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弹塑性材料模型

合集下载

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

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

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岩土类材料的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岩土类材料的特性,开展研究其在受力变形过程中的弹性及塑性变形的特点,描述简化的力学模型特征及对应的适用条件,同时在分析研究其弹塑性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探究了关于岩土类介质材料的各种本构模型,如M-C、D-P、Cam、D-C、L-D及节理材料模型等,分析对应使用条件,特点及公式,从而推广到不同的材料本构模型的研究,为弹塑性理论更好的延伸发展做一定的参考性。

关键词: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本构方程不同的固体材料,力学性质各不相同。

即便是同一种固体材料,在不同的物理环境和受力状态中,所测得的反映其力学性质的应力应变曲线也各不相同。

尽管材料力学性质复杂多变,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也就是说可将各种反映材料力学性质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归类并加以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变形体力学模型。

第一章岩土类材料地质工程或采掘工程中的岩土、煤炭、土壤,结构工程中的混凝土、石料,以及工业陶瓷等,将这些材料统称为岩土材料。

岩土塑性力学与传统塑性力学的区别在于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特性。

岩土类材料是颗粒组成的多相体,而金属材料是人工形成的晶体材料。

正是由于不同的材料特性决定了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的不同性质。

归纳起来,岩土材料有3点基本特性:1.摩擦特性。

2.多相特性。

3.双强度特性。

另外岩土还有其特殊的力学性质:1.岩土的压硬性,2.岩土材料的等压屈服特性与剪胀性,3.岩土材料的硬化与软化特性。

4.土体的塑性变形依赖于应力路径。

对于岩土类等固体材料往往在受力变形的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及塑性变形具备相应的特点,物体本身的结构以及所加外力的荷载、环境和温度等因素作用,常使得固体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具备如下的特点。

固体材料弹性变形具有以下特点:(1)弹性变形是可逆的。

弹塑性本构关系简介

弹塑性本构关系简介

松比)。
塑性材料受外部作用的反应和变形的历史有关(可称为历 史相关性或路径相关性),本构关系应写成增量关系。
应力空间表述的弹塑性本构关系
韧性(塑性)金属材料单向拉伸试验曲线如下 图示意
强度极限
b
屈服上限
L y
U y
e
屈服下限
弹性极限
强化段
软化段 卸载
残余变形
弹性变形
y
y
卸载、反向加载 包辛格效应
屈服面随内变量改变的规律称强化规律。由 材料试验的资料可建立各种强化模型,目前广 泛采用的有:等向强化;随动强化两种模型。
等 向 强
初始屈服面
2
B
f 0(ij ) 0 B
2
C A o1

o A 1
o
1
C
D

弹性

f 0 (ij ) 0
强 化
后继屈服面
f
( ij
,
p ij
,
k)
0
等向强化认为屈服面形状不变,只是作均匀
称后继屈服面,f
(
ij
,
p ij
,
k
)
0

如果一点应力的 f (ij ,ipj,,则k)此 点0 处于弹性状态,如

f (,ij则,处ipj ,于k)塑 0性状态。
式变张中形量的为i量j间应。存ip力j在张如和ip量j 下k,关统系称为ipj为塑内性变应量ip力j 。张其D量i中j,klkkp与l为塑标ipj 性志应永变久
d ij
Dt ijkl
d
kl
式中 Ditjk为l 切线弹性张量,形式上仍可表为
Dt ijkl

面心立方晶体单晶材料弹塑性本构模型

面心立方晶体单晶材料弹塑性本构模型

# ! 面心立方晶体单晶合金的塑性本构 关系
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 2" 3! 屈服准则 ! 其等效应力 考虑 3 4 ) )正交各 向 异 性 屈 服 准 则 "
$#% 是8 # 4 9 0 9等效应力形式的修正和推广 1
材料在偏轴受载时存在拉 ! 剪应力 耦 合 " 因而在描述 单晶材 料 屈 服 特 性 的 取 向 相 关 性 时 精 度 不 高 # 在 此" 作者提出考虑拉 ! 剪应力耦合能 量 分 量 的 单 晶 合 建立了面心立方晶体单 金屈服准则 # 在 此 基 础 上 " 晶材 料 的 弹 塑 性 本 构 方 程 " 并推导出相应的弹塑性 矩阵 #
收稿日期 $ # $ $ !^1 $^1 " 基金项目 $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 $ # F " $ 1 % 作者简介 $ 丁智平 " ! 男! 湖南桃江人 ! 株州工学院研究员 ! 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 ! 从事机械结构强度 ’ 机械设计和优化设计研究 1 : " &^ $ 论文联系人 $ 丁智平 ! 男! 研究员 # 电话 % % $ 6 ! ! = # & # # ! # 2# I = L K 4 ) O T A . T 4 P * 0 O .* N / !T B 万方数据
$1% 性分析时 " 由 X* " 简单 3 4 ) )提 出的 3 4 ) )屈 服 模 型 1 应用较广 " 但其缺点是没有考 虑 正 交 各 向 异 性 实用 "
# % %
$ $
# * + !
# % %
$
# % % %
1’ 1’ $# 其中 & # # # 1 1 ! % % ! 1 # !& $ % $

第5章 弹塑性本构模型理论

第5章 弹塑性本构模型理论
?r3321??????232221??????op表示p点应力矢量的大小p为应力空间上一点代表某一应力状态过p点作与等倾线相垂直的面即为平面???32131???????oq??321321313?????????????rr由mioqr?331????平面上法向应力即为令????m3?????23212322212231??????????????oqoppq??????2222323122132231qj??????????????平面上的剪应力为令???qj3222??应力洛德角1?2?3?p?qr洛德参数313122???????????毕肖甫常数3132???????b洛德角??312332tan31312???????b????????洛德角与偏应力不变量之间的关系23232333sinjj????应变与应变增量ji??333231232221131211??????????????????zzyzxyzyyxxzxyx??????????????????212121212121??????????321??????应变状态体积应变增量321???????????v偏差应变增量????????3vijijijee?????应变张量不变量3211???????i偏差应变不变量3231212??????????i3211?????i01??j??232221121eeej??????????1233123213222271?????????????????j体积应变321???????v广义剪应变????????2123223122132?????????????应变洛德角??3131232tan???????????2增量弹塑性理论?弹性增量理论?以弹性模型与泊桑比表达????????????????????????????????????????????????????????????????????????????????????????zxyzxyzyxzxyzxyzyxvvvvvvvvvvvvvvvvvvvvve????????????????????????1221000000122100000012210000001110001110001112111?以剪切模型与体积模量表达?????????????????????????????????????????????????????????

[工学]第五章 弹塑性模型理论

[工学]第五章 弹塑性模型理论

第五章 弹塑性模型理论5.1 概述弹塑性理论可以分为两种,塑性增量理论和塑性全量理论。

塑性增量理论又称塑性流动理论,塑性全量理论又称塑性形变理论。

在塑性增量理论中,将物体在弹塑性变形阶段的应变ij ε分为两部分:弹性应变e ij ε和塑性应变p ij ε。

塑性应变增量ij d ε的表达式为e p ij ij ij d d d εεε=+ (5.1.1)式中,弹性应变增量d e ij ε可以用广义虎克定律计算,塑性应变增量d p ij ε可以根据塑性增量理论计算。

塑性增量理论主要包括三部分:(1) 屈服面理论;(2) 流动规则理论;(3) 加工硬化(或软化)理论。

在塑性形变理论中是按全量来分析问题的。

它在盈利状态和相应的应变状态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塑性形变理论实质上是把弹塑性变形过程看成是非线性弹性变形过程。

严格说,在弹塑性变形理论的应用是有条件的。

严格讲,只有在等比例加载条件下,应用塑性变形理论可以得到精确解。

所谓等比例加载是指在加载过程中,各应力分量是按同一比例增加的。

严格的等比例加载是很难满足的,在土工问题中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在简单加载条件下应用塑性形变理论分析有时也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近些年来建立的土体弹塑性模型大部分是根据塑性增量理论建立的。

本章主要介绍塑性增量理论,在最后一节简要介绍塑性形变理论。

5.2 屈服面得概念首先讨论理想弹塑性材料。

理想弹塑性材料受力到什么程度才开始发生塑性变形呢?在简单拉伸时,问题是很明显的。

当应力等于屈服应力σs 时,塑性变形开始产生。

σs 值是可以在拉伸试验应力-应变曲线上找到的。

然而在复杂应力状态时,问题就不是这样简单了。

一点的应力状态由六个应力分量确定。

在复杂应力状态下,显然不能任意选取某一个应力分量的数值作为判断材料是否进入塑性状态的标准。

因此需要在应力空间或应变空间来考虑这一问题。

在土塑性力学中,常用的应力空间有三维主应力空间、p 、q (或σm ,σ1-σ3)应力平面、以及132σσ+,132σσ-应力平面等。

弹塑性本构模型理论课件

弹塑性本构模型理论课件


材料屈服强度影响规律
屈服强度定义
材料开始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最小应力值,反映了材料抵抗塑性变 形的能力。
屈服强度对弹塑性行为的影响
屈服强度越大,材料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越强,进入塑性阶段所需 的应力水平越高,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越差。
屈服强度的影响因素
材料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温度、应变速率等都会影响屈服强度 的大小。
材料弹性模量影响规律
弹性模量定义
01
材料在弹性阶段内,应力与应变之比,反映了材料抵抗弹性变
形的能力。
弹性模量对弹塑性行为的影响
02
弹性模量越大,材料的刚度越大,相同应力作用下产生的弹性
变形越小,进入塑性阶段所需的应力水平越高。
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
03
材料的晶体结构、化学成分、温度等都会影响弹性模量的大小
弹性阶段
材料在受力初期表现出弹性行为,应 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卸载后无残余 变形。
屈服阶段
当应力达到屈服强度时,材料进入塑 性阶段,应力不再增加但应变继续增 加,卸载后有残余变形。
强化阶段
材料在塑性阶段表现出应变硬化特性 ,随着塑性应变的增加,屈服强度逐 渐提高。
理想弹塑性模型
无强化阶段的弹塑性模型,屈服后应 力保持恒定,应变无限增加。
通过实验测定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硬化模量等参 数,为模拟提供准确数据。
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金属材料的弹塑性行为模型,进行加载、 卸载等模拟过程。
将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弹塑性本构模型在金属 材料行为模拟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例二:混凝土结构弹塑性损伤评估
损伤模型选择
针对混凝土结构的损伤特点,选择合适 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如塑性损伤模

弹塑性本构关系简介

弹塑性本构关系简介

2) 势能原理的数学表达
应变能
总势能
Ve=Vε+VP =1/2∫VσijεijdV 外力势能
-∫VFbiuidV- ∫SσFsiuidS = min
2 虚力原理
1)虚力原理的表述
给定位移状态协调的充分必要条件为:对 一切自平衡的虚应力,恒有如下虚功方程成 立(矩阵)
∫V[ε]Tδ[σ]dV=∫Su([L]δ[σ])T [u ]0dS
收敛准则
1、位移模式必须包含单元的刚体位移
2、位移模式必须能包含单元的常应变
3、位移模式在单元内要连续、并使相邻单元间的位移必须协调
满足条件1、2的单元为完备单元
满足条件3的单元为协调单元 多项式位移模式阶次的选择——按照帕斯卡三角形选
几何各向同性:位移模式应与局部坐标系的方位无关
多项式应有偏惠的坐标方向,多项式项数等于单元边界结点的自由度总
变间关系为 octσoct
GKtt
oct 3K s oct oct Gs oct
并有
Gs G
1
a
oct
B c
m
KGss
εoct
oct
K G e s
s (c oct ) p
KG
其中G、K分别为初始切线剪切和体积模量,
B c
为混凝土单轴抗压强度,a、m、c和p为由试验
确定的常数。
POCT
弹性张量Dijkl
ij
Dijkl kl
( 2G 1 2
ij kl
2Giklj ) kl
i 1, j 2, k 1,l 2
12
D1212 12
( 2G 1 2
1212
2G1122 )12
11 1 12 0 22 1

结构计算常用材料模型

结构计算常用材料模型

Smart Energy Solutions for a Cleaner World
剪切模量是指剪切应力与剪切应变之比。剪切模量G=剪切弹性模量G=切
变弹性模量G;材料的基本物理特性参数之一,与杨氏(压缩、拉伸)弹性模
量E、泊松比V并列称为材料的三项基本物理特性参数,在材料力学、弹性力学
中有广泛的应用。
Smart Energy Solutions for a Cleaner World
4.Engineering Data 模块
Smart Energy Solutions for a Cleaner World
Aluminum Alloy:铝合金;Concrete:混泥土; Copper Alloy:铜合金; Gray Cast Iron:灰口铸铁; Magnesium Alloy:镁合金; Polyethylene: 聚乙烯; Silicon Anisotropic:各向异性硅; Stainless Steel:不锈钢; Structural Steel:结构钢; Titanium Alloy:钛合金
试件拉断为止,试验机的绘图装置会把试件所受的拉力F与试件的拉
长量△l之间的关系自动记录下来,绘出一条曲线F- △l曲线,称为
拉伸图。
除去尺寸因素,变
为应力-应变曲线,

曲线
2.应力-应变曲线
Smart Energy Solutions for a Cleaner World
将试件装卡在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常温、静载拉伸试验,直到把
第一阶段——弹性变形阶段(曲线ob段)。
在此阶段任一时刻时,将载荷慢慢减少(称卸载)为零,变形会消 失。B点对应的应力称材料的弹性极限。即材料处于弹性变形阶段

土的弹塑性模型

土的弹塑性模型

土的弹塑性模型近年来,根据弹塑性理论建立的土的弹塑性模型发展很快,各国学者提出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很多。

下面几节分别介绍剑桥模型,修正剑桥模型,Lade-Duncan 模型,以及清华模型的基本概念。

一.剑桥模型英国剑桥大学Roscoc 和他的同事(1958~1963)在正常固结粘土和超固结粘土试样的排水和不排水三轴试验的基础上,发展了Rendulic (1937)提出的饱和粘土有效应力和孔隙比成唯一关系的概念,提出完全状态边界面的思想。

他们假定土体是加工硬化材料,服从相关联流动规则,根据能量方程,建立剑桥模型。

剑桥模型从理论上阐明了土体弹塑性的变形特性,标志着土的本构理论发展新阶段的开始。

1.临界状态线和Roscoe 面各向等压固结过程中,孔隙比e 或比容()1e υυ=+与有效应力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ln N p υλ'=-(1)式中N ——当 1.0p '=时的比容。

因此exp N p υλ-⎛⎫'= ⎪⎝⎭(2)(a),p q ''平面(b),ln p υ'平面图1临界状态线正常固结粘土排水和不排水三轴试验表明:它们有条共同的破坏轨迹,与排水条件无关。

破坏轨迹在,p q ''平面上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在,ln p υ'平面上也是直线,目与正常固结线平行,分别如图(a)和(b〕所示。

破坏轨迹线可用下式表示:cs csq Mp '=(3)ln cs cs p υλ'=Γ-(4)式中CS ——表示临界状态;M——,p q''平面上临界状态线斜率;p'=时土体的比容;Γ—— 1.0csυ'平面上临界状态线斜率。

λ——,ln p一旦土体的应力路径到达这条线,土体就会发生塑性流动。

这时土体被认为处于临界状态,破坏轨迹被称为临界状态线。

临界状态线在,,''空间为一条空间曲线,如下图2所示。

材料模型手册笔记

材料模型手册笔记

8材料模型手册笔记1 、概述1.1 不同模型的选用Mohr-Coulomb 模型(MC),弹塑性Mohr-Coulomb 模型包括五个输入参数,即:表示土体弹性的E 和ν,表示土体塑性的ϕ和c,以及剪胀角ψ。

通过选择适当的K0值,可以生成初始水平土应力。

节理岩石模型(JR),节理模型是一种各向异性的弹塑性模型,特别适用于模拟包括层理尤其是断层方向在内的岩层行为等。

Hardening-Soil 模型(HS),是一种改进了的模拟岩土行为的模型,适用于所有的土,但是它不能用来解释粘性效应,即蠕变和应力松弛。

对比Mohr-Coulomb 模型,Hardening-Soil 模型还可以用来解决模量依赖于应力的情况。

这意味着所有的刚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输入的三个刚度值(三轴加载刚度E50、三轴卸载刚度Eur 和固结仪加载刚度E oed)与一个参考应力有关,这个参考应力值通常取为100kPa (1 bar)。

软土蠕变模型(SSC),是一个新近开发的应用于地基和路基等的沉陷问题的模型。

软土模型(SS),适用于接近正常固结的粘性土的主压缩。

改进的Cam-Clay 模型(MCC),主要用于模拟接近正常固结的粘性土。

不同模型的分析对考虑的问题进行一个简单迅速的初步分析使用Mohr-Coulomb 模型。

软土蠕变模型可以用于分析蠕变(即:极软土的次压缩)。

1.2 局限性HS 模型:不能用来说明由于岩土剪胀和崩解效应带来的软化性质,不能用来模拟滞后或者反复循环加载情形,常需要较长的计算时间。

SSC 模型,通常会过高地预计弹性岩土的行为范围。

特别是在包括隧道修建在内的开挖问题上。

SS 模型,同样的局限性(包括HS 模型和SSC 模型的)存在于SS 模型中。

在开挖问题上不推荐使用这种模型。

界面:界面单元通常用双线性的Mohr-Coulomb 模型模拟。

2 材料模拟初步2.1 应力的一般定义由于水不能承受任何剪应力,故有效剪应力与总剪应力相等。

第六章 土的弹塑性模型

第六章 土的弹塑性模型

第六章 土的弹塑性模型6 . 1 引言根据弹塑性理论,总应变可分成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两部分,其增量形式为:ep ijij ij d d d εεε=+ (6.1.1)弹性应变可以应用广义虎克定律计算,塑性应变可以应用塑性增量理论计算。

应用塑性增量理论计算塑性应变需要已知材料的屈服函数,流动规则和硬化规律,对服从不相关联流动规则的材料,还需要已知材料的塑性势函数。

弹塑性本构方程可以采用下述形式表示:ep ij ijkl kl d D d σε= (6.1.2)式中 epijkl D ——弹塑性模量张量。

在上一章已得到弹塑性模量张量的一般表达式为:ijklrsklpq rsepijklijkl mnuvmn uvg D D D D g A D σσσσ∂∂Φ∂∂=-∂Φ∂+∂∂ (6.1.3)式中g —— 塑性势函数;Φ——屈服函数;A ——硬化参数;ijkl D ——弹性模量张量。

近年来,根据弹塑性理论建立上的弹塑性模型发展很快,各国学者提出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很多,在这一章只能通过几个典型例子的分析,介绍根据弹塑性理论建立土的本构模型的基本思路。

下面几节分别介绍理想弹塑性模型,剑桥模型,修正剑桥模型,Lade-Duncan (1975)模型,以及多重屈服面模型和边界面模型的基本概念。

6 . 2 理想弹塑性模型在这一节,首先介绍理想弹塑性本构方程的普遍表达式,然后介绍几个典型的理想弹塑性模型。

6.2.1本构方程的普遍表达式对理想弹塑性材料,塑性势函数与屈服函数相同,下面用F 表示,硬化参数A 恒等于零,于是式6.1.3可改写为:ijpqrsklpq rsepijklijkl mnuvmn uvF FD D D D F g D σσσσ∂∂∂∂=-∂∂∂∂(6.2.1)理想弹塑性材料本构方程也可用其它形式表达,下面介绍另一种表达形式。

弹性应变增量eij d ε可表示为:1192eij ij ij dI d dS K Gεδ=+ (6.2.2) 式中 1I ——应力张量第一不变量;ij S —— 应力偏张量;,K G ——分别为体积弹性模量和剪切弹性模量。

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

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

岩土类材料的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岩土类材料的特性,开展研究其在受力变形过程中的弹性及塑性变形的特点,描述简化的力学模型特征及对应的适用条件,同时在分析研究其弹塑性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探究了关于岩土类介质材料的各种本构模型,如M-C、D-P、Cam、D-C、L-D及节理材料模型等,分析对应使用条件,特点及公式,从而推广到不同的材料本构模型的研究,为弹塑性理论更好的延伸发展做一定的参考性。

关键词: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本构方程不同的固体材料,力学性质各不相同。

即便是同一种固体材料,在不同的物理环境和受力状态中,所测得的反映其力学性质的应力应变曲线也各不相同。

尽管材料力学性质复杂多变,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也就是说可将各种反映材料力学性质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归类并加以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变形体力学模型。

第一章岩土类材料地质工程或采掘工程中的岩土、煤炭、土壤,结构工程中的混凝土、石料,以及工业陶瓷等,将这些材料统称为岩土材料。

岩土塑性力学与传统塑性力学的区别在于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特性。

岩土类材料是颗粒组成的多相体,而金属材料是人工形成的晶体材料。

正是由于不同的材料特性决定了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的不同性质。

归纳起来,岩土材料有3点基本特性:1.摩擦特性。

2.多相特性。

3.双强度特性。

另外岩土还有其特殊的力学性质:1.岩土的压硬性,2.岩土材料的等压屈服特性与剪胀性,3.岩土材料的硬化与软化特性。

4.土体的塑性变形依赖于应力路径。

对于岩土类等固体材料往往在受力变形的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及塑性变形具备相应的特点,物体本身的结构以及所加外力的荷载、环境和温度等因素作用,常使得固体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具备如下的特点。

固体材料弹性变形具有以下特点:(1)弹性变形是可逆的。

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以能量(应变能)的形式贮存在物体内,当卸载时,弹性应变能将全部释放出来,物体的变形得以完全恢复; (2)无论材料是处于单向应力状态,还是复杂应力状态,在线弹性变形阶段,应力和应变成线性比例关系;(3)对材料加载或卸载,其应力应变曲线路径相同。

弹塑性本构模型理论

弹塑性本构模型理论
加工硬化
当材料中的应力状态处于某一个屈服面上时,如果因加荷 使它发生超越这个屈服面的应力变化,就会在材料中同时 引起新的弹性与塑性变形,形成新的屈服面。加荷使屈服 面膨胀、移动或改变形式,这些改变取决于材料的应力历 史与应力水平,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软化)
等向硬化:屈服面大小不同
运动硬化:屈服面位置发生移动

剑桥模型
物态边界面
正常固结的饱和重塑黏土的孔隙比e和它所受的 力p与q之间存在一种固定关系,这一关系反映在 e-p-q空间中就形成了物态边界面
原始各向等压固结线AC(VICL)
在p
1
2


条件下的
3
e

p曲线
VICL表达式: e ea0 ln p
VICL回弹曲线:
Mises破坏条件
f
*

J2

k2 f
Mohr-Coulomb 破坏条件

cn
tan
f Drucker-Prager *
破坏条件
I1
J2 kf
屈服面:
定义:
特征
理想简单塑性材料:材料进入屈服状态,就可以认为材料 破坏了,屈服面与破坏面重合
加工硬化材料:屈服应力随荷载的提高与变形的增大而提 高,因此屈服面不同于破坏面,不是一种固定的面

1 2

3
应力不变量
3 I12 I2 I3 0 I1 1 2 3 I2 1 2 2 3 31
I3 1 2 3
偏差应力
sij ij ij (I1 / 3)
偏差应力不变量
E-V弹性模型 K-G弹性模型 南京水科所模型 剑桥模型 KW模型 LD模型 罗威剪胀模型

《弹塑性分析》课件

《弹塑性分析》课件
未来研究将更加关注多物理场耦合的弹塑性分析,如结构-流体-热等多物理场的相互作用 ,需要发展更为复杂和高效的数值方法。
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弹塑性分析
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出现,对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弹塑性分析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包括对超弹性、粘弹性、粘塑性等方面的研究。
人工智能在弹塑性分析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未来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弹塑性分 析中,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模型预测和优化等。
03
建立每个单元的平衡方程,通过求解这些方程得到整个系统的
近似解。
弹塑性分析的有限元模型
材料属性
考虑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强度等 参数。
初始条件
设定模型在分析开始时的状态,如初始应变 、初始应力等。
边界条件
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模型的边界条件,如固定 、自由、受压等。
载荷
根据实际情况施加适当的载荷,如集中力、 分布力等。
在建立弹塑性本构模型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 硬化或软化行为,以及温度、应变速率等对材 料力学行为的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03弹塑性分析的有限元方法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原理
离散化
01
将连续的物理系统离散成有限个小的单元,每个单元具有特定
的形状和大小。
近似解
02
用数学模型描述每个单元的行为,并使用近似解代替精确解。
平衡方程
弹塑性分析
目 录
• 弹塑性分析概述 • 弹塑性本构模型 • 弹塑性分析的有限元方法 • 弹塑性分析的实例 • 弹塑性分析的展望与挑战
01
弹塑性分析概述
弹塑性材料的定义与特性
弹塑性材料
弹性
塑性
弹塑性材料的特性

常用弹塑性材料模型

常用弹塑性材料模型

常用弹塑性材料模型7.2.1.1各向同性弹性模型各向同性弹性模型。

使用MP命令输入所需参数:MP,DENS—密度MP,EX—弹性模量MP,NUXY—泊松比此部分例题参看B.2.1,Isotropic Elastic Example:High Carbon Steel。

B.2.1. Isotropic Elastic Example: High Carbon SteelMP,ex,1,210e9 ! PaMP,nuxy,1,.29 ! No unitsMP,dens,1,7850 ! kg/m37.2.3.1 双线性各向同性模型使用两种斜率(弹性和塑性)来表示材料应力应变行为的经典双线性各向同性硬化模型(与应变率无关)。

仅可在一个温度条件下定义应力应变特性。

(也有温度相关的本构模型;参看Temperature Dependent Bilinear Isotropic Model)。

用MP命令输入弹性模量(Exx),泊松比(NUXY)和密度(DENS),程序用EX和NUXY值计算体积模量(K)。

用TB和TBDATA 命令的1和2项输入屈服强度和切线模量:TB,BISOTBDATA,1,(屈服应力)TBDATA,2,(切线模量)例题参看B.2.7,Bilinear Isotropic Plasticity Example:Nickel Alloy。

B.2.7. Bilinear Isotropic Plasticity Example: Nickel AlloyMP,ex,1,180e9 ! PaMP,nuxy,1,.31 ! No unitsMP,dens,1,8490 ! kg/m3TB,BISO,1TBDA TA,1,900e6 ! Yield stress (Pa)TBDA TA,2,445e6 ! Tangent modulus (Pa)7.2.3.5双线性随动模型(与应变率无关)经典的双线性随动硬化模型,用两个斜率(弹性和塑性)来表示材料的应力应变特性。

08 混凝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2013

08 混凝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2013


c0 = 9
rbc
ε
ε
rbc a0 − 3 + rbc
(
(
3 − a0 + a0 − 3 / 2
) ( ) (2
σ 2
) (
)
3 − 4 a0
)
39
dσ H '= dε p
10
0 -40 -30 -20 -10 -10 0 10
ε pl 为双轴受压和单轴受压时 ε 11 的比值,一般为 1.28 rbc
启示:胡平的工作
σ σy σt
dσt1
2.
3.
3.
需要迭代求解
增量理论
1. 2. 3.
思考:如何求解?
塑性条件下应力和应变间的增量关系 需要按加载过程积分 适用于计算机分析
ε εt dεt
11 12
8.2.1 增量理论的三个基本假定
1.

8.2.2 屈服面
屈服准则
应力满足什么条件时进入屈服状态
F (σ ij ) = 0
4
问题
已知:

8.1 材料的一维弹塑性行为

加载→卸载

弹性模量200GPa,泊松比为0 von Mises屈服准则,屈服应力200MPa 起始应力{180,0,0,0,0,0},应变增量{0.002, 0.002, 0,0,0,0}
屈服应力 弹性应变 塑性应变 理想弹塑性 硬化 软化
19
20
8.2.2 屈服面
专用于混凝土的屈服准则

8.2.2 屈服面
专用于混凝土的屈服准则

WF Chen屈服准则 屈服面分区为

Nilson屈服条件 用椭球面来表示

实用文档之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

实用文档之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

实用文档之"岩土类材料的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方程"摘要:本文主要结合岩土类材料的特性,开展研究其在受力变形过程中的弹性及塑性变形的特点,描述简化的力学模型特征及对应的适用条件,同时在分析研究其弹塑性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探究了关于岩土类介质材料的各种本构模型,如M-C、D-P、Cam、D-C、L-D及节理材料模型等,分析对应使用条件,特点及公式,从而推广到不同的材料本构模型的研究,为弹塑性理论更好的延伸发展做一定的参考性。

关键词:岩土类材料,弹塑性力学模型,本构方程不同的固体材料,力学性质各不相同。

即便是同一种固体材料,在不同的物理环境和受力状态中,所测得的反映其力学性质的应力应变曲线也各不相同。

尽管材料力学性质复杂多变,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也就是说可将各种反映材料力学性质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分析归类并加以总结,从而提出相应的变形体力学模型。

第一章岩土类材料地质工程或采掘工程中的岩土、煤炭、土壤,结构工程中的混凝土、石料,以及工业陶瓷等,将这些材料统称为岩土材料。

岩土塑性力学与传统塑性力学的区别在于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特性。

岩土类材料是颗粒组成的多相体,而金属材料是人工形成的晶体材料。

正是由于不同的材料特性决定了岩土类材料和金属材料的不同性质。

归纳起来,岩土材料有3点基本特性:1.摩擦特性。

2.多相特性。

3.双强度特性。

另外岩土还有其特殊的力学性质:1.岩土的压硬性,2.岩土材料的等压屈服特性与剪胀性,3.岩土材料的硬化与软化特性。

4.土体的塑性变形依赖于应力路径。

对于岩土类等固体材料往往在受力变形的过程中,产生的弹性及塑性变形具备相应的特点,物体本身的结构以及所加外力的荷载、环境和温度等因素作用,常使得固体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具备如下的特点。

固体材料弹性变形具有以下特点:(1)弹性变形是可逆的。

物体在变形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以能量(应变能)的形式贮存在物体内,当卸载时,弹性应变能将全部释放出来,物体的变形得以完全恢复; (2)无论材料是处于单向应力状态,还是复杂应力状态,在线弹性变形阶段,应力和应变成线性比例关系;(3)对材料加载或卸载,其应力应变曲线路径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弹塑性材料模型7.2.1.1各向同性弹性模型各向同性弹性模型。

使用MP命令输入所需参数:MP,DENS—密度MP,EX—弹性模量MP,NUXY—泊松比此部分例题参看B.2.1,Isotropic Elastic Example:High Carbon Steel。

B.2.1. Isotropic Elastic Example: High Carbon SteelMP,ex,1,210e9 ! PaMP,nuxy,1,.29 ! No unitsMP,dens,1,7850 ! kg/m37.2.3.1 双线性各向同性模型使用两种斜率(弹性和塑性)来表示材料应力应变行为的经典双线性各向同性硬化模型(与应变率无关)。

仅可在一个温度条件下定义应力应变特性。

(也有温度相关的本构模型;参看Temperature Dependent Bilinear Isotropic Model)。

用MP命令输入弹性模量(Exx),泊松比(NUXY)和密度(DENS),程序用EX和NUXY值计算体积模量(K)。

用TB和TBDATA 命令的1和2项输入屈服强度和切线模量:TB,BISOTBDATA,1,(屈服应力)TBDATA,2,(切线模量)例题参看B.2.7,Bilinear Isotropic Plasticity Example:Nickel Alloy。

B.2.7. Bilinear Isotropic Plasticity Example: Nickel AlloyMP,ex,1,180e9 ! PaMP,nuxy,1,.31 ! No unitsMP,dens,1,8490 ! kg/m3TB,BISO,1TBDA TA,1,900e6 ! Yield stress (Pa)TBDA TA,2,445e6 ! Tangent modulus (Pa)7.2.3.5双线性随动模型(与应变率无关)经典的双线性随动硬化模型,用两个斜率(弹性和塑性)来表示材料的应力应变特性。

用MP命令输入弹性模量(Exx),密度(DENS)和泊松比(NUXY)。

可以用TB,BKIN和TBDATA命令中的1-2项输入屈服强度和切线模量:TB,BKINTBDATA,1,(屈服应力)TBDATA,2,(切线模量)例题参看B.2.10,Bilinear Kinematic Plasticity Example :Titanium Alloy。

B.2.10. Bilinear Kinematic Plasticity Example: Titanium AlloyMP,ex,1,100e9 ! PaMP,nuxy,1,.36 ! No unitsMP,dens,1,4650 ! kg/m3TB,BKIN,1TBDA TA,1,70e6 ! Yield stress (Pa)TBDA TA,2,112e6 ! Tangent modulus (Pa)7.2.3.6塑性随动模型各向同性、随动硬化或各向同性和随动硬化的混合模型,与应变率相关,可考虑失效。

通过在0(仅随动硬化)和1(仅各向同性硬化)间调整硬化参数β来选择各向同性或随动硬化。

应变率用Cowper-Symonds模型来考虑,用与应变率有关的因数表示屈服应力,如下所示:这里—初始屈服应力,—应变率,C和P-Cowper Symonds为应变率参数。

—有效塑性应变,—塑性硬化模量,由下式给出:应力应变特性只能在一个温度条件下给定。

用MP命令输入弹性模量(Exx),密度(DENS)和泊松比(NUXY)。

用TB,PLAW,,,,1和TBDATA命令中的1-6项输入屈服应力,切线斜率,硬化参数,应变率参数C和P以及失效应变:如下所示,可以用TB,PLAW,,,,10和TBDATA命令中的1-5项定义其它参数。

TB,PLAW,,,,1TBDATA,1,(屈服应力)TBDATA,2,(切线模量)TBDATA,3,β(硬化参数)TBDATA,4,C(应变率参数)TBDATA,5,P(应变率参数)TBDATA,6,(失效应变)例题参看B.2.11,Plastic Kinematic Example:1018 Steel。

B.2.11. Plastic Kinematic Example: 1018 SteelMP,ex,1,200e9 ! PaMP,nuxy,1,.27 ! No unitsMP,dens,1,7865 ! kg/m3TB,PLAW,,,,1TBDA TA,1,310e6 ! Yield stress (Pa)TBDA TA,2,763e6 ! Tangent modulus (Pa)TBDA TA,4,40.0 ! C (s-1)TBDA TA,5,5.0 ! PTBDA TA,6,.75 ! Failure strain7.2.3.13分段线性塑性模型多线性弹塑性材料模型,可输入与应变率相关的应力应变曲线。

它是一个很常用的塑性准则,特别用于钢。

采用这个材料模型,也可根据塑性应变定义失效。

采用Cowper-Symbols模型考虑应变率的影响,它与屈服应力的关系为:这里——有效应变率,C和P——应变率参数,——常应变率处的屈服应力,而是基于有效塑性应变的硬化函数。

用MP命令输入弹性模量(Exx),密度(DENS)和泊松比(NUXY)。

用TB,PLAW,,,,8和TBDATA命令的1-7项输入屈服应力、切线模量、失效的有效真实塑性应变、应变率参数C、应变率参数P、定义有效全应力相对于有效塑性真应变的载荷曲线ID 以及定义应变率缩放的载荷曲线ID。

TB,PLAW,,,, 8TBDATA,1,(屈服应力)TBDATA,2,(切线模量)TBDATA,3, (失效时的有效塑性真应变)TBDATA,4,C(应变率参数)TBDATA,5,P(应变率参数)TBDATA,6,LCID1(定义全真应力相对于塑性真实应变的载荷曲线)TBDATA,7,LCID2(关于应变率缩放的载荷曲线)注--如果采用载荷曲线LCID1,则用TBDATA命令输入的屈服应力和切线模量将被忽略。

另外,如果C和P设为0,则略去应变率影响。

如果使用LCID2,用TBDATA命令输入的应变率参数C和P将被覆盖。

只考虑真实应力和真实应变数据。

在数据曲线一节中讲述了此种类型的例题。

注--例题参看B.2.16,Piecewise Linear Plasticity Example:High Carbon Steel。

B.2.16. Piecewise Linear Plasticity Example: High Carbon SteelMP,ex,1,207e9 ! PaMP,nuxy,1,.30 ! No unitsMP,dens,1,7830 ! kg/m3TB,PLAW,,,,8TBDA TA,1,207e6 ! Yield stress (Pa)TBDA TA,3,.75 ! Failure strainTBDA TA,4,40.0 ! C (strain rate parameter)TBDA TA,5,5.0 ! P (strain rate parameter)TBDA TA,6,1! LCID for true stress vs. true strain (see EDCURVE below)*DIM,TruStran,,5*DIM,TruStres,,5TruStran(1)=0,.08,.16,.4,.75TruStres(1)=207e6,250e6,275e6,290e6,3000e6EDCURVE,ADD,1,TruStran (1),TruStres(1)7.2.8.1刚性体模型用EDMP命令定义刚性体,例如,定义材料2为刚性体,执行:EDMP,RIGIS,2。

用指定材料号定义的所有单元都认为是刚性体的一部分。

材料号以及单元的单元类型和实常数类型号用来定义刚体的PART ID。

这些PART ID用于定义刚性体的载荷和约束(如第4章所述,Loading)。

刚体内的单元不必用连接性网格连接。

因此,为了在模型中表示多个独立的刚性体。

必须定义多个刚体类型。

但是,两个独立刚体不能共同使用一个节点。

使用EDMP命令的同时,必须用MP命令定义刚体材料类型的杨氏模量(Ex),泊松比(NUXY)和密度(DENS)。

必须指定实际的材料特性值,从而使程序能计算接触表面的刚度。

基于此原因,在显动态分析中,刚性体不要用不切实际的杨氏模量或密度,刚体不能再变硬因为它已是完全刚硬的。

因为刚性体的质量中心的运动传递到节点上,所以不能用D命令在刚体上施加约束。

刚体的一个节点上的约束和初始速度将转换到物体的质心。

但是,如果约束了多个节点,就很难确定使用哪种约束。

要正确在刚体上施加约束,使用EDMP命令的平移(V AL1)和转动(VAL2)约束参数域,表示如下:V AL1-平移约束参数(相对于整体笛卡尔坐标系)0 没有约束(缺省)1 约束X方向的位移2 约束Y方向的位移3 约束Z方向的位移4 约束X和Y方向的位移5 约束Y和Z方向的位移6 约束Z和X方向的位移7 约束X,Y,Z方向的位移V AL2-转动约束参数(相对于整体笛卡尔坐标系)0 没有约束(缺省)1 约束X方向的旋转2 约束Y方向的旋转3 约束Z方向的旋转4 约束X,Y方向的旋转5 约束Y和Z方向的旋转6 约束Z和X方向的旋转7 约束X,Y和Z方向的旋转例如,命令EDMP,IGID,2,7,7将约束材料的刚体单元的所有自由度。

在定义刚体之后,可以用EDIPART命令指定惯性特性、质量和初始速度矢量。

如果没有定义刚性体的惯性特性,程序将会依据有限元模型计算它们。

例题参看B.2.25,Rigid Material Example:Steel。

B.2.25. Rigid Material Example: SteelMP,ex,1,207e9 ! PaMP,nuxy,1,.3 ! No unitsMP,dens,1,7580 ! kg/m3EDMP,rigid,1,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