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的立体结构 说课稿 教案
分子的立体结构教案设计

分子的立体结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概念,理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 使学生掌握化学键的类型,了解其性质和作用。
3. 让学生了解分子的立体结构,能够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分子的空间构型。
4.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化学键的类型及性质,分子的立体结构。
2. 教学难点:化学键的类型,分子的立体结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分子的立体结构。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分子的立体结构,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通过小组讨论、实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教学素材(分子模型、图片等)3. 学习任务单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水的melting point和boiling point,引出分子概念,让学生感知分子存在于我们生活中。
2. 新课导入:介绍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化学键。
3. 知识讲解:讲解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性质和作用。
4.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常见分子的立体结构,如甲烷、氨气等,引导学生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分子的空间构型。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些复杂分子的立体结构。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子的立体结构在化学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分子立体结构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立体结构与物质的性质之间的关系,如分子极性与溶解性、分子形状与反应性等。
2. 介绍一些前沿领域的研究,如纳米技术、分子机器等,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七、课堂互动1. 设置一些讨论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心得。
2. 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氛围。
选修3第二章第2节《分子的立体结构》教案

选修3第二章第2节《分子的立体结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的立体结构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学会运用VSEPR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3.能够运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
教学重点:1.分子的立体结构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VSEPR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3.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
教学难点:1.VSEPR模型的理解和应用。
2.杂化轨道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模型3.分子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不同立体结构的分子模型,引发学生对分子立体结构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分子的立体结构对物质性质有什么影响吗?二、新课讲解1.讲解分子的立体结构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a.分子的立体结构是指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
b.分子的立体结构对物质的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性等有着重要影响。
2.讲解VSEPR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a.介绍VSEPR模型的原理和步骤。
b.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VSEPR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3.讲解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a.介绍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概念。
b.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
三、案例分析1.分析案例一:水分子H2O的立体结构a.运用VSEPR模型预测H2O的立体结构。
b.运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H2O的立体结构。
2.分析案例二:氨分子NH3的立体结构a.运用VSEPR模型预测NH3的立体结构。
b.运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NH3的立体结构。
四、互动环节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分子,运用VSEPR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预测和解释其立体结构。
2.各组汇报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六、作业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学会了运用VSEPR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预测和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分子的立体结构 说课稿 教案

【板书】2.1形形式式的分子
【提出问题】什么是分子的空间结构?结构式能反映出分子的空间构造吗?
思考,回答。讨论分子在三维空间的构造情况。
让学生区分结构式与空间结构的区别
【归纳】结构式不能反映出分子的空间结构
【思考】1.同为三原子分子,CO2和H2O分子的空间结构却不同,什么原因?2.同为四原子分子,CH2O与NH3分子的的空间结构也不同,什么原因?
【板书】常见分子的立体结构一览表
A的电子对数
成键电子对数
孤对电子对数
VSEPR几何构型
实例
实例构型
2
2
0
直线型
CO2
直线型
3
3
0
平面三角形
CH2O
平面三角形
2
1
三角形
V型
4
4
0
四面体
CH4
四面体
3
1
四面体
NH3
三角锥
2
2
四面体
H2O
V型
6
6
0
八面体
SF6
八面体
4
2
八面体
XeF4
平面正方形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行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
③三键>双键>单键。
记忆
知识升华
【板书设计】
2.1形形式式的分子
一、填写下表,了解原子的成键情况
原子
H
C
N
O
电子式
可形成共用电子对数
成键情况
二、完成下表
分子
CO2
H2O
NH3
CH2O
CH4
电子式
结构式
高二化学 选修3 第二章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 教案及说课稿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配合物理论简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能认识常见的配合物。
2.会正确表示配位键、配位化合物。
3.了解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命名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
2、通过举例及资料卡片呈现的形式,培养学生从信息中主动获取知识,总结归纳,增强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史实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2、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3、了解配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力量,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探究,学习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等概念,了解配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配位化合物理论。
教学过程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配合物理论简介说课稿一、设计思想1、把握的原则:将复杂的知识理论简单化,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
2、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三条主线:(1)知识线。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
(2)方法线。
注重学习中所蕴含的化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线。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
爱祖国,爱家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对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要求,在必修2和选修3已介绍共价键的知识基础上,本节介绍了特殊的共价键——配位键,并得出很庞大的一类物质——配合物。
对配位键和配合物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并不深,只需要认识和判断配合物和配位键并能正确表达配位键。
能知道它在生产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构建了共价键的概念,一般共价键的形成方式是成键双方原子各提供一个单电子,而形成共价键还有其他方式,学习配位键能打破他们对共价键固有的认识。
本班学生化学基础较好,通过两年的新课程学习已基本具备了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分子的立体结构》 说课稿

《分子的立体结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子的立体结构》。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分子的立体结构》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3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共价键的相关知识之后,进一步探讨分子的立体结构。
通过对分子立体结构的研究,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分子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本质,为后续学习有机化学等内容奠定基础。
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先介绍了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用以预测简单分子的立体结构;接着通过介绍杂化轨道理论,解释了甲烷等分子的立体结构形成原因;最后介绍了配合物的相关知识,拓展了学生对分子结构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化学键等基础知识,对于微观粒子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分子的立体结构,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直观的模型和形象的比喻来帮助他们理解。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能够用该理论预测简单分子的立体结构。
(2)理解杂化轨道理论,能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常见分子的立体结构。
(3)了解配合物的概念和形成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分子立体结构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
(2)常见分子的立体结构及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1)杂化轨道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配合物的形成和结构。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如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等,通过讲授的方式让学生有清晰的认识。
2.2《分子的立体结构》教案6(新人教选修3)

分子的立体构造教课目的:知识、技术:(1)认识共价分子构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2)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理论等说明简单分子的空间构造。
(3)能依据相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能力、方法:(1)训练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2)指引学生学会在察看的基础上,运用抽象思想,归纳、总结科学的规律,训练学生经过科学抽象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感情、态度:(1)对学生进行“构造决定性质”,“现象与实质”等辨证唯心主义看法的教育,培育学生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2)培育学生合作、共享的学习态度。
教课要点、难点:1、分子的立体构造;2、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研究建议:(1)运用分子的立体模型进行研究;(2)紧扣“构造决定性质”这一科学原理,研究分子的立体构型与分子内部结构的关系。
教课过程:第一部分:认识分子的立体构造[叙述 ] 我们知道很多分子都拥有必定的空间构造,如: CO2分子是直线型,H2O 分子是 V 字型, CH4分子是正四周体型,等等。
是什么原由致使了分子的空间构造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将一同来研究分子的立体构造。
[ 板书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造一、林林总总的分子[ 投影 ]林林总总的分子[ 叙述 ] 大部分分子是由两个以上原子组成的,于是就有了分子中的原子的空间关系问题,这就是所谓“分子的立体构造”。
第二部分:研究性学习,研究分子的构型与分子内部构造的关系。
[提出问题 ]:( 1)、同为三原子分子, CO 和 H O 分子的空间构造却不一样,什么原由?22( 2)、同为四原子分子, CH2 O 与 NH3分子的的空间构造也不一样,什么原由?[指引学生研究 ] :( 1)写出 H、 C、 N、 O 等原子的电子式:原子H C N O电子式可形成共用电子对数[学生思虑、沟通 ][指引学生研究 ] :( 2)写出 CO2、H2O、NH3、 CH2O、CH4平分子的电子式、构造式及分子的空间构造:分子CO22324H O NH CH O CH电子式构造式中心原子有无孤对电子空间构造[指引学生归纳、小结 ] :(3)小结:代表物中心原子分子种类空间构型联合的原子数CO22AB2中心原子CH2O3AB3无孤对电子CH44AB4中心原子H2O2AB2有孤对电子NH33AB3[ 评论 ] 经过我们的研究和归纳,我们发现分子构型与分子内部构造存在亲密的联系,这在化学上称为“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分子的立体构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分子的立体结构一、教学设计本节以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为例,介绍典型分子的立体结构;然后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根据上述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最后,介绍配合物的概念、成键的条件和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1. 分子的立体结构;2.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杂化轨道理论和配位键。
教学难点:1. 分子的立体结构;2.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杂化轨道理论。
具体教学建议:1. 从H、C、N、O的原子结构,依据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用电子式、结构式描述CO2、H2O、NH3、CH2O、CH4等分子结构,为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好知识准备。
由CO2、H2O、NH3、CH2O、CH4的球棍模型(或比例模型),对照其电子式采取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中心原子的共用电子对和未成键电子对与空间结构的关系进行分类,并用下表形式进行归纳。
经分析、比较可知,由于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对占有一定的空间,对其他成键电子对存在排斥力,影响其分子的空间结构——建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理论。
进而应用该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认识多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
2. 介绍杂化轨道理论时,可以从甲烷分子中碳原子的价电子构型2s22p2及3个2p 轨道相互垂直,对照甲烷分子正四面体结构,引出问题——如何解释甲烷正四面体空间结构?由于甲烷分子中的4个C—H键是等同的,键角皆为109°28′,由此推出:碳原子具有与4个氢原子电子云重叠的完全相同的4个轨道,进而引入sp3杂化轨道——杂化轨道理论。
除sp3杂化轨道外,还有sp2杂化轨道和sp杂化轨道。
结合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理论,下表列举了一些多原子分子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杂化轨道数: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对数与相连的其他原子个数之和。
3. 介绍配合物理论时,通过观察CuSO4、CuCl2·2H2O、CuBr2等固体及其水溶液颜色的实验,分析得知天蓝色的物质——四水合铜离子,探究其结构,由孤对电子对和空轨道形成的配位键,引出配位键和配合物的概念。
高二化学选修3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教案及说课稿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配合物理论简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的概念,能认识常见的配合物。
2.会正确表示配位键、配位化合物。
3.了解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命名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
2、通过举例及资料卡片呈现的形式,培养学生从信息中主动获取知识,总结归纳,增强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史实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2、通过实验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及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3、了解配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科学的力量,激发学生刻苦钻研,热爱科学、崇尚科学。
教学重点通过合作探究,学习配位键、配位化合物等概念,了解配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配位化合物理论。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导课】讲述波尔保存诺贝尔金质奖章的故事,引出生活中的一类重要物质——配位化合物。
【板书】配合物理论简介【实验探究1】小组合作探究, 填写表格。
学生活动完成实验探究1: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表格。
通过小组实验,共同讨论的形式,学习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认识配位键 ,学习配位键的正确表力.式J O学会科学实验方法----对比试验,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板书设计】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配合物理论简介1.配位键2.配合物3.配合物的应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配合物理论简介说课稿一、设计思想1、把握的原则:将复杂的知识理论简单化,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的学习。
2、整个教学过程中贯穿三条主线:(1)知识线。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认识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
(2)方法线。
注重学习中所蕴含的化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线。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
爱祖国,爱家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对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要求,在必修2和选修3己介绍共价键的知识基础上,木节介绍了特殊的共价键一一配位键,并得岀很庞大的一类物质一一配合物。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分子的立体结构》说课稿

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分子的立体结构》说课稿一、引言本篇说课稿旨在介绍人教版高三化学选修3中的一节课——《分子的立体结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子的立体结构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化学键的性质,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反应。
本说课稿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 1. 理解分子的立体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2. 掌握化学键的构型和性质;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假设以及进行推理和归纳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下: 1. 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化学键的构型; 2. 分子的立体结构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教学难点如下: 1.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假设以及进行推理和归纳的能力; 2.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四、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讲授与示范:通过讲述分子的立体结构理论,展示和解释相关的化学现象和实验结果; 2. 实验演示:通过化学实验演示分子的不同立体结构对反应性质的影响; 3. 互动讨论:以小组形式进行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实验观察作出合理解释; 4. 归纳总结:鼓励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思路。
五、教学过程5.1 热身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忆起已有的化学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5.2 导入新知1.引入分子的立体结构概念:教师通过实例引入分子的立体结构,并让学生观察这些分子的空间构型和化学键的构型。
2.大脑风暴: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的立体结构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5.3 理论授课和示范1.分子的空间构型:教师讲解分子的空间构型相关理论,如氨分子的平面三角形构型、水分子的线性构型等,并解释其对性质的影响。
2.分子的化学键构型:教师讲解分子的化学键的构型,如氧分子的双键构型、硫酸分子的复杂构型,并通过实例演示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
分子立体构型1 说课稿

本节课选人教科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第二章 的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第一课时
教学背景
学分析 因为分子的许多性质与化学反应都与分子的立体构型有关, 通过书中给出的一些分子立体构型,体会到形形色色的分子世 教材分析 界。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共价键模型》一节的基础上为进 一步解释分子的立体构型而学习“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并 以此理论为基础认识几种常见分子的立体构型,能用VSEPR模 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本节课的学习将更加有利 于学生正确认识分子构型,进一步体会物质结构与性质性质的内 在联系。
4
课堂小结
IF语句的应用
第一环节
新课导入
首先由自然界中花朵、蝴蝶和冰晶等宏观物质的规则与 和谐美,让学生联想微观物质的对称性,从而引出本节课学 习的核心内容即分子的立体空间构型;然后组织学生利用提 供的材料,亲自动手制作几种常见分子如甲烷、乙烯、二氧 化碳、水分子、氨分子的分子模型,同时将部分典型分子的 空间构型的图片以多媒体形式给出,这些都将会提高学生对 分子构型的感性认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自然产生疑问:为什么分子会有不同的空间构型? 分子的空间构型与分子电子式有怎样的联系呢?从而顺利进 入本节新课的学习。
IF语句的应用
第二环节 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什么是分子的空间结构? (2)分子的结构是在怎样测定的? (3)同样三原子分子CO2和H2O、四原子 分子NH3和CH2O,为什么它们的空间结构 不同?
IF语句的应用
第二环节 创设情境
讨论交流: 1、从H、C、N、O的原子结构(写出电子式) 2、依据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讨论H、C、N、 O的原子分别可形成1、4、3、2个共价键 3、并用电子式、结构式描述CO2、H2O、NH3、 CH2O、CH4等分子结构。 通过问题的设置,一步步引导学生从电子式方面 来分析空间结构不同的原因
分子的立体构型教案

分子的立体构型教案教案标题:分子的立体构型教案目标:1. 了解分子的立体构型概念和相关术语;2. 掌握常见分子的立体构型;3. 理解分子的立体构型对化学性质的影响;4. 能够通过分子式和化学键信息判断分子的立体构型。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化学键的概念和种类,并提问:分子的立体构型对化学键有何影响?知识讲解:2. 解释分子的立体构型是指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包括平面构型、线性构型、三角锥构型等;3. 介绍分子中的共面性、角度和键长对立体构型的影响;4. 举例说明不同立体构型对分子性质的影响,如立体异构体的存在。
案例分析:5. 给出几个常见分子的分子式,要求学生根据分子式和化学键信息判断其立体构型;6.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分子的立体构型对其性质和反应的影响。
实验探究:7.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气体分子的扩散实验,观察不同分子的立体构型对扩散速率的影响;8.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立体构型与分子性质的关系。
拓展应用:9. 提供更复杂的分子结构,要求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判断其立体构型,并预测其性质;10.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分子的立体构型设计新的药物或材料。
总结回顾:11. 总结分子的立体构型的概念和相关术语;12. 强调分子的立体构型对化学性质的重要性;13. 检查学生对于分子立体构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资源:1. 分子模型或图示;2. 分子式和化学键的信息表;3. 实验材料和设备。
评估方式:1. 学生对于分子立体构型的理解和应用的书面测试;2. 实验报告的评估。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更复杂的分子结构和立体构型;2. 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科学竞赛或研究项目,拓宽知识面。
备注: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深入程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分子的立体构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平面型——sp 2杂化;四面体——sp3杂化。
【小结】
【思考】
1、任何情况下轨道都可以发生杂化吗?杂化轨道有什么用途?
2、水、甲烷、氨气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为什么水的键角为105度?氨气的为107度?
【强调】
1、杂化只有在形成分子时才会发生;
2、能量相近的轨道方可发生杂化;
3、杂化轨道成键时满足最小排斥原理,从而决定键角。
4、杂化轨道只用来形成σ键或容纳孤对电子,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方可用于形成π键。
变抽象为直观,便于学生理解。
归纳需要注意的问题,知识得到升华、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分子的立体构型
三、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1、杂化与杂化轨道的概念:
2、杂化轨道的常见类型:
(1)sp杂化——直线形:BeCl2CO2(2)sp2杂化——平面形:BF3HCHO (3)sp3杂化——四面体形:CH4NH4+
3、杂化类型的判断。
《分子的立体结构》教学设计

《分子的立体结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用键角等描述分子的立体结构。
能够用VSEPR理论解释并推测简单分子的立体结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制作分子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分子的电子式理解VSEPR理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立体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够用VSEPR理论解释并推测简单分子的立体结构难点:能够用VSEPR理论解释并推测简单分子的立体结构三.教学方法:探究法四.板书设计五.教学过程引入:大多数分子是由两个以上原子构成的,于是就有了分子中的原子空间关系问题,这就是“分子的立体结构”。
键角是决定分子的立体结构主要因素之一,请大家展示制作的分子模型并描述这些分子的立体结构。
学生活动:展示模型归纳:请大家归纳原子数目与分子立体结构之间的关系探究问题:同样三原子分子CO2和H2O、四原子分子NH3和CH2O,为什么它们的空间结构不同?讨论交流一:写出H、C、N、O等原子的电子式:讨论交流二:填充下表,比较中心原子C、O、N的8个电子组成有什么不同?讨论交流三:电子之间互相排斥,分子要稳定存在必然斥力要最小。
那么你能否解释CO2和H2O的立体结构差异?PCl3和BF3呢?获得新知:科学家们根据分子中价电子对互相排斥的原理,发展了VSEPR模型来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讲述:VSEPR模型的要点学生归纳:知识反馈:用VSEPR模型预测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小结:能够把键角和分子的立体结构联系起来,并且能用VSEPR理论推测简单的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作业:六.教学反思。
分子的立体结构教案设计

分子的立体结构教案设计第一章:分子的基本概念1.1 分子定义解释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形成的粒子。
1.2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描述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具有独立的化学性质。
1.3 分子式的表示方法介绍分子式的表示方法,分子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第二章:分子的立体结构理论2.1 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解释立体化学的概念,立体化学是研究分子的立体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学科。
2.2 分子轨道理论简要介绍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是用来解释分子的立体结构的理论。
2.3 杂化轨道理论解释杂化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是用来解释分子中原子的杂化现象和立体结构的理论。
第三章:分子的立体结构与性质关系3.1 立体结构的多样性讨论分子立体结构的多样性,不同的立体结构会导致分子的性质发生变化。
3.2 立体选择性反应解释立体选择性反应,立体选择性反应是指反应对分子的立体结构有选择性的反应。
3.3 立体异构体的性质比较比较立体异构体的性质,立体异构体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第四章:分子的立体结构测定方法4.1 核磁共振谱介绍核磁共振谱的原理和应用,核磁共振谱是用来测定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方法。
4.2 红外光谱介绍红外光谱的原理和应用,红外光谱可以提供分子中化学键的信息。
4.3 X射线晶体学解释X射线晶体学的原理和方法,X射线晶体学可以测定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五章:分子的立体结构在药物化学中的应用5.1 药物的立体结构与活性关系讨论药物的立体结构与活性关系,立体结构对药物的生物活性有重要影响。
5.2 药物设计中的立体选择性解释药物设计中的立体选择性,立体选择性药物设计可以提高药物的特异性和疗效。
5.3 手性药物的应用和开发第六章:分子的立体结构与材料科学6.1 分子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介绍分子在材料科学中的重要性,分子结构对材料的性质有决定性影响。
6.2 分子立体结构与材料性能关系讨论分子立体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如分子立体结构对材料强度、导电性、光学性能等的影响。
分子的立体结构 说课稿 教案

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2.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3.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教学重点
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教学难点
(2)sp 2杂化——平面三角形:sp 2杂化轨道是由一个ns 轨道和两个np 轨道组合而成的,每个sp 2杂化轨道都含有31s 和3
2
p 成分,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为120°,呈平面三角形如:BF 3分子(图
(2)sp3杂化——四面体形:sp3杂化轨道是由一个ns轨道和三个np轨道组合而成,每个sp3杂化轨道都含有
13
(学生思考,总结)
4. 几种常见分子中心原子杂化类型
堂小结:。
分子的立体构型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运用键能、键长、键角及杂化轨道理论等说明简单分子的空间结构;2.理解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能根据有关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3.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教学内容【考纲要求】1.了解杂化轨道理论,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2.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一、知识点讲解(一)形形色色的分子【思考】1.分子中所含有的原子个数与它们的空间构型有何关系?2.(1)同为三原子分子,CO2和H2O分子的空间结构却不同,什么原因?(2)同为四原子分子,CH2O与NH3分子的的空间结构也不同,什么原因?【强调】原子不同,可形成的电子对数目不同,共价键的饱和性不同;含有同种原子的分子,因为原子形成的键角不同,结构不同。
1.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1)构成分子的原子总数不同;(2)含有同样数目原子的分子的键角不同。
2.常见分子构型:(1)三原子分子立体结构;(2)四原子分子立体结构(3)五原子分子立体结构。
具体如下表所示:分子CO2H2O NH3CH2O CH4电子式结构式O=C=O H-O-H原子总数 3 3 4 4 5孤对电子数无 2 1 无无空间结构直线型V型三角锥形平面三角形正四面体【典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H3是极性分子,分子中N原子处在3个H原子所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B.CCl4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处在4个Cl原子所组成的正方形的中心C.H2O是极性分子,分子中O原子不处在2个H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D.CO2是非极性分子,分子中C原子不处在2个O原子所连成的直线的中央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结构和空间构型。
NH3是三角锥形的立体极性分子,A错;CCl4是以C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B错;CO2是C原子在2个O原子中央的直线形分子,D错;而水分子是O在两个H中间的“V”形分子,即,故选C。
【典例2】三氯化氮(NCl3)在常温下是一种淡黄色液体,其分子结构呈三角锥形,以下叙述正确是()A.分子中N-Cl键是非极性键B.分子中不存在孤对电子C.它的沸点比PCl3沸点低D.因N-Cl键键能大,所以NCl3的沸点高答案C 解析NCl3分子中中心原子N和氯原子间形成三个σ极性键,N原子的周围仍然存在一对孤对电子;共价化合物的熔、沸点是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的,而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又由相对分子质量决定;所以NCl3熔、沸点较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的立体结构
教学目标
1、认识共价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3、能用VSEPR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分子的立体结构;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1、阅读课本P37-40内容;
2、展示CO2、H2O、NH
3、CH2O、CH4分子的球辊模型(或比例模型);
3、提出问题:⑴什么是分子的空间结构?
⑵同样三原子分子CO2和H2O,四原子分子NH3和CH2O,为什么
它们的空间结构不同?
[讨论交流]
1、写出CO
2、H2O、NH
3、CH2O、CH4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2、讨论H、C、N、O原子分别可以形成几个共价键;
3、根据电子式、结构式描述CO2、H2O、NH3、CH2O、CH4的分子结构。
[模型探究]
由CO2、H2O、NH3、CH2O、CH4的球辊模型,对照其电子式云哟内分类对比的方法,分析结构不同的原因。
[引导交流]
引导学生得出由于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占有一定的空间,对其他成键电子对存在排斥力,影响其分子的空间结构。
——引出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 models)
[讲解分析]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把分子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都用于形成共价键。
如CO2、CH2O、CH4等分子中的C原子。
它们的立体结构可用中心原子周围的原子数来预测,概括如下:
H2O和NH3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
因而H2O分子呈V型,NH3分子呈三角锥型。
(如图)课本P40。
[应用反馈]
应用VSEPR理论判断下表中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进一步认识多原子分子的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