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定律及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合集下载

必修2课题10: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两大定律

必修2课题10: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两大定律
(4)细胞学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后期。
[解惑]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基因行为特点:
(1)同时性: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时进行。
(2)独立性: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3.能够利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决相关遗传
问题
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科学思维——归纳演绎:解释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总结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科学探究——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探究不同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4.社会责任——解释、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遗传问题
(2)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
(3)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
(4)供实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深挖教材2】人工去雄的目的是什么?应在什么时期进行?
提示:防止自花传粉;花未成熟时。
【深挖教材3】
(1)“演绎”是否就是进行测交实验?
提示:“演绎”是理论推导,即设计测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结果,并非进行测交实验。
7
显性纯合致死(AA、BB致死)
AaBb∶Aabb∶aaBb∶aabb=4∶2∶2∶1,其余基因型个体致死
AaBb∶Aabb∶aaBb∶aabb=1∶1∶1∶1
8
隐性纯合致死(自交情况)
自交出现9∶3∶3(双隐性致死)
自交出现9∶1(单隐性致死)
1:1:1
1
4.验证(测交的遗传图解)
[解惑]测交后代的性状及比例取决于杂种子一代产生的配子及比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1.2自我评价: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1.2自我评价: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知识点5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遗 传规律的再发现 自我评价
典例导析
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孟 德尔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恰当地选择实验材料 B.巧妙地运用由简到繁的方法 C.合理地运用数理统计 D.严密地假说演绎
[解析] 孟德尔通过实验现象作出假说,然后又设计实 验验证假说,这是孟德尔在遗传学上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原 因。
[答验中,F2中除了出 现两个亲本类型外,还出现了两个与亲本不同的类型。对这 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F1的( )
A.遗传因子发生了改变 B.成对的遗传因子的分离 C.非成对的遗传因子的分离 D.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的同时,非成对的遗传因子间 自由组合
[答案] D

孟德尔基因遗传定律

孟德尔基因遗传定律

孟德尔基因遗传定律孟德尔基因遗传定律,也被称为孟德尔遗传法则或孟德尔遗传原理,是遗传学的基础。

这些定律是奥地利植物学家格雷戈尔·约翰·孟德尔在19世纪中叶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得出的结论,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孟德尔的实验主要集中在豌豆植物上,他选取了具有明显差异的特征进行杂交,例如花色、种子颜色和种子形状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观察和统计,孟德尔总结出了三条基本遗传定律。

第一定律:同一性定律(原位定律)同一性定律指出,如果纯合的个体进行自交或互交,其后代将会继承其纯合性状。

也就是说,具有相同基因的个体进行繁殖,它们的后代将保持相同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这个定律说明了遗传物质在自然界中的稳定性。

第二定律:分离定律(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是孟德尔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也是遗传学的核心。

根据这个定律,当两个杂合纯合体进行自交或互交时,两个互补的等位基因会在子代中分离。

也就是说,杂合纯合体的子代中,等位基因会以1:1的比例分离。

这个定律解释了基因在子代中的分布和组合。

第三定律:再结合定律(孟德尔第二定律)再结合定律是孟德尔的第二个重要发现,也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根据这个定律,当两个或多个基因对同时存在于杂合纯合体中时,它们的遗传是独立的。

也就是说,不同基因对的分离和组合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影响。

这个定律为遗传物质的组合提供了理论基础。

孟德尔的基因遗传定律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的研究揭示了基因的存在和遗传规律,为后来的遗传学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孟德尔的定律不仅适用于豌豆植物,也适用于其他生物。

通过对孟德尔基因遗传定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因的传递和变异,为遗传疾病的研究和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孟德尔的研究还启示了人们对遗传多样性的重视。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种群中基因的多样性表现,对于种群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至关重要。

通过遵循孟德尔基因遗传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遗传多样性,促进物种的繁衍和进化。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 第一章 第5课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含解析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 第一章 第5课时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含解析

第5课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Ⅱ)ks5u目标导读] 1.结合教材P10图1-9,阐明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并归纳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2.分析教材P11“思考与讨论”,归纳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3.阅读教材P1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过程,掌握相关核心概念的关系。

ks5u重难点击] 1.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

2.孟德尔遗传规律核心概念的关1.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豌豆杂交实验的验证(1)测定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测交、自交。

(2)测交的功能①验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②鉴定显性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

(3)测交的过程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解释①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②F1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故F1可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③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④雌雄配子结合的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的组合形式有9种,性状表现为4种,其比例为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2)图解课堂导入师:孟德尔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其F1代只有一种性状,F2代出现四种性状类型,比例为9∶3∶3∶1,孟德尔用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作了解释,要确定这种解释是否正确,该怎么办?生:测交。

探究点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为了验证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设计了测交实验,并由此归纳出了自由组合定律。

1.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F1(YyRr)与隐性纯合子(yyrr)交配。

(2)作用①测定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

②测定F1遗传因子的组成。

③判定F1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

(3)遗传图解(5)实验结论①F1是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

②F1产生了YR、Yr、yR、yr四种类型、比例相等的配子。

③F1在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6)分析①在测交实验中,子代出现4种比例相等的性状类型的原因是什么?答案F1是双杂合子,能产生4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

二、自由组合规律
Hale Waihona Puke 1. 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P 黄 满 (圆 ) × 绿 皱
(子叶) (籽粒) ↓ (子叶) (籽粒) F1 F2 实际种子数 分离比 黄满 ↓ 黄满 黄皱 绿满 绿皱 315 101 108 32 9 : 3 : 3 : 1
黄 : 绿=(315+101):(108+32) 满 : 皱=(315+108):(101+32)
成对基因不同,为杂质结合。如Cc或称杂合体。
虽然Cc与CC的表现型一致,但其遗传行为不同。可用 自交鉴定: CC纯合体 稳定遗传; Cc 杂合体 不稳定遗传;
cc 纯合体 稳定遗传。
一、分离定律
1. 性状的显隐性和分离现象
P F1
P=Parent(亲本)
红花
× 白花 红花
G= Gamete(配子)

豌豆:
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理由: (1).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形状;
(2).自花授粉植物,而且闭花授粉; (3).豌豆豆荚成熟后度留在豆荚,便于各种类型籽粒的准确计数
杂 交
亲本(代)P1
×
亲本(代)P2
如:正交: P1/P2; 反交P2/P1;
测交
自 交
F2
子二代(杂种二代)
测交一代
×
yr YyRr Yyrr yyRr yyrr 1 yyrr
基因型
1 YYRR 2 YYRr 2 YyRR 4 YyRr
表型
9黄满
: 3黄皱 : 3绿满 : 1绿皱
P
黄满 YYRR
×
绿皱 yyrr × 绿皱 yyrr
F1代测交
黄满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15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15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备考2024】生物高考一轮复习第15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标要求] 阐明有性生殖中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核心素养] (教师用书独具)1.通过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阐述生命的延续性,建立起进化与适应的观点。

(生命观念)2.基于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归纳与概括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

(科学思维)3.通过对个体基因型的探究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实验分析,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的能力。

(科学探究)4.利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解决生产与生活中的遗传问题。

(社会责任)考点1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和自由组合定律一、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分析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提出假说(1)提出假说①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②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③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且数量比为1∶1∶1∶1。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3)结果分析3.演绎推理,检验假说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实验结果与演绎结果相符,假说成立,得出自由组合定律。

二、自由组合定律1.细胞学基础2.实质、发生时间及适用范围(1)实质: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时间:减数分裂Ⅰ后期。

(3)范围:①真核(填“真核”或“原核”)生物有性(填“无性”或“有性”)生殖的细胞核(填“细胞核”或“细胞质”)遗传。

②独立遗传的两对及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

三、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和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材料:正确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2)对象:对性状分析是由一对到多对,遵循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3)结果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方法:运用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方法。

2.遗传规律再发现(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把“遗传因子”叫作基因。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和应用(第2课时)(共24张PPT)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和应用(第2课时)(共24张PPT)
基因型: 指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如:DD、Dd、dd等。
等位基因: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控制茎高度的基因D与d
×
DD
dd
Dd
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非等位基因
多对相对性状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如:D与Y之间
基因
显性基因

隐性基因
等位基因

基因型
性状 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 相对性状 表现型
三、n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情况分析
序号
条件
F1(AaBb)自交后 测交后代比
代比例

aa(或bb)成对存在时,表现双隐性性状, 3
其余正常表现
9∶3∶4
1∶1∶2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A或B)就表现为同一 4
种性状,其余正常表现
15∶1
3∶1
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相关计算
3、自由组合定律9:3:3:1的变式题
序号
条件
显性基因在基因 5 型中的个数影响
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相关计算
YR
yR
Yr
yr
YR YY Yy YY Yy
RR RR Rr Rr
1、理清分离定律 VS 自由组合定律关系
yR 2、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乘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法原理) 3、自由组合定律9:3:3:1的变式题
Yr
YY Rr
Yy YY Rr rr
AaBbCc
AaBbCC
2
2
2
2×2×2=8
221 2×2×1=4
AaBbCc × AaBbCC
AaBbCc × AaBbCC
3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是指在孟德尔的实验结果被重新引起关注,并得到进一步证实的过程。

孟德尔是19世纪的一位奥地利修道士,通过对豌豆植物的杂交实验,揭示了基因的传递规律,这被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

然而,当时孟德尔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和认可,他的成果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

直到1900年代初,3位独立的科学家卡尔·科尔内尔、埃里希·冯·策恩马克和胡戈·де·弗里斯重复了孟德尔的实验,并发现他们的结果与孟德尔的规律完全一致。

这一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关注,孟德尔规律因此被重新认可。

科学界对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非常重视,因为它对于理解基因传递和遗传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孟德尔的工作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并成为后续遗传研究的重要起点。

这个重要发现也让人们意识到,孟德尔的成就在当时是被低估和遗忘的,同时也反映了科学研究中常常存在误解和忽视的现象。

新教材高中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讲义(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新教材高中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讲义(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2

1.2.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和实验验证 1.验证方法:____________。

2.测交遗传图解——演绎推理3.测交实验结果4.测交实验结论孟德尔测交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相符,从而证实了:F1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_____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表现为____________。

从而产生4种且比例相等的配子。

二、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____________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_______时,决定____________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__。

(1)发生时间:形成____________时。

(2)遗传因子间的关系:控制不同性状的____________的分离和组合是___________的。

(3)实质: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_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___________。

(4)适用范围:三、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①____________传粉且___________受粉,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②具有易于区分的____________;③花较大,人工____________和异花授粉较方便。

(2)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从一对到多对①生物的性状多种多样,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如果有n对性状自由组合,后代的性状组合会有____________种,这是很难统计的。

②孟德尔采取了由单因素(即____对相对性状)到多因素(即____________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孟德尔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从而发现了生物性状的遗传在数量上呈现一定的比例,并最终解释了这些现象。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再发现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再发现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再发现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再发现在现代遗传学这个领域中,学者们通常被认为是以孟德尔遗传定律为基础的。

这些规律最初是奥地利僧侣格里高利·孟德尔在1865年汇总成的。

这个重要的科学成果解释了从父母到孩子的分子遗传。

尽管他的工作当时未能受到足够的关注,但孟德尔遗传定律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成为了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核心概念。

而在二十世纪初期,基因和染色体被揭示,这使得遗传学方面的知识更加精确和详细。

但是不幸的是,孟德尔遗传法则在这个时期被人们遗忘了。

在20世纪30年代,英国基因学家R.A. Fisher、J.B.S. Haldane和美国的Sewall Wright重新发现了孟德尔的经典实验,并建立了基于孟德尔规律的现代遗传学。

他们的研究为人们深入探索基因和基因组提供了有价值的工具。

再次提出孟德尔的工作的研究者们常常用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阐述这个法则的重要性:绿色的豌豆和黄色的豌豆杂交是什么颜色?一些研究者可能会认为,这很显然,应该是混合的颜色,但是孟德尔实验表明这个答案是错误的。

当具有绿色的叶子和黄色的米色皮的豌豆互相杂交时,F1杂交种的外观是完全绿色的。

然而,当F1种植物互相结交时,F2代的豌豆显示出3:1的比例, 即有3/4的植株的叶子是绿色的,而1/4的植株的叶子是黄色的。

这一比例是由孟德尔规律的一个经典公式所预测的。

在这个实验中,基因是描述外在特征和内部构造之间关系的媒介;颜色和形状是他用来描述遗传本质的特征。

孟德尔的规律由此而来:构成基因的因素是不同的,并且在结合时,相应的特征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实际效应。

一些基因的表达方式比另一些强,而且这些基因的遗传联合会影响到后代的表现。

在豌豆实验中, 绿色叶子的一种性状的基因效应较高, 所以它从黄色叶子的基因中占主导地位。

认识孟德尔定律的重要性孟德尔规律的再发现创造了现代遗传学,这是一个高度重要的科学领域。

在现代分子遗传学的框架下,科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基因组和所有生命形式的本质和发展。

遗传学的早期倡导者──贝特森

遗传学的早期倡导者──贝特森

遗传学的早期倡导者──贝特森──纪念孟德尔遗传定律重新发现一百周年摘要:20世纪初,遗传学家贝特森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传播,作了不懈的努力;为遗传学的真正崛起,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1900年的春天,遗传学史上发生了一件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被埋没长达35年的孟德尔论文终于重见天日。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重新发现,意味着遗传学作为独立科学分支的诞生。

但是这个再发现,在当时的科学界似乎并未引起多大的回响。

孟德尔学说的迅速传播,以及遗传学的真正崛起,必须归功于英国胚胎学家兼第一代遗传学家贝特森(W.Batesen,1861~1926)。

他透过动植物的杂交实验,肯定了孟德尔遗传定律,并且还发现不同于孟德尔遗传定律的一些“例外”现象。

他创立了许多重要的遗传学概念,使孟德尔真正扬名于世。

因此,贝特森被称为遗传学的早期倡导者。

实地考察,研究变异1883年,贝特森自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毕业后,便到美国著名动物学家布鲁克斯(W.K.Brooks)实验室从事胚胎学的研究。

在布鲁克斯的影响下,他开始转向研究进化问题,尤其是进化过程中变异的来源。

11885年贝特森回到英国后,随探险队到达中亚细亚西部,•用数年时间调查500多个盐湖的甲壳纲和贻贝等动物群体变异现象,并研究这些变异在物种进化中的作用。

他透过长期实地考察和研究,于1894年出版《特别关于物种起源中的变异不连续性的研究资料》。

该书汇集了贝特森在这个领域中最重要的一些发现,书中提出了“解决进化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研究变异”、“只有不连续变异才能被遗传,从而在进化中起作用”等新观点。

这些论点与当时英国动物学家韦尔登(W.Weldon)所主张的“连续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形成强烈对立,双方于是开始长期的激烈争论。

贝特森的论点促使人们进一步去探讨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是继达尔文(C.Darwin)后研究变异性质、原因及意义的重要科学家。

高扬大旗,捍卫学说1897年,贝特森就生物如何进化,开始遗传学的研究。

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2第1章第2节第2课时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高中生物人教2019必修2第1章第2节第2课时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及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
(Aa×Aa)(BB×bb)、(AA×A_)(Bb×Bb)或
(AA×aa)(Bb×Bb)⇒AaBB×AaB_、AaBB×Aabb、
AABb×A_Bb或AABb×aaBb。
3.常见类型分析
(1)配子的类型及概率问题
①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为2(A、a)×2(B、b)×2(C、c)
=8(种)。
②AaBbCc产生ABC配子的概率=(1/2)A×(1/2)B×(1/2)C
由组合发生在②过程,你是否认同其观点?
提示:否。A、a的分离以及A、a与B、b的自由组合均发生
在①过程。
(2)试分析该植株测交后代的表型及其比例。
提示:该植株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AaBb∶Aabb∶aaBb∶aabb=1∶1∶1∶1,表型及其比例是
2∶1∶1。
典例剖析 下列有关自由组合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知识概览
一、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时期
形成配子时
遗传因子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
间的关系

实质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
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微判断基于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和实质,判断下列表述是否
正确。
(1)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可以发生在任何时期。( × )
(2)形成配子时,决定同种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 )
(3)多对相对性状遗传时,控制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
先彼此分离,然后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再自由组合。
( × )
二、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1.实验选材方面: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2.对生物性状分析方面:先研究一对性状,再研究两对或多对

孟德尔遗传学定律再发现之思考

孟德尔遗传学定律再发现之思考

孟德尔遗传学定律再发现之思考【摘要】孟德尔定律在沉寂35年之后才再次被发现,从被忽视到被重视,这⼀段科学史带给了我们很多思考。

在对这⼀段科学史深⼊研究和分析后,我总结出了⾃⼰对此的四点看法:⼀是科学热点具有负⾯效应,⼆是科学家共同体对科学研究成果的传播影响巨⼤,三是孟德尔定律再发现过程中三位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值得钦佩,四是新的科学研究⽅法往往能促进⾰命性成果的产⽣。

孟德尔遗传定律再发现中获得的思考,对我们现在的科学研究和科学研究者具有重⼤的意义。

【关键词】孟德尔;遗传学定律再发现;思考1865年,约翰·格⾥⼽·孟德尔发现了后来被称作“孟德尔定律“的2条遗传学规律,然⽽这⼀发现竟被忽视了整整35年,直到1900年被3位科学家:荷兰植物学家德弗⾥斯、德国植物学家科仑斯和奥地利植物学家切尔马克重新发现。

科学史上将这⼀戏剧性的重⼤事件称为孟德尔定律的再发现[1]。

由于孟德尔定律的再发现,⽣物遗传研究才进⼊到⼀个崭新的纪元。

为什么这么重要的科学研究成果会被忽视35年?这其中有着种种原因,也有很多的科学史家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2]~[3]。

⽽我认为这⼀科学史事件引发的思考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因此在下⽂中我将谈谈我对孟德尔遗传学定律再发现的⼀些思考和看法。

⼀、科学热点具有负⾯效应孟德尔是从1854年夏天开始⽤豌⾖做性状变异试验的。

他从⼏个种⼦商那⼉收集到34种不同的豌⾖变种并对之进⾏了为期两年的检验。

在这些变种中经过⾃花授粉有22个变种保持不变。

从这22个变种中他挑选7对对⽐性状进⾏了长达8年的试验检验。

从这些试验中,他创⽴了著名的3∶1⽐例。

之后为了解释这⼀实验结果,孟德尔建⽴了“性状分离定律”和“⾃由组合定律”两条经典的遗传学定律。

⽽这⼀时期,正是达尔⽂⽣物进化理论出现的时代。

1859年,达尔⽂的《物种起源》⼀书出版。

在该书出版的第⼀天,第⼀版1 250本就被⼀抢⽽光[4]。

达尔⽂进化论的思想引起了⽣物学领域的⾰命性进展,使得⽣物进化论成了这⼀时期的科学热点,⼏乎所有⽣物学领域的科学家都在关注进化论思想。

生物-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和应用

生物-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和应用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和应用[高中生物] 1.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原因。

2.说出基因型、表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3.运用遗传规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一、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及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孟德尔成功的原因(1)正确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2)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从一对到多对①生物的性状多种多样,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如果有n对性状自由组合,后代的性状组合会有2n种,这是很难统计的。

②孟德尔采取了由单因素(即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因素(即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孟德尔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从而发现了生物性状的遗传在数量上呈现一定的比例,并最终解释了这些现象。

(4)运用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方法。

(5)创新性地验证假说:孟德尔创新性地设计了测交实验,证实了对实验现象的解释,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并归纳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将“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①表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②基因型:指与表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DD、Dd、dd等。

③等位基因: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

(2)孟德尔被后人公认为“遗传学之父”。

判断正误(1)孟德尔把数学方法引入生物学的研究,是超越前人的创新( )(2)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基因型和表型的概念( )(3)表型相同的生物,基因型一定相同( )答案 (1)√ (2)× (3)×探讨点 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现有甲、乙两株高茎豌豆,分别做了以下实验,据此分析生物的表型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1.在适宜的田地里分别种植两株豌豆,让它们自然受粉,种子收获后再分别种植,发现甲的后代都是高茎,乙的后代有高茎也有矮茎,如果用D、d表示等位基因,甲、乙的基因型是否相同?提示 不相同。

2024届一轮复习: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填空

2024届一轮复习: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填空
AaBb杂交
AaBb测交
15:1
9:7
13:3
9:6:1
9:4:3
12:3:1
1:4:6:4:1
八.异常分离比9:3:3:1变式(会分析理解,不死记)
九.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其本质是验证杂合子(AaBb)产生了 : : : 的配子
②杂合子(AaBb) ,若后代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则验证了自由组合定律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填空
第一章第一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知识点填空
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严格的 、 的植物,自花传粉、闭花受粉避免了 ,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 。(2)豌豆不同品种间具有易于区分的、能稳定遗传(纯合子)的 。(3)豌豆花大,便于 和 。(4)豌豆生长周期 ,易于栽培。(5)后代数量 ,数学统计分析结果更可靠。
① 法:纯合糯 ╳ 纯合非糯→取F1的花粉加碘染色,若蓝黑色花粉:橙红色花粉=1:1,则直接验证了分离定律
④Aa ╳ AA→F1 → F1 自交后,单株收获种子→F2
十.解遗传题的常规步骤、熟练度
①写出该题的
②判断 关系
③写出亲子代的
9 A_B_ : 7 (3A_bb+3aaB_+1aabb)
9A_B_ : 4(3A_bb+1aabb):3aaB_ 或 9A_B_ : 4(3aaB_+1aabb):3A_bb
1AABB : 4(2AABb+2AaBB) : 6(4AaBb+1AAbb+1aaBB) : 4(2Aabb+2aaBb) : 1aabb
D
d
F1
配子
高茎

孟德尔定律及遗传规律再发现

孟德尔定律及遗传规律再发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有关孟德尔生平的资料素材,并制作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2.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询、收集有关孟德尔进行遗传学研究的资料;3.学生按以下预习提纲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为课上的分析和讨论做好准备。

(1)孟德尔是如何验证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2)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是什么?(3)思考“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中的5个问题。

(4)什么是基因型、表现型?两者有什么关系?什么是等位基因?二.情境创设师:孟德尔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其F1代只有一种性状表现,F2代出现了四种性状表现,其比例是9﹕3﹕3﹕1,孟德尔是如何解释这种现象的?生: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进行了自由组合。

师:孟德尔解释的关键是什么?生:F1产生了四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师:要确定这种解释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生:测交法。

师:非常正确。

三.师生互动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验证)师:什么是测交?生:用F1与双隐性类型杂交,即用F1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师:测交的目的是什么?生:目的是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

师:按照孟德尔提出的假说,F1能产生YR、Yr、yR、yr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而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yr一种配子,请大家推测一下后代有几种遗传因子组成及性状表现?其比例是多少?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仿照分离定律的测交验证模式,写出测交及其实验结果的遗传图解:杂种子一代(F1)隐性纯合子测交 YyRr × yyrr配子 YR Yr yR yr yr测交后代 YyRr Yyrr yyRr yyrr黄圆黄皱绿圆绿皱比例 1 ﹕ 1 ﹕ 1 ﹕ 1师:上述遗传图解是根据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结果,其后代有四种性状表现,且比例为1﹕1﹕1﹕1。

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相符,则说明理论是正确的;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不相符,则说明这种理论推导是错误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孟德尔定律及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孟德尔定律及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预备1.老师收集有关孟德尔生平的资料素材,并制作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2.布置同学通过各种途径查询、收集有关孟德尔进行遗传学争论的资料;3.同学按以下预习提纲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为课上的分析和争论做好预备。

(1)孟德尔是如何验证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2)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是什么?(3)思索“孟德尔获得胜利的缘由”中的5个问题。

(4)什么是基因型、表现型?两者有什么关系?什么是等位基因?二.情境创设师:孟德尔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其R代只有一种性状表现,F2代消失了四种性状表现,其比例是9 : 3:3:1,孟德尔是如何解释这种现象的?生:打算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进行了自由组合。

师:孟德尔解释的关键是什么?生:件产生了四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师:要确定这种解释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生:测交法。

师:特别正确。

三.师生互动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试验验证)师:什么是测交?生:用3与双隐性类型杂交,即用3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师:测交的目的是什么?生:目的是测定R的遗传因子组成。

师:依据孟德尔提出的假说,E能产生YR、Yr、yR、yr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而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yr一种配子,请大家推想一下后代有几种遗传因子组成及性状表现?其比例是多少?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仿照分别定律的测交验证模式,写出测交及其试验结果的遗传图解:隐性纯合子测交配子yyrryr 杂种子一代(F1)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比例1:1 : 1:1师:上述遗传图解是依据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结果,其后代有四 种性状表现,且比例为1 : 1 : 1 : lo 假如试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相符,则说明理论是正确的; 假如试验结果与理论推导不相符,则说明这种理论推导是错误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

课件显示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请同学认真分析,能得出什么结论?生:无论正交还是反交,试验结果完全符合他的设想,说明他的理论推导是正确的,即R 在形成配子时,产生了四种配子,打算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是自由组合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第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教师收集有关孟德尔生平的资料素材,并制作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2.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询、收集有关孟德尔进行遗传学研究的资料;3.学生按以下预习提纲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为课上的分析和讨论做好准备。

(1)孟德尔是如何验证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2)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是什么?(3)思考“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中的5个问题。

(4)什么是基因型、表现型?两者有什么关系?什么是等位基因?二.情境创设师:孟德尔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其F1代只有一种性状表现,F2代出现了四种性状表现,其比例是9﹕3﹕3﹕1,孟德尔是如何解释这种现象的?生: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进行了自由组合。

师:孟德尔解释的关键是什么?生:F1产生了四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师:要确定这种解释是否正确,可用什么方法?生:测交法。

师:非常正确。

三.师生互动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实验验证)师:什么是测交?生:用F1与双隐性类型杂交,即用F1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

师:测交的目的是什么?生:目的是测定F1的遗传因子组成。

师:按照孟德尔提出的假说,F1能产生YR、Yr、yR、yr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而隐性纯合子只能产生yr一种配子,请大家推测一下后代有几种遗传因子组成及性状表现?其比例是多少?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仿照分离定律的测交验证模式,写出测交及其实验结果的遗传图解:杂种子一代(F1)隐性纯合子测交 YyRr × yyrr配子 YR Yr yR yr yr测交后代 YyRr Yyrr yyRr yyrr黄圆黄皱绿圆绿皱比例 1 ﹕ 1 ﹕ 1 ﹕ 1师:上述遗传图解是根据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结果,其后代有四种性状表现,且比例为1﹕1﹕1﹕1。

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相符,则说明理论是正确的;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不相符,则说明这种理论推导是错误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生:无论正交还是反交,实验结果完全符合他的设想,说明他的理论推导是正确的,即F1在形成配子时,产生了四种配子,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是自由组合的。

师:好。

现在请同学们归纳出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主要内容。

4.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生: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这一遗传规律又称为孟德尔第二定律。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那么这两条定律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教师用课件显示下列表格,组织学生讨论回答:列表中的答案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一显示。

5.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孟德尔进行了长达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总结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但是,在孟德尔之前,有许多科学家,持续了近百年的植物杂交实验,都没有取得大的进展。

那么孟德尔为什么能成功呢?他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呢?他的成功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这部分内容我们将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请大家结合课本P11中“思考与讨论”中的几个问题,快速阅读老师提供的有关孟德尔生平的资料素材(也可结合自己课前查询的资料),然后分组进行讨论。

(教师分发材料)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1.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讨论学习;2.推选一名记录员记录本组同学讨论的结果;3.推选一名交流代表发言,汇报本组讨论结果;4.每位同学在讨论时都要积极思维、踊跃发言,帮助本组代表准备好发言提纲。

讨论的问题:1.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有哪些优点?这说明实验材料的选择在科学研究中起怎样的作用?2.如果孟德尔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不是从一对到多对,他能发现遗传规律吗?为什么?3.如果孟德尔没有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他能不能作出对分离现象的解释?4.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环环相扣,十分严谨。

他为什么还要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呢?5.除了创造性地运用科学方法以外,你认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还有哪些?讨论完毕后,由每个小组的交流代表汇报本小组讨论的情况,其他小组的同学给其做堂上评价,教师作好组织引导工作,掌握交流情况,最后由教师总结出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对我们的启示。

6.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课件显示重新发现孟德尔定律的三位科学家的有关工作。

师:孟德尔定律是在哪一年发表的?生:1866年。

师:这一重大成果在当时有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呢?生:没有。

师:为什么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自由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最后由教师总结出原因:第一.孟德尔采用了假说—演绎法(即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来进行科学研究,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没有得到其他科学家的认同;第二.孟德尔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生物学研究中,这在当时也是一个创举,是超越前人的创新,是当时许多科学家无法理解和接受的。

师:所以孟德尔定律一直沉寂了30多年,直到1900年,三位科学家分别重新发现了孟德尔定律,才渐渐地引起学术界的重视,遗传学由此开始发展起来。

1909年,丹麦生物生物学家约翰逊给“遗传因子”重新起名为“基因”,并且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什么是表现型和基因型?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生: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

两者关系: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表现性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师:很好。

那么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相同吗?请举例说明。

生:不一定相同,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有DD、Dd两种。

师: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相同吗?这个问题学生的答案可能有多种,教师可结合水毛茛或藏抱春的例子来加以说明,告诉学生,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最后,教师给学生讲清楚等位基因、相同基因的概念: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如D和d;相同基因: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叫做相同基因,如D和D,d和d。

四.教师精讲1.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第一.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

孟德尔正是因为选用了豌豆做杂交实验,才能有效地从单一性状到多对性状研究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才能对遗传实验结果进行量化统计,所以科学地选择实验材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

第二.在对生物的性状进行分析时,孟德尔首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

在弄清一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后,再研究两对、三对,甚至是多对相对性状的传递情况。

这种由单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也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第三.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第三个原因。

如果孟德尔没有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他很难做出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因为通过统计,孟德尔发现了生物性状的遗传在数量上呈现一定数学比例,这引发他揭示其实质的兴趣。

同时这也使孟德尔意识到数学概率,也适合于生物遗传的研究,从而将数学的方法引入对遗传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

第四.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第四个原因。

此外,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的热爱,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勤于思考、勇于实践以及敢于向传统挑战的精神也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2.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相互关系在遗传学上,把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表现型;把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做基因型。

生物个体的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物个体的表现型。

例如,含有显性基因D(基因型DD、Dd)的豌豆,表现为高茎;只含有隐性基因d(基因型dd)的豌豆,表现为矮茎。

可见,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生物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不仅要受到内在因素——基因的控制,还要受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影响。

如玉米,基因型为A 的玉米在有光条件下,是绿色,但是在遮光条件下,却表现为白化苗。

这表明,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同一种基因型的个体,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型。

因此,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评价反馈1.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A.eeffgg×EeFfGg B.EeFfGg×eeFfGg C.eeffGg×EeFfGg D.EeFfGg×EeFfGg2.孟德尔对遗传定律的探索经过了()A.分析—假设—实验—验证 B.假设—实验—结论—验证C.实验—分析—假设—讨论 D.实验—假设—验证—结论3.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须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须的。

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双亲,从理论上分析,在他们所生后代中,视觉正常的可能性是()A.3/16 B.4/16 C.7/16 D.9/164.小麦的高秆(D,易倒伏)对矮秆(d,抗倒伏)是显性,抗锈病(T)对易染锈病(t)是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现有三个纯系品种:高秆抗病、高秆易染病、矮秆易染病小麦,请设计一个培育最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的方法,并写出育种步骤:(1)杂交亲本应选择什么类型:;(2)产生杂种一代后,再;(3)产生杂种二代后,再,直到不发生为止。

(4)最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是,其基因型为。

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以及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通过学习应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所以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由于孟德尔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采用了先简后繁的研究方法(单因子分析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以及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使他获得了成功。

七.布置作业P12:基础题1 P14:选择题2、4 P14:技能应用 P14:思维拓展1、2【板书设计】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法杂种子一代(F1)隐性纯合子测交 YyRr × yyrr配子 YR Yr yR yr yr测交后代 YyRr Yyrr yyRr yyrr黄圆黄皱绿圆绿皱比例 1 ﹕ 1 ﹕ 1 ﹕ 1四.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①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②先简后繁的研究方法五.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③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④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⑤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六.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