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区位论
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工业区位论是研究生产活动地理分布的学科,它是一种关于衡量地理位置、分配产业、影响经济绩效的理论。
它把分析的焦点从企业的内部因素,转向环境中的更大的外部因素,强调空间位置对企业的重要性。
它也可以用来研究和评估政府政策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一是研究工业地理分布和变化的原因。
通过分析政策、经济环境、技术发展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探究其对工业地理分布的影响,以及企业选择生产地点的主要考虑因素。
二是研究不同工业类型的特点。
通过对生产过程、产品特点、市场结构、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分析,了解不同工业类型的特征,以及其选择生产地点时所考虑的因素。
三是研究工业区位模型。
主要是研究企业选择生产地点的准则,如成本、商业气氛、市场结构、技术进步、社会环境等,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企业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经济绩效。
此外,工业区位论还考虑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产业结构的发展、地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的分割效应等因
素,以及这些因素对企业的选择、组织形式和经济绩效的影响。
总而言之,工业区位论是一门研究工业地理分布的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研究工业地理分布和变化的原因;研究不同工业类型的特点;研究工业区位模型;以及研究企业之间的竞争、产业结构的发展、地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的分割效应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企业的选择、组织形式和经济绩效的影响。
5韦伯工业区位论
3、采用技术经济论证法揭示了工业布局的某些特点和布 局规律。
2021/3/11
22
(二)理论与现实差距
1、单纯的运费是重量与距离的函数且成比例增加是不现实 的,而现实中运费率物品、交通方式、地形条件而不同;
2、研究方法是局部均衡的,如仅考虑个别企业,而且区位 因子也是个别的;
这里,可以用原料指数以及区位重量来得出一般的区位 法则。
➢原料指数>1(区位质量>2)时,区位指向原料地; ➢原料指数<1(区位质量<2)时,区位指向市场; ➢原料指数=1(区位质量=2)时,区位指向自由区位。
2021/3/11
10
考虑两个原料地和一个市场时的区位:
➢当两个均为遍在原料(或一个为遍在原料,一个为局地纯 原料或两个均为局地纯原料)时,区位指向市场;
➢当两个均为局地粗原料时,采用区位三角形确定企业指向。
考虑多个原料地与多个市场时,用区位多边形或范力农 构架确定企业指向重力中心。(如图1、2、3)
区位三角形最先是由经济学家龙赫德在其1872年的《商业 趋向的理论》和1882年发表的《工业合理区位的确定》提 出并应用分析企业区位的。
2021/3/11
与低廉劳动供给地 L的劳动费节约额 相等的那条综合等 费用线成为 临界等 费用线。
18
3、劳动成本指数的影响因素
(1)基于特定工业性质的条件,该条件是通过劳动费指 数和劳动系数来测定; (2)人口密度和运费率等环境条件; (3)运输技术可加强劳动力成本指向性; (4)机械化则可能减弱劳动费指向性区位。
2021/3/11
4
2)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
一般区位因子的确定,即在区位因子中寻求与所 有工业均相关的区域性因子。从工业产品的生产到分 配过程中,主要成本包含如下方面: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前提
韦伯在分析复杂的工业区位现象前,用抽象的方法做出 “简单化的假设”,从而演绎出 他的理论。韦伯的假设是把 他认为次要的因素舍掉,视为一个常数,不引入模式。他提 出的 理论前提的假设是:
① 分析的地域单位是具有同一的气候、地形、种族、技术,在单一的 政府统治下的孤立国。 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那里有普遍存在的原料(例如水和砂子)和有局部存在的原料 (例如煤和铁矿)的 分布。 ③ 劳动力普遍地分布在特定地域, 供应的劳动力是无限的, 每个区位 的工资水平不一定 相同,但工资是固定不变的。 ④ 消费地点是已定的,工业制品只能在一定的市场出售,消费量是已 知的。 ⑤ 运费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直接运送距离与载运重量成正比。
德国经济学家韦伯是古典区域理论的杰出代表,是工 业布局理论的创始者。 韦伯1909年发表的《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纯粹理 论》,提出了工业区位论的最基本理论。以后他又于 1914年发表《工业区位理论:区位的一般理论及资本主 义的理论》,对工业区位问题和资本主义国家人口集聚 进行了综合分析。 韦伯第一本著作纯属理论探讨,第二本则是结合实际 的研究,论著于 1929 年译成 英文版后,受到西方各国 学者的重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以至后期的许多区位 理论都或多 或少的以韦伯理论模式为基础,而形成了各 种学派。因此,研究工业区位理论时,首先要了 解具有 代表性的韦伯工业区位论。
•
为了明确工业区位指向,韦伯运用了原料指 数的概念。原料指数是指工业生产中耗用粗原料 与制成品之间的单位重量比。计算结果表明,某 一种工业生产的原料指数如果大于1时,工业区位 指向原料地;如果原料指数小于1时,则工业区位 指向消费区;若原料指数等于1时,工厂既可建在 原料地,也可以布置在消费区。 • 韦伯在工业区位研究中还提出了区位重量的 概念。区位重量是指运移每一单位的产品重量和 原料重量的总和。如利用遍存原料生产,生产地 和消费地在一起,产品重量为1,生产原料指数为 零,则区位重量为1。因此,原料指数增大,区位 重量亦随之增大,如原料指数为1/2时,区位重量 为3/2,凡是区位重量小的工业则被吸引到消费地, 而区位重量大的工业总是趋向于原料地。
《工业区位论》[德]阿尔弗雷德韦伯著读后感
在阅读《工业区位论》这部著作时,我被阿尔弗雷德·韦伯的深厚经济学功底和前瞻性思维所折服。这部作品不仅深刻地阐述了工业区位选择的理论基础,还从多个维度剖析了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此,我想从主题、情节、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作者意图等方面,谈谈我对这部作品的个人感受和反应。
首先,从主题的角度看,《工业区位论》深入探讨了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书中提到:“工业区位的选择是工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到生产成本的高低和运输成本的多少。”这一观点使我深刻认识到,工业区位选择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这也让我意识到,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根据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的变化,灵活调整工业区位,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从情节的角度看,《工业区位论》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阐述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这使我受益匪浅,对工业区位选择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同时,我也被韦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底所感染。这让我明白,作为一名学者,需要不断探索、严谨治学,以推动学术的发展。
此外,从角色的角度看,《工业区位论》的主要角色是工业区位选择理论和实践。通过这一角色的演绎,韦伯向我们展示了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对工业区位选择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我对韦伯的敬意油然而生,因为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分析工业发展的独特视角。
工业区位论名词解释
工业区位论名词解释工业区位论是研究制定生产活动地点的一门学科,它聚焦于空间上企业定位、职能、发展、经营等问题。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清晰了解企业定位和空间分布的规律性,根据企业的分布特点能够对企业的投资环境进行科学的评估,并提出科学的政策建议,以期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产业区位: 产业区位是指企业在空间中的位置和排列,是企业发展和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
按企业分布的空间范围,可以将产业区位分为全国性、国内省市性和本地区性。
产业区位是指企业建立的经营地点选择的本地、地域、城市等空间维度。
二、空间结构: 产业区位的空间结构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区域内的分布状况,一般包括靠近性、均衡性、相关性。
靠近性是指企业的空间分布有局部集中的现象,均衡性是指企业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分布状况大体相当,相关性是指企业在不同地理位置上有一定联系性和联系强度。
三、企业影响: 企业影响是指企业在它所在地的影响范围,一般包括经济影响、文化影响和社会影响。
企业经济影响可以从企业收入和就业率来评估,文化影响可以从企业培养的人才及文化活动多少来评估,而社会影响可以从企业与公众的沟通,社会责任的承担和政策的实施来评估。
四、企业定位: 企业定位是指企业在空间上的定位,它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状态、表现形式及业务发展的模式。
企业的定位要求企业不断思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空间上有利的投资环境,这些竞争力和投资环境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
五、企业发展: 企业发展是指企业在空间上发展的横向和竖向发展,横向发展是指企业在同一地理位置内建立新的生产设施,竖向发展是指企业进行跨地理位置的投资建设。
企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改善竞争环境、拓展产业市场等。
六、空间特征: 企业区位空间特征是指企业在空间上形成的特殊性,一般关注以下内容:内部空间特征、内部空间关系、内部空间趋势。
内部空间特征可以从企业空间结构和空间发展分布角度来分析,内部空间关系可以从企业与其他企业的联系、企业与当地政府的联系和企业与地域的联系等角度来分析,内部空间趋势可以从空间变化的动态和运动特征来描述。
韦伯工业区位论名词解释
韦伯工业区位论名词解释1. 引言韦伯工业区位论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提出的一个理论框架,用于解释工业区位的形成和发展。
该理论主要探讨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动因、影响因素以及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对韦伯工业区位论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2.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核心概念2.1 工业区位选择动因根据韦伯,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受到以下三个动因的影响:•地理条件:地理位置、气候、交通运输等地理条件对于工业区位选择至关重要。
靠近原材料和市场的地点更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水平、市场需求、政府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也会影响工业区位选择。
人口密集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吸引了许多制造企业。
•政治环境:政治稳定与否、政府对企业的支持程度等政治环境因素也会对工业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政府提供的税收减免和土地优惠政策可以吸引更多企业入驻。
2.2 工业区位的类型根据韦伯,工业区位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原料密集型:该类型的工业区位选择是基于原材料资源的丰富程度。
煤炭和石油等资源密集地区通常会吸引重工业企业。
•市场密集型:该类型的工业区位选择是基于市场需求的规模和增长潜力。
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会吸引消费品制造企业。
•劳动力密集型:该类型的工业区位选择是基于劳动力资源的充足程度。
人口稠密、教育水平较高的地方通常会吸引高技术产业和服务行业。
2.3 工业区位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工业区位不仅对经济产生影响,还对社会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影响:合理选择工业区位有助于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选择地理位置优越的工业区位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社会影响:工业区位的选择会对当地社会产生就业、收入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引进制造企业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环境影响:不合理选择工业区位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一些工业区位选择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可能会加剧水资源紧张问题。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首先,交通是影响工业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韦伯指出,交通便利的地区对工业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交通便利
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工业企业更倾向于选择
交通便利的地区作为生产基地,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工业企业会选择
在交通枢纽地区建厂。
其次,原材料的供应也是影响工业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韦伯认为,原材料的供应充足且稳定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至关重要,因此工业企业往往会选择靠近原材料来源地的区域建厂,以便
更方便地获取原材料并降低运输成本。
另外,劳动力是影响工业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韦伯
指出,劳动力的素质和数量对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工业企业通常会选择劳动力充足且技术水平较高的地区建厂,
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最后,市场也是影响工业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韦伯
认为,工业企业需要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因此选择靠近市场的地
区建厂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并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主要探讨了交通、原材料、劳动力和市场等因素对工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工业企业的最佳区位,工业企业在选择生产地点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区域。
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了解和运用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理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区域产业布局,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工业区位论内容
工业区位论内容工业区位论是指研究企业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如何抉择它们的位置以及如何发展,以期获得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
这门学科是在18世纪末期欧洲和19世纪初建立起来的,其本质是研究企业如何经济运作,以及空间影响企业的发展的自然资源、社会文化环境等综合因素。
通过分析工业区位论,可以有助于研究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地理位置以及如何发展,以获得最大的收益。
工业区位论涉及到许多不同的空间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企业技术水平、交通条件、投资环境等。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的空间流动,这决定了企业决策者们要考虑的因素,并影响着企业的发展与空间位置。
首先,要了解企业的空间流动。
企业的空间流动是指企业在其空间经营活动中所进行的活动,以及企业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的流动。
企业的空间流动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如企业技术水平、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环境等。
空间流动会影响企业的空间经营情况,因此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其次,要考虑企业的地理空间分布。
企业空间分布是指企业在地球表面上所占据的空间位置,以及企业的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企业的地理空间分布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如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技术水平等。
企业的地理空间分布会影响它的经济效益,因此应慎重选择。
最后,根据工业区位论的原理,企业应该在选择区位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了解和分析企业目前面临的空间经营环境,以便根据特定的环境抉择最佳的区位;其次,要分析企业在定位时所面临的技术挑战,以及技术对企业的作用;第三,要考虑企业在定位期间可能遇到的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困难;最后,要考虑企业可能面临的社会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工业区位论是研究企业在同一地理区域内如何抉择它们的位置以及如何发展,把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获得。
它涉及到企业空间流动、企业地理空间分布以及企业在定位期间所面临的技术挑战。
要有效利用工业区位论,企业应当根据其自身的空间经营环境、技术水平以及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条件来抉择适合自身的位置和发展方向,以期达到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韦伯工业区位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提出的,其核心观点是工业企业选址应当考虑区位因素。
韦伯认为,工业企业的选址受到交通、原材料、劳动力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特定的区位上会形成不同的区位优势。
本文将围绕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展开讨论。
首先,韦伯认为交通是影响工业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
交通便利的地区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加快原材料和产品的流通速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交通发达的地区常常成为工业企业的首选地点。
例如,位于交通枢纽的城市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工业企业,形成工业集聚效应。
其次,原材料的供应也是影响工业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
韦伯指出,工业企业应当选择距离原材料供应地较近的区位,以降低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并确保供应的稳定性和及时性。
例如,钢铁企业往往会选择在靠近铁矿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建厂,以便降低原材料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劳动力资源也是影响工业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
韦伯认为,工业企业应当选择劳动力成本较低、素质较高的区位,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例如,一些制造业企业会选择在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建厂,以便更容易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并降低用工成本。
最后,市场需求也是影响工业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
韦伯指出,工业企业应当选择距离市场需求较近的区位,以降低产品的运输成本,并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例如,一些消费品企业会选择在人口密集、消费需求旺盛的地区建厂,以便更容易接近目标市场,提高产品销售量。
综上所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交通、原材料、劳动力和市场等因素对工业企业选址的影响。
工业企业应当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选择合适的区位,以获得区位优势,提高竞争力。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区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韦伯工业区位论
二、韦伯工业区位论理论概要 (一)、基本概念 1、区位因子:即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 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也即在某特定地 点生产某产品比在别的地点生产能够降低费用的 可能性。
一般因子 区位因子 特殊因子
2、一般因子
含义:所有与工业有关的因子 确定:通过分析某些孤立的生产过程与分配过程,找出影响工业生产与分 配的成本因素。 一般成本因素:a、相关场所的土地费;b、固定资产费;c、获取加工原 料和动力原料费;d、劳动力成本;e、物品的运费;f、资本的利率; g、固定资产的折旧率 其中,原料燃料费、劳动者力成本、运费是影响所有工业的一般区位因 子。 特殊因子:与特定的工业有关的因子 集聚因子和分散因子:促使企业为降低生产或销售成本而集中在特定场 所的因子为集聚因子;促使企业为避免集中而带来的不利而分散布局 的因子为分散因子。
工业原料的性质和分类表
纯原料
局地原料
原料
损重原料 遍在原料
即:
原料指数(Mi)=局地原料重量(Wm)/产品重量(Wp) 区位重量为整个工业生产分配过程中需要运送的总重量,等于生产每单产品 需要运送的的最终产品和局地原料的重量之和。即: 区位重量=(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产品重量=局地原料重量/产品重量 +1=原料指数+1
(二)、劳动力成本指向性的应用
劳动成本指向性的工业,即所称的劳动密集型工业,所需劳动量大。 劳动力成本大,这些工业一般靠近市场,比如城郊地区。典型的劳动 力指向型工业:纺织业、精密仪器组装等。 (三)、集聚指向论的应用 工业由分散走向集聚,又从集聚趋于分散已成为工业区位空间运动的 一个规律。偶然集聚则是由某一地区的区位优势带来的原料供给地或 消费地的集聚;而纯粹集聚是为了得到同种行业的集聚利益而在已形 成的区位空间内集聚等。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韦伯工业区位论是美国经济学家韦伯(Walter Isard)提出的一种地理经济学理论,它旨在分析工业活动的空间分布,并认定企业对区位的需求是其位置选择的主要决定因素。
韦伯工业区位论将空间需求分为三个基本需求:市场需求、原料需求和劳动力需求。
市场需求是指企业营销产品或服务的地点,它可以通过政府的规定、补贴和促销等方式进行影响。
原料需求是指企业用于生产的原料来源,可以通过运输和储存手段影响。
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需要的工人来源。
这种需求也可以通过补贴和促销手段进行影响。
韦伯工业区位论还强调了技术要素,指的是企业的技术实力,包括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这些要素决定着企业位置选择的可能性。
此外,韦伯工业区位论还提出了区位影响因素的概念,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地理环境、文化氛围、市场规模和政策的影响,而外部因素主要涉及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和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总之,韦伯工业区位论旨在探讨工业活动的空间分布,它将空间需求分为三个基本需求:市场需求、原料需求和劳动力需求,同时强调技术要素和区位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为企业位置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工业区位论(industrial location theory)
工业区位论(industrial location theory)工业区位论概述工业区位论:是研究工业布局和厂址位置的理论。
可分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两个内容。
前者指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工业布局;后者指厂址的选择理论。
1909年,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在其《论工业区位》一书中首次系统地论述了工业区位理论。
他认为,运输成本和工资是决定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起源和发展18世纪一些古典经济学家就提出了区位论的思想。
如爱尔兰的R.坎特龙于1755年发表的著作中和英国的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的著作中,都论述过运费、距离、原料等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从理论上系统研究工业区位论首推德国的W.G.F.罗舍尔,他于1868年发表的论文,提出"区位”就是为了“生产上的利益”,受原料、劳动力、资本的制约;原料地对区位发生的牵引力大小,依赖于原料加工过程中减少量的多少等等。
用数学方法论证工业区位的是德国的W.劳恩哈德,他在1882、1885年发表了一系列著作,给区位论开拓了一条精密化、计量化的道路。
直到目前工业区位论中所用的“运输吨公里最小地点的区位决定公式”、“市场总需要量的计算公式”、“市场地域大小与运费之间关系的公式”等,都是劳恩哈德设计的。
创建现代工业区位理论基础的是德国经济学家A.韦伯,他于1909年发表《工业区位论》一书,为工业区位理论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严密的研究方法。
但是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是抽象的、孤立因素分析的静态区位论。
1924年,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弗特尔提出“贸易边界区位理论”。
他认为,贸易区的边界是被该区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和单位运输成本之和决定的。
1924年,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在其《贸易理论》和1933年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等书中开始讨论整个工业布局问题。
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美国学者胡佛•伊萨德提出了工业区位的多种成本因素综合分析的理论。
这些理论探讨的中心问题是:如何以最低成本和最大利润的原则选择厂址,因此,它属于工业区位理论的微观领域。
工业区位论内容
工业区位论内容工业区位论是一种经济学分支,它关注产业在空间上的分布,以及把握生产要素和技术的活动在时空上的因素。
它的研究内容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是研究企业在定位中的时空活动,即企业的定位研究;二是测算不同位置的企业在定位中的竞争力,即位置竞争力研究。
定位研究中,工业区位论主要关注企业在定位中的活动,从而影响企业发展和绩效。
企业在定位中的活动因素包括工业区位因素,企业文化、组织架构等,以及市场需求等外部条件和环境因素。
明确把握工业区位因素,企业就能在定位上取得优势,充分发挥活动的效率,有效的应对外界的环境变化,获得更高的绩效。
位置竞争力研究主要是对比和评估不同位置产业活动的竞争优势,研究比较价值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位置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差异。
该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把握位置竞争力在定位上的关键,根据市场活动的需求,及时调整定位,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工业区位论的理论发展工业区位论的理论发展有很多,不同学派有不同观点。
其中一个重要学派是德国地理学家Alfred Weber所提出的最小费用法则。
根据这一理论,企业选择定位时,应选择把握生产要素和技术的最近地点,以便把握最小的运输费用。
其次,需要考虑企业对外界环境的敏感性,以及其它可以获得的优惠政策等。
另一方面,法国地理学家Von Thunen提出了产业空间理论,他的理论认为,产业差异主要取决于空间上的因素,如人口分布、地形、交通状况、商业环境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他强调,企业在定位选址时,要充分考虑地理空间位置的影响因素,以此决定建立工厂的位置,并获得更优的定位效果。
此外,美国地理学家E.W. Burgess提出的集聚理论也可以作为工业区位论的重要发展方向。
该理论认为,不同企业应集聚在一起,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率,提高企业的生存竞争力。
企业在定位选址时,应考虑与同行企业的集群效应,以获得更高的定位效果。
工业区位论的应用工业区位论不仅作为一种研究工具,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很大的价值。
工业区位论名词解释
工业区位论名词解释《工业区位论》指的是一种分析和解释工业空间分布的理论,以及解释工业空间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方法。
它是地理学家伯蒂斯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旨在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探讨这种空间分布现象,进而形成一种定义和解释现象的理论。
工业区位论是以地理属性为基础的,主要涉及到地理空间分布、社会经济活动和环境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主要的目的是揭示地理位置和地理空间分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从而提出一套合理的技术措施,从而使工业活动得到有效的规划和管理。
工业区位论主要涉及到三个基本概念:地理空间分布、内在和外部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地理空间分布指的是地理位置和工业活动的空间分布关系,其中各种行业的活动都是建立在特定的地理位置上的。
内在因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口和技术等,它们是影响和支持工业空间分布的因素。
外部因素指的是政治、社会、经济等因素,它们是工业空间分布的约束性因素。
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指地理空间分布不仅受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地理空间分布的理论基础是基于每个行业的利益最大化,即行业需要在各自最优位置上实现最大收益,因此对于决定一个行业分布的关键因素可以分为四大类:自然资源、费用、便利性和技术。
自然资源是指一个行业的存在所需要的自然资源,如水、矿产、季节性天气等;费用是指行业空间分布所需要的各种经济投入,如工资、利息和税款等;便利性是指行业的存在所依赖的各种配套设施,如交通、能源和通讯等,而技术是指行业所需要的技术知识。
工业区位论研究行业分布时,往往用多个定量工具分析和解释该空间分布。
其中最常用的定量工具有回归分析、空间自相关图等。
回归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行业地理空间分布的统计方法,以一个或多个定量变量作为解释变量,以工业分布或行业活动强度作为解释变量,以此分析和解释行业地理空间分布。
空间自相关图是一种工业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方法,它可以展示行业分布活动的规律性,从而展示出行业地理空间分布的规律。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韦伯工业区位论是由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提出的,主要探讨了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和影响。
韦伯认为,工业区位选择受到地理条件、交通条件、原材料供应、市场需求和劳动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工业区位。
首先,地理条件是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理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到工业生产的效率和成本。
比如,平原地区相对于山地地区更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因为平原地区交通便利,原材料和产品运输成本低,而山地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不利于工业发展。
其次,交通条件也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交通条件包括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设施的完善程度和便利程度。
交通便利的地区更容易吸引工业企业,因为交通便利可以降低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交通枢纽地区往往成为工业区位的首选。
另外,原材料供应和市场需求也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工业企业需要充足的原材料供应,同时也需要有稳定的市场需求。
因此,工业区位往往选择在原材料丰富的地区,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市场需求的情况,以便产品销售。
最后,劳动力是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工业企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进行生产,因此,劳动力成本和数量都会影响工业区位选择。
一般来说,劳动力成本低、技术水平高的地区更容易吸引工业企业的投资。
总的来说,韦伯工业区位论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和影响。
地理条件、交通条件、原材料供应、市场需求和劳动力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工业区位。
因此,在进行工业区位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便选择最合适的工业区位,促进工业发展。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名词解释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名词解释韦伯工业区位论是由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韦伯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主要涉及到工业发展与区位选择之间的关系。
为了深入理解这个概念,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基本概念韦伯认为,工业区位是指工业企业选择设立的地理位置或区域。
而工业区位论则是指企业在选择工业区位时所考虑的各种因素和决策依据。
它不仅关注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还考虑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因素。
二、工业区位的决策因素在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中,有几个重要的决策因素需要考虑。
首先是市场因素,包括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人力资源等。
其次是交通因素,如交通便利性以及与供应商和市场的距离等。
还有政府政策和税收因素,包括土地政策、税费等。
最后是自然环境因素,如水资源、能源等。
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将对企业的最终区位决策产生影响。
三、工业区位的影响与后果韦伯认为,选择合适的工业区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
首先,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
若企业在选址时没有考虑到交通便利性,将增加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成本,降低生产效率。
其次,工业区位还会产生区域经济效应。
当一家企业选择在某一地区设立,将吸引供应商和相关产业进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工业区位也与环境保护有密切关系。
企业选择合适的区位可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韦伯工业区位论以其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观点对企业的工业区位决策进行了深度研究。
它认为区位选择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企业在选择工业区位时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因素,如国际市场需求、跨国合作等。
这使得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理论框架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然而,人们也要意识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决策因素和影响因素在不同的背景下可能存在差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因素,如数字化技术、互联网等也逐渐成为企业区位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扩展和更新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理论框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商业环境。
第六讲 工业区位理论
3).综合等费用线。 综合等费用线是运费相等点的连线,可以图示如 下(下图)。
2. 劳动力成本指向论 韦伯劳动费指向论的思路是:工业区 位由运费指向转为劳动费指向仅限于节约 的劳动费大于增加的运费。 即在低廉劳动费地点布局带来的劳动 费用节约额比由最小运费点移动产生的运 费增加额大时,劳动费指向就占主导地位。
决定劳动费指向有两个条件: 一是基于特定工业性质的条件,该条件是通过 劳动费指数和劳动系数来测定; 二是人口密度和运费率等环境条件。
3.集聚指向论 集聚因子的作用分为两种形态:一是由 经营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生产集聚。二是由 多种企业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集聚。这种集 聚利益是通过企业间的协作、分工和基础设 施的共同利用所带来的。
第二阶段:将劳动费用作为考察对象,考 察劳动费用对由运费所决定的基本工业区 位格局的影响,即考察运费与劳动费合计 为最小时的区位。即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 劳动费指向论。 劳动费指向论,可以使在运费指向所决定 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
第三阶段:将集聚与分散因子作为考察对象, 考察集聚与分散因子对由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 向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即为韦伯工 业区位论中的集聚指向论。 集聚指向可以使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 的基本工业区位格局再次偏移。
四、韦伯区位论的意义
①韦伯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 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 ②韦伯区位论的最大特点或贡献之一是最小费用 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之后 许多学者的理论仅仅是在此基础上的修补而已。 ③韦伯的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它产业布 局也具有指导意义。
(三)理论重点
工业区位论
• 绿色产业强调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
• 绿色产业发展对工业区位选择和发展产生影响
• 绿色产业发展对工业区位论提出新的挑战与机遇
工业区位论在绿色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 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工业区位竞争力
• 优化绿色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集聚,提高工业区位效益
• 创新绿色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区位优化
工业区位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转型
数字经济时代的特点
• 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广泛应用
• 数字经济时代对工业区位选择和发展产生影响
• 数字经济时代对工业区位论提出新的挑战与机遇
工业区位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转型
• 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工业区位竞争力
• 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集聚,提高工业区位效益
• 优化全球产业布局,实现产业集聚,提高工业区位效益
• 创新全球化政策,引导企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区位优化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 创新数字经济政策,引导企业合理布局,促进工业区位优化
工业区位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
全球化背景下的特点
• 全球化导致资源、信息、技术等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流动
• 全球化对工业区位选择和发展产生影响
• 全球化对工业区位论提出新的挑战与机遇
工业区位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
• 加强全球化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工业区位竞争力
中国工业区的区位特点
• 沿海地带、沿江地带等地理位置优越,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重点
• 大中城市、城市群等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有利于工业区位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他认为商品都有一个最大的销售半径,由于排出(分 散)和吸入(吸引)两种力量的不断作用,市场圈产生扩张和收 缩的变化。
随着销售圈距离加大,运费增加,价格上升,销售量也逐渐减 少。为此他创造了需求圆锥体理论,圆锥尖为最远点销售量,而 底座为最近距离的销售量。廖什特别重视市场区对工业布局的关 系,研究了不同等级的市场圈所辖消费地数量和最大供应距离等 问题。开辟了从消费地研究工业布局理论的新途径。
世界纺织生产能力和产品品种的增加. 世界纺织工业部门结构从单一化向多样化 世界纺织工业由高度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转向分散的广大发展中国 家。 (2) 战后世界纺织工业地域结构的特点
由于各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与变化,世界纺织工业生产 地域专门化日益明显。
一、工业分布的新变化 3.汽车制造业的变化
此外,技术的提高也会导致对某些产品的需求下降。
2.生产能力过剩
工业化国家与地区越来越多,其生产能力也越来越大,而 且生产者都希望自己的产品占据更大市场,获得更多利润, 竞争的结果使生产能力过剩,产品难以销售,最终必然会导 致部分企业停产、破产。
3.发达国家遇到的问题
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先进,资金充足,管理经验丰富,生产 能力强大,可是市场有限,遇到市场激烈的竞争,为了推销其产 品,占领更大市场,一些国家往往组成一个经济集团,彼此减少 或取消贸易的障碍,增加彼此的供需,使商品、资金、劳动力在 其范围内自由流动,形成强大经济集体,不仅促进自身繁荣,而 且加强与对手的竞争。
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在各因素中,由于动态因 素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因而我们应更多地考虑其对区位 选择所产生的影响。辨证地、以运动的观点来看待影响 区位选择的各因素,有助于我们从纷繁复杂中准确地找 到影响区位科学研究的最主要因素,从而抓住主要矛盾, 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
3.统一性原则
第二节 工业分布的新变化
意义: 缺陷:
二、其他工业区位理论
1、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特勒 (W.Christaller)和德国经济学家廖士(A. Losch)分别于 1933年和1940年提出的。
克里斯特勒认为中心地就是为居住在周围地政的居民提供 货物和服务的地点。中心地所提供的货物和服务也可称为 中心地职能。不同的地方提供货物和服务的能力不同,货 物和服务的品质、档次和数量不同,从而形成大小不同的 中心地,它们按照一定的等级秩序在空间有序排列形成中 心地体系,高级中心地为若干个次级中心地围绕,而次级 中心地为更低档次的中心地围绕。
4.行为学派的工业区位论
70年代开始,工业区位论的研究中心是对行为因素的研究, 重视信息因素对工业区位决策的影响。行为地理和感应地理的发 展,把区位论的理论水平向前推进了一步。
1967年,普雷德在《行为与区位》中强调区位研究利用信息论, 使之接近行为论。在70年代把工业区位论与行为科学相结合的有 G.克鲁梅。他提倡区位的决策,即感应-行为的决策,论述了行为 科学与工业区位论的关系。他认为,过去区位论研究多侧重于 “外部区位因素” (运费、劳动费、市场利益、建筑用地和工 厂用地的可能性、地方税、工业气候等等),而忽视“内部区位 因素”(个人决策和爱好、事务所的合并、兄弟企业扩张等)。 他强调研究区位与个人行为的空间问题,从时间与空间的连续体 角度研究个人与行为的关系,并指出人类可能的行为空间要受财 政、技术、制度和生物学的制约。
(五)集聚指向 分散和集聚是相反方向的吸引力,将工厂从运费最小点 引向集聚地区或分散地区。如果集聚(分散)获得的利 益大于工业企业从运输费用最小点迁出而增加的运费额, 企业可以进行集聚或分散移动。 1.集聚类型 生产或技术的集聚 社会集聚
2.三种经济地域 地方性经济 城市性经济 中心工业区
怎么评价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3.伊萨德的区位科学理论
伊萨德从50年代起对工业区位论提出了大量的新观点,主张 从“空间经济论”出发研究区位论,利用比较成本分析和投入产 出分析等综合分析方法进行工业区位分析,把工业区位论作为 “区域科学”的核心。
他指出影响工业发展和布局的条件很多,它们的作用不同,而 且在不同区域中的作用的变化很大。此外,其中有些因素是互相 依存的,并且是可相互取代的。例如资本因素与劳动因素之间的 关系,当资本家建立特定规模的工厂时,在工资高、技术条件好、 资金来源充裕、利率低的地区,可以采用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 虽然投资多,但可节省劳动费用;而在劳动力充足、工资低廉、 资金来源困难的地区,则可采用不很先进的技术,节约投资。伊 萨德的最大贡献是把工业区位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起来,注意 地方的特点,发挥地区的优势,建立地区性的最佳生产部门,把 工业区位论作为地区开发规划的基本理论。
4.发展中国家遇到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往往在于资源与劳动力,而短 于机器、资金、技术、基础设施与管理经验。
实际应用:国外零售企业进人我国首先从大城市开始,然 后在次级城市选点布局,一般不越级移动。
沃尔玛公司(英文:Wal-Mart Stores, Inc.)(NYSE:WMT) 是一家美国的世界性的连锁企业,为全球最大的公司(以营业 额计算),其控股人为沃尔顿家族。
沃尔玛主要涉足零售业。根据沃尔玛的年度财政报告,截至 2005年01月31日,2008年的财政年度总营业额4056.07億美, 净利润为134亿美元,利润率3.30%。如果把沃尔玛喻作一个国 家,它的收入介于乌克兰与哥伦比亞两国之间,可列为世界的 第32位。沃尔玛也是世界上雇员最多的企业,约有195万名雇 员,分佈于全球14个国家。同时也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 国雇员最多的企业,它在美国整体零售总额占零售业收入的 8.9%。沃尔玛连续三年在美国《财富》杂志全球500强企业中 居首。
三、现代工业区位论的特点
现代工业区位论的特点是:
①是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
②工业区位论的建立,使工业布局的研究从个别企业布局转 向研究工业地域综合设计;
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科学理论;
④不断以新的科学方法和手段武装自己,如以数量方法解释 问题,以电子计算机处理资料,以遥感技术作为新的研究手段等。
沃尔玛在中国大陸 截至2009年01月沃尔玛在中国大陆的多个省、直辖市等46个城市开设84家 商店(购物广场79家、会员商店3家、社区店2家)。 广东省:深圳、东莞、汕头、佛山、茂名、湛江 云南省:昆明、玉溪, 四川省:成都、绵阳, 福建省:福州、厦门、漳州、晋江、泉州, 湖南省:长沙、岳阳、娄底, 湖北省:武汉、襄樊, 浙江省:金华、嘉兴、衢州、宁波, 江苏省:南京、无锡、昆山, 安徽省:合肥、芜湖,
(三)运输指向
3.一个市场,多个原料其,韦伯进而应用多角形模式求解, 如五角形从五个顶点连线到 X点,同理,其直线长度也与运 费成反比,这时的X点就是最优区位。
(四)劳动力指向:
某地由于劳动费低廉,将生产区位从运费最低地点吸引到劳动费用 最低的地 点。
韦伯在分析工资对运费定向模式的影响时,注意到了由运 费定向的工业区位将发生第一次“偏离”。为解决这个问 题,他引用了等费线概念。所谓等费线就是将生产费用 相 等的点的轨迹连接起来的线。在这里他仍依据市场和原料 的不同条件提出。
江西省:南昌、景德鎮, 河北省:廊坊, 辽宁省:大连、沈阳, 吉林省:长春, 黑龙江省: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 山东省:济南、青岛、烟台、潍坊, 广西自治區:南宁, 贵州省:贵阳, 山西省:太原、大同, 直辖市:重庆、上海、天津、北京
2.廖什的经济区位论
他的《经济的空间秩序》(英译名为《区位经济学》)是动态区 位论的代表作,对工业区位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对在假设的 某些条件下取得的结论,用多种现实因素校正,从而提出动态模 式,并以垄断代替韦伯的自由竞争,以最大利润代替最低成本。
区位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具体的经济活动和具体的地点,仔细考虑当地影 响区位活动的各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等自然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的素质和数量、政 策等社会经济因素,以使我们的区位活动能充分而合 理的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获得 经济效益。
2.动态平衡原则
其一,一个市场和一种原料场合,假定两个条件:① 原 料与产品每 t·km运费相等,以市场(M)或原料(SR)为 中心的同心圆表示单位运费,称费用等位圈;②如 SR 粗 原料,损重率为50%,则区位在
X Y
韦伯探讨了劳动费的地理差异如何影响区位变化,即 区位从运费最小地点移向劳动费最小地点的条件。原 则上只有当单位产品劳动费节约额大于运费增加额时, 工厂才能从运费最小点移向劳动供给地。
一、工业分布的新变化
4.电子信息工业 电子信息工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新 科技革命的核心部门。 (1)电子信息工业的发展
(2)世界电子工业结构类型
(3)世界电子工业分布极不平衡
二、当前的全球经济形势
1.需求不旺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工业发展速度有所下降,其主要原 因是消费水平高的发达国家需求不旺。这些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 慢,有的甚至零增长或负增长,从而影响需求的提高;另外,需 求不旺,生产也就不会上升,从而影响工资总量的增长与消费的 提高。
(1) 钢铁产量与钢铁生产国明显增加,钢铁工业地域东移。 (2) 50年代以来,世界钢铁工业向消费区布局成为主导方向。 (3)钢铁工业日益向沿海、河、湖发展 (4) 世界钢铁工业主要集中在四个地区:北美、西欧、东欧和亚洲太平洋 沿岸钢铁工业基地。
一、工业分布的新变化 2.纺织业与成衣业的变化
(1)世界纺织)和一种原料(R) (三种情形) 2.一个市场(M)和两种原料(R1,R2)(四种情形) 1) R1,R2均为遍在性原料,则工业区位在 2)R1遍在性原料,R2为偏在性原料,且都是纯原料,则工 业区位在 3) R1,R2均为偏在性的纯原料,则工业区位在 4) R1,R2均为偏在性的粗原料,工业区位 3.一个市场,多个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