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评价方案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教案
-在欣赏《开国大典》时,重点讲解其构图的新颖性、色彩的高雅以及线条的流畅性,使学生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
2.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风格与流派的理解: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其风格与流派的特点,如写实主义、浪漫主义等。
-评价方法的应用:学生在评价美术作品时,难以将所学的评价方法灵活运用,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描述,缺乏深入分析。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教案
一、教学内容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教案,本章节内容依据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九课《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价》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美术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经典美术作品,如《开国大典》、《清明上河图》等,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
2.美术作品评价:学习如何从画面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方面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掌握基本的评价方法和技巧。
3.实践活动的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对美术作品欣赏与评价方法的理解。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仍显得有些迷茫,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4.学生在小组讨论环节表现积极,能够主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在引导与启发方面,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美术作品欣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欣赏是指从多角度审视、解读美术作品,而评价则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作品进行分析和判断。它们是提高我们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幅经典作品《开国大典》。这幅作品展示了如何从历史背景、艺术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欣赏与评价。
美术课程质量评价方案模板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以提高美术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和促进功能,促进美术课程改革与发展。
二、评价目标1. 评价美术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确保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匹配。
2. 评价美术课程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3. 评价美术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4. 评价美术课程资源建设,优化课程体系,促进美术课程持续发展。
三、评价内容1. 教学目标(1)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2)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是否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2. 教学内容(1)是否符合课程标准要求;(2)是否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合理性;(3)是否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3. 教学方法(1)是否灵活多样,符合学生认知特点;(2)是否注重启发式、探究式教学;(3)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4. 教学过程(1)是否规范、有序、高效;(2)是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3)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教学评价(1)是否科学、合理、公正;(2)是否关注学生成长过程,注重形成性评价;(3)是否将评价结果用于改进教学。
6. 教学资源(1)是否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2)是否注重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是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平台。
四、评价方法1. 课堂观察: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教学效果。
2. 学生访谈:了解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和改进建议。
3. 教师自评: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评价内容,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
4. 同行互评: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交流,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5. 家长评价:了解家长对美术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6. 学业评价:通过作业、考试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评价结果运用1. 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反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
2. 对美术课程进行持续改进,优化课程体系。
中学生美术质量评价方案
中学生美术质量评价方案1. 引言为了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作能力,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的美术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评价方案的实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审美观念,促进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
2. 评价目标- 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技能与素养;- 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 形成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3. 评价内容3.1 美术基本技能- 绘画技能:包括素描、水彩、油画、版画等;- 雕塑技能:包括泥塑、木雕、石雕等;- 设计技能:包括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工艺设计等;- 手工制作:包括剪纸、布艺、陶艺等。
3.2 美术作品欣赏与评价- 作品主题:是否具有独特性、创新性,能否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技法运用:是否熟练,是否能体现作品主题;- 审美价值:是否具有美感,是否能引起观者的共鸣;- 创意表现:是否具有想象力,是否能突破传统束缚。
3.3 美术理论研究- 美术史知识: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美术流派、代表人物及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美术理论:了解绘画、雕塑、设计等基本原理,掌握审美规律;- 美术评论:能够对作品进行客观、公正、有深度的评价。
4. 评价方法-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美术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如研究态度、努力程度、合作精神等;- 作品评价:对学生完成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从作品质量、创作思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学生自评与互评: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相互尊重、共同进步的良好惯;- 期末考试:设置美术考试,检验学生研究成果。
5. 评价标准5.1 美术基本技能- 优秀:技能熟练,作品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良好:技能较为熟练,作品具有艺术价值;- 一般:技能基本掌握,作品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待提高:技能掌握较少,作品艺术价值较低。
5.2 美术作品欣赏与评价- 优秀:具有独特见解,审美价值高;- 良好:观点明确,审美价值较高;- 一般:观点较为明确,审美价值一般;- 待提高:观点不明确,审美价值较低。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方案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方案一、评价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要求我们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要求。
二、评价目的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以及不足的地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
三、评价的方法1.基础知识以书面文字,随堂抽测为主。
低年级以命题画形式出现。
2.基本能力:通过口头和动手相结合,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根据《标准》的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学生依照年龄分成三个年级段,即低年级(一二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高年级(五六年级)。
然后结合本校的实际,从“学习态度(40%)”、“基础知识(10%)”、“基本技能(50%)”、“个性发展(10%)”四个方面总结评价学生成绩。
评价总分为110分,“个性发展”作为加分。
评价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90分以上为优秀,75—89为良好,60—74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四、具体操作(一)学习态度1.有健康的审美情趣2.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勤奋踏实,认真有耐心。
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3.积极参加各种美术活动,按时完成各种美术创作。
4.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综合能力低年级1.认识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能够运用多种工具进行简单表现。
2.认识红、黄、蓝、绿、橙、紫等常用颜色,掌握平涂等着色方法。
3.能够以添画、写生画、记忆画、想象画等形式表现熟悉的生活。
4.能够利用简便的材料,运用撕、剪、折、染、粘贴等方法,制作简单的平面图形。
5.能够用平面材料贴画,了解从实物拓印的表现形式。
6.了解对称图形和不对称纹样的知识,能作简单的练习。
7.能够运用揉、团、搓、捏、结等方法,制作简单的立体造型。
中年级1.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美术教学评价方案设计
美术教学评价方案设计一、背景介绍在现代教育中,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客观评判和反馈,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手段。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美术教学评价方案,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评价目标1. 评价教学效果:通过评价方案,能够客观全面地了解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发展情况,反映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
2. 促进个性发展:评价方案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 引导学习方向:评价方案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的方向和核心知识,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评价内容和方法1. 评价内容(1)美术技能:评价学生掌握的美术基本技能,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应用能力。
(2)艺术创作:评价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包括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3)美术知识:评价学生对美术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艺术史、艺术欣赏等方面的学习情况。
2. 评价方法(1)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美术课上的表现,包括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绘画技巧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创作能力。
(2)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包括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等,从中评价学生的创造力、表现力和艺术品味。
(3)自评互评: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和进步,同时也可以进行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学习。
四、评价标准1. 分级评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成长需求,设立多个等级评价,既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又能够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2. 整体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技能、创作和知识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形成全面的美术评价结果。
3. 个性化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
五、评价结果的应用1. 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具体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问题,改进不足之处。
美术学科评价方案细则
美术学科评价方案细则一、引言美术是一门内容广泛、涉及面广泛的学科,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促进学生的美术学科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制定一套评价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就美术学科评价方案提出具体细则。
二、课堂表现1.参与度: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以及参与讨论和互动的程度;2.注意力: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专心听讲,能否保持持续的注意力;3.举手提问:学生是否主动举手提问并表达自己的观点;4.合作精神: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合作和相互帮助的精神;5.作品完成情况:学生根据老师指导完成的作品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按时完成。
三、作品评价1.创意与想象力:学生作品中是否体现了独特的创意和想象力;2.表现力:学生作品中表现出的情感和艺术感是否丰富;3.构图:学生作品的结构和布局是否合理,视觉效果是否好;4.色彩运用:学生作品中对色彩的运用是否准确、丰富且和谐;5.材料运用:学生作品中对材料的运用是否熟练并具有创造性;6.细节处理:学生作品中对细节的处理是否细致入微,是否注重细节的表现。
四、书面表达1.文笔:学生的书面表达是否流畅,语言是否准确简练;2.观点:学生书面表达中是否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否有独特的思考;3.逻辑性:学生书面表达是否有明确的逻辑结构,是否能将内容有机地串联起来;4.词汇运用:学生书面表达中是否能恰当地运用丰富的词汇;5.语法:学生书面表达中是否能正确运用语法结构,是否有语法错误。
五、综合素质评价1.学习态度:学生对美术学科是否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否主动参加学科活动;2.创新能力:学生对美术学科是否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是否能提出独特的创意;3.沟通能力:学生是否能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4.团队合作:学生是否能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任务;5.责任心:学生对于完成作品或任务是否有高度的责任心;6.审美意识:学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是否能欣赏并理解艺术作品。
2024年小学美术学科学生期末评价方案
2024年小学美术学科学生期末评价方案在2024年小学美术学科学生期末评价中,评分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巧掌握、创意发挥、表现力和作品完整度。
评价学生的技巧掌握包括对于基本画画技巧的掌握程度,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形体的表现等。
学生在作品中能够展现出熟练的绘画技巧,表现出对于基本绘画知识的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的创意发挥包括作品的独创性和创造性。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能够展现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品是否具有独特性,能否展现出学生美术表现中的个性特点。
表现力是评价学生作品中展示出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学生在作品中能否准确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是否能够通过作品传达出清晰的情感和意境。
作品完整度是指学生作品中的综合表现。
作品是否表现得完整、饱满,是否能够展现出较高水准的综合能力,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上就是2024年小学美术学科学生期末评价方案的简要描述。
第 1 页共 1 页。
美术教育测评方案(初中篇)
美术教育测评方案(初中篇)为了更好地了解初中阶段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本测评方案将对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测评将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美术教育的实际情况。
一、测评目标1. 评估美术课程内容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2. 分析美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创新性和针对性。
3. 评价学生的美术技能、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提出改进美术教育的建议和策略。
二、测评对象1. 美术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2. 学生:美术技能、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3. 美术课程: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
三、测评方法1. 问卷调查:收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2. 教学观察:实地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记录教学方法和效果。
3. 作品评价:评估学生的美术作品,分析学生的技能和创造力。
4. 学生访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满意度。
四、测评指标1. 美术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的明确性、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课程与现实的联系。
2. 美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学活动的创新性、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3. 学生学习成果:美术技能的提升、审美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体现。
4. 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价的准确性。
五、测评流程1. 制定测评方案:明确测评目标、对象、方法和指标。
2. 实施测评:进行问卷调查、教学观察、作品评价和学生访谈。
3. 数据整理与分析:整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4. 生成测评报告:总结测评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和策略。
六、测评结果处理1. 定量分析:使用统计方法对问卷调查和作品评价数据进行分析。
2. 定性分析:对教学观察和学生访谈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
3. 结果呈现:以表格、图表和文字形式呈现测评结果。
4. 建议和策略:根据测评结果,提出改进美术教育的建议和策略。
七、测评时间安排1. 制定测评方案:1周2. 实施测评:2周3. 数据整理与分析:1周4. 生成测评报告:1周八、测评注意事项1. 确保测评过程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美术日常评价方案
美术日常评价方案背景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方面,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的美术作品评价是教学效果的直接体现。
很多老师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常常只看重作品的形式美感,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导致了美术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美术日常评价方案,既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更好地提高美术教学效果。
实施步骤美术日常评价方案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作品评价、思维能力评价和课堂表现评价。
以下是具体实施步骤:作品评价1.以作品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现能力。
在作品评价方面,不要仅关注作品的形式美感,还要注重学生表现出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2.根据教学进度和主题,设计不同的作品评价标准。
标准应尽可能地客观、科学,既要考虑作品自身特点,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
3.在作品评价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评价自己的作品,并与老师的评价相互印证。
帮助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鼓励学生在下一次创作中做得更好。
思维能力评价1.以作品创作过程为依据,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这个方面的评价应该着重关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表现出自身的风格和独特性。
2.根据作品创作过程以及学生展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这些标准应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和学科知识进行适当的定制。
3.在评价过程中,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思维能力优势和劣势,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水平。
课堂表现评价1.着重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
这包括对学生的听课态度、参与度、回答问题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提升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力。
3.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积极表现进行表扬和奖励,同时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和帮助,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总结美术日常评价方案的制定,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评价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美术课程教学评议方案
美术课程教学评议方案一、引言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术课程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美感培养、创造力的培养以及审美实践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评议方案旨在通过对美术课程的教学评价,为教师们提供指导,促进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二、评估内容本评估方案主要评估以下几个方面:1.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正确,授课方法是否恰当,是否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参与度,以及学生的作品质量。
3. 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包括教学用具、教学课本和参考书籍的使用情况等。
三、评估方法本评估方案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法:1. 观察法:观察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况,如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反应等,以评估教师的教学能力。
2. 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给学生,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和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
3. 学生成绩评估:通过考试或者作品评比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作品质量进行评估。
4. 教学资源的评估:通过观察教室的设备是否齐全,教师是否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等,以评估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
四、评估指标本评估方案采用以下指标对美术课程进行评估:1. 教师的教学能力:(1)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正确,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2)教师的授课方法是否多样化,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教师是否能够合理安排课程,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学生的学习情况:(1)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表达能力等。
(2)学生的作品质量,包括创意性、技巧性等。
3. 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1)教学用具是否充足,是否能够满足教学需要。
(2)教学课本和参考书籍的使用情况,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五、评估结果的应用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学校也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美术学科评价实施方案
美术学科评价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美术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当前对美术学科的评价体系并不完善,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科学的美术学科评价实施方案,以促进美术学科的健康发展。
二、评价目标。
1.全面评价学生的美术素养,包括审美能力、创作能力、表现能力等方面;2.评价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3.评价学校美术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成效。
三、评价内容。
1.学生美术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包括绘画作品、手工制作作品等,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创作水平;2.学生美术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专注度、创造力等;3.美术教师教学评价,评价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设计、学生作品指导等;4.美术教育环境评价,评价学校美术教育的整体环境和资源配置情况,包括美术教室条件、美术教材设施等。
四、评价方法。
1.定性评价,采用观察、访谈等方法,对学生的美术作品和表现进行综合评价;2.定量评价,采用量化的评价指标,对学生的美术作品和表现进行具体评分;3.多元化评价,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全面评价学生的美术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五、评价标准。
1.学生美术作品评价标准,包括审美价值、创作技巧、表现力等方面的评价标准;2.学生美术表现评价标准,包括参与度、专注度、创造力等方面的评价标准;3.美术教师教学评价标准,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设计、学生作品指导等方面的评价标准;4.美术教育环境评价标准,包括美术教室条件、美术教材设施等方面的评价标准。
六、评价结果运用。
1.学生个体发展指导,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美术教育指导;2.教师教学改进指导,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师进行教学改进指导,提高教学水平;3.学校美术教育整体规划,根据评价结果,对学校美术教育进行整体规划和改进。
七、结语。
制定科学的美术学科评价实施方案,对于促进美术学科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学校美术教育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二年级美术学科评价方案
一二年级美术学科评价方案1. 目标和背景本评价方案的目标是评估一二年级学生在美术学科方面的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发展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对不同艺术媒介的运用和对各种艺术形式的理解程度。
2. 评价要素评价方案将考虑以下要素:2.1 技能表现评价学生在美术技能方面的表现,例如:画画技巧、线条运用、颜色运用等。
通过评价学生的技能表现,可以了解他们的基本美术能力和发展潜力。
2.2 创造力评价学生在艺术创作方面的能力,包括:构思能力、想象力、创新性等。
通过评价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了解他们的艺术思维和表现力。
2.3 美术知识评价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家作品等。
通过评价学生的美术知识,可以了解他们对不同艺术形式和风格的了解程度。
2.4 教学反馈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情况,包括:研究进展、作品改进、课堂表现等。
通过评价学生的教学反馈,可以了解他们对教学的反应和研究效果。
3. 评价方法本评价方案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价:3.1 观察评价教师将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绘画技巧、创作过程、艺术作品等。
观察评价能够直接了解学生的技能和创造力,同时为教师提供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反馈。
3.2 作品评价教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包括:技巧运用、创意表达、艺术价值等。
作品评价能够评估学生的实际表现,并鼓励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发展自己的独特风格。
3.3 口头评价教师将与学生进行口头交流,评价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口头评价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并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美术水平。
3.4 评价记录评价结果将记录在学生评价表中,包括:评价要素、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等。
评价记录能够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并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4. 评价周期美术学科评价将按学年进行,每学年进行一次综合评价。
评价周期的设定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和艺术发展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及时的反馈。
中学美术课程评价方案模板
一、方案背景为了全面提高中学美术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中学美术课程评价方案。
二、评价目标1. 评价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发展,包括审美能力、造型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
2. 评价教师美术教学水平和课程实施效果。
3. 评价学校美术教育工作的整体状况。
三、评价内容1. 学生美术素养评价:(1)审美能力:观察力、想象力、鉴赏力等。
(2)造型能力:绘画、雕塑、设计等技能。
(3)表现能力:创作、表达、沟通等能力。
(4)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实践探索等能力。
(5)文化素养:了解美术历史、传统、风格等。
2. 教师美术教学评价:(1)教学设计:课程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合理、教学过程有序。
(2)教学方法:多样化、创新性、有效性。
(3)教学效果:学生参与度高、学习兴趣浓厚、成绩显著。
(4)师德师风: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公正评价。
3. 学校美术教育工作评价:(1)课程设置:符合课程标准,满足学生需求。
(2)师资力量:教师专业素质高,具备教学能力。
(3)教学资源:设施设备齐全,资源丰富。
(4)学校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有力。
四、评价方法1. 定量评价:通过学生作品、考试成绩等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2. 定性评价: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3.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4. 总结性评价:对学期、学年或学段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评价实施1. 成立评价小组: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等组成。
2. 制定评价方案:明确评价内容、方法、标准等。
3. 组织实施评价:按照评价方案,对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的管理工作进行评价。
4. 汇总评价结果:对评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形成评价报告。
5. 反馈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教师、学校,提出改进措施。
优质美术课程评价方案模板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评价目标1. 评价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2. 评价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知识、技能掌握程度;3. 评价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 评价美术课程实施的效果。
三、评价内容1. 学生美术学习态度和情感评价:(1)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2)对美术学习的态度和投入程度;(3)对美术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2. 学生美术知识、技能掌握程度评价:(1)对美术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2)对美术基本技能的掌握;(3)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3. 学生美术创作中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评价:(1)创作过程中思维活跃,勇于尝试新方法;(2)作品具有个性和创意,表现手法独特;(3)实践能力强,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
4. 美术课程实施效果评价:(1)课程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需求;(2)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学资源是否丰富,能否满足教学需要;(4)教师能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四、评价方法1. 观察法: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
2. 问答法: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创作能力。
3. 作品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美术作品,评价学生的创作水平和创新意识。
4.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评价和建议。
5. 教师自评法: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五、评价结果运用1. 对学生: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2. 对教师: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教师自我评价和改进教学的依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 对课程:根据评价结果,学校可以对美术课程进行优化调整,提高课程质量。
美术学科期末学业评价方案整理版
2.教师应妥善保管学生的评价资料,确保个人隐私和评价结果的保密性。
十七、评价与学科竞赛、展览的结合
1.教师可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美术学科竞赛和展览,将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一部分。
2.学生在竞赛和展览中的获奖情况,可以作为评价其美术学科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
二十四、评价与学校文化建设
1.美术学科评价应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评价活动传播学校文化,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2.学校可利用美术评价成果,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提升校园艺术氛围。
二十五、评价与教育公平的实现
1.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关注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公平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2.学校应采取措施,消除评价过程中的歧视和偏见,确保评价工作公正、公平。
十、评价结果的记录与反馈
1.教师应建立学生美术学科学习档案,详细记录学生的评价结果。
2.教师应在评价结束后,及时向学生提供书面反馈,明确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学生应认真阅读反馈意见,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十一、评价的监督与改进
1.学校应定期对美术学科的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评价过程和结果的公正性、准确性。业发展的途径,通过评价反思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2.学校应支持教师参与评价研究,推动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十一、评价与学习目标的对接
1.教师应确保评价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对接,通过评价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学生应根据评价结果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制定实际可行的学习计划。
美术学科期末学业评价方案整理版
一、评价目的
本评价方案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在美术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美术技能,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美术教学评一体化方案
美术教学评一体化方案1. 简介美术教学评一体化方案是为了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而设计的一项教学评价体系。
该方案将综合评价与美术教学紧密结合,旨在有效评估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审美素养以及艺术素材运用能力等方面,并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3. 评价要素美术教学评一体化方案主要包含以下评价要素:3.1 艺术创作能力评价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表现,包括创意能力、构图能力、绘画能力等方面。
通过评价学生的作品,分析其创作过程和创意思路,以及使用艺术元素和媒介表现能力。
3.2 审美素养评价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和理解能力,包括对艺术样式、艺术技法和艺术家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以及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能力。
3.3 艺术历史素材运用能力评价学生对艺术史和艺术文化的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对艺术史的基本知识、艺术流派和艺术家的认识,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4. 评价方法4.1 作品评价通过鉴赏学生的美术作品,评价其创作能力和审美素养。
可以根据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构图设计、色彩运用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评价其对艺术历史素材的运用能力。
4.2 主题研究评价通过对学生主题研究报告的评价,评估学生对特定主题的研究能力和学习成果。
主题研究评价可以考察学生对某一艺术流派、艺术家或艺术现象的深入了解和分析能力。
4.3 视频展示评价通过学生制作的艺术电子展览或视频展示来评价其艺术创作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视频展示可以展示学生的绘画过程、创作思路以及对艺术历史素材的运用情况。
5.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美术教学评一体化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对学生的艺术创作、审美素养和艺术历史素材运用能力进行量化评估。
具体评价标准包括:创意性、表现力、技巧运用、作品完整性、理论知识掌握等方面。
根据评价标准,将学生的艺术作品、主题研究报告和视频展示进行评分,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方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小学美术教学改革现状怎样?美术课堂教学目标追求及目标达成效果如何?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如何?等等。
这些问题都是困扰当今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
如何有效引导美术教学改革健康推进,更好地检验美术课堂教学改革成效,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符合新时期学生发展需要的美术课堂教学评建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也是进一步促进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评价工作的主要目标1.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美术课程标准》以及美术教学改革的最新经验成果,研究构建符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的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的方式、评价的标准、工具等)。
2.通过实施评价,落实评价标准,从而引导教师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深入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并创造性地选择、处理和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和学科教学改革的最新要求。
3.加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和评课实践的研究,不断提高评课水平。
要使评课活动成为常规教研活动,并通过认真的评课活动促进教师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基本素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评价工作的主要理念和要求1.追求全面性和全程性相结合。
在方向上要贯彻新版《美术课程标准》精神,体现素质教育和美术学科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坚持“三个面向”,着眼学生发展,重视基础素质,强调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
评价的视角要从关注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关注学生的学为主:不仅关注教师传授知识的策略,更关注教师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引导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愿望。
同时,要通过评价把诊断、反馈、研究和指导融入教学常规工作之中,在追求真实、体验过程、加强互动的过程中发挥评价的综合效益。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以抓住评价的主要指标进行定性评价为主,适当结合定量分析,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比如课堂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次数、时间量;学生动手制作、绘画的次数、时间量的统计等。
美术鉴赏教学评价设计模板
美术鉴赏教学评价设计模板1. 背景介绍美术鉴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品欣赏水平的重要课程之一。
在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时,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艺术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并为学生提供改进的方向。
本文将介绍一个自我设计的美术鉴赏教学评价模板,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提高对艺术品的观察、理解和欣赏能力。
-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艺术品的能力。
-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评价设计3.1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可以针对每次鉴赏中的作品编写简短的自我评价,包括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和喜好。
可以参考以下问题:- 这幅作品给我带来了哪些感受?- 作品的主题或表达方式是什么?- 我喜欢这幅作品的哪些方面?为什么?3.2 小组评价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评价彼此的鉴赏作品,以促进思想交流和相互学习。
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 从艺术元素(线条、色彩、形状等)的运用角度进行评价。
- 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 提出对他人作品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3.3 教师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鉴赏作品进行评价: - 分析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观点是否准确。
- 评估学生对艺术元素运用的掌握程度。
- 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入的分析和观点。
4. 评价指标在评价学生的鉴赏作品时,可以参考以下指标:- 观察力和细节把握能力。
- 对作品表现技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 对作品主题和情感表达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 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程度。
5. 评价结果应用评价结果可以用于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鉴赏能力。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建议。
-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 鼓励学生参加艺术比赛、展览等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
6. 总结美术鉴赏教学评价设计模板提供了一个组织评价的框架,帮助教师评价学生的艺术品鉴赏能力。
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观点和理解,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评价
一、引言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评价成为检验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进行评价。
二、评价内容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如色彩、构图、线条、造型等。
(2)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态度和价值观念。
2. 教学内容(1)教材内容:评价教材的编写是否符合课程标准,是否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2)教学内容:评价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多样性:评价教师是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2)教学手段现代化:评价教师是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提高教学效果。
4. 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教师是否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
(2)评价标准合理性:评价教师制定的评价标准是否科学、合理,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5. 教师素养(1)专业素养:评价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
(2)教育教学能力:评价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
三、评价方法1.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2. 同伴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4. 家长评价:家长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
5. 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四、评价结果分析1. 评价结果分析:对收集到的评价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问题导向:针对评价结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美术教学评一体化方案
美术教学评一体化方案第一篇:美术教学评一体化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美术教学、评价与课程标准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更好地实现美术教育的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一套美术教学评一体化方案。
二、方案目标1. 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学更加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3. 完善美术评价体系,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方案内容3.1 教学改革1. 制定符合课程标准的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引入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2 教学资源建设1. 整合校内外优质美术教育资源,包括教材、网络资源、艺术品等。
2. 创建美术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和学生随时查阅、学习。
3. 定期组织美术教育研讨会,分享教学经验和资源。
3.3 评价体系构建1. 制定全面、科学的评价标准,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2. 建立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的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
3.4 实践活动1. 组织各类美术比赛、展览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2. 开展校际交流,让学生欣赏不同学校的优秀美术作品,拓宽视野。
3.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责任感。
四、方案实施与保障1. 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方案的实施与监督。
2. 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
3. 加大投入,为方案的实施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4. 定期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
五、预期效果1. 美术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教学评价方案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却忽视或忽略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使得美术教学评价相对滞后。
加上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美术评价更容易步入误区。
误区一:(主观评价)教师认为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便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或优或合或待),打上“优”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打上“待”的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压抑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长此以往造成迷惑厌学情绪。
误区二:(传统评价)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
同时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误区三:(单一评价)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
即让学生临摹一幅画,然后给出一个成绩,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
基于上述,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甚为重要,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符合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的要求。
本课题构建了“课堂——课外——期末”三者结合的评价体系,与广大美术教师共同探讨。
一、建立课堂教学的“全程式”评价。
所谓“全程式”评价,即是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作全面评价。
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学校教学方式,针对《标准》美术评价的多维性和多级性要求,建立“全程式”评价,可将整一堂课划分三个阶段,多次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反馈。
初始阶段:(兴趣评价)美术课教学内容新、美、趣,描绘手段十分广泛,大部分客观事物都可以成为表现的对象,具有比其他造型艺术更广阔的表现题材领域。
在美术课的初始阶段,高度地评价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参与热情,有助于学生将主动参与意识贯穿教学始终。
如教学《三原色》一课中,学生对两种颜色调和产生第三种颜色的情景很感兴趣,很想动手调一调。
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热情报以肯定,表扬并保护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动手尝试。
这么一来,学生主体性体验越来越强烈,主体意识越得以增强,从而使其向教学内容的深入方向发展,反过来又进一步提高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自觉性。
深入阶段:(创意评价)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已转化为创造性思维。
学生是活生生的,他们的想象丰富而有童趣——想象整个世界都是童话的:太阳会笑,植物会哭,猫和老鼠是好朋友……美术课当中,特别是设计课中,学生的想象更能得以发挥。
如:《设计一双新鞋子》有的学生说要设计可以照明的夜光鞋,有的要设计装上轮子的溜冰鞋,还有音乐鞋、疗伤鞋、美容鞋、鞋形房、鞋形车等等,种类繁多,五彩斑澜。
又如,《我为祖国造大桥》,众多的学生除了以绘画形式表现外,还采用泥塑、折纸、搭积木的方法来造桥,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富于幻想的创造思维,教师就应十分尊重,而必须充分肯定其具有合理、创新因素的部分,哪怕那一部分是极其细微的,也必须充分肯定,甚至有时可以“过分”肯定。
终结阶段:(结果评价)一堂课的终结阶段这里主要是作业评价阶段。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审美尺度,从作品中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把它作为衡量好差的一个重要标准,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落实,创造意识才能得以增强。
为探索美术作业的有效评价途径,我们把评价职责落实在师生双方。
1、确立评价标准。
根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理解儿童的眼高手低。
不脱离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不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水平与生活经验,不从艺术性考虑,更不用成人的标准来度量学生作品。
在学生参与评价时,教师要与其达成共识:(1)、因人而异,不管是谁,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只要参与学习就能得到肯定与表扬。
(2)、评价标准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内容是否有情趣、是否显示出对周围事物的留意与好奇、是否有一定的想象和个性成分。
(3)、允许大家反复尝试,作业讲评后修改,获得成功。
2、采用多种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
学生根据自己的画讲讲构思及画中图例,以上述标准衡量自己,让学生学会省促进发展。
(2)、师生共评。
教师选择技法、形象感、创意各有千秋的作业,让学生先评价对方的作品,将个人的审美与认知表现出来,教师在一旁因势利导:你认为他好为好?你认为他有没有创意……(3)、作品展评。
将同学的作品都展示在黑板上,优劣比较,一目了然,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优点。
同时,将不理想的作品让学生修改,力求完美。
(4)作业批改。
这一形式不能因为课堂上的讲评而简化,这样会令未能在课堂中展示作业的学生觉得得不到关注,令无力修正的学生得不到指导,教师应利用这一时机,用铅笔圈点加简短评语的方法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评价。
二、建立课外活动的“全面化”评价。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美术课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学生能在自由的空间中进行各种美术活动。
根据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特性,将学生在此间的美术活动作为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是十分有价值的。
它能追踪确定每个学生的美术活动表现,而且能准确评价学生在许多情境中的表现。
要建立课外活动的全面化评价,可采取以下方式:方式一:活动记录。
评价并非是一次性的、可完成的任务,而是对每个学生在相当时期内成长、发展进行追踪的过程。
活动记录即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行为和美术表现作叙事式的描述,特别是课外的实践和综合性探索活动。
明白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具体的活动档案,作为评价的一个指标。
由于记录易受教师个人观点、情趣、品味的影响,因而采用此法要遵循下列三项准则:1、叙述要清晰,呈现学生美术活动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评论简短贴切。
2、为每个学生建立活动档案,每天只为3-——5个学生作记录或由小组长、课代表记录。
3、每次课前与相关学生交谈,让其了解教师对他的课外活动评价,鼓励学生回应。
方式二:代表作展览。
大多数专业艺术家都有代表作品,艺术家的代表作品集中体现了其艺术才能和艺术造诣。
我们在课外活动中就可以开设一个美术长廊,以展示学生的代表作。
这么一来,就可显示学生个人的绘画才能,证明他的进步和成长,更能以丰富的信息,准确地、系统地表现个人的成绩。
1、途径有三条:(1)、学生个人自选代表作品,以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挑选出能代表自己的最佳作品。
(2)、由教师根据一定的标准从学生作品中选。
(3)、由学生组成评选小组对参选作品评分。
2、代表作品展览优点:(1)、为学生美术成绩的进步提供了十分具体的有代表的证据,鼓励学生健康发展。
(2)、能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认识自信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方式三:参加比赛。
参加比赛是中高段学生美术的一项重要的课外活动。
现今,各级各类美术比赛征稿通知纷至踏来,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参加比赛,并将其取得的成绩也作为美术教学评价的一个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美术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健全了教学评价的机制。
三、建立期末成绩的综合性评定。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明确说明:学校美术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巧,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想象力与创造力”,现行的美术课本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划分成绘画、工艺、欣赏三个部分,从整体上发挥合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新标准》也把美术评价分成“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由此可见,在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中,假如教师单凭主观印象或一次绘画考试而确定学生的成绩,显然是不合理的。
因此,教学中应改进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方法,建立综合性的评价方式。
根据《大纲》和〈〈标准〉〉的要求,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学生依照年龄分成三个年级段,即低年级(一二年级)、中年级(三四年级)、高年级(五六年级)。
然后结合本校的实际,从“基础知识”、“造型表现”、“想象创新”、“欣赏评述”四个方面总结评价学生成绩。
以平时成绩为主,期末测试为辅的评价方法,按基础知识(10%)、造型表现(20%)、想象创新(30%)、欣赏评述(10%)、平时成绩(30%)的累计分综合评价整体美术素质。
1、基础知识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是系统地、循序渐进地进行的,低年级学生由于理解能力差,感知觉比较笼统,也不精。
因此低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评价以学生是否认识大自然中基本色彩,是否理解用基本形概括和表现物象的造型方法;是否能在观察自然中感受美;是否了解单独纹样和二方连续的知识为依据。
使基础知识的难度降低,学生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对相对枯燥的、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畏惧心理,以利下一步学习。
相对低年级来说,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清晰的感知觉,但不精确,有意注意开始占优势。
思维特点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
基础知识的评价应以:是否了解掌握浅显的色彩知识;是否了解点、线、面的运用,并能写生;是否从中感受到韵律和节奏的美感以及生活之美、现实之美;是否了解并掌握了四方连续知识为依据。
可采用试卷形式考查,如对第八册的基础知识可出以下试题:1、在十二色轮中,()是暖色,()是冷色。
2、画朝霞应用()色,画月夜应用()色。
3、()叫透视现象。
透视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是()。
4、()叫构图。
绘画构图的首要问题是处理好()关系。
高年级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都有所提高和发展,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模仿力创造力得到提高。
考察评价以:是否能掌握浅显的造型知识和美感规律;是否理解“节奏美感”;是否了解认识中国画的常用工具、画家、作品及基本表现方法;是否掌握了传统与现代设计基础知识为依据。
2、造型表现低年级学生由于在生理上腕骨和指骨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小肌肉群不发达,手部小动作精确性较差,心理上感知觉不精确,“时、空”观念模糊。
我们不能用高年级和成人的眼光来考察评价他们笔下的形象,而应该立足于低年级学生特点,从考察学生:是否能用绘画用具认识和描绘各种基本形并运用平面形的组合表现景和物;是否能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表现自己熟悉的人和物为依据出发,考察学生造型表现成绩。
中年级学生心理、生理发育比低年级学生成熟,主要是考察学生掌握透视现象、线描写生、色彩知识、画物体的结构比例和用水彩画、中国画的形式,表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和制作简单的纸版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