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治验录》之经方治验:陶君仁应用黄芪建中汤的验案

合集下载

黄芪建中汤医案

黄芪建中汤医案

黄芪建中汤医案痞满案【黄煌】姚某,男,40岁,河间市九街人,患胃脘胀满一年余,胃镜诊断:浅表性胃炎。

经用吗叮林等多种西药治疗无效。

转来我院治疗,刻下:胃部痞满,纳少,稍进寒凉食物,则肠鸣腹泻,舌苔黄腻,脉缓带弦意,余投以半夏泻心汤治疗,迭进数剂竟无寸效,后又转他医以理气消食之方治之也无效果。

几经辗转又来我处求治,余观其黄腻舌苔而一筹莫展,不知该从何处着手,进退维谷中请教黄煌老师,师诲曰:此乃黄芪建中汤证,余不解,请教老师为何使用此方,师答请看该病人体质是否瘦弱?再看舌质淡否?余详查病人后,恍然大悟,老师所言极是,遂毅然投以黄芪建中汤:黄芪25肉桂10白芍20饴糖30生姜3片红枣20甘草6七剂药后,病人复诊,面带笑容,言前证已失七八,守方再进七剂,病人痊愈。

按:从此例病人治疗经过中,余深深体会到,先辩体质再辩方证的实用性和科学性,领悟到体质辨证乃临床中一有效便捷的法门! 老师运用黄芪建中汤的病人体质多为:面色黄,肌肉松弛或有浮肿。

另外老师经验:体质比方证重要,舌质比舌苔重要。

慢性胃痛【黄煌】金某某,男,60岁,河间市七街人。

2008年12月6日初诊。

半年来胃脘时有隐痛,夜间加重,喜暖,食粗粮烧心,纳呆,曾服斯达舒,温胃舒等西药无效。

又服他医理气消食之药,前证更剧。

面黄,腹肌紧张,舌淡,脉沉弱。

处方:黄芪25肉桂10桂枝10白芍20干姜5大枣20炙甘草6五副水煎服结果:药后胃痛明显减轻,再服十五副,诸恙尽失。

按:此病人没有做胃镜或钡餐,没有西医诊断,余只是根据其黄芪体质和方证运用了黄芪建中汤,因药房没有饴糖故未加。

此病方证非常典型,无奈他医不识,以致病人病情缠绵不愈,套用理气消食之方反而加重。

经方应用方证相应则效如桴鼓。

从此则病例效果来看,有力而正确的说明了这一点。

黄老师经验运用黄芪建中汤首先要找准黄芪体质,如面黄,肌肉松软,浮肿等。

临床上多用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腹痛等病。

证见疼痛隐隐,饥饿遇冷则加重。

黄芪建中汤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

黄芪建中汤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

黄芪建中汤方歌方解,临床运用医案【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黄芪9克,饴糖45克(分冲)。

【用法】煎服法同小建中汤。

【方歌】黄芪建中补中虚,小建中汤加黄芪,能治虚劳里急病,益气固表最有力。

【方解】本方是在小建中汤中再加黄芪,其适应证为小建中汤又见黄芪证者。

按:黄芪味甘,微温,益卫固表,利水消肿。

所以能固表者,因饮食入胃后,经消化吸收变为精气、卫气。

如人体精气不足于体表,则肌肤失养,腠理松虚,皮肤失润,邪气乘虚侵入且踞而不去,造成自汗、盗汗,甚则痈疽败疮等证。

黄芪能补虚益精而使表实,表固则邪自去,加于小建中汤中更能补中益气、固表。

【仲景论述解析】《金匮要略·血痹虚病》笫14条: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解析:里急,为里急腹中痛的简词。

虚劳病,如果见里急腹中痛,而且还见诸不足的表里证者,则宣用黄芪建中汤治疗。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第22条: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解析:男子黄,这里多指女劳疸病。

《金匮要略·黄疸病》第14条记载:“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

”黄疸多伴有小便不利,今小便自利,是中气虚,这种黄疸病宜用黄芪建中汤治疗。

按:本条所述小便自利,是由于中气虚所致,即所谓上虚不能制下的原因,与甘草干姜汤方证类同,可互参。

有的注家认为,虚劳小建中汤是指小建中汤。

但从桂枝加黄芪汤有治黄疸、黄汗作用来分析,则说明黄芪有祛黄作用甚明。

小建中汤没有黄芪就没有祛黄作用,所以虚劳小建中汤应是黄芪建中汤较为合理。

【临证思考】20世纪60年代曾报道,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有效,一西学中者借名老中医撰文说胃溃疡多数用黄芪建中汤治疗,刊出后全国哗然,纷纷指出其错误,溃疡病有实有虚,有寒有热,其说背离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是不符合实际、不科学的。

不可否认有的胃溃疡可用黄芪建中汤治疗,但一定要看有黄芪建中汤方证时才能应用。

黄芪建中汤的临床应用

黄芪建中汤的临床应用
脘腹经 常痞胀 , 力 日益减 弱 , 体 大便 溏薄 , 日行 二三次 , 是 如 者, 历经 五载 , 近几天来 , 自觉往来寒热 , 测体温最高 3 . ℃ , 73
虚软沉迟 , 以证测机 , 以为 胃府虚 寒 、 阳气失于舒 展之故 , 内
经所 谓“ 寒则气 收 ” 寒 者热 之” 。“ 温养 中气 , 舞 中阳。投 鼓 以黄芪建中汤助脾 胃之阳 , 病证相 和 , 治之则见效果。
便 溏薄 , 行三 四次 , 日 间杂冻腻 , 便时腹痛 隐隐 。遂来 求诊于
中医 。诊见面色 咣 白无 华 , 脉来 细数 , 病涉 损途 , 不可小 视 , 子病及母 , 养失 固 , 天亦受 损 , 也不 足 , 后 先 精 治从 中焦后天
虚发 热之侯 , 如景 岳 云 :气 本属 阳, 诚 “ 阳气不 足 , 则寒 从 中
生, 寒从 中生 , 则阳无依存而浮散于外。 此例 系属气虚发热 , ”
久而久之 , 累及 阴液 , 用生脉 散暂扶其 阴 , 此为治标 之法 , 治
不 中本 , 微和 阴以济 阳而 已。用 黄芪 建中汤 固根本 , 中气 足
则虚热 自退。 13 胃脘 痛 . 患者男 ,8岁。 胃脘疼 痛时发 , 4 反复 三年多 ,
虚劳古有五劳七 伤 , 五脏及 气血 阴 阳分 , 而大 抵不 按 然
外乎 阳虚 、 阴虚及阴阳俱虚三种类型 , 临床辨 证应用本 方 , 阳
1g 炒陈皮 1g 老苏梗 1 g水煎服 。患者连服 5剂 , 5, 0, 0, 胃痛大 减, 以后坚 守原 方出 , 其痛遂止 。 胃疼痛 , 绵绵不休 , 喜食 暖物 , 食则稍减 , 按之痛衰 , 白 面 畏冷 , 神疲懒言 , 冷便 , 则 口出冷 , 甚 四肢不 湿 , 舌淡苔 白, 脉

【金匮名医验案:黄芪建中汤】

【金匮名医验案:黄芪建中汤】

【金匮名医验案:黄芪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方药】黄芪一两半(4.5克) 桂枝三两(去皮)(9克) 甘草三两(炙)(9克)大枣十二枚.(4枚) 芍药六两(18克)生姜二两(6克)胶饴一升(30克).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4.5克);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9克)【用法】原方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取汁,加入饴糖溶化,温服)。

【原文】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十四)【解说】本方主治阴阳气血俱不足之虚劳证。

所谓“里急”,指里虚腹中急痛;“诸不足”,是阴阳气血俱虚。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指出:“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亦云“劳者温之”、“损者益之”、“急者缓之”。

黄芪建中汤乃甘温之剂,甘可缓急,温能补虚,正与本证相宜。

方中黄芪甘温补气,化生阴阳气血;饴糖温中补虚,缓急止痛;重用芍药敛阴,配以桂枝温阳;炙甘草一味,得芍药则酸甘化阴,缓急止痛。

得桂枝则辛甘化阳,温中补虚;生姜走表而助卫阳,大枣入脾而益营阴。

俾中阳健运,化生气血,灌溉四旁,则虚劳不足诸证可愈。

是故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求建中化生气血者必加黄芪也。

《灵枢·终始》篇所谓“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不愈,可饮以至剂”,实为本证立法处方之根本。

【运用】一、虚损谢映庐医案:胡晓鹤孝廉尊堂,素体虚弱,频年咳嗽,众称老痨不治。

今春咳嗽大作,时发潮热,泄泻不食:诸医进参、术之剂,则潮热愈增,用地黄、鹿胶之药,而泄泻胸紧尤甚,延医数年,无非脾肾两补,迨至弗效,便引劳损咳泻不治辞之。

时值六月,始邀余诊,欲卜逝期,非求治也。

诊之脉俱迟软,时多歇止,如徐行而怠,偶羁一步之象,知为结代之脉。

独左前肝部弦大不歇,有土败木贼之势。

黄芪建中汤医案举例与用方思路

黄芪建中汤医案举例与用方思路

黄芪建中汤医案举例与用方思路《金匮要略》【原文】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

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金匮虚劳:14)【功效配伍】黄芪建中汤甘温建中,益气补虚。

本方即小建中汤加黄芪组成。

方用小建中汤甘温建中,调理气血阴阳;加黄芪补中益气。

本方补益气血之效优于小建中汤上七味药,水煎取汁,再纳入胶饴微火消解,一日三次,温服。

【方证论治辨析】黄芪建中汤治虚劳腹痛,气血俱虚证。

症见虚劳里急,诸不足。

虚劳诸不足,为气血阴阳俱虚,但以气虚为主,其症可见短气里急、倦息乏力、自汗、盗汗等;另外,尚应具备小建中汤的基本适应证,如症见大腹里急、绵绵作痛、四肢酸痛、梦遗失精、心悸等。

治宜甘温建中,益气补虚,调理气血阴阳,方用黄芪建中汤。

【用方思路】黄芪建中汤与小建中汤皆能调理脾胃阴阳,但前者侧重甘温益气建中,后者侧重甘温扶阳建中。

另外,《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附方:《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当归四两,桂枝三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重在甘温补血建中。

黄芪建中汤临证应用参小建中汤。

临床用本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乙肝病毒携带、白细胞减少症、血卟啉病等。

【医案举例】(1)颜德馨医案:于某,男,43岁。

胃脘痛历20余年,反复发作,食糯米而痛减,夜半不能平卧,起坐稍缓,微寒喜暖,面白神疲,纳少便溏。

胃钡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变形、伴有激惹现象,舌淡苔薄,脉虚弦。

久痛必虚,脾阳失运,黄芪建中汤加味主之。

生黄芪30g,桂枝4.5g,杭白芍12g,生姜2片,九香虫2.4g,大枣4枚,炙甘草45g,饴糖30g(冲),茯苓9g。

5剂,每日1剂,水煎服。

药后胃脘痛大减,夜得安卧,精神亦振,大便已实,守方连服,随访年余未作。

按语:本方用治脾胃虚寒之胃脘痛有卓效。

据颜老经验,久痛入络,痛处固定不移;拒按者加九香虫、醋五灵脂;失血后贫血者加当归、龙眼肉;呕吐者加半夏、茯苓;泛酸嘈杂、口干、脉数者去桂枝加蒲公英;便秘者加柿霜(另吞),并以蜂蜜代饴糖;兼胃下垂、胃黏膜脱垂者加炒升麻;胃纳不佳者加生麦芽、檀香。

黄芪建中汤临床治验

黄芪建中汤临床治验
多在空腹 、 劳累 、 气候变化等情况下发病或病情加重 , 温喜按 , 喜
不愈来院诊 治。症见 面色眺 白, 神疲倦怠 , 头晕耳鸣 , 膝酸软 , 腰 纳食不佳 , 自汗乏力 , 四肢不温 , 两腿浮肿 , 便溏 , 尿少 , 舌质淡边
有齿痕、 苔薄 白 , 脉沉细 。尿检 : 白( + )红细胞 0 1 白细胞 蛋 ++ , —,
而益气血 ; 以真武汤温煦 肾阳而利水湿 。水惟畏土 , 其制在脾 , 脾 阳得运 , 肾阳自振 , 阴水难泛 , 诸症 自消 。正如《 景岳全书》 :温 云 “
补 即所以化气 , 气化而痊愈者 , 出自然”J 愈 _ l 。因此二方合 治, 功能
丙转氨酶 14 / , 一转肽酶 7 UL 综观上证 , 8 UL 8 /。 辨证为脾虚血亏,
6 d后复诊 , 药后精神稍振 , 食欲见增 , 面色亦 略有好转 , 大便
成形 , 脉舌如前 , 以原方加 杜仲 1g再进 7剂 。 0, 1 月后三诊 , 个 腰膝 酸软好转 , 胃纳又增 , 肢温肿 消 , 大便正 常 。尿检 : 白 + 白细胞 0 1颗粒管型 0 2 蛋 , -, — 。仍按上方进服 1 4
得食痛减 , 纳谷不香 , 有时大便黑 色 , 面黄体瘦 , 心悸 , 肢冷 , 舌质
淡, 苔薄 白 , 脉沉 细。经钡餐透视诊 断为“ 胃小 弯溃疡” 脉症合 , 参, 系中焦虚寒。治宜温中补虚 , 和里缓急 , 黄芪建中汤主之 。处 方: 黄芪 2 g 桂 枝 1g 炒 白芍 1g 炙甘 草 1g 饴糖 5 g 兑 o、 0、 5、 0、 0( 服)生姜 3片、 、 大枣 5 , 剂水煎服。 枚 3
中医中药2008年12月第46卷第34期黄芪建中汤临床治验徐顺利长春市二道区人民医院长春130031摘要黄芪建中汤功能温中补虚益气养血敛阴通阳和里缓急列举其治疗胃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肾炎产后发热验案旨在供同道参考

黄耆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黄耆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

黄耆建中汤的功效与作用黄耆建中汤在中医学上属于是一种效果很好的中药方剂。

根据相关的一些医学研究上认为,这样的中药试剂十分的安全、有效,适合很多疾病的症状,下面就去认识下黄耆建中汤这种方剂吧。

【别名】黄耆汤(《外台秘要》卷十七引《古今录验》)。

【处方】黄耆4.5克桂枝9克(去皮)甘草6克(炙)大枣12枚芍药18克生姜9克胶饴30克【功能主治】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治虚劳里急,诸不足,小腹急痛,脐下虚满,面色萎黄,唇口干燥,胸中烦悸,少力身重,骨肉酸痛,行动喘乏,食欲不振,病后虚弱,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1.4升,煮取600毫升,入胶饴,更上微火消解。

每次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别名】黄耆汤【处方】小建中汤加黄耆2两,人参2两。

【功能主治】男女因积劳虚损,或大病后不复常,若四肢沉滞,骨肉疼酸,吸吸少气,行动喘惙,或小腹拘急,腰背强痛,心中虚悸,咽干唇燥,面体少色,或饮食无味,阴阳废弱,悲忧惨戚,多卧少起。

久者积年;轻者才百日,渐至瘦削,五脏气竭,则难可振复。

【用法用量】黄耆汤(《圣济总录》卷一七九)。

【摘录】方出《肘后方》卷四,名见《千金》卷十七【别名】黄耆汤【处方】小建中汤加黄耆1两半。

【药理作用】①抗溃疡作用《药学学报》(1965;7:440):以黄耆建中汤煎剂给大白鼠皮下注射10g/kg时,可防止结扎幽门所致胃溃疡发生,并抑制胃液分泌,减少游离酸及总酸度,使胃液PH值上升。

另以本方减去甘草的煎剂皮下注射,同样也有抗溃疡作用,但作用较弱。

说明黄耆建中汤除甘草外,尚有其他抗溃疡的成分。

②中枢镇静作用《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60;3:208):加味黄耆建中汤(本方加当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可使小白鼠自由活动减少。

但没有催眠和中枢的镇痛作用,对平滑肌的正常运动有抑制作用,尤其在异常兴奋状态下更为显着,有较弱对抗由组织胺引起的胃酸增高现象。

认为本方的主要作用是对中枢神经的镇静及对胃肠平滑肌的解痉作用,抗酸作用可能不是主要的。

『性功能集』伤精瘦家的正治方:黄芪建中汤

『性功能集』伤精瘦家的正治方:黄芪建中汤

『性功能集』伤精瘦家的正治方:黄芪建中汤
伤精瘦家的正治方:黄芪建中汤
本文转载自微信号汉古中医研究院
伤精者属虚劳家。

本伤精直接伤的是肾气,应肾气丸主之。

但由于伤精者一般时间较长,往往已由肾伤脾。

因为精是由脾将食物精华转成血液,再生成精的,久泄精,使脾长期超负荷工作补充失去的精,就易伤脾。

因此伤精家的常见症状消瘦,心悸,遗精,手足心热,,咽干口燥,天冷又畏寒,暗疮等一派阴阳两虚的证状,都是伤脾引起,应黄芪建中汤主之。

这时如果直接服用肾气丸,一来脾虚不受纳,二来虚火浮动,复后更易遗精。

黄芪建中汤为脾伤虚劳家要方,黄芪在这里有两个作用,一补诸不足,二黄芪是疮家圣药,对由于气血不足所生的结节性,阴性的暗疮有良效。

如果遗精严重的再加龙骨牡蛎。

一般坚持服用三个月可消除和缓解各症状。

善后再以肾气丸调理。

当然,如果伤精时间不长,又或者天生脾强不易伤的,没有上述症状,只是腰痛,小便不利的,可直接服用肾气丸。

最后重申一句,治身必先治心,不痛下决心戒除邪淫的,再多药物也是徒然!。

黄芪建中汤临证验案3则

黄芪建中汤临证验案3则
2 冠 心 病
患者 , ,l岁 ,08— 9—0 女 7 20 0 5初 诊 。主诉 : 便 黑 1d 。患者 1 d前无任何诱 因出现大便色黑 , — 次/ , 1 2 d 尚成 形 , 胃脘部 嘈杂 感 , 泛酸 、 伴 无 暖气 、 头晕 、 发热 ,

般 感 觉 尚 可 。 有 胃溃 疡 病 史 3年 , 间 断 给 予 奥 曾
水 煎 , 早 晚 两 次 口 服 。 服 药 3剂 , 下 肢 水 肿 消 分 双
00 2 , 8 8 3 每粒 2 g , 0m ) 每次 1 , 日 2次 , 粒 每 口服 ; 胶
散寒 、 益气 健脾 。采 用 中西 医结 合治 疗 , 予奥美 拉 给
唑胶 囊 ( 悦 康 药 业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 号 由 批
芍 1 , 0 g 白术 l , 0g 生姜 l , 0 g 茯苓 2 , 0 g 桂枝 1 , 0 g 葶 苈子 1 ( 5g 另包 ) 丹参 2 , , 0g 甘草 5g 。每 日 1剂 ,
汤加 味治疗 , 以乌贼 骨 、 配 白及 加 强 制 酸止 血 、 收敛 生肌 之效 , 附理 气止 痛 ; 合 西 药 奥美 拉 唑 胶囊 、 香 配 胶体 果胶铋 胶囊 , 加强制 酸止 痛之效 , 除幽 门螺 可 清 杆 菌 。中西结 合 , 本兼 治 , 中 阳得 振 、 邪得散 、 标 使 寒 气血 得畅 、 胃痛 得止 , 提高 了治愈 率 , 降低 了复发率 。
( m H 0 13 k a , 率 7 1m g= . 3 P ) 心 2次 / i , 齐 , mn 律 神
患 者 , ,3岁 ,0 0— 2—1 女 6 21 0 8初 诊 。 主 诉 : 冠 状 动 脉 硬 化 性 心 脏 病 反 复 发 作 3年 。 患 者 1周 前 无

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黄芪建中汤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异名] 黄芪汤(《古今录验》,录自《外台秘要》卷17)。

[组成] 芍药六两酒炒(18g) 桂枝三两去皮(9g) 炙甘草二两(6g) 生姜切三两(9g) 大枣十二枚擘(4枚) 饴糖一升(30g) 黄芪一两半(9g)[用法] 以上七味,以水七升,先煮六味,去滓,内饴糖,更上微火消解。

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 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主治] 虚劳病,阴阳气血俱虚证。

里急腹痛,喜温喜按,形体羸瘦,画色无华,心悸气短,自汗盗汗。

.;[病机分析] 脾胃为后天之本,营卫气血生化之源。

今中焦虚寒,纳运无力,生化不足,则致阴阳气血俱虚。

中气虚寒,不得温养,故里急腹痛,喜温喜按;.气血生化不足,机体失于温养,故形体羸瘦,面色无华;气血虚无以养心,心失所养,则心悸气短;营卫不足,表虚不固,则自汗盗汗。

以上诸症皆因中焦虚寒,化源不足所致。

[配伍意义] 本方为小建中汤加黄芪而成,以温中补虚立法,是治疗虚劳的著名方剂。

方中黄芪甘温人肺,健脾益气;饴糖甘温补虚,缓急止痛,共为方中君药。

桂枝助阳,芍药益阴,二药相合,调和阴阳,化生气血为臣。

生姜、大枣辛甘相合,健脾益胃,调和营卫,为佐药。

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为使。

且炙甘草味甘,与桂枝、饴糖相配“辛甘化阳”,合芍药“酸甘化阴”。

诸药相合,益气建中,方可化源足,气血生,营卫调,诸症平。

[类方比较] 本方与小建中汤均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用于中焦脾胃虚弱,阴阳气血不足之证。

由于本方更增黄芪一两半,而黄芪善补脾肺之气,又能固表止汗,故更宜于中焦虚寒,气虚较著,兼有神疲乏力,自汗脉弱者。

[临床运用]1。

证治要点本方为益气温中的常用方,临床以里急腹痛,喜温喜按,形体羸瘦,面色无华,心悸气短,或自汗盗汗,舌淡红,脉沉弱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同小建中汤。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慢性腹膜炎,慢性胃炎等辨证属中气虚寒,阴阳气血俱虚的多种疾病。

黄芪建中汤处方

黄芪建中汤处方

黄芪建中汤处方【名称】黄芪建中汤【来源】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处方】炙黄芪40g,桂枝10g,白芍30g,藿香12g,半夏12g,炙甘草20g,生姜15g,大枣十枚【功效】益气生津,补气固表。

【主治】虚劳发热,洒淅恶寒,腹中拘急,心悸而烦,四肢酸痛,倦怠乏力,盗汗,身重气短,喘咳,纳呆,舌质淡,苔薄白,脉微而弱。

【临证加减】1.血刺身痛,本方加川芎、当归。

[直指方]2.病后、产后及久病虚热,兼见四肢倦怠,而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劳累加重,属气血阴阳俱虚者,加生黄芪50g,当归log以补气养血。

3.溃疡病,本方适用于虚寒型之胃脘痛者j如吐酸嘈杂者加乌贼骨、煅瓦楞;呕吐苦水者加旋覆花、竹茹、黄连;呕吐清水者加吴茱萸、半夏、干姜;胀满者加厚朴、大腹皮、砂仁、广木香;痛甚者加川楝子、元胡、炙乳没;四肢逆冷者加制附子;心下有水声者合二陈汤;食少纳呆者加代代花、厚朴花、谷麦芽等。

4.本方加味治疗溃疡病:药用黄芪、芍药各12g,炙甘草4.5g,桂枝9g,生姜3g,红枣5枚,饴糖30g。

反酸者加乌贼骨12g,川贝母6g;痛甚加延胡索4.5g,丹参9g,川楝子3g。

每日煎服1剂。

5.本方加减治疗胃窦炎:本方用黄芪、白芍、丹参、大枣各30g,甘草、桂枝、桃仁、延胡索各lOg,干姜5g。

虚寒甚加熟附片、党参、麦冬各15gl胃阴不足去干姜、桂枝,加南沙参、麦冬各工5g;肝胃不和加柴胡、香附各10g;痰浊中阻加法半夏、陈皮各lOg;食滞加神曲、山楂各lOg。

每日服工剂6.本方加味治疗虚寒性溃疡病:药用黄芪12g,桂枝9g,白芍18g,生姜3片,大枣7枚,炙甘草5g,饴糖50g(冲)。

上方水煎去渣,加入饴糖烊化。

每日工剂,分2次服,连服7剂为1个疗程,于第8天服粗鹿茸3g。

鹿茸焙成焦黄色,.研细末,用鸡汤或瘦肉汤送服。

服鹿茸后忌食豆类3天。

7.本方加减治疗胃炎及胃溃疡:基本方为黄芪、白芍、大枣、麦芽各30g,桂枝lOg,甘草6g,元胡15g。

黄芪建中汤名医临床医案

黄芪建中汤名医临床医案

黄芪建中汤名医临床医案张某,⼥,38岁。

于2005年5⽉17⽇初诊。

患者头部怕风,胃脘部嘈杂感5年,加重1个⽉。

5年前⽆诱因出现头部怕风,胃脘部嘈杂感先后于医⼤⼀院、四院诊治,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服胃药不详,症状时好时坏,1⽉前因天⽓寒凉症状加重,头怕风,胃嘈杂感⽆恶⼼呕吐,腹痛腹泻,遇寒加重,得温则舒,⽉经量常,⼤便正常,⽉经提前5~7天,关节作痛,形寒怕冷。

既往健康。

查其:⾆红苔⽩,两脉沉细⽆⼒⾯⾊不泽。

诊其为脾胃虚寒胃痞、痹证(慢性浅表性胃炎)。

此症系阳⽓虚损,导致形寒怕冷,关节作痛,⽉经量少,头怕风治宜健脾温阳,祛寒除湿。

黄芪建中汤加减,药⽤当归15g,川芎15g,天⿇15g,全蝎7.5g,穿⼭龙50g,细⾟5g,桂枝10g,菊花25g,黄芪50g,秦艽15g,柴胡10g,莪术15g,枳壳15g,半夏15g,苍术15g。

⽔煎服,3⽇2剂。

⼆诊:服药5剂胃脘部胀满嘈杂消失,头部怕风减轻,关节作痛消失,察其⾆红苔薄⽩,两脉沉细。

治疗有效,效不更⽅,仍守前⽅继服15剂。

症状消失,疾病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语:平素饮⾷不节,饥饱失常,过⾷⽣冷寒温不适,寒积胃中损伤脾胃之阳,致脾胃虚弱中阳虚⽇久,致脾肾两虚,脾肾阳⽓虚衰,失于温煦,则形寒怕冷,头怕风,胃脘部嘈杂、冷痛,⾷后胃胀;脾⽓虚⽓⾎⽣化乏源,则⽉经提前量少;阳虚正⽓不⾜,风寒湿邪乘虚侵⼊机体,痹阻⽓⾎,故关节疼痛。

本案虽然临床表现复杂,但中医辨证其本在脾胃阳⽓虚损,以健脾温阳祛寒除湿⽴法,所谓异病同治。

⽅中黄芪补益中⽓功专,以助中焦升降之⽓,使脾胃健运饮⾷增进,复化源,以补诸虚不⾜为主药,秦艽天⿇、全蝎、穿⼭龙祛风散寒除湿⽌痹痛为辅药,细⾟、桂枝温通阳⽓;柴胡、枳壳⾏⽓,半夏苍术健脾燥湿以除脾胃寒湿之⽓为佐药;当归、川芎养⾎活⾎;术制酸⽌痛;菊花祛风清利头⽬。

全⽅共奏健脾温阳、祛寒除湿之功,脾胃健、阳⽓⾜、则头风⾃愈。

【胃癌姑息术后(虚劳)】陈某,⼥,51岁。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黄芪建中汤治疗胃脘痛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黄芪建中汤治疗胃脘痛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黄芪建中汤治疗胃脘痛
展开全文
顾介山,副主任医师(江苏省启东县中医院)
主治:胃脘痛。

处方:黄芪、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饴糖。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加减
若中寒甚者,可加大干姜用量至10克,再加附子以温散寒邪;
若兼见气滞者,可加九香虫、木香、甘松、砂仁等理气止痛;
若痛如针刺,固定不移者,可加五灵脂、刺猬皮等化瘀止痛;
若吐酸较甚者,可加乌贼骨、烧瓦楞、白螺丝壳等以止酸;
若呕吐清水痰涎者,可加姜夏、茯苓;
若嘈杂,嗳气、呕吐酸苦,舌红苔黄,脉数者,为肝火亢盛,可减去黄芪、干姜加左金丸、金铃子散等以清泄肝火。

疗效
治疗患者多例,疗效甚佳,现仅举1例:朱×,女,43岁,1987年1月4日诊。

院痛绵绵,嘈杂泛酸,时有灼热,空腹时疼痛较剧,舌红苔白滑,畏寒便溏,小便黄赤,烦躁易怒,脉弦细而数,胃镜检查“胃窦炎”。

中医辨证属牌胃虚寒、肝火内扰,寒热错杂、虚实兼挟。

治宜温清并用,虚实兼顾。

川连5克,吴萸2克,金铃子6克,延胡索6克,桂枝8克,自芍15克,炙甘草10克.淡干姜6克,太子参10克,炒白术10克,砂仁3克。

按语
本例胃脘痛既有中焦虚寒,又有肝火内扰。

故用药须寒温并进,补泻兼施服上方30余剂,三载宿疾,竟获痊愈。

随访1年,疗效稳定。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原文】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组成与用法】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

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功效】温中补气,和里缓急。

【医案】1.漏下初诊: 2005年7月12日。

林某,女,20岁,未婚。

13岁初潮,月经周期紊乱5年,或先期,或不至,6~7天净,末次月经4月5日来潮,至今阴道不规则出血3个多月未净,血量少,色紫暗,今日经色反转红,夹血块,伴腰酸。

其人外貌清癯,神疲,腹胀纳减,寐安,二便正常,带下无殊。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西医诊断:青春期功血。

治法:温经固冲。

方剂:黄芪建中汤加味。

炙黄芪12g 桂枝5g 炒白芍10g 炙甘草6g 炮姜5g 饴糖(冲)30g 大枣6个仙鹤草30g 阿胶(烊)10g,3剂。

二诊:2005年7月15日。

经水将净,经色转暗,倦怠无力,舌脉如上。

中药守上方加荆芥炭10g、党参15g,3剂。

三诊:2005年7月21日。

经水昨净,纳欠,带不多,色白。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治法:健脾助运。

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加鸡内金6g、炒谷麦芽各10g,7剂。

2.经期过长初诊:2005年8月16日。

李某,34岁,6年前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剥除术、放置宫内节育环,术后月经周期规则,但经期过长,15~20天方净,伴下腹隐痛。

曾经用抗生素治疗,疗效不佳。

生育史:1-0-2-1。

B超检查提示:子宫肌瘤15mm×14mm×19mm,11mm×7mm×10mm。

末次月经7月26日来潮,至今未净,倦怠无力,二便正常。

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软。

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宫体前位,大小正常,活动,质地偏硬,表面不平整,无压痛,两侧附件压痛。

西医诊断:(1)多发性子宫肌瘤。

(2)两侧附件炎。

治法:益气温经止血。

方剂: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

黄芪建中汤在妇科应用验案举隅

黄芪建中汤在妇科应用验案举隅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81674011) 作者 单位 :200433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二军 医大学 中医学 员队 [赵一鸣 (本科生 )];中国中医科学 院广安 门医院妇科 (刘新 敏 、郑冬 雪 ) 作者简介 :赵一 鸣 (1994一),女 ,2012级 在读 本科 生 。研 究 方 向:多囊卵巢综合征 的临床研究 。E.mail:duchessvv@163.com 通 信 作 者 :郑 冬 雪 (1990一 ),女 ,硕 士 ,住 院 医师 。研 究 方 向 :多 囊 卵 巢 综 合 征 的 临 床 与 实 验 研 究 。 E.mail:zheng_dongx@ 163.tom
确定 因素决定 了疾病 的多样 性及不确 定性 ,时方 也好 ,经方 也好 .能原 方应 用的机会 甚少。正如仲景在太阳中风的兼证 中所论及 ,大的病机 皆是太阳中风证 ,但体质不 同 、误治方法 不同 ,会有桂枝加桂 汤证 、桂枝加葛根汤证 、桂枝加附子汤证 等不 同的兼证 .亦是讲在 临床 中应 用经方 需灵 活变通 ,经 方 亦要根据病情灵 活应用 ,方能奏效于临床 。
参 考 文 献
[】] 张友堂 ,邹存清.邹德 琛学术经 验集 [M].北 京 :科学 出版社 ,
2016 :55-271.
『2] 赵宏利.上 德若 谷大音 希声——侍 诊邹 德琛教 授感 略 [C]// 中华 中医药学会第九届 中医 医史 文献学 术研讨 会论 文集萃 .
2006 :120.
【关键 词】 黄芪建 中汤 ; 妇 科疾病 ; 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 】 R249 【文献标 识码 】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7.05.016
黄芪建 中汤 出 自东 汉 张仲景 所著 《金 匮要 略 ·血痹 虚 劳病脉证 治 第六 》篇 中 ,由黄 芪一 两 半 、桂 枝 三 两 、芍 药 六 两 、生姜三两 、大枣 十二枚 、甘草三 两 、饴糖一升等药 物组成 . 具有温 中补虚 的作用 ,原主 治“虚劳 里急 ,诸不 足”… 现代 文献报道 ,该方 常用 于治 疗脾 胃虚 寒 型慢 性 胃炎 。 、慢性 疲劳综合征 [4]、胃溃疡[5 J、消化功 能 障碍[6 等疾病 。笔者在 临床 实践 中发现 ,部分妇科疾病迁延难愈 ,如痛经 、慢 性盆腔

谈黄芪建中汤应用经验(向阳花开

谈黄芪建中汤应用经验(向阳花开

谈黄芪建中汤应用经验(向阳花开
小建中基础上加黄芪,小建中甘温补虚但补气力不足,如果伴明显气虚,比如表里气血阴阳俱虚之诸不足时,力量就不够了,加一味黄芪组成黄芪建中汤而补肺脾之气且走表补卫气。

其中黄芪配白芍如同当归补血汤之意。

可以补气生血治血虚,黄芪配枣草饴糖补肺脾之气治脾肺气虚证。

里面还含有黄芪桂枝五物汤之意,走肌表补卫气治肌肤不仁汗出等证。

而且桂枝甘草辛甘化阳,白芍甘草酸甘化阴,并补阴阳调和营卫。

所以这方就是一首补益气血阴阳调和营卫,且甘缓治腹中急痛的方。

既然是补益肺气,补益脾胃,调和营卫缓急止痛,那么就可以治疗营卫失调脾胃内伤的发热恶寒,或者是脾胃内伤的虚劳发热,或者是肺气虚的虚劳咳嗽,或脾胃虚而土不生金久咳劳嗽。

或是土不生金的肺脾气虚不摄的咳吐血证,或者是脾胃中虚的腹痛泄泻,或者是肺脾虚气血生化不足的经少闭经等等证,再看,如果汗出多,生姜可以去或酌换干姜,如果短气少气虚咳虚喘,也要去生姜合生脉饮而补脾敛肺,内伤发热,脾虚下陷,可以配合补中益气汤补脾胃而除湿升阳,如果兼阳虚或者肾阳虚水泛,痰饮上逆者合真武汤,营伤血弱明显加当归,组归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治验

黄芪建中汤治验

黄芪建中汤治验
冯章巧;王智颖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06(014)011
【摘要】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由芍药、桂枝、甘草、生姜、大枣、饴糖组成。

其功用为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虚劳里急,诸不足。

笔者临床应用此方治疗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冯章巧;王智颖
【作者单位】新疆和静县医院,841300;新疆乌鲁木齐市建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黄芪建中汤加减临床治验举隅 [J], 杨辉;孙堆仓
2.黄芪建中汤应用举验 [J], 潘星宇
3.黄芪建中汤治验举隅 [J], 李蕴
4.黄芪建中汤临床治验 [J], 徐晨;孟真;赵艳平
5.黄芪建中汤临床治验 [J], 徐顺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吴生雄:黄芪建中汤效验几则

吴生雄:黄芪建中汤效验几则

吴生雄:黄芪建中汤效验几则伤寒大家陈慎吾陈老认为:“伤寒全论398条,脉证千变,治法万殊,以一言蔽之:正气自疗,正气生于胃气,经云:‘有胃气则生’,胃气能自疗其疾也。

阴阳寒热虚实损益,无非保其胃气,使之自疗。

”陈老曰:理解桂枝汤的核心为“桂枝本为解肌”。

肌与脾相合,解肌即能理脾,脾为后天之本。

营卫者,皆生于水谷,源于脾胃。

营行脉中,则“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卫行脉外,“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所以临床上常用桂枝汤滋阴和阳调理脾胃。

受陈老师启发我用黄芪建中汤通过调理后天脾胃来治疗疾病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兹举几例请大家指点。

案一:桑庄镇刘女士,面色萎黄、气短乏力、稍事劳作即气喘吁吁、食少纳差、胃脘痞闷、舌淡苔白、脉细弱;治疗年余不效,我用:黄芪2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红枣6枚,饴糖30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白术10克,党参10克,柴胡10克,升麻6克,服一剂大轻,10剂愈。

案二:邓州市七里店,王老汉,神色萎靡、少气懒言、全身极度疲乏、头晕心悸、自汗、食之无味,脉大,处:黄芪30克,桂枝6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红枣6枚,饴糖30克,黄精20克,神曲20克,炒麦芽20克,三剂病去大半。

案三:邓州市文渠乡,农民吴某某,身体素虚、面黄肌瘦,种地颇多,2013年秋,抢收忙种,劳累过度致心慌气短,食少便溏,神疲乏力丧失劳作,脉缓弱,治疗月余不效;《金匮要略》:“虚劳里急诸不足”,陈老对“诸”字的理解是五脏皆虚,治疗只有补益脾气;处方:黄芪2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红枣6枚,饴糖30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枳壳10克,云苓15克,仙鹤草30克,三剂中的,6剂速愈。

案四:邓州市西关,青年冀某、腹痛腹冷腹胀,诸医按胃病治疗、三年无果,吾处::黄芪2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干姜】10克,红枣6枚,饴糖30克,白术10克,枳实15克,十剂药后顽疾除。

黄芪建中汤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

黄芪建中汤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

黄芪建中汤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许文倩;胡英还;秦雪梅;刘月涛【期刊名称】《山西中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9)001【摘要】黄芪建中汤为仲景经方,出自《金匮要略》,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效,治疗“虚劳里急,诸不足”。

该方由黄芪、饴糖、炙甘草、桂枝、芍药、生姜、大枣7味药组成,全方用药精当,配伍严谨。

有学者指出凡脾胃虚弱、阴阳两虚的内伤杂病,不论临床表现如何变化,只要切合病机,均可考虑选用本方,可见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并且充分体现了其“异病同治”的科学内涵。

【总页数】6页(P66-71)【作者】许文倩;胡英还;秦雪梅;刘月涛【作者单位】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06;化学化工学院,山西太原030006;地产中药功效物质研究与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06;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06;化学化工学院,山西太原030006;地产中药功效物质研究与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06;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06;地产中药功效物质研究与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06;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山西太原030006;化学化工学院,山西太原030006;地产中药功效物质研究与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黄芪建中汤对消化系统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J], 李云梅;张秀;伍文斌2.黄芪建中汤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J], 蒋朱秀3.黄芪建中汤实验研究进展 [J], 周凯4.黄芪建中汤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 [J], 许文倩;胡英还;秦雪梅;刘月涛5.中药启膈散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 [J], 许亚培;杨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门治验录》之经方治验:陶君仁应用黄芪建中汤的验案老中医陶君仁所使用的黄芪建中汤的组成是由黄芪、饴糖、桂枝、生姜、大枣和甘草等七味药物组成。

内以饴糖、饴糖(饴糖断缺,常以麦芽代之)为主,甘温以补虚运中,复入甘草、红枣,更增和胃健脾,益气养阴之效,桂枝之辛温佐绵黄芪走表通里,芍药之酸寒配甘草,入里敛营,主治虚劳证之偏于阳虚或阴阳两虚者。

“劳者温之”,“虚者补之”之意,合甘酸辛味于一炉。

甘温相得建中补虚,甘酸相须和里敛阴,甘酸辛合,更可生阳。

扶其不足,调其偏胜,益阴配阳,相得平衡,俾脾运健而中气振,饮食增而津液旺。

其制法慎密,配伍精当,咸属仲景虚劳之要方。

一、阳虚发热
证见形寒发热,神疲力乏,面㿠无华,渴喜饮热,动辄气短,舌淡苔白,脉细且数。

盖营卫、气血之源在于脾,欲和营卫,固腠理,扶正气,振中阳,惟甘温建中一方。

伴中气得从健运,从阴引阳,阳引阴,阴阳调和,阴火自平。

治方:“劳者温之,甘药调之”之意,宗甘温除大热之法。

病例一:章xx,男,13岁。

西医诊断:血吸虫病发热。

病情摘要:畏寒怯冷,日哺发热38℃-39℃之间,黎明热退净,胃纳尚可而精神不振,入睡或有盗汗,精神萎顿,舌淡无华,苔白腻,舌觉甘淡乏味,脉微细促数,不耐重按,肌肤干枯,形体消瘦,肝脾肿大,腑行时溏,粪检血吸虫孵化阳性,服氯霉素十天寒热未退。

投黄芪建中加枳术丸、党参四剂,从扶中运
脾,益气消痞,盗汗略收,精神略振,惟形寒发热未平,继守原方服至七剂,寒热得退,复服十五剂,体温未见升高,胃纳锐增,精神振旺。

体会:脾胃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之源。

受纳腐熟和运化水谷。

素居卑湿,寒湿浸渍,脾胃困惫,旋运乏力,营卫元由化生,不克偕和,致寒热经还或类疟状。

阳虚则阴无以长,演成气阴俱耗之局,故脉数而促,形瘦盗汗,病久人血,由积成症。

二、虚黄
《金匮〃黄疸病脉证篇》:“男子黄,小便自利,可与虚劳小建中汤”。

属于虚劳范围的萎黄证,须与湿热发黄之黄疸相鉴别,小建中汤方冠以“虚劳”两字,寓有深意。

虚黄非湿热所致,乃劳倦内伤,气血不足,故小便自利,皮肤枯黄无泽,而目睛不黄,为鉴别重点。

病例二:杨x,男,43岁。

西医诊断:钩虫,贫血虚黄症。

病情摘要:前年夏日松土锄草,返家澡后密布红瘰,搔痒难忍,约经二时自隐,旬日后又复咳嗽气喘,咽喉奇痒,服中药而愈。

嗣后,渐觉四肢软弱,精神倦怠,全身肤色萎黄不泽,肢体虚浮,头晕耳呜,大便或溏,胃纳不减,而体力渐衰,不耐劳动。

脉细软,舌胖淡无华,苔白,面色萎黄,目睛不染。

方用黄芪建中合入附子、干姜,急以温脾补虚,助阳建中,所谓阳生阴长。

连服十二剂,体症大为改善,舌质稍淡红,肌肤色泽明朗,继用西药驱虫,中药仍予黄芪建中,以温中益气,祛寒化湿而收功。

体会:此症寒湿浸淫,中阳温伏,脾胃困顿,失其健运,不克散精,濡养肌肤,肢面虚浮,此乃脾土为病,形诸于外也。

三、阳虚胃痛
脘宇疼痛,若断若续,食则痛减,喜暖欲按,面光无华,畏寒,倦怠懒言,小溲清长,大便坚结(或便溏),舌淡苔白,脉虚细而缓,持证合参,无非脾胃虚寒,水饮停滞,惟以建中补中。

病例三:李x,男,53岁。

西医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症。

当脘疼痛,反复发作,至今一年,平时过劳少逸,饥饱不调,渐起当脘隐痛,时作时休,渴不欲饮,泛吐酸水,遇寒饮冷痛势更剧,得食即缓,每以热巾按揉上脘为快,小溲清长,大便终年坚难解,曾见黑便。

精神尚可,面色晦淡,舌润质淡苔白,二脉弦而不实,中阳不振,寒饮停聚。

投黄芪建中汤加川楝子,藉引温中祛寒,通阳蠲饮,稍事泄木,服药六剂,胃痛遂止,惟大便仍然坚实难解,此脾土虚弱,中气不足故也。

倍用黄芪助其推运之力,二剂后即得畅便,无何所苦。

体会:患者平素劳乏,劳则伤气,中气虚馁,土运变迟,水谷所入,尽生浊饮,饮为阴邪,土受湿渍,故运化无权,肝木之气,失其滋养,致木郁不达,横中土致窜生诸证。

四、阳虚盗汗
夫自汗多属阳虚,盗汗多属阴虚,然无不关乎卫气不固,腠理不密,且阴阳本属互根,阴虚之则阳气必伤,阳虚甚则阴津亦受累,所以辩证论治不能单从自汗、盗汗分阴阳,而必须从其它见证合参始可。

其属于阳虚或阴阳两虚之盗汗,宜用黄芪建中汤,俾阳振卫固,其汗自敛,又阳气渐化而阴亦可复。

病例四:陆x,男,15岁。

病情摘要:三月来时有形寒发热,脊背凛寒,寐则盗汗淋漓,湿尽衣衫,精神不振,大便时见冻腻,胃口呆钝。

脉虚细而数,苔白舌胖,形体消瘦,肌肤干枯少泽。

用黄芪建中进服,以壮其中气,实表补阳,五剂后盗汗渐收,复以原方十剂,诸症相安。

以后嘱用黄芪、红枣加入糯米煮粥代食,以固其疗效,此亦实脾益气固表之法也。

五、产后泄泻
泄泻一症,莫不关乎脾胃,大产之后,血去过多,气无所依亦馁,脾土乏元气之振运,胃家无中阳之鼓动,水谷入而不化,精血无由生化,阴虚及阳,阳不化湿,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逐生泄泻。

病例五:周x,女,34岁。

产后刚满旬日,即下水洗衣涤碗,遂觉腹中隐痛,便下即见不安,服合霉素2日不见效果,改用香砂六君、理中等剂,亦不见好转,一昼夜便下数十余次之多,水样大便,无异臭,解时少腹部有气攻撑窜痛,用手按揉略觉轻减,脘腹䐜胀,饮食不思,午后阵觉其脊背形寒,口干而喜热饮,饮水不多。

脉细带数,舌苔白,质淡红,四肢略形浮肿,肢体欠温。

黄芪建中汤、桂枝改肉桂,炮姜易生姜,以温肝散寒,合入细辛,温彻少阴。

服药三剂,便时腹痛气撑之势大减,惟便下次数仍频,方去细辛改用桂枝,加入砂仁、木香以利气助运,温脾散寒,六剂而愈。

体会:病起产后,下元虚惫,血虚气馁,寒邪乘虚而入,以致中阳困顿,脾运愈虚,发为泄泻。

内经:“脾虚者,虚则腹满、肠鸣,冷泄不化。

”即是此候。

小结
盖黄芪建中汤具有温而不烈,甘而不滞、酸而不收,扶阳不祛阴,育阴不碍阳的特点。

故自仲景创订本方以来,一直为后世所沿用,其适应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根据立方法度,临床上不特适用于以上各种病变,凡由阳虚阴寒,中土困惫,而致水肿、癥积、腹痛、遗泄等内伤疾患,证见脉细弦而数,苔薄白,质淡红,形寒微热,渴喜热饮,自汗盗汗,心烦气促等,皆可以本方作为基础,加减应用之。

以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本文列举五例病案,多属阳虚气馁,或阴阳俱损之候,异病同法均以黄芪建中汤而奏效,可谓其佐证。

以建中者,立脾胃生化之机也,脾胃健,中气立,俾水谷化精散微,肌肉得养,脏腑得充,营卫流畅,阴阳互根,病安从来。

以上为临床实践肤浅归纳,希予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