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能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概况和历史背景;•了解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了解烽火台的作用;•掌握一些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意识。

1.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1.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导学生珍爱和维护和平,弘扬优良传统,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了解卢沟桥事变的概况和历史背景;•掌握一些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意识。

2.2 教学难点•理解烽火台的作用;•掌握复杂句型的读、写能力。

3. 教学策略采用导入、讲授、训练、体验、提升等教学策略。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学会分析归纳文章结构,自学新知识,发现思路和思路之间的联系。

同时,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分享他们的想法和信息,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合作能力。

4.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民族英雄,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并准备好学生之前学习的知识。

4.2 讲授4.2.1 卢沟桥事变卢沟桥是连接北京和保定的一条交通要道,是北京的南门户。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派出一支由千余人组成的部队过境卢沟桥,对过境中国军队进行了无端袭击,从而引起中日全面战争。

4.2.2 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日本在侵华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不可思议的侵略行为,中国政府在不断进行抗议,但始终没有得到回应。

此时,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如火如荼,渴望报复日本侵略者。

此时,抗日战争就正式爆发了。

4.2.3 烽火台的作用烽火台是古代战争时期中国的一种成熟的通信设备,通常被安置在山顶,使用烟、火等方式发送信号。

在抗日战争时期,烽火台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一些简单的办法,当军队有警报时,可以第一时间通知北京等地,提高抗日战争的胜利率。

4.3 训练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阅读相应内容,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卢沟桥抗日战争背景、事态的发展过程,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起因;(2)学习和了解历史文化和军事文化等动人的人文知识。

2.能力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利用多种可得到的信息源,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积极关心国家寿命,同时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和军事文化的知识及兴趣。

3.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祖国和人民的感情,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爱国精神;(2)激发学生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而奋斗的信心和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和影响。

教学难点:反映了弱肉强食、侵略战争是多么残酷的历史事实,以及如何理性看待历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投影或展示照片让学生认识到卢沟桥的历史背景,谈一谈卢沟桥的具体意义,以此切入教学。

(2)导入课题前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介绍“八一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为学生打好民族革命的前经。

2. 知识讲解(1)历史背景和发生的原因介绍一下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背景:西安事变和平和解后,政府内部军队和民族矛盾的日益加重,日方则是采取掩盖的形式,准备钻空子。

这些日本人在北京设立了一个贸易公司,这个公司有着更多的秘密工作,包括间谍活动和暗中监视中国军队。

1937年7月,华北乃至全国上空迷雾缭绕,这是日军突击华北的天时。

7月7日晨,日军特务部队趁机袭占位于北京郊区的卢沟桥,并在卢沟桥上制造了炸弹爆炸事件,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七七事变”。

(2)事变的具体过程通过介绍事变的具体过程,帮助学生了解在日本军队进攻下,中国军队和群众的表现和反应。

1937年7月7日,日本兵发动进攻,袭击中国军队,并在卢沟桥上投掷了炸弹。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中国军队掌握了主动,并成功地击退了日军。

(3)事变后的影响日本军队的入侵迫使卢沟桥周边的居民无家可归。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烽火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烽火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烽火教学目标1.了解卢沟桥事变及其背景;2.熟悉卢沟桥事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3.能够根据语境理解生词和短语;4.能够运用课文所学知识,理解文章含义。

教学重点1.卢沟桥事变的背景、过程和影响;2.文中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卢沟桥事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2.理解文中一些复杂的生词和短语。

教学准备1.电子课件;2.预习课文。

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通过导入主题,让学生们对于“卢沟桥烽火”这一时期的战争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2. 学生自读,理解文章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力求理解文章中的内容。

老师可以结合电子课件展开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们思考以下问题:1.卢沟桥事变是如何发生的?具体过程是怎么样的?2.卢沟桥事变对中日关系有何影响?3.同学们对于“国耻”的定义和理解是什么?4.为什么我们要纪念卢沟桥事变?3. 讲解生词和短语针对本文中比较复杂的生词和短语展开讲解,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

在讲解中,老师要注重针对课本的解释而非直接翻译。

4. 精读课文通过多次反复地阅读课文,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领会文章的精华。

5. 开展主题讨论结合学生们对于卢沟桥事变的认识,开展主题讨论。

老师可以运用一些思维导图或者其他工具,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展开探讨。

6. 拓展阅读推荐一些与卢沟桥事变相关的故事和资料,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

教学反馈1.分组讨论,展示思维导图;2.老师的课堂评价。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2.互动讨论法;3.分组讨论法;4.思维导图法。

教学资源1.电子课件;2.课本;3.拓展阅读资料。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案(苏教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案(苏教版)

《卢沟桥烽火》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妄图、伪军、凌晨、震耳欲聋、呐喊”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体会“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3、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罪行,增进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能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出示图片。

2、教师讲述图片故事。

一位来自日本的耄耋老人,缓步走上因久经风霜而凹凸不平的北京卢沟桥桥面。

在桥的中间,他突然双膝跪下,面向西南,默然垂首。

他就是日本侵华老兵。

他以下跪的方式,为自己在多年前那场战争中的罪行向中国人民谢罪。

3、导入:文中所说的“卢沟桥事变”是怎样发生的呢?过程怎样呢?这次事变有什么重大意义呢?让我们翻开第5课《卢沟桥烽火》,透过战争的硝烟,去回望那段既不堪回首,又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读文。

2、借助大屏幕,同桌考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互考。

烽火妄图伪军凌晨呐喊蚕食挑衅震耳欲聋哭爹喊娘狼狈而逃抱头鼠窜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同仇敌忾猝不及防鬼哭狼嚎如火如荼(2)同桌间互说词意,互猜词语。

(出示词语)设计意图:自学生字新词,是六年级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

而自学到了什么程度,有没有达到自学应有的效果,却是应当考查的。

鉴于这种情况,利用多媒体的便捷优势,同桌互考,实现考查目的。

三、范读课文,理清层次1、教师随音乐,动情范读课文。

出示听读建议:(1)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停顿。

(2)边听边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具体写“卢沟桥事变”过程的?给课文分段。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用笔画出文中表示顺序的词语。

2、小组合作交流,研讨上面的习题。

3、指名说一说。

4、师生共同归纳,展示:分段: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课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为大家整理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供大家参阅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习情况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1、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解决问题:1/ 9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2/ 9三、指导写字四、作业(1)抄写词语(2)解释加点字同仇敌忾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如火如荼猝不及防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2[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爆发前夜卢沟桥事变的基本情况,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

2.掌握生词:3.初步了解描绘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的语感。

4.学会听、说、读、写有关卢沟桥事变的相关词汇和知识。

二、教学重点生词。

三、教学难点初步了解描绘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的语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爆发前夜卢沟桥事变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在描述卢沟桥事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其中的历史意义,深入了解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2.呈现新知识•给孩子们讲述生词:襟怀坦白,魂魄,豁达,挫败,枯黄。

•给孩子们进行简单的例句模仿和造句,让孩子们理解生词,记忆生词。

3.深入阅读•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然后对关键字进行标注,并与其他词语形成搭配,理解文中用语。

•引导学生在读完全文后,利用框架法和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内容,并让学生运用框架法的技巧自行总结文章的大意。

4.独立思考•提出问题,激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思考能力,并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根据问题导向,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中的句子结构和用语技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在相互交流中提升思考能力。

•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加深对文章细节及文中表达意图的理解。

5.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及过程,并感悟孩子们应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五、课堂小结•教师简单复述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学习收获和注意事项。

•教师巩固本节课内容,帮助学生记住学习的重点。

•教师提醒学生下一步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六、课后练习•以自己的语言描述卢沟桥事变的发生及过程,并感悟孩子们应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卢沟桥烽火》是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都是反映战争年代的动人故事,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卢沟桥烽火》主要记叙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教学目标】1、会写“烽、妄、伪、喉、凌、聋、爹、呐、歼”9个生字。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复述课文,能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重点】能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准备】1、相关视频图片及资料。

2、多媒体课文录音。

3、布置学生预习并记好预习笔记。

4、课堂练习检测“自助餐”习题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1937年7月7日是中国人难以忘记的日子,为什么难忘呢?相信大家看了下面的短片就明白了。

多媒体播放“卢沟桥事变”相关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当时的的情况,为学习课文铺砖引路。

指名学生说说看到的内容。

从而引出课题:卢沟桥的烽火学生齐读课题。

二、第一步:感知体验1、第一式:课前预习——检查预习教师首先检查学生课下对新课的预习情况:(1)、听写文中重点词语;(2)、同位互相改一改,对默错的词语及时订正;(3)、指名学生领读词语,加深记忆。

多媒体出示词语:烽火妄想凌晨呐喊歼灭同仇敌忾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如火如荼2、第二式:强化感知(1)、听课文录音,教师提出听读的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a、多媒体播放课文录音,学生看书听读;b、指名学生说一说。

(2)、检查学生听读情况,要求:可以模仿课文录音,争取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指名学生读书,及时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

3、第三式:语言表述(1)、学生自己尝试复述课文;(2)、指名学生复述。

教师及时评价和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复述热情。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背景;2.理解“卢沟桥烽火”的意义;3.掌握文化类短篇阅读的基本技巧;4.通过阅读评析,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感情认知能力;5.培养学生的国家责任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文化类短篇阅读的基本技巧;2.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感情认知能力。

教学难点1.理解“卢沟桥烽火”的意义;2.通过阅读评析,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感情认知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导入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卢沟桥在哪里吗?以前发生过什么历史事件吗?”让学生谈谈卢沟桥事变,不了解的学生不妨让其他学生分享他们的知识。

2. 阅读文本《卢沟桥烽火》让学生认真阅读这篇文章,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背景、结果和影响,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 语言分析教师可以教一两个词语或者句子的语言分析,如“硝烟弥漫”、“祖国那么大,我想着居然成了一座桥”,让学生理解语言的多义性和文化熟悉性。

4. 阅读评析1.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事件、情感等进行阅读评析;2.通过对文章的评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感情认知能力;3.引导学生思考“国家”、“家乡”等概念的关系。

5. 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论今天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将今天的重点、难点、收获、感受等方面进行总结,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四、教学方法通过导入、阅读文本、语言分析、阅读评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和感情认知能力。

五、教学媒体1.课件;2.教学录像。

六、课后作业1.复述文章;2.了解其他的历史事件;3.体会教育局的指导性文件、领导讲话等对学生的影响。

七、教学心得体会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类短篇阅读对学生思维发展和情感认知的重要性,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媒体手段和评价机制,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5 卢沟桥烽火|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5 卢沟桥烽火|苏教版

5 卢沟桥烽火【教材分析】《卢沟桥烽火》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是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发生的背景,孩子们是知之甚少的。

课文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生动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细致描画了敌我双方的行为、语言等,通过对比手法来突出侵略者的丑恶嘴脸与我国守军顽强抵抗、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因此,学生读此文,不仅要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经过,抓关键词句体会敌寇的狡猾凶恶,守军的英雄顽强,还得深入感悟文本的表现手法,不仅要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还得从中领悟写作手法的精妙。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习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

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难点】事件本身中国抗战的意义对学生在认知上是个难点。

【资料链接】卢沟桥亦作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丰台区永定河上,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

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

有桥墩十座,共11孔,整个桥体都是石结构,关键部位均有银锭铁榫连接,为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桥。

桥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桥身的石雕护栏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头刻莲座,座下为荷叶墩,柱顶刻有众多的石狮。

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数之不尽的石狮子。

民间有句歇后语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烽火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烽火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烽火一、教材分析本次教案所涉及的教材为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其中,本节课的教材主要内容是《卢沟桥事变》,属于“现代文学”模块。

《卢沟桥事变》是一篇描写中国民族英雄抗击日本侵略的著名作品,可以引导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归属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综合运用语言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和事件经过;•掌握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概括和扩展。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含义,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能够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写好自己的作文。

3. 情感目标•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归属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散文的基本写作技巧;•理解文章的含义,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归属感。

2. 教学难点•分析历史背景和文中人物形象的关系;•运用散文的写作技巧写好自己的作文。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确定教材,准备教案;•提前准备好文本资料和教学辅助材料。

2. 导入(1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和情境描述,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卢沟桥事变的重要性和对中华民族的影响。

3. 正文(45分钟)阅读课文•教师先朗读课文,让学生先听一遍;•然后,教师带领学生理解文章;分析文章•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中的事件经过和人物形象;•通过学生分享和展示,检查和加深学生的理解。

散文写作•教师讲解散文写作的基本技巧;•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散文写作,帮助学生掌握技巧。

4. 课后巩固(15分钟)•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写作的优劣,并互相交流学习;•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课堂教学,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评估方法•通过学生的小组成果和写作成果,对学生进行评估和分析;•教师进行课堂评估,并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卢沟桥烽火教案
六、布置作业:
1、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战事情况;收集抗日战争中其他的重要历史事件。
五、采用引读法学习6---7小节:
1、师引:日寇……,就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中国共产党敏锐地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浪子野心。侵占平津就必然侵占华北,控制了华北就必然妄想吞灭整个中国。)
2、共产党的大声疾呼让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学生接龙读
3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2、交流自学心得,进行“友情提醒”。
伪、控、津、忾:左窄右宽。
亡:第二笔“一”要写长一点,写在横中线上方。
妄:“女”中的“一”最长。
籁:右下角是“负”。学生练写。
3完成书后钢笔描红,记住书写要领。
六、课堂测试
1、组内解决疑难,组长报默生字,轮流批阅。(批阅完及时订正,组长把关。)
2、.全班交流。(各组书写员将容易写错或读错的生字展示,介绍记忆方法。)
个人初案书写(黑色笔书写)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2、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标画出疑难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读准生字字音。比赛朗读词语。
b交流疑难词语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一、教学背景和目标1. 教学背景本课为苏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卢沟桥烽火》一课,是阅读理解中的一篇文章。

此篇文章被列为全国中小学生必读的优秀课文之一,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其情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和过程;•理解文章中的一些较为复杂的词语;•掌握文中的主要思想和写作手法;•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1. 教学内容•课文导读•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和过程•文章中的主要词语解释•课文学习•课文理解与解析•思考与讨论•作业布置2. 教学过程1.预习让学生在预习中根据标题推断文章内容,通过与同学讨论,共同猜测文章的含义。

2.课文导读通过朗读教材中的导读,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卢沟桥事变的背景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和相关历史事件,增强学生对本文的文化背景的认识。

4.文章中的主要词语解释对文章中的较为复杂的词语进行解释和讲解。

5.课文学习引导学生用口语化的方式进行课文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内容的含义。

6.课文理解与解析通过提问、分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及文笔技巧,加深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拓展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7.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并进行讨论,使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力量。

8.作业布置为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布置相关的作业。

三、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书写作业、口头表达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考评,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活动所做的反思和总结,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卢沟桥烽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卢沟桥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2.熟悉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和影响;3.能够理解并感悟卢沟桥事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牺牲和教训;4.培养学生尊重爱护和平的思想和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告知学生哀痛历史的严肃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兴衰。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卢沟桥事变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2.激发学生的国家意识,培养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铁的信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拉家常,轻松谈论东北大米的口感,营造浓浓的乡村气息,把学生从喧嚣的城市带到大自然的怀抱中来。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在和平年代,我们无法想象发生的战争、烽火等大事会对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2. 情境教学(1)学习材料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第二册《成语故事》第四篇——《卢沟桥的火》。

(2)学习目标•了解卢沟桥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相关人物;•熟悉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和影响;•能够理解并感悟卢沟桥事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牺牲和教训。

(3)学习过程:首先,教师通过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新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卢沟桥事变是发生在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历史荣耀时期中,是抗日战争的开端。

其次,让学生听教师读《卢沟桥的火》这篇文章。

再次,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讨论:“如果你在场,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况出发思考问题。

3. 体验教学(1)学习材料卢沟桥事变相关音乐视频资源。

(2)学习目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和背景;•了解卢沟桥事变对国家和民族的伤害;•能够体验抗日民族英雄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3)学习过程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观看卢沟桥事变的相关音乐视频资源,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让学生体验抗日民族英雄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在听完后,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反思卢沟桥事变带给国家和民族的巨大牺牲和教训。

4. 复习点拨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复习,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思考和心得。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烽火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烽火

苏教国标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卢沟桥烽火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记忆本单元生词、词组及句型;2. 能够正确运用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卢沟桥事变的过程;3. 能够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和国家的重要事件。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记忆本单元生词、词组及句型;2. 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单元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卢沟桥事变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在教室内挂上一幅展示卢沟桥事变的图片,预备一个视频或音频作为课程结束时的总结。

【导入】教师首先抛出一些问题来导入课程内容:1. 你们知道卢沟桥吗?2. 你们知道卢沟桥事变吗?3. 你们知道这是中国的一件重要历史事件吗?4. 你们想知道更多的信息吗?【讲解】1. 请学生们跟随教师一起读本单元的课文,注意关注生词、词组及重点句子。

2. 教师介绍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并引导学生理解。

3.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描述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并汇报成果。

【练习】1. 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描述卢沟桥事变的过程,并以小组为单位发表自己的观点,每个小组需要用15~20分钟进行讨论。

2. 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适当的给予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总结】1. 教师播放一个视频或音频,总结卢沟桥事变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检查一下学生对这个话题的掌握情况。

3. 教师可以结合这个话题,对学生进行知识问答活动,巩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

【作业】请学生们回到家中,通过网络搜索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有关抗日战争和它所带来的影响。

并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谈谈你对这段历史的看法。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卢沟桥烽火 苏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5.卢沟桥烽火 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材分析】《卢沟桥烽火》是十二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叙述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课文主要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生动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始末,我们从阅读中能够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从而也就能分析出日本侵略者挑衅的原因。

文章通过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侵略者的丑陋嘴脸和我国守军的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显示出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

【学情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他们的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所以对于本篇在抗日战争背景下发生的“卢沟桥事变”理解照教学目标有一定的差距。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多加以介绍背景知识,并从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深入感悟文本的表现手法,从中领悟写作手法的精妙。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课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以这个思路,可按课文的时间顺序进行教学。

第一自然段从“九一八”事变说起,介绍了卢沟桥事变的背景,可采用通读全段找关键词的方法进行教学。

课文二到五自然段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着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大罪,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再听赏有关录音视频,找出描写敌我双方的行为、语言等的词句,通过对比手法来突出侵略者的丑恶嘴脸与我国守军顽强抵抗、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反复品读后,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再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按时间顺序复述“卢沟桥事变”的始末。

(江苏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案

(江苏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案
五、课后拓学,积极开展系列的语文活动。
自卢沟桥烽火燃起以后,中国人民又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艰苦抗战,其间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这些都是鲜活的教育材料,课后积极引导学生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开展这样一些活动:
(1)制作一张史料卡片;
(2)把卢沟桥事变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从中体会我国守军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备课手记
课题
卢沟桥烽火
执教日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攻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时间顺序能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课文(第2-5自然段)具体叙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其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中国军民顽强抗击的场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1.让学生读一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事件的来龙去脉。
2.圈画出描写敌我双方表现的词句,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3.组织小组交流。
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引导学生体会我军的英勇顽强和侵略者的蛮横狼狈。
②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③有感情地朗读,再次体会我国军民的同仇敌忾、英勇顽强。
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侵略者蛮横无理而遭到惨败的可耻下场。
4.再次朗读,加深体会。
5.小组学习活动:编写提纲,练习复述。
训练学生按照时间的顺序,清楚地讲述“卢沟桥事变”的主要内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按照时间和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描述敌我双方神态举动的关键词语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侵略罪行,激发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事变”的史实。

2. 教学难点:
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的背景,从而引出“卢沟桥事变”。

2. 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 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自由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为什么要进攻卢沟桥?
学习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体现了什么?
学习第三段:自由读,画出写日军和我军的词语,思考这样写的好处。

学习第四段:卢沟桥事变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 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总结:“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5. 布置作业:
查找其他有关“卢沟桥事变”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这段历史。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5 卢沟桥烽火|苏教版 (4)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5 卢沟桥烽火|苏教版 (4)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关键词句感受敌我双方表现,激发对侵略者憎恨和对我军民打击侵略者行为的敬佩。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方面:1、激发学生的爱国心。

2、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军的崇敬之情。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难点: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记得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

所以同学们,虽然我们生活在新时代,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翻开那段国人刻骨铭心的历史。

二、板书课题:1、(卢沟桥:用蓝色粉笔书写;烽火:用红色粉笔书写,并且写成火苗样子,增强感官刺激)。

齐读课题两遍。

2、解题。

师:上节课老师已经请大家搜集资料,那么谁来告诉老师卢沟桥在哪里?烽火原来是什么意思?在本文又是什么意思?生回答。

师小结:是啊,1977年7月7日那天,这里燃起了战火,那么交战的双方都有谁?原因又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这篇课文的大概意思是什么?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三、指名回答以上问题。

1、师:为了更好的了解那段历史,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在学之前,我们先来复习文中的生字词。

2、出示小黑板:蚕食挑衅偷偷摸摸同仇敌忾蓄谋已久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如火如荼3、指名读。

重点指导:挑衅和如火如荼的意思和荼的写法。

四、重点学习学习2—5小节,感知事件的原委,体会日军的卑鄙,驻军的正义。

(一)自由读2—3小节,说说你从这两小节中获得了什么信息?(二)交流:要点:1、敌人蓄谋已久,“搜查”只是借口,夺下卢沟桥是真实目的。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优秀教学设计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火花,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4.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剧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5.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热爱祖国,珍视和平,树立民族自豪感。
2.学习先烈们的英勇精神,培养勇敢、坚强的品质。
4.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表现的英勇、团结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卢沟桥事变的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故事导入法,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
2.精讲细读,深入分析
-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对生字、词语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合作探究,交流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情感体验,价值引领
-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课文中所表现的英勇、团结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富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填空、选择、简答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卢沟桥事变的背景、经过、历史意义等方面的知识。
2.作业形式多样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写作、绘画、思考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卢沟桥烽火》教案] 苏教版六下卢沟桥烽火(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教学重点]目标中的2、3,目标1中的造句。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主要板书计划]卢沟桥烽火敌军我军7月7日深全副武装喝问气势汹汹严词拒绝首先还击第二天凌晨人仰马翻同仇敌忾狼狈举、冒当天晚上抱头鼠窜悄悄可耻下场英勇顽强[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1、抄写词语。

2、填写成语。

3、造句。

4、组词、多音字组词。

[课外]1、抄默词语2、把课文复述给父母听3、完成练习册。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习情况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1.听歌曲<松花江上>2。

揭题质疑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解决问题: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四、作业(1)抄写词语(2)解释加点字同仇敌忾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如火如荼猝不及防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第一、第二段,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第二段。

3、能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一、复习出示词语,指名读。

1.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训练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

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卢沟桥的战略地位)2、学习第二段。

(1)读每二段,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2)交流并板书: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3、细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敌我双方的关键词语。

按三个时间,分别交流圈画的词语,并说说从中体会出了什么?交流并相机板书:1937年7月7日深夜日军我军全副武装喝问气势汹汹严词拒绝首先还击通过理解这些词语,让学生体会这显然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行为指导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

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计划的。

第二天凌晨日军我军人仰马翻同仇敌忾狼狈举、冒通过理解震耳欲聋吼叫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的画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我军的表现,体会我国守军不怕强敌的英雄气概。

通过理解人仰马翻等词语来体会在我军面前,侵略者必然遭到的惨败的下场。

当天晚上日军我军抱头鼠窜悄悄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我军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及敌人的可耻下场。

指导朗读(5)换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听录音,加深印象看板书,同桌互相复述指名复述(6)小结第三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第三、第四段。

2、指导造句。

一、复习1.指名说说九一八事变后的中国局势及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2.指名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过渡:日寇岂肯就此罢休?二、继续精读训练1.学习第三段(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交流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急之时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及声援(3)指导朗读好这一自然段2.学习第四段(1)自由读,读不懂的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解疑。

(4)讨论,引导学生体会抗击侵略者战斗的激烈。

三、指导造句1.逐步(1)指名读带有逐步的句子(2)这里的逐步是什么意思?(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么样?(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2.万籁俱寂四、延伸作业搜集一个战争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其他同学听,从中体会军队的善战和战士的英勇。

教后感: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所以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这一重点组织教学。

而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是一篇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所以我重视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训练。

实践证明,朗读确实是学习此类教材的好途径。

(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1.听歌曲《松花江上》。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3.揭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板9课题)4.解题:指名读烽(f6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5.设疑。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二、初读指导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kouxiaodie日寇硝烟哭爹喊娘①开火车读。

②指名读。

③齐读。

④去掉拼音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3)指导分段:①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第二课时1.出示词语,指名读。

魔爪咽喉挑衅日寇控制号召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二、精读训练1.学习第一段。

同仇敌忾猝不及防万籁俱寂如火如荼(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3)这一段写了什么?①九一lk事变后的局势,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②卢沟桥的战略地位:学生指出人体中咽喉的位置。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就是卢沟桥事变的起因。

2.学习第二段:指导朗读第2、3自然段,读出日寇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

指名读评议,齐读。

小结:可见,事变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

第二天凌晨敌军我军人仰马翻同仇敌忾狈举、冒理解震耳欲聋、吼叫、疯狂及联系电视、电影、书报上面来体会日寇的残暴。

通过理解同仇敌忾、冒着炮火来体会我国守军不畏强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气概。

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学习第三段:(1)自由读第三段,说说读懂了什么(2)交流。

①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

联系前文谈谈自己的理解指名读,体会形势之危急。

②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指导朗读:天津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连用三个!?③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自由读,齐读。

重读迅速、成群结队、夜以继日、纷纷、大批会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渎,渎刁;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①序幕:本指多幕剧第一幕前的一场戏,用以介绍剧中(3)我们可以说逐步怎样?(逐步提高,逐步开展工作)(4)用逐步说一句完整的话。

(1)指名说说万籁俱寂的意思。

(2)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万籁俱寂?(3)用万籁俱寂说一句话。

5、小结卢沟桥事变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

历史和剧情发生的原因。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我军将士同仇敌忾,奋起还击,侵略者遭到可耻的残败。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