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俗语的运用

合集下载

常见的成语与俗语的理解

常见的成语与俗语的理解

常见的成语与俗语的理解成语和俗语是中国语言中常见的一种表达形式,它们起源于古代,流传至今,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文化交流中。

成语和俗语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表达方式,通过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传递出丰富的内涵和智慧。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成语与俗语的理解,解释其内涵,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成语的理解成语是由若干个字组成的,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含义,但成语的意思并不等于其组成字的简单叠加。

它是通过组合不同的字,形成一个新的整体意义,具有特定的语境和文化背景。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成语,并解析其理解和用法。

1. 画蛇添足: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做了多余的事情,给本来就完整的事物增加了冗余。

这个成语的故事来源于战国时期的一个传说,讲述了一个人在画蛇的画上增加蛇的脚来使画更加逼真,结果却破坏了原有的完美。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理解到做事要抓住事物的本质,避免不必要的冗余。

2. 一箭双雕:一箭双雕是指一箭射中两只雕,比喻一举两得,一次行动可以达到两个目的。

这个成语的意义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最大的效果。

它不仅强调行动的高效性,也反映了人们追求事半功倍的心态。

3. 守株待兔: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故事来自于《战国策·齐策四》。

故事中有个人发现一只野兔正好一跳一跳地撞到他种的树上,于是他就决定守株待兔,结果没有撞到兔子却被饿死。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过于依赖运气和机会,而不去真正努力和拼搏。

因此,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主动去争取机会,而不是盲目依赖运气。

二、俗语的理解俗语是一种广为流传且常用的话语,在民间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

它们一般由平常的词语组成,简单、通俗易懂,能够准确地表达人们的观点和体会。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俗语,并解析其意义和用法。

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俗语来源于一个古代的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因为一片叶子挡住了视线,而无法看到眼前的泰山。

这个俗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因为小事而忽视了更重要、更大的事物。

中考冲刺-成语俗语运用

中考冲刺-成语俗语运用
17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比喻做什么样的事有什么样结果。 例1:同学们在考场上要保持沉着、冷静的 心态,仔细认真地审题,相信“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的道理。(对) 例2:体重二百斤的董磊查出脂肪肝,在医 生建议下,他开始每天晨跑一小时的运动 治疗法。三个月后检查发现体重减了十多 斤,病情未见好转,董磊不禁对运动治疗 法产生了怀疑。医生提醒他:“治疗刚开 始三个月,别忘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 理,坚持一年后定会有疗效。”(错) 18
9
玉不琢不成器 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例1:玉不琢不成器,年轻球员需要经过不 断地磨炼,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球员。 (对) 例2:只先天条件很好的鸽子因为缺乏训练 而没能成为赛鸽,真是应了“玉不琢不成 器”那句老话。(对)
10
磨刀不误砍柴工 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例1:午休看似浪费时间,实则磨刀不误砍 柴工,它使学生以更充沛的精力投入下午 的学习。 (对) 例2:要学好英语必须坚持经常练习,反复 练习,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嘛!(错)
20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比喻学生胜过先生,后人胜过前人。 例1:出身阎派书画世家的阎志华,才华出 众,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皆佳,是摄 影、文物鉴定的高手,可谓青出于蓝而胜 于蓝,已成为阎派书画的新掌门人。(对) 例2:此次围棋比赛我输给了好朋友,想当 初是我介绍他去学围棋的,真是“青出于 蓝而胜于蓝”呀。(错)
12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很高程度后继续 努力,向前发展。原是佛家语,比喻道行、 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现比喻不要满 足已有的成绩,还需继续努力不断前进。 例1:达•芬奇早年师从著名画家佛罗基奥。 在老师精心的指导下,他从画蛋开始,稳 步攀登绘画艺术高峰。不到四年时间,他 就超过了老师佛罗基奥,这真是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错) 例2:章雪获得市级青少年民族舞蹈比赛第 一名,父母希望她在全国比赛中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对)

学习正确运用常见的成语和俗语

学习正确运用常见的成语和俗语

学习正确运用常见的成语和俗语成语和俗语是汉语中的瑰宝,既能丰富语言表达的内涵,又能传承中华文化的智慧。

正确地运用常见的成语和俗语,不仅能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更能增添文章的韵味和文化底蕴。

本文将探讨如何学习并准确运用常见的成语和俗语。

一、学习成语和俗语的重要性成语和俗语作为汉语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它们凝练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传统,能够通过简洁而形象的方式传递出深刻的思想和感悟。

学习成语和俗语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正确运用常见的成语和俗语的方法1. 广泛阅读:成语和俗语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实践,通过广泛阅读可以积累更多的常见成语和俗语。

可以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特别是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成语和俗语。

2. 学习成语典故:了解成语的来历和典故有助于更好地领会其含义和用法。

可以通过寻找成语的词源、历史典故和故事背景进行学习。

例如,“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列子·汤问》中的故事。

3. 注意上下文语境: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需要考虑上下文语境,根据情景合理选择和运用。

同一成语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使用哪个成语。

4. 多加练习: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和口头表达,可以帮助巩固成语和俗语的运用。

可以选取一些常见的成语和俗语,通过不同的句子和场景进行练习,逐渐提高运用的熟练度。

三、常见的成语和俗语运用示例1. "一鸣惊人":形容某人在某一方面突然展露才华,赢得了人们的赞赏和惊叹。

例如:“这位年轻的画家凭借出色的作品一鸣惊人,成为了艺术界的新秀。

”2. "牛刀小试":比喻用强大的实力来进行一次小规模的尝试,显示实力和能力。

例如:“这场比赛对于他来说只是牛刀小试,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3. "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自不量力。

现代汉语中的俗语与成语使用

现代汉语中的俗语与成语使用

现代汉语中的俗语与成语使用俗语和成语是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

它们能够以简洁、生动的方式传达丰富的意义和深刻的思想。

本文将讨论现代汉语中俗语和成语的使用,并分析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一、俗语的使用俗语是民间传统的集中体现,起源于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智慧总结。

在现代汉语中,俗语被广泛用于日常交流、文学作品以及各类媒体。

它们通常具有简洁、直观的特点,让人一听就能明白。

1. 用俗语形容情感在表达情感时,俗语可以起到很好的烘托和概括作用。

比如,我们常用“心如刀割”来形容非常痛苦的心情,“心花怒放”来形容非常高兴的心情。

这些俗语通过形象的比喻,更加生动地表达了情感。

2. 用俗语传递人生智慧俗语中蕴含着人们的生活智慧,可以用来表达各种人生哲理。

比如,“曲高和寡”告诉我们珍惜真正的朋友,而不是追求浮华的虚假关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告诫我们真实的朋友应该毫无保留地给予我们建议,即使听起来不舒服。

二、成语的使用成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现代汉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成语通常由四个汉字组成,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含义,汇聚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词组。

1. 用成语增强表达的力度成语在表达时能够一次性地传递出丰富的信息,起到了简洁明了的作用。

比如,“投鼠忌器”用来描述一个人因小失大,过于顾虑而放弃有利机会;“心旷神怡”用来形容一个人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2. 用成语提升文章的艺术性在写作中,成语经常被用来增强文章的艺术性。

例如,描写美丽景色可以用“山清水秀”、表达善良的人可以用“有口皆碑”、形容团结合作可以用“同舟共济”。

这些成语能够给文章增添一种文学的韵味。

三、俗语与成语的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俗语和成语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语境恰当俗语和成语的使用应该符合上下文的逻辑,使得表达更加准确、自然。

不要机械地使用俗语和成语,而是要注重与整个句子或段落的衔接。

2. 注意用词的合理性在选择俗语和成语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语气选择合适的词语。

高三语文成语俗语复习

高三语文成语俗语复习

16.期期艾艾 形容人口吃。 17.身无长物 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人清贫或生活简朴。 18.师心自用 形容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19.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20.危言危行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21.文不加点 形容文字写得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22.无所不为 没有不干的坏事,指什么坏事都干。 23.下里巴人 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
8.耳提面命 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9.改弦更张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 10.瓜田李下 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11.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多。 12.江河日下 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13.马革裹尸 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14.目无全牛 比喻技艺到了及其纯熟的地步。 15.七月流火 天气转凉。
24.阳春白雪 指高雅而不通俗的文艺作品。
25.一文不名 一个钱也没有。
26.炙手可热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于人不
用于物。
27.明日黄花 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
值的报道或失去作用的事物。
28.良莠不齐 好人坏人都有。

成语(俗语)的运用
一.望文生义
1.安土重迁 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2.别无长物 除一身外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3.不绝如缕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机或声音细微悠长。 4.不刊之论 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5.不名一文 名,占有。连一文钱也没有。形容人贫穷到了极点。 6.春风化雨 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7.大快人心 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苦。

教育孩子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

教育孩子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

教育孩子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教育孩子是每个家长的责任和使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变得越来越重要。

成语和俗语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一部分,它们蕴含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教育孩子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从引导、实践和巩固三个方面探讨教育孩子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的方法。

一、引导孩子学习成语和俗语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在孩子的语言环境中尽可能多地运用成语和俗语,引导他们对这些语言形式的兴趣。

例如,在日常交流中可以使用一些常见的成语和俗语,比如“卧薪尝胆”、“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等等。

同时,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或寓言,教给孩子其中的成语和俗语。

通过这样的引导,孩子会逐渐对成语和俗语产生好奇心,并主动去学习和应用。

二、实践成语和俗语的运用引导孩子学习成语和俗语只是第一步,实践是巩固和提升的关键。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或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运用成语和俗语。

例如,可以组织成语接龙比赛,孩子们根据前一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接着说出下一个成语,并解释其含义。

这样的游戏既可以增加孩子们对成语的记忆和理解,又可以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除了游戏,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将成语和俗语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比如,在写作业、写日记或者口头表达时,鼓励孩子尽量使用成语和俗语来丰富表达。

同时,我们也可以告诉孩子,成语和俗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思想意识。

通过实践的机会,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和适用场景。

三、巩固成语和俗语的应用巩固是学习的最终目标,让孩子们能够真正理解、掌握和灵活运用成语和俗语。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进行一些巩固性的练习。

比如,可以设计一些成语填空、成语造句或者成语解释的题目,让孩子在实践中不断巩固记忆和理解。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孩子多读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常常包含丰富的成语和俗语,通过阅读可以提升孩子对成语和俗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积累成语与俗语的方法与应用

积累成语与俗语的方法与应用

积累成语与俗语的方法与应用成语和俗语是汉语言中流传最广、使用最频繁的两种表达方式。

它们既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又可以启迪我们的思维智慧,因此许多人希望能够掌握更多的成语和俗语。

本文将首先介绍一些积累成语和俗语的方法,然后探讨在实际运用中如何正确地使用成语和俗语。

一、积累成语和俗语的方法1.多读书阅读是积累成语和俗语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成语和俗语,从而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智慧。

建议读者选择一些文化底蕴丰富、语言精湛的书籍,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等,这些书籍中的成语和俗语比较经典,有助于读者快速积累并记忆。

2.听音乐、观影视剧通过听音乐、观影视剧也可以积累成语和俗语。

流行音乐、电视剧和电影通常都会运用到不少成语和俗语,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重复听到或看到这些成语和俗语,有助于记忆。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辨别成语和俗语的正确使用。

3.参加语言讲座、读书会等活动参加语言讲座、读书会等语言活动,也是积累成语和俗语的有效途径。

在这些活动中,与会者会交流和讨论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包括成语和俗语。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学习,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到更多成语和俗语,还可以掌握它们的正确用法。

二、正确使用成语和俗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和俗语后,如何在实际运用中正确地使用它们,避免出现错误和引起误解呢?以下几点建议供读者参考。

1.了解成语和俗语的意义不同的成语和俗语有不同的意义。

在使用成语和俗语之前,一定要确保自己已经掌握了它们的正确含义。

如果不确定,可以通过查找词典或咨询专业人士来确认。

2.注意成语和俗语的搭配成语和俗语通常会与其他词语或语法结构搭配使用,例如“大红大绿”、“不可思议”等。

在运用成语和俗语时,要注意它们的搭配方式,避免出现不合适的搭配或语法错误。

3.避免死记硬背积累成语和俗语的方法中,有些人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成语和俗语。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成语俗语(释义及用法)

成语俗语(释义及用法)

北京中考成语俗语使用复习资料一、考试说明中成语、俗语的标准解释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俗语部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被冻结成三尺的冰,不是一天的寒冷就可以造成的。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注意:该俗语既可以形容好的东西,也可以形容坏的东西。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入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

比喻不亲临险境就不可能取得成功。

也比喻不进行认真的实践就不可能得到真知。

【吃一堑,长一智】堑:壕沟,比喻挫折。

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分智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比寸长,但用在比尺更长的地方则显得短;寸比尺短,但用在比寸更短的地方则显得长。

比喻人或事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也作“尺短寸长”或“寸长尺短”。

【初生牛犊不怕虎】犊:小牛。

刚出生的小牛不惧怕老虎。

比喻青年人无所畏惧,敢闯敢拼。

注意:此俗语含褒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要知道报答,知恩报恩,受人一点恩惠,就要加倍报答。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

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上难办的事情,有心人是一定能办到的。

指成事在人,只要专心一致,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书到用时方恨少】方:才。

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

意思就是有些知识,需要用的时候用不上,因为当初没学好。

教育我们应该牢固掌握知识,在必要的时候,就不会茫然失措了。

【众人拾柴火焰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比喻过去的历史可以成为今天做事的参考。

【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

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玉不琢不成器】比喻人要经过严格刻苦的训练和教育,才能成为人才。

【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

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而看不到泰山。

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注意:该俗语含贬义2.成语部分安然无恙:形容人或物平安无事,没有遭受到任何损害。

成语与俗语的应用与理解

成语与俗语的应用与理解

成语与俗语的应用与理解成语与俗语是汉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简练的表达方式,准确地传达出某种含义或道理。

成语和俗语在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丰富语言的表达,还能更好地传达思想和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探讨成语与俗语的应用与理解。

一、成语的应用与理解成语是汉语中固定的字序、字数和表达方式,通常是由四个字组成。

它们经历了千百年的演变和使用,常常携带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成语在日常交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不仅丰富了语言的表达,还能有效地传递信息。

成语的正确应用需要考虑语境和语义。

在一些场合,人们常常使用成语来夸张、比喻或描述某种情况。

例如,“亡羊补牢”用来形容事后补救错误的行为,“杯弓蛇影”用来形容对事物过于敏感、多疑的心理等等。

此外,理解和掌握成语的内涵也是至关重要的。

许多成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思想,这些内涵需要我们通过学习和思考加以理解。

例如,“知难而上”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勇于迎接挑战,“安于现状”告诉我们不要满足于眼前的成绩等。

二、俗语的应用与理解俗语是民间广泛流传的用语,它们常常以简短的语句表达一种普遍的道理或经验。

与成语不同,俗语可以由2个或3个字组成。

俗语的应用和理解也是我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俗语通常是根据民间生活、社会常识和生活经验而产生的,它们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情景和问题,可以通过俗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例如,“熟能生巧”告诉我们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学习可以获得技能的提升,“一步一个脚印”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需要一步一步地坚持去做等等。

对于俗语的理解,需要我们熟悉社会常识和相关的文化背景。

许多俗语都反映了民间智慧和价值观,理解这些俗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与他人进行交流。

通过积极学习和运用俗语,我们不仅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还能够增进人际关系,提高沟通效果。

三、成语与俗语的区别与联系虽然成语和俗语在形式上有所区别,但它们都属于汉语中的固定表达方式,具有共同的特点和功能。

2、成语、俗语及词语运用

2、成语、俗语及词语运用

专题:成语、俗语及词语运用过程:一、考点精析:1、望文生义,即只根据字面的意思,就做出想当然的错误解释。

例如: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不刊之论、不知所云、差强人意、登堂入室、风声鹤唳、高山流水、瓜田李下、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火中取栗、江河日下、久假不归、明日黄花、目无全牛、七月流火等。

2、褒贬误用,即对成语的感情色彩把握不准,本来是含有褒义的,却用到贬义的语境中去。

例如:1)贬义词有:无所不为、虚张声势、夸夸其谈、处心积虑、好高骛远、随声附和、满等。

2)褒义词有:惨淡经营、重整旗鼓、殚精竭虑、等量齐观等。

3、张冠李戴,即指该成语是用来描绘甲类事物的,却被用到乙类事物上去。

例如:您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是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有些成语专指特定对象,例如:“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多;“汗牛充栋”、“浩如烟海”形容书籍多;“相敬如宾”形容夫妻;“天伦之乐”形容一家人等。

4、大词小用。

路老师身兼班主任、年级主任二职,又任教两个班的语文课,真是日理万机。

“日理万机”多指高级领导人政务繁忙。

路主任虽然工作很劳累,但用“日理万机”来描述,未免轻重适当。

5、语义重复,是指在语句中已含有成语里的含义,再用成语,则造成重复。

例如:听到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6、前后矛盾:例如:他七手八脚;兄弟情同手足;终于旗开得胜;大自然巧夺天工等。

7、其他:1)谦词:敝帚自珍、不情之请、绵薄之力、抛砖引玉、蓬荜生辉等。

2)敬词:不吝赐教、大材小用、鼎力相助、高朋满座等。

二、强化训练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低。

A.采用鉴赏无微不至B.采用鉴赏无所不至C.沿用鉴定无所不至D.沿用鉴定无微不至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清澈透明,沁人心脾;雅俗共赏的花茶,齿颊留香,妙不可言;外刚内柔的乌龙茶,甘而不浓,回味无穷。

学会运用成语与俗语

学会运用成语与俗语

学会运用成语与俗语成语和俗语是中文表达中常用的固定词组,它们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生动的形象。

学会运用成语和俗语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还能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地运用成语和俗语,并结合一些例子进行解释和分析。

首先,了解成语和俗语的含义和用法至关重要。

成语是由若干个汉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内涵,常用于修辞和比喻,能够形象地表达某种意思。

例如,“画龙点睛”就意味着只需在画中点上一点龙的眼睛,整幅画面就栩栩如生,显示出画家的匠心独运。

俗语是民间流传的体现智慧和经验的短语,常用于鼓励、劝告、警示等场合,能够便于口头表达。

例如,“时不我待”表示时光不等人,要抓住时机;“守株待兔”意味着不主动行动,只依靠运气,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

其次,掌握正确的使用时机和语境。

成语和俗语的运用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情况来决定,要适合文章的整体氛围和表达主题。

大量使用成语可能让文章显得呆板和拗口,而过多运用俗语则会显得过于口语化。

所以,在运用成语和俗语时需要把握一个度,做到恰如其分。

另外,学会引申和比喻的能力也是重要的。

有时候,一个成语或俗语的字面意思并不能完全覆盖我们表达的意思,这时候可以通过引申和比喻的方式,将其运用到其他领域,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如果我们要表达一个人对环境变化敏感的能力很强,可以使用成语“洞若观火”,意为洞察力极强,如同看到了盛大的烈火一样。

此外,学习成语和俗语的背后的文化知识同样重要。

成语和俗语通常与历史、文学、传统习俗等紧密相关,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比如,“黄粱一梦”这个成语,可以引申为形容一切短暂、虚幻的美好。

它来源于《西游记》中的故事,孙悟空在梦中做了一场饕餮盛宴,但最后发现一切都是虚幻。

最后,我们要注意成语和俗语的正确使用。

成语和俗语一般是固定的,不能轻易改动或拆分。

使用时,要注意成语和俗语的搭配和语序,以保持其独特的形象和表达方式。

成语加俗语的歇后语有哪些句子大全

成语加俗语的歇后语有哪些句子大全

成语加俗语的歇后语有哪些句子大全
成语和俗语的歇后语是中国民间语言中的一种特色语言形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幽默风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和俗语的歇后语句子大全:
1. 成语歇后语: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及时行乐,何乐不为。

画龙点睛,绝处逢生,关键时刻,有转机。

杞人忧天,自欺欺人,杞国人民担心天塌下来,形容无端的忧虑。

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事情的真相显露无疑。

2. 俗语歇后语:
有钱能使鬼推磨,没钱使磨推鬼,形容金钱的作用。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脚印,做事要踏实。

狗急跳墙,狗急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的反常行为。

落井下石,落井下石,比喻乘人之危。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成语和俗语的歇后语句子,它们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智慧。

希望这些例子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成语和俗语的歇后语。

如何教授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

如何教授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

如何教授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成语和俗语是汉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丰富了语言表达,能够形象地表达特定的概念和情感。

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不仅可以增加语言的韵味,还能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的水平。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教授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呢?一、了解成语和俗语的特点在教授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成语和俗语的特点。

成语和俗语是汉语言中的固定短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有固定的词序和用法。

它们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民生活,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因此,学生在学习成语和俗语时,不仅需要了解字面意思,还需要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二、培养学生的成语和俗语意识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成语和俗语意识开始。

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施:1.增加成语和俗语的学习负担:在语文课程中,增加成语和俗语的学习内容,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教学。

可以每周选取几个成语和俗语进行讲解和学习。

2.创设成语和俗语学习环境:在教室中张贴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成语和俗语,并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中积极运用。

可以组织成语和俗语的拼图游戏或演讲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开展成语和俗语的示范教学:以情境教学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

例如,通过图片、故事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成语和俗语的用法和背后的故事。

三、让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需要阅读和写作等多方面的训练。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成语和俗语的能力:1.阅读成语和俗语的经典故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成语和俗语的背景和含义,可以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进行阅读。

通过阅读经典故事,学生可以了解成语和俗语的来历和用法。

2.写作中的成语和俗语运用: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合适的语境中正确地使用成语和俗语。

可以通过分析范文中的成语和俗语使用,让学生模仿和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3.演讲和对话中的成语和俗语运用:组织学生进行成语和俗语的演讲和对话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在正式场合中运用学到的成语和俗语。

六年级语文课程复习之常见成语与俗语的典故与运用

六年级语文课程复习之常见成语与俗语的典故与运用

六年级语文课程复习之常见成语与俗语的典故与运用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使得汉语成为了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

而在中文中,成语与俗语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既是我们语言的瑰宝,也是我们语文学习的重点。

在六年级语文课程复习中,常见的成语与俗语的典故与运用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一、成语的典故及运用成语作为一种凝练而含义丰富的表达方式,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文学作品、口头交流以及考试题目中。

下面,我们来一一介绍一些常见的成语典故及其运用。

1. 画蛇添足成语“画蛇添足”源自于古代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一个人正在画蛇,当他快要完成时,又在蛇的身上加上了许多不必要的细节,结果破坏了原有的完美。

因此,“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事情做得过了头,出现了不必要的、多余的行为。

例如,在写作文时,我们要注意言之有物,概括主题,不要添加一些没有必要的细节,从而避免“画蛇添足”。

2. 亡羊补牢成语“亡羊补牢”来自于《战国策·赵策》中的典故。

故事中,齐国一位贵族王孙丢失了一只羊,但他没有及时修整羊栏,结果羊逃出了羊栏。

他意识到了错误,于是立即修理羊栏,亡羊补牢。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事情发生后,尽管已经晚了,但还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例如,在学习中,我们如果错过了一次重要的课程,可以及时向老师请教,学习课后补充,这便是“亡羊补牢”。

3. 守株待兔成语“守株待兔”出自《战国策·楚策》中的故事。

故事中,一位农夫砍柴时,正好砍断了一个株,结果株下突然跑出一只兔子。

这让农夫十分惊喜,他认为只要守株待兔,还会有更多的兔子跑出来。

然而,他从此以后就疲于等待,却再也没有捕到兔子。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只看到机遇表面而不能善加利用,仅凭幻想而不采取实际行动。

例如,在学习中,我们需要及时抓住机会,不仅要等待机会的到来,更要具备应对的能力和态度,不能只是“守株待兔”。

4. 杯弓蛇影成语“杯弓蛇影”出自《汉书·东方朔传》中的典故。

人教版小学语文如何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

人教版小学语文如何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

人教版小学语文如何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占据重要地位,其中正确的运用成语和俗语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探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如何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的方法和技巧。

一、了解成语和俗语的基本概念成语和俗语是汉语中的重要文化遗产,是由一组或多组汉字组成的固定词组。

通过使用成语和俗语,我们可以更生动地表达观点,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先教给学生成语和俗语的基本概念,让他们了解其来源和意义。

二、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成语和俗语的能力正确理解成语和俗语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成语和俗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可以通过解释成语和俗语的意义,以及引导学生运用成语和俗语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三、积极运用成语和俗语进行语言表达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成语和俗语进行语言表达。

可以通过让学生运用成语和俗语来描述人物形象、描绘场景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成语和俗语,以避免语言表达的僵化和死板。

四、合理布置作文任务,鼓励学生运用成语和俗语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合理布置作文任务,鼓励学生运用成语和俗语。

可以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成语和俗语,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合理运用成语和俗语,以免造成语言的生硬和不自然。

五、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在语文教育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成语和俗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成语和俗语的兴趣。

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游戏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成语和俗语的主动性。

总之,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生写作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

小学生写作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

小学生写作中的常用成语和俗语在小学生的写作中,常用成语和俗语可以增加文章的表达力和艺术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生常用的成语和俗语,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于写作中。

一、常用成语1. 一马当先:指在集体活动中能勇往直前,率先做好示范。

例句:在班级活动中,小明一马当先,充满活力。

2. 百折不挠:指经过许多失败或困难后依然坚持不懈,始终不放弃。

例句:即便面对困难,他也始终百折不挠,最终取得了成功。

3. 卧薪尝胆:指古代人为了激发斗志,以治病为借口躺在炙热的薪木上。

意为为了实现目标而经受苦难。

例句:小红为了考取理想的大学,卧薪尝胆,刻苦学习。

4. 放马过来:指敌人来攻,不避不让,迎头赶上。

例句:小明勇敢地站出来,放马过来,坚决维护了自己的权益。

5. 喜出望外:指事情的结果比预期的好,令人高兴。

例句:听到自己获得了优秀作文的奖励,小红高兴得喜出望外。

二、常用俗语1. 熟能生巧:指只有通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才能掌握一项技能。

例句:小明每天坚持练习钢琴,终于弹得很好,这就是熟能生巧的结果。

2. 不屈不挠:指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放弃,奋发向前。

例句:面对失败,小红不屈不挠,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

3. 熟能生智:指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经验,才能增长智慧。

例句:小明勤于思考,不断学习新知识,熟能生智,取得了好成绩。

4. 以退为进:指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退一步反而可以更好地前进。

例句:小红遇到了学习上的难题,她以退为进,积极请教老师,最终取得了进步。

5. 笨鸟先飞:指不管聪明与否,只要努力抓住机会,也可以取得成功。

例句:虽然小明不是班上最聪明的同学,但他年年获得奖学金,因为他知道笨鸟先飞。

通过以上的成语和俗语的使用,小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作文表达,提升文章的艺术性和表达力。

但在使用成语和俗语时,需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和语境,避免滥用。

期望小学生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这些常用的成语和俗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六年级语文课程复习之常见成语与俗语的典故与用法

六年级语文课程复习之常见成语与俗语的典故与用法

六年级语文课程复习之常见成语与俗语的典故与用法成语与俗语是语言中的瑰宝,它们凝练而深刻地揭示了人们长期生活和思考中所积累的智慧和经验。

熟练运用成语与俗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的魅力,还可以增加作文的文采和文章的深度,因此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常见的成语与俗语进行复习和掌握。

本文将从六年级语文课程的角度出发,为大家整理和总结了一些常见的成语与俗语的典故与用法,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一、常见的成语典故与用法1. 四面楚歌成语“四面楚歌”出自《楚辞·离骚》:“四面楚歌声哀,至今思项羽。

”形容孤立无援,四处受敌。

在现代用语中,常用来形容处于孤立无助、陷入困境之中,边缘化的境地。

例如:“在这场竞赛中,我感到四面楚歌,毫无胜机。

”2. 名落孙山“名落孙山”出自中国古代的一则典故。

相传,孙山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贤士,他被君王选拔参加国家的官员考试,但因为身世低微,没有被选中。

于是,人们用“名落孙山”来形容考试落榜或者没有被选中的情况。

例如:“这次考试我又名落孙山了。

”3. 守株待兔成语“守株待兔”出自《庄子·外物》:“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故事中,有个农夫发现兔子撞死在一棵株上,于是他守在那棵株旁,想着继续等兔子撞死。

成语“守株待兔”就是比喻无所作为,只凭侥幸心理,不通过努力就想获得成功。

例如:“他整天玩游戏,成天守株待兔,怎么可能有好成绩呢?”4. 画龙点睛成语“画龙点睛”出自《红楼梦》第六十六回:“至于气象的写法,红楼梦可一无可取。

因哥哥没写一笔气象。

客公瞧他写的时,满纸箫声雨后。

可见有心无补。

如今自写如此润泽好气象,并非批嗔春风画面也!这才画龙点睛,有益于家学。

”形容在文学、绘画等方面,加上精彩的点缀,使之更加生动而完美。

例如:“这篇文章虽然写得不错,但还需要一个点睛之笔,才能更加出色。

”5. 张冠李戴成语“张冠李戴”出自《史记·卫青李广列传》:“因其杂诸李戴,诞诞然,故俗谚云:‘不分冠冕张三李四。

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成语与俗语

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成语与俗语

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成语与俗语成语与俗语是汉语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掌握常见的成语与俗语,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丰富思维,增强语感。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语文学习中常见的成语与俗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一、常见的成语1. 爱屋及乌成语解释:比喻对一个人恨铁不成钢,连同他的亲朋好友一起劝告他。

例句:他很喜欢小明,见小明有错时总是爱屋及乌地说服他改正。

2. 春暖花开成语解释:形容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例句:走进花园,春暖花开,五颜六色的鲜花迎风点缀。

3. 一帆风顺成语解释:比喻事情进展顺利,没有阻碍。

例句:祝福你的未来一帆风顺,事事顺利。

4. 井底之蛙成语解释:比喻眼界狭窄、见识少。

例句:他从不出去旅行,真是井底之蛙。

5. 守株待兔成语解释:比喻坐等机会来临。

例句:只有勤奋努力,才能成功,不能守株待兔。

二、常见的俗语1.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俗语解释:比喻做事情要靠记录,不能依靠记忆。

例句:上课时认真记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 一箭双雕俗语解释:比喻一举两得。

例句:他通过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既帮助了别人,也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一箭双雕。

3. 水滴石穿俗语解释:比喻力量虽小,但持之以恒可以达到目的。

例句:只要每天坚持一点点努力,水滴石穿,终会取得成功。

4.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俗语解释:只有经历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真正了解事物的真相。

例句:友谊需要长时间的磨合和检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5. 一寸光阴一寸金俗语解释:时间非常宝贵,不能浪费。

例句:要珍惜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

三、学习成语与俗语的重要性1. 丰富词汇学习成语与俗语可以增加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2. 丰富阅读体验掌握成语与俗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诗词、文言文等经典作品,使阅读更加有趣。

3. 提高写作素材成语与俗语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4.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学习成语与俗语可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丰富表达方式。

专题二 词语运用(含成语、俗语)

专题二  词语运用(含成语、俗语)

B.原始 界定 粗野 D.原始 限制 粗放
【考题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的角度来辨 析。“古老”指“经历了久远年代的”,“原始”指 “最古老的”,“原始”用在这里比较贴切,排除 AC;“界定”指“划定界限”,“限制”指“规定范围, 不许超过”,这里应该用“界定”。 【考场答案】B。
★【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 【方法归纳】
词语 果断 武断 驱除 祛除
辨析 决断,不犹豫,褒义词 主观轻率地判断,贬义词 常和不良习惯搭配 常和疾病搭配
方法 具体与 概括
方言与 普通话
词语 衣服
衬衣
讨饭 乞讨 工资 薪水
辨析 概括性的,指全部衣服 具体性的,专指长袖或短袖,男式或女式 的穿在里面的单衣 口语 书面语 本民族语 外来语
三、常用关联词语分类 1.并列关系 一边……一边……;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又……又…… 一面……一面……;有……有……
词语 组成新词
用法比较
延续 延长继续 延续生命、延续服务、延续爱心
沿用 沿袭使用 沿用方法、沿用制度、沿用法令
3.想象组词法 有些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限度,可以运用想象, 联系生活实际,组成包含这个词的短语。如:
词语 改进 改善
运用想象,组成短语 改进方法、改进技术、改进工作作风 改善状况、改善环境、改善教学条件
·· ··
B.今年,《中国诗词大会》卷土重来,再次带领大家感
·· ··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C.在“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中,中国参展文物
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 ··
D.用“喜马拉雅”听书,填充了人们的“碎片时间”,
丰富了生活,大家趋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鹜。

熟识成语与俗语的正确使用

熟识成语与俗语的正确使用

熟识成语与俗语的正确使用语文教学中,成语与俗语是重要的一部分。

它们既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言表达的精华。

熟识成语与俗语的正确使用,不仅能够丰富语言表达,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本文将从成语与俗语的定义、分类、正确使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成语与俗语的定义与区别成语,是指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固定词组。

它们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如“井井有条”、“不可思议”等。

成语具有形象、简练、准确的特点,能够通过几个字表达出丰富的意义,是汉语的瑰宝。

俗语,是指在民间广泛流传、常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语句。

俗语通常由四个字或更多字组成,如“一石二鸟”、“人山人海”等。

俗语具有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特点,常用于生活中的交流和表达。

二、成语与俗语的分类成语与俗语在语义和用法上有一定的区别。

从语义上看,成语多具有比喻、象征、寓意等特点,常用于文学作品和正式场合;而俗语则更加直接、贴近生活,常用于日常交流和口语表达。

从用法上看,成语多用于修辞、比喻、夸张等表达方式,常用于文章、演讲等正式场合;而俗语则更多用于描述、评论、劝导等实际应用场景。

三、熟识成语与俗语的重要性熟识成语与俗语的正确使用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成语与俗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运用成语与俗语有助于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通过学习成语与俗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其次,成语与俗语能够丰富语言表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成语与俗语富含意象、比喻和象征,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学生熟练掌握成语与俗语,能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更加自如地运用,使语言更具韵味和感染力。

最后,熟识成语与俗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成语与俗语常常需要通过联想、比较、推理等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运用,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联想能力。

同时,学生在运用成语与俗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义的准确把握,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俗语的运用★《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相关要求1. 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掌握词汇的语文知识。

2. 能根据需要,利用相关知识,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语文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一、中考例题1.(10年中考)结合语境,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张胜利,当初是依靠“希望工程”的资助,才完成学业的。

他懂得①,从师范毕业后,他放弃留城机会,回乡任教,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以行动回报社会。

②南非曾在2000年申办2006年足球“世界杯”,为此做了很多工作,满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却以一票之差输给德国,可谓②。

然而南非人并未放弃,最终在2004年获得了2010年足球“世界杯”的承办权。

A.①句填“饮水思源” 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B.①句填“饮水思源” ②句填“功亏一篑”C.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②句填“功亏一篑”D.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2.(12年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以前的科幻电影中的许多设想,当时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现在却不断变为现实。

B.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身临其境....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C.常言道,独木不成林.....,一花难成春。

一个人再能干,离开了集体也做不成大事。

D.村民依靠当地的水库资源发展养殖业,走上致富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3.(13年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B.他出射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的色彩演绎人生。

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14年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题。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

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

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①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②。

(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B.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C.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D.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5.(14年中考)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来源十分丰富。

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项。

( )A.温故知新杞人忧天毛遂自荐 B.门庭若市舍生取义刻舟求剑C. 守株待兔完璧归赵豁然开朗D.闻鸡起舞破釜沉舟三顾茅庐答案:1.C 2.B 3.A 4.A 5.D二、中考题型分析词语运用的考查强调词语语义和语境义的吻合,重在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10年考查语义相近的词语或俗语的细微差别,12年、13年都是考查词语在语境中的运用,考查难度降低。

而14年,1题(2)小题,考查词语的运用,相对12、13年降低,但是首次将词语运用和句子衔接综合在一起考查,一个小题,两个考点,这也是14年在“积累运用”部分,首次将这两个考点一起考查,要引起大家的关注,其实检测的核心还是在考查学生阅读语段的能力。

14年对于成语的考查,不仅仅局限于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一项能力,而是首次考查成语的出处,考查难度加大,而且14年是在两道题中考查词语题。

所以说,重点词语、成语、俗语是中考的高频考点,一定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三、备考策略1.抓住词语中的关键字,先理解其原始义,再试着揣摩它的比喻义或引申义。

2.对一些特殊的词语要分析其在感情色彩、试用范围、语义轻重等方面的特殊用法。

3.从初一开始就要重视积累课下注释的重点词,尤其是四字词语,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4.比较词义与语境义之间的异同。

5.成语不仅要了解意思,会使用,还要记住成语的出处。

6.关注意思相近的词语和俗语,能明确近义词的细微差别。

四、成语俗语运用知识梳理(一)成语成语是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性用的固定短语。

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意义的整体性。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具有结构的凝固性。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

2014年《考试说明》词语表部分成语1.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2.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出处】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宋·欧阳修《与梅圣俞书》3.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为耻。

【出处】《论语·公冶长》4.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寒冷。

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出处】《左传·僖公五年》5.得陇望蜀: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

比喻贪得无厌。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唐代·李白《古风之二三》6.滴水穿石:水不断滴下,可以滴穿石头。

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1.居高临下:占据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地形。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2.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处】《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3.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是以次货充好货。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4.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

留恋得忘记了回去。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5.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史记】《史记·项羽本纪》6.气冲霄汉:形容大无畏的精神和气概。

【出处】《南齐书·高帝纪上》14.三顾茅庐: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7.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韩非子·五蠹(dù)》8.完璧归赵: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9.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10.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出处】《列子·天端》11.亡羊补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处】《战国策·楚策》··19.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

过分看轻自己。

形容自卑。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12.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晋书·祖逖传》13.悬梁刺股:形容学习刻苦。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21.高屋建瓴: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屋顶上倾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22.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出处】陶渊明《桃花源记》(二)俗语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2014年《考试说明》20条俗语1.【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比喻做事各有各自的办法。

2.【吃一堑,长一智】堑:壕沟,比喻挫折。

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分智慧。

3.【初生牛犊不怕虎】犊:小牛。

刚出生的小牛不惧怕老虎。

比喻青年人无所畏惧,敢闯敢拼。

4.【独木不成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力气的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指时间可以检验一切。

6.【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长的大堤,由于有一个小小的蚂蚁洞而崩溃。

比喻小事不注意会酿成大祸或造成严重的损失。

溃:溃决。

蚁穴:蚂蚁的洞穴。

7.【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喻人经过学习或教育之后可以得到提高。

常用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

8.【书到用时方恨少】书:知识。

方:才。

恨:悔恨,后悔。

知识等到需要的时候,才后悔只懂得一点点。

最后我们平时应当勤学好问,等到真正用到知识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地去翻书。

9.【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

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10.【玉不琢不成器】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

比喻人不经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1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学问、成绩等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以后仍继续努力。

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事物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13.【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要知道报答,知恩报恩,受人一点恩惠,就要加倍报答。

14.【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大自然的广阔无边为鱼跃鸟飞提供了宽广的空间,可以引申为替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是多么重要,也可以理解为拥有自由是那么的可贵。

15.【磨刀不误砍柴工】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

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16.【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师:借鉴。

吸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1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形容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1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作为砺石,用来琢磨玉器。

后喻指他人的做法或意见能够帮助自己改正错误缺点或提供借鉴。

19.【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障:遮。

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

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20.【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收什么。

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五、经典练习1.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B.他已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仍刻苦学习,不懈追求,这种得陇望蜀....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