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计划
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计划引言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它主要表现为腰背部疼痛、下肢麻木和无力等症状。
康复计划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帮助患者减轻症状、恢复功能和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本文将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计划,包括康复目标、康复内容和康复注意事项等。
康复目标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目标是减轻疼痛,提高腰背部和下肢的功能,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具体目标包括:1.减轻腰背部疼痛:通过康复措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恢复腰背部和下肢功能:通过针对性锻炼,增强患者腰背部和下肢的力量、灵活性和稳定性。
3.预防病情进一步恶化:通过教育和指导,指导患者正确的姿势和体位,避免加重腰椎间盘的压力。
康复内容1. 疼痛缓解在康复计划的初期,疼痛缓解是首要任务。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休息: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尽量保持腰背部放松。
•冷热敷:冷敷可减轻疼痛和肿胀,热敷可舒缓肌肉紧张。
•药物治疗:可根据医生建议使用非处方药物,如止痛药和消炎药。
2. 脊椎稳定训练脊椎稳定训练是康复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通过加强腹肌和背肌的力量,提高脊柱的稳定性。
常见的训练包括:•腹肌训练:如仰卧起坐、腹部平板支撑等,可增强腹肌力量,提供对脊柱的支撑。
•背肌训练:如俯卧撑、划船运动等,可增强背肌力量,改善脊柱的稳定性。
3. 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是帮助患者改善腰背部和下肢的灵活性,减少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
适合的训练包括:•拉伸运动:如伸展腿部、后屈和前屈等,可增加腰背部和下肢的柔韧性。
•瑜伽和太极拳:这些运动可以在保护腰椎的同时,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4. 日常生活指导康复计划还包括日常生活指导,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处理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
建议如下:•姿势和体位:注意正确的站姿和坐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举重和弯腰:正确的举重和弯腰姿势可有效减轻腰椎的压力。
•睡眠姿势:选择合适的睡眠姿势,如侧卧睡眠,并使用合适的枕头和床垫。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OOO)。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TO编码:M51.202)。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证候诊断1、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辩证论治1、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 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五灵脂6g(炒)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寒湿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腰椎间盘突出,该怎么康复和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该怎么康复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的退行性改变,特别是髓核。
在外力作用下,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到椎管后部或椎管,导致相邻的脊髓神经根受损或压迫。
随着社会的发展,腰椎疾病不再是中老年朋友的“专利”,计算机的普及以及对腰椎病的不重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步入了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行列。
据报道,有一半的白领工作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腰椎病。
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后,一定要积极的接受相关治疗,避免疾病的进一步恶化,缓解疼痛。
一、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有以下几点:1、体力劳动者,往往是肩扛重物,运动员也很常见,如举重、体操、摔跤等剧烈运动,容易损伤腰椎,加重腰椎损伤和发生变形,这些在运动员。
许多职业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中老年后,容易出现腰腿痛。
据统计,临床上有许多腰腿痛患者,他们可以回忆起腰椎外伤的原因。
2、日常因素:腹压升高,如剧烈咳嗽、便秘:排便用力等。
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果突然旋转,容易诱发髓核突出。
突然负重,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增加腰椎负荷,容易引起髓核突出。
腰椎损伤、急性损伤可影响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并促进髓核变性突出。
3、外伤:由于腰椎生理性突出,椎间盘前后变薄,患者发生腰椎损伤、跌倒、扭伤等时,椎间盘髓核向后移动,导致椎间盘后突出。
4、不良生活习惯所致腰椎间盘突出症许多年轻人患病主要是因为不良的生活和工作习惯。
错误的坐姿、站立姿势和长期的弯腰或繁重的体力劳动是致病的原因。
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引起麻木、肿胀、四肢无力和疼痛。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能否进行锻炼取决于患者的病情。
一般来说,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急性期,我们必须在硬床上休息,并采取适当的治疗,绝对禁止运动。
5、退行性病变: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根本原因是脊柱退行性病变。
所谓的退行性疾病就是衰老。
脊柱退变包括脊柱退变和椎间盘退变。
脊柱的退变表现为骨刺的形成、关节突的肥大、椎板的增厚和黄韧带的肥厚,最终导致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诊疗规范一、住院标准经急性临床药物和/或手术治疗一段时间(根据病情轻重一般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并有腰部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以及神经功能障碍(如马尾神经受压),或出现严重的并发征,影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以及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1.未经手术者,腰部活动障碍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无进行性加重,不需手术治疗;2.经手术治疗后,神经功能障碍缓解,但腰部疼痛、腰部活动障碍,不能自理,不需要继续手术治疗;3.无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二、康复住院时限住院康复治疗一般不超过3个月。
如已到出院时间,仍有康复治疗价值者,或仍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征,经申请批准后可以继续住院治疗。
三、临床检查规范(一)常规检查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腰椎正侧位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有适应征并经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批准)1.腰椎CT或MRI适应征:腰椎间盘突出征明确,需进一步为了明确脊髓受压的情况,确定是否手术治疗以及对于预后、康复的指导。
2.肌电图检查适应征:对于神经受压患者,有利于诊断神经损害的程度;3.心肺功能检查适应征:老年患者,观察心肺功能的情况,指导康复治疗;四、临床治疗规范(一)临床常规治疗1.非手术治疗:制动、局部保暖、临床药物活血、止痛等治疗以及封闭、牵引等。
2.手术治疗:神经根压迫明显者,行椎间盘摘除术;3.对征支持治疗。
4.中医中药治疗等。
(二)常见并发征处理1.肌痉挛:去除诱因,抗痉挛药物应用、神经肌肉阻滞术,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等。
2.疼痛:消炎镇痛药物应用、神经肌肉阻滞术,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等。
3.肌萎缩:患肢主被动活动,营养药物穴位注射等;4.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运动治疗等。
5.继发性外伤:双膝关节过度负重,导致损伤等,药物、性辅助器具应用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计划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计划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部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内的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在环上的后纵韧带组织向椎管内或椎间盘的后侧突出,压迫附近的脊神经。
好发于30-50岁,主要症状是腰痛伴坐骨神经痛,可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有卧床休息、硬脊膜外腔封闭,推拿、按摩、重力牵引,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应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病人请根据您的治疗方案,按以下相应指导配合护理。
术前康复指导1.卧硬板床休息。
2.俯卧位训练:第1天俯卧半小时,逐日增加,2-3天内达到能保持俯卧2小时。
3.练习卧位大小便及卧位自理能力。
4.进行腰背肌锻炼:先以俯卧位,手用“飞燕式”方法,以后根据病人的耐受力,改为仰卧五点支撑法、三点支撑法,循序渐进术后康复指导1.休息:单纯做髓核摘除术,卧床时间2周,对手术复杂、探查的间隙多或全椎板减压者,可适当延长卧床时间。
2.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情况,观察手术效果,防止血肿压迫神经,导致瘫痪3.注意保持不扭曲、不压迫引流管,保持其通畅。
4.术后3天体温仍升高,诉腹痛,呈阵发性抽搐样疼痛,翻身时加剧,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5.功能锻炼:当日麻醉消失后,可作踝泵运动,术后2天,开始指导直腿抬高运动,防止神经根粘连。
术后3天可主动锻炼,抬高角度30-70度,每日锻炼时间可酌情掌握,逐渐增加;术后1-2周,可进行腰背肌锻炼,在腰围保持下可下床活动。
排气后可给予少量多次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半流质、普食。
6.拆线后,进行“三点式”“五点式”功能锻炼。
指导病人佩戴好腰围起床的方法。
7.饮食:定时定量,给予营养丰富、清淡、可口、含粗纤维食物,增加病人的抵抗力,并保持1-2天排便1次。
出院康复指导1.视病情卧床休息3个月,下床活动时,应注意保持腰部挺值,避免弯腰动作。
下床活动应佩戴腰围,卧床时避免使用,以防形成腰背肌无力。
2.3个月可去除腰围活动,活动幅度应循序渐进;半年内避免体力劳动,禁搬重物。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性的自然病程,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经保守治疗症状均能得到改善。
因此,非手术治疗应作为不伴有显著神经损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突出的椎间盘随时间推移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临床功能得到改善。
非手术治疗的成功率约为80%~90%,但临床症状复发率达25%(1级推荐)。
一)保守治疗的时间文献报道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经保守治疗6~12周得到改善。
因此,对无显著神经损害的病例,一般推荐保守治疗的时间为6~12周(1级推荐)。
二)保守治疗方法1.卧床休息卧床休息一直被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但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与正常的日常活动相比卧床休息并不能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对疼痛严重需卧床休息的患者,应尽量缩短卧床时间,且在症状缓解后鼓励其尽早恢复适度的正常活动,同时需注意日常活动姿势,避免扭转、屈曲及过量负重(1级推荐)。
2.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治疗腰背痛的一线药物。
NSAIDs可缓解慢性腰痛并改善功用状态,但对坐骨神经痛的改善效果并不明白,不同种类NSAIDs之间效果也未发觉明显差异(2级推荐)。
阿片类止痛药:在减轻腰痛方面短期有益。
在坐骨神经痛患者的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方面,阿片类药物的效果仍不明确,同时应关注药物长期使用的副反应及药物依赖(2级推荐)。
糖皮质激素:全身应用可短期缓解疼痛,但缺乏长期随访的数据;考虑到激素全身使用带来的副反应,不推荐长期使用(2级推荐)。
肌肉松弛剂:可用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腰痛患者的药物治疗。
但在治疗坐骨神经痛方面,是否选用肌肉松弛剂缺乏相关研究(2级推荐)。
抗抑郁药:抗抑郁药对慢性腰背痛和坐骨神经痛有一定疗效,但目前相关的高证据级别研究较少(2级推荐)。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诊疗规范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腰脊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1.4/5、1.5/S1间隙发病率最高。
【诊断要点】(一)症状:腰痛伴有坐骨神经痛及麻木,主要表现在下腰部牵涉性痛,有时亦影响到臀部。
大多数患者有坐骨神经疼痛及麻木。
少部分患者有马尾神经受压症状,表现为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咳嗽、活动及久站时加重,卧床后减轻。
(二)体征:1 .腰部活动受限,以前屈受限最明显。
腰部有压痛及舐棘肌痉挛。
2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出现加强试验阳性。
(直腿抬高小于60度以内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反射痛消失,再被动背屈患肢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如又出现反射痛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3 .神经系统表现(1)感觉异常:80%患者有感觉异常,先为感觉过敏,后为感觉迟钝或消失。
腰4神经根受压者可出现大腿和小腿内侧感觉障碍,腰5神经根受累者,小腿前外侧和足内侧的痛、触觉减退;舐1神经根受压时,外踝附近及足外侧痛、触觉减退。
但另有较大髓核突出者,可压迫下一节段神经根,而出现双节段神经根受压损害的征象。
(2)肌力下降:腰5神经根受累时,踝及拇趾背伸力下降;舐1神经根受累,趾及足跖屈力减弱。
(3)反射异常:膝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1.4神经根受压;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表示Sl神经根受压;马尾神经受压,则出现肛门括约肌张力下降及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
(三)特殊检查1. X线平片:了解腰椎曲度、腰椎间隙的宽窄、腰椎有无畸形、骨质有无破坏、骨质增生的部位。
2. CT和MRI:CT可显示骨性椎管形态,黄韧带是否增厚及椎间盘突出的大小、方向等。
MRl 更清晰、全面地观察到突出髓核和脊髓、马尾神经、脊神经根之间的关系。
【康复评定】1 .临床评定:如上述,目的是明确诊断。
2 .疼痛评定:使用语言评价量表(Verbalratingscale,VRS)评定,将疼痛用“无痛”、“轻微痛”、“中度痛”、“重度痛”和“极其重度痛”表示。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或规范.1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3.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
4.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肌力减弱。
5.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6.注意与一些引起腰腿痛的疾病如椎管狭窄及脊柱肿瘤等相鉴别。
【入院指征】1.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明显影响活动及睡眠;2.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和加强试验阳性;3.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检查项目】1.专科检查: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或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康复评定:JOA评分3.常规检查:全血细胞计数+三分类;ABO血型鉴定;尿液分析;大便常规;肝功能常规;肾功能常规;血电解质常规;凝血常规;心电图;胸片;输血前五项检查;血糖;腹部超声检查。
【治疗原则】约80%患者可经非手术治疗得到缓解或治愈,研究证实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相当。
1、卧床休息和限制活动 急性期首选治疗方法。
严格卧床不宜超过1周以防制动并发症的发生。
2、药物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神经营养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药物,肌肉松弛药,必要时可以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3、腰椎牵引4、推拿和按摩5、支具和矫形器 围腰有协助背肌、限制不必要的前屈、增加腰椎稳定性的作用。
康复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
康复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L4-L5、L5-S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多个腰椎间盘同时发病者仅占15%-22%。
【诊断要点】1.症状大多数患者具有腰扭伤和/或腰痛病史,以后腰痛可缓解,而下肢痛明显,或两者同时存在。
腹压增高时下肢痛加剧,疼痛严重时患者可卧床不起、翻身困难。
较多患者疼痛可反复发作,并伴随发作次数的增加而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且发作间隔时间缩短。
同时可伴有小腿麻木感。
突出物大且为中央型时可出现双侧下肢痛。
2.体征(1)腰椎曲度异常:表现为腰椎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或有侧弯畸形。
反侧凸的强制动作加重下肢痛症状。
(2)腰部活动受限:前屈或向患侧侧屈活动明显受限,强制活动时可加重疼痛症状。
(3)压痛与放射痛:深压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体棘突旁时,局部有明显疼痛并可伴有放射性痛。
(4)直腿抬高试验和/或加强试验阳性:直腿抬高60°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疼痛消失,再被动背屈患肢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如又出现放射痛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5)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提示L2-4神经张力增加。
(6)运动和感觉异常:坐骨神经受累时,腓肠肌张力减低,足踇背伸肌力减弱;病程较长者,常有足背肌萎缩;股神经受累时,股四头肌肌力减弱,肌肉萎缩。
皮肤感觉在初期为感觉过敏,以后为迟钝或消失。
改变区域与受累神经根相关。
(7)腱反射改变:L5-S1神经根受压时,跟腱反射迟钝或消失;L3-4神经根受压时,膝反射迟钝或消失。
3.影像学检查(1)X线平片:腰椎生理曲度消失,腰椎侧弯。
部分患者可见某一或更多节段腰椎间隙前窄后宽。
大多数患者伴有脊柱退行性改变。
同时可除外局部结核、肿瘤等导致腰骶神经痛的骨病。
(2)CT:可见椎间盘髓核向后、侧方突出,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诊疗规范【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系腰椎间盘退变后凸起或破裂,压迫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引起腰痛,下肢痛或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1、腰痛半数以上患者先腰痛后腿痛,腰背痛为椎间盘突出刺激外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所致。
该神经由2/3交感神经和1/3躯体神经组成,持续数天到数年不等,部位在下腰背部和腰骶部,表现为起病缓慢的腰背区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可减轻。
2、坐骨神经痛大多数突出部位在L4-5和L5-S1椎间隙,故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部位由腰骶部,臀后部,大腿后外侧,到小腿外侧和足跟,足背部,是神经性放射痛。
患者常被迫屈髋屈膝位以减轻疼痛症状,因此站立位较坐位时严重。
多数患者不能长距离步行,但骑车远行无困难,当咳嗽、排便等腹压增加时,则诱发和加重坐神经痛。
病史较长者有少数患者因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牵涉痛可产生腹股沟区痛。
3、下腹部痛和大腿前侧痛在高位椎间盘突出症,L2、3、4神经根受累时,出现神经根支配区的下腹部,腹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
4、麻木当椎间盘突出刺激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肢体麻木感而不出现下肢疼痛,麻木感觉区按受累神经区域皮节分布。
5、间歇性跛行患者随行走距离增多可引起腰背痛和不适,同时感患肢疼痛和麻木加重,出现症状的早晚可因行走距离不等,当取蹲位或坐位休息短暂时间后,症状减轻,再行走后症状再出现。
此系椎间盘组织压迫神经根和椎管容积减小,使神经根充血,水肿炎症反应所致。
当行走时椎管内受阻的椎静脉丛扩张,加重了对神经根的压迫引起缺氧症状。
6、马尾综合症见于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有左右侧交替出现的坐骨神经痛和会阴区麻木感。
有些患者在重体力劳动后或在机械牵引和手法复位后,出现剧烈腰骶区疼痛,双侧大腿后侧疼痛,会阴区麻木,排尿,排便无力或不能控制,出现严重的马尾神经受损症状,以后疼痛消失出现双下肢不全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男性性功能障碍,女性因尿潴留而假性尿失禁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康复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如何康复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属于临床中较为多见的一种腰椎疾病,通常是因为日常生活不良习惯或者是长期承载过重物品而导致,当患有腰间盘突出症后,患者腰椎部会产生强烈疼痛感,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则可能会导致脊柱渐渐发生变形,并且下肢还会表现出放射性疼痛,并给马尾神经进行一定压迫,最终可能促使患者丧失日常劳动能力;通常情况下,患者早期会表现出腰痛症状,所以患者生活中需要注意腰部不可以突然用力,所以会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以20-50岁年龄为高发群体。
为了能有效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给我们身体健康造成更大危害,因此及时进行康复治疗,以改善预后情况。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知识与康复治疗方法。
1.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什么临床症状?通常来说,当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后,患者会出现以下典型症状:①腰痛,这也是许多患者常常发生的症状,可能会先出现反复腰痛,之后延伸至腿痛,也有患者可能会腰腿痛同时出现,这主要是因为突出椎间盘给纤维环外层与韧带等神经进行压迫后而引发[1]。
②坐骨神经痛,一般患者椎间盘突出都是出现在腰4-5或者腰5-骶1间隙位置,所以疼痛会渐渐形成,并且表现出放射性疼痛,随着疼痛不断蔓延,会从臀部一直到小腿甚至足背部放射,所以一些患者为了可以降低疼痛,常常选择松弛坐骨神经,也就是在行走时适当向前倾斜。
③下肢麻木,一旦疾病对本次感觉以及触觉纤维进行刺激后,则会导致肢体产生麻木感,麻木区域会根据神经支配区域进行分布。
④下肢肌力降低,当受到腰椎间盘突出影响,会导致神经根受到一定损伤,所以神经根支配的肌肉也会随之产生一定的麻痹征,程度较轻患者则表现为肌力减弱,程度较重患者则会丧失肌肉功能,打但是肢体瘫痪症状引发极为少见。
⑤间歇性跛行,该症状也作为腰椎管狭窄的特异性表现,也就是在患者行走过程中,行走距离越远时,则会逐渐出现腰背痛以及下肢放射疼痛,在得到一定休息后减轻,但是再次行走又会引发。
新版中医单病种—腰椎间盘突出(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系腰椎间盘髓核从纤维环的破裂处突出,压迫脊神经根,而引起以同侧下肢神经痛为主的临床综合症候群。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病率约占门诊就诊腰部疼痛患者的15%,从年龄上,本病一般发生在20--40岁之间,即青壮年易发生此病比例大约占整个发病率的80%。
从性别上,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男性,因为男性体力活动较多、较频、腰部活动范围大。
从体型上,一般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易致腰椎间盘突出。
从职业上,劳动强度较大的产业工人多见。
从姿势上,每天常常伏案工作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及经常站立售货员、纺织工人等较多见。
从生活和工作环境,若环境经常潮湿或寒冷,也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病因】1.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在正常情况下,椎间盘经常受体重的压迫,加上腰部又经常进行屈曲、后伸等活动,更易造成椎问盘较大的挤压和磨损,尤其是下腰部的椎间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退行性改变。
2.外力作用有些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往往存在长期腰部用力不当、过度用力、姿势或体位的不正确等情况。
例如装卸工作人员长期弯腰提举重物,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
这些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轻微损伤。
日积月累地作用于椎间盘,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3.椎间盘自身解剖因素的弱点3.1椎间盘在成人之后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修复能力也较差,尤其是在上述退变产生后,修复能力更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3.2椎间盘后外侧的纤维环较为薄弱,而后纵韧带在腰5、骶1平面时,宽度显著减少,对纤维环的加强作用明显减弱。
4.诱发因素4.1突然负重或闪腰:突然的腰部负荷增加,尤其是快速弯腰、侧屈或旋转,是形成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
4.2腰部外伤:在暴力较强、未引起骨折脱位时,有可能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此外,进行腰穿检查或腰麻后也有可能产生椎间盘突出。
4.3姿势不当:起床、起立等日常生活和某些工作中,若腰部处于屈曲位时,突然给予一个外加的旋转动作,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诊疗规范一、住院标准经急性临床药物和/或手术治疗一段时间(根据病情轻重一般2-4周)后,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并有腰部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以及神经功能障碍(如马尾神经受压),或出现严重的并发征,影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以及回归家庭、社会,并符合下列条件:1.未经手术者,腰部活动障碍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无进行性加重,不需手术治疗;2.经手术治疗后,神经功能障碍缓解,但腰部疼痛、腰部活动障碍,不能自理,不需要继续手术治疗;3.无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二、康复住院时限住院康复治疗一般不超过3个月。
如已到出院时间,仍有康复治疗价值者,或仍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征,经申请批准后可以继续住院治疗。
三、临床检查规范(一)常规检查1.三大检查常规。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尿细菌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腰椎正侧位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5.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6.神经电生理检查(含运动诱发电位)检查。
7.心、肺功能检查。
(二)选择性检查(有适应征并经副主任医师以上医师批准)1.腰椎CT或MRI适应征:腰椎间盘突出征明确,需进一步为了明确脊髓受压的情况,确定是否手术治疗以及对于预后、康复的指导。
2.肌电图检查适应征:对于神经受压患者,有利于诊断神经损害的程度;3.心肺功能检查适应征:老年患者,观察心肺功能的情况,指导康复治疗;四、临床治疗规范(一)临床常规治疗1.非手术治疗:制动、局部保暖、临床药物活血、止痛等治疗以及封闭、牵引等。
2.手术治疗:神经根压迫明显者,行椎间盘摘除术;3.对征支持治疗。
4.中医中药治疗等。
(二)常见并发征处理1.肌痉挛:去除诱因,抗痉挛药物应用、神经肌肉阻滞术,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等。
2.疼痛:消炎镇痛药物应用、神经肌肉阻滞术,必要时外科手术治疗等。
3.肌萎缩:患肢主被动活动,营养药物穴位注射等;4.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运动治疗等。
5.继发性外伤:双膝关节过度负重,导致损伤等,药物、性辅助器具应用等。
五、医疗康复规范(一)功能评价入院后5天内进行初期评价,住院期间根据功能变化情况可进行一次或多次中期评价,出院前进行末期评价。
评价项目如下:1.征状种类及严重程度2.体征包括压痛、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的角度、腰椎屈度改变、踝反射、踝背神以及拇指背伸肌力减弱以及感觉障碍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
3.腰椎活动度测定4.腰背肌和腹肌肌力的测试包括手法肌力检测(MMT)、MRS(康复治疗监测系统)等5.行走能力测定包括步行距离、步速、步行困难程度、疼痛程度及步幅、步频、步态改变等;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包括PADL评定、FIM评定等;7.精神心理评价情绪评价、人格评价等。
(二)康复治疗规范急性期此期神经根刺激征状明显、疼痛剧烈、行动困难。
治疗原则:(1)完全卧床休息适用于征状较重者,休息持续时间以不超过7日为宜。
(2)药物治疗服用非激素消炎止痛药物;用强的松加利多卡因作骶管内或硬膜外注射或神经孔内注射、征状严重者可加用脱水治疗。
(3)腰椎牵引宜采用仰卧髋、膝屈曲体位,以尽量减小脊柱应力。
牵引力通常用40千克至相当于患者体重,每次牵引持续20-30分钟,每日1-2次。
(4)推拿、按摩治疗一般先于俯卧位作推、揉、滚等手法,放松腰臀部肌肉,再于向建侧卧位作腰部被动屈伸手法反复多次,最后再作放松肌肉手法,每日1次。
(5)理疗可选用超短波、微波、中频电疗、超声波等治疗,以促进征状缓解。
(6)矫形器应用症状初步缓解时,短期内使用腰围可便利早期活动,使用时间不宜超过3-4周。
恢复期(1)运动治疗:A.脊柱柔韧性练习宜取坐位保持骨盆不动,放松腰背肌肌肉作腰椎屈、伸、左右侧弯及左右旋转运动。
运动速度平稳缓慢,幅度逐渐增大。
避免引起疼痛感觉。
再者可选用MRS进行上述训练。
B.腰背肌及腹肌训练早期应避免腰椎大幅度屈伸,以避免增加椎间盘内应力负荷,为此可做腰腹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或在俯卧位垫高腹部使腰椎稍屈曲,然后做抬起上身或下肢至水平位的练习,及仰卧位抬起头部及肩部的练习,或将两膝屈向胸部使臀部稍稍抬起的练习。
同时可给以SET悬吊训练系统、MRS、MOFLEX等速等动力训练。
C.矫正训练腰椎前凸过大时发生腰椎间盘后突的倾向增加,此时宜进行减小腰椎前凸的矫正练习。
方法是着重做增强腹肌及臀肌的练习,使骨盆及骶骨前角减小,腰椎前凸曲度可同时缩小。
(2)物理因子治疗:红外线、蜡疗、生物反馈疗法、痉挛肌电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等,以降低肌张力,防止肌肉萎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以及紫外线、激光、红外线等,以改善血液循环,压疮的预防和治疗。
2.作业治疗3.行为心理治疗存在心理/行为障碍者需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训练,以改善其心理状态和治疗的积极性。
4.中医康复治疗(1)针刺治疗:①毫针疗法:取穴为大肠俞、阿是穴、委中、阳陵泉、关元俞。
臀部疼痛者加环跳,大腿后侧疼痛者加殷门,大腿外侧疼痛者加风市,小腿疼痛者加承山。
手法均用泻法,大肠俞、关元俞直刺1.5寸,使针感向下肢传导;阿是穴、委中、阳陵泉直刺1.0~1.5寸,可配合三棱针委中放血。
②耳穴疗法:取穴为腰骶椎、臀、坐骨神经、神门。
毫针刺入后用强刺激,留针10~20分钟,也可用耳穴压丸法。
③穴位注射疗法:取局部压痛点,用10%葡萄糖10~20ml加维生素B1100mg,在压痛点按一针多向透刺法,分别向几个方向注入药液。
每3~4天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
④艾灸疗法:取穴为肾俞、环跳、阳陵泉,用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或用温针灸。
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推拿治疗:降低椎间盘内压力,增加外界的压力,促使突出物回纳,为纤维环的修复创造有利条件;改变突出物的位置,松解粘连,解除或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加强局部气血循环,促使受损伤的神经根恢复正常的功能。
操作步骤:A解除腰臀部肌肉痉挛:患者腹卧位,在患者背部、臀部及下肢行滚、按、揉法。
B降低椎间盘内的压力:手法或机械进行骨盆牵引,增宽椎间隙,行拔伸法。
C 增加椎间盘外部的压力:患者俯卧,行腰部有节律地按压,振法,下肢后伸扳法。
D调解关节、松解粘连:腰部斜扳或旋转复位法,再仰卧位,强制直腿抬高,牵拉坐骨神经和腘绳肌,也可达到松解粘连的作用。
(3)其它治疗:电针、艾灸、头皮针、水针、火罐、中药治疗等。
5.辅助技术必要时可选用腰围增强腰部负重,加强腰部保暖;病情较重者可辅以手拐,减轻腰部的负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及自理能力。
4 康复护理规范1.康复护理评估包括皮肤状况、压疮发生危险因素评分、安全危险因素、二便功能、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2.康复护理(1)体位护理:急性期或发作期患者多屈膝、屈髋,尽量放松腹部和腰背部的肌肉,注意变换体位,预防褥疮;恢复期腰腿伸直,采取半坐休息位;(2)腰腿部关节活动度练习:急性期施加助力做小幅度的关节活动度练习,由术者托起患者的腿部做直腿提高,然后做屈膝、屈髋动作,双侧分别进行活动应缓慢以不引起疼痛为准,恢复期取坐位进行腰部各方向的摆动练习,练习时固定骨盆,防止下肢的代偿;(3)腰腿腹部的肌力练习,恢复期进行腰腿腹肌力量的主动练习,如对抗自身重力,早期可辅以一定的助力后施加一定的阻力;(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练习:翻身和起床时,床头侧应有一支撑物,翻身时移动双腿至床沿,一手的肘部支撑床面,另一手抓住支撑物,依靠双手的力量使身体向床沿转动,完成由平卧到侧卧的身翻动作。
起床时将双腿置于床下,依靠双手的力量配合髋部的屈曲、外展完成起床动作;直立步行前腰部佩戴钢条腰围,预防脊柱弯曲。
3.心理护理、家庭康复及社区康复护理指导六、职业社会康复规范(一)职业康复1.职业康复评价通过面谈、就业意愿评估、职业咨询及功能性能力评估确定职业康复目标,并选择进行工伤职工职业调查、工作需求分析、主动用力一致性评估、工作模拟评估、现场工作分析评估。
2.职业康复根据不同的损伤水平和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康复方案,以个体化的技能培训为主,必要时须借助辅助器具;腰椎间盘突出征患者按需要进行工作耐力训练、技能培训、就业选配等职业康复训练。
(1)职业咨询: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制订潜在的工作目标。
(2)就业选配:根据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兴趣、教育、技能水平、工作经验等选配合适的工作。
(3)技能培训:具体可根据患者躯体功能状况及兴趣爱好,选择腰部负重少,环境温度适宜的工种进行培训等。
(二)社会康复1.社会康复评价行为评价、伤后应激障碍评价、社会功能评价、生存质量评价、社区独立生活技能进行评估、家居环境评估。
2.社会康复主要采用个案管理的方式进行,由个案管理员(社会工作者或康复治疗师)对工伤职工提供由入院开始直至回归工作岗位或社区生活的全程个案服务。
(1)康复辅导:采取“一对一”或“小组”治疗的形式,对工伤职工进行包括工伤保险政策、合理康复目标的建立、伤残适应、压力纾缓、与雇主关系及家庭关系等的咨询和辅导。
(2)社区资源使用指导:包括向工伤职工提供相关的就业政策及就业信息、残疾人优惠政策及有关的服务信息、社区医疗、社区支援网络的使用等。
(3)长期病患照顾者指导:主要针对长期病患照顾者的情绪压力纾缓、对工伤职工伤残的适应、家庭康复技巧及家庭护理等的指导。
(4)家庭康复技巧指导:一般在工伤职工出院前制订,根据工伤职工的实际情况,给予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计划与具体技术的指导。
其有别于在康复机构中由专业人员实施的康复计划及技术。
(5)加减环境无障碍改造指导:由个案管理员协同作业治疗师或康复工程师提供咨询或指导,根据工伤职工的身体功能,对其家居和周围环境进行适当改造,尽量消除工伤职工家居和社区生活的物理障碍。
(6)家庭财政安排与未来生计指导:协助工伤职工及家人合理安排家庭财政,探讨家庭未来生计,使工伤职工及家人有足够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对将来的生活做出调整和安排。
提高他们应对未来变化的能力。
(7)工作安置协调指导:在工伤职工能够返回工作岗位前,与其雇主联系协商,对工伤职工原工作场所包括工作环境、岗位安排、同事关系等进行评估、协调,为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做准备,在出院后继续跟进,直至其适应工作岗位。
或在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后的2-3周内到其工作场所给予指导,协助其适应工作岗位。
(8)重返社区跟进协调指导:包括与工伤职工、其家庭成员、劳动保障经办部门、雇主、社区、残疾人互助小组等之间的沟通或协调,协助工伤职工适应社区生活。
七、康复出院标准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并具备下列条件:1.已达到康复住院时限。
2.已达到预期康复目标。
3.无严重并发征或并发征已控制。
4.回归家庭或社区的条件已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