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早期诗歌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特点
郭沫若前后诗的变化及原因
郭沫若前后诗的变化及原因郭沫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他的诗歌风格前后发生了一些变化。
下面将分析郭沫若前后诗的变化及原因。
郭沫若早年的诗歌作品以热情、激昂和激情澎湃的情感为特点。
他的早期作品充满了革命热血和憧憬未来的豪情壮志。
这些作品以批判社会不公、呼吁民族解放和强调个人主义为主题。
例如《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和《女神》等都是表达了他对民族自由与独立、个人力量的无限向往。
这些作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思潮和郭沫若年轻时的激情和理想主义。
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和经历的积累,郭沫若的诗歌风格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后期的诗作更加成熟稳重,反映了他对生活和艺术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他开始将目光转向个体的内心世界,注重抒发个人的情感和哲学思考。
他的诗作也变得更加宽广、多样化,包含了对人生、自然、艺术和宇宙的思索。
比如《登高》和《守株待兔》等作品,展现了他对人生意义和存在的思考。
这些后期的作品较之早期更加深沉和内省。
郭沫若诗歌风格变化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他的个人成长和思想境界的提高是导致诗歌风格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自己的阅历丰富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他对于诗歌创作的追求也发生了变化。
其次,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历史的发展也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中国社会从革命年代进入了建设年代,这使得郭沫若从一个革命诗人逐渐转向了更加深入的内心思考。
最后,文学的发展和潮流也对他的诗歌风格产生了影响。
郭沫若受到了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这使得他在创作上更加注重形式和内涵的完美结合。
综上所述,郭沫若前后诗的变化是他个人成长和社会环境变迁的结果。
他早期的诗作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激情澎湃,而后期的诗作则更加深沉和内省。
这种诗歌风格的转变使得他的创作更加丰富多样,也让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人物。
浅析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特征
浅析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特征他是一个充满热情的爱国主义者,一个无畏的战士,一个热血的青年。
他就是开一代诗风的新中国预言诗人——郭沫若。
“五四”运动以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精神刷新了中国的历史,郭沫若的创作激情也在此时找到了喷火口,于是开始了“诗的创作爆发期”。
他热爱诗人的美,崇尚哲人的真,这种双重追求形成了他的独特的浪漫主义诗风:火山爆发式的激情、狂飙突进的气势、怒涛震海般的节奏、昂扬急骤的旋律、浓烈明丽的色彩。
其浪漫主义诗歌理论从主情的自我表现与主利主义目的为两翼,卓然一家。
郭沫若的浪漫主义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凤凰涅槃》语言夸张,色彩绚丽,音调高昂,旋律急促,直抒胸臆。
他的浪漫主义抒情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表现自我,歌唱自我和情感的“自然流露”。
郭沫若是一个偏于主观、极富激情的抒情诗人,他把直觉与情感直接联系在一起,而撇开了理性。
他主张“诗的创造贵在自然流露,以自然流露为上乘”,并用“诗=直觉+情调+适当文字”这一公式来表示他对诗的审美认识。
《凤凰涅槃》中诗人对黑暗中国的愤怒和诅咒的感情通过“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他的浪漫主义重主观,强调自我表现。
《女神》是“自我表现”的诗作,其中的代表作《凤凰涅槃》把五四时代的祖国、民族、包括诗人本人比作凤凰,象征经过五四烈火的熔炼,旧我的毁灭和新我的诞生,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诗中的“自我”主观精神是强烈的反抗、叛逆的精神,是追求光明的理想主义精神。
关于这一主题,诗人曾说:“那诗是在象征着中国的再生,同时也是我自己的再生。
”二、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
郭沫若独特的想象取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形象,在这些形象中熔铸了现实生活内容,注入新的生命,新的精神。
在《凤凰涅槃》中诗人将“天方国古有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的传说略加想象,并赋予他们新的象征意义。
《凤凰涅盘》的浪漫主义色彩-最新资料
凤凰涅槃》的浪漫主义色彩《凤凰涅槃》是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长诗,分为《序曲》、《凤歌》、《凰歌》、《凤凰同歌》、《群鸟歌》、《凤凰更生歌》六个部分,气势恢宏,层次清晰。
《凤凰涅槃》是郭沫若在“五四”思潮期的作品,因此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色彩。
强烈的爱憎和革命的理想,奇特的幻想和大胆的夸张,奔腾的激情和浓烈的色彩,无不贯穿全诗,体现了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郭沫若向中国诗歌的源头回溯,结合中外神话传说,以泛神论为骨架,以凤凰涅槃的神话故事为象征体,以充沛的激情、张扬的个性、敏锐的灵感以及奇诡的想象猛烈抨击旧世界,展现了“五四”运动激荡下的浪漫主义色彩。
一、对自我个性解放的强烈呼唤“五四”新思潮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现代独立人格的觉醒。
郭沫若的青年时期大多在日本度过,受日本开放的文化环境影响较深。
并且郭沫若在从小受中国古典诗文熏陶的基础上接触了大量外国诗人的作品,特别是美国民主主义诗人惠特曼对他影响最大。
“因此他在吞食什锦文化大餐时,以自由不羁的心态表达着内心的感受。
”]1] P11 “他的诗比谁都出色地表现了‘五四'精神,那常用‘暴躁凌厉之气'来概说的‘五四'战斗的精神。
在内容上,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完成所谓‘人的自觉',在形式上,摆脱旧时格律的镣铐而趋向自由诗。
”[ 2]P370 在《凰歌》中,凰的悲唱充满了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死亡意识,叩问生命,叩问死亡。
同时,凰的性格体现了女性的反抗柔情。
“我们年青时候的新鲜哪儿去了?我们年青时候的甘美哪儿去了?我们年青时候的光华哪儿去了?我们年青时候的欢爱哪儿去了?”[ 3] P40 面对黑暗肮脏的世界,纠缠于泯灭人性的封建教条,“只剩些悲哀、烦恼、寂寥、衰败,围绕着我们活动着的死尸,贯串着我们活动着的死尸。
”[3] P40凰否定了这个世界,把丑恶现实与美好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与其像死尸一样浑浑噩噩、毫无人性及个性地活着,还不如死去。
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
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第一篇: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郭沫若就是凭借这本诗集震撼了整个诗坛乃至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
无论就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质量上来说,《女神》都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诗集,不仅充分显示了诗歌革命的实绩,而且开创了一代诗风。
《女神》的基本内容,是对旧世界的深刻诅咒和对新世界的热烈向往,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眷恋,对生我养我的地球于劳动人民真挚由衷的赞美讴歌,对古往今来一切革命者与先贤烈士的无比崇敬,是对自然,对科学,对近代文明,对“人”包括自我的热烈赞颂。
《女神》中诗歌的形式多为打破束缚、不拘一格的自由体,而其艺术风格则是狂飚突进、火山爆发式的革命浪漫主义。
气势恢弘,格调雄浑、昂扬,不仅富有感染力,而且具有强大的震撼力。
我们不妨把积极浪漫主义拆分为时代精神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一.时代精神五四时期的郭沫若是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有着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女神》的内容和形式与“五四精神”正相合拍。
郭沫若感受到了在20世纪初,伟大的五四运动中,祖国的新生和中华民族的觉醒。
毫无疑问,诗人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
《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中国当时的战争的状况,“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表明了“光明同黑暗底战争”,发出了“我们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的热情呼唤,并且坚信通过斗争,一定能使“光明更生”、“宇宙更生”。
在《炉中煤》中,诗人把拥有一颗火热爱国心的自己,比成炉中烧黑了的炉中煤,深爱着“年轻的女郎”——祖国。
这种爱国的热情在《凤凰涅磐》中也有集中体现。
它宣告着在五四开辟的新时代里,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华民族(凤凰)正经历着伟大的涅磐,终将在“死灰中复生”。
诗中“凤歌”“凰歌”以低昂悲壮的葬歌结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简述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简述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郭沫若女神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一、煽情和抒情
1、墨守陈规,反叛传统:她的作品把传统的古典美学与现代的浪漫主义结合在一起,在仁慈之中反叛传统;
2、抒发浪漫情怀:她作品中用汤显祖、陆游等传统文化内置在情感抒发中,向世人展示她浪漫主义美学艺术审美观念。
二、带来诗意
1、以内心为镜:她以深刻的内心为镜,把生命的深邃投射在他的文字中;
2、内心的自我审视:从文字的内涵中可以体会到她对内心和灵魂的审视,把内心的思考具现在文字中。
三、浪漫情怀
1、对时间的思考:把浪漫的思考具体的投射到现实的生活中,用文字记下自己想法和思考;
2、重新审视生活:郭沫若女神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在视野中拨开重重迷雾,看到它最原始、最真实的样子,更能够看到它最美好的一面。
四、对芸芸众生的关怀
1、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以审美的视角关注芸芸众生,对中国传统文化
的弘扬和流传;
2、发挥想象和魔力:化繁为简,把千变万化的生活在文字中具现,发
挥自己的想象和思考力,展示出自己的“魔力”,述说自己的深刻见解。
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
论郭沫若《女神》中的积极浪漫主义《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郭沫若就是凭借这本诗集震撼了整个诗坛乃至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的。
无论就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质量上来说,《女神》都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一部诗集,不仅充分显示了诗歌革命的实绩,而且开创了一代诗风。
《女神》的基本内容,是对旧世界的深刻诅咒和对新世界的热烈向往,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眷恋,对生我养我的地球于劳动人民真挚由衷的赞美讴歌,对古往今来一切革命者与先贤烈士的无比崇敬,是对自然,对科学,对近代文明,对“人”包括自我的热烈赞颂。
《女神》中诗歌的形式多为打破束缚、不拘一格的自由体,而其艺术风格则是狂飚突进、火山爆发式的革命浪漫主义。
气势恢弘,格调雄浑、昂扬,不仅富有感染力,而且具有强大的震撼力。
我们不妨把积极浪漫主义拆分为时代精神与浪漫主义的结合。
一.时代精神五四时期的郭沫若是一个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有着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女神》的内容和形式与“五四精神”正相合拍。
郭沫若感受到了在20世纪初,伟大的五四运动中,祖国的新生和中华民族的觉醒。
毫无疑问,诗人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
《女神之再生》是象征着中国当时的战争的状况,“共工象征南方,颛顼象征南方,想在这两者之外,建设一个第三中国——美的中国,表明了“光明同黑暗底战争”,发出了“我们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的热情呼唤,并且坚信通过斗争,一定能使“光明更生”、“宇宙更生”。
在《炉中煤》中,诗人把拥有一颗火热爱国心的自己,比成炉中烧黑了的炉中煤,深爱着“年轻的女郎”——祖国。
这种爱国的热情在《凤凰涅磐》中也有集中体现。
它宣告着在五四开辟的新时代里,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华民族(凤凰)正经历着伟大的涅磐,终将在“死灰中复生”。
诗中“凤歌”“凰歌”以低昂悲壮的葬歌结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凤凰更生歌”以热诚和谐的欢唱预示着“光明”“新鲜”“华美”“芬芳”的新时期的到来。
浅谈郭沫若《女神》的艺术形象和浪漫主义特色
276悦读广角《女神》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从内心世界的角度出发,对客观存在的现实进行了反映,并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出自己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追求,诗句的语言热情奔放,作者的想象绮丽梦幻,所运用的夸张手法也恰到好处,这些都证明了在对内心中的革命热情进行表现时采用浪漫主义手法的优势。
一、《女神》及时代背景(一)《女神》简介及背景。
《女神》的出版时间是1921年的八月份,其中大多数诗篇都是郭沫若在日本留学期间写作的,恰好是在五四运动展开前后,五四精神对郭沫若的传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他感受到了五四精神所拥有的破坏力和颠覆性,他本人主张个性解放,也接受了泛神论等思想的影响,这些都激发了郭沫若深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他所选择的情感爆发方式是用新诗来歌颂五四。
也正是因为如此,《女神》这本诗歌集的写作轨迹与郭沫若在五四期间的思想变化轨迹是一致的。
《女神》所收集的诗歌达154首,一共分为三辑,《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为第一辑,《凤凰涅槃》《天狗》《炉中煤》《晨安》为第二辑,这也是分量最重的一辑,在最后一辑当中收录的大多是郭沫若在早期写作的一些小诗。
(二)《女神》的思想内容及特点。
《女神》的主人公是一个典型的时代的叛逆者,其追求个性层面上的解放,要求将封建枷锁全部打破,对破坏者所做出的行为进行歌颂,这也是五四时代大多数进步青年革命者对待旧世界和封建社会的态度。
与此同时,在诗歌当中也表现出了郭沫若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通过对太阳、光明等一系列充满着希望的意象的歌颂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积极进取精神。
在《女神》当中,郭沫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用豪壮的语言来述说了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女神》这部诗歌集的创作在格式上的束缚几近于无,其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极高的。
二、传统“女神”形象的古典文化精神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瑰丽奇幻,而在这些故事当中有许多女神形象,她们是女性神祗,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代表着不同的精神,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来说,巫山女神这种具有文学地位的女神的地位就是比较高的,女娲等在祭祀活动中经常出现的女神反而较少出现在诗词当中。
郭沫若诗歌的时代精神和浪漫主义特征
郭沫若诗歌的时代精神和浪漫主义特征
郭沫若诗歌是五四时代的产物,强烈地体现出五四时代的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即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精神,贯穿诗集的基本思想内容表现在爱国、反抗、创造等几个方面。
(1)冲决封建制度,追求个性解放的彻底反抗精神。
如《天狗》、《凤凰涅槃》。
(2)向往理想社会,无限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如《炉中煤》、《湘累》。
(3)歌咏自然风光,充满向上进取的不断创造精神。
如《光海》、《梅花树下醉歌》。
(4)万物平等,人类和平共处的现代世界意识与文明精神。
如《晨安》、《笔立山头展望》等。
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表现在:
(1)大胆而丰富的想象。
(2)形象而奇特的夸张。
(3)新奇而生动的比喻。
(4)美丽动人的神话色彩。
(5)成功地创造了不拘一格的自由诗体。
主张“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诗体丰富,最具特色的是惠特曼式的自由诗体。
特点是不拘格律,形式活泼自由语句舒展自如,变化多端,同时有内在的感情节奏;
(6)雄丽奔放的崭新风格。
《凤凰涅槃》等作品既雄浑豪放,
又奇丽自然,富有艺术感染力。
郭沫若早期诗歌的艺术特色
早期诗歌的艺术特色革命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手法,是郭沫若早期诗歌、特别是《女神》的艺术特色。
不同于鲁迅那对现实社会作深刻的观察之后给以尖锐的揭露、细致的剖析,郭沫若是以诗人自己奔放的热情,对旧制度旧传统的背叛和诅咒,以及对自由理想和进步事物的激情赞颂、放怀高歌为特色的。
郭沫若早期诗歌中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是以现实为基础的,同时又是具有继承性的。
十月革命的启示,“五四”精神的冲击,使诗人把山岳一般的民族积愤、个人积愤,在爱国主义精神的统摄下,火山似的爆发出来。
这种浪漫主义激情,不但跟“五四”精神有密切的联系,同时也继承了中外的积极浪漫主义传统。
《女神》中,那种无情地否定黑暗现实,努力地追求光明的精神,以及奔放不羁、纵横驰骋的风格,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古代诗人屈原和外国诗人惠特曼、拜伦等的影响。
正是“五四”精神的培育,民族的和外国的积极浪漫主义传统对诗人的影响,并通过他的爱国主义激情的融铸,使《女神》和早期诗歌开放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崭新的革命浪漫主义的奇花。
郭沫若早期的诗歌中,革命浪漫主义是突出的、主导的方面,但又是以现实为基础的。
例如《凤凰涅槃》中,对自由、和谐、华美、芬芳的歌颂,对新生和理想的追求,正是基于对屠场、囚牢、坟墓、地狱的旧中国的认识和否定。
否定是追求的开端,他的浪漫主义的烈火,是燃烧在现实的土壤上的。
随着郭沫若的思想和艺术的发展变化,《星空》和《瓶》这两部诗集里所反映出来的思想上的矛盾和消极因素,使这时的浪漫主义带有复杂、矛盾的内容。
在《前茅》和《恢复》中,现实主义成分逐渐增加了,主观感情的抒发相对地减少。
但它们基本上还是以抒发诗人的感受、理想为主要内容的。
因而从创作方法上看,它们都应该属于革命浪漫主义的范围。
郭沫著诗歌的艺术特点是非常鲜明突出的。
首先,诗中充满火山爆发似的激情,顶天立地般的气势。
那磅礴的气派,像狂涛巨浪一般,荡涤一切污泥浊水;那高昂的基调,似洪钟急撞,春雷顿发,摇撼山岳,振奋心灵。
简述郭沫若《女神》的艺术特色
简述郭沫若《女神》的艺术特色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1.浪漫主义色彩:诗集《女神》充满了浪漫主义元素,如对个性
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2.独特的想象和夸张:在《女神》中,诗人运用了大胆的想象和
夸张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艺术形象,如“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这种独特的想象和表达方式使得诗歌充满了力量和动感。
3.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在《女神》中,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
象征,如“凤凰”、“晨曦”、“朝霞”等,这些意象和象征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得诗歌更具有深度和哲理。
4.强烈的情感表达:在《女神》中,诗人运用了强烈的情感表达
方式,如对祖国的忧虑、对自由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等,这些情感表达使得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共鸣力。
5.独特的韵律和节奏:在《女神》中,诗人通过独特的韵律和节
奏,使得诗歌更具有音乐性和美感。
总的来说,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其艺术特色丰富多样,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
档案编号: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摘要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表现了五四时期的特定精神,表现自我,张扬个性,摆脱了旧时格律的束缚而趋于自由诗,在诗歌的魅力与独创性上,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是有着重要地位的,因此,有必要对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进行研究。
关键词:郭沫若浪漫主义革命理想目录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 (1)一、浪漫主义的内涵与发展 (3)(一)浪漫主义的内涵 (3)(二)浪漫主义的发展 (3)(三)郭沫若对浪漫主义的新注解 (4)二、郭沫若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背景分析 (5)(一)不屈的强者与逃避的弱者 (5)(二)叛逆的青春与传统的道德 (5)(三)理想的失落与身份的迷茫 (6)(四)自由主义与五四精神的结合体 (7)三、郭沫若浪漫主义诗风的独特之处 (8)(一)郭沫若诗歌有强调现实社会的一面 (8)(二)郭沫若诗歌有宣传革命理论的一面 (9)(三)郭沫若诗歌有追求自由爱情的一面 (10)(四)郭沫若诗歌有讽刺社会弊端的一面 (11)四、结论 (11)参考文献 (12)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郭沫若的浪漫主义使中国文学作品的创作摆脱了理性的束缚,由传统的描摹自然、重视理性转向了描摹自我的内心世界、重视自我情感的抒发,崇尚自然,以自我为中心来构建自我的浪漫世界是郭沫若界浪漫主义诗歌的三大突出特征。
在具体的创作实践中,郭沫若的作品高举新文化运动的大旗,从中国古代的民间文学创作中大量汲取营养,从而摆脱了古典主义的种种束缚,开始发挥自由的想象,表达强烈的情感,并从内容、语言、形式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新的改革尝试,这一切都构成了郭沫若浪漫主义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
因此研究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倾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浪漫主义的内涵与发展(一)浪漫主义的内涵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开始于18世纪西欧的艺术、文学、和文化运动,大约就发生在1790年工业革命开始的前后。
它注重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并且开始强调如不安、惊恐等情绪,以及人在遭遇到大自然的壮丽时表现出的敬畏。
浅谈郭沫若早期自然诗的色彩特点
浅谈郭沫若早期自然诗的色彩特点摘要:在郭沫若早期的诗歌创作中,描写和歌咏自然的诗歌数量很多,特别是《女神》和《星空》两本诗集中,自然诗所占比重更大。
这些诗,构思精巧,精彩迭出,既有生动的画意,又有浓郁的诗情,而且灌注着生活的哲理,闪耀着时代的精神火花,具有郭沫若式的独创性和浪漫主义色彩。
关键词:抒情感情真挚热烈奇特想象对自由的热爱和渴望郭沫若曾经说过,他青年时代“对于自然的感念,是以纯粹东方情调为基音的”这种“东方情调”无疑也构成了他早期自然诗的“基音”。
所谓“东方情调”是指什么呢?这里主要指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庄子思想和陶渊明、王维、孟浩然、李白等人的诗歌的影响,同时也包含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
所以,谈到郭沫若自然诗的色彩即艺术特点,我认为第一点就是它注重抒情。
“诗的本职专在抒情”,郭沫若所揭示和强调的诗歌艺术的这一基本特点在他的自然诗中表现十分突出。
他的自然诗,不只是对自然的客观描摹,也不是对风花雪月的静止的观赏,而是处处表现了诗人的纯真的情感和真实的人格。
浓郁的抒情色彩给郭沫若的自然诗穿上了一件最动人的外衣,使得这个窈窕的美人更美,更有风韵。
一:自然地抒情,真挚热烈郭沫若对自然的爱是深沉的,浓厚的,也是多方面的。
他爱自然的壮美,也爱自然的幽远;爱自然的欢乐、奔腾,也爱自然的恬适、清宁,而且都含有深远的寄托和真挚的情感。
他的自然诗着力表现的就是这个。
如《海舟中望日出》,在这首诗里,诗人绝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观赏日出,而是把自己的整个身心和全部热情都倾注进去,“我的心儿,好像醉了一般模样”;他同即将升起的太阳融为一体,共同为光明和新生而进行拼搏。
当太阳终于跃出海面,他感到这也是自己的胜利,向太阳欢呼:“你请替我唱着凯旋歌哟!我今朝可算是战胜了海洋!”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感情是多么强烈,他是在用整个生命唱赞歌,他的全部热血和爱都凝聚在这里,因而不能不使人从内心发生震颤和共鸣。
又如《晨兴》和《夜步十里松原》,两首诗都是写诗人在十里松原漫步,不同的是一个在清晨,一个在夜晚;一个是朝夕初上,“远远的海中岛影昏昏,好像是,还在恋着他昨宵的梦境”,一个是海已安眠,“远望去,只看见白茫茫一片幽光,听不出丝毫的涛声波语”,一个是“耳琴中交响着鸡声、鸟声”,诗人的“心琴也微微地起了共鸣”,一个是眼见得“无数的古松,高擎着他们的手儿沉默着在赞美天宇”,而诗人的心灵也同“他们”融汇在一起。
浅谈郭沫若诗歌中的浪漫主义及对新诗范式的应用
浅谈郭沫若诗歌中的浪漫主义及对新诗范式的应用摘要:郭沫若是中国新诗的奠基者。
本文试图从郭沫若浪漫主义创作的以感情为诗本体、以自由诗为诗体的诗歌,分析中国早期诗人及郭沫若浪漫主义诗歌对诗歌形式、本体的言说方式下的历史功绩和艺术过失。
关键词:郭沫若;感情诗歌;本体自由;诗体新诗范式中国的现代新诗工程之特殊性是处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与外国诗歌浪潮的纠结性。
早期诗人意识到欲建立新诗范式,就必须彻底反叛旧诗传统。
这种反叛的根本目的在于将新诗建成一个与新时代精神共同跳动的文学样式,因此,新诗体式的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诗歌传统且异常牢固的社会里,要想唤醒国人的新诗构建意识,就必须首先唤醒国人的个体,即自我主体意识,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背景下,中国新诗便与重估人的价值紧紧抱在一起。
20世纪20年代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对浪漫主义诗歌的介绍、创作就深刻地反映出这样一种背景。
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将新文学初期新诗分为三个流派:自由诗派、新格律诗派、象征诗派。
[1](P.8)从近百年的诗歌发展来看,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格律和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在后人创作中时断时续,而以胡适开创以郭沫若奠定的自由诗则成了诗坛主流。
[2](P.22)郭沫若自称是“最厌恶形式的人”,认为“他人已成的形式是不可因袭的东西。
他人已成的形式只是自己的监狱”。
[3](P.8)以《女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不拘囿的的特征和热烈奔放、自由、解放的时代精神的形成,除了是站在白话诗的成就上,更多的是受到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影响。
郭沫若在《我的作诗的经过》坦白:尤其是惠特曼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狂飙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节器子所动荡了。
在他的影响下,应着白华的鞭策,我便做出了《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凤凰涅粲》、《天狗》、《心灯》、《炉中煤》、《巨炮的教训》等那些男性的粗暴的诗来。
郭沫若新华颂赏析
郭沫若新华颂赏析摘要:一、引言1.介绍郭沫若和《新华颂》2.文章目的:赏析《新华颂》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二、诗歌背景1.创作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2.时代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三、诗歌内容分析1.主题:歌颂新中国,赞美社会主义2.结构:严谨,分为五个部分3.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四、艺术特点1.浪漫主义风格:热情奔放,富有想象力2.借鉴古典文学:对仗工整,押韵优美3.创新之处:融合现代诗歌元素,独具特色五、文化意义1.反映时代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鼓劲加油2.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3.传承文化: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六、结论1.总结《新华颂》的价值和意义2.强调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正文:郭沫若,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新华颂》。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成为了新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
《新华颂》创作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背景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欣欣向荣。
诗人紧扣时代脉搏,以饱满的热情歌颂新中国,赞美社会主义。
诗歌分为五个部分,结构严谨,内容连贯。
诗中运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富有感染力,使读者沉浸在诗人所描绘的美好画卷中。
艺术上,《新华颂》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风格。
诗人以热情奔放、富有想象力的笔触,抒发了对新中国的热爱。
同时,诗人借鉴古典文学的传统,使诗歌在对仗工整、押韵优美的同时,展现出现代诗歌的独特色彩。
《新华颂》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诗歌反映了时代精神,为社会主义建设鼓劲加油。
它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成为新中国文学的典范。
同时,诗歌在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基础上,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总之,郭沫若的《新华颂》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诗歌。
它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历史变迁,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果,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郭沫若《女神》等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一、郭沫若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充分表现了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总的主题是要求冲破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民族、科学。《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它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女神》,反抗、爱国、创造是贯穿诗集的基本思想内容:
2.在冲破封建藩篱的同时,已经看到了十月革命的成果,看到了这是我们建设新世界的榜样。如《匪徒颂》中,将列宁、罗素、尼采等人一起赞颂,表达了自己要步其后尘挺身反抗的坚决意志。歌颂了列宁。在《巨炮的教训》一诗中,对比了列宁与托尔斯泰的思想,从而肯定了列宁的革命思想,肯定“至高的理想只在农劳”,号召人们为自由正义而战。这些诗,具有社会主义思想因素。
郭沫若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与领袖。他的诗集《女神》“开一代诗风”。不仅在思想内容上成功地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而且在艺术上有伟大的创造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本文着重从整体上概述郭沫若《女神》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诗歌形式,从三个角度论证《女神》诗歌所具有的艺术价值。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郭沫若《女神》等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为祖国而献身的牺牲精神。如《凤凰涅槃》凤凰的自焚,乃是与旧世界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中是烧毁了那“死期已到了”的旧凤凰,才在烈火中飞出永生的华美凤凰。希望古老的中国恢复青春,新生的中国永生不死。《女神之再生》中唱道要创造一个新的太阳,即创造一个新中国。《炉中煤》用象征手法,借燃烧着的煤的形象,表达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思想。是《女神》中表达爱国激情的代表作,是一首爱国主义的绝唱,郭沫若把祖国喻为心爱的女郎,把自己比作狂烧的煤块,它“为我心爱的人儿燃烧到这般模样!”感情真挚而浓烈。《棠棣之花》中更明显地表现出为祖国、为自由而自我牺牲(如“我望你鲜红的血液迸发出自由之花,开遍中华”“愿将一已命,救彼苍生起”等诗句),也是出自爱国之心。盼望一个强盛的新中国的诞生,是与对旧中国无情的诅咒相联系的。
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色彩
论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陈怡洁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11期摘要:我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要属郭沫若,他为了在浪漫主义探索和实践中创出佳绩,可谓是劳苦功高,也正是他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
在早期的诗歌创作中,郭沫若融合了自己真实的情感,如潮水般汹涌澎湃。
郭沫若在早期所作的诗歌作品不仅都具备浪漫主义色彩,而且有强烈的抒情情感包含在里边,比如《女神》《星空》《瓶》。
关键词:郭沫若;诗歌;浪漫主义色彩一、引言刚开始的中国文学作品受理性的约束,而受郭沫若浪漫主义的影响,最后,使中国的文学作品从理性的约束中挣脱出来,之前的传统只是临摹自然、对理性的看重,但是后来受到郭沫若浪漫主义的影响,由之前的转变为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描摹,对自我情感抒发的看重,同时尊崇自然,构建郭沫若浪漫主义诗歌最突出的三大特征时,首先要以自我为中心,其次要先对自己的浪漫主义进行构建。
郭沫若在创作实践中,正是因为他高举新文化运动的旗帜,大量民间文学创作的营养被他所吸收,所以古典文学主义的各种约束都被他摆脱出来,从而他自由的想像开始发挥出来,表达出强烈的写作情感,以上的种种因素都构成了郭沫若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郭沫若浪漫主义形成的原因分析从时代背景方面对郭沫若浪漫主义风格进行分析,启蒙主义是在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维新变法后兴起的。
在后来更强劲的启蒙主义者出现在20世纪的留学生中,就是在这股启蒙思潮的流行下,中国浪漫主义渐渐的开始萌芽。
而郭沫若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生活着,这种时代下的民主自由把他所影响,所以他的浪漫主义风格的天分才会得到发展。
郭沫若在日本留学的那段时间里,泰戈尔、雪莱、歌德和海涅这些人的著作把他深深地影响,使他更倾向于泛神思想。
这是一条将他与西方浪漫主义作家思想联系更紧密的纽带。
从国外许多浪漫主义作品中,郭沫若不但看到了与泛神论的联系,而且他曾经还说过“在宇宙中最适合的就是泛神论。
使他形成浪漫主义风格的原因还有他对当时国家的失望和担忧。
郭沫若诗歌的主情主义
郭沫若诗歌的主情主义 ]郭沫若 是我国新诗歌 运动的奠基者与领袖。
他的诗集《女神》“开一代诗风”。
不仅在思想内容 上成功地反映了“五·四”的时代精神而且在艺术上有伟大的创造性, 是中国现 代文学 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郭沫若诗歌的主情主义, 欢迎 阅读。
郭沫若诗歌的主情主义 1 一、诗集所体现的浪漫主义色彩 在我国新诗以及现代文学中,诗人 1920 年出版的《女神》率先举起浪漫主 义的大旗,产生了深刻长远的影响。
而后的《星空》和《瓶》也被浪漫主义气息 所围绕。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诗歌的选材上看,《女神》《星空》和《瓶》往往以神话传说、自 然万物、历史故事 等为题材,突破了传统的束缚,根据主题需要,创造性地运用各种题材,充 分表达诗人的情感。
其次,从作品的自我形象看,《女神》《星空》以及《瓶》中的自我形象都 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女神》中的自我形象基本上是受泛神论的影响而塑造的, “个体”不再消融在“类”之中, 而是凸现在世界万物之上得到肯定和尊重, 是 顶天立地、所向无敌的英雄,是披着神话外衣的自我形象。
《星空》中的自我形 象虽然或多或少受到了泛神论的影响,但是《星空》中的“我”已不是那个“开 辟鸿荒的大我”,而是“带的雁鹅”,“受了伤的勇士”。
而《瓶》中的“我” 则是一个狂热追求爱情,多愁善感,终于觉醒奋起,投身正义事业的形象。
郭沫 若通过自我形象来传达自己的心路历程, 抒发自己的理想, 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 界的追求。
最后,从艺术手法的采用上看,神奇的想象、大胆夸张以及在形式上打破了 传统的束缚,也体现了《女神》《星空》和《瓶》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凤凰 涅梁》《立在地球边上的放号》《天上的市街》《洪水时代》等都充分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虚构才能和想象力。
二、诗集所蕴含的情感真实 被浪漫气息和狂飙突进精神包裹着的郭沫若, 他的感情自然比一般人丰富多 彩,对人生的追求也富有层次。
浅论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
浅论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摘要:浪漫主义是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之一,对于文学创作和艺术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作为中国新诗的重要奠基人之一,郭沫若先生在中国浪漫主义新诗创作方面具有开创性的巨大作用。
本文首先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郭沫若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过程,然后论述了郭沫若浪漫主义诗风的四个主要特征,最后表达了对郭沫若浪漫主义诗风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浪漫主义郭沫若文学艺术一、引言浪漫主义是人类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段高峰,它应时代的需求而生,又推动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它引领了一个属于自由和浪漫的时代,又在不断的自我丰富和完善之中走向更加自由和浪漫。
在法国大革命的浪潮中诞生之后,浪漫主义就不可避免烙下了革命的印记,一方面是对传统社会封建礼教的憎恶和反抗,同时也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呼喊下催生着一种更加和谐的人类文明体制。
当威廉•华兹华斯在英国西北湖区吟诵着《序曲》时,我们看到的是一幅没有封建礼教束缚的无比自由、清晰的美丽画卷,而听着乔治•拜伦高歌着“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内心澎湃起的是一股针对社会黑暗现实的亟待爆发的强大力量。
毫无疑问,这样一种标榜自由和主张革命的浪漫主义思潮对于正处在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当郭沫若等一批资产阶级革命派人借着欧洲浪漫主义的东风创立新诗体系,并将自由和解放的愿望吹向中华大地时,中国文坛震惊了,中国社会震动了,中国人民震醒了!虽然郭沫若并没有在文学理论上提倡过浪漫主义,但是他却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浪漫主义的领导者,其很多诗歌作品也正是对浪漫主义的最好诠释。
二、郭沫若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一)战斗者和弱者的对决对决是一切新事物在诞生初期必须要面对的残酷现实,也是新事物宣告自己存在的最为直接、最为有力的途径。
在惠特曼和歌德等人作品的深深影响下,浪漫主义的文学创作理念已经在郭沫若的心中悄然形成,他渴求更为直截了当、更为强烈奔放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而传统的诗歌体制显然不能满足这一内心诉求的,反而会进一步压制内心情感的爆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郭沫若早期诗歌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特点系别: 文学与新闻系姓名: 张江楠学号: 20091201485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 姜宗伦教授2013年月日郭沫若早期诗歌情感抒发的浪漫主义特点摘要郭沫若是20世纪中国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堪称是那个时代的风向标志,也是当时理想青年的内心喷发。
作为白话诗的最早践行者之一,郭沫若的诗歌及其理论在现代诗歌理论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郭沫若早期诗论的核心是主情主义。
他认为“诗的本质专在抒情。
抒情的文字便不采诗形,也不失其诗”①。
郭沫若把情感当成了诗之成为诗的首要因素,实在是抓住了诗的本质内涵。
在郭沫若的诗里,独特的浪漫主义特色,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对郭沫若诗歌的研究,现代流行的文学史只谈它们的社会象征意义,为其诗歌罩上了过多的政治色彩,这无意中淡化了诗人的主观体验和情感。
本文试图从郭沫若的诗学思想入手,探讨其早期诗歌在情感抒发上所具有的浪漫主义特点。
关键字:郭沫若早期诗歌诗学思想情感特点浪漫主义Guo Moruo early poetry emotion expresses the romanticcharacteristicsAbstract:Guo Moruo is one of the great romantic poets in China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his poetry is wind marks of the era, and it is also ideal youth heart eruption. As one of the earliest practitioners of the vernacular poems, Guo Moruo heory of poetry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poetry theory. Guo Moruo early poetics is the core of the main doctrine. He believes that "the essence of the poem in the lyric. Lyric text is collecting them, also does not lose his poems."Guo Moruo the emotion as the first element of poetry into poetry, is really captures the essential connotation of the poem. In Guo Moruo poetry, the unique romantic features, give a person with infinite imaginary space and emotional strong resonance. Studies of Guo Moruo poetry, modern popular literature only talk about their social symbolic meanings, its poetry hood for political color, it inadvertently played down the poet's subjective experience and emotion. From Guo Moruo poetic thoughts,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early poems characteristics of romanticism in emotion expressing.Keywords:Guo Moruo early poetry poetics thought Emotional characteristics romantic①田汉.宗白华.郭沫若.三叶集[C].上海:亚东图书馆,1982绪论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自由体诗歌的出现,结束了早期新诗文白参杂的局面。
郭沫若在“五四”的思想大潮中,冲破了旧体诗词格律的一切束缚,亲身力行地创作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新诗集《女神》。
它所体现的浪漫主义精神,美学原则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达到了五四时期中国新诗的顶峰,为中国新诗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书写了他个人的荣耀与辉煌。
在以往的文学史中,人们普遍把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创作的诗歌认为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是那个时代的精神体现。
但当人们这样说的时候,却无意中淡化和掩盖了郭沫若的诗是从自我身世的体验,自己主观的诗学思想以及创作情感迸发出来的这一简单明了的事实,他的诗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
当国家、时代和民族的遭遇都汇聚到当时的郭沫若身上,一切才成为了可能。
诗人绝高的才情,复杂的生存遭际,强烈的主观体验,在时代的浪潮中翻滚,继而表现出时代的大情大感,而他鲜明的个性特点,并没被完全淹没,我们排除一切对他诗的外在评价,重看这些诗,他的个人情感表现的实在是既突出又强烈。
郭沫若有着自己独特的诗学思想,正是这些思想指导了他的诗歌创作,他汲取了中外文艺美学思想的丰富营养,尤其是深受西方近现代各种文艺思潮的影响,不经意间就有了自己灵感上的创造与聚合,形成了自己的郭沫若诗学理论。
他的诗学是从他独有的生存遭际、文化境遇和充满强烈个性色彩的创作思路出发的,强调个人的主观性,强调情感的重要性,自成体系,表现在他的诗歌上是具有浪漫主义的个性化特点。
尽管在郭沫若的诗学体系里,不乏有着变动的、对立的、冲突的和前后矛盾之处,但浪漫主义的强劲气息始终贯穿其整个的创作历程。
浪漫主义是郭沫若诗学跳跃的灵魂,是郭沫若诗歌创作的触发点。
早期郭沫若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从未亮出浪漫主义的旗号,甚至在1926年的《革命与文学》中,他还将浪漫主义文学作为与无产阶级文学对立的、上“反动”的文学形态加以讨伐。
到了1936年,郭沫若在日本应浦风答问时又谈到了浪漫主义,不过这时他在浪漫主义前面加上一个“新”字:“新浪漫主义是现实主义之侧重主观一方面的表现,新写实主义是侧重客观认识一方面的表现。
”在这里,浪漫主义只是属于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一个组成方面而已,与所存在的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不是同一内质的东西。
从郭沫若的诗学思想和人生历程来看,他与浪漫主义的精神品性具有内在的共通性和相契性。
这种具有浪漫气质的诗学思想的获得不是单纯地来自西方启蒙运动的浪漫派,也不是源于古典老庄固有的逍遥情怀,而是来源于他身处的热血沸腾、情绪激荡的“五四”时代,在本民族的土壤上,主动吸纳中西文化而熔铸了自身个性的产物。
郭沫若早期诗歌的创作倾向于浪漫主义,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奠定了他浪漫主义诗人的地位。
一、个人的冲动和真实的体验我们从郭沫若早期的诗歌可以看出,在郭沫若的精神深处有一种特殊的心态倾向,这种特殊心态的倾向就是:个人的自觉性冲动,对事物有着敏感、独特的个人感受。
在世俗的社会环境里,会从心理深处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既真实又深刻,而当周围的环境发生极度变化时,就会促使他内心情感要显现的冲动,具体的体现就在他的诗作上。
《女神》是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的代表。
诗集共收录了56首诗,最早的诗写于1916年初夏,绝大部分完成在1919年和1920年这两年时间里,《凤凰涅磐》、《晨安》、《地球,我的母亲》、《匪徒颂》等著名诗篇都是此时写下的。
当时,俄国革命的炮声震醒了古老的中国,“五四”的浪潮汹涌澎湃,身居他邦的诗人受到了这股狂飙突起力量的冲击,产生了强烈的心理震撼和创作冲动。
诗人长期郁积在心头的报效祖国的社会理想立即化为一种狂热、浪漫的情感,《女神》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诞生的,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无不得益于诗人内心的冲动与情感的爆发。
《女神》充分地体现了个人的自觉性冲动和真实的体验。
茅盾说,郭沫若是“五四”诗坛的“霹雳手”。
在那个地震式的大“灾变”年代,感应时代精神极为敏锐的郭沫若迅速发出自己澎湃的呼声,表现出当时新时代下所特有的乐观情绪和破旧立新的革命精神。
1922年闻一多写了《〈女神〉之时代精神》一文。
这篇文章开篇就断定,《女神》之“新”,“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精神——20世纪底时代的精神。
”即《女神》的独特性正在于它惊心动魄的精神风格使新诗无愧于那个伟大时代。
接着,闻一多准确地分析了,诗中那个狂放不羁的自我与五四时期青年的内在精神联系,“现在的中国青年——‘五四’后之中国青年,他们的烦恼悲哀正像火一样烧着,潮一样涌着,他们觉得这‘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宇宙真一秒钟也羁留不得了。
他们厌这世界,也厌他们自己。
于是急躁者归于自杀,忍耐者力图革新。
”那么在这样一个时刻,“忽地一个人用海涛底音调、雷霆底声音替他们全盘唱出来了。
这个人便是郭沫若,他所唱的就是女神。
”因此,闻一多指出,《女神》中那个炫新耀奇的自我并“不是这位诗人独有的,乃是有生之人,尤其是青年们所同有的”②。
在《天狗》、《日出》、《湘累》、《浴海》、《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凤凰涅槃》等诗篇中,也抒写了由这种乐观情绪和革命精神带来的欢畅激情,显然,这种激情主要来自于个体的自觉冲动和生命的真实体验。
郭沫若曾自述:“我回顾我所走过了的半生行路,都是一任我自己的冲动在那里奔驰,我便作起诗来,也任我一己的冲动在那里跳跃”③。
正是他所具有的这方面的天性,使得他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精神能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是时代环境里的真性情歌唱,激发了人们沉寂已久的情感。
唱出了自己的心声,也唱出了他人的心声。
郭沫若认为,只有在感情激奋达到饱和的状态时,才能塑造丰满的诗的艺术形象。
他描绘过自己创作冲动来临时的情景:“每当诗的灵感袭来,就象发疟疾一样时冷时热,激动得手脚都颤抖,有时抖得连字都写不下去。
”在《地球,我的母亲》一诗的创作受到“诗兴的袭击”时,他觉得有点发狂,“脱掉木屐赤着脚在石子路上来回疾走”甚至倒卧在地和“地球母亲”亲吻。
这种突发而至,不由自主的冲动,激起了自己创作的神思。
《女神》中我们随处可以感觉到这种情感冲动的爆发力,像一支利箭似的,强劲地穿透了靶心。
别林斯基把这种现象称为“艺术家的魔术”,看作是一个“大作家艺术才华的标志”。
所以说,艺术不是模仿,不是再现,而是内在自我的生命的表现,基于这种理念,他的诗歌创作都是性情中人的性情之作,浪漫主义的气息极浓,表达自我感情透彻无瑕。
因为这是生命本就该有的情感,表达出来也就再自然不过了。
②闻一多.创造周报——女神之时代精神[N].1923.6(3)第4号③郭沫若.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N].时事新报﹒学灯,1992.08.04二、自我意识的扩张倾向《女神》表现的是处于二十世纪中国的一个完整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