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我国降水分布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降水的分布
教学目标:
1.学会阅读年降水量分布图,学会分析各类降水量图表资料,知道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季节分配,年际变化特点
2.记住800㎜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知道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上的关系
3.学会阅读干湿地区图,知道我国各类干湿地区的名称和范围
4.初步认识气候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认识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两组不同类型的传统民居景观图片,让学生进行屋顶结构的分析比较引入降水分布。
(教师):大家都认为不同类型的民居和当地的降水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分布。
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图,指导学生读图分析:
找出我国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最多的城市。
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请学生出来在大屏幕上指出,并让学生对照中国地形图进行比较,观察它大致通过什么地方?和我国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大体上是一致的?
找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降水量线不超过200毫米的地区,年降水量最少的城市?在图中指出。
根据我国年等降水量线分布的特点,引导学生分析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一,我国降水分布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板书)
(提问):为什么我国的降水量呈现出这样的特点?请同学们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分析以下。
(启发):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那里?并出示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总结):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主要与受夏季风影响的大小以及距海的远近有关。
〔讲授〕: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
出示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
〔启发提问〕: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且多集中于夏季。
二,.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板书)
1,夏多冬少(板书)
〔讲授〕:这是一年内降水的分布特点,那么不同的年份间又怎样呢?
出示“北京1950-1994年降水量年际变化曲线图”
引导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2.年际变化大,北方比南方大。(板书)
〔启发提问〕:为什么降水会形成这样的时空分布规律呢?
〔讲授〕在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夏季风的进退所决定的。因此说,降水的分布与季风有很大的关系。
〔讲授〕:什么是季风?
(提问):联系生活实际冬、夏季风特点如何?
出示锋面雨形成图,讲授雨带形成的规律。
〔传承〕: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特点又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我国东部降水集中于夏季?与季风的活动有关系吗?
教师通过演示雨带的移动和雨季的形成来解释上述问题。
(教师):无论时间上还是空间上,各地的降水状况都不一致,这样就影响各地的干湿程度,但一个地方的干湿程度仅仅取决于当地的降水量吗?
(教师):还与哪个因素有关?
学生讨论、回答:干湿程度与蒸发量也有关。
〔讲授〕:所以科学家根据各地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了四类干湿地区。
三、干湿地区(板书)
出示“中国干湿状况”图。
(提问):我国分为哪几类干湿地区?哪一类面积最大?
指导学生结合课本表格观察地图册上的图表资料,说明不同干湿状况对地面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出示“中国干湿状况”图和中国年降水量图提问:
不同的干湿地区间大致以哪一条年等降水量线作为分界线?
教师归纳总结
四,复习巩固:
1.我国的年降水量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降水量在季节分配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降水量年际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_________一线,与我国一月份____度等温线大体上一致。
5.我们奉贤区属于哪一类干湿区。
6.七月底,北京连降大雨。徐艳从北京出差去吐鲁番,妈妈提醒她别忘记带雨衣。九月下旬,北京秋高气爽。徐艳要去广州开会,爸爸也让她带上雨具。徐艳爸、妈的做法哪个必要,哪个多余?为什么?
教学反思:
通过对降水这一节的教学,让学生掌握降水与生活、生产之间的重要关系;了解降水的季节变化;学会绘制降水柱状图;知道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习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平时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观察得不够深入,也不够细致,因此在表达时缺乏整体性和逻辑性,这也是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我们慢慢培养的。还有多媒体课件有助我们展示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明白的意思的动作图片,但是这种走马观花式,不利于学生做课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