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一】第2节 液体的压强
《液体压强》教案(精选12篇)
![《液体压强》教案(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ea395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2.png)
《液体压强》教案〔精选12篇〕篇1:《液体压强》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和探究,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积极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以及亲密联络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有压强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猜测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教学用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视频:潜水艇,提出问题:问题:“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在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后出现了什么情况?〔整个外壳直径缩小了〕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液体的压强二、新课教学〔一〕引入探究课题1.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2.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3.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
〔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
提问:同学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那么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二〕猜测:学生考虑: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篇2:《液体压强》教案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局部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敏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比照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的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液体的压强学案1_初二物理教案
![液体的压强学案1_初二物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decfb1680203d8ce2f2474.png)
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教学重点: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提问讨论法教学用具:两端开口玻璃圆筒、侧壁开孔圆筒、液体压强计、烧杯、水、盐水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_,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另外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2.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________,其中液体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深度的单位是_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___.二、创设情境手上带上一次性塑料袋,放入水中,有何感觉?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本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展示汇报1.液体的压强(1)演示实验:有一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下端扎有橡皮膜,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将少量红色的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红色的水倒入玻璃圆筒,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演示:把水倒入侧壁在不同深度开有三个小孔的圆筒,观察水是否会从小孔流出,能流出说明什么问题?总结: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作用,对容器部有压强;对阻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也有压强.2.学生分组实验:液体内部有没有压强?这有什么规律呢?(1)介绍压强计: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侧壁,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 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2)探究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让学生把橡皮膜放入溶液中,看看在各个方向,各个深度是否会有压强?学生实验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填“有”或“没有”)压强的.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怎样来验证会影响液体内部的压强呢?引导学生使用以前用过的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be5472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5.png)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液体压强简称液压,是液体容器底、内壁、内部的压强。
因为液体的压强等于密度、深度和重力加速度常数之积。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篇1设计理念:本节内容是压强在液体物态中的体现。
因为该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少,并且还用到了密度和力的平衡的知识,所以对学生来说这是难点节。
《课程标准》中本节没做具体的要求,但由于压强在不同物态中表现的特点不同,其计算和测量也有区别,另外,液体压强密切联系固体压强和气体压强,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为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的压强知识,一定要重视本节内容的教学。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2.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知道计算公式;3.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2.体验和感悟游泳或泡澡时身体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3.通过连通器经历物理模型于生活又实践于生活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接受到科学态度的培养;2.密切联系实际,提高自身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3.通过船闸的学习,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利用物理模型推导公式。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光盘、微小压强计、连通器、水槽、水。
学生:关于带鱼的调查资料。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情景导入创设情境1.课前要求学生到水产市场上观察带鱼。
查阅资料,调查带鱼的生活环境。
课堂上描述观察调查结果:市场上没有获得带鱼。
带鱼生活在深海中。
2. 展示穿着抗压服的深水潜水员问题:1.为什么没有活的带鱼呢?2.深水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抗压服?学生交流讨论。
结论:那是因为液体中有压强。
(教学说明:新课导入环节的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的好奇心、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压强教学案
![第十四章第二节液体压强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57ccddad51f01dc281f133.png)
3、液体压强的计算:
公式:P =ρg h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连通器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
教学反思
课题
二、液体压强
备课人
目标描述
目标水平
记忆
理解
应用
综合
教学
目标
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V
V
V
重点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V
难点
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及密度的关系。
V
教具
演示
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等
学生
压强计、200mL的量筒、水、盐水等
2.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跟什么有关
(1).介绍压强计
(2).实验步骤
①将压强计金属盒放入水中,并改变橡皮膜所对的方向
结论: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②金属盒中心保持在水面下3cm处,使橡皮膜朝上、朝下、朝任何侧面。
结论: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压强相同。
③把金属盒移至水下6cm和9cm,观察U形管内液柱的变化。
P—压强
ρ—液体密度
h—液体深度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
A
B
h=20cm
甲
乙
5.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如图
①连通器的原理(用P83图14.2-8讲述)
演示:在连通器中倒入红水,让学生观察每个容器中的水面的高度。(相平)再把连通器慢慢倾斜一个角度,让学生观察水面是否相平(仍相平)
《液体的压强》教案
![《液体的压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8e4f58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e.png)
《液体的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使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液体压强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液体压强的特点3. 液体压强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及特点。
2. 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的运用,以及液体压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2. 采用讲授法,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液体压强计、容器、液体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好奇。
2. 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介绍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3. 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规律。
4. 应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后作业1.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2. 液体压强的特点。
3. 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
3. 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4. 学生对液体压强知识的掌握程度。
十、章节总结1. 液体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和特点。
2. 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压强计在不同液体中的示数变化,探讨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液体压强的特点,总结液体压强的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446434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ac.png)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执行能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教师讲解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深度等因素的关系,并通过示例和图示进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液体压强的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浮沉、潜水员潜水和上升等,帮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实际意义。
3.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等因素的关系。通过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学生能够系统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4.知识应用: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液体压强相关的现象,如船舶浮沉、潜水员潜水和上升等。通过知识应用的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液体压强的实际意义,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液体压强的理解和感受,并讨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等因素的关系。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8年人教版物理9.2液体压强 学案
![8年人教版物理9.2液体压强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e43150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9.png)
人教版八年级第九章压强第2节《液体压强》探究一:液体的压强产生原因及特点问题1: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吗?做一做: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底端扎好橡皮膜,逐渐加水观察现象。
现象:没加水时,橡皮膜是的;当水倒入后,底部橡皮膜凸出。
结论:液体由于受到的作用,而对支撑它的容器底部有。
问题2:液体对容器底有压强,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吗?做一做:在侧壁有开口的玻璃管上扎好橡皮膜,逐渐加水观察现象。
现象:没加水时,橡皮膜是的;当水倒入后,侧壁的出水口处的橡皮膜凸出。
结论:液体由于具有性,会对阻碍它流散开的侧壁有。
实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实验器材:压强计、水、盐水、大烧杯、刻度尺压强计:①作用:测量液体内部的仪器②构造:如图可知,液体压强计主要由U形管、橡胶管、(由空金属盒蒙上橡皮膜构成)三部分构成。
③原理:放在液体里的探头上的橡皮膜受到液体压强的作用会发生形变,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就会产生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橡皮膜所受的压强的大小,这运用了物理科学方法中的法。
橡皮膜凹陷越深(即所受压强越大),发现U形管两端液柱的高度差 (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2.实验步骤:(1)把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注意观察U形管中两管液面的高度差。
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看看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现象:将探头放进液体中,看到U形管两端液柱存在,说明液体对探头橡皮膜(选填“有”或“没有”)压强,改变探头的方向,观察到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
结论: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
(2)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看看液体内部的压强和深度有什么关系; 现象:观察到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选填“变大”或“变小”),经过多次实验,观察到同样的现象。
结论:同种液体内部压强,深度越深,压强 。
(3)换用盐水,将压强计的探头置于盐水和纯水中的相同深度处,观察U 形管的液面高度差。
现象:观察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在 (选填“盐水”或“水”)中的高度差大。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77dcc0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9.png)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
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
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整堂课的学习中,能经过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的态度,敢于把想法说出来与大家交流的勇气。
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
2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但是喜欢看实验和做实验,并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他们对液体压强会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
如果直接让他们想办法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来,未免难度过高。
然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求知欲强,而固体、液体的压强具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因此,本节设计是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固体压强概念之后,再根据固体压强的特点,通过类比,进一步探究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案。
3重点难点重点:本节重点放在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对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进行归类并得出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结论。
4教学过程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新课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三个问题:1、潜水员为什么要穿潜水服潜水?2、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3、深海中的带鱼捕到岸上为什么常常会死亡?活动2【活动】新课学习演示实验:装满水的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
用手指触摸有什么感觉?提问:固体压强的概念是什么?能不能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呢?活动3【导入】教学环节如果要定量的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又是哪个方案合适些?方案三更为适合引导学生综合评价各个方案:1、方案一、二教简便直观;而方案三较复杂;、方案三能定量测量得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从刚刚的实验展示中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压强的哪些特点?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学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e78a6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33.png)
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1课时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3.能熟练地运用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进行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液体压强是一种客观存在.2.根据固体压强的概念,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方法.3.能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到液体压强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观察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能对学习的过程、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学会反思.【教学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教学难点】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塑料袋、侧壁和底部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水(红颜色)、烧杯、液体压强计、盐水、刻度尺、铁架台.【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播放潜水艇工作、我国潜水员潜入深水工作的视频,并提出问题:(1)为什么潜水艇要用厚钢板制成呢?(2)为什么潜水员要穿抗压能力很强的潜水服呢?(3)潜水员下潜深度为什么会有限制?学生观察、并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演示实验:塑料袋装满水后鼓起来,让学生用手指触摸,感受有什么感觉?生:用手指触摸表面,会感到有压力.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固体压强,知道了单位面积受到压力就会产生压强,那么液体对它的容器有压力,液体会不会有压强呢?生:有压强.师是的,液体也像固体一样有压强.液体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如何计算呢?好,我们现在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进行新课】知识点1 液体压强的产生及特点1.液体压强的产生教师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师大家先观察没有倒入水之前,橡皮膜的情况,然后当水不断倒下去时,能看到橡皮膜有什么变化?生:倒水前橡皮膜是平的,倒水后橡皮膜向外凸出.师为什么呢?生:水对它有压强.师这个压强是怎么产生的呢?生:水的重力.师对了,正是由于液体自身的重力才产生了压强.板书: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具有重力,对支撑它的物体也有压强.2.液体压强的特点(1)探究液体对侧壁是否有压强.师将一个茶杯放在桌面上,茶杯对支撑它的桌面有压强.若往杯子里倒水,水对杯底有压强吗?请同学们讨论.生:茶杯放在桌面上是由于茶杯有重力,因而对支撑它的桌面产生压力而有压强,水倒入杯中时,水也有重力,因此水对杯底也应该有压力,水对杯底有压强.师水和固体物质有不同的特点吗?生:水是液体,液体具有流动性.师水倒入杯中时,会不会对阻碍其流动的侧壁有力的作用呢?生:也应该有吧.(不敢确定)师那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检验同学们的分析.乙教师演示实验1:在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上扎上橡皮膜(如图乙),请同学们观察倒水前后橡皮膜的情况.生:和刚才的现象一样:倒水前橡皮膜是平的,倒水后橡皮膜向外凸出,这种现象证明了水对容器的侧壁也有压强.教师演示实验2:取一个侧壁上不同深度处都有开口的玻璃圆筒,圆筒侧壁的每个开口处都用橡皮膜蒙上,观察玻璃筒内倒满水后,不同深度橡皮膜的变化情况,将橡皮膜扎破后,观察不同深度的孔中流出的液体情况(如图丙).生1:从液面往下越深的地方,橡皮膜突出得越明显,说明离液面越深,橡皮膜受到的压力越大.生2:扎破橡皮膜后,越往下的孔喷出的水越远,说明越深的地方水的压强越大.教师总结: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2)认识压强计.师请同学们思考液体是不是只对容器底部和容器侧壁有压强呢?学生思考、讨论:应该不是吧.(不敢确定)师同学们不要着急,我们先一起来认识测量液体压强的工具——压强计.教师展示压强计实物,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认识压强计的构造和测量原理.认识压强计(多媒体课件)(1)作用: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2)构造:一侧装有橡皮膜的金属盒(即探头)、橡皮管、U形玻璃管(内装红色液体)、刻度板、底座.(3)测量原理:当金属盒上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两端的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教师讲解U形管压强计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思考U形管压强计是通过什么来展示液体也存在压强的?(提示:向U形管中加入适量的红颜色的水,提醒学生注意观察U形管中两边水柱的高度变化.学生发现:当把带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时,U形管中两边水柱的高度不相平,出现了高度差.)学生观察,回答:通过U形管中两边红色水柱的高度变化来反映液体的压强变化.(3)利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前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以下问题,以帮助学生确定实验探究的内容.思考题:(1)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向哪个方向?(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关系如何?(3)同一液体中,随深度的增大,压强的大小如何变化?(4)在同一深度,水和盐水产生的压强大小相等吗?教师引导学生参照教材P34页《演示》进行实验(提醒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操作),并将测量结果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实验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供参考)注意:①实验前应检查蒙在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连接用的橡皮管及各连接处是否漏气,方法是用一恒定压力作用一段时间看压强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说明不漏气;如果变化,则要查出原因,加以修整.②搞清实验所使用的液体是什么.③不能让压强计管中液面高度差过大,以免使部分有色液体从管中流出;如果流出了,则把连接用的橡皮管取下重新连接即可解决.设计表格(供参考):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记录数据,分析、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和板书.板书:液体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均相等;③随着深度增加,液体的压强增大;④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1)实验所得的数据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__________.(2)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的数据得出来的.解析:在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而第4次实验中记录的数据与3、5、6不相等,故第4次记录的数据是错误的.从实验次数1、2、3可看出,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加,液体产生的压强在逐渐增大,而从实验次数3、5、6可以看出,在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答案:(1)4(2)①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1、2、3②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5、6知识点2 液体压强的计算师我们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那液体某点处的压强如何计算呢?学生思考.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圆柱体液柱的物理模型.(图参见教材P35页图9.2-3)师要知道液面下某处竖直向下的压强,可以设想在此处有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计算这个平面上方液柱对这个平面的压强即可.设平面在液面下的深度为h,平面的面积为S.求深度为h的平面受到的压强多大?学生分组推导,完成下面式子.(1)这个液柱的体积是多大?V=_________;(2)这个液柱的质量是多大?m=_________;(3)这个液柱有多重?对平面的压力是多少?G=_______;F=______;(4)平面受到的压强是多少?p=_______答案:(1)Sh(2)ρ液Sh(3)ρ液Shgρ液Shg(4)ρ液gh结论: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而且均相等.所以,深度为h处某点的液体的压强为p=ρ液gh.板书: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并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多媒体课件)液体压强的公式为p=ρgh.由于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因此p=ρgh用于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压强的计算.由公式可知,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与液体的重力、体积无关.当深度h一定时,p和ρ成正比;当ρ一定时,p与h成正比.液体的深度h指的是液体中被研究点到液面的竖直距离,即一定要从液体跟空气的分界面竖直往下测量,它不是高度.公式p=ρgh只适用于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不能用于固体和气体的压强计算,而公式p=F/S是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压强的计算.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1)潜水艇为什么用厚钢板制成?(2)带鱼生活在深海处,为什么平时我们见不到活带鱼?(3)深海潜水员为什么要穿特制的抗压服?(4)拦河大坝修筑成下宽上窄有什么道理?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点评.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的容器中装有水,则水对A点的压强为()A.980PaB.2940PaC.5880Pa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析:由图可知,h A=70cm-10cm=60cm=0.6m,p=ρ水gh A=1×103kg/m3×9.8N/kg×0.6m=5880Pa.答案:C例题3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教材P35页例题,并讲解.【教师结束语】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共同学习了液体的压强,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计算.这节课就学到这,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连通器.好,谢谢!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反思1.在引导学生学习液体压强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生活,引导学生从分析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入手,联系以前学习的知识进行类比分析,同时注重探究方法的渗透和传授.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是有用的、有趣的,物理是好学的.2.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感知水平出发,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因材施教,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如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小组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然后进行交流.在推导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为了降低难度,教师以提纲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推导,这样既使学生熟悉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又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学板书生活中的物理江河大堤与水库大坝一般江河大堤和水库大坝的横截面如图甲、乙所示.比较上面两图,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上窄下宽,不同的是江河堤的迎水面坡度缓,背水面坡度陡,而水库坝则恰恰相反,挡水面坡度陡,背水面坡度缓.为什么江河大堤与水库大坝都修成上窄下宽?无论是江河大堤,还是水库大坝都修成上窄下宽,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三防”.1.防水压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可知,堤坝内的水越靠近堤坝底,水深h越大,水产生的压强也越大.堤坝下宽能承受较大的水压,确保堤坝的安全.2.防渗漏堤坝下部受水的压强越大,水越容易渗进坝体.把下部修得宽些,就可以延长堤坝内水的渗透路径,增大渗透阻力,从而提高堤坝的防渗透性能.3.防滑动堤坝内水的压力总有将大堤向外水平推动和将大坝推向下游的运动趋势,堤坝基底需要有与之抗衡的静摩擦力,才能保持堤坝平衡.将堤坝下部修宽既可增大坝体的重力,也可增大迎水面(挡水面)上水对坝体竖直向下的压力,因此,可以增强坝体与坝基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达到防止堤坝滑动的目的.第2课时连通器、液体压强的综合应用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连通器,了解连通器的原理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进一步巩固液体压强的综合运用.二、过程与方法1.能联系生活实际,感知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2.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液体的压力和流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峡船闸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重点】连通器的概念和应用.【教学难点】液体的压力和流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出示茶壶、水位计和乳牛自动喂水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学生观察后积极发言:茶壶、水位计和乳牛自动喂水器,它们各自的底部都互相接通.师像这样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进行新课】知识点1 连通器教师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观察有什么现象?实验1:选择任一个开口端向玻璃连通器(如图甲)中注入红色水,然后将连通器倾斜.实验2:向底部用胶管连通成的U形连通器(如图乙)的玻璃管中注入红色水,上下移动侧管.学生观察现象后,积极发言回答.生1:实验1中,水会从下端连接的部分流到其他开口端的容器中,虽然连通器是倾斜的,但当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水面的高度就相同.生2:实验2中,不管如何上下移动侧管,当水不流动时,U形管连通器左右两端的液面总保持相平.教师鼓励学生回答,并进行总结板书.板书:(1)连通器的特点:当连通器中装有同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液面保持相平.(2)连通器中液面相平的条件:一是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二是液体不流动.(若连通器里装有不同种液体,则液体静止时,液面不一定相平.)注意:(1)连通器各容器液面相平,与每个容器的粗细和形状等没有关系.(2)连通器的应用:①茶壶口高于茶壶盖的设计是连通器的应用.②锅炉水位计也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把锅炉内的水位反映到锅炉外的连通管中.③乳牛自动喂水器是利用连通器使饮水部分水面自动升高.④船闸则是一个很大的连通器,当上游闸门打开时,闸室与上游河构成连通器;当下游闸门打开时,闸室与下游河构成连通器,这样在落差较大的河面上能让船只正常、安全地航行.教师播放课件:三峡船闸及轮船通过船闸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船闸的工作原理.(可参考教材P37页《科学世界》)例题 1 (用多媒体展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厂商一改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点,纷纷为自己的产品做广告,但有些广告却忽视了其中的科学性,如图所示的一幅广告,图中有一处科学性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物理原理或规律.答案:图中反映出壶嘴的水面高于壶身中的水面,显然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茶壶是一个连通器,当装入的同种液体静止时,壶嘴中的液面与壶身中的液面应该总是相平的,不可能是一边高一边低.知识点2 液体压强的综合运用师同学们已经了解了液体压强的特点,下面我们进一步来学习液体压强的综合运用.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液体的压力和流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讲解.液体的压力和流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多媒体课件)①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液体的重力,如图所示是形状不同的三个薄壁容器,它们的底面积相等,均为S,容器内盛有密度为ρ的同种液体,深度均为h.②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因为液体的密度及液体的深度相等,根据液体内部压强公式p=ρgh可得p甲=p乙=p丙,即三个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都相等,又因为三个容器底部面积S均相等,根据F=pS可得,三个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也相等,即F甲=F乙=F丙=ρghS.但从图中可以看到三个容器的形状不同,则容器内盛有的液体的重力不等,很显然液体的重力是G甲>G乙>G丙.这说明静止液体的压力不一定等于液体的重力(图中,F甲<G甲,F乙=G乙,F丙>G丙).因此在解有关液体的压力、压强问题时,首先算出压强的大小,再算出压力的大小,而计算流体的压强时,关键是确定深度h的大小.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两个重力不计的圆柱形容器A、B,横截面积均为5.0×10-3m2,A的底面向上凸起,B的底面为平面.在两容器中均加入重为10N的水,则B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Pa,A对桌面的压强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对桌面的压强.若A、B容器的同一高度处水中压强分别为p A、p B,则p A___p B(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解析:A底面凸起,则A容器底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小于容器底面积;B容器底为平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时,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等于容器的底面积,则压强p=F/S=10N/5.0×10-3m2=2×103Pa.由于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同(都为F=G水=10N),而A的底面积小,故p A>p B;A容器底部凸起后,使其内液面高于B容器内液面,则在同一高度处,A容器此点所处的深度大,所以p A>p B.答案:2×103大于大于【教师结束语】大家这节课的收获确实不少,我们知道了连通器的结构和特点,明白了连通器在现实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并进一步学习了液体的压力和流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这节课就学到这.好,谢谢!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教学反思1.连通器是液体压强的典型应用,我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对水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和船闸的认识强化课程标准的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2.关于介绍三峡船闸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船闸,或模拟船闸,使学生获得对船闸工作过程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连通器的理解,同时认识到物理科学的巨大作用.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板书`。
《液体压强》 导学案
![《液体压强》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204553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1.png)
《液体压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2、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包括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深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3、学会运用液体压强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了解液体压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液体压强的特点。
(2)液体压强的计算。
2、难点(1)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
(2)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三、知识链接1、压力的定义、方向和作用效果。
2、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四、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一些与液体压强有关的生活现象,如潜水员在不同深度需要穿不同的潜水服、大坝的上窄下宽等,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入液体压强的概念。
(二)液体压强的存在1、实验感知(1)将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手指按压塑料袋,观察塑料袋的形状变化,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2)将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蒙上橡皮膜,然后将玻璃管插入水中,观察橡皮膜的变化,体会液体压强的存在。
2、分析思考通过以上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液体为什么会对容器底和容器壁产生压强?(三)液体压强的特点1、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实验器材:U 形管压强计、大烧杯、水、盐水。
实验步骤:(1)将 U 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深度为 5cm 处,观察 U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2)将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增加到 10cm 处,再次观察 U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3)将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增加到 15cm 处,重复上述操作。
实验现象:随着金属盒在水中深度的增加,U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增大。
实验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2、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步骤:(1)将 U 形管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某一深度处,记录 U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2)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不变,将水换成盐水,再次记录 U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
实验现象:在同一深度,盐水产生的 U 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大于水产生的高度差。
第9章第2节 液体的压强教案(1) 阿依提拉
![第9章第2节 液体的压强教案(1) 阿依提拉](https://img.taocdn.com/s3/m/48b3941459eef8c75fbfb3dc.png)
喀什市第 28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教学案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1)主备人 : 阿依提拉审核:备课组长课型:新授时间:第周第_____节【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知道U形压强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2) 知道液体压强的基本特点;(3) 知道连通器的特点、其工作原理和应用。
(4)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发展学生由猜想到实验设计、现象分析的能力,由现象概括结论的归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物理实验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明确探究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物理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液体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的计算【教学难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课前准备】:U形压强计、大烧杯【教学过程】一、评讲作业及复习巩固二、导入新课:静止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支撑它的桌面有压力,因而对桌面产生压强。
思考:杯中的水对杯底也有压强吗?三、进行新课:知识点一:液体压强的特点课本第33页的想想做做说明,液体内部对底部有压强。
提问:液体内部对侧面、对上方也有压强吗?演示1:如图9.2-1,液体能从容器侧壁的空中喷出,说明液体对侧面有压强;喷泉中的水柱能向上喷出,说明液体内部向上也有压强。
师生共识: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思考: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有什么特点呢?演示2:如图9.2-2,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1)介绍微小压强计的构造及原理图9.2-1 构造:U形管、刻度板、橡皮管、探头、橡皮膜原理:当橡皮膜受到外加压强时,U形管内两边液面出现高度差,对橡皮膜的压强越大,高度差越大。
U形管两边液面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探头橡皮膜受到压强的大小。
(2)利用压强计如何测液体内部的压强图9.2-2-①①上图说明了什么问题?现象:在同一深度,压强计U型管的高度差相同结论:在同一液体中,同一深度朝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第2节液体的压强-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教案(人教版)
![第2节液体的压强-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教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255b5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5.png)
教案:第2节液体的压强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教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液体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2. 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3. 液体压强的计算:p=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体深度。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液体压强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液体压强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液体压强计、水、盐水、气球、塑料管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量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液体压强计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压强计的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变化,让学生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
2. 概念讲解: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 公式讲解: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让学生理解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之间的关系。
4. 特点讲解: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5.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液体内部的压强。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液体压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液体压强的概念。
2.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3. 液体压强的特点: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深度为5m的液体内部的压强。
答案:p=ρgh=1.0×10³kg/m³×9.8N/kg×5m=4.9×10⁴Pa。
第2.3课时 液体的压强学案
![第2.3课时 液体的压强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57d96a9b6648d7c1c74690.png)
第九章压强第二节液体的压强学案(第1课时)总编号:NO.11命题人:夏军审核人:焦致新【学习目标】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的原因。
2、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3、会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简单的现象.【知识回顾】1.压强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Pa10的物理意义是。
2、增大压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减小压强的方法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自主学习】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如图所示,A图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方扎上橡皮膜,B图在侧边开口处扎上橡皮膜,会出现右图所示的现象。
分析:液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向的压强;另一方面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也有压强。
2、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1)为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我们需要用到压强计,压强计主要由探头、U形玻璃管、橡皮管三部分组成。
(2)压强计的用途:,原理:。
(3)下图是都是在演示液体内部压强情况的五幅图,除⑤图杯中装的是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请你仔细观察这六幅图后回答:①②③④⑤如图①②③所示,是将探头放在水中的不变,改变探头的。
结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
如图③④所示,控制液体的密度和探头的相同,改变探头。
结论: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如图①⑤所示,控制探头的、相同,改变液体的。
结论: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
【知识梳理】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_,且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_,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另外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____.【课中学习】例1.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下窄的形状?分析:拦河坝是为抵御水产生的压力,水对拦河坝压力的作用效果可用压强表示,拦河坝的形状肯定与水产生的压强有关。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_初二理化生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doc
![《液体的压强》导学案_初二理化生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doc](https://img.taocdn.com/s3/m/469783c855270722182ef777.png)
第2节液体的压强G习目标〜1. 经历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的实验,能说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以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 能说出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并能够利用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计算。
3. 能描述出连通器的工作原理,并能够尽可能多地列举出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一、液体压强的特点由于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 研究液体压强的仪器是压强计。
3. U形管压强计的使用方法:a.无力作用在薄膜上时,U形管两边水面没有(选填“有” 或“没有”)高度差;用手压薄膜的力越大,U形管两边水面高度差越上J。
b.液体对薄膜的压力越大,对薄膜的压强越大,U形管两边水面高度差越大。
所以可以根据U 形管两边的水面高度差的大小可以看出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这种方法叫做二^法。
4•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⑴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选填“都有”或“都没有”)压强;(2)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3)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二、液体压强的大小如图所示,选取水中一高度为力、横截面积为S的水柱,其上表面与水面相平。
计算这段水柱产生的压强,就能得到深度为力的水(水的密度用Q表示)产生的压强。
5. 推导步骤:(请用上述字母表示出下面各物理量并计算相应的结果)0水柱的体积!/二Sh :②水柱的质量m二pSh;③水柱的重力G二pShg,水柱对底面压力F 二pShg;④底面受到水的压强p= pgh o三、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6.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二pgh。
7. 注慧⑦单位:q的单位用kg/m3,/i的单位用m ,p的单位才是Pa ;②结论:液体内部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
8.2012年我国“蛟龙”号潜水器(如图所示)在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7000 m水深大关,“蛟龙”号随着下潜深度的增加,所受水的压强将变大(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海水的密度为1.03x103 kg/m3,“蛟龙”号潜水器在深7000 m处所受海水的压强为7.21 QO? Pa o (ghON/kg)四、连通器9.如图所示,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其各容器中液面相平的条件是液体不流动和同种液体。
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
![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d4f626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03.png)
初中物理-液体的压强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液体压强的概念,知道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
2. 掌握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能够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1节液体的压强概念1. 引入液体压强的概念,解释液体压强的定义。
2. 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公式为P = ρgh,其中P 为压强,ρ为液体密度,g 为重力加速度,h 为液体高度。
第2节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1. 讲解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液体高度的关系。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第3节液体压强的计算与应用1. 讲解如何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不同液体在不同高度下的压强。
2. 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液体容器的设计、液体压力表的使用等。
三、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液体容器、液体压力计、测量工具等。
2. 教学课件和教案。
3. 实验材料:水、盐水、酒精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液体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起学生对液体压强的兴趣。
2.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液体压强实验,观察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3. 知识讲解:讲解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液体高度的关系。
4. 应用拓展: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后作业:1. 液体压强的计算:根据液体压强公式,计算不同液体在不同高度下的压强。
2. 实际问题解答:运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液体容器的设计、液体压力表的使用等。
3. 思考题:思考液体压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观察学生对液体压强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0.第十四章二液体的压强学案
![20.第十四章二液体的压强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b2341f10a6f524ccbf855a.png)
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 二 液体的压强》学案设计者:马学军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U 型压强计的作用,液体压强公式;认识连通器。
学习过程:一、本节内容提要二 液体的压强1.液体存在压强:(1)产生原因:液体受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仪器——U 型压强计。
(3)液体压强特点: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大小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变量法探究(1)当液体深度不变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当液体的密度不变时,液体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gh P ρ=3.应用——连通器(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平的。
二、当堂检测(100分)(请勿提前做)(一)想一想,填一填(6分×11=66分)1.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是________的,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的方向是________于物体表面的。
2.质量为100 kg ,底面积为2 m 2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的受力面积是_____,地面所受的压力是_____,地面受到的压强是_____;若把木箱放在面积为1.5 m 2的桌面上,桌面全部被箱子盖住,桌面的受力面积是________,桌面所受的压力是________,桌面受到的压强是________。
3.液体的压强跟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系,根据这一结论可知等质量的水分别装在细长的玻璃管和一个盆里,那么水对玻璃管底的压强_____水对盆底的压强。
(二)聪明的选择(8分×3=24分)4.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5.三个容器分别盛有水银、水和煤油,它们对容器底面的压强相等,则它们在容器中液面最高的是( ) A.水 B.水银 C.煤油 D.一样高6.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底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三种不同液体,液面高度相同,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 )A.甲的最大B.乙的最大C.丙的最大D.一样大(三)算一算,更清楚(10分)7.如图所示,一平底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内装150g 的水,杯子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0cm 2。
初三物理-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学案
![初三物理-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cbf1b3f46527d3240ce0eb.png)
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学案课时一、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一、教材导学与探究1、自主新知(1)通过第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把一个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由于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产生对桌面的压力,进而产生了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液体对容器底部___压强,又因为液体有流动性,所以液体对容器侧壁_____压强(填“有”或“没有”)(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带有橡皮膜的小盒放入液体内部时,压强计U形管两边液面产生高度差,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3)小盒放入液体内部越深,则两边液面的高度差越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小盒在同一深度向不同的方向转动时,两管液面的高度差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5)当把小盒放入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时,压强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6)液体的压强公式___________,变形式有__________。
h 表示_______2、合作探究(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底部。
侧壁。
(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3)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二、重点知识分析与训练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说明:(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
(2)同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3)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就_____。
例题、在一啤酒瓶中灌满水,用橡皮膜将瓶扎紧后将瓶倒置,发现橡皮膜将__________,该现象说_________________.练习:1、如图1所示是某同学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从这四个实验中他能得到哪些结论呢?(1)甲、乙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丙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丁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只可口可乐瓶,其侧壁有a 上两个孔并用塞子塞住,瓶内盛有一定质量的酒精,如图2所示,把可口可乐瓶放人水中,当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拔出a 、b 两个小孔上的塞子,则( )A .a 、b 两个小孔均有水流人B .a 、b 两个小孔均有酒精流出C .酒精从小孔a 流出,水从小孔b 流人D .水从小孔a 流人,酒精从小孔b 流出2、压强公式的理解与应用说明: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变形公式有 。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8章压强 第2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1课时 液体的压强 【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第8章压强 第2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第1课时 液体的压强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e33136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4.png)
第1课时液体的压强学习目标: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提高观察、实验能力。
学习重点和难点: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器材准备:大量筒或水槽、压强计、水、刻度尺、食盐、玻璃棒。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压力的作用效果用来表示,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是和。
2、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是:液体受到作用并且具有性。
3、探究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仪器是,放入液体一定深度后,根据,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
4、液体压强的特点是:(1)液体对和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都有压强;(2)在同一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3)同一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的增加而增大;(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有关。
小结:液体内部产生压强只与和有关。
而与其他因素无关。
二、探究新知(多思考,勤实验)3、动手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
(见实验报告单)请设计出你的实验方案以及设计表格来记录实验数据。
参考表格:讨论总结:各学习小组讨论总结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是:(1)液体内部向________________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3)同种液体,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________.(4)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________(填“有”、“无”)关,在同一深度密度越________压强越大.4.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推导:设水柱的高度h,为截面积为S,其上表面与水面相平,计算这段水柱产生的压强:[提示]:水柱的体积:水柱的质量:水柱对其底面的压力为:水柱对其底面的压强:小结: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是,由公式我们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和有关。
学法指导:式中h表示深度,而不是高度,深度和高度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深度是指从液体的自由面到计算压强的那一点之间的竖直距离,即深度是由上往下量的,高度是指液体中某一点到底部的竖直距离,即高度是由下往上量的;关于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液=ρ液g h液体的压强可用公式p液=ρ液g h来进行计算.利用该公式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 式中p液表示,ρ液表示,h表示,g是常数9.8N/kg;(2) 式中ρ液的单位一定要用,h的单位要用,计算出压强的单位才是;(3) 式中g是常数,所以压强p液只与和有关.与液体的重力、体积、形状等因素均无关,所以在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时,要紧紧抓住液体的密度和深度这两个量来讨论;(4) 只适用于液体以及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而是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5) 解题技巧:在盛有液体的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遵循液体压力、压强规律;而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压强遵循固体压力、压强规律.4、本堂小结三、当堂巩固习题第一部分:基础题1、装满水的容器侧壁上开有三个孔,水从小孔中流出,图1中描述正确的是()2、小明同学用U形管压强计研究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a8e91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5c.png)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物理液体压强教案篇1[设计理念]液体的压强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理解、却又非常重要的概念。
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获得深刻影响,特在课本P81的演示实验上增加学生分组探究实验。
通过本节课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认识到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本节课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经验的相关情景,使学生对液体压强获得初步印象,然后让学生猜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设计实验,自主探究。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合作学习的协作精神。
同时还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及液体内部压强的方向。
(2)知道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理解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用具]演示用:橡皮膜、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侧壁开口的玻璃管、压强计、盛液筒两个、小烧杯两个、水、盐水。
学生用:盛液筒、压强计、玻璃管、橡皮膜、水、盐水。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是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
难点: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1、用多媒体展示情景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存在压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1课时液体压强特点学习目标1.知道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2.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记住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3.了解连通器及其特点。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自主预习阅读课本33面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液体能从容器侧壁的孔中喷出,说明液体对侧面有压强;(2)喷泉中的水柱能向上喷出,说明液体内部向上也有压强;(3)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小组讨论1.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图所示的实验:取加入红墨水的水,加入到侧壁有孔的容器中,观察水柱流出的情景。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壁有(“有”或“无”)压强。
2.讨论:手托书本时会感到书本对手的压强,这是因为书本受重力的作用。
同固体一样,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那么支撑它的物体(容器底)受液体的压强吗?结合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液体对容器的底有(“有”或“无”)压强.3.思考:和固体相比,液体为什么会对容器壁有压强呢?通过观察扎孔的矿泉水瓶中的水会流出,我们知道液体对容器壁有压强的原因是液体具有流动性。
结论: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教师点拨因为液体要受到重力作用,所以会对支持它的容器底产生压强;液体具有流动性,所以也会对阻碍它流动的容器壁产生压强.●跟踪训练1.如图所示,甲图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下方扎上橡皮膜.乙图在侧边开口处扎上橡皮膜,出现如图的现象,则甲图说明了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乙图说明了液体对容器壁有压强。
液体内部压强特点●自主预习阅读课本33、34面,完成下列填空:1.压强计是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
若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放在液体里的薄膜就会发生形变,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就会产生高度差,高度差的大小反映了薄膜所受压强的大小。
2.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小组讨论各小组分工合成,完成课本上图9.2-2所示的实验:①将压强计的探头伸入水中,并朝向不同方向,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存在高度差,说明液体内部朝向各个方向都有(“有”或“无”)压强.②保持探头中心在水中同一深度处,使橡皮膜朝向不同方向,发现U 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的高度差相等(“相等”或“不相等”),说明在相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朝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相等”或“不相等”).③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的高度差变大,说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增大”或“减小”).④将探头分别放在酒精、水、盐水的相同深度处,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的高度差不相等(“相等”或“不相等”),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处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密度大的液体的压强大。
结论: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液体内部朝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朝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液体内部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教师点拨由于在同一深度处,液体朝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我们只要算出某一深度处竖直向下的压强就可以了。
●跟踪训练1.1648年帕斯卡做了著名的“裂桶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木桶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然后在楼房的阳台上往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灌了几杯水,桶竟裂开了.该实验现象说明了决定水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是( B )A.水的密度B.水的深度C.水的体积D.水的重力2.如图,两根相同的管中盛有同种相同质量的液体,这两个试管底部受到的压强相比较()A. 甲大B. 乙大C.一样大D.无法比较3.如图所示,是用压强计探究内部压强的情境(1)把探头放入水中,通过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判断探头处水的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水的压强越大(选填“越大”或“越小”);(2)比较甲图、乙图和丙图,可以得到:在同一深度,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3)在乙图中把探头慢慢下移,可以观察到U型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增大,从而得到:在同一种液体里,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在乙图中,若只将烧杯中的水换成盐水,其他条件不变,则可以观察到U型管两边液体的高度差变大.4.如图所示,一个烧杯底部标有a、b、c三点,并装有适量的水,如甲图平放时,三点的压强p a、p b、p c的关系是p a=p b=p c,若把杯子放置在斜面上时,三点压强p a、p b、p c的关系是p a>p b>p c。
连通器●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36、37面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连通器定义:上端开口,下端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2.连通器里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3.、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长江三峡的船闸。
●小组讨论1.推导连通器的原理(观看连通器课件):设想连通器底部正中央有小液片AB,由于液体不流动,所以小液片AB静止,由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液片AB两边受到的压力相等,因此液片AB两边受到的压强相等,连通器内装有同一种液体,左右两边的液柱的密度相等,根据液体的压强计算公式p=ρgh 可以知道,只有两个液柱的高度相同时,两个液柱对AB的压强才相等,所以连通器内装有同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或者说各液面保持相平)。
连通器原理:当连通器内装同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保持相平。
2.观看船闸视频,分析船闸工作过程:船由下游通过船闸驶向上游的示意图,A、B是两个阀门,C、D 是两座船闸,当打开B时,下游跟闸室构成连通器,闸室内的水流出,待闸室里的水面跟下游水面相平时,打开D,船驶入闸室,关闭D和B,再打开A时,闸室跟上游构成连通器,上游的水流进闸室,闸室水位逐渐上升,待闸室水面跟上游水面相平时,打开C,船就可以驶出闸室,开往上游.●教师点拨1.只有连通器内装同种液体(或密度相同)且不流动时,液片静止:F,可得ρgh左=ρgh右,可得h左=h右.左=F右2.讲述船闸的简单结构和船只从下游经船闸航行到上游的过程(讲述时,请同学看清“闸门”和“阀门”的位置和它们的开闭顺序,明确船闸就是一个巨大的连通器).●跟踪训练1.如右图所示,容器E、F内各盛液面在同一水平面的水,其间用一带阀门的斜管将两容器相连,当将管中央的阀门打开时,将发生的现象是(C)A.水由E流向F,因为斜管左端比右端高B.水由F流向E,因为F中的水比E中多C.水不流动,因为两容器水面一样高D.缺少条件,无法判断2.下列设备没有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C )A.茶壶B.船闸C.活塞式抽水机 D.下水道存水管第2课时液体压强的计算学习目标液体压强计算公式液体压强计算公式●自主预习下图是三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容器壁厚忽略不计),装有同种液体,试比较液体对各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F与液体自身重力G 的大小关系:F甲<G甲F乙=G乙F丙<G丙●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思考:如图所示,液面下的h米深的A点,是否受到液体的压强?如果受,液体产生的压强的方向怎样?具体的值是多大呢?讨论:①处在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各点的压强有什么特点?②能否用我们已经学过的计算压强的公式p=F/S进行解答?③所取面以上的液体柱重力如何表达?;④液面下h米深的压强如何计算?方向如何?、。
总结: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由此公式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跟液体密度和所处液体深度有关。
●教师点拨1.液体压强是由于液体重力而产生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因此,液体内部任意面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就等于此面竖直方向上的液体柱的重力。
2.公式p=F/S是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固、液、气所有压强计算(用于液体和气体压强时要注意压力F的大小与重力的关系,只有F=G 时可用此公式)。
由此公式推导得到的液压计算公式p=ρgh适用于一切液体压强计算,也适用于计算规则形状(柱状)固体压强.●跟踪训练1.2011年9月18 日渠江流域发生了严重洪涝灾害。
某地水库堤坝坝底水深已达30m,严重威胁着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此时堤坝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3.0×105Pa。
若该水库堤坝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3.2×105Pa,则最多还允许水位上涨 2 m(g=10N/Kg)。
2.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
已知桶壁上最长的木板长为0.5m,最短的木板长为0.2m,桶底内部底面积为4×10-2㎡,如图8所示。
当桶装足够多的水时,桶底受到水的压强约为 2000 Pa,桶底受到水的压力约为 80 N(g取10N/kg)。
3.据《人民日报》悉,2012年6月3日,远洋科学考察船“向阳红09”,在搭载“蛟龙”号潜水器和数十名科学工作者后,驶向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挑战7000m的深潜记录。
(海水的密度ρ海水=1.03×103kg/m3,g=10N/kg)(1)“蛟龙”号潜水器的质量约为2.2×104kg,它受到的重力大约是多少牛顿?(2)若“蛟龙”号下潜到7000m深度,它将受到海水的压强是多少帕斯卡?解:(1) G= mg=2.2×104kg×10N/kg=2.2×105N(2)P=ρ海水gh = 1.03×103kg/m3×10N/kg×7×103m=7.21×107Pa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中央放着一个圆形鱼缸,重为30N,其底面积为1200cm2,浴缸内装有0.2m深的水,水的质量是27kg(g=10N/kg),请计算:①鱼缸内所装水的重力;②鱼缸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③鱼缸对桌面产生的压强.解:①鱼缸内所装水的重力G水=mg=27kg×10N/kg=270N.②鱼缸底部受到的水的压强p=ρ水gh=1.0×103kg/m3×10N/kg×0.2m=2000Pa.③1200cm2=0.12m2,鱼缸对桌面产生的压强p=F/S=(270N+30N)/0.12m2=2500Pa.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