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秋水》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不辨牛马(雄 壮开阔)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 之美为尽在己
对 比
北海:不见水端 (辽阔无边)
对 比
于是焉河伯自叹不如,吾长见 笑于大方之家
黄河与北海之比
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之比
主题探究
学生甲:《秋水》一文使我认识到骄傲
自满会束缚我们前进的步伐。 学生乙:学习《秋水》一文后,我更深 刻地意识到, 人要有自知之明。 学生丙:学习了这篇文章,我懂得山外 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 尽 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不 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 危险 表被动,被 得大道的人 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 到达 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 于大方之家。”
文言文知识
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句式
古今异义词:
庄子淡泊名利,向往那种不受任何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庄子思想
1、主张“天道无为” 的思想 2、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 论 3、主张无条件的精神 自由
寓言: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 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 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 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 理或教训。
朗读课文
《秋水》诵读
一、读音辨正:
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倒装 以为莫己若 句式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分析一词多义现象
两涘渚崖之间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泾流之大
(代词,这样)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宾语前置的标志) 我之谓也 之 野语有之曰
(代词,这样)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介词,相当于“在”) (介词,引出行为的对象) (介词,引出动作发出的主体)
2.课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 示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 就难免贻笑大方。
反馈练习
【练习解答】二、 1.在这个时候,河神高兴起来,他认为天下盛
美的东西都聚集在自己身上。 2.在这个时候,河神方才转过脸来,对着海神 若仰首慨叹。 3.“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 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4.“我将长久被修养极高的人耻笑。”
(1)百川灌河: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2)至于北海:古义:到达。今义:指达到某种程 度,或表另提一事。 (3) 始旋其面目: 面目:古义:脸。今义:相貌。 (4)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深明大义的人,或专通某种学问的人。 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指出下列词语的活用现象
练习(三)一词多义
若 ①望洋向若而叹 ②以为莫己若者
名词,海神。
动词,如,及 ,比得上。
闻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动词,听到。 名词,学识,学问。 ②少仲尼之闻
泾流(jīng )
两涘(sì 渚崖(zhǔ ) 且夫(fú 伯夷( yí ) 我睹( dǔ 殆 ( dài )
) ) )
请翻译课文:准确翻译重点词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 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 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 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 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简介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
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 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 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 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 称“老庄”。
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
巷,常向人借粮,自织草 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 甘愿闲居独处。庄子认为 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 别,无论大小、贵贱、寿 夭、生死、善恶、得失、 荣辱都是相对的。
思考讨论
①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 ②河伯为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 叹”? ③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 家” ? ④河伯引“闻道百,以为莫己若”的作用 是什么? ⑤河伯引“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的 作用是什么?
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1、对比手法的运用。
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用了对比的手法,如 将黄河的壮阔与北海的广阔作比较(前者是“百川 灌河”,“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后者是“ 难穷”,“不见水端”),还将河伯前后的认识作 了对比(“欣然自喜”——“望洋自若而叹”)。 这种手法的运用,使人觉得文章通俗、明白、形象 易懂。 2、设喻说理,以小见大。 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通 篇都在设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大小都是 相对而言的,告诫人们不能囿于己见而骄傲自大。 此篇用河神见海神为喻,阐述深刻的哲理。
秋水时至:
以天下之美为尽 在己
时,按时,名词作状语。
美,盛美的东西,形容词为 名词。 顺流而东行:东, 向东,名词作状语。
少仲尼之闻, 少,认为……少,小看。形容词
作动词;
而轻伯夷之义者: 轻,认为……轻,轻视,形容词
作动词。
返
特殊句式: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判断句 者,……也) 倒装句 被动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句。宾语 “己” 置于动词谓语“若”的前面) 我之谓(宾语前置句,用“之”把宾语提前)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见……于…… 表示被动,可译为“……被……所”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于 至于北海 见笑于大方之家
出自本文的成语
望洋兴叹: 仰望海神而兴叹。指在伟大的事物 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 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贻笑大方:让内行人见笑。
成语运用
(贻笑大方指被行家讥笑, 本身含被动语气。)
1、他拿自己那篇不像样的文章到处炫 耀,也不怕被大家贻笑大方。 (错) 2、我们面对这次比赛高手如云的现状, 只有不断加强练习,否则只会贻笑大 (对) 方。 3、面对出国留学的高额费用,他们一 (对) 家只得望洋兴叹了。 4、终于,他看到了让他神往、气势磅 礴的大海,他忍不住望洋兴叹起来。 (错)
练习(一):
3、下列划横线词古今同义的一 项是( D)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至于北海 C、见笑于大方之家 D、以为莫己若者
练习(二)
1、、对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轻伯夷之义(轻视) B.少仲尼之闻(名声) C.吾非至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D.我之谓也(说的就是我)
练习(一):
1、下列红色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A、秋水时至 时,季节这里用作状 语,是“按季节”的意思。 B、旋其面目 旋,掉转。 C、野语有之曰 野语,粗俗的话。 D、不见水端 端,尽头。
练习(一):
2、与“莫己若”句式相同的一组 是( A ) A、子曰:何陋之有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皆朝于齐
你同意以上的说法吗?为什么?
寓意:
1、人贵有自知之明 2、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 3、谦受益,满招损 4、克服主观性防止片面性 5、自大源于无知 6、知耻近乎勇 7、有比较才有鉴别
反馈练习
【练习解答】
一、1.河伯对自己的认识由“欣然自喜,以天下之 美为尽在己”到“望洋向若而叹”认为野语说的就是 他,并严格剖析了自己,无情地批评了自己,最终还 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浅陋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他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他看到了北海的壮阔 ,此其一;其二,他善于将黄河与北海作比较,将自 己与海神作比较,在比较中看到自己的不足;最后,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具有勇于自我批评的精神。
黄河 用在句中,舒缓语气 这样 通“径” 在这个时候 通“辨”分辨 形容词尾 认 盛美的东西, 向东,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 脸朝东 形为名 到了 抬头仰望的样子 海神若 名为状 面孔 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
按时, 名为状 认为
宾语前置的 这样 小看,形作动 轻视,形为动 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 认为 没有谁 标志 说 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
秋 水
《庄子》
《庄子》简介
庄子简介
文言文知识 本文成语 思考讨论 主题探究
《庄子》简介
《庄子》又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 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外篇》十五 篇, 《杂篇》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自撰, 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庄子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 构思巧妙,言辞瑰奇,善用寓言 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 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二)思想 下面的故事蕴含了庄子的什么哲学思想?
故事一:《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
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 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 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 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 )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 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 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 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