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视觉系统设计方法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人脸识别系统设计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和相应算法对人的脸部特征进行识别和验证的技术。
在现今的社会,这种技术应用场景很广泛,例如门禁系统、刷脸支付等。
在此,我们将探讨如何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设计一个高效、智能的人脸识别系统。
一、数据采集人脸识别技术集成了图像处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因此,实现高效的人脸识别,首先需要建立一个高质量的人脸数据库。
在这个过程中,实时采集人脸数据十分重要。
采集人脸数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光线要充足在采集人脸图像时,要注意使光线充足,避免光线强烈或者光线暗淡情况下的采集,确保采集到的图像清晰度和色彩还原度。
2.尽可能减少噪声在采集人脸数据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干扰,例如头发、帽子、眼镜、遮挡物等等。
因此要尽可能减少这些噪声的影响,以提高识别的准确度。
3.扩大样本为了提高系统鲁棒性及泛化能力,我们需要尽可能地扩大样本空间,包括不同的姿态、表情、场景等,以充分训练算法和提高识别准确度。
二、算法选型对于人脸识别系统,最核心的就是选用什么样的算法。
常见的算法有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LDA(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Embedding-based等等。
下面简单介绍下几种算法:1.PCA(主成分分析)算法PCA通过将高维数据映射到低维空间,实现对数据降维的目的,以提高对数据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在人脸识别领域,PCA就是通过将特征向量投影到最具分离性的维度上,使得人脸识别建模更加准确。
2.LDA(线性判别分析)算法LDA同样是在降维的基础上,提高数据分离度和识别准确率的算法。
与PCA 不同,LDA并不仅仅是将数据映射到低维空间,而是强调对类别的判别能力,使得不同类别的数据之间差异最大。
3.Embedding-based算法Embedding-based算法是近年来人脸识别领域比较新的算法。
工业机器人视觉设计报告
工业机器人视觉设计报告工业机器人在现代制造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机器人视觉设计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中,视觉系统有着很大的潜力,它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增强生产的可靠性。
因此,本文将详细介绍工业机器人视觉设计报告的相关内容。
一、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的作用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又称机器视觉系统,它利用摄像头、光源、镜头、图像处理软件等设备对产品进行图像采集、处理与识别,以实现机器人的自动化操作。
视觉系统通过采集和处理来自生产线的视觉信息,生成数字信号,并向机器人发出指令。
这种视觉系统使机器人能够根据从摄像机获取的视觉信息进行操作和决策,从而能够自动化地完成各种生产任务。
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可以帮助避免生产过程中的错误,减少废品产生,提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效率。
二、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的设计要素1、光源的选择在机器人视觉系统设计中,光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光源的选择会影响到图像的质量。
一般而言,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需要稳定均匀的光源才能保证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2、相机镜头的选择相机镜头是机器人视觉系统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选择相机镜头时,需要考虑与光源和待测物件的距离、成像质量、光圈范围、焦距等因素。
不同的应用需要不同类型的相机镜头。
例如,在机器人测量应用中,高分辨率的相机镜头是必要的。
3、图像处理软件的选择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中的图像处理软件对于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非常重要。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种类的图像处理软件可供选择,这些软件用于处理视频数据、组成音频和视频文件、可视化数据、图像增强和3D图像等方面,以达到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的目标。
4、视觉系统的编程有了选好的设备和软件,下一步就是对系统进行编程。
视觉系统定义了机器人需要遵循的一系列预定规则,这些规则是通过编程实现的。
在编程中,需要考虑到光源、相机镜头等设备的类型和特性,同时需要优化算法、制定数据采集规则等。
机器视觉方案
机器视觉方案
一、引言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套详尽的机器视觉系统设计,旨在提升自动化流程效率,确保检测精度,并遵循行业规范及法律法规。通过精确的需求分析与严谨的系统设计,本方案将为用户提供一个可靠、高效且易于维护的机器视觉解决方案。
二、项目背景与目标
随着智能制造的深入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在质量控制、自动化装配、物流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项目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控制与执行模块:根据分析结果,执行相应的控制指令;
-监控与管理模块:监控系统运行状态,提供用户操作界面。
2.硬件配置
-选用高性能工业相机,满足高速图像采集需求;
-配置高效处理器,确保图像处理的实时性;
-选择稳定的照明系统,保证图像质量;
-采用可靠的网络通信设备,确保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与安全性。
3.软件设计
-系统集成:将各模块进行集成,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4.合规性保障
-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技术应用合规;
-严格执行信息安全政策,保护用户隐私;
-采用成熟的技术方案,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四、实施方案
1.项目启动:明确项目目标,组建项目团队,进行项目立项。
2.技术调研:深入了解机器视觉相关技术,选择合适的技术路线。
4.易于维护: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模块化设计,便于日常维护与升级。
5.合规性:系统设计需符合工业生产安全标准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四、系统设计
1.总体架构
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以下核心模块:
-图像采集模块:负责实时获取待检测对象的图像信息;
-图像处理与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
-开发环境:选用成熟稳定的机器视觉开发平台;
-算法实现:采用先进的图像处理与识别算法,提高检测精度;
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开发
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开发智能工业机器人系统是当今工业领域的重要技术创新之一。
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工业机器人系统在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的潜力。
本文将结合机器视觉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智能工业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探讨如何利用机器视觉技术来实现智能工业机器人系统的优化。
在工业生产中,智能工业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而机器视觉技术作为现代工业自动化的基础之一,具备了识别和检测物体、测量尺寸、判断形相等功能。
因此,将机器视觉应用于智能工业机器人系统是一个合理且高效的选择。
智能工业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要素:首先,系统中的摄像头选择与摆放。
摄像头是机器视觉系统的核心组件,用于捕捉视觉信息。
摄像头的选择要根据实际需求,例如所需要检测或识别的物体大小、距离、光照条件等因素来确定。
摄像头的摆放位置也需要考虑到视野范围的覆盖,以便能够准确获取所需的视觉信息。
其次,图像处理算法的开发。
机器视觉系统需要通过对捕捉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来达到识别、检测和判断等功能。
常用的图像处理算法包括边缘检测、特征提取、图像分割、目标跟踪等。
在开发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算法,并进行优化和调试,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此外,系统的数据存储与处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智能工业机器人系统面临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存储需求,例如图像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中间数据等。
设计时可以选用高效的数据库技术,以确保系统的数据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另外,系统的通信和控制部分也需要充分考虑。
智能工业机器人系统通常与其他设备进行交互和通信,因此在设计和开发中需要确定合适的通信协议和接口。
同时,在系统的控制方面,需要考虑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配合,以实现对机器人动作的精确控制。
最后,系统的测试和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在完成系统搭建后,需要进行系统的功能测试和性能优化,以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提供准确的结果。
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在工业制造等领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检测系统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对图像或视频的处理分析,实现对物体进行自动化检测和判断。
本文将介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引言随着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生产效率和质量要求。
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检测系统应运而生。
该系统可以准确、快速地对产品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精度和效率。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检测系统的核心设备是计算机和视觉检测设备。
计算机负责图像处理和算法运算,视觉检测设备负责图像采集和输入。
此外,根据具体需求,系统还可配备其他硬件设备,如运动控制系统、光照控制系统等。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检测系统的关键部分。
在软件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图像处理算法的选择和优化,以及系统界面的设计等方面。
首先,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图像处理算法,如边缘检测、形状匹配、颜色识别等。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可能需要集成多种算法,以实现更精确的检测和判定。
其次,设计系统界面,使之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用户可以通过界面设置检测参数,查看检测结果等。
三、系统实现1. 数据采集系统实现时,首先需要进行图像或视频的采集。
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可以选择合适的图像采集设备,如摄像头、工业相机等。
通过采集设备,将待检测的物体图像输入到计算机中。
2. 图像处理与特征提取采集到的图像需要进行预处理,并提取出适用于检测的特征。
预处理包括图像去噪、图像增强等操作,以提高后续处理的效果。
特征提取是基于机器视觉的自动化检测系统的核心步骤,通过选择合适的算法和参数,从图像中提取出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
3. 检测与判断通过对特征提取的结果进行分析和处理,系统可以对目标物体进行自动化检测和判断。
根据具体需求,可以设置不同的检测标准和判定规则,以实现对不同缺陷或问题的检测和判断。
机器视觉技术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
机器视觉技术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机器视觉技术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
它是指利用计算机视觉算法和技术,对人类视觉的模拟和延伸,从而实现对物体、场景和动作的自动识别和分析。
机器视觉技术为我们带来了更加智能化、高效、准确的解决方案。
一、机器视觉技术的基本原理1、图像采集在机器视觉技术中,图像采集是第一步。
它通过电子传感器,如CCD摄像头、USB摄像头、网络摄像头等,来获取实时视频、静态图像等。
这些数据包含了需要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原始信息。
2、图像处理图像处理是机器视觉中的核心环节,它主要是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和优化。
处理的具体任务包括图像分割、边缘检测、滤波、特征提取、匹配等。
通过处理后,可以提取出图像中的有用信息。
3、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机器视觉的一个关键环节。
它可以将图像中的信息提取出来,例如,物体的特征、颜色、形状、纹理等。
通过这些特征,可以实现对物体的自动识别。
4、识别与分类识别与分类是机器视觉中实现自动化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将特征提取后的数据与预先设定的类别进行比较,从而实现对图像进行自动分类。
例如,将图像中的人脸与人脸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实现自动识别。
二、机器视觉技术的设计方法机器视觉技术的设计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分析首先需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实际应用场景,从而明确机器视觉应用的目的与要求。
在这一步中,需要确定识别对象的特征、光照情况、拍摄角度和距离等因素。
2、图像采集与处理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选择合适的图像采集设备和图像处理算法。
在这一步中,可以采用一系列图像处理技术,如降噪、增强、去除干扰物等,来优化图像质量。
3、特征提取与分类根据应用要求,选择合适的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
例如,对于人脸识别,可以采用PCA、特征金字塔等算法来提取特征,并使用SVM等分类算法对人脸进行分类。
4、应用集成根据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将采集、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等模块进行集成。
《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件识别与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件识别与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工件识别与定位技术在生产线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工件识别与定位方法往往依赖于人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
因此,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件识别与定位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件识别与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本系统主要由工业相机、光源、工控机等硬件组成。
其中,工业相机负责捕捉工件图像,光源提供合适的光照条件,工控机则负责图像处理和系统控制。
(1) 工业相机:选用高分辨率、高帧率的工业相机,以保证图像的清晰度和实时性。
(2) 光源:根据工件的特点和图像处理需求,选择合适的光源类型和布置方式,如环形光、同轴光等,以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
(3) 工控机:选用性能稳定的工控机,搭载高性能的图像处理算法,实现工件的快速识别和定位。
2. 软件设计本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包括图像处理算法和控制系统。
(1) 图像处理算法:采用机器视觉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包括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式匹配等步骤。
其中,特征提取是关键环节,通过提取工件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实现工件的准确识别。
(2)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负责协调各个硬件设备的工作,包括相机的触发、光源的开关、工件的抓取等。
同时,控制系统还需要与上位机进行通信,接收上位机的指令并反馈系统状态。
三、算法实现1. 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是机器视觉系统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图像滤波、二值化、边缘检测等步骤。
通过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可以消除噪声、提高信噪比,为后续的特征提取和模式匹配做好准备。
2.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工件识别的关键环节。
本系统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提取方法,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自动学习工件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
在提取特征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特征描述符和特征匹配算法,以实现工件的准确识别。
3. 模式匹配模式匹配是工件定位的关键步骤。
《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件识别与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件识别与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工件识别与定位技术在生产线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传统的人工识别与定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因此,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件识别与定位系统应运而生,其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对工件的快速、准确识别与定位,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件识别与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本系统硬件部分主要包括工业相机、光源、工控机等。
其中,工业相机负责捕捉工件图像,光源提供合适的照明条件,以保证图像质量,工控机则负责图像处理和算法运行。
硬件设备需具备高稳定性、高精度和高速度的特点,以满足生产线上的实时性要求。
2. 软件设计软件部分主要包括图像预处理、工件识别和工件定位三个模块。
图像预处理模块负责对原始图像进行去噪、增强等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
工件识别模块通过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对预处理后的图像进行识别,提取出工件的特征信息。
工件定位模块则根据识别结果,确定工件在图像中的位置信息。
三、算法实现1. 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是工件识别与定位的前提。
本系统采用去噪、二值化、边缘检测等算法对原始图像进行处理,以提高图像质量和特征提取的准确性。
其中,去噪算法用于消除图像中的噪声干扰,二值化算法将图像转化为黑白二值图像,便于后续的特征提取和识别。
2. 工件识别工件识别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
本系统采用深度学习算法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实现对工件的快速、准确识别。
具体而言,我们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对大量工件图像进行训练,提取出工件的特征信息,并建立特征库。
在识别过程中,系统将预处理后的图像与特征库中的特征信息进行比对,找出最匹配的工件类型。
3. 工件定位工件定位是在识别的基础上,确定工件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
本系统采用模板匹配算法实现工件定位。
具体而言,我们首先在特征库中选取与待定位工件相似的模板图像,然后在预处理后的图像中搜索与模板图像相匹配的区域,从而确定工件的位置信息。
机器视觉系统的设计方法
检 测 、 片解 读 、 航 显微 图像 判读 等 , 本上 属于 图像 处 基
理 和识 别 的范 畴。2 0世纪 7 0年代 , 些机器 视 觉应 一
摘 要 : 文章主要介绍 了机 器视觉 系统的概念和发展 历程 , 绍 了机 器视 觉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 介 从工业
摄像 机 、 头 、 源、 镜 光 图像 采 集卡 几 方面 详 细 阐述 了机 器视 觉 系统 的设 计要 点 、 类 、 型 。 分 选
关键 词 : 器视 觉 ; 机 系统组 成 ; 选型 方法
视 觉研 究领域 中一 个十 分重 要 的理 论框 架 。到 了 8 O
单进 行 配置 。 基于 P C 的系统体 现 了可靠 性高 、 L 集成
化 、 型 化 、 速化 的特 点 , 用 简 便 , 手快 , 与 小 高 使 上 但 P — AS D系统相 比 , 本较高 。 C B E 成 视 觉 系统 设计 时首 先 要选 择 适 合 自己 的运行 环 境 , 觉组 成 的选择 主要 有下面 几 个步骤 。 视
p it f e inn a hn iins se , ls i ig c o sn p , n m e a e h o t f on so sg igm c ievso y t m ca sf n , h o igt e e u d y y rt st em s o
m a u a t r r h il f a h n iins s e i hn . n f c u e si t ef do c ievso y t m c ia n e m n Ke wo d : a hn iin s se c m p n ns s lc in m e h d y r s m c ievso ; y t m o o e t ; ee t t o o
基于机器视觉的目标检测与识别系统设计
基于机器视觉的目标检测与识别系统设计1. 引言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机器视觉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目标检测和识别是机器视觉领域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它涉及到了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基于机器视觉的目标检测与识别系统的设计,旨在实现对图像中目标的自动识别和定位。
2. 系统设计(1)图像获取与预处理目标检测和识别系统首先需要获取待处理的图像数据。
图像可以通过摄像头、图像数据库或者其他图像采集设备进行获取。
获取到的原始图像需要经过预处理,包括图像去噪、图像增强、图像尺寸调整等步骤。
预处理的目的是提升图像的质量,为后续的目标检测和识别算法提供更好的输入。
(2)特征提取与描述特征提取是目标检测和识别的关键步骤,它通过从图像中抽取有意义的特征信息来描述待识别目标。
常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局部二值模式(LBP)、方向梯度直方图(HOG)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等。
选取合适的特征提取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目标检测和识别系统的性能。
(3)目标检测算法目标检测是指在图像中定位和识别感兴趣的目标。
经典的目标检测算法有基于模板匹配的方法、基于滑动窗口的方法和基于特征的方法等。
其中,基于特征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它通过构建分类器来判断图像区域是否包含目标,并实现目标的定位和识别。
(4)目标识别算法目标识别是指根据提取到的特征信息,将目标归类到预先定义的类别中。
目标识别算法可以采用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比如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和朴素贝叶斯等;也可以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如卷积神经网络(CNN)等。
选取适合的目标识别算法可以提高系统的准确率和鲁棒性。
(5)系统评估与优化设计好的目标检测与识别系统需要进行评估和优化。
评估的指标可以包括准确率、召回率、精确度和F1值等。
通过评估系统的性能,可以分析系统的优点和不足,并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优化的方法可以包括算法参数的调整、数据集的更新和模型的改进等。
《基于机器视觉的手势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机器视觉的手势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视觉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手势识别作为机器视觉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设计并实现一个基于机器视觉的手势识别系统,以提高人机交互的便捷性和自然性。
二、系统设计1. 硬件设计本系统主要包含摄像头、计算机等硬件设备。
其中,摄像头用于捕捉手势图像,计算机则负责处理这些图像信息。
为保证系统识别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我们选用高分辨率、低延迟的摄像头,以及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计算机。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模块。
(1) 图像预处理图像预处理是为了提高图像的质量,以便后续的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
主要包括图像滤波、二值化、归一化等操作。
其中,图像滤波用于消除图像中的噪声,二值化将图像转化为黑白二值图像,归一化则将图像的尺寸和亮度进行统一处理。
(2) 特征提取特征提取是手势识别的关键步骤,主要目的是从预处理后的图像中提取出手势的特征。
本系统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特征提取方法,通过训练卷积神经网络(CNN)来提取手势的特征。
(3) 模式识别模式识别是对提取出的特征进行分类,以确定手势的种类。
本系统采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模式识别,通过训练大量的手势样本,建立手势与类别之间的映射关系。
三、系统实现1. 数据采集与处理首先,我们需要采集大量的手势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专业的手势采集设备获取,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收集。
然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图像滤波、二值化、归一化等操作,以便后续的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
2. 特征提取与训练利用深度学习技术,我们训练一个卷积神经网络来提取手势的特征。
在训练过程中,我们需要大量的带标签的手势数据。
通过不断调整神经网络的参数,使网络能够准确地提取出手势的特征。
3. 模式识别与测试在特征提取完成后,我们使用支持向量机进行模式识别。
基于机器视觉的零件尺寸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机器视觉的零件尺寸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和现代工业生产的复杂性增加,对零件尺寸的精确检测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人工检测的局限性和效率问题引发了机器视觉技术在零件尺寸检测中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零件尺寸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引言机器视觉技术是指模仿人眼视觉系统的感知、识别和判别能力,通过相机、图像采集卡、计算机等设备,对图像进行采集、处理和分析的技术。
在制造业中,机器视觉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之一就是零件尺寸的检测。
二、系统设计1. 系统硬件设计基于机器视觉的零件尺寸检测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相机、光源、图像采集卡和计算机等设备。
相机是将被检测零件的图像采集下来的关键设备,其选型应根据零件的特性和检测要求来确定。
光源的选取也至关重要,应以保证零件表面被光照亮且不产生阴影为原则。
图像采集卡负责将相机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和分析。
2. 系统软件设计基于机器视觉的零件尺寸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通常包括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尺寸计算三个主要步骤。
图像预处理是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噪声去除、平滑处理和图像增强等操作,以提高后续处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特征提取是基于处理后的图像,通过算法提取图像中与零件尺寸相关的特征信息,如边缘、角点等。
常用的特征提取算法有Canny算法、Sobel算法等。
尺寸计算是根据所提取到的特征信息,结合已知的标定参数和尺寸测量原理,进行尺寸计算并给出结果。
常用的尺寸计算方法有比例尺寸计算法、基于几何关系的尺寸计算法等。
三、系统实现1. 硬件搭建在系统实现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硬件设计的要求,搭建相应的硬件平台,包括安装相机、配置光源、连接图像采集卡和计算机等设备。
确保硬件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软件开发基于机器视觉的零件尺寸检测系统的软件开发需要根据所选用的开发平台和编程语言进行。
可以选择常见的开发平台,如OpenCV、MATLAB等,以及常用的编程语言,如C++、Python等。
机器视觉系统设计方法
2 设计方法
机器视觉系统主要部件包括:光源,镜头(有时包含滤光片) ,相机,图像采集卡,图 像处理平台等(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
图 1 机器视觉系统示意图
Frame Syn. Lens(Filters)
Frame Grabber PC
图 2 机器视觉系统基本构成部件
2.1 CCD 相机 CCD 相机作为机器视觉系统的图像传感器部件,主要包括三类:线扫(Line Scan) ,高 灵敏度线扫(High Sensitivity Line Scan)和面扫(Area Scan) 。 其中面扫又包括:隔行转移 (Interline Transfer) ,全帧(Full Frame)和帧转移(Frame Transfer)三种类型 。 各种类型 CCD 相机的传感器构架如图 3 所示,其性能比较见表 2。 在进行相机选择时,确定类型后首先需要考虑是系统的一些特殊要求,主要包括: (1) 抗饱和性能(Booming Resistance) ; (2)选用黑白相机(Monochrome Camera)或彩色相机 (Color Camera) 。其次我们根据问题要求选择合适的图像分辨率和像素分辨率。 需要说明的是, 在彩色线扫相机中有两种类型: 三线性 (Tri-linear) 和三片 (Three-chip) 两种, 其结构原理示意如图 4 所示 。 三 线性相机的图像传感器由紧密并排的三列线扫传感器构 成, 其三个颜色通道采集到的是运动物体不同位置的颜色信息, 需要进行匹配 。 而三片相机不 存在匹配问题,其采用的是三棱分光原理(如图 5 所示) ,该类相机较三线性相机价格更为 昂贵。
工业机器视觉采像系统原理和设计
工业机器视觉采像系统原理和设计工业机器视觉采像系统是一种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来处理和分析工业场景中的视觉信息的系统。
它主要由图像采集设备、图像处理算法和图像分析软件组成。
1.图像采集设备:图像采集设备是工业机器视觉系统的核心部件,它用来将工业场景中的物体信息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
常用的图像采集设备有工业相机、CCD摄像头、CMOS摄像头等。
在图像采集过程中,采集设备需要考虑到光照条件、视野角度、分辨率和采样速率等因素。
2.图像处理算法:图像处理算法是对采集得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的关键环节,它能够提取和处理图像中的特征信息,实现对物体的检测、识别、测量和判定等功能。
常用的图像处理算法包括图像增强、边缘检测、形状匹配、特征提取等。
这些算法可以通过使用滤波器、阈值分割、数学形态学等方法来实现。
3.图像分析软件:图像分析软件是工业机器视觉系统的控制核心,它能够对图像处理算法进行调用和控制,实现图像处理结果的显示和分析。
图像分析软件主要包括图像采集控制、图像处理算法调用、图像显示和结果分析等功能。
它能够提供图像处理的参数设置、图像处理结果的输出、检测结果的判定等功能。
工业机器视觉采像系统的设计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需求分析: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确定工业机器视觉系统需要检测的物体、检测方法和性能指标等。
2.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工业机器视觉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结构。
包括图像采集设备的选择和布局、图像处理算法的设计和优化、图像分析软件的开发和调试等。
3.系统集成:将设计好的硬件和软件组装成一个完整的工业机器视觉系统。
包括安装采集设备、搭建图像处理平台、开发图像分析软件等。
4.系统测试:对集成好的工业机器视觉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评估。
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包括图像采集的准确性、图像处理的稳定性和图像分析的可靠性等。
5.系统优化:根据测试结果,对工业机器视觉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
包括优化图像处理算法、调整图像采集参数和改进图像分析软件等。
基于机器视觉的零件尺寸检测与测量系统设计
基于机器视觉的零件尺寸检测与测量系统设计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对零件的质量与精度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的人工尺寸检测与测量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这些要求。
因此,基于机器视觉的零件尺寸检测与测量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介绍机器视觉技术是一门利用计算机视觉进行模式识别、目标检测和三维重建等方面的技术。
基于机器视觉的零件尺寸检测与测量系统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实现对零件尺寸的高精度检测与测量。
二、系统设计1. 摄像设备选择在设计基于机器视觉的零件尺寸检测与测量系统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摄像设备。
一般来说,高分辨率的摄像头能够提供更精确的检测结果。
2. 图像采集与处理图像采集是系统中的核心环节之一,通过摄像设备采集零件的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处理,提取出需要检测的特征。
图像处理算法可以采用边缘检测、二值化、滤波等方法,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信噪比。
3. 特征提取与分析在图像处理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提取出零件的特征信息。
可以通过边缘检测算法提取零件的轮廓信息,或者利用模板匹配的方法提取出关键特征点。
4. 尺寸计算与结果输出根据零件的特征信息,结合相应的几何测量原理,可以计算出零件的尺寸参数。
一般来说,可以计算出零件的长、宽、高等尺寸参数,以及一些特殊形状的测量参数。
三、系统优势基于机器视觉的零件尺寸检测与测量系统相比传统的人工测量方法具有以下优势:1. 精度高:机器视觉系统可以实现对零件尺寸的高精度测量,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 自动化程度高:系统可以实现对多个零件的自动化测量,减少了人工测量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3. 可靠性好:机器视觉系统的测量结果可靠性高,可以避免人工测量过程中的主观误差。
4. 数据可视化:测量结果可以通过电脑显示进行直观展示与分析,方便人们对零件质量进行评估。
四、应用领域基于机器视觉的零件尺寸检测与测量系统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电气等行业。
工业机器视觉系统的设计与调试技巧
工业机器视觉系统的设计与调试技巧工业机器视觉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实现自动检测、识别和控制的系统。
它具有高效、准确、稳定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生产线上的质量控制、产品追踪和数据采集等方面。
在设计和调试工业机器视觉系统时,有一些关键技巧需要注意,以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获得高质量的检测结果。
首先,在设计工业机器视觉系统时,需要充分了解产品的特点和检测要求。
这包括了解产品表面的材料、颜色、形状等特征,以及需要检测的缺陷类型和大小等。
只有充分了解产品和检测要求,才能选择合适的光源、相机、镜头和算法,并进行系统的参数配置。
其次,光源的选择对工业机器视觉系统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适当的光源能够提供明亮、均匀的照明条件,减少阴影和反射,并增强图像的对比度和细节。
常见的光源包括LED光源、荧光灯、激光等。
在选择光源时,需要注意光源的颜色温度、亮度、照射角度等参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相机的选择和配置也是工业机器视觉系统设计的关键步骤。
在选择相机时,需要考虑分辨率、动态范围、噪声水平等因素。
较高的分辨率可以提供更多的图像细节,而较宽的动态范围可以处理高对比度的图像,减少过曝和欠曝现象。
在相机配置方面,需要设置合适的曝光时间、增益、白平衡等参数,以获得清晰、准确的图像。
镜头的选择也很重要,它决定了图像的视场角、焦距和深度。
在选择镜头时,需要根据应用需求考虑图像的视场大小、工作距离和检测精度。
广角镜头适合用于大视场的检测,而长焦镜头适合用于远距离或高精度的检测任务。
此外,还需注意折射率、透光率和抗反射涂层等参数,以减少图像失真和干扰。
在设计和调试工业机器视觉系统时,图像处理算法的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合适的算法可以提高系统的检测速度和准确率。
常见的图像处理算法包括边缘检测、二值化、滤波、形态学变换等。
在选择算法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适当增加滤波器、调整阈值等参数,并进行多次实验和反复调试,以获得满足要求的结果。
基于机器视觉的自主导航与避障系统设计
基于机器视觉的自主导航与避障系统设计自主导航和避障系统是现代机器人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随着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基于机器视觉的自主导航与避障系统在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机器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介绍基于机器视觉的自主导航与避障系统的设计流程和关键技术。
一、系统设计流程基于机器视觉的自主导航与避障系统的设计流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图像获取、图像预处理、目标检测与识别、地图构建与路径规划、运动控制与避障决策。
1. 图像获取:自主导航与避障系统首先需要获取环境图像。
可以使用摄像头、激光雷达等传感器获取实时图像流或深度信息。
2. 图像预处理:对于获取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图像去噪、图像增强、图像分割等操作,提高后续目标检测和识别的准确性。
3. 目标检测与识别: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对图像中的目标进行检测和识别。
可以使用目标检测算法如YOLO、RCNN等,对感兴趣的目标进行定位和分类。
4. 地图构建与路径规划:根据目标检测和识别的结果,构建环境地图,并进行路径规划。
路径规划算法可以使用A*算法、Dijkstra算法等,根据起点、终点和环境地图,找到最优路径。
5. 运动控制与避障决策:根据路径规划的结果,进行运动控制和避障决策。
运动控制可以利用轮式差速驱动、PID控制等方法,控制机器人的运动。
避障决策可以应用感知与规划技术,通过避开障碍物或规避危险区域,保证机器人的安全自主导航。
二、关键技术基于机器视觉的自主导航与避障系统设计涉及到多个关键技术,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几个重要的技术。
1. 目标检测与识别:目标检测和识别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技术,可以利用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目标检测与分类。
通过训练大量的标注数据,可以使系统具备较高的目标识别准确性和鲁棒性。
2. 地图构建与路径规划:地图构建是通过将目标检测和识别的结果融合,形成环境地图。
路径规划则是根据地图构建的结果,利用不同的算法寻找机器人的最优路径。
机器视觉系统设计技术要点
机器视觉系统设计技术要点机器视觉系统设计技术要点内容简介⼀、机器视觉的概述⼆、机器视觉系统的设计三、机器视觉的典型应⽤四、机器视觉系统总结机器视觉的概述视觉在⼈类观察和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据统计⼈类从外部世界获取的信息约有80%来⾃视觉器官。
机器视觉⽬前已经形成⼀门发展迅速的新兴学科,它可以代替⼈眼对⽬标进⾏识别、跟踪测量和检验以及机器⼈导航等⽅⾯的⼯作。
机器视觉的定义:机器视觉是通过光学的、⾮接触的传感器⾃动地获取和解释处理⼀个真实物体的图像,以获取所需信息或⽤于控制机器运动或过程。
机器视觉技术涉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模式识别、⾃动控制、光源和光学成像知识、模拟与数字视频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和⼈机接⼝等多学科理论和技术。
机器视觉的基础机器视觉主要研究利⽤计算机来模拟⼈的视觉功能,采⽤⼀个或多个摄像机抓拍客观事物的实际图像,经过数字化等⼀系列处理提取需要的特征信息,然后加以理解并通过逻辑运算最终实现⼯业⽣产和科学研究中的检测、测量和控制等功能。
⼀个典型的机器视觉应⽤系统包括光源、光学镜头、摄像机、图像采集卡、图像处理系统(或平台)、机器视觉软件模块、输⼊输出和控制执⾏模块等部件。
机器视觉系统的设计1.⽤户需求分析:准确地描述机器视觉系统需要完成的功能和⼯作环境,对于整个机器视觉系统的成功集成是⾄关重要的。
因此要和⽤户进⾏深层沟通,要知道检测⽬标物的形态,包括其⼤⼩、形状、颜⾊和⼯作环境,只有明确了系统的需求信息,专业技术⼈员才有可能提出切实可⾏的解决⽅案。
检测⽬标物⽬标物是什么,⽬标物的形状、⼤⼩等检测⽬的具体检测哪些指标如位置、缺陷、尺⼨等⼯作距离镜头到物体的距离即物距⽬标⼤⼩即确定系统的视场分辨率测量尺⼨精度要求有多⾼检测速度每分钟测量的快慢及对图像处理速度的要求⼯位信号有⼯位触发信号还是需要⾃动连续拍摄图像材质物体是什么材料的,表⾯光学性质怎样?合格判据有⽆合格/不合格的定义剔除或控制信号是否需要⾃动剔除次品或控制机器动作?怎样剔除?在什么位置进⾏?需要什么信号?⼯作环境⼯作环境的温度、湿度、粉尘、杂散光等2.机器视觉系统的⽅案设计设计机器视觉系统需要考虑以下⼏个部分:?⼀.机械设计三.镜头四.摄像机五.图像采集卡六.图像处理软件七.其它部件机械设计由于需求不同,系统对机械部分的要求差别很⼤,如果是全⾃动的机器视觉系统,机械部分⼀般需要完成的功能有理料、输送、定位、剔除、下料等功能,⽽有的机器视觉系统则只需要适当的固定⽀架来固定相机、镜头、光源和计算机即可,差别很⼤。
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机器人自动装配系统设计
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机器人自动装配系统设计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之一是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机器人自动装配系统。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实施步骤。
一、引言随着工业智能化的推进,传统的人工装配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工业的高效、高质量的需求。
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机器人自动装配系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保证装配质量的一致性。
二、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机器人自动装配系统的设计原理1. 系统结构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机器人自动装配系统一般由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图像采集装置、图像处理器、决策处理器、机器人执行器等。
2. 图像采集装置图像采集装置负责从装配过程中获取图像信息,通常使用高分辨率的工业相机。
相机可以通过适当的镜头和照明装置来获得清晰、稳定的图像。
3. 图像处理器图像处理器对从图像采集装置获取到的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目的是提取出装配工件的特征信息,如位置、形状、颜色等。
常见的图像处理方法包括边缘检测、轮廓提取、颜色分割等。
4. 决策处理器决策处理器根据图像处理器提取到的特征信息,进行逻辑判断和决策,确定机器人需要执行的装配动作。
这一步骤通常使用图像识别算法、机器学习算法等进行。
5. 机器人执行器机器人执行器是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机器人自动装配系统中最重要的组件之一。
它根据决策处理器的指令,执行相应的动作,实现装配操作。
机器人执行器通常由多个关节组成,可以实现灵活的运动和准确的定位。
三、基于机器视觉的工业机器人自动装配系统的实施步骤1. 系统建模首先,根据装配工艺和要求,对装配系统进行建模和设计。
这一步骤需要考虑装配工件的形状、尺寸、装配顺序等因素,以及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和动作能力。
2. 图像采集装置的配置根据系统建模的结果,选择适当的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相机、镜头和照明装置。
确保图像采集装置能够满足装配过程中的要求,并能提供高质量的图像。
3. 图像处理算法的选择和实现根据装配工件的特征和要求,选择适当的图像处理算法,并进行实现。
工业自动化中的机器视觉系统设计与调试
工业自动化中的机器视觉系统设计与调试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快速发展,机器视觉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机器视觉系统作为工业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能够以高速、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方式对产品进行自动检测和识别,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介绍工业自动化中机器视觉系统的设计与调试过程,以及一些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一、机器视觉系统的设计1. 识别目标的确定在设计机器视觉系统之前,首先需要确定要识别的目标。
这可以是一个特定的产品、零件,也可以是形状、颜色等特征。
确定了识别目标后,就需要选择合适的视觉传感器、光源和镜头等硬件设备。
2. 图像采集与处理机器视觉系统的核心是图像采集与处理。
选择合适的图像采集设备,例如CCD相机或CMOS相机,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图像采集的分辨率、帧率等参数。
在图像处理方面,常用的技术包括图像增强、滤波、边缘检测、形态学处理以及特征提取等。
3. 算法选择与开发根据识别目标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开发。
常用的算法包括模板匹配、颜色识别、形状识别、文字识别等。
算法的选择需要考虑到实际场景中的光照条件、噪声干扰等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调试。
4. 系统集成与优化在设计机器视觉系统时,还需要考虑与其他设备的接口和联动。
例如,将机器视觉系统与机器人、传送带等设备进行集成,实现自动化生产线的无缝衔接。
此外,还需要对系统进行调试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二、机器视觉系统的调试1. 参数调节与优化在机器视觉系统的调试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各种参数进行调节和优化。
例如,调整图像采集设备的曝光时间、增益、对比度等参数,以获得清晰、准确的图像。
此外,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算法的参数,以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和稳定性。
2. 光源设计与调整光源对于机器视觉系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在调试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光源类型(如白光、红外线、激光等),并对光源的亮度、角度、色温等进行调整。
光源的选择与调整应针对不同的识别目标和环境条件进行优化,以实现更好的图像质量和识别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设计基础
1.1 问题定义 对检测问题的定义是机器视觉系统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其涉及的方面较多, 主要部分方 面包括: (1)检测任务:任务描述;现有操作方法;约束条件 。 (2)检测对象:对象描述; 对象尺寸及其差异。(3)性能要求:精度;检测速度。其它还包括工况等。 1.2 视场 视场(Field of View)即成像于相机焦距平面的物平面总面积 。 视场在一个方向的计算公 式为
(8)
(5)~(8)式的参数定义参见图 8。 在机器视觉系统实际中,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计算参数: 步骤 1:若镜头物距范围为已知,取其中间值,并跳至步骤 2;否则,先选择焦距,其接近 图像传感器直径,并跳至步骤 4。 步骤 2:根据 FOV 和传感器尺寸计算图像的放大倍数。 步骤 3:根据放大倍数和物距计算焦距。 步骤 4:选择最接近焦距计算值的镜头。 步骤 5:根据放大倍数和焦距重新计算物距。 若设计的物距不在镜头的标定范围,可考虑配一镜头扩展装置(Lens Extender Kit) 。 (3)f/number 镜头的 f/number(f/stop)即焦距和入瞳孔径的比值 。 f/number 愈小,孔径愈大,更多的 光可聚集到 CCD 传感器;而 f/number 愈大,可提高场深(Depth of Field),其使得镜头更容 易聚焦,对物距的变化更不敏感,但需更强的照度。f/number 和光传输的关系如表 4 所示。
图 7 用 PRIN 控制曝光时序
2.3 镜头 镜头(Lens)的功能是将所需要的图像完好地投影到 CCD 传感器。 (1)镜头格式 根据传感器物理尺寸可选择镜头格式(Lens Formats) ,其主要类型如表 3 所示。
表 3 镜头格式与图像传感器直径关系 Lens Format C-Mount F-Mount 1/3’’ 1/2’’ 2/3’’ 35mm Image Circle Diameter 14.4mm 37mm 6mm 8mm 11mm 42.4mm
(a)线扫
(b)高灵敏度线扫
(c)隔行转移
(d)全帧 表 3 传感器构架
(e)帧转移
(a) 三线性 图 4 彩色线扫相机成像原理示意图
(b)三片
表 2 各类 CCD 相机性能与特点 相机类型 线扫 性能和优点 可实现快速运动物体的无污染成像; (4)对高空间 分辨率成像应用是一种性价比较好的实现方式。 高灵敏度线扫 (2)可适用于高速应用场合; (3)对光源要求较 低,甚至可以使用 AC 电源。 隔行转移 价格便宜,适用于低端应用。 (1)填充因子一般为 100%; (2)价格便宜。 (1)填充因子一般为 100%; (2)不需要对光照进 行屏蔽。 缺点 均匀,并且要求照度强度大; (2) 对要求镜头要求较高。 要求严格; (2) 要求运动物体速度 恒定。 (1) 填充因子较小, 一般为 30%; (2)动态范围小。 面扫 全帧 在帧读出时, 要屏蔽光照, 一般可 采用遮光器或触发光源实现。 帧转移 价格较其它两类面扫相机昂贵。 (1) 填充因子一般为 100%; (2) 动态范围大; (3) (1)要求照度在整个视场尽可能
表 4 f/number 和光传输的关系 f-Number f/1.4 f/2.0 f/2.8 f/4.0 f/5.6 f/8.0 f/11 f/16 f/22 Light Transmitted (relative to f/1.4) 100% 50% 25% 12.5% 6.3% 3.1% 1.6% 0.8% 0.4%
MFT 和像元尺寸的关系
1 R= (l 为像元尺寸 。 MTF 值超过 90%成像质量好,而低于 10%图像质量 就比较糟糕了。并且镜头 MTF 必须同像元尺寸对应。 2.4 滤光片 照明(Illumination)是成像系统中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部分,以下因素设计中必须考虑 的,也是滤光器(Filters) (如果需要)设计的依据: (1)光源的频谱响应曲线; (2)物体表 面特性; (3)CCD 传感器的频谱响应。 滤光器的功能主要有: (1)光阻特性(cutoff filter) ,将可能影响成像质量的谱段能量进 行滤除; (2) 带通特性 (polarizers filter) ,只允许特定极性的光波通过; (3) 衰减特性 (darking filter) ,衰减光谱能量。 2.5 照明技术 在机器视觉系统设计中,照明(Lighting)设计可控制的参数有: (1)方向(Direction) :主要有直射(Directed)和散射(Diffuse)两种方式,其主要取决 于光源类型和放置位置。
R p = Ri ( horiz ) .Ri ( vert ) / Ti
其中 Ti 为帧速。 在实际应用中, 图像处理算法类型和开发软件包的效率对运算速度都有极大影响, 但如 下准则对机器视觉系统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运算负载小于或等于 10,000,000pixels/second 可采用基于 PC 的视觉处理系统;运算负载大于或等于 100,000,000pixels/second 通常需要更 复杂的专用图像处理计算机。
表 1 分辨率术语梳理 术语 1 图像分辨率 (Image Resolution) 2 空间分辨率 (Space Resolution) 3 特征分辨率 (Feature Resolution) 4 测量分辨率 (Measurement Resolution) 5 像素分辨率 (Pixel Resolution) bits mm mm mm/pixel 每个像素对应成像物 体的物理长度 系统可以稳定成像的 最小特征 可检测到的尺寸(位 置)最小变化 像素的位数 可用的相关像素数目;相关像 素的误差;拟合算法 取决于相机或图像采集卡中 的 ADC 位数 Shannon’s Sampling Theorem 图像分辨率;镜头的放大倍数 单位 pixels 描述 一帧图像的行列数 影响因素 相机的图像传感器
(4)MTF 镜头实际上只能解析一定空间频率的信息, 这种解析能力可用 MTF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进行刻画,用百分数进行表示 。 在光学工业标准中,采用 lp/mm(line paires per millimeter)进行衡量,其关系如图 9 所示。
图 9 MFT 示意图
(1)采用 TDI(Time Delay and Integration)技术; (1)相机和机械传动系统的对准
图 5 分色棱镜示意图
2.2 旋转编码器 旋转编码器(Encoder)是机器视觉系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对成像物体运动和相 机行频之间进行同步 。 旋 转编码器用光脉冲测量机械轴的角速度 。 机械轴主要有两种配置方式 (如图 6 所示) :主动轮连接方式和从动轮连接方式 。 主动轮连接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改 变主动轮的直径调整图像运动方向的空间分辨率, 但可能滑动造成位移测量误差 。 从 动轮连接 方式可精确测量旋转速度,但调整图像运动方向的空间分辨率灵活性较差。
机器视觉系统不但可用于检测特征, 并且可用于检测尺寸和位置的变化 。 下面两组公式是 最常用到的 (1)特征检测
Rs = R f / F p Ri = FOV / Rs
(2)
其中: Rs 为空间分辨率; Rf 为特征分辨率; Fp 可识别特征包含的最少像素数目, 根据 Shannon’s Sampling Theorem 其最小为 2,实际应用中,在图像对比度强并且信噪比高的情况下,最小 为 3~4;Ri 为图像分辨率;FOV 为该方向的视场尺寸。 (2)尺寸(位置)变化检测
(2)参数计算
图 8 镜头几何关系示意图
图 8 为经典的薄镜头模型,该模型适用性较广,但不适用于高放大倍数镜头,广角镜头 (Wide Angle Lens)和摄远镜头(Telephoto Lens) 。 以下一些公式是在选择镜头参数常用到的
Mi =
Hi D ≈ i H 0 D0
(5)
由
1 1 1 = + ,可得 F D0 Di
Rm = T / α R s = Rm / M p Ri = FOV / Rs
(3)
其中:Rm 为测量分辨率;T 为尺寸(位置)变化容许范围;α为变化允许范围和测量分辨 率的比值,一般取 20 左右;MP 为系统可达到的检测精度(亚像素级) ,在实验室最好可达 到 0.001 个像素,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可达到 0.1 个像素。 1.4 运算负载 估算运算负载(processing load)公式如下
(a)主动轮连接方式
(b)从动轮连接方式 图 6 机械轴配置方法
主动轮可按下式进行设计
c = Rs × n
(4)
其中:c 为主动轮周长,单位为 mm;Rs 为图像运动方向的空间分辨率,单位为 mm;n 为
旋转编码器的分辨率,单位为 pulses/rev.。 在实际应用中,机械传动装置的运动速度很难达到恒定,在光照固定的情况下,由于行 积分时间不同,图像会产生行条纹现象 。 为杜绝此现象,可使用 PRIN(Pixel Reset In)信号 。 旋转编码器的输出信号输入到图像采集卡产生一固定积分时间,其时序如图 7 所示。
2 设计方法
机器视觉系统主要部件包括:光源,镜头(有时包含滤光片) ,相机,图像采集卡,图 像处理平台等(如图 1 和图 2 所示) 。
图 1 机器视觉系统示意图
Frame Syn. Lens(Filters)
Frame Grabber PC
图 2 机器视觉系统基本构成部件
2.1 CCD 相机 CCD 相机作为机器视觉系统的图像传感器部件,主要包括三类:线扫(Line Scan) ,高 灵敏度线扫(High Sensitivity Line Scan)和面扫(Area Scan) 。 其中面扫又包括:隔行转移 (Interline Transfer) ,全帧(Full Frame)和帧转移(Frame Transfer)三种类型 。 各种类型 CCD 相机的传感器构架如图 3 所示,其性能比较见表 2。 在进行相机选择时,确定类型后首先需要考虑是系统的一些特殊要求,主要包括: (1) 抗饱和性能(Booming Resistance) ; (2)选用黑白相机(Monochrome Camera)或彩色相机 (Color Camera) 。其次我们根据问题要求选择合适的图像分辨率和像素分辨率。 需要说明的是, 在彩色线扫相机中有两种类型: 三线性 (Tri-linear) 和三片 (Three-chip) 两种, 其结构原理示意如图 4 所示 。 三 线性相机的图像传感器由紧密并排的三列线扫传感器构 成, 其三个颜色通道采集到的是运动物体不同位置的颜色信息, 需要进行匹配 。 而三片相机不 存在匹配问题,其采用的是三棱分光原理(如图 5 所示) ,该类相机较三线性相机价格更为 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