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旅游区总体规划(2011年)
2012年神农架林区政府工作报告

林区十一届人大(40)一次会议材料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1月7日在林区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林区人民政府区长周森锋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林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林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五年来政府工作回顾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林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林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一园四区”发展战略,与时俱进,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林区十届政府任期的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保护与发展的新局面。
(一)加快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预计201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3亿元,是2006年的2.1倍;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1亿元,是2006年的3.4倍;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9.94亿元,是2006年的5.2倍,接待国内外游客295.6万人次,是2006年的3.3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是2006年的2.7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3亿元,是2006年的2.2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31.14亿元,比2006年末增加23.6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6.62亿元,比2006年末增加5.4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318元,比2006年增加553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18元,比2006年增加2124元。
(二)实施科学保护,生态地位日益凸显严格规范资源管理。
优化森林防火管理体系,实现连续31年无较大森林火灾和重大森林病虫害。
切实加强动植物保护,严厉打击各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犯罪行为。
成立湖北省金丝猴保护研究中心,金丝猴数量增至1280余只,种群增加到8个。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成为首批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并被纳入全国2010年到2020年生物多样性国家行动规划的首批建设范围。
加大矿产资源整顿力度,有效监管矿产资源运销。
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耕地总量保持动态平衡。
稳步推进生态建设。
巩固提升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成果,新造林1.55万亩,封山育林54.5万亩。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6年修订)的批复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6年修订)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6.16•【字号】鄂政函〔2017〕85号•【施行日期】2017.06.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省人民政府关于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6年修订)的批复鄂政函〔2017〕85号恩施州人民政府:你州《关于审批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6年修订)》(恩施州政文〔2017〕4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恩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6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恩施市地处武陵山区,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城市之一。
《总体规划》的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城市发展实际,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在退耕还林、扶贫搬迁、移民建镇、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先行先试,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逐步把恩施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的武陵山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三、恩施市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州市同城,恩施州人民政府同步组织编制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城镇体系规划》,是州域市、县规划建设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内,州域将形成以恩施市城区(含龙凤新区)为州域中心城市,利川城区、来凤县城为州域副中心城市,“一主两副三组群五节点、‘工’字型主轴”的城镇空间结构。
四、《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包含龙凤镇及中心城区舞阳坝、六角亭、小渡船街道办事处范围内的31个村及居委会,面积为308平方公里。
五、重视城乡统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要注重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对接协调和共建共享,加强产业发展、空间布局、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方面协调对接。
神农架

位置
•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东与湖北省保康县接壤, 西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南依兴山、巴东而濒三峡, 北倚房县、竹山且近武当,地跨东经109°56′-110°58′,北纬31°15′--31°75′,总面积3253 平方公里,辖5镇3乡和1个国家级森林及野生动物类 型自然保护区、1个国有森工企业林业管理局、1个国 家湿地公园(保护区管理局、林业管理局和湿地公园 均为正处级单位),林地占85%以上,总人口8万人。 神农架是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制,直属湖北省管辖, 是我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
神农架是中国内陆唯一保存完好的一片绿洲和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的 一块绿色宝地。它所拥有的在当今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保持完好的亚热 带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富特色的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动植物区系 成分丰富多彩,古老、特有而且珍稀。苍劲挺拔的冷杉、古朴郁香的岩 柏、雍容华贵的桫椤、风度翩翩的珙桐、独占一方的铁坚杉,枝繁叶茂, 遮天蔽日;金丝猴、白熊、苏门羚、大鲵以及白鹳、白鹤、金雕等走兽 飞禽出没草丛,翔天林间。一切是那样地和谐宁静,自在安详。这里还 有着优美而古老的传说和古朴而神秘的民风民俗,人与自然其同构成中 国内地的高山原始生态文化圈。神农氏尝草采药的传说、“野人”之谜、 汉民族神话史诗《黑暗传》、川鄂古盐道、土家婚俗、山乡情韵都具有 令人神往的诱惑力。这里山峰瑰丽,清泉甘冽,风景绝妙。神农顶雄踞 “华中第一峰”,风景垭名跻“神农第一景”;红坪峡谷、关门河峡谷、 夹道河峡谷、野马河峡谷雄伟壮观;阴峪河、沿渡河、香溪河、大九湖 风光绮丽;万燕栖息的燕子洞、时冷时热的冷热洞、盛夏冰封的冰洞、 一天三潮的潮水洞、雷响出鱼的钱鱼洞令人叫绝;流泉飞瀑、云海佛光 皆为大观。
神农架白色动物有白雕、白獐、白 猴、白鹿、白松鼠、白蛇、白乌鸦、 白龟和白熊等。
(完整版)株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株洲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5年)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节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株洲市市域范围,包括株洲市区天元、芦淞、荷塘、石峰、云龙五区及其下辖炎陵县、茶陵县、攸县、醴陵市、株洲县五县(市),共有140个乡镇,2225个行政村.市域总面积11262㎞2,其中市区面积535㎞2.第二节规划时限一、近期:2011—2015年(开发建设期)着重开发具有启动和引导功能的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对整个株洲市旅游业发展能起到启动和辐射作用的炎帝陵、云峰湖、神农城等重点旅游项目,以此作为株洲旅游业的骨干脉络,初步形成株洲旅游特色。
二、中期:2016—2020年(发展开拓期)着重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开拓,完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及配套旅游产品等各建设项目,应在进一步完善重点产品与重点项目、形成精品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储备旅游资源,形成旅游产品序列,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初见成效。
三、远期:2021—2025年(整合提升期)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变动,对旅游产业结构体系进行整合、提升,逐步提高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的比重,提质增效,增强各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旅游支撑和保障体系。
第三节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1994;《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务院,2006;《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1998;《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务院,2009;《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建设部,1993《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林业部,1994;《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9;《湖南省旅游条例》,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8。
旅游区总体规划

第一章旅游业现状1.规划范围与现状三峡小峰旅游区(以下简称小峰旅游区)规划范围东起黄花乡与分乡镇分界线,西到白马大峡谷,北到雾渡河烧香岩,南到小溪塔街太阳山。
规划区主要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中部黄花乡境内,包括雾渡河烧香岩、夷陵区小溪塔街的金狮洞和太阳山三个景区,总面积约300 km2。
小峰旅游区所在的黄花乡地处宜昌市夷陵区西北近郊,与小溪塔街道办事处、雾渡河、乐天溪、下堡坪、分乡、龙泉等乡镇以及远安、当阳等县(市)相邻。
省道宜秭(宜昌——秭归)公路、宜保(宜昌——保康)公路交叉穿境而过,乡政府与区政府所在地小溪塔距离12km。
黄花乡2001年由原黄花乡、上洋乡8个村、小峰乡21个村合并而成,现辖39个村,312个村民小组,12688户3938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94户2499人。
全乡国土面积352 km2,其中森林管护面积25.8万亩,耕地面积3.5万亩。
乡域内平均海拔550m,最高海拔1224m,最低海拔150m。
小峰旅游区区位优良,南接旅游名城宜昌市,北通昭君屈原故里和神农架林区,旅游区距世界第一大坝——三峡大坝约30km。
本旅游区交通便利,省二级公路宜秭线(宜昌——秭归)、宜保线(宜昌——保康)穿境而过。
小峰旅游区始建于1990年,拟开发景点68处,已经开发巴人悬棺、情人泉、银谷度假村、白果树瀑布、马铃岩、夏令营、贵苑山庄、野人谷漂流、古龙溪漂流、三峡古兵寨等景点10处,已形成景区面积50 km2,形成了日接待游客近万人的能力。
目前,小峰旅游区有接待能力的大小饭店68家,可供数千人食宿;有中小型会议室16个,最大会议室可容纳150人会务;有天然、人工游泳池3处,水域面积50000 m2;有大小停车场18处,最大的占地面积4000m2,最小的占地面积400 m2;固定资产已达8千万元人民币。
小峰旅游区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三条旅游线路:寻悬棺古谜——探情人奇泉——观白果树瀑布一日游;访巴人——登兵寨——游天河——宿银谷两日游;探情人——访巴人——观马铃——住银谷——游古龙——宿贵苑三日游。
神农架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路

近年来,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迅速发展,并成功地进行了生态旅游景区建设领域的有益探索,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以及旅游者、旅游景区、地方政府、社区居民之间关系的和谐变化,日益引起国内外旅游界的关注。
为此,总结和研究一个阶段我们所开展的生态旅游景区建设成功经验和优秀做法,探讨如何进一步寻求和推进生态旅游景区开发的成功之路是十分必要的。
以神农架旅游景区为平台,通过我们对近年来在生态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探索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探讨博大精深的生态旅游景区内涵,加深对旅游景区生态化发展道路的认识,倡导加大建设一流的生态旅游景区的力度。
国家林业局批准的《总体规划》,将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确定为70467公顷,分为核心区38425公顷、缓冲区9380公顷、实验区22662公顷。
据神农架林区负责人谭徽在介绍,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极大限度地考虑了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与发展,妥善处理自然保护与社区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的关系,为自然保护区的长远发展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拥有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区内动植物种类丰富,其中不乏古老、特有而珍稀的品种。
神农架旅游景区按照先开展可行性论证,再确定规划模式,然后制定规划和安排布局,最后实施规划,并在操作中合理进行规划跟踪调整的总体惑路,至始至终禀持和谐自然、保护性开发、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立足于景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融合神农架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在尊重自然、尊重乡土、尊重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函内外先进建设经验,多方咨询和聘请专家学者教授,科学编制了《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5—2462014)))、《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趣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神农顶景区旅游解说系统规划与标识标牌设计》、《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官门山珍稀植物保护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规划文本,从基础工程、保护培育、风景游赏、典型景观、游蔓设施、社区调控、经济引导、土地利用、分期发展等方面构成了生态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科学完整的规划体系。
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旅游SWOT分析与发展战略

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旅游SWOT分析与发展战略黄德林; 李明起; 李千惠; 刘芳璐【期刊名称】《《安全与环境工程》》【年(卷),期】2019(026)006【总页数】6页(P50-55)【关键词】神农架国家公园; 生态旅游; SWOT分析; 发展战略【作者】黄德林; 李明起; 李千惠; 刘芳璐【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37“国家公园”的概念最早于1832年由乔治·卡特琳针对美国西部开发的设想将印第安文明和自然环境相融合时提出。
1969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进一步确定了其功能属性,主要包括科学、教育、休闲等具有目的性和典型意义的自然区域。
国家公园与生态旅游发展的有效结合,是以美国黄石公园的建立为标志,同时也意味着国家公园生态旅游产业的初步形成。
生态旅游产生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之下,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会(IUCN)提出。
我国对于“生态旅游”的研究,起步晚、领域狭窄,针对其定义不同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
张广瑞[1]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的特殊形式或者产品。
而国际生态旅游社区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有责任感的自然旅游,主要通过保护环境与当地社区的联合来共同保护的模式,为当地居民谋福祉。
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生态旅游”定性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社区居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
关于如何有效地推动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始终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法律制度的完善、管理措施的实行以及将生态旅游融入社区建设等角度来研究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成果。
在完善法律制度的建设和管理方面,Sriarkarin等[2]认为能够有效实现资源保护与管理相协调的国家公园资源保护分区研究还非常匮乏,需制定并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措施,形成综合的管理框架;Khan[3]在研究印度国家公园的基础上指出国家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其严格的管理手段;Buultjens等[4]认为一旦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会对国家公园的环境保护造成压力和负面影响;朱华晟[5]通过研究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制,认为应该加强政府的主导地位和参与力度,并可以鼓励第三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
神农架林区“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神农架林区“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神农架林区旅游委员会二○○五年六月编制依据:1、神农架旅游总体规划(1999-2010)武汉大学2、神农架林区“十五”旅游业发展规划3、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15)华东师范大学4、湖北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5、关于加快旅游业化发展进程的决定(神发[2005]1号)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6、关于深度开发旅游产业打造原生态国际旅游品牌的讨论纪要([2005]1号)神农架林区党委7、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面推进“一园四区”建设而努力奋斗(谭徽在同志在林区党委九届二次全会上的报告 2004年9月12日)目录一、“十五”旅游业发展情况〃〃〃〃〃〃〃〃〃〃〃〃〃〃〃〃〃〃〃〃〃〃〃〃〃〃5(一)主要特点〃〃〃〃〃〃〃〃〃〃〃〃〃〃〃〃〃〃〃〃〃〃〃〃〃〃〃〃〃〃〃〃〃〃〃〃〃〃5(二)基本经验〃〃〃〃〃〃〃〃〃〃〃〃〃〃〃〃〃〃〃〃〃〃〃〃〃〃〃〃〃〃〃〃〃〃〃〃〃9 (三)存在问题〃〃〃〃〃〃〃〃〃〃〃〃〃〃〃〃〃〃〃〃〃〃〃〃〃〃〃〃〃〃〃〃〃〃〃〃11 二、“十一五”旅游业发展战略〃〃〃〃〃〃〃〃〃〃〃〃〃〃〃〃〃〃〃〃〃〃12 (一)发展环境及趋势〃〃〃〃〃〃〃〃〃〃〃〃〃〃〃〃〃〃〃〃〃〃〃〃〃〃〃〃〃〃12 (二)指导思想〃〃〃〃〃〃〃〃〃〃〃〃〃〃〃〃〃〃〃〃〃〃〃〃〃〃〃〃〃〃〃〃〃〃〃〃〃14 (三)发展原则〃〃〃〃〃〃〃〃〃〃〃〃〃〃〃〃〃〃〃〃〃〃〃〃〃〃〃〃〃〃〃〃〃〃〃〃〃15 (四)主要目标〃〃〃〃〃〃〃〃〃〃〃〃〃〃〃〃〃〃〃〃〃〃〃〃〃〃〃〃〃〃〃〃〃〃〃〃〃16三、“十一五”旅游业开发思路和区域发展布局〃〃〃〃〃〃〃〃〃〃〃17(一)开发思路〃〃〃〃〃〃〃〃〃〃〃〃〃〃〃〃〃〃〃〃〃〃〃〃〃〃〃〃〃〃〃〃〃〃〃〃〃17(二)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布局〃〃〃〃〃〃〃〃〃〃〃〃〃〃〃〃〃〃〃〃〃〃〃〃〃18(三)旅游明星镇建设〃〃〃〃〃〃〃〃〃〃〃〃〃〃〃〃〃〃〃〃〃〃〃〃〃〃〃〃〃〃〃19(四)“十一五”重点开发旅游项目〃〃〃〃〃〃〃〃〃〃〃〃〃〃〃〃〃〃〃〃20四、“十一五”旅游业市场开发规划〃〃〃〃〃〃〃〃〃〃〃〃〃〃〃〃〃〃〃23(一)目标市场定位〃〃〃〃〃〃〃〃〃〃〃〃〃〃〃〃〃〃〃〃〃〃〃〃〃〃〃〃〃〃〃〃〃23(二)客源市场开发战略、方针和对策及预测〃〃〃〃〃〃〃〃〃〃〃〃23(三)旅游产品促销策略〃〃〃〃〃〃〃〃〃〃〃〃〃〃〃〃〃〃〃〃〃〃〃〃〃〃〃〃〃25(四)旅游形象营销策略〃〃〃〃〃〃〃〃〃〃〃〃〃〃〃〃〃〃〃〃〃〃〃〃〃〃〃〃〃27五、“十一五”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划〃〃〃〃〃〃〃〃〃〃〃〃〃〃〃〃〃29(一)旅游交通规划〃〃〃〃〃〃〃〃〃〃〃〃〃〃〃〃〃〃〃〃〃〃〃〃〃〃〃〃〃〃〃〃〃29(二)饭店设施发展规划〃〃〃〃〃〃〃〃〃〃〃〃〃〃〃〃〃〃〃〃〃〃〃〃〃〃〃〃〃31(三)餐饮发展规划〃〃〃〃〃〃〃〃〃〃〃〃〃〃〃〃〃〃〃〃〃〃〃〃〃〃〃〃〃〃〃〃31(四)旅游商贸业发展规划〃〃〃〃〃〃〃〃〃〃〃〃〃〃〃〃〃〃〃〃〃〃〃〃〃〃〃32(五)文化娱乐发展规划〃〃〃〃〃〃〃〃〃〃〃〃〃〃〃〃〃〃〃〃〃〃〃〃〃〃〃〃〃32六、旅游环境影响评估与控制规划〃〃〃〃〃〃〃〃〃〃〃〃〃〃〃〃〃〃〃〃〃33(一)旅游区环境总体评价〃〃〃〃〃〃〃〃〃〃〃〃〃〃〃〃〃〃〃〃〃〃〃〃〃〃〃33(二)生态恢复建设措施〃〃〃〃〃〃〃〃〃〃〃〃〃〃〃〃〃〃〃〃〃〃〃〃〃〃〃〃〃34七、“十一五”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科技发展规划〃〃〃〃〃〃〃〃34(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34(二)旅游人才培养规划〃〃〃〃〃〃〃〃〃〃〃〃〃〃〃〃〃〃〃〃〃〃〃〃〃〃〃〃〃35 (三)旅游科技发展规划〃〃〃〃〃〃〃〃〃〃〃〃〃〃〃〃〃〃〃〃〃〃〃〃〃〃〃〃〃36八、“十一五”旅游业改革与对外开放〃〃〃〃〃〃〃〃〃〃〃〃〃〃〃〃〃〃〃37(一)改革与对外开放原则〃〃〃〃〃〃〃〃〃〃〃〃〃〃〃〃〃〃〃〃〃〃〃〃〃〃〃37(二)旅游招商引资〃〃〃〃〃〃〃〃〃〃〃〃〃〃〃〃〃〃〃〃〃〃〃〃〃〃〃〃〃〃〃〃37(三)旅行社改革与发展〃〃〃〃〃〃〃〃〃〃〃〃〃〃〃〃〃〃〃〃〃〃〃〃〃〃〃〃38 (四)国有企业改制〃〃〃〃〃〃〃〃〃〃〃〃〃〃〃〃〃〃〃〃〃〃〃〃〃〃〃〃〃〃〃〃〃38(五)旅游行业协会建设〃〃〃〃〃〃〃〃〃〃〃〃〃〃〃〃〃〃〃〃〃〃〃〃〃〃〃〃〃38九、“十一五”旅游法制建设与行业管理规划〃〃〃〃〃〃〃〃〃〃〃39(一)法制建设规划〃〃〃〃〃〃〃〃〃〃〃〃〃〃〃〃〃〃〃〃〃〃〃〃〃〃〃〃〃〃〃〃〃39 (二)企业诚信建设〃〃〃〃〃〃〃〃〃〃〃〃〃〃〃〃〃〃〃〃〃〃〃〃〃〃〃〃〃〃〃〃〃39(三)旅游市场秩序规划〃〃〃〃〃〃〃〃〃〃〃〃〃〃〃〃〃〃〃〃〃〃〃〃〃〃〃〃〃40十、“十一五”旅游业加快发展措施〃〃〃〃〃〃〃〃〃〃〃〃〃〃〃〃〃〃〃〃41 (一)政府主导,合力兴旅〃〃〃〃〃〃〃〃〃〃〃〃〃〃〃〃〃〃〃〃〃〃〃〃〃〃〃〃41 (二)增强旅游管理部门的执法和服务能力〃〃〃〃〃〃〃〃〃〃〃〃〃42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42(四)实施旅游业发展优惠政策,扶持旅游业快速发展〃〃〃〃43(五)积极培育旅游产业市场体系〃〃〃〃〃〃〃〃〃〃〃〃〃〃〃〃〃〃〃〃〃43十一、2010年—2015年旅游发展远景目标〃〃〃〃〃〃〃〃〃〃〃〃〃〃44“十一五”时期是神农架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也是旅游结构调整、产品转型、产业升级、体制创新“全面提升”的关键时期。
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

13 ................................................................................................................. )STAERHT(胁威 节四第
章 五第
52 ................................................................................................................. 测预场市源客 节二第 91 ........................................................................................................ 析分状现场市源客 节一第 91 ...................................................................................................... 测预与析分场市源客
章 十第
37 ................................................................................................................. 划规护救疗医 节七第 17 ................................................................................................................. 划规统系识标 节六第 17 ................................................................................................................. 划规厕公游旅 节五第 07 ................................................................................................................. 划规施设饮餐 节四第 96 .......................................................................................... 划规施设区务服待接游旅 节二第 96 ........................................................................................................ 划规门大园公林森 节一第 96 ...........................................................................................................划规施设务服游旅 07 ................................................................................................................. 划规施设宿住 节三第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加快构建战略支点的若干意见

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加快构建战略支点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北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9.06•【字号】鄂发[2011]29号•【施行日期】2011.09.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加快构建战略支点的若干意见(鄂发〔2011〕29号2011年9月6日)实施“两圈一带”战略,是省委、省政府在深化省情认识基础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和推动全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具体实践。
现就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加快构建战略支点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入推进“两圈一带”战略是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必然选择(一)深入推进“两圈一带”战略,是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根本途径。
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湖北时,首次提出把湖北建设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5年多来,省委、省政府继争取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又不失时机地作出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加快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决定,形成了“两圈一带”战略布局。
2011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再次视察湖北,要求我省紧紧把握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宝贵机遇,在新的起点上努力把湖北打造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湖北改革发展寄予的殷切期望和历史重托,是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上下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
“两圈一带”战略继承和发展了我省过去一系列发展思路,对局部战略进行整合和集成,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战略体系。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两圈一带”战略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深化和发展。
“两圈一带”战略既强调空间布局的整体性和资源的整合重组,又强调彰显区域特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既强调区域间的竞相发展和率先崛起,又强调区域间的合理分工和合作联动,形成圈圈相联、圈带互动、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0001]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0001]](https://img.taocdn.com/s3/m/1aa9afd9f61fb7360b4c659e.png)
蚀余景观 蜡烛石、穿窿岩、观音石、双笋石、桃石、牛头岩、分水石、蘑菇石、凯旋门
10 / 161
地质珍迹 长老峰丹霞地貌、上白垩统丹霞组剖面、穿岩构造盆地、鹞婆寨向斜、崖壁 X 节理、 山块垂直节理、通天洞-百丈峡-锦石岩大节理带、朝石顶一线天大节理带等断裂构 造、层控节理、穿层节理、群象出山东西向断崖群、沉积透镜体、岩层冲刷构造、 锦江-浈江河流阶地、卸荷节理、软岩侵蚀洞穴群及悬空危岩、锦石岩水平洞穴群、 网格状风化、蜂窝状风化、剥落、侵蚀基岩河床、河谷串珠状壶穴群、凹岸侵蚀岩 洞、龟背状龟裂风化、巷谷与线谷、打锣岩含泥块砂岩及风化窝穴、崩塌洞穴、基 岩沟谷壶穴、韶石顶巷谷群、黄沙坑棋盘状断块山群、崖壁竖向平行沟槽、王山坑 串珠状-棋盘状壶穴群
开发利用强度以及功能结构、空间布局、游客容量等内容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
批机关批准;对其他内容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备案。酽锕极額閉镇桧猪。
第四条 规划期限 2011-2025 年。
近期:2011-2015 年
中期:2016-2020 年
远期:2021-2025 年
第五条 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基于夜休闲的景区旅游集聚区规划设计——以神农架龙降坪旅游服务中心为例

探 讨 了 支撑 夜休 闲 活 动 的 规 划 设 计 措 施 。
[ 关键词] 夜休 闲;景区旅游集聚 区;规划设计;神农架 [ 文章编号] 0 6 0 2 (0 1 1 — 0 4 0 [ 1 0 — 0 2 2 1 ) 0 0 3 — 5 中图分类号] U 8 .8 [ T 9 4 1 1 文献标识码] B
T us ev e r l n go otm l Ce tnS e n nj a g i xmp / o rm S rc Ae P ni r c aL r i :h n o ga i p g a l i i a a nfN u ao iJ n n E e
W a n Hu n iu , a u nMi, a gLh a Zh oJ n
聚 区与旅途旅游集聚 区。显然,不同空间位 构 为目的的,其建设具有选择性。④集 中与
置的旅游集聚区会因周边资源 、交通、功能 、 分散 之 别 。景 区服 务设 施 需 在空 间 上分 散 布 设施等 的支撑条件的不 同,而有不同的规划 置,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景区,而旅游集聚区
强调产业的聚集。 建设思路 。 景区旅游集聚区的生存与发展与旅游景 其中,景 区旅游集聚 区是一种空 间位 置 邻近旅游景 区或被旅游景区包容的旅游集聚 区息息相关,在规划建设 中需注重与景 区体 区。根据集聚区功能与空 间的差异,景区旅 现以下3方面的衔接:①时间对接。一般景区 游集聚区还可细分为旅游综合服务型集聚区、 均具有较为鲜明的白天游览特征,故而景区
高的知名度。
产业对接。景区旅游集聚区应在产品
神农架林区旅游发展构想

之势 。近几年来 , 区旅游业逐渐取代林特产业成为主导型 林 支柱产业 , 同历 史同期水平相 比取得可喜 成绩 , 虽 但仍 然相 对滞后 , 任重而道远。 科学地制定林区旅游发展 的方 向, 扬长 避短 , 合理利用资 源 , 挥区域优势是 促进林 区旅游 经济腾 发 飞的关键所在 。
二、 神农 架林 区旅 游发展 建设 构想
神农架林 区旅游业 的发展 主要是建设好风景点和线路 , 提高接待能力 , 延长停 留时间与扩大消费 领域 , 步建成旅 逐
游 经 营 服 务 体 系完 善 、 配套 设 施 优 良 、 具 风格 特 色 的 发 达 独
3旅游资源丰富 , . 独具特色 。林 区旅游 资源以 自然性见
士大 都 是 以科 考 为主 , 有真 正 引起 旅游 客 源市 场 的 注意 。目 没 前 旅 游 对 外 宣 传 方 式 仅 限 于 路 边 招 牌 与 陈 旧 的旅 游 书 西靠 巴蜀 , 东望荆襄 , 南临三 峡, 北依武 当。由远古 时期 的一片汪洋大海经燕 山和喜玛拉 雅 山运动逐渐抬升形成 了多级台地 。 独特的区位形成巍巍神 农群 山, 茫茫原始林海 ; 显现 立体式小气候 ; 赋予 丰富矿产 、 水利资源 ; 造就天然动植物博物馆和活标本库 。独特的 区位
1 日游 可 开辟 六 条 线 路 . 一
奇药异材 、 奇洞异穴 、 奇景异观 、 奇传异 闻的风格特色 。对开
展度假 、 观光 、 、 探胜 揽幽 、 避暑 、 科考等活动极为有利 。 4 . 地方政府与旅游部门迫切希望发展旅游产业 。开发和
收 稿 日期 :0 0 0 — 3 2 1— 3 1
旅游网站的设计与实现(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旅游网的设计与实现姓名贺茂清所在学院湖北工业大学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指导教师周洁茹日期 20012 年 4 月 15 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院(系)湖北工业大学指导教师周洁茹职称学生姓名贺茂清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号设计题目旅游网的设计与实现设计内容、目标和要求(设计内容目标和要求、设计进度等)通过旅游网的设计与实现。
确立设计旅游网的建设目标和可行性,旅游网的需求分析技术方案设计,旅游网栏目的规划和功能以及网站的整体风格。
展示旅游区风景、突出旅游区特点,加强与国内外游客的联系和互动,有利于及时了解国内外的信息,有助于提高旅游各部门的管理水平,使旅游各部门运行更合理,从而实现高效的运转。
使游客通过对网站的浏览达到对景点有比较真实和丰富的了解,对景点本身做一个比较好的宣传和推广。
通过旅游网达到减轻管理费用,方便发布旅游信息。
整合旅游信息,定期通过数据分析了解游客的基本情况和变化情况。
提前做好各种准备,为旅游管理部门提供更加完善合理的旅游政策。
2012年3月21日开始编写论文,当天完成进度为全文的20%。
2012年3月22日跳过项目详细设计,完成全文55%。
2012年3月23日至2012年4月5日对项目详细设计。
完成全文80%。
2012年4月12日完成剩余项目设计,对项目整体进行调试。
2012年4月15日论文进入最后阶段。
对整个项目进行最后测试,测试结果良好,并对全文格式进行整合。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基层教学单位审核院(系)审核此表由指导教师填写院系审核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开题报告课题名称旅游网的设计与实现课题来源课题类型模拟课题导师周洁茹学生姓名贺茂清学号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题报告内容:(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及预期效果、目标,完成设计(论文)所具备的条件因素等。
)随着旅游行业的不断发展。
各家旅游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旅游各部门所需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业务操作中设计的各种线路情况,客户情况及旅游协作部门情况越来越复杂多变,只有加强对旅游资源的整合,统一管理,才能使旅游个部门更加合理,高效运转。
神农架简介

神农架概况神农架东西连巴楚,南北分汉江,群山巍巍,林海茫茫,是全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所辖地域面积3253平方公里,人口8.3万,森林覆盖率高达88%,保护区内达到96%。
神农架据传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搭架采药而得名,是北纬31纬度少有的一片绿洲和物种基因宝库。
神农架不仅因野人之谜引起世人的关注,更因为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地理气候、富集的旅游资源、瑰丽的自然及文化遗存令全球瞩目。
神农架更是是长江三峡岸边的原始森林,秦巴山脉东端的华中屋脊,始祖炎帝农耕文明开创地,千古之谜野人惊悚出没地,地球秘境野外金丝猴的乐园。
目前,神农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世界自然基金会“国际生物多样性研究”(Ecoreion200)确定的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是亚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点。
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区试点单位(10个之一)、中国首批“旅游强县(区)”等多张靓丽名片。
神农架已经建成神农顶、大九湖、官门山、神农坛、天生桥、天燕等6大景区。
神农架旅游资源以地文景观类、生物景观类和人文景观类为主,其中地文景观类有16个基本型,占中国旅游资源国家标准分类系统同类型的43.2%。
神农架旅游资源具有四大特征:一是多姿多彩,具有丰富性;二是和谐统一,具有整体性;三是原始古老,具有自然性;四是神秘奇异,具有神秘性。
神农架“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形成春观杜鹃、夏避酷暑、秋赏红叶、冬滑冰雪,独具特色的季节景观。
神农架旅游神奇、神秘、神圣的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搭架采药而得名。
神农架地处北纬31°,在这一纬度地区存在金字塔、百慕大三角、玛雅遗址、撒哈拉沙漠等诸多的世界未解之谜。
神农架不仅因野人之谜引起世人的关注,更因为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独特的地理气候、富集的旅游资源、瑰丽的文化遗存受到全世界的注目。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修改草案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修改 (征求意见稿)
长春市人民政府 二零一六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及战略 ...................................... 4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 6
ii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 ——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落实《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 “强化中部、构筑支点、区域联动”的战略部署,推进哈长城市群建设和长吉 一体化进程;为促进长春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构建绿色宜居城市,实 现 2020 年长春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目标;为集约有效使用土地,配套各项 基础设施,引导城市建设协调有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神农架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神农架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部,是国家级森林及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东西南北动植物种类过渡地带,保存有完整的第三纪孑遗植物,是全球少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具有极大的科研价值和生态意义。
开发神农架旅游资源,发展神农架旅游事业,这是国家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林区保护、建设事业步入科学轨道的必然趋势。
科学开发神农架旅游资源,应以对其资源情况的客观分析为前提,进而树立独具特色的旅游形象,设置别具一格的开发项目,还就对其开发条件做深入的考察,拟定切实可行的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本文试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些讨论,提出一点建议,仅供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同志进一步决策参考。
特点:其一,旅游资源在林区四大资源中的地位。
神农架拥有森林、水电、矿产、旅游四大优势资源,由于实行保护第一的方针,森林采伐和矿产开采都受到了严重限制。
水电是应大力发展的,但其属于小水电开发的范畴,难以形成影响全局的主导产业。
旅游资源的开发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首先,它以森林资源的保护为前提,又以促进保护为重要任务;其次,它包容性最强,可以带动百业兴旺。
原湖北省省长郭树言同志早在1992年就明确要求,“神农架应搞好保护,开发旅游,发展森工,开展多种经营”,确实富有远见卓识,自此以后,林区才开始将开发旅游资源提到优先的地位。
其二,神农架旅游资源在国际上的地位。
当今世界,中纬度地带的绝大部分土地都早已沦为沙漠,唯中国还保存着几块绿洲,神农架正是其中面积最大,代表性最强,保护最好的一块,其千奇万幻堪称“北纬30度之迹”的缩曩。
因此,它正日益强烈地引得举世瞩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才接纳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加入“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银行才决定在此援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点,国内外专家学者才一致呼呈在此建设多学科的课题研究、科学考察和教学实习基地,中国古老、珍稀濒危和特有生物物种的保存与驯育中心。
其三,神农架旅游资源在生态上的地位。
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现状及建议【精选资料】

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姓名:XX 学号:XXXXXXXX 专业、班级:旅游管理1203摘要:当前湖北神农架森林公园已经成为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虽然生物资源、自然景观极其丰富,可观性极强,然而其很多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针对神农架公园保护力度、交通状况、客源状况分析解读,认为神农架森林公园其实还有很多急需进一步改进的方面,期待对我国森林公园旅游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中国旅游神农架森林旅游发展对策森林旅游、回归自然、走进森林、在水泥都市生活太久的人们,太需要适当回归大自然,放松一下身心洗涤一下心灵了,人们以森林旅游这种特殊方式,来领略大自然的秀丽风光。
森林旅游是神农架林区经济腾飞的重要突破口和支撑点,也是神农架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功方式之一。
一、神农架林区森林公园的现状上个世纪90年代,神农架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
森林公园正成为展示神农架林业建设成就的窗口,在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92年原国家林业部以[1992]200号文件批复建立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24.55万公顷,设7个景区,49个景点.2000年6月,根据森林旅游发展的需要,神农架国家森林公园组建了神农架森林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总产值1109万元,2001年实现营业收入4500万元,接待各类游客18.6万人次,带动了景区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2002年7月,国家旅游局新世纪认证公司认证红坪景区为AAAA级景区。
二、神农架发展森林旅游业的优势神农架森林公园是当今世界中纬度地区唯一保存最为完好的亚热带原始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生态的完好性、生物的多样性、资源的丰富性、原始神密性和雄、秀、幽、野、美的垄断性世界级旅游资源,全区森林面积25.03万hm2,活立木总蓄积1198万m3,森林覆盖率73.7%。
是中国特有珍稀植物和北亚热带乔木树种最丰富地区,具有完整的森林植物群落和垂直带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旅游规划通则》、《鄂西生态 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神农架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纲要》、《湖北神农架土地利用规划(2006-2020)》、《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2005-2014)》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重要规划文件,以及神农架林区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以山地、森林、生态、神农文化为资源特色,以静修、康养、度假为主导方向的世界级 旅游目的地。
我国中西部地区旅游业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两型社会转型试验区,我国重要旅游综合 改革配套实验区,撬动湖北省旅游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点。 第 7 条 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国际知名的原生态旅游、全生态型静修度假旅游目的地;具有极高美誉度和知名度的国 家公园;高品质、高效益的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待服务基地 龙降坪、神农架滑雪场、桂竹园、柏杉园、小九湖生态营地、木鱼汽
新接待中心 车营地、新华汽车营地、下谷坪汽车营地、树顶旅馆
香溪河、板桥河
省级文保 犀牛洞遗址、川鄂古盐道神农架段、三闾书院、天观庙摩崖造像
单位
现有规模 神农顶(双神公路两侧 200 米范围内)、天生桥、香溪源、官门山、红 景区(点) 坪、天燕、犀牛谷、神农坛、杉后景区
3
其他地区
适度开发区
乡镇旅游接 木鱼镇、松柏镇、红坪镇、新华镇、九湖乡、宋洛乡、下谷坪乡
3、品牌目标 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地质公园; 国家(自然)公园; 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国家级绿色城镇(红坪镇、木鱼镇); 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红坪镇); 国家级精品旅游线路(三峡、神农架、武当山等联合申报一江两山国家级精品旅游线路) 上核心旅游地和重点服务基地。 4、社会、文化、环境目标 发挥社会功能,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和谐、文明神农架的建设; 创新旅游文化产业,促进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独具特色的神农架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保持与改善神农架地区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湖北省神农架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第 8 条 旅游产业发展路径 推进三个结合:将经济近期快速发展与中远期适度控制紧密结合,传统产业逐步替代与
新兴产业的快速培育有机结合,生态资源的局部开发利用与总体有效控制有机结合。
发展五大产业:在严格的生态保护和空间管制下,推进经济系统向生态化和绿色化发展, 走绿色生态经济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旅游业、有机农林特产业及其加工业、生物制药、花卉 园艺业、基因产业五大产业,逐步替代水电、矿产等传统产业,限制非生态型产业发展。
推进产业融合:以旅游业为主导,以多种生态型产业融合、生态要素集聚为特征,构建 旅游发展平台,将神农架建设成为旅游新产品、旅游新业态集聚的新型旅游目的地。
实施倍增式发展:通过垄断性、强吸引的精品旅游景区打造和特色旅游项目建设,以及 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完善,推动旅游产业倍增式发展的新格局。
高举高打,建设中国标杆式的生态旅游区:以创建现代生态型、特色化、效益型旅游产 业为目标,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体,以生态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为高端引领,将神农架 建设成为集新型生态旅游目的地、国际山地型度假地于一体,旅游业与相关生态产业融合发 展的新型旅游区,成为中国标杆性的生态型旅游区。 第 9 条 旅游发展战略
2、产业目标
按照实际旅游产业规模,2015 年接待游客 125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8.5 亿元,旅游 产业增加值占林区 GDP 的 25%;2020 年接待游客 240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46 亿元,旅游产 业增加值占林区 GDP 的 31%;2030 年接待游客 520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20 亿元,旅游产 业增加值占林区 GDP 的 35%。
i
湖北省神农架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 总则
第 1 条 规划性质 《湖北省神农架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是神农架林区 2011 年至 2030
年旅游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行动纲领,是林区政府对旅游业进行发展引导、景区建设、空间 管制和市场营销的重要依据。 第 2 条 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神农架林区行政管辖范围,包括松柏镇、阳日镇、木鱼镇、红坪镇、新华 镇、宋洛乡、九湖乡、下谷坪土家族乡 5 镇 3 乡,总面积 3215.83 平方公里。本规划将行政 区以外的,与本规划区紧密关联的神农溪景区在保护与利用上统筹考虑。 第 3 条 规划期限
旅游业成为神农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新型生态产业体系的龙头产业,实 现旅游富民的民生产业,提升鄂西圈和湖北省整体形象的窗口产业。
年份
表 1 神农架旅游发展预期指标(实际指标)
2015
2020
2030
接待游客量(万人次)
125
240
520
年均增长(%)
20
14
8
旅游收入120
3、适度开发区
主要包括现有的各村镇和新建的接待中心,可进行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集中建设,组织 和开展多样化的休闲、度假、娱乐活动。该区域通过一些工程措施尽量降低旅游项目建设对 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
4、优化发展区
主要包括矿产资源重点开采区和水电资源集中开发区。逐步降低矿产资源开发强度,适 度开发水电资源。该区域生态环境目标为结合环境修复措施保证生态环境质量不下降。
实施旅游发展的“十六字发展战略”:有限开发、高端引领、要素集聚、合作共赢。
有限开发:在严格的空间管制、项目准入管制和容量控制下,实施总体有效保护下的局 部开发利用。
高端引领:以原生态旅游、静修度假、特色文化旅游为高端产品引领,以高效率市场为 目标市场,实现产品精品化、市场高端化。
要素集聚:以特色旅游城镇、旅游度假区为中心,以旅游产业要素的空间集聚为导向, 构建基地,形成产业要素集聚平台。
湖北省神农架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管制分区
表 3 神农架空间管制分区 地域范围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
大九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
禁止开发区
地质灾害 松柏镇城区—阳日镇区、新华乡—莲花矿区、红花—鸭子口—板仓旅 高发区 游景区、下谷坪集镇—九湖乡集镇的公路沿线区
珍稀植被、珍稀动物的繁育基地
1、禁止开发区
主要包括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大九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 冲区,以及地质灾害高发区、珍稀植被与珍稀动物繁育基地、基本农田保护区。该区域以生 态修复、生态保育为主。区内不得开展任何与生态保护无关的活动,禁止游人进入,不得搞 任何建筑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入,维持自然栖息地和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 性和自然状态。该区域通过生态恢复和建设,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进 一步提升。
2、控制开发区
包括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大九湖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神农架国家地质 公园自然景观保护区等。该区域尽量不建旅游接待设施。其中地质景观典型区、原始森林、 省级文保单位、野生动物活动区域、河流湿地景观典型区域和现已具一定规模的景区(点) 可适度开发观光游览、生态旅游、科考科普、探险旅游、康体健身等产品,配套简单的游憩 设施和服务设施。
年均增长(%)
20
20
10
1
计划指标
表 2 神农架旅游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指标
2010 年基数
2015 年
2020 年
2030 年
GDP(亿元)
12.3
24.6
48.8
115
旅游产业增加值(亿元)
2.5
6.2
15.3
40
旅游产业增加值占 GDP
20.3
25
31
35
比例(%)
注:2015 年 GDP 预测指标采用《神农架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指标,2020 年 GDP 预测指标根据《神农架松柏镇总体规划(2007-2020)》中规划指标,并按照 2015 年 GDP 值进行调 整。旅游产业增加值参照《江苏省旅游卫星帐户体系》旅游增加值与总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估算。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目标与战略 ............................................................................................ 1 第三章 空间管制与旅游用地规划...................................................................... 3 第四章 旅游产品开发与引擎项目策划 .............................................................. 7 第五章 冬季旅游发展规划 ............................................................................... 10 第六章 旅游空间布局 ...................................................................................... 11 第七章 市场定位、形象塑造与营销策划 ........................................................ 15 第八章 旅游交通与服务体系规划.................................................................... 16 第九章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 18 第十章 区域旅游协作 ...................................................................................... 21 第十一章 旅游产业与社会发展规划................................................................ 22 第十二章 旅游建设项目与分期实施规划 ........................................................ 24 第十三章 管理体制设计与规划实施保障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