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考博与读博有感

合集下载

考博与读博有感:中科院好还是高校好

考博与读博有感:中科院好还是高校好

考博与读博有感(五)考博的选择-中科院or高校对于理工科的大多数考生而言,在面对考博学校选择的过程中,通常会在中科院的研究所和大学之间犹豫徘徊,我想就这种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希望能够和大家一起探讨,大家知道中科院相对与学校而言,其科研条件是非常优越的,所里的老师不需要承担教学任务,他们的所有精力是全部放在科研这块的,尤其是上海这边的研究院所,很多是和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其课题的研究也是面向企业面向一线的。

所有这些繁重的科研任务,都是需要他们所带的博士,硕士所承担的!所以如果大家选择到中科院读博的话,就要做好思想准备,因为现在研究所就是一个企业,你需要遵守每天按时上下班的规定,承担一定量的甚至是繁重的任务。

相对于高校而言工作是繁重的,休息和空闲时间也是很少的。

也许有人会说,其实这样也是好事啊,可以又很多锻炼的机会,的确这种繁重工作的的确确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可是锻炼有长有短,机会有大有小,经过一小段时间后就会发现这种锻炼就是非常简单的、机械的劳动而已。

以前考博的时候遇到过福建一个晶体研究所的一个女孩,那是她还只是在读硕,考完试后,我问她是否还在上海多待几天看看同学,再玩玩,她说“不行啊,老板就给了我这几天的假啊,回去等着我去做事呢”。

联系我们扣扣:四九三三七一六二六。

电话:四零零六六八六九七八大家选择研究所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录取的所有学生是公费的,每月的工资是不菲的,研究所的待遇差别也很大,一般的一个研究所至少都在1000以上,遇到北京半导体所,还有上海的微电子所这些好的研究所,待遇都是很不错的!我想这一点一定是大家动心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既然大家都读了博士,对于以后的生活或者工作都是有着很高的期望和目标,就在上海而言博士理工科毕业一般刚刚参加工作,月薪拿到1w一般都是很平常的,所以我觉得大家在选择学校和研究所的的时候,可以把眼光放远些,不要因为一时的小钱,而左右了你的思维。

考博个人陈述(推荐文档)

考博个人陈述(推荐文档)

考博个人陈述(推荐文档)本人一直以来对研究充满了热情和追求。

在本科阶段,我认真听取老师的教诲,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竞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也注重自身的自我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在攻读博士期间,我将会更加努力地研究,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方向。

我相信,只有对研究充满热爱和追求,才能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走得更加顺畅和成功。

3.个人能力在本科阶段,我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和竞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学术能力。

我拥有较强的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学术工具和软件进行学术研究和分析。

同时,我也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团队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作用。

在攻读博士期间,我将会更加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完善,不断挑战自我,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深度。

4.学术背景在本科阶段,我主修***专业,拥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较强的学术素养。

同时,我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和竞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在攻读博士期间,我将会更加注重自身学术背景的提升和完善,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方向,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5.研究和研究计划在攻读博士期间,我将会注重自身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和完善,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方向。

我将会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和竞赛,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也将会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成果。

在攻读博士期间,我将会制定详细的研究和研究计划,不断推进自己的学术研究和成果输出。

6.就业目标在攻读博士期间,我将会注重自身学术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升和完善,不断拓展自己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方向。

同时,我也将会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成果。

在未来,我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读博的几点收获和体会牛凤鸣

读博的几点收获和体会牛凤鸣

读博的几点收获和体会牛凤鸣读博的这几年,简直就是人生的一次“大冒险”。

大家都知道,读博可不是一个轻松的活儿,基本上就是在“深海里游泳”,连氧气瓶都没有。

你以为自己好像已经站到了学术的巅峰,实际上,你站的那个地方,可能只是悬崖边上的一块石头。

说实话,很多时候,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脑袋坏了,为什么会选择这条路。

你看那些坐在办公室里喝着咖啡的同学,轻松愉快,不知道我这边一堆资料、一堆实验结果,在心里打着小九九,要么成,要么成不了,简直跟赌博一样。

不过,说实话,回头看,读博这几年虽然痛并快乐着,还是让我收获了不少。

你知道,最开始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科研”到底是个什么样的鬼东西。

有人说,读博就是让你变成“专家”,但我反倒觉得,读博其实就是让你明白自己什么都不懂。

以前自以为知道一些东西,读了几篇文章,就觉得自己掌握了真理。

可是,等你深入一点,就发现自己不过是蜻蜓点水,根本不了解水底的世界。

直到某一天,我终于彻底放下了“自信”,开始真正去学,去探索。

这时候,我才发现,读博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让你学会如何去“问问题”。

那些你从来没注意到的小问题,反而是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我觉得读博就像一场长跑比赛,你拼尽全力往前冲,身边的人都在赶超你。

你可能会觉得自己累得快不行了,想要放弃,想要躺在床上跟生活做朋友。

可是,一旦你抬起头,看见前方的目标又离你近了一点点,那种感觉就像是摸到了希望的边缘。

虽然,很多时候,成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惊艳,甚至会有不少次因为某个实验失败了,心情跌到谷底,仿佛自己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失败者”。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你又会站起来,继续拼搏。

因为你明白,失败其实就是成功的一部分。

那些看似没用的折腾,往往都是成功的铺路石。

读博不止是专业知识的“硬功夫”,还有很多“软功夫”。

比如,我学会了如何跟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

刚开始,我总觉得自己窝在实验室里就好了,不太喜欢和别人交流。

可渐渐地,我发现,单打独斗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读博三年——博士研究生生活感悟

读博三年——博士研究生生活感悟

读博三年——博士研究生生活感悟读博三年——博士研究生生活感悟正如我以前说的那样,我的确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中等身材,只是稍显文雅而已。

我是在一个小学校读的博士。

正如我在博士论文致谢中所说的那样:导师给实验室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宽松的研究氛围,使我能够在广阔的科研天地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很少得到导师的指导。

从入学的第一个月开始,我就埋头于课程的学习中(专业有点改)。

小学校的一个主要的弊端就是带有色眼镜的人太多。

课题组的几个老师,尤其是自己的导师和某位学术造诣较深的老教授,总认为我的水平不过如此,做出来的东西没有什么价值。

每次轮到我汇报研究进展时(导师业务很忙,一般很少参加), 某教授说得最多的总是“没有什么价值,前途堪忧”,让我郁闷的要死。

由于自己拼命学习,几乎没有节假日,身体终于垮了。

在课题还没有明显进展的时候(2004年底),就查出有慢性病。

在2005年2月底,刚过完春节就住进了医院2周。

以前从没有住过院。

就在我上个月刚拿到学位时,去医院检查身体,又发现自己的腰椎有问题。

终于这一次我下定决心:不走学术的道路了。

虽然内心很是遗憾,但为了家庭和健康,这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我在这3年中的学术研究所得,可以很欣慰的说出许多。

就论文而言,在国内外顶级刊物发表和录用论文10余篇(学校要求一篇就行),在IET Journal(原来的IEE Proc.)发表一篇,在IEEE Trans.投稿2篇(一篇已经修改待二审),在EI核心检索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这些学术成果,可以申请国内很多院校的博士学位了。

所以,小学校也是能够成材的。

三年来我总的感觉,就是如果要想博士学位拿的坦然的话,必须付出非常大的努力。

因为时间太少,三年多的时间,在一个领域里面要有所收获,必须全力以赴。

硕士研究的背景,对于博士期间非常有帮助。

所以如果立志攻博的话,就要从硕士做起。

此外,个人觉得攻读博士学位就是一个逐步爬山的过程。

读博三年——博士研究生生活感悟

读博三年——博士研究生生活感悟

读博三年——博士研究生生活感悟读博三年——博士研究生生活感悟正如我以前说的那样,我的确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中等身材,只是稍显文雅而已.我是在一个小学校读的博士.正如我在博士论文致谢中所说的那样:导师给实验室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宽松的研究氛围,使我能够在广阔的科研天地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很少得到导师的指导.从入学的第一个月开始,我就埋头于课程的学习中(专业有点改).小学校的一个主要的弊端就是带有色眼镜的人太多.课题组的几个老师,尤其是自己的导师和某位学术造诣较深的老教授,总认为我的水平不过如此,做出来的东西没有什么价值.每次轮到我汇报研究进展时(导师业务很忙,一般很少参加),某教授说得最多的总是“没有什么价值,前途堪忧”,让我郁闷的要死.由于自己拼命学习,几乎没有节假日,身体终于垮了.在课题还没有明显进展的时候(2004年底),就查出有慢性病.在2005年2月底,刚过完春节就住进了医院2周.以前从没有住过院.就在我上个月刚拿到学位时,去医院检查身体,又发现自己的腰椎有问题.终于这一次我下定决心:不走学术的道路了.虽然内心很是遗憾,但为了家庭和健康,这是一个最优的选择.我在这3年中的学术研究所得,可以很欣慰的说出许多.就论文而言,在国内外顶级刊物发表和录用论文10余篇(学校要求一篇就行),在ietjournal(原来的ieeproc.)发表一篇,在ieeetrans.投稿2篇(一篇已经修改待二审),在ei核心检索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这些学术成果,可以申请国内很多院校的博士学位了.所以,小学校也是能够成材的.三年来我总的感觉,就是如果要想博士学位拿的坦然的话,必须付出非常大的努力.因为时间太少,三年多的时间,在一个领域里面要有所收获,必须全力以赴.硕士研究的背景,对于博士期间非常有帮助.所以如果立志攻博的话,就要从硕士做起.此外,个人觉得攻读博士学位就是一个逐步爬山的过程.如果前期不努力的话,很难爬到山顶.尽管有很多水货博士,但真正的博士,是那些靠自己的双脚爬到山顶的人.爬到山顶的标志之一,就是在顶级刊物发表论文.爬到山顶之后的心态、视野,远非那些水货可比.而博士学位真正的、或者说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这个爬山的过程.博士录取了,十分新鲜的考博经验1.联系博导.也许这大家都知道,但是联系的主要的硬件还是你的paper,如果你不是在一个牛学校,一个牛导师(他可以帮你介绍)的情况下,能打动博导的主要武器就是论文了,你觉得你的工作科研能力再怎么强,现在在中国也只有paper能体现你的价值,虽然很反对为了发p而发p,但是没有办法.所以现在在读的一些比较不好的学校的硕士们,如果有志于考博,首先要做的不是学英语,而是发paper啊~~~2.复习.其实复习是个比较简单的过程,只要你联系好老师了,专业就不用花什么时间了,主要就是考英语,所以考博士这个考试主要是看英语的,花1个月时间看看英语突击一下,只要你水平不是那么的差的话,应该是差不多的了.这些好象都是废话哦~~,反正我是8月开始联系老师的,后来9月份复习,10月初就走了,10月底考试,其实这期间复习的时间不是很多的,因为还有实验要做,杂七杂八的事情一大堆,所以要有效的考上博士,主要的就是要搞好博导了.考博,不只是一种考试,其实80%的因素是你硕士期间的成果.如果你什么都没有,那就只有靠关系了.转载自共享天下考研论坛原始地址:/viewthread.php?tid=396523&fromui d=93021写给准备读博士的朋友!大家好,突然想写些东西给准备读博士的朋友们看看!现在硕士多了,很多人想读博士了,但很多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博士是怎么一回事就盲目随从.我觉得首先你得知道以下得几点你再考虑读不读博士.1认识自己.这个好像很可笑,但是很多人就是迷迷糊糊,根本就不能很好地定位自己.曾经一个朋友对我这样说,“我在一个地方连续待上2个小时就受不了了,想外出活动活动.我从南京坐车到上海,到后再坐车到北京,办完事后立即坐车回南京继续上班”.听了我深有感慨,我是不可能像他那样的.我能做着看书一个上午,做几个小时的车后就不舒服想睡觉休息.我想说的就是这个世界有365行,行行都需要人,但不是行行都需要博士的.但每个人都能生活得很好,行行都出状元.我那朋友可以说由于销售做得好不比一般得博士生活差,事实上薪水还要高.最重要得就是你首先得了解自己,自己擅长什么,缺点是什么,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你既然已经是硕士了,也就是说做了科研了,你还热爱科研吗?你适合做这些工作吗?这些问题在读博士前你得想明白.2了解博士.这个其实也很重要,我觉得大多博士阶段出问题得人就是首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盲目随从,反正硕士都读了,博士就接着上吧,殊不知慢慢地走进了自己制造的深渊.博士和硕士是不一样.硕士大多做横向课题,难度和要求一般都比较低,硕士的培养目标是能在厂家独立工作的科研人员.博士的培养目标是毕业后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有独到的见解和发现.一个硕士读100篇外文文献就够了,精读15篇左右.而一个博士至少需要读1000篇的外文文章,精读至少100篇.而且现在国内的大学都是这样的毕业博士需要sci的文章一篇或几篇,硕士是不需要sci的.我说明这些的原因就是说硕士博士要求不一样,对人的能力,意志,品质等综合素质的要求差别还是很大的.尤其做为博士你得静得下心来,你需要忍受更大的压力,需要耐得住寂寞.硕士课题可能查查cnki就可以得到思路参考参考师兄师姐的就可以做出来了,但是博士课题你从cnki上是查不出来的,你必须会查外文文献并从中得到启发,必须学会创新,而且必须有闪光点.所以你必须了解这些再做决定我适不适合读博士,我有这个潜力吗,我能不能忍受这一切.不然你可能慢慢走进自己制造的深渊,所以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博士上了后悔恨不断,最后以命相许的.这些案例能说明什么呢?你自己没有认识以上这些问题!3女生读博士.这也是个热点问题.前不久称女博士是“灭绝师太”,这话可能过分,但是还是很形象的.至少我见过的几个女博士有一半的就是这样的,由于实验压力大,成天一个苦瓜脸.长期这样性格就古怪,找对象就有问题了.所以没有男朋友的女硕士是更不应该读博士的.(当然我这说的都是那些对自己严格要求的而不是来混文凭的)可能由于女士擅长形象思维而博士要求更高的逻辑思维,但男士一般都擅长逻辑思维而不擅长现象思维.这是大脑的差异造成的.所以我个人的意见是女士读硕士就可以了,不要再受罪读博士了.事实上我要求我朋友就是这样的,当时她读硕士的时候我看就把她折腾得够呛了,所以我不愿意她读博士,但她也从来不提想读博士.现在一个月3-4千我还是很满意的.上班后回家就休息看电视比我的日子舒服多了,不过我乐意看她这样.当然女强人还是有的,那就另当别论了.4博士工作.博士毕业后的工作问题事实上也是个头疼的问题,不要认为你的就业面就一定好.我校的硕士,本科的就业好于博士.博士一般是到高校,研究所和大型科研单位,这样来看事实上就业面反而比硕士,本科窄.还有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单位前几年招聘博士当招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老板很实在的,就看你能否给他带来效益.由于博士做的课题大多是基础型课题与实际应用差别还有较长的距离,你说老板是愿意招一个博士养着还是愿意招一个有工作经验的硕士或其它啊?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博士做基础研究型课题这个问题还是很有意义的,不然我们中国就没有人真正搞基础研发了,但是博士的应用能力就不一定比有工作经验的硕士强)还有高校的就业现在也不是很好,本科大扩招的年代已经过了,所以现在老师的需求可能相对比前几年少.还有高校的待遇确实不高,这个网上已经很多讨论了.仅仅因为以后收入高的想法读博士的人就要好好考虑考虑了,你还不如硕士毕业后马上工作积累实践经验,等你踏踏实实做几年后你的薪水绝对不少于博士了.5博士的好处.上面说了很多好像叫大家不要读博士,事实上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想把大家比较模糊的有些问题辨正的看罢了.我们国家基础型理论研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应该是10-20年,没有理论的基础是不可能有原创型的发现的.所以在这个急需创新的年代还是很需要博士搞研究的,因为中国可以说80%以上的基础型研究都是博士在做.这是读博士的价值,可以说是社会价值吧.还有读了博士后你的起点确实是不一样,看问题办事情的思路也可能不一样,你的社会名誉也会不一样,毕竟是博士吗!这些都意味着你有更多的机会,更高的起点.6关于硕博连读这个问题说实在话我个人是极力反对的.但是有些人以为捡到便宜,硕博连读多好啊,节省一年时间早工作多挣钱.殊不知科学的道路从来是没有捷径的,只有老老实实做科研才能终成大器.这也正式一般博后肯定不招自己的博士的原因所在.在同一个实验室,跟同一个老板,接触同一类的人,你认为真的对你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吗?每一个人,包括你的导师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试想一下,你硕士博士在不同的老板手下读你的收获是不是应该更大呢?因为你接触到了不同的课题,不同的导师,不同的实验条件,不同人群的思维方式,那你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性等综合素质能比硕博连读的差吗?答案是明显的.真正想做学问的人就是应该踏踏实实地做,没有捷径,你必须学百家之长,你才能成为大家.科学灵感的火花从来都是不同思维的碰撞的结果,真正想做学问的你,想以后有所做为的你还会选择硕博连读吗?7博士的待遇读博士的待遇现在是个热门的话题,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在读博士大多数待遇太低了,很多不能维持基本的生活费.这种现实实在让人无法忍受.真正在中国做科研的人--博士的月收入比农民工还少,我现在的补贴(国家+老板的)不到350元,你说这博士怎么搞科研?中国科研水平差的部分原因你看出来了吧?中国的科研就是由这么一部分连基本生活费用都难以得到保障的人做出来的,这就是一部分博士生的现状,事实上这绝对是个得不偿失的待遇.所以现在有些博士生不能静下心来做研究,还做私活,有的甚至于做家教类的兼职工作,这都是生活所逼啊,我可以理解,毕竟大家“奔三”这个年龄不能支援父母还伸手要钱实在心里难受啊.这怨恨谁呢?但是这样明显会分散博士生的研究,这个问题是个很值得人深思的问题.当然我不否认中科院的博士生待遇一般会好一些!但下面的高校呢?这个问题也希望大家在读博前了解了解,毕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以上说的都是本人有感身边的博士而写的,确实现在有些人对博士的认知存在问题.以上观点也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转载自共享天下考研论坛原始地址:/viewthread.php?tid=526961&fromuid=93021看到周边的同学和朋友,经常为找不到创新点而烦恼,昨天与我的原来导师的师妹网上也聊起,向我求助.于是,我觉得这个问题估计对一些虫子都有帮助.我也是跨了几个学科,本科是工科,硕士是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实验的,估计与大多数虫子相同,博士学管理的,相当于跨了几个学科,现在做高校老师.有点心得,在此,献给各位虫子,希望能对一些虫子有帮助.创新难,难创新,首先就是要找到创新的点,才能想实现创新的途径和方法.我觉得可以从如何几个方面:1.科研扫盲,这是创新的第一步也是必要的一步.首先是把导师,师兄,师姐的文章和论文,科学基金的申请成功报告,没中的申请报告,结题报告,横向课题的报告,咨询报告等全部浏览一遍,知道自己在什么领域,这个领域你的导师和前几届做什么,这个对于硕士来说,我觉得很有必要.这相当于给你科研扫盲,对于那些博士跨学科的来说,也是很有必要的.2.寻找问题和分解问题,创新的源头.如连问题都找不到或不知道如何分解问题,科研的基本功需要加强和科研思考的方式需要转换.多参加知名专家或者基金委或者部委的讲座.这个可以听到很多现实问题的描述,不一定是怎么解决,可能是抛出了问题.问题导向,往往就是我们研究的出发点.还有有的虫子可以走捷径,就是关注当年国家基金(自然、社科、863,973等)申请指南和已经中标的基金项目,这些都有网站,上面都有每年中标项目和项目列表统计,多去看看.如果2007年,有个基金项目你正好赶兴趣,这时你正好处于选题时候,就可以选他,等那个基金结题了,你的博士论文也差不多了.尽管处于两个地方,但是肯定结果不一样.还有就是多观察和对经常见的问题问个为什么?不要相信任何权威,敢于对一切质疑.导师不一定是对的.许多重大创新都是建立对权威的挑战,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在我硕士是做实验的,我举个简单例子,农村的小孩大概都知道田边的稻子长得好,谷子饱满,我想大多数都知道阳光充足呀,肥料好呀,根系可以深入田埂吸收营养.但是估计有的农村出身的同学可能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长在田埂护边上的稻谷更好,这是为什么呢,平时护边上的稻子并没有被水淹没,所以这就一个问题.仅研究这个问题或现象,我原来的老板的团队就做了863,973项目,其实就是一个适度亏缺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延伸到医学,你看那些得胃病的人,往往是饱一顿饿一顿,或者经常吃的很饱(据说经常吃的很饱容易变傻),其实如果我们让得胃病的人吃饭的时候“适度亏缺”不就容易了吗?接下来的问题就是:那么为什么适度亏缺就可以了?我们可以发明什么药物让这个人吃了这个药胃还没吃饱情况下就产生饱意或者适度亏缺呢?所以,问题就是要平时多观察一些细致的问题或者已经发生的问题,我们往往对我们习以为常的问题,不问为什么,建议大家看看每年搞笑诺贝尔奖的情况.比如现在学管理,管理的问题就多了,举个简单身边例子,读博士的时候,发觉大家相互交流很少,有的人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所以,许多老板开什么周会月会,但是往往是气氛不热烈,老板说得多,那么为什么这样呢?你如果深究下去,会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问题不是没有,而是你没有观察,或者没有对经常的问题,问个为什么?分解问题,我想学管理的大概知道wbs(工作分解结构),这个对于其他学科虫子来说,真的很有帮助,可以去google,百度搜索下.各个学科不一样,看了这个工具,大家结合自己学科捉摸吧.没有共同的经验,就是工具一样.最后提醒一下,在工作分解结构之前或者看问题之前,一定要高处着眼,低处着手.高处,就是你头脑里要想着你这个问题所有有关联的各个方面,而低处就是从叶子着手解决.3.看文献——获取创新灵感或者解决问题方法的路径依赖.看文献,不是看书.这个很多虫子也贡献了很多经验.但是我周围的人也知道小木虫,但是很多人看了那么多经验,可是看完了还是很困惑?原因何在呢?我观察了很周边的同学和同事,我发觉一个重要的就是动手太少,看纸质期刊太少.这个我想小木虫很多发sci的,一般看国外期刊,但是现在很多图书馆的国外期刊也有纸质版本,看纸质版本,你可以浏览到你的这个领域顶级期刊相关的研究,一些人为什么没有找不到创新,有可能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研究的领域到底有那些方向.,随便浏览纸质版本,或许一个并不相关的问题,你无意中看到了,给了你启发,电脑搜索的电子文献往往我们是按主题或者关键词搜索的,请问,你能保证你提前设置的关键词是最新的吗?创新要看不同主题的文章,很多来源于交叉和其他学科.当然有的学科即使要创新也要需要实验设备支撑,这个也是不断磨合的过程.要想找到自己创新点,我觉得看文献很重要.如何看呢?首先,准备好一个不大不小的笔记本(可以命名为科研灵感本),最好有个厚重封皮,准备一支笔.摔开电脑,周边的同学许多很依赖电脑,存了很多文献,至于看了没有,估计大多数占空间.还有电脑一看,网络一开,你得思维无法完全集中于文献,一会儿qq,一会儿小木虫论坛等等,打扰太多.灵感=心静+环境.去图书馆期刊阅览室,带着前面1,2想到的问题和听到的问题(也要记在你那个专门的科研灵感本上),静下心来,加起来的时间至少2个月,边看期刊的时候,如果闪现什么灵感,马上记下来,切记,一定要记下来,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注明出处,你的灵感是解决什么问题的,这个文献给你的启示到底是什么,如果你当时沿着这个灵感还有其他想法,就沿着这个思路下去,直到你不知道写什么,那么就停止,看第二篇.看期刊,最好是从目录看起,稍微沾边的都要浏览一下.对于做实验的科研来说,一般期刊比较少,也比较专业,所以很快能看完.但是对于社科,比如,管理,经济,法学等学科来说,往往会涉及到很多期刊,所以时间很长,但是一定要静下心来,这个时间可以在一年级上完课就去读.对于社科的来说,往往创新不容易,我这里特别提醒一下,由于我原来学工科的,现在学管理,我觉得社科类的研究生一定要去浏览下工科类的杂志或者理科类的杂志或者交叉学科的杂志,一般会有大收获.我的几篇小论文都是启发来源于工科.另外,社科研究的问题往往是一个系统的问题.所以,只要是系统问题,工科类的控制类杂志(像控制与决策,电气自动化,机械工程等),系统类杂志(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运筹学等),计算机类的杂志(计算机学报,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微型计算机系统等)都要看.即使就是工科的也可以去看,比如有点人研究水资源配置,显然就是一个系统问题.这些杂志很有帮助.4.利用网络——创新帮助的好助手.网络当然有很多专业论坛,数据库等,我都将其归类为电子文献.如何看电子文献.首先得按主题分类,很多虫子都贡献了,这里不说了.按照上3,这样你从纸质期刊得到很多灵感,那么现在你把你的这些灵感关键词或者主题,从电子文献中去索取,也要按照3的办法,看的时候,马上记下来,或者建立一个word文档或者专门的软件,把感兴趣的截取下来,并在旁边注明给你得启发是什么,它有什么用处?这个很重要,有的人看了文献,就丢在一边,看得多,丢得多.另外,在看电子文献的时候,一定要关掉qq和论坛等东西,不要让这些断了你灵感的来路.5.积累——创新的技巧和关键手段.按3,4步骤,这样你就积累了很多灵感了.厚厚一个本子或者一个长篇word文件,这样重温一遍.请记住,没有积累,是没有创新的!!!!这个积累不是说把文献从数据库下载下来,放在计算就里面,而是你看了文献,你的随时闪光点或灵感的用笔记下来的看得见的积累.这样,你把你这些闪光点,找了相关文献,觉得可以写一篇小论文,就马上动手写,不要拖,不要找借口,要知道写作的激情会失去的,找不回来的.把小论文写好了,放在一段时间,再看,可以的话,修改后就投,如果觉得可以,投高一些杂志,觉得一般,投一般核心,觉得实在不咋样,就投哪些不是核心的.这里,我周围一些同学和同事,有个观念就是要发就发好的,我觉得这个不好,即使是一篇非核心的,看到自己的东西变成铅字了,心里还是会高兴的,这会给你极大的精神动力.如果,你的稿子就是要发sci,ei,ssci等,发了一年半载都难中,会打消你得积极性和使你苦闷,而一旦苦闷了,灵感就跑了.灵感是非常偏向哪些思想活跃的人,那些有精神的人.还有要注意,大的创新点是要靠小的创新点集成的.没有小的,那有大的.胜利的目标总是在不断的加油中接近的,小论文就算你的油,写写,你就顺了,这点对于社科类的虫子,估计很重要.6.走向大自然——获取一颗创新的生态心.现在其实我们很多解决的问题来源大自然,大自然是生命的来源,也是创新的生命起源.不管你是理论研究还是社会研究,保持一个生态心很重要,过于功利,浮躁,布满灰尘的心都是创新的杀手.走向大自然,不要逛什么街和超市.这点,估计有的人会说,这与找创新点有何关系?登高而望远,试问,你在那么喧闹的超市,那么多帅哥美女从你前面经过,你的神经会得到休息吗?你的思维会有闪光吗?所以,如果在实验室或者宿舍呆烦了,不知道怎么做.不如带上自己科研灵感本和笔,去郊外或者爬山,让自己的心胸开阔起来,说不定心中的苦闷气出去了,灵感就进来了.总结:注意看交叉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杂志,多记,心静,多动手,贴近大自然.我的心得:没有不开窍的脑袋,只是方法不对.不是没有创新,而是积累不够.看完了,觉得好,别忘了评价,你的鼓励是我永远贡献经验的动力.转载自共享天下考研论坛原始地址:/viewthread.php?tid=424324&fromui d=93021上次我的导师,一个年龄42岁的博导,我们学科的大牛。

考博心得体会优秀范文分享2021年

考博心得体会优秀范文分享2021年

考博心得体会优秀范文分享2021年考博心得体会优秀范文分享2021年总结我的复习之路很简单,坚持打卡。

同样坚持打卡也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

但是坚持就是胜利。

我是统招博士,还是跨专业考,除了复习英语之外,还要学习一门从没有接触过的专业课。

今天由于疫情的关系,统招一天考三科,三科考完人整个蒙圈。

我平时觉得复习的还不错的英语,也已经对整张卷子没有任何记忆,对于自己能拿多少分完全没有把握。

分数出来之后,松一口气的同时,还是觉得,平时认真复习了,成绩就不会太差。

我是偶然在同学朋友圈看见赤马老师的公众号,当时只是萌生了要不要考博的想法,就先关注了公众号。

正式决定考博后,就联系赤马老师,报了全年的线上班。

因为这种方式很适合我。

赤马老师的团队已经把英语单项拆分成不同的群,每个群都有专业老师提前规划好了复习流程。

而我只需要做一件事,每天坚持完成群里的任务并打卡。

几个月下来,我不敢说自己打卡率百分之百,百分之九十肯定是有的。

为了能保证每天的学习进度,我也想了很多办法,毕竟单位有工作,家里有孩子,而每天要想把全年群的所有群的任务都能认真完成,不夸张的说,需要三四个小时。

坚持,说说容易,做到太难了。

我买了一个打卡的本,把单项列出来,每天打卡之后就画上。

而且要根据自己的弱项,各个单项要有轻重之分,如果有一天实在没有时间所有单项都完成,一定要保证完成自己最弱的一至两项。

而且我真的是一个很爱使用工具的人,下载各种背单词的app,因为单词量实在是我最大的死穴。

每天把团队列出的单词输入到app中,去背,最后应该是背了两遍多。

再说具体考试。

听力一直是我的较强项,不管什么考试,听力部分得分率永远最高。

而且自己擅长的部分也容易坚持,听力打卡应该是坚持得最好的。

语法是我的弱项,而且不是短期能提升的,复习过程几乎没有单独练习过完型填空,只在最后跟着团队做了两遍历年完型的真题。

阅读真的很难,第一次做真题的时候,几乎全错。

阅读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没有做过模拟题,一直是跟着团队做真题,做了三遍还是四遍。

分享考博的一些心得(更新在75楼,字数限制) !

分享考博的一些心得(更新在75楼,字数限制) !

【原创】分享考博的一些心得(更新在75楼,字数限制) !已有33人参与★★★★★★★小木虫(金币+1):奖励一下,鼓励发有价值的话题applejuice7690(金币+3):谢谢楼主的经验分享,(^o^)/~ 2010-07-16 13:11:57john222222(金币+3):置为资源帖~~:)感谢有价值的原创2010-07-20 14:50:40john222222(考博EPI+1):言之有物,很有借鉴意义~~ 2010-07-20 22:01:18考博完全不同于考硕,这里面牵涉的人为因素太多了。

我也经常在小木虫里看到不少网友发帖求助关于考博的事项。

其中,有很多事重复的话题,也是很简单的话题。

但也是由于没有考博经验而无法体会的问题。

在我考博士期间,承蒙各位网友的指教和交流,这使得我受益匪浅。

本着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态度,花点时间写点心得。

其中,这些经验也并不一定是成功的经验,更多的是笔者经历过失败和教训之后的一点心得。

如果能给今后的师弟师妹们有点帮助,我将倍感荣幸!闲话少叙,我将以话题的形式分标题在今后的时间内陆续发帖展开,谢谢!1)什么样的人应该选择读博?常常从帖子里看到不少网友在为读不读博士而犹豫不决。

在这个老大不小的年龄里,看到很多的朋友,同学都事业小成,结婚生子。

自己还在上学读书,工作还没有着落,心里不免对以往的苦苦追求的读书生活有所怀疑。

这些怀疑是正常的。

个人认为,如果你现在或者将来立志从事科研或高校的工作来说,读博这条路是必须要走的。

如果你心里已经为自己的将来事业有了蓝图,并且这些蓝图不需要博士这个必须的学历的话,显然应该坚定自己的想法,自己踏实完成心中的蓝图。

这样的做法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省下更多的时间完成自己的事情;没有必要为了一纸文凭而浪费青春。

二是最起码可以省下这个名额给更需要博士这个学位的学生。

或许他因为热爱科研而因未能有更高的学历而被迫选择其他的职业。

而干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确实是索然无味的。

博士在读感悟心得体会(3篇)

博士在读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在博士研究生的学习道路上走过了几年。

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许多挑战,也收获了满满的成长。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博士在读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学术追求的初心初入博士研究生阶段,我对学术研究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我认为,学术研究是一个探索未知、挖掘真理的过程,是一个追求真理、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这种初心让我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挑战自我。

1. 深入研究,挖掘问题在博士阶段,我逐渐明白了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首先,要深入钻研,挖掘问题。

学术研究不是简单的知识积累,而是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分析和解决。

因此,我始终保持对新知识、新领域的关注,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2. 严谨治学,求真务实学术研究要求严谨治学,求真务实。

在博士阶段,我学会了如何对待学术问题,如何进行文献综述,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这些能力的培养使我更加注重实证研究,追求客观、真实的结果。

二、挑战与成长博士阶段的学习充满了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不断成长。

1. 学术压力在博士阶段,学术压力是不可避免的。

面对导师的期望、同行的竞争以及自身的能力局限,我常常感到焦虑。

然而,正是这种压力让我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 研究方法与技能博士阶段的学习使我掌握了多种研究方法与技能。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进行文献检索、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

这些技能的提升使我能够更好地应对学术研究中的各种问题。

3. 时间管理博士阶段的学习需要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我也明白了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三、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在博士阶段,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1. 团队合作学术研究往往需要团队合作。

在博士阶段,我学会了如何与导师、同学和实验室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共同完成研究任务。

这种团队合作的经验使我更加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2. 人际交往博士阶段的学习使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行。

上海交大 2019申博经验

上海交大 2019申博经验

上海交大 2019申博经验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一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凭借其优秀的教学质量和丰富的国际交流合作经验,吸引了大量有志于深造的学子。

作为一名2019年顺利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的学生,我将和大家分享我申博的经验。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建议大家要谨慎考虑自己的兴趣和优势。

上海交通大学提供了众多的专业方向,如工程、经济、理学、法学等等。

在选择专业时,要充分了解各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就业前景,同时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天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

此外,了解一下该专业的学科竞赛、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情况,这些将有助于你更好地了解自己所选择的专业。

准备考试要做到有针对性。

上海交通大学的招生考试主要包括文化课和综合素质面试。

在备考文化课时,要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的招生要求和考试大纲,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可以参考往年的试题,了解考试重点和题型。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解题技巧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在准备综合素质面试时,要了解面试的形式和内容,准备一些常见的问题并进行反复练习,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另外,在填写申请表时,要认真填写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

申请表是学校了解你的第一手材料,要注意填写各个栏目的信息,保证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在填写自我介绍时,要注意突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的学术潜力。

此外,要准备好推荐信和个人陈述,通过这些材料来展示自己的学术和实践实力。

要充分了解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政策和招生要求。

了解招生政策和要求有助于我们制定更好的申博计划和备考策略。

此外,要及时关注招生信息和通知,了解报名时间、考试安排等相关信息,确保自己顺利地参加入学考试。

总体而言,申请上海交通大学需要准备充分,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备考。

要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在选择专业时慎重考虑。

要掌握先关的考试信息和招生政策,制定合理的备考策略。

同时要注意申请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展示自己的学术和实践能力。

希望以上经验能够对即将申请上海交通大学的同学有所帮助。

博士培养调研座谈会有感!

博士培养调研座谈会有感!

博士培养调研座谈会有感!暑假待在学校里面修改小论文,工作效率并不高,最近上海的人们真是有种“行走中的五花肉”的感觉。

前天学院通知教育部研究生司培养处来交大调研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座谈会。

学院教务办的老师问我有空没,反正工作效率不高,去参加一下倾听和反馈一下自己或者身边的问题,也没有坏处。

1 问题这次培养处来交大调研,属于小范围的调研座谈,分两场座谈会,前一场是十个博士生导师,后一场是十个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博士生,最后还有一个调查问卷。

由于他们没让我参加第一个,我就去了第二个,O(∩_∩)O哈哈~。

调研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1)博士的入学方式?对直博和硕博连读学制的看法?(2)博士资助的方式和额度?导师资助的力度多大?(3)所在学校是否有博士分流机制?对其的看法?(4)是否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参与了多少哪些类型的项目?(5)在读期间是否愿意出国交流、访学?学校和导师提供了哪些帮助?(6)对博士研究生教育有哪些意见和建议?2 我的回答(1)我是2013年春季通过申请制来交大读博的,自己感觉这种更接近西方教育的入学方式,可以通过降低入学考试复习这一阶段的时间成本。

只要本科和硕士期间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得到了充分的科研能力培训,应该是可以更直接地进入到科研中来。

对直博和硕博连读的看法:我当年是抱着先读硕看看有没有科研兴趣再读博的想法,选择本科保研。

后来,感觉这种方法也没错,万一直博中间对学术失去兴趣,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而且连硕士没的拿。

但是,对于很早确立科研兴趣并愿意从事科研工作的本科生而言,直博会少一两年时间的成本,毕竟现在各种评比都有年龄限制。

(2)这部分我只能说交大对博士的资助还是很不错的,虽然是四年博士学制,但是生活上还是相对比较轻松一点。

(3)我们学院好像是有分流机制,貌似是后10%吧。

我在座谈会的时候,坚决抵制了这种机制,因为学术应该是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探索。

培养单位引入淘汰机制,无形中会让博导和博士都感到恐慌,落在最后多难看多难熬,这样会让博士选择课题的时候偏向短平快的科研,而这是对我们国家长远发展没有好处的。

俺读博2年的写作心得

俺读博2年的写作心得

这是本人2年博士生活的一次比较系统全面的总结,本人虽非名校之子,但是这些是自己在经历了各种酸甜苦辣后的切身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和体会!如果觉得好就帮忙顶一下!科研经过近2年的博士生活,心理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兴奋、激动、忧郁、彷徨、祥和;情感上经历了一系列的孤单、狂热、虚无;生活上经历了一段悲欢离合;个人人生观经历了绝对的自我到相对的无我;个人业余兴趣经历了秦皇汉武到佛陀舍利;实验上经历了无数的好奇、憧憬、失望、郁闷、兴奋;对待科研的态度上经历了被动、迫于形式和环境到主动、基于兴趣和驱动;在文献的阅读水平上经历了中文文献到外文文献,从普通外文文献到高水平外文文献,从几天看一篇外文文献到一天看几篇外文文献,从可以获得的有限的免费外文文献的阅读到只要自己需要的几乎所有的有价值的外文文献的阅读,从阅读文献获取背景知识到阅读文献推测前景知识,从被动地学习、欣赏地阅读到主动地带有思考和质疑的阅读;在写作水平上经历了中文文献到外文文献,从依葫芦画瓢到胸有成竹,从写作苦到写作乐,从怕写作到想写作……。

总之,这2年是充满酸甜苦辣、成功失败、喜怒悲欢的不平凡的2年,这将使得我的人生观、世界观发展得更加完美,也将使我的心理、心态历练得更加成熟和稳重,更将使我的科研素养和能力得到提升。

值此夜深人静、秋高气爽、月朗星疏之际将做科研、读文献、写文章的一点初步见解和体会与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我的人一起共同分享。

做科研的体会1. 做科研要手和脑同时抓,重在抓脑:借用我们伟大的领袖邓小平的一句话,做科研要“手和脑一起抓,一个都不能软。

”而且,我认为更要注重抓脑。

脑是指科研的思维和方法,手是指实验的技术和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具体的问题更为重要。

”由此可见在科研中科研的思维和方法是第一位的而实验的技术和方法是第二位的。

但是,我们目前(至少我们肝病所是这样的)培养的研究生基本上都是培养的老板们的手,老板们也更希望我们只是他们的手而已。

读博士心得体会精华集合

读博士心得体会精华集合

首先声明这不是我的经历,这是我在小木虫看到过的几个写的非常好的读博心路历程,总共是五位虫友的经历,分享给所有在观望或在路上的人一985博士-一路走来的心理历程前几天博士学位论文答辩顺利通过,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觉得有必要将我攻读博士学位的历程写下来,给广大处于迷茫状态的虫子们一点启示。

从读博士到发SCI,再到申请出国机会,再到找工作,最后是毕业答辩,这个心理过程在短短几个月之间发生了很大转变,我少了一点迷茫,多了一点自信。

<一>我本科就读于某非211省重点学校,一本专业,高考超重点线15分,但是高考报名失利,那时候先报名,后出成绩。

我的读研想法是在高考之后就产生了,所以基本上本科期间对于数学和英语的学习是不遗余力的!后来如愿以偿,考上某985高校读硕,一年之后,硕转博,开始了硕博连读的生涯!硕士期间各种迷茫,对老板的话言听计从,老板压榨得厉害,后来实在受不了,项目做不下去,一个菜鸟挑不起大梁,其实已经很努力了,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但是方法不对,效率不高。

后来老板就请了一个年轻老师过来帮忙,我和那个老师各做一半的内容,项目时间也由半年延长到了一年半,我很努力,熬夜通宵,期间因为压力在女朋友面前也就是现在的老婆面前哭过好几次,但是我把项目做完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也开始了博士生活。

我的硕士老板在课题组是个小角色,我转博以后还是跟着他,因为出身不好,大老板瞧不上我,小老板也没把我当回事,但是我勤奋踏实肯干的形象还是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老板脑子里!转博之后,小老板还想让我接着做项目,大概意思是说,这个项目你懂的最多,责无旁贷了。

我是小老板第二个学生,第一个是师姐,师姐身体不好,老板也不敢强求,所以小老板在管理学生上没什么经验,以为只要压榨就可以出成绩,待遇也给的很低,都是最低标准,每个月300块,加上学校的240块,刚够生活费吧!转博之后学校的补贴多了一千块,所以我也不想再一直看小老板的脸色,就拒绝了他,我说我已经博士了,那些技术类的就交给师弟吧,老板很不愿意,但是我挂名是大老板,小老板也怕我把事情闹大,就不看好我,让我自生自灭。

读博三年的一点体会

读博三年的一点体会

转:读博三年的一点体会1、写在前面的话明天我就要走完博士三年的最后一站,论文答辩。

想想这三年来走过的路,并不平坦。

曲曲折折、坑坑洼洼。

中间有过徘徊,有过失落;有过困苦,也有过喜悦。

我想这其中的滋味怕是三言两语无法说得清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还是在三年内顺利的毕业,发表了数篇IF>5的文章,拿到了四五个从985高校到重点研究所到省属高校等的OFFER,总的来说,这个结局还算比较的完满了。

虽然,这对于很多人来说不值得一提,我也希望大家比我做得更好,在此我只希望把我的一些读博期间的个人总结拿出与大家分享。

如果你觉得有用,那是我的荣幸。

如果你觉得我讲得不合理,请一笑置之。

2、关于为什么要读博士?研究生毕业时,当时老板极力劝说要我跟他做博士再留校。

可是我一心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于是便跑到了沿海一大型台企上班。

可是上了几个月之后,我就发现,原来事情并不如我想象的那样美好。

公司严格的等级制度,军事化的管理,以及遥遥无期的升职机会,都让我感到无所适从。

这时我才突然醒悟,原来我并不适合于呆在公司,学校的生活才是我的归属。

于是便下定决心考博,争取以后留在高校。

其实后来想想,其实有过这一段经历,并非坏事,表面上看是浪费了一年的时间,但是我经历过这种不属于自己的生活后,更有动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目的性也更加明确。

这是我比同班同学更加努力的原因。

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对于自己以后的追求并不清楚,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博士。

结果可想而知,这些人的结局很可能除了延期,就是勉强混毕业,然后随便找个地方混日子了。

所以,在这里我想和大家说的就是,读博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我读博的目的是什么?进高校做科研;进大型企业作高管;出国博后?等。

只有目的明确了,你才更有动力去努力。

3、关于老板?可以这么说,老板决定了你从博士开始至你毕业后很多年的命运。

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有个别自学成才的牛人存在。

但是,一个好的老板可以给你提供好的研究条件,让你不用担心测个GPC或NMR还要四处求人,等上几个月;及时的指导,避免你走过多的弯路;好的前沿的课题,让你有机会到这些主流或TOP期刊上露个脸;好的工作氛围,让你每天保持好的心情沉静在实验中。

同时考上中科院和上海交大博士有感

同时考上中科院和上海交大博士有感

快到高考了,想起这半年来我的考博经历,突然很想发一下感慨和牢骚,在此宣泄一下,也算给后来的师弟师妹们一点建议和参考吧。

顺便提一下,经过紧张激烈的四十多天复习的苦战,本人于今年顺利通过了中国科学院和上海交大的博士生入学考试。

经过方方面面的衡量之后,我最终选择了去上海交大攻读博士学位。

这样选择的原因下面会讲到,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供参考。

一:联系导师不得不最开始就着重强调:联系导师是考博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在初步定好考博学校之后,就要和所报考院校中意的老师取得联系,询问是否有招生名额,能否报考。

我当初联系老师算是比较晚吧,大概是暑假后9月底10月初。

不过对于大多数考博的人来说,这个时候刚刚好。

因为太早,学校里面直博名额什么的还没有确定,报考的导师也不清楚是否有名额;太晚的话,怕别的学生比你早联系就不好了。

一般情况下,导师对一个学生很中意的话,后来联系的学生,导师一般也不会答应其报考了。

在此说点题外话,联系导师的过程中,如果读研期间的导师有关系,可以尽量利用。

如果没有,也没关系,凭着自己的本事也是可以和考博导师很好的沟通的,这就要看自己了。

通常跟导师初次联系,都是发邮件。

导师回复邮件的情况一般有几种:1、欢迎报考。

我觉得这种最笼统,说明不了问题。

自己可以接着努力,和老师多沟通,看看进展,但很可能考过初试之后就是没有名额,我只是说是可能,呵呵。

2、名额有限,可以报考,但有竞争。

这种我倒是认为很好。

很多人说这样的回复不满意,一般会被刷。

我倒是认为这样很好,最起码导师没有骗你,而且给你机会去证明自己,考的好就可以上,一般是这样。

我考上海交大就是这样的。

3、你的研究方向和我一样,。

各种一大堆他的研究方向和你相关,欢迎报考什么的话。

不可否认,这是最好的情况,你可以放心的去考,一般不会出问题的。

但不排除偶然,我报考的中科院那个研究所导师当初就是这样回复我的,但最后由于直博和本所的硕转博名额问题,没有要我,尽管我可以很轻松的调剂到所内其他实验室,最终我还是放弃。

考博个人陈述3篇

考博个人陈述3篇

考博个人陈述3篇考博指报考博士生的考试,博士研究生考试分为春季考试和秋季考试两种,一般来说春季考试在三月份进行,九月份入学。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考博个人陈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考博个人陈述1尊敬的老师:您好!我叫,是环境工程专业2012级应届毕业生,现正在为考取博士研究生做准备。

我怀着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够读取贵校环境学院的环境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进一步提高自己在环境领域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按照要求,我分别就个人的道德修养、学术动机、学术背景、学习设想、研究工作和就业目标等方面做个人自述,请审阅并考察,谢谢!道德修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崇高的人格修养,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每个人所应追求的目标。

在思想上,本人始终秉持着”勤奋、求实、进取、奉献”的原则来对待工作和生活。

同时,我作为一名共青团员,始终向身边的党员学习,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约束自己,在这样的标准下,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结合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科学指导我的科研生活。

在学术道德方面,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王建兵老师经常教导我”在学术问题上,一定要本着勤恳诚实的态度去对待,不骄不躁,不卑不亢”;更要求我”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更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

无论在哪个领域,凡是有所作为的人,都是以诚信二字为根本,努力达到孔子所言的道德上的”君子”,同时孔子有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寓于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样的君子标准,也许只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通过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阶段的学习,我在专业领域有了一定的提高,眼界得到了很大的开阔,同时也意识到做科研的辛苦与意义,基于这样的认识,让我端正了考取博士研究生的目的和心态,脚踏实地的做事,谦虚谨慎的请教学习,在做科研这样一条辛苦的道路上,苦中作乐,岂不快哉!学术动机:就学习动机而言,我本科和硕士阶段均从事环境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可以说对环境领域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在不多的课余时间里,我会经常阅读一些更深层次的环境学书籍和期刊杂志,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我了解了更多环境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是我在正常学习和研究生活里接触不到的,这更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希望能通过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正确的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知识,为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985高校在读博士学习心得感悟

985高校在读博士学习心得感悟

985高校在读博士学习心得感悟偶然看到了一位985博士的学习感悟,不禁惊叹这简直就是说给我们家里那位焦虑、拖延、懒的、没动力的少年听的!以下就是感悟全文:本人南京985高校在读博士,回首这十几年的求学路,自己也曾辅导过学生办过班带过课,以及自身和同学的经历,颇多感悟。

为了方便看,我就以点的形式写出来,不写成长篇大论。

纯公益贴,绝无炫耀的意思,如果您觉得有些观点不正确,欢迎讨论:1.小学时代如果能写一手工整的字,具有准确的数学运算能力,OK,完美了。

对以后的学业生涯够用了,所以尽量给孩子五彩缤纷的童年吧。

2.小学和中学这十二年的学习内容,都是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以前(阿基米德啊、牛顿啊、笛卡尔)人类创造以前的东西,思辨性不高,真的不难。

3.如果想要拿诺贝尔奖或者当选两院院士,这个要看天赋和智商,但是学那些几百年以前的东西,考个好的高中好的大学,基本和智商无关。

和什么有关?情商!4.学习不好的同学,基本都是严重拖延症患者,今天的事能拖到下个学期。

5.勤奋永远是真理吗?!教育学理论里面有个“有效时间”的概念,看你的心用在学习上面的时间是多少。

所以看到班上很多拼命学的学不好,玩的反而学的好的,不要惊讶。

6.总是期待天才,我就读的都算是不错的高中、大学,读书读到现在都没有看到无师自通的天才。

同学的差距是有的,差距在哪里?接受能力和专注程度,这些都是情商的范畴。

7.时代发展的当今,似乎城市里面的孩子更容易在学习方面出人才,我大学的同学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农村孩子。

(寒门再难出贵子,虽然不想承认,但确实现实!)8.但是农村的孩子要么不读,读就会读得非常好。

“寒门出才子”是真理!高中、大学里面学习拔尖的一般家境都不好。

我就是地道的农家子弟。

9.女孩子小学一般成绩都不错,到了初中就不是太好了。

这个是什么原因?!教育学给出的是生物学解释,Thelawofthenature.10.有鉴于第9条,女孩子上了初中一定要对数学引起高度重视。

上海交大考博的一些经验

上海交大考博的一些经验

上海交大考博的一些经验本人是2010年参加交大博士入学考试的一名外校考生,因3月底发帖公布成绩后不断有战友发短信要求交流一下备考经验,故现在此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备考体会。

首先是英语:英语成绩的高低主要还是取决于平时的水平,因此我认为决心考博战友一定要提前准备,最好提前一年开始每天学习英语。

当然英语的复习可以针对交大博士英语考试的命题特点来开展。

我认为交大博士英语有以下特点:1:强调词汇:交大考博英语没有听力,但是词汇要求量大,这就要求大家一定要在平时多背单词,多做单词辨析的题目。

考前词汇量至少要达到8000左右。

2:重视阅读:交大英语有六篇阅读,如加上2篇cloze,一共有8篇阅读。

所以一定要多做阅读,培养语感。

交大考博英语一大特点是cloze2 这种题型,考前一定要从网上找一些真题或参加交大组织的学习班多练几次,这里推荐一下考研秘籍考博网的上海交大考博英语参考书非常好,熟悉该题型。

3:写作比重大:交大考博英语作文要求300字且分数达25分。

所以复习时一定要多练写作,考前一定要在50分左右完成300字的作文,我认为这一部分如下功夫多收集好的句型,多背好范文,网上收集一些好的提高英语作文的视频,坚持练个3-4个月,作文肯定可以帮助拿分,我认为不论你基础如何,作文绝对是那种肯下功夫就能看到成效的部分。

另外,今年交大作文第一次出现看图作文,我认为这种命题形式可能还会采用,请大家准备作文时可以背一些图表作文的标准范文。

其次是病生:这一部分可能对大家帮助较大,一是因为,英语主要靠平时基础而专业题各科不一样很难找到复习时共性部分。

曾听说过交大病生难是传统,但我的经验是如复习得法还是能得到一个理想成绩的(我的病生成绩87分)。

我认为交大病生有以下特点1:题型多,题量大:这要求大家一定看书要细,要理解。

交大的题都是围绕7年制教材命题的,这本教材一定要反复研读,不要错过小的细节(我共细读了3遍)。

2:专业英语要求高:今年的交大病生的名解,判断及病例讨论均用英语命题,所以大家在复习得时候要留心记下教材中出现的所有专业英语词汇并进行记忆,只有这样考试时才不会连体都看不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交通大学考博与读博有感(十二)目前考博收费制度改革对考生影响
考博系列咨询问答:考博与读博有感(十二)评目前考博收费制度改革对考生的影响
2007年考博即将告一段落,今年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很多的学校对于目前的收费制度进行了改革,由以前的学校、学生买单改变成现在导师买单的状况,目前实行这项改革的学校很多: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等,可以说这项改革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学生,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任何事务都是具有两面性,以下以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分数线为例作一不全面的剖析:
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招生入学考试复试基本分数线如下:
单科成绩≥45分,总成绩(三科)≥160分。

联系我们扣扣:四九三三七一六二六。

电话:四零零六六八六九七八
各院(系)原则上按1:1.2比例确定复试考生人数,复试采取差额选拔方式进行。

复试成绩满分为200分,与初试成绩一并计入录取总分。

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交大2006年的录取分数线是初试三科总成绩180分、单科成绩50分,在2007年分数线没有出来之前,博士家园对于报考上海交通大学的考生做过一些调查和了解,(考试大)普遍的分数考的很好,博士家园对于2007年的分数线的预测也是至少和去年持平甚至更高。

毕竟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已经取消了英语听力的测试,而且目前考博的大军日益壮大也会造成水涨船高的状况,可是最终公布的分数线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出乎了很多人的意外,不过从另外一个情况去分析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是正常的,由于目前是导师出钱,对于上海交通大学导师而言第一个学生是6000,第二个是12000,第三个是18000,所以导师所承受的压力也是很大的,既然现在是市场经济,导师出钱的话,那么那就应该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自己认为是优秀的学生,毕竟很多的导师对于考试都不是很在意,很不在乎那些所谓的高分。

这样目前分数线的过低,从来让导师有了更多的主动权和能动权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生,而不会受到分数线的限制。

从而让导师有了更多的自主权,说的直接些,导师想招谁就可以招谁,而不会受到分数线的限制,以下再以某学院的复试形式为例进一步说明导师的自主权:(复试总分200分,有三部分组成。

其中笔试40分,导师60分,自我介绍及问答100分。

)经过复试过的朋友了解,其中笔试40分的题目是导师出的,是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出的题目,可以说,最终评判的人也是自己报考的导师,这个可以说是导师说了算,那么导师的60分显然还是导师说了算了,自我介绍及问答100分,一般是三个导师参与复试的,可是说真正唱主角的或者说最终作决定的还是导师,其他的导师对于不是他的学生一般不会作出实质性的评判,主要还是以自己报考的导师的评判为主。

从以上的分析可见,复试的200最终的导师的决定权就是200分,回过头大家看看自己考试的成绩总分是300分,可是要想在考试的时候拉开距离一般是很困难的,可是艰难的拉开的距离在复试的时候可以说太容易左右了。

其实从以上的分析还是希望给大家一个提醒,在确定报考某个学校某个导师的时候,必须加强和导师的沟通和交流,在得到导师的认可和默许的情况下才可以去报考,而不要一味自信自己的实力很强,我能我会考很高的分数,否则这样一定会打败仗的!
这种收费制度的改革从很大的程度上,博士家园认为是目前博士改革体制的一项尝试性的改变,是一种积极的尝试,由于之前学生,学校买单导致大量的没有课题的博导们招收廉价的劳动力,学生不是不愿意干活,可是宝贵的青春年华在付出的同时,没有收获到更多的积累和财富。

在艰难的攻读博士学位的过程中,所面临测试没有课题可以去做,没有资金去做测试、试验、调查,在郁闷中艰难的应付毕业为了读博而读博,为了学位而学位。

可以说对于导师和学生都是痛苦的!从国外的博士招生情况来看,国外在博士,博士后这块的制度要健全的很多,大量的攻读博士,作博士后工作的朋友
么,生活过的相对还是很安逸的,从而可以让他们安心的去从事科研工作,而不会有太多的后顾之忧。

希望目前的一些改变,能让我们看到未来博士改革的明天。

博士家园也希望未来读博的朋友们生活的更加的快乐。

本文由“育明考博”整理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