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2002年制订,2004年修订)
课程编号:070005
英文名:Microeconomics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前置课:高等数学
后置课: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财政学、货币银行学等
学分:3学分
课时:54课时
主讲教师:西方经济学课程组成员
选定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3版
课程概述: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和管理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专业基础理论课。它以个量分析法为基础,分析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阐述价格机制的形成以及如何引导市场经济主体实现稀缺资源有效配置,并说明市场失灵时,政府的作用。微观经济学内容,主要包括:供求原理和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均衡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和政府的作用。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让经济与管理类的学生了解和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认识这一学科的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掌握实例分析、简单的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经济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比较简单和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初步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让学生具备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基本的经济分析能力,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逻辑性强,又与现实经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因而,在教学中,首先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抽象的经济学理论,将学科理论的学习
融入到对经济活动实践的探讨和认识之中,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注意经济学教学中的数理分析,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将抽象的图形和数学表达式所包含的经济学原理解释清楚,将数学分析与经济学教学有机联系起来,并让学生初步认识其方法。第三,讲授与自学结合。针对微观经济学本身课程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主要以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为主,系统讲授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安排适量课时进行课堂讨论和习题讲解,注意教与学的互动,督促学生课后自学和习题及案例分析的训练,深化学生对课程基本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经济学的理论素养。第四,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即时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鼓励学生思考,并将此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章导论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简要介绍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重点分析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学习本章重点掌握经济学定义的三个方面:稀缺性、选择性和机会成本的含义,知道西方经济学及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一、西方经济学的产生
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诞生以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发表为标志;1890年马歇尔发表《经济学原理》标志微观经济学的诞生。
二、西方经济学的发展
凯恩斯学派;新剑桥学派;新古典综合派;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
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边际分析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均衡分析等。
三、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和基本假设
个体经济单位;理性的经济人和完全信息。
思考题:
1、经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为什么?
2、简述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供求原理与弹性理论
课时分配:9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与需求、供给、市场均衡等相关的概念和理论,正确理解需求量和需求的变动、供给量和供给变动的关系,熟知弹性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具备分析均衡价格形成和变动、运用弹性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需求曲线
一、需求函数
需求的含义;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函数。
二、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定理。
三、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的含义;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的区别。
第二节供给曲线
一、供给
供给的含义;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函数。
二、供给表和供给曲线
供给表;供给曲线;供给定理。
三、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的含义;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的区别。
第三节供求曲线的共同作用
一、市场均衡的含义
均衡的含义;市场均衡的含义。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形成分析。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供给曲线的移动;供求同时变动;供求定理。
四、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
支持价格;限制价格;价格放开。
第四节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一、需求价格弹性
概念和计算公式;弧弹性和点弹性;需求弹性的类别;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的关系;影响
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
二、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含义;计算公式;弹性系数值与商品的类别;握恩格尔定律。需求的交叉价
格弹性含义;弹性系数的计算;弹性系数与商品的关系。
三、供给弹性
供给弹性及其计算;供给弹性的类别;影响供给弹性大小的因素。
思考题:
1.为什么会产生谷贱伤农?对此你认为政府该不该干预?为什么?
2.举例说明哪些产品可以簿利多销,哪些产品不能实行簿利多销?
3.政府的价格支持政策和限制价格政策是怎样影响市场价格的?有何利弊?
第三章效用论
课时分配:6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以分析方法的不同将消费者行为理论分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用边际分析法边际效用和总效用的关系,说明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通过选择实现收入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满足程度最大化。序数效用论以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作为分析工具,说明消费者最优选择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分析消费是如何随价格和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学习本章首先明确效用理论分析的前提假设,正确理解和把握有关效用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表达及衡量,知道消费者消费的约束条件,能分析说明消费者如何实现满足程度最大化,理解消费者剩余的含义和意义,了解价格、收入变化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教学内容:
第一节基数效用论
一、效用和效用函数
效用的含义与决定因素;基数效用论;效用函数。
二、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含义和表达;边际效用含义和表达;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货币的边际效用。
三、消费者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