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现代农艺技术二、招生对象及学制招生对象: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及以上学制:三年三、学习形式及学历层次学习形式:“3+3”中高职贯通培养学历层次:高中学历四、职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在农业生态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企事业单位,从事农作物植保员、农业技术员、园林绿化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
具体职业面向见表1.表1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职业面向五、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行为规范,掌握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能够从事果树生产、蔬菜生产、食用菌生产及加工、林下经济作物生产等现代农业生产及园林绿地种植与养护、园林植物造景等园林技术相关方向技能型人才。
六、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熟悉安全生产规范、操作规程及环保基本要求,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沟通交流、互助协作、自主学习、信息搜集与处理、分析与决策、知识融会贯通能力,具备一定的创业、创新能力。
2.专业知识要求掌握基础的园艺技能理论知识,以农业生产为核心,提高园艺生产实践操作能力。
具体应掌握果树、蔬菜、食用菌等主要园艺植物的生产和加工技术;具有识土、改土、科学施肥技能和基本的植物营养诊断及农业灾害性天气的防御技术;掌握常见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及防治技术;具备一定的农业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能力、生态技术应用能力;掌握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生产、管理及经营技术以及园林技术相关知识。
3.专业能力要求3.1具有学农、爱农、为农服务的思想基础;具有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职业。
3.2具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为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具备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
3.3具有吃苦耐劳、热爱劳动、踏实肯干、爱岗敬业等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感,具有较强的信息采集与处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熟悉农业安全生产规范、操作规程及环保基本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专业代码)与专门化方向专业名称:现代农艺技术(010200)专门化方向:种子生产与经营、经济作物生产与经营、作物病虫害防治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为3年。
三、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意识;(2)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3)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4)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6)具有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能力;(7)具有职业岗位工作必需的关键技能;(8)具有解决工作中各种技术与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2.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分析见附录2)(1)行业通用能力①观察与理解能力:具有显微镜观察与绘图能力;能理解遗传基本规律;能理解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②植物生产条件的调控能力:具有改善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条件的能力;具有改善光照条件的能力;具有土壤质地的测定与改良的能力;具有测土施肥的能力;具有测定土壤水分与合理灌溉的能力;具有常见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具断能力;具有能签订合作协议的能力。
③作物病虫害防治:具有识别当地主要病虫草害和天敌的能力;具有对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的能力;具有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的能力;具有根据当地实际制订出综合防治计划的能力;具有合理使用农药的能力;具有对农药中毒进行有效预防及急救的能力;具有经销农药等生产物资的能力;具有对市场需求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和判断的能力;具有签订合作协议的能力。
(3)跨行业职业能力①具有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②具有企业管理及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能力。
③具有创新和创业的基础能力。
六、课程结构及教学时间安排1.课程结构来源:网络转载来源:网络转载来源:网络转载注:1.总学时3300。
其中公共基础必修和限选课程(含军训、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占比约36%;专业技能课(含顶岗实习)占比约54%;任选课程(包括人文选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占比约10%;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技能课程课时比例约为4:6。
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现代农艺技术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管理能力,能够从事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农艺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备扎实的农业基础知识和农艺技术理论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农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管理能力,了解农业生产市场需求,能够制定农业生产计划和管理方案。
3.具备一定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和食品安全知识,能够进行农产品质量监测和食品安全管理。
4.具备一定的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能力,能够向农民群众普及农艺技术和管理知识。
三、培养内容1.农业基础知识:包括农作物栽培学、植物保护学、土壤学、肥料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2.现代农艺技术:包括农业种植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灌溉技术等现代农艺技术。
3.农业生产管理:包括农田规划设计、农业生产计划制定、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等农业生产管理技能。
4.农产品质量检测:包括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食品安全检测和防护措施等农产品质量检测知识。
5.农业科技推广:包括农业科技推广理论、科技示范与辅导技能等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能力。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实例分析、案例研讨等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田间试验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
3.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现代农场、农业示范园等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训,熟悉实际工作环境和操作技能。
4.综合实践:通过农场综合实践、农产品质检实验室实践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教学评估1.期中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2.实验报告:对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3.实习报告:对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
4.毕业设计:对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六、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适用于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农业大型企业、农业合作社等从事现代农艺技术研究和农业生产管理工作的岗位。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案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案【篇一: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专业代码)与专门化方向专业名称:现代农艺技术(010200)专门化方向:种子生产与经营、经济作物生产与经营、作物病虫害防治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为3年。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种子生产、经济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林果生产、作物病虫害防治、植物检疫、农产品营销、农资经营等方面的职业岗位,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1.综合素质(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意识;(2)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3)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4)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6)具有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能力;(7)具有职业岗位工作必需的关键技能;(8)具有解决工作中各种技术与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2.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分析见附录2)(1)行业通用能力①观察与理解能力:具有显微镜观察与绘图能力;能理解遗传基本规律;能理解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②植物生产条件的调控能力:具有改善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条件的能力;具有改善光照条件的能力;具有土壤质地的测定与改良的能力;具有测土施肥的能力;具有测定土壤水分与合理灌溉的能力;具有常见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③农业机具的操作与保养能力:具有常用农机具(械)的操作能力及保养能力。
④进行农业科学实验的能力:具有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能力;具有控制试验误差的能力;具有进行结果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具有农业新技术推广能力。
现代农艺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农艺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目标和任务1.培养具备广泛的农业基础知识、农业高新技术和农业管理经验的专门人才。
2.培养具备农业生产管理和科技创新能力、具备发展农业现代化所需的综合能力的高级农艺工程技术师。
二、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我们将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置包括农业生物技术、农业化学与农药学、农业机械工程、园艺学、土壤学、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包括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管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等专业知识。
2.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将注重实践环节的开展。
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和毕业实习等。
实验课程以实际农业生产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实习实训是通过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毕业前为期几个月的时间,到农业生产企业实习,实践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3.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我们还提供了一些选修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选修课程包括农业科学与艺术、农村发展与农民培训等方面的知识。
4.科研能力培养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为此设立了科研实践环节。
每年组织学生开展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评估与质量保证为了确保培养质量,我们将采取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等。
同时,组织行业专家对课程的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估,不断完善和改进。
四、实施机制为了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效果,我们将建立健全的实施机制,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监控、学生培养管理和实践环节安排等方面的工作。
五、人才培养成果通过几年的实施,我们将培养出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的农艺工程技术师。
他们能够独立从事农业生产管理和科技创新工作,并能够运用现代农业科学和工程技术手段,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一、行业背景、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工学交替(一)行业背景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河北省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夯实农业基础,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发展壮大草食畜养殖业和现代制种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他服务业,鼓励和扶持优势农产品出口,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机械化,建立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服务体系。
《庄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庄浪县经济发展中长期战略规划(2011—2020 年)》中80%以上的内容是对农业发展的规划。
其明确指出:以水洛河、葫芦河川苹果最佳适生区为重点,果园面积达到50 万亩。
大力发展山台地优质高产果园,进一步完善产供销体系,加强包装、仓储、配送、信息服务。
建成工业集中区、民营经济区、食品工业园区、能源开发区四个区块组成的民营经济集中区。
同时,国家和各级政府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心和政策支持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和经济保障,也为涉农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发展、创业的空间,按以上国家和庄浪县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急需一大批生产经验丰富,懂得现代农业技术的农业科技人才。
因此现代农业发展前景广阔,人才需求可持续。
(二)人才需求分析我县现种有西瓜、茄子、黄瓜、韭菜、番茄、油白菜、辣椒、花椰菜、西葫芦、菠菜、大白菜、芹菜、甘蓝、萝卜、葱蒜、食用菌、生菜、香菜、茼蒿、油麦菜等瓜菜面积共9.73万亩。
总产瓜果蔬菜16.77万吨,总产值1.21亿元,总纯收益9591.3万元。
全县在18个乡镇278村推广以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21.27万亩,全县建立马铃薯产业基地26.77万亩,平均亩产达2382.3公斤,总产鲜薯63.78万吨,产业总产值7.65亿元。
全县建有果园面积总计21.6万亩,年果品总产量10.5万吨,优果率达65%,产值2.5亿元,全县人均果品收入达到59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学科知识和理论:具备扎实的农业学科知识和理论,熟悉农作物的生产、管理和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掌握现代农艺技术的前沿动态。
2.农业实践能力:具备扎实的农业实践能力,包括农业技术操作和管理能力、作物的生长监测和病虫害防治能力、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加工能力等。
3.科研创新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包括科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能够开展农艺技术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不同的农业从业者或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5.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能够积极参与和推动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培养内容1.农作物生产和管理:包括农作物的选择与配套、种植技术和管理、施肥和农药使用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现代农艺技术:包括高效节水农业、精准农业、农机自动化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学习和应用。
3.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加工:包括农产品质量检测、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农业经济和市场营销:包括农业经济学基础、农业市场调研和营销策划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5.农业科研创新实践:包括科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培养模式1.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课堂教学,学习农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现代农艺技术的前沿知识。
2.实践教学和实验实习: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习和田间实践,锻炼学生的农艺技术和管理能力。
3.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实践:与农业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农业科研项目的实践,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4.实习和实训:安排学生到农业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训,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掌握现代农艺技术的实践操作和管理能力。
5.跨学科培养: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培养,如农业经济学、食品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四、培养方法1.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操作、讨论研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一、背景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艺技术作为现代农业的核心内容,对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知识结构陈旧,实践能力不足等。
因此,有必要对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需求。
二、目标和原则1.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艺技术人才,提高农艺技术专业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
2.推动农艺技术专业与农业生产的紧密结合,增强农艺技术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方案1.课程设置创新1.1优化知识结构,更新教材内容。
根据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重新审视课程体系,突出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1.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增加实验课程和实际农艺实践操作课程,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1.3加强专业选修课程。
结合农业发展的新技术和新领域,增设相关选修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如农业信息技术、农机化技术等。
2.实践基地建设2.1建立实习基地网络。
与农业企业、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一批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应用能力。
2.2强化实习环节。
将实习纳入课程计划,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增强学生对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3.创新人才培养机制3.1引入导师制度。
为每位学生分配导师,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和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素养。
3.2强化实践导师的培养。
加强对实践导师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实践导师水平,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4.科研能力培养4.1组织科研竞赛。
举办专业科研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2提供科研资金支持。
设立科研经费,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提供科研项目资金支持,鼓励学生开展科研活动。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信息(一)专业名称现代农艺技术(二)专业类别农林牧渔类(三)专业代码010200二、招生对象与学制(一)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二)学制全日制三年三、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农业生产和农资经营等企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蔬菜生产、农作物生产、花卉生产、病虫害防治、农产品贮藏及农药使用与经营等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蔬菜嫁接育苗及栽培管理、农作物栽培管理、花卉栽培管理、花卉装饰及农资营销等能力,能胜任蔬菜育苗及栽培、农作物种植、花卉栽培及农资销售等工作,具备农业技术员等岗位发展基础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四、培养规格(一)德育与通识教育要求1.掌握语文、数学、外语等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具有较高的人文修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遵纪守法精神。
3.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具有文档处理、网络应用等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1.掌握蔬菜嫁接育苗过程中种子的处理、育苗容器的选择、播种、砧木的选择、嫁接技术要领、嫁接苗的管理,能规范熟练地进行蔬菜的嫁接育苗工作。
2.掌握蔬菜的生长发育规律,能进行基地建立、品种选择、定植、水肥管理、采收等工作。
3.掌握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能进行播前准备、品种选择、田间管理、采收等工作。
4.掌握花卉的类型及其生长发育规律,能进行育苗、生产设施搭建、花期控制、采收、保存等工作。
5.掌握有害生物的危害特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能进行蔬菜、花卉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预防、诊断及治疗。
6.掌握蔬菜、花卉采收后的新陈代谢规律、贮藏条件,能进行蔬菜、花卉经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包装、贮藏、运输等工作。
7.掌握植物遗传与育种、组织培养、农业微生物、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知识,会进行组培室的设计、组培基本仪器的使用,能进行无菌操作并进行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8.掌握种子、农药、化肥的使用方法与经营方式,具有从事农资咨询服务与经营的能力。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现代农艺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培养具有农艺技术应用能力、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和农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实际操作型技术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农业基础知识和现代农艺技术知识,能够独立进行农田作物管理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二、培养目标1.使学生掌握农业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农业发展现状和趋势。
2.使学生具备农田作物管理技能,能够开展农艺实验和技术操作等工作。
3.使学生熟悉农业科技推广方法和技巧,能够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
4.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应用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农业生产问题。
三、课程设置1.农业基础课程:包括农学、植物学、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等课程,培养学生对农业基础知识的掌握。
2.现代农艺技术课程:包括农田作物管理、农业机械应用、农药使用和植物病虫害防治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农业科技推广课程:包括农业科技推广方法、农业科技培训和农业项目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管理能力。
4.实践教学:包括田间实习、农艺实验和科技推广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训基地建设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应建设现代农艺技术实训基地,配备现代化农业设备和实验仪器。
实训基地应具备田间作物管理的条件和科技推广的场所,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五、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招聘专业领域的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农业技术人员。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农业基础知识和现代农艺技术知识,能够传授实用的技术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是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校应注重实践教学的环节,加强田间实习和科技推广实践等实践活动。
七、毕业要求1.学生能够独立进行农田作物管理,包括耕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工作。
2.学生能够应用农业科技知识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结合产业布局和行业人才需求特点,特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训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较强综合职业素质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实用型人才。
它要求学生在树立为农服务意识的同时,还要具有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事、会合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和种植生产技能,具有种植产品加工生产和经营管理能力,有较强市场经济意识,有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精神,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职业面向及培养要求:1、从事种植生产一线的园艺、果树、蔬菜、经济作物生产的技术人员。
知识要求:掌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如设施构建、土壤与肥料、作物病虫害防治、植物生理、遗传与育种、环境与气候,学会语言文字表达和一般应用文写作;了解农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农业基本政策法规,学会计算机基本使用方法。
能力要求:具有熟练的花卉、果树、作物、蔬菜栽培的基本技能,能对盆景花卉进行整型修剪,在嫁接、移栽等方面技能纯熟,掌握作物从整地、育苗到管理、收获的一系列过程的管理方法,准确判断病虫害危害,适时提出防治措施;熟悉各种设施构建和管理技术,能准确扑捉市场信息,指导农业生产。
职业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行为规范、遵纪守法。
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基本素养,有一定思维和判断能力,是非观念强,具有良好沟通交往能力,有较强团队协作精神,有较强体魄和健康心理。
2、从事农产品加工生产管理和流通工作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知识要求:掌握种植产品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农产品加工的原理、方法,懂得企业管理的一般性知识,学会市场营销的基本路线。
能力要求:具有农产品加工的基本技术,能独立主持产品的科研开发,学会分析市场走向,为企业生产决策提供依据;能组织管理小型加工企业或流水作业,能策划市场营销。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农技特岗班)(高职)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农技特岗班)(专业名称:现代农业专业代码:510104 专业大类:农林牧渔)一、学制与招生对象1.学制:三年2.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力者二、培养目标及规格(一)培养目标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及生产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熟悉作物生产的基本理论及农业产业化的科学原理,掌握农作物生产、土壤检测、农产品经营与管理、植物保护、农产品检验、农业技术推广、设施栽培管理等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乡、镇基层农业技术服务领域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1.素质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共同理想,践行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国家认同感、中华民族自豪感;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2)专业素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隆平精神;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3)身心和人文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健全的人格,能够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一两项运动技能;具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要求:(1)公共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政治、法律、公文写作、文秘、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
(2)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植物与植物生理、土壤肥料、农业微生物、农业技术推广、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等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作物栽培、植物保护、设施农业、农产品检验、农产品经营与管理等基本知识。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信息1.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现代农艺技术(010200)2. 入学要求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3. 基本学制学制:3年学校可以实行学分管理的弹性学制,建立“学分银行”,允许学生采用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等方式完成学业。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农作物、园艺植物生产第一线的企事业,培养从事农作物、园艺植物栽培、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引进推广服务、农产品贮运与加工等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行为规范,掌握现代农艺专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具有科学生产、规范操作、绿色环保的意识,与河南省经济建设及农业发展相适应,能够吃苦耐劳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1. 职业范围本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在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生态园区、农业合作社、种子公司、等农业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生产第一线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
2. 通用能力(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与时俱进,保持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2)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进取的职业心理素质;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理念。
(3)具有安全生产和环保意识,了解经济、管理、法律、公关礼仪、哲学、美育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按照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
(4)具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掌握一门外语(英语),并具备简单的会话能力和借助辞典查阅本专业一般性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具备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知识;(5)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体格健康,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保持“乐观、自信、坚强、耐心、创新”的身心素质。
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农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1.1基础课程:包括植物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病理学、植物生理学等,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1.2专业课程:包括现代农业技术、种子科学、植物保护、作物育种等,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农艺领域的专业知识。
1.3实践课程:包括农场实习、实验课程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2.实践教学2.1农场实习:学生在农场或农业企业进行实习,亲身体验现代农艺技术的应用。
2.2实验课程:开设植物培育、作物种植等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2.3科研项目: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实际的研究工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3.创新思维培养3.1科研训练: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并指导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3.2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对现代农业市场的需求进行调研,培养学生的市场分析和创业能力。
4.综合能力培养4.1团队合作: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2实践能力:加强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3专业素养:引导学生关注农业领域的最新研究和进展,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持续学习能力。
5.实践和实习机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和实习机会,与农场、农业企业、农业科研机构等合作,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农业生产和科研工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6.职业发展指导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指导和就业辅导,帮助他们了解现代农艺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方向,提供实用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技巧。
通过以上的培养方案,现代农艺专业人才能够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农业基础理论知识,熟悉农业发展和现代农艺技术的前沿动态;2.掌握现代农艺生产与管理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相关农艺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和管理;3.具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农业科研项目的设计、实施和成果评价;4.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够在农业生产环境中发挥领导和协调作用;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二、课程设置1.农业基础课程:农业植物学、农业动物学、农业微生物学等,培养学生对农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2.农艺技术课程:种植学、植物营养学、农业气象学、作物病虫害防治学等,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农艺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和管理的能力;3.农业科技创新课程:农业科研方法学、农业信息技术、农业信息管理与决策等,培养学生进行农业科技创新和项目管理的能力;4.经济管理课程:农业经济学、农业管理学等,培养学生了解农业产业链和市场需求,具备农业生产管理和市场经营的能力;5.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开设植物生理、作物栽培等实验课程,让学生掌握农艺技术的基本实验操作方法;2.实习环节:安排学生到农业生产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实习,了解现代农业生产和科研的实际运作;3.毕业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背景选择课题,进行独立设计和实施,并撰写毕业论文。
四、实施方法1.创新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案例教学和团队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验室建设:配备现代化的农艺实验室设备,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活动;3.导师制度:为每位学生指定一名导师,进行个性化的学术指导和职业发展规划;4.实习合作:与农业生产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资源;5.关注行业需求:定期与农业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了解行业需求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zykc201130-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ZYKC201130)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题组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招收初中毕业生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学生,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农业第一线工作的生产、服务和经营人员。
具体要求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并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从事种农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就业岗位群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农业合作社、农业生态园等农业企业、,从事农业生产和管理工作,能担任植保员、繁育员、农业推广服务员等基层生产、技术管理岗位的工作。
四、人才培养规格1.基本素质及职业素养目标(1)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2)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3)具备人文和科学素养,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和良好的生活态度;(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观服务意识;(5)具有正确的就业观和一定的创业意识;(6)拥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
2.专业知识目标(1)具备与农业相关法律法规知识;(2)具备植物及植物生理、土壤肥料、农业气象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3)具备昆虫学、植物病理学、作物栽培学等专业技术知识;(4)具备种子生产与经营、农产品贮藏与加工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5)具备了解现代农业的新技术、新方法等相关信息的能力。
3.专业技能目标(1)识别植物、土壤类别等的能力;(2)组织培养的操作及应用能力;(3)农业科学实验和新技术开发推广能力;(4)现代农业经营管理能力;(5)农业机具的使用与维护能力;(6)农作物生产技术的应用能力;(7)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能力;(8)农产品贮藏加工的初步能力;(9)具备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知识,并通过计算机初级水平考试;(10)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同工作的能力;(11)具有一至二个主要工种操作的基本技能;(12)掌握一门外语(英语),并具备简单的会话能力和借助辞典阅读本专业一般性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陂区职业技术学校现代农艺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农业发展呈多元化格局的产业背景、城市建设对农艺技术的社会需求、专业对社会发挥的作用、专业建设的基础条件和黄陂区经济发展对专业建设的需要,结合本校的具体条件,特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设置背景
我区是武汉市最大的农业区,现有农业人口91.6万,耕地面积80.5万亩,山场90.5万亩,森林面积693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城郊型农业大区,种植条件适宜,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而据武汉市调查,每年现代农艺技术类中高级技能人才岗位的需求增加量在50%以上,现代农艺技术类人才现在仍然属于紧缺人才。
对现代农艺技术业需求的人才来说,能将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交叉融合,既有工业化经营理念,又懂市场的人才,将是市场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黄陂的现代农业发展很快,但仍然面临着农业结构调整难度较大、投入依然不足、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技服务功能减弱和高素质农业人才缺失等问题。
黄陂区相当一批现代农业企业和生产基地进入高速发展期,需要大量从业专业技术人员。
而目前开办有相关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全市仅1所,每年毕业生远不能满足企业需要,部分企业面临一人难求的窘境。
我校现在开设现代农艺专业就承担着这样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成功培养具有一定的现代农艺技术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专业性中职生,为我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较强综合职业素质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实用型人才。
它要求学生在树立为农服务意识的同时,还要具有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事、会合作,具有良好
职业道德素质和种植生产技能,具有种植产品加工生产和经营管理能力,有较强市场经济意识,有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精神,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职业方向及培养要求: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种植生产一线的园艺、果树、蔬菜、经济作物生产的技术人员。
需要达到以下要求:1.知识要求:
(1)掌握园艺技术专业的植物及植物生理、土壤肥料等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园艺植物(花卉、蔬菜、果树)生产管理、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等技术;
(3)了解园艺专业相关的法律基础知识;
(4)了解农业生产、农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知识。
2.能力要求:
(1)具有园艺植物的生产及养护能力;
(2)具有园艺产品的采收及后期处理能力;
(3)具有相关技术推广及产品销售能力;
(4)具有较强的写作和交际能力;
(5)具有熟练操作、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3.素质要求:
(1)具备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素质;
(2)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3)具备从事园艺行业相关工作的基本素养。
三、学制及招生对象:
学制三年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青年农民
四、课程设置:
(一)主要学习内容及核心课程
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设施建设、种植基础、蔬菜栽培学、花卉学、果树栽培、作物栽培等。
其中《花卉生产技术》、《果树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食用菌生产与加工》这几门课程为核心课程。
(二)课程设置与学时分配表
类别:现代农艺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技术员
(三)教学模式
本教学计划采取2+1模式,即完成2年的在校培养后,第三年安排学生在校内或校外企业进行上岗前的综合实习。
在三年的教学时间内,我校会采用“校内学理论、基地练技能、行业展本领”的教学模式,依托实训基地、农业产业实训场所,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产业生产第一线,融“教、学、做”为一体,真正做到“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技能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及评价:
本专业按照不同的课程性质实行不同的考核方法。
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考核以考试和考查相结合,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分期中、期末二次组考,其总评成绩构成为平时成绩(含学习态度)占40%,期末占60%;德育、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学科可进行考查。
专业技能课以技能考核为主,辅以实习作品或实习报告,主要考核学生动手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实际生产效果,该部分占总成绩的70%,有毕业实习环节的要有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的综合鉴定意见,其成绩评定以优(90分以上)、良(89-80分)、合格(79-60分)、不合格(60分以下)划等。
对于该科考试不及格或考核不合格的,须重考或由教师安排重新考核,直到合格为止。
另外,本专业还会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实施“双证书”教育。
规定本专业学生,必须取得农艺工、果树工等相关的2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五)毕业:
学生修满三年,各科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由学校发给职业中专文凭。
凡学习期间受到学校处分的,须经本人申请,经学校同意撤销处分后方可拿毕业证;对于毕业实习未合格者,毕业证推迟发放一年。
五、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人,实践辅导人员3人,“双师型”教师5人。
其中,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市级学科带头人1人。
利用这次申请国家级示范校的契机,我校还会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达到以下目标:在学校原有的基础上再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从企业引进6名技术骨干充实现有的师资队伍;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在原有双师型教师基础上再培养2名双师型教师,在校内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能,建设“技高一筹、艺高一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广泛吸收社会各方面优秀人才加盟教师队伍,从企业、行业聘请6名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或项目经理担任兼职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