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

合集下载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 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目录 导言 意义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方法 教学案例 总结
导言
导言
本PPT旨在探讨在小学英语教学 中如何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 解和传承。
意义
意义
渗透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
将传统文化教育与英语教学结合,可以 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民 族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学 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 趣,促进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 的能力发展。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设计 一堂寓教于乐的英语课程,让 学生了解节日习俗和相关英语 词汇。
利用英语教材中的课文,引导 学生了解英国传统文化,如红 白玫瑰花和葡萄酒的象征意义 等。
教学案例
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形式,让学生深入 了解不同国家的传统服饰,培养跨文化 交流的能力。
总结
总结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
创设相关情境:通过情境设置 ,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接触到 民族传统文化元素。
使用相关教材:选择适合的教 材和练习,融入民族传统文化 的知识和故事。
教学内容设计
高频词汇的选择:着重教授与民族传统 文化相关的词汇,例如传统节日名称、 食物名称等。
组织主题活动:组织与民族传统文化相 关的活动,如制作传统饰品、举办传统 游戏比赛等。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视频 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民族传统文 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体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到 传统文化活动中,如制作中国 结、品尝传统美食等。
教学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教育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教育

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教育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说过:“语言的背景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语言背后的东西就是文化。

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人们可以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一、结合词汇和句子的学习渗透文化内容教师和学生在开始上课时相互问候。

teacher: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students: good morning, miss lee.我们应启发学生中文里对教师的称呼和英文中对老师的称呼有所不同。

中文里对教师称是老师,而英文是“小姐”(miss lee)。

教师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会话,如:may i swim here?no. i’m sorry. you may not . may i use your pen?或者may i sit here?等等的情境让学生在英语会话中学会用礼貌用语,学会文明待人,学会体谅别人、尊重别人和原谅别人,有一颗宽容的心。

而不至于被拒绝后就显得特别沮丧,而应该以乐观的心态去对待事情。

别看几句礼貌用语,其实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是很大的。

二、结合课文的学习渗透文化教育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些内容在文化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内容向学生传输文化知识,解释中外不同的文化传统。

如第六册unit three tom’s diary有如下这些内容:…i wanted to help grandpa carry his bag. but he said:“no, thank you. i can carry it myself.”this morning i wanted to help grandma make the bed. but she said:“thank you,tom. you’re a good boy, but i can do it myself.”…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我们这种美德,在外国人身上就要小心使用,免得被误会。

英语新课标传统文化

英语新课标传统文化

英语新课标传统文化
英语新课标强调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旨在培养学生对本国文化
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
于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要点:
1. 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
传统文化,包括节日、习俗、艺术、文学等。

2. 课堂活动设计: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如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传
统手工艺制作、中国古典诗歌朗诵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

3. 跨文化比较: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

4. 语言与文化的结合:在教授语言技能的同时,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如通过成语、谚语、故事等来教授语言。

5. 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
地展示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 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参与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如研
究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方式。

7. 社区参与:鼓励学生参与社区中的传统文化活动,如春节庙会、中
秋赏月等,以实际行动体验和传承文化。

8. 批判性思维:在介绍传统文化的同时,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
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

9. 语言实践:通过写作、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学生用英语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看法,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10. 终身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终身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探索和学习。

通过这些方法,英语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还能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摘要:本文主要讲解了英语教学中的要顺手哪些文化教育,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了一些实际的问题,主要从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内容、教育的方法三个方面讲述。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教育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1 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的重要性1.1 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写的训练,掌握了语言、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用英语进行交际。

而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屡屡出现的误解,语用失误迭出的现象。

如:用How much money can you earn a month?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是一句冒犯的问话,侵犯了别人的稳私,会激起对方的反感。

1.2 文化教育是实现语言交际目的的关键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

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不同种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

但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的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交际能力的句子。

教育工作者要越来越重视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作用。

2 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育的内容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称呼:近年来,许多讲英语的人常常用名字称呼别人,而不用某某先生、某某太太或某某小姐。

这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甚至初次见面就用名字称呼。

不仅年龄相近的人之间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

试议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试议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试议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摘要: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讲授的不仅是英语符号系统,还包括英语知识中的文化。

本文首先介绍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然后论述了文化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教育,重要性。

一、文化教育的重要性1)文化对于语言的重要性。

要了解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首先要弄清楚文化本身的内涵。

“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英国人类学家edward tylord 曾经在《原始文化》中说:“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等等。

”语言中的文化正是这个复合体,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

教师在语言的教学中要把这些文化融入其中。

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是其文化的浓缩,语言是在特定的文化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其底蕴非常丰富。

若只是教授学生学习语言符号系统,而不深入了解其社会文化,那就会造成学生学习目的的偏失:只会说流利的口语,而对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一窍不通。

所以,教师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要注重文化的传授。

2)文化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语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教师在讲授英语的过程中,注重文化因素的渗透,那学生就会感到非常的新奇,在这个“新奇”的感情因素影响下,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会被深深激发,达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要深入剖析语言背后的文化环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语言背景。

英语内容丰富,来源广泛,内容涉及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科技、历史、价值取向等。

比如,美国的家庭教育观和中国的家庭教育观有很大的不同,教师通过讲解美国的家庭教育观,就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涵,使印象更加深刻。

3)文化教育在日常交际中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跨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人们之间的交流不仅仅限于本国语言的使用,很多时候都要运用英语交流。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的意义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的意义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的意义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不仅直接影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其意义十分重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一、进行文化教育的原因1.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跨国文化素质是外语教学的目的之一。

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

如在中国,“龙”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

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

如果某一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2.语言是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交流工具,掌握外语包括掌握语言和文化知识两个方面,在一定意义上说,语言是某个民族文化习惯的一面镜子,是思想文化的具体表现方式。

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不掌握一些词语的联想意义、社会意义以及语用规则,就不能真正读懂英语文章,甚至会出现在认识每一个单词和句子的情况下,还不明白其内涵或造成误解的现象。

如“蓝色”在汉语中象征着美好,如“蔚蓝的天空、”“湛蓝的大海”,但在英语中表示“不快”。

如“in a blue mood(情绪低沉)”。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1.称呼语。

浅议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的意义

浅议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的意义

浅议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的意义在当今全球化交融的时代,英语已成为国际通用语言。

然而,仅仅掌握英语语法、词汇并不足以让人在跨越国界的沟通中更好地表达自己与理解他人。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同时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文化教育对于英语教学的意义促进语言学习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不同的语言背后有着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

当学生学习一门语言的同时,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及历史背景,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这门语言。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英语及其背后的语言环境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掌握语言。

开阔国际视野随着国际化交流的不断增加,学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流与理解的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传统,从而使他们更能够适应多样化的文化环境和跨国交流。

同时,文化教育可以为学生打开眼界,拓展国际视野,增进对世界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教育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多样性,了解世界各地的艺术、历史、文学等。

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水平。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和讲解在进行英语授课的同时,可以适当地介绍并讲解关于该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英国的传统文化,美国的节日习俗,澳大利亚的土著文化等。

这样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增加文化元素和相关话题的讨论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文化元素和相关话题的讨论,比如音乐、电影、美食、体育、时尚等。

通过讨论这些话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使用场景。

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活动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和活动,比如课外阅读、语言俱乐部、文化节、语言交换等,来丰富英语教学内容和形式。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摘要:语言与文化二者既密切联系又互相区别。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要掌握一门外语,必须要了解相应的文化知识才能尽量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误解。

关键词:大学英语语言与文化文化教育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人民联系不断加强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充分重视。

然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方法培养出了一批“哑巴英语”学生,很多学生读写能力较强,而真正进入到交际状态时,往往手足无措,不知所云。

一般说来,在英语教学中,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各种教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仅仅局限于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与特征上,而忽略了语言是载体,是交际手段这一特征。

美国社会学家hymes认为:不懂得语言的使用规则,学了语法也毫无用处。

n.wolfson也曾经说过:操本族语的人们能够容忍语音或语法不正确,却无法忍受对他们文化的误解。

为了适应英语作为交际工具的需求以及改善“哑巴英语”学习者的现状,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

”教育部2007年7月以教高厅[2007]3号文件颁发了《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进一步界定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运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由此,可以看出教育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性作用。

而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学习过程中文化涉入量太少,势必会影响交流效果。

二、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化如同一对孪生弟兄,有着密切的关系。

没有不包含文化内容的语言,也没有脱离语言的文化,只要学习一种语言就一定要涉及这一语言所反映的文化。

著名的语言学家langacker说过。

语言是文化的基本工具和组成部分,文化对语言结构产生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1999)有的语言是该文化的直接反映,比如汉语中的“龙、凤”以及英语中的“jesus,chrismms’da)r”,有的语言间接的反映该文化,比如;汉语中的“松、竹、梅”等,英语中的“thi~n。

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文化教 育在英语教学 中的重要性
敖淑梅 ( 重庆市垫江实验中学校。 垫江 4 0 8 3 0 0 )
语 言是文 化的载体 , 是文化 的主要表现形式 。 语言是 随着 人在 某方面的 出色 的工作等 。通常 称赞别人 的外表时 只称赞 民族的发展 而发展 的 , 语言是社 会 民族文化 的一个组 成部分 。 她努 力( 打扮 ) 的结果 , 而不是她 的天 生丽质。 因此赞美别人发
没 有这 份特殊 的情感 , 甚至将 “ 龙” 理解 为一种 张牙 舞爪的 可 家 的人在谈 话时一 般先介 绍 自己的名字 , 如“ , a m …… ” 对方 怕 的怪物 。 如果某 一企业家对此 不甚了解 , 将印有 “ 龙” 图案 的 自然会 即刻说 出 自己的姓 名。 即使在填 写表格 、 面谈等场合需 产 品推 向国际市场 , 试想这种产 品能否刺激西方 人的购买 欲? 要 问及 姓名 时 , 一 般也 只说 “Y o u n a m e , p  ̄ a s e ?” 或“ Ma y,
能 否给企业 创造 高效益 ? 2 、 文化教育 是实现运用语 言进行交 际的关键 。发 展交 际 能 力是英语教 学的最终 目的。 语言能力是交 际能力 的基础 , 然 而 具备了语 言能 力并不意味着具 备了交 际能 力 。 英语教学 中, k n o w y o u r n a me ?” 如果使用 “ Wh a t y o u r n a m e ?” , 他们将有
( d r a g o n ) ” 是我 们 的精神 图腾 , 是 吉祥 和权 力 的象征 , 中国人 6 、 介 绍 。教 材 中 “ Wh a t y o u r n a m e ?” 出现的频 率相 当 也 以作为龙 的传人而倍感 自豪 , 然而在西方人 眼里 , 对“ 龙” 就 高 , 但对于它在 何种情况下使 用却鲜有解释 。实 际上 , 英语 国

注重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

注重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

注重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摘要:文章从对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入手,就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对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重要性的体现作了详细的论述,以此来强调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须要注重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关键词:文化教育语言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变得越为重要,我们所面对的是中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意识,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善于运用语言意味着沟通的方式更为恰当,沟通需要理解,需要适合外国人的口味。

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运用目标语言进行交际。

而现在,有许多英语学习者在学了近十年的英语之后仍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怎么说”,在不适当的场合说不合适的话或违反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这样就会引起尴尬,从而导致交际失败。

所以,交际离不开相关的文化因素。

事实上,文化知识和文化交际会大大有益于英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的提高。

因此,英语教学在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

一、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很多在四、六级考试中,或其他英语类考试中得分高的同学,却不能正常与英语本国人进行交流,这并不是因为学生听不懂外国人说的话,而是因为文化不同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障碍。

传统的英语教学往往是先对单词进行详细的解释,接着大声读生单词,全班或个人大声读课文,老师逐字逐句地对课文进行语法分析,讲解重要的语言点(更多地注意词或词组的搭配,并列举很多例句让学生去记忆),然后对全文进行翻译,最后做一些练习。

师生的互动往往只局限于老师的问和学生的答,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英语语音,语法规则,词汇和句子的结构上,而没有考虑到文化的教学,正是因为缺少了这样的文化知识,学生才只学会了英语语法知识,而不知道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运用这些知识,因此,加强文化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小学英语教学人文教育方法

小学英语教学人文教育方法

小学英语教学人文教育方法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食物、节日等文
化元素的介绍,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英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鼓励学生表达自
己的观点和意见,并尊重他人的意见。

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模拟真实
社交场景进行练习。

3. 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英语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一些具有人文教育价
值的话题,如环境保护、公益活动等。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可以通过教授一些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等来培养学生的
人文素养。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和讨论的方式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并从中汲取智慧和
价值观。

5.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和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通过以上人文教育方法,可以使小学英语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语言技能的学习上,还能
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

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教育

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教育

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文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教育的内容包括文化知识和文化交际知识,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其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一、加强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在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尤其是英语中的词汇、习语、谚语等往往隐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

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虽然有些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完全对应,但有的词汇则只是部分对应。

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词汇所反映的文化意义,就不可能恰当地运用这些词汇。

如汉语的“药店”与英语的“drug store”(美)或“chemist´s shop”(英)相对应,但表达的内涵意义却相去甚远。

如汉语的“药店”中只能买到药,而英美的“药店”中不仅可以买到药,还可以买到软饮料、化妆品、杂志等。

又如中国人用“眼红”一词来表示嫉妒,而英美人却用“green- eyed”来表达。

二、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让学生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教师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的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片、录像等资料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其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探析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探析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探析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语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学英语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重视文化教育。

然而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对于文化教育的关注一直不够。

从语言及文化的关系,文化教育的内涵,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文化教育的原则几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希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重视文化教育,将语言和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进行文化教育。

英语教学文化教育文化意识一、中学英语教育包含着文化教育新的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即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

要想作到这一点,必须熟知英语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

对此《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提出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目标。

因为任何语言都蕴涵着某种文化,英语也不例外,它深深的扎根于文化之中,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或多或少的包含和结合着一定的文化内容,但从相当程度上来讲,英语教学仍限于就“语言而教语言,为应试而教语言”的状况。

但只学语音、语法、词汇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怎样灵活使用这门语言。

这样,英语教学就离不开其所表现的文化内涵的了解,离不开对形成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的了解。

二、文化教育的内涵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从总体上来讲,可分为大文化及小文化。

前者为人类社会的巨大成就,高尚行为和艺术努力;后者指生活方式,对于文化教育,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1)places;(2)individual persons and way of life;(3)people and society in general;(4)history;(5)institution;(6)arts,music,literature and other major achievements.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的导入应包括:(1)干扰言语交际的文化因素,包括称呼、感谢和答谢、问候、赞扬、隐私、介绍、致谢、致歉、告别、打电话、社交习俗礼仪,以及各种西方节日等;(2)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语的指代范畴,情感色彩和联想意义,某些具有一定文化背景的成语谚语和惯用语的运用英语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意义;(3)非语言交际的表达方式,如手势、体态、衣饰、对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观念;(4)相关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学及当代社会概况;(5)比值观念和思维习惯上的差异,包括人生观、宇宙观、人际关系、道德准则以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

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

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

浅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文化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国际交流能力的关键。

通过加强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

下面我将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育。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入文化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种方式是通过视频、图片、音乐等多媒体资源,呈现英语国家的传统节日、名胜古迹、风俗习惯等。

例如,在学习关于节日的课文时,可以播放相关的节日庆祝活动的视频,让学生亲身感受节日的氛围。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充满文化特色的电影或纪录片,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文化有关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英语国家的传统游戏,如英语国家的圣诞节由于元旦和新年的到来,街道特别热闹。

有不少地区还有唱英语的歌、跳英语的舞、演英语的剧。

可以组织学生编写剧本,排练演出,让学生通过表演参与其中,深入了解相关文化。

其次,在课外活动中加强文化教育。

学校可以举办各类文化体验活动,如英语国家文化展览、英语国家民俗展演等。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英语口语角、英语读书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与外教或英语国家的留学生交流,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英语国家的使领馆、文化中心等机构,让学生近距离了解和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

同时,学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自主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如通过观看英语电影、阅读英语文章等方式进行学习。

在加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英语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避免过于艰深或复杂的文化知识,以免给学生造成过大的负担。

其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创新能力,让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化知识。

试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试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试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文化与语言密不可分,教授英语时必须融入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培养出更加全面的人才。

一、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文化教育是促进各国人民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更加普遍与频繁,文化教育尤为重要。

通过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可以缩小各国文化差异,加深相互了解。

此外,世界上不同地区所用的英语也有差异,教授文化可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用法和重点,增强英语学习的针对性和实际性。

文化教育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广度和视野,培养出更加全面的人才。

文化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背景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掌握语言规范。

同时,涵盖文化教育的英语课程不仅仅是语言的学习,更好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文化素养等等。

二、文化教育的内容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教育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

主要包括人文、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

文化教育中应该坚持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阅读文本、文艺作品欣赏等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知识。

1. 人文:人文方面的文化教育主要包括文学、音乐、艺术等等。

通过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学作品、音乐艺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语言的精髓。

2. 历史:历史方面的文化教育主要涉及到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与传统。

如英国历史、美国新旧文化传统等等。

通过学习历史文化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的文化内涵和语言习惯。

3. 政治:政治方面的文化教育主要包括英语国家的政治制度、司法体系等等。

学生们通过了解和分析这些政治体系,可以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法律和习俗。

4. 经济:经济方面的文化教育主要涉及到英语国家的经济发展、商业机构与市场文化等等。

学生们通过此类教育可以了解贸易、市场和商业中的词汇和术语,并学会更好地理解商业交流。

5. 社会:社会方面的文化教育主要涉及到英语国家的社会生态、教育体系、宗教信仰等等。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是唯一的),文化是语言的内容。

了解目的语的文化知识,掌握其文化的本质特征,对语言学习是很重要的。

因此,教学中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渗透,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言文化;文化差异目前,有许多与文化脱节的、空洞的英语教学模式存在,因而造成与文化背景相脱离的英语学习中的许多问题。

一、主要原因1.误将汉语的使用习惯迁移到相应的交际情景中学生常误认为汉语与英语的字面意义相同,其语言功能也完全相同,因而常用汉语的使用习惯来表达英语,出现中式英语,致使交际失误。

2.缺乏对有关英语词汇和社会文化意识的了解曾经有一位外籍教师对中国学生说了句:“you are really a lucky dog.”中国的学生感到非常气愤,觉得受到了莫大侮辱,因为在中国,用狗形容人,除了走狗,就是点头哈腰的“哈巴狗”。

如果他懂得具体的文化背景,也就明白“a lucky dog”的含义了。

英语词汇在文化内涵和外延上不是完全等同于汉语。

因此,对英语词义也不能任意类推。

如“black tea”不是黑茶,而是红茶,“black coffee”不是黑咖啡,而是不加奶的咖啡。

3.以直言不讳,敏感话题来联络感情中国人初次见面喜欢问对方的年龄、家庭、工作单位、经济收入等,而英美人士,尤其是女士,特别忌讳别人这样问问题,感觉是有意侵犯自己的隐私权,其结果不仅没有拉近彼此的距离,反而弄巧成拙。

我国是礼仪之邦,但由于中西方风俗习惯的差异,在与西方人进行交往时,常常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二、英美人的一些礼节习惯介绍1.greetings问候我们中国人相互见面时常说:您吃过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 dinner yet?/have you eaten?)或者说:您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而英美人见面时则说:how are you?或how’s you life?如果是与较熟的人或朋友打招呼则说:hello或hi。

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教育

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教育
中注重文化教育
苏春伟
河南省永城市高级中学
滴要 : 英语教 学是一种语言的传授 , 但是语言的学 习不仅 统习俗和文化艺术 。 历史 、 传统和文学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 足 ‘ 单 词,一 句话的学习,语 言中包含 着丰 富的文化 内 部分 , 它们是一个 民族 文化 的见证和积淀 , 所 以这也是英语教 函, 所 以教师在教 学过程 中, 要从全局入手 , 注重文化 的传播 , 学 中实施文化教学的重点 。 第三 , 要懂得相应文化的行 为规范 表明 多种方法, 让学生更好 的了解英语的文化 背景。 和价值观念 ,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和不 同的生存环境导致不 关键 词 : 文 化 意识 文化 教 育 同国家 、 不同民族 的人 民具有不 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 人 们 对生活 的感悟 和思考也影 响着他们 的行为 规范和 价值观 传授文化知识 、 培养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 , 是英语教学 中 念 , 在广泛的阅读学 习中要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这些 问题 。 第 的一个 重要任务 。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 内 四 , 要将习语学 习作为提高实施文化教学能力素质的关键点。 涵, 是文化的载体和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离不开文化 , 文化依 习语 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着鲜 明 靠语言。 语言是随着民族 的发展而发展的 , 语言是社会 民族文 的文化色彩 , 把习语作为提高文化素养 的一个重要部分 , 而且 化 的 一 个组 成 部 分 。 不同 民族 有着 不 同 的文 化 、 历史 、 风 俗 习 在了解文 化的同时学习习语可达到事半 功倍 的效果。 惯和风土人情等 ,各 民族的文化和社会 风俗 又都在该 民族 的 2 . 要 为 英语 教 师 创 造 良好 的 文化 感 悟 环 境 : 表现出来 。 英语新课程标准 的实施 , 也正好体现了英语 南京 大学王守仁教授( 2 0 0 1 ) 就 曾指 出: “ 英语是人文学科 教学 q 1 , 对语言和文化这两者有机结合 的要求。 的一支 , 英语学科的基本要素是英语语言 、 文学和文化 。 ” 作为 文化意以及跨文化意 识定义和培养内容 英语教师就应 当超越语言范畴, 更多地介入文化领域 , 但 长期 义化意识 ,就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 自觉的能动的认识 的国内生活 , 真正的 目的语文化环境很少 , 常常容易对英汉文 活 动,是人们在学习语言 的过程 中同时领悟文化的内涵和接 化之间的差异混淆或不是十分清晰,这就要求英语教育界为 受 文化 的熏陶 ,并潜移默化地 内化 为一种追求文化 的情感 。 英语教师多提供一些参观访问、 出国交流的机会 , 让英语教师 ( 英国学 者泰勒) 有意识地 了解 其社 会文化 、 历 史文化 、 思维 文化 、 体态 文化等 跨文化意识是指跨 文化交 际中参与者对文化 因素的敏感 文化 内涵 。通 过直观 的情景 、 身临其境的氛围 , 从而更深刻地 性认识 ,即对异 同文化与共 同文化 的异 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 了解 目的 语 文 化 。 外语时根据 目标语文化来调整 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 3 . 要在 合 作 教 学 和 交 流 互 动 中培 养 实 施 文 化 教 学 的 能 力 自觉 性 。 跨 文化 意 识 主 要 是 对 文 化差 异 的意 识 , 加 强 对 文 化 差 素质 异的敏感性是进行有效跨 文化交 际的前提。 而且根据我国《 英 课堂教学 中, 教学具体 环境 的复杂性 、 教学对象 的差异性 语课程标准》 及其解读 , 跨 文化 意识不仅指对异 国文化与本 国 等 因素都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实施 文化教学 的效果与教 文化的异 同的敏感度 ,还包括在使用外语时根据 目标语文化 师的文化修养固然很重要 ,但灵活适当的方式方法 ,如讨论 来 调整 自己 的语 言 理 解 和语 言产 出 的 自觉 性 。( Ha n v e y ) 式、 启发式、 合作式 等是不容忽视的辅助手段 , 因为 , 每个教师 培养文化意识 ,就是 要培养继 承和发扬 民族优秀文化 和 在对语言所承载的文化 内涵进行研究的侧重 点不同 ,理解得 革命 文化传统 , 积极 吸收各界文化优秀成果的意识 , 促进学生 也不一定全面 。 在教学设计的策 略上 , 应考虑选择一些 与教学 自觉地提高文化 品位和审美情趣 , 培养创新精神 , 发展健康个 内容相关 的教师参与教学 , 在探讨与交流 中相互促进 、 相互 提 性, 形成健康人格。 在英语教学中跨 文化意识 的培养主要包括 高。另外 , 学校可定期开办各国文化讲座或文化节 , 邀请研究 两个方面的内容 , 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 , 一是跨文化交 际能力 不同文化 的专家教授发表他们在文化领域的见解 ,鼓励教 师 的培养。 举办各种跨文化交际方 面的讲座等形式。同时还应发挥学 生 ■、 培养实施文化 教学能力素质相关措施分析 的能动作用 , 积极调动学生 的文化知识积 累, 参与教学交流讨 中西文化存 在很大差异 ,这种差异 体现并贯穿 于语言 的 论 , 以此 达 到 教 学相 长 的效 果 。 各个层面。 处处 留心 皆学问 。 培养实施文化教学的能力素质有 4 . 要 建 立 并 合理 利 用 英 语 文化 素 材 数 据 库 很多的方式方法 , 笔者以为主要 的有 以下几个方 面。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 内容 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题材 ,并对涉 1 . 通 过 广 泛 的 阅 读 拓 宽 文化 视 野 面 及文化的素材进行分类 , 可 以按各种文化 的特 点进行分类 , 可 文化的内容包罗万象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 学涉及一个 以对某些文化素材进行注解 ,合作建立一个便于以后检索且 同家 的历史 、 地理 、 风 土人情 、 传统 习俗 、 文学艺术 、 科学技术 、 可 以资源共享 的文化素材数据库 ,存储在教师 的电脑或者笔 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第一 , 英语教师应重点 了解希腊神话 记 中。 教师们合理利用并不断丰富完善文化素材数据库 , 这样 和《 圣经》 。 北京大学陶洁教授把希腊神话和《 圣经》 称作 “ 西方 对 于文化教学将起 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 文化 源泉” , 现实生活 中 , 我们也能看到 希腊 神话 和《 圣经》 正 语言与文化作 为一种互为媒体 的关 系 ,两个环节均不可 潜移 默化地影响西方人的 日常生活 ,渗透到社会生活 的各个 忽视 。 随着人们对英语教学中文化 因素的深入关注 , 随着跨文 方面。 因此 , 学 习英语的同时多了解一些希腊神话 和《 圣经》 故 化交 际学 的诞生和不断发展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将拥有 事是非常必要 的。第二 , 要重点了解英美 两国的社会历史 、 传 广 阔 的前 景 。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一、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之原因(一)文化差异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迅猛,整个世界俨然已是一个村落。

如此迅速的现代化进程实际上是加速了精神文化以及物质产品的交流与流通,将世界上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地球村之中,跨文化的交际也就相应成为每一个民族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文化上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很大的一个障碍所在,如何克服文化差异而造成的障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果是一个企业想在外国拓展自己的市场,那么它需要的就不仅仅是雄厚的经济基础和高超的技术手段,它还需要深入地去了解对象国家的文化,使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心理。

(二)语言交际众所周知,学习一门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

语言能力其实就是交际能力的基本和基础,然而仅仅具备了语言知识并不意味着就具备了相应的交际能力。

当今社会上愈来愈多的人已经达成共识,即文化在交际能力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试想,如果一名能够熟练掌握英语的人到了英国,那么他就一定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与英国人进行自如地交流么?不一定。

如果这个人不了解英国的文化习俗,那么就有很大可能长期难以融入英国人的圈子。

文化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是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文化教育却常常被教师所忽视。

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文化教育,致使学生真正到了语言环境中不知如何应对。

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之内容在英语教学的时间之中,文化差异以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困惑和干扰主要表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一)称呼大家都知道,在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当见面打招呼时,多会以“同志”来称呼对方,即“comrade”。

但是,如果到了西方国家还用“comrade”就会显得不合时宜了。

教师应该就称呼语这一块对学生进行全面培训。

另外,在国内,大家习惯在称呼别人时加上对方的职务以示尊重,例如“张经理”“陈秘书”等等,但是在西方国家则不然。

在西方国家,他们更加习惯直接称呼对方为某某先生,某某女士。

英语教育中文化教学

英语教育中文化教学

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文明的全部成果。

语言与文化又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的工具,它记录着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反映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成果;语言同时也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在沟通交流、促进文化趋同和融合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为什么进行文化教育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两者关系十分密切。

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又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给语言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语言,与人类社会文化息息相关。

一个民族的语言必然承载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所有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该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

许多中国人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学习英语的,这个环境即指生存的外部文化环境,也指个体的心理环境。

这两种环境的综合作用决定了中国人学习英语固有的特点。

英语是讲英语国家的文化载体,传授过程中含有丰富的文化教育因素。

英语揭示了讲英语国家的人文习俗、社会心理、意识思想和价值观念等。

这是由英语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

英语的这种特性就是英语的内在文化性。

在国际交流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缺乏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可能产生误会,进而妨碍正常的交流。

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我们培养学生就要注重对所学语言的文化教育以适应新世纪的要求。

因此,教授中国人英语,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意味着让两种文化相互碰撞和融合,或者说是在业已形成的中国语言文化环境中的英语语言文化的移入、吸收和消化,进而在学习者身上生成双文化能力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教育。

二、语言和文化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

浅议文化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浅议文化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握方 向,是 当前教育工作亟须解 决的时 代课 题。新时期 的学校不再 是封闭的象
牙塔 ,学校对学生 的培养应使 学生保持
Ln u g td [ . sig n ag ae u y Wahn t ,DC S M] o .:
Ge re o ie st r s , 1 5 . o g twnUn v r i P e s 9 9 y
对 中国主流文化形 态的认 同危机 。尤其 决 定的 ,同时也是历史 和时代 赋予我们 是一些学生对 中国传 统文化认识模糊 、
肤浅或有疑虑 ,因而产 生了对本 国文化
的任务 。帮助学生提 高理解 和恰 当运用
英 语的能力 ,不断拓展文 化视野 ,加深 的意识和能力是新 时期英 语教育不容置
提 下 ,才能适度 中正地选 择和吸收适合
社会 主导价值和信仰更多 的是抱 以一种 “ 游离” 的态度 。西方文化 虽然为当代
学生提供 了绚烂多彩 的物质享受和感知 愉悦 ,但他们 的认知往往停 留于表层 的
个 体发展的文化质素 ,对 外来 文化既不
盲从也不全盘否定 ,在平 等交流的基础 上保持厚重 的文化归 属感 ,包容 中蕴扬
Lno o d n:L n ma o g n, 1 8 . 9 3
教师应引导学 生在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 扬弃西方文化 的基 础上 ,对中西方文化 持 以理性批判 与吸收的态度 ,而绝不是
简单地排斥或崇拜 。这就需要教育者有 原则地对学生所 接触到的文化进行 “ 综
的客观评价 及中西文化 的正确对 比,既 有利 于学 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 的合理解 读 ,也可使他们 将所学知识定位在更广 阔 的文化范 畴中 ,进一步 明辨其优 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正确理解语句结构,而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学好英语,扩大视野,还有助于他们理解本国的文化及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教学中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得体地应用语言,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差异;渗透;学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当中。

因此,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一、进行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来往越来越密切,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存的必然。

然而,各民族文化间的差异已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解决它已成为整个世界面临的首要问题。

不同的观念,造就了不同的民族。

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了解世界,吸取其他民族的精华,使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发展交际能力成为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

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而忽视了
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不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学生的交际能力得不到提高。

因此,文化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二、把握教材中的文化教育信息
现行英语教材的对话、文章以及练习非常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习俗的渗透,其中有些文章则是专门讲解英语背景文化知识的,如 body language, american english, australia, new zealand, a freedom fighter等等。

教师结合课文,介绍英美国家的地理、风俗习惯、民族、宗教、制度、饮食习惯、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英美等国家的文化。

例如,人教社jefc教材book 3 lesson 14 the man upstairs 中,出现过“i’m sorry to trouble you,comrade.”的道歉语。

“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或madam。

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

又如,在jefc book 3 lesson 34 uncle wang’s factory中,学生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

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

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auntie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

英语文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
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再如,在讲解 book 1 unit 22 britain and ireland 这一单元的交际功能项目是识别身份(identifying people)。

在对话中david 说了这样一句话:“i’m from britain. i’m british but i’m not english. i’m from scotland. i’m scottish.”对此学生有点不太理解。

我结合后面的阅读课britain and ireland的教学,介绍英国的全称是: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即英国分为 4 个部分:scotland, eng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它们有不同的民族:scottish, english, welsh, irish,正如我们对中国人不能说“你来自中国,你就是汉族人”一样,因为我们中国有56个民族。

这样,了解了英国的历史与民族,再与学生熟悉的中国文化作对比,就不会出现“you are from britain, so you are english.”这样唐突的问题。

三、在教学中进行英语文化知识的渗透
在教学中直接给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能增强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加深学习内容的深度,扩展知识的广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教学jefc unit 12 bookⅱ时,让学生知道在英美国家,人们对于谈论天气有着特别的兴趣,在他们看来,初次见面或在彼此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谈论天气是最稳妥的办法。

因为天气这一话题人人都可以发表见解,且不涉及他人私事,也不至于失礼或引起误解。

当然,英国人尤其喜欢谈论天气,还与他们
国家多变的天气有关。

教学jefc unit 10bookⅱ时,先给学生介绍美国摇滚乐的大致
发展过程以及它的风格、节奏、旋律,而后再让学生听“披头士乐队”演唱的歌曲,使学生对摇滚乐有了感性的认识。

又如,教学jefc unit 3 bookⅱ时,组织学生观看录像thanksgiving。

尽管课文对thanksgiving作了介绍,但内容并不直观。

观看录像后,学生对thanksgiving有了直观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what things are the same /different on thanksgiving and mid- autumn festival?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unit 8 book ⅲ时,第一步,教学生唱圣诞快乐歌;第二步,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what holidays are there in your village?are some holidays more special or important in your village than to others? why? 第三步,教师根据本单元的内容,编写短剧介绍过圣诞节的各项内容,然后把该剧分为三幕,让学生表演。

actⅰchristmas preparation (including decorating the christmas tree, singing christmas songs)act ⅱ christmas eve (including telling the story of father christmas, putting stockings at the end of the beds and father christmas giving presents)act ⅲ christmas day(including christmas greeting , opening the presents , having breakfast )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了解了英语国家中重要节假日及其庆祝方式;了解了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人们的服饰和穿戴习俗;了解了英语国家人们在言
谈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与中国人的异同等。

有一篇阅读是这样的:“why don’t you go to church?” asked the minister of the nonchurch goer.“well, i’ll tell you.the first time i went to church they threw water in my face, and the second time they tied me to a woman i’ve had to keep ever since.”“yes,” said the minister, “and the next time you go they’ll throw dirt on you.”要充分理解这个语篇才会知道:一、“他们把水浇在我脸上”实指父母将新生婴儿抱到教堂受洗礼时,牧师将水浇在小孩脸上。

二、“他们把我和一个女人系在一起,从此以后,我一直得照顾她”此句暗指在教堂举行婚礼。

三、“他们要向你身上撩土”指西方人死后由牧师做最后祈祷,向棺木撩土再进行埋葬的背景知识。

如果阅读者不熟悉英美国家的宗教文化背景知识,就会导致理解受阻,更谈不上欣赏其中的幽默。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在教英语知识的同时,必须十分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的教育,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消除文化障碍,提高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敏感性,加强文化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真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福义.《谈英语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j].《教育探索》,1998年02期
2.王颖.《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05期
3.闫玲英.《英语教学与文化差异》[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03期.77-79.
4.袁利军.《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s1期; 92-93.
5.吴雪松.《谈英语教学与文化意识》[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78-80.
6.王秀琴.《浅谈英语教学与文化教育》[j].《衡水师专学报》,2004年03期,80-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