一方面又力不从心,呈现出矛盾心态,不敢在课堂上大胆发言,害怕因“幼稚”、“露怯”而丢面子。
(4)学生存在心理不健康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一小部分学生对课堂发言感到紧张、焦虑,因而不愿与他人交流,这部分学生大多在发言状况自评中选“从未发言”,占8%。
从调查看,“课堂气氛不好,害怕同学嘲笑、打击,怕挫折”是导致学生不发言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你在课堂上的发言是由同学推荐的”这一选项的比率竟为零。19%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课堂发言中感受不到与大家协作、交流的快乐;5%的学生不稀罕、不接受别人的观点,只相信自己;80%的学生不与家长、老师、同学交流、争论问题。可以看出,学生缺乏与他人合作、沟通的习惯,缺乏与他人协调的能力,公共性学习习惯很差。这不利于课堂建设,也阻碍了个人在学习上的发展。
通过以上的分析,要让“不愿说话者”或“一言不发者”打破沉默,我采用以下几个方法进行调整:
第一,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说话环境,让学生作为一个平等的学习主体参与课堂讨论。首先破除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地位,教师是课堂讨论的组织者,但应该作为讨论的平等主体加入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其次,把学生的学习置于和谐的集体环境中,而不是让学生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课堂教学中,注意组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比如开展让学生做小老师的活动,让学生自选题目,轮流上台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讲解,一个月下来,每个同学都能获得一次讲话的机会。这样的活动,既是自主性的,又有带有一定的压力,
带有一定的挑战性,轮到的学生碍于面子,一般不会拒绝这种机会。同时,轮到者为了获得不俗的表现,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包括克服怯场等心理障碍。
第三,通过赞扬引出谈话,然后提问。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引起教师的关注、尊重和赏识,都有一定的表现欲。所以,教师要设法让不愿说话者知道,教师和同学欣赏并感激他们所做的努力,很想知道他们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认为他们的讲话非常有意义,然后可以让他们详细陈述自己的观点,或通过简短的分析解决疑问。“不愿说话者”或“一言不发者”不管平时是多么内向、多么害羞,一旦听到老师和同学如此积极的反馈,都会激发起说话的愿望。
第四,直截了当地提问。如果“不愿说话者”或“一言不发者”在课堂上或平时的交谈中只是愿意用“是”或“不是”来与人交流,就可以根据他的这一特点,事先想好一些可以用“是”或“不是”来回答的问题,直接向他提问,这样就可以打开交流的通道,获得很多需要的信息。对于不善表达的学生,尤其要给予适当的关注,比如,为他们设计一些相对容易的问题,让他们体会到“跳一跳,摘得到”的成功感,并经常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克服羞怯的心理。
第五,用激将法。为了引发沉默者开口,教师可以说一些容易引起争论的观点或问题作鱼饵引他们“上钩”,或者有意识地把一些不愿发言的学生编为一组,让另一组同学和他们辨论,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批评、反驳。当观点遇到挑战,很少有人会无动于衷的。
第六,注意倾听以及及时鼓励。一旦想方设法让不愿说话的人开口了,教师就要注意倾听,千万不要轻易打断他。同时最好运用身体语言对他的话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比如同意他的观点时点点头,谈到会心处微微一笑,或者与他有短暂的目光接触,或者干脆说“对”,“不错”,“好极了”等,这些,都会鼓励讲话者继续说下去。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调整,现在我班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用活跃又有序来形容了,课上每个学生都能抓住最适合自己的问题积极发言,并且声音洪亮,态度大方,课堂呈现出一片欢乐的学习氛围。
让我们教师拿出一半的精力去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创建民主、平等、亲和的适于学生主体发展的心理环境吧!开启学生的心智之门,使学生有话就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