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的新类型
区域规划基础知识梳理
区域规划基础知识梳理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是对区域的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进行的综合性规划。
对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和特点区域规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它的特点主要包括综合性、战略性、地域性和动态性。
综合性体现在区域规划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因素,不能片面地只关注某一方面。
例如,在规划一个工业园区时,不仅要考虑工厂的布局和生产流程,还要考虑园区的交通设施、员工的生活配套、环境保护等问题。
战略性要求区域规划要有长远的眼光,能够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为区域的长期发展制定方向和策略。
比如,规划一个城市的新区,要考虑到未来几十年城市人口的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因素。
地域性则是因为区域规划必须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等地域特色,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规划方案。
不同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差异很大,规划时必须因地制宜。
二、区域规划的类型区域规划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经济区域规划、城市区域规划、农业区域规划等。
经济区域规划侧重于对区域内的产业布局、经济结构调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规划,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比如我国的长三角经济区规划,旨在通过加强区域内城市之间的合作,实现产业互补和协同发展。
城市区域规划主要关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包括城市的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利用等。
例如,对一个大城市的卫星城进行规划,要考虑到与主城区的交通联系、功能分担等问题。
农业区域规划着重于农业生产的布局、农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像规划一个大型的农业产业园区,要考虑种植品种的选择、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三、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区域规划通常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区域发展定位与目标明确区域在国家或更大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出符合区域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的长期和短期目标。
区域规划分析(要点总结)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要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一、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其基本属性是:1.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
2.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3.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
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
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二、区域的基本特性1.地理位置的固定性和范围和可度量性2.区域的不可位移性和不可置换性3.区域内部具有同一性4.区域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三、1、区域发展概念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2.区域科学的定义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3. 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四、区域研究的新动向1.更新了区域资源的观念2.扩大了区域研究的范围3.强调区域间关系研究4.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研究5.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五、区域发展分析发展分析是在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制定区域发展的政策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
由于区域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经济发展,而且还涉及到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六、区域分析方法1.地理学的比较法2.经济学的分析法3.数学的模拟法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一、自然资源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
2分类1)按自然资源的物质组成划分,自然资源分为矿产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五大类。
总结城市布局类型
总结城市布局类型1. 介绍城市布局是指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域的空间分配方式。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城市布局成为了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篇文章将总结城市布局的类型,包括集中式布局、放射式布局、网格式布局以及混合式布局。
2. 集中式布局集中式布局是指城市功能区域集中在一个中心区域。
这种布局常见于古老城市或者历史悠久的城市,这些城市在建设初期通常只有一个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以这个中心为核心的城市布局。
集中式布局的优点是交通便利,各功能区域之间距离相对较近,但也存在交通拥堵和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
3. 放射式布局放射式布局是指城市的主要道路和街道从一个中心点辐射出去,形成放射线状的布局。
这种布局常见于许多新兴城市的规划设计中。
放射式布局能够有效利用土地,同时也便于交通的流通。
不过,这种布局常常导致了交通拥堵和中心区域过度拥挤的问题。
4. 网格式布局网格式布局是指城市的道路和街区以直角交叉的方式排列形成网格状。
这种布局常见于一些规划有序的城市,如纽约市。
由于道路交叉的直角结构,网格式布局能够有效利用土地,并且便于导航和交通流动。
同时,这种布局也有助于社会交往和商业活动的发展。
5. 混合式布局混合式布局是指以上三种布局类型的结合。
在许多现代城市中,由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城市发展和不同规划理念的融合,常常出现了混合式布局。
例如,城市的中心区域采用集中式布局,而城市的郊区则采用网格式布局或放射式布局。
这种混合式布局能够综合利用各种布局类型的优点,满足城市不同区域的需求。
6. 结论城市布局类型多种多样,不同的城市需要根据其历史和规划目标选择适合的布局方式。
集中式布局适用于古老城市的规划,放射式布局适用于新兴城市的规划,网格式布局适用于规划有序的城市,而混合式布局则能够综合利用各种布局类型的优点。
合理的城市布局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注:本文总结城市布局类型,主要介绍了集中式布局、放射式布局、网格式布局以及混合式布局四种类型,并且探讨了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区域规划英文名称:regional planning定义: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经济地理学(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百科名片区域规划是为实现一定地区范围的开发和建设目标而进行的总体部署。
广义的区域规划指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包括区际规划和区内规划,前者主要解决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或区际分工协作问题,后者系对一定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布局进行全面规划。
狭义的区域规划则主要指一定区域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目录区域规划的概念一区域规划regional planning二、区域规划的性质三、区域规划的任务四、区域规划的作用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区域规划的目标区域规划再兴的时代要求(1)自由市场的失败(2)区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加速(3)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区域规划的特点1、目的性2、前瞻性3、综合性4、战略性5、地域性区域规划的内容1、区域经济发展战略2、工农业生产的布局规划3、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4、基础设施规划5、土地利用规划6、可持续发展规划7、区域发展政策区域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区域规划的新理念区域规划的类型区域规划的程序区域规划的概念一区域规划regional planning区域规划主要是在城市规划和工矿区规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经济,有效地利用资源,合理配置生产力和城镇居民点,使各项建设在地域分布上综合协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顺利地进行地区开发和建设。
工作具有3个基本特性,即战略性、地域性和综合性。
区域规划要对整个规划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建设布局问题作出战略决策,把同区域开发与整治有关的各项重大建设落实到具体地域,进行各部门综合协调的总体布局,为编制中长期部门规划和城市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新区域规划
新区域规划在人类社会迈入世纪新纪元的时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日益汹涌的今天,在各种地方力量、非政府力量日渐成长的社会环境里,重新重视并积极开展区域规划的工作正越来越成为世界性的趋势,最近我国政府也将其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1]。
这是否蕴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当如何重新审视、改造传统区域规划的理念及方法,以应对这新的环境要求?这是本文的写作主旨。
1、区域规划再兴的宏观背景1.1 传统区域规划的繁盛与悲哀中国区域规划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
"(区域规划是)为了搞好工业的合理布局,落实国民经济的长远计划,使城市规划有充分的依据"(1980年中共中央13号文)。
在国土规划的推动下,以综合开发整治为特征的不同层次的区域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1]。
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区域规划在本质上体现着对金、资源的计划性配置理念,而且它与中央集权式的垂直政治管理架构思维一脉相承的。
我国曾一度将区域规划视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在地域空间上的落实与延伸,由综合计划部门主导编制的区域规划直接对应着资金、资源行政分配等发展机遇。
因而区域规划不仅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成为各地方关注的热点。
在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传统区域规划自上而下的强制控制色彩,难以与经济环境的日益竞争化及权力体系的日益地方分散化相整合,而其以前背后所依赖的计划分配资金、资源的"诱惑"也正在失去。
1.2 区域规划再兴的时代要求(1)自由市场的失败西方国家在经历了"完全市场经济的神话"后,甚至在刚刚转入市场经济轨道不久的中国,人们发现市场经济的理性对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然而它对保证城市与区域持续发展的非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公益行为等)则并不偏好,对区域内的恶性经济竞争(争夺市场、重复建设、诸侯经济等)也无能为力。
市场环境中无数个体理性的叠加并不等于区域发展的整体理性。
区域规划稍祥版
一、区域的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某一特定的范围。
所谓特定的,是指人们依照某种需要、目的、标准或功能所划分出来的。
区域规划的定义区域规划是是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经济、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以及协调各区域之间关系而采取的政府干预手段,是国家或地方政府进行空间治理的重要工具,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对环境变化的战略选择。
(课本)区域规划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
(课件)一是一定的地域范围。
显然是把区域规划作狭义理解,是指区域内部的总体部署二是国民经济建设部署。
区域规划着重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规划,而不是一般的区域经济发展计划,或者单纯是土地利用规划,资源的开发利用规划。
编制区域规划,必须描绘区域未来的建设蓝图。
三是总体部署。
区域规划不仅要进行区域生产力的总体布局,还要对所有的建设项目进行统一安排,包括生产性的建设和非生产性的建设项目都要作出规划。
区域规划是综合性的规划,不是某一单项的建设规划。
(二)区域规划的基本形式区域规划有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两种基本形式。
综合规划与专项规划是整体与部门的关系,密不可分。
综合规划是把规划区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进行总体的、全局的规划。
他的主要任务是论证规划区的地位及其与外区的关系,确定区域的发展方向、目标、开发的总方针、区域发展的基本轮廓,建设的主题框架,协调区内外各部门的关系,进行总体的布局,确定规划实施方案,分析规划实施效益。
专项规划是按区内的产业或门类所进行的规划,如工业规划、农业规划、交通运输规划、城镇规划、旅游规划、医疗卫生规划、科技教育规划等。
某一专项规划是根据该产业或该门类在区内的功能和地位,对其资源开发利用方向、开发重点、建设项目、开发步骤、保护措施等进行的规划。
二、区域规划的类型1、城市地区和城市群地区区域规划城市地区和城市群地区两者性质相同,在区域里有一个以上的城市为其核心,周围有若干中小城市或城镇,核心城市有发达的工业、商业,具有高度的行政或金融势力影响周围的城镇和郊区继续扩大与发展。
区域规划的方法
一、区域规划的方法区域规划方法的选用与规划目的、规划任务、规划工作的时限和经费有关。
区域规划工作者必须了解规划区的特性、规划的目的和任务要求,采用相宜的规划方法。
常见的区域规划方法有:(一)系统法系统法又称系统分析法。
它的理论基础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彼此相关的多种要素组成的;要素本身也可能是另一系统,它相对于原来的系统而言是子系统;这些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组织和结构,而且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有机结合的整体;事物的各组成要素都有一定的属性,执行着特定的功能,各组成要素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作用,形成一个统一体。
事物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由渐变到突变、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
事物的发展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事物的发展变化又要影响外部的环境。
根据系统论的原理,区域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区域系统是由相互有联系的诸要素组成的完整综合体。
区域组成要素,如土地、水域、植被、人口、工业、农业、城镇、中心村、各种基础设施、建筑物、构筑物、生态工程等等,都是区域系统中的一个要素,一个子系统。
区域诸系统要素组成一定的结构,区域结构就是区域诸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的特定形式。
当然,区域又是更高序列体系中的一个要素或组成部分。
系统法通常由三个基本环节构成,即问题形成、系统分析、系统评价。
每一个环节都有一系列定性和定量的具体方法可供利用。
1. 系统问题的形成。
即确定被研究系统的性质、边界,设计好价值系统并将之综合。
在区域规划中相当于确定规划的区域、规划的目的要求和发展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2. 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是对系统要素的性质、功能、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对系统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系统的组织、结构、状态和可能的变化,通过综合处理,建立模型,反复验证,以作出判断,并提出抉择方案。
系统分析要回答为谁、为什么、何时、何地、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
在区域规划中大体是区域发展条件的评价、规划方案的设计。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知识点之区域规划的类型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知识点之区域规划的类型
【—
初一
地理之区域规划的类型】,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规划,按规划内容的侧重点分类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策略性的区域规划
这类规划相当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内容侧重于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经济发展的重点,确定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和产业布局,以及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措施和政策。
策略性区域规划的特点是:①重视区域所处的环境和区域发展条件的分析论证;②注重经济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经济结构;③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政策、规划方案实施对策、策略的研究较深入,但往往对于经济建设工程的规划布局研究较为简略。
(2)物质性的区域规划
规划内容偏重于区域发展的物质环境和建设工程项目的空间布局规划,规划成果注重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总体蓝图。
因此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城镇的发展和布局,对于工农业生产布局和各种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极为重视。
物质性区域规划的特点是:①重视技术经济指标;②重视各部门、各物质要素的功能、相互关系和空间表现形式;③特别注重各类土地利用和空间分布;④强调经济建设项目和城镇的发展规模、相互关系和空间布局。
(3)综合性的区域规划
综合性区域规划是通常说的区域规划,比较规范性的区域规划。
综合性的区域规划,兼容策略性规划和物质性规划的特点,内容系统、全面。
既有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内容,又有各个部门、各个系统完整的经济建设空间布局规划的内容;既描绘出区域经济建设未来的总蓝图,又有明确的区域发展政策和规划实施措施。
总结:以上是从策略性,综合性,物质性的区域规划来讲区域规划的类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行政区域规划的变迁趋势
行政区域规划的变迁趋势行政区域规划是指在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指导下对行政区域进行规划,包括空间布局、资源配置、产业布局、交通网络、环境保护等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行政区域规划也在不断变迁和演进,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
首先,从单一性到多元化。
过去,行政区域规划主要关注经济发展,在区域内部实施统一的发展战略。
然而,在现代社会,多元化特征越来越明显,行政区域的规划也需要考虑到社会、文化、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因此,现代行政区域规划逐渐从单一的经济规划转变为多元化的综合规划,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从垂直管理到横向协调。
传统的行政区域规划主要由政府部门或规划机构负责,垂直管理体系难以解决区域发展中的复杂问题。
现代行政区域规划越来越重视横向协调与合作,强调各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同。
例如,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环保规划等需要进行跨部门协调,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从短期规划到长远规划。
过去,行政区域规划主要关注短期发展目标,如经济增长率、人口增长率等。
然而,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变革和不确定性的背景下,短期规划往往无法解决长期发展的问题。
现代行政区域规划越来越重视长远规划,注重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例如,低碳发展、生态城市、可持续交通等概念的引入,推动了行政区域规划的长远思考。
第四,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
传统的行政区域规划主要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制定,强调从上而下的规划管理。
然而,现代社会中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和作用不断增强,包括民间组织、专家学者、社会媒体等。
现代行政区域规划逐渐强调自下而上的参与和民主决策,更加注重民众的意见和需求。
第五,从“规划”到“设计”。
传统的行政区域规划主要强调经济增长和土地利用,忽视了城市的美学和人文关怀。
现代行政区域规划逐渐从“规划”向“设计”转变,注重城市空间的美学价值和人文关怀。
例如,注重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公共空间设计等,提升城市环境的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区域发展与规划R1区域规划
资源平衡、工业原材料平衡、运输平衡、电力平衡、 资金
平衡、建材平衡 平均主义的理念——“一大二公”平均主义,“撒胡椒面”式建设, 投资分散、资源利用低下、与市场脱节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区域规划是一种对国民经济计划调节体系中的 重要环节。
新城市主义: 承认城市的增长,实行增长管理(growth management); 建立永久性乡村保护区(带); 建立临时性乡村储备区(带),作为未来发展之用; 明确区域性廊道; 以大型交通枢纽为中心的紧凑开发; 注重就业、居住与生活配套的平衡;
区域规划的新 理念
国外区域规划新理念
3E协调发展理念(经济、环境、公平)
地 方 尺 度
基层区域规划
地(市)域、县(市)域规划
Part3:区域 规划内容的调
整
区域规划的基 本内容
区域资源条件与发展条件综合评价; 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 对区内主要资源的开发规模和产业结构作出规划,论证主要
资源开发的合理规模和开发年限,选取开发规划方案;结合 资源开发,预测个产业发展前景,确定产业结构; 对规划区内的工业建设进行合理布局; 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项生产用地及其空间布局; 预测规划期内区域城市化发展态势,确定主要城镇的规模等 级、性质和基本空间格局,组织城镇之间的合理分工与联系; 统一安排区内能源供应、给排水、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 布局,及其与城乡居民点的布局配合; 搞好区内环境的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防止对重要水源地、 居民点与风景旅游区环境的污染,对有价值的景观加以保护
系统工程、灰色控制系统、 AHP法、系统动力学(SD) 模型、多目标决策、GIS、
RS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规划新方法
区域规划与区域分析重点
第一章绪论1、区域: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1)区域的概念划分:①均质区:区域内部空间特性的一致性好相似性,且有别于其他区域,如山区与平原区、农区与牧区)②结节区:又称功能区、枢纽区,区域内核心以及与其功能上紧密联系,如城市经济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3)区域的尺度、目的不同划分:大区域、中区域、小区域3、区域发展: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4、区域发展的新趋势:(1)区域分工全球化的趋势更为明显(2)区域间的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3)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5、三大地带: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内陆地带、西部边远地带八大区域:大东北、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黄河中游、长江中游、西南地区、大西北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1、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自然资源的划分:(1)根据自然资源的赋存条件及其特征划分:地下资源、地上资源(2)根据自然资源的国民经济用途划分: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旅游资源(3)根据其利用方式:直接生活资源、劳动资料资源(4)根据其能否再生划分: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不可再生资源3、自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社会性4、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1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2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3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也在不断的扩大,但自然资源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1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2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3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注册城市规划师备考: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内容
(1)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区域规划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区范围内,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和区域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的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城镇居民点以及其他各项建设事业和重要工程设施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并作出合理的空间配置,使一定地区内社会经济各部门和个分区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配合,城镇居民点和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合理,各项工程建设能够有序进行,从战略意义上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合理发展和协调布局,以及城市建设顺利进行。
简言之,区域规划是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
(2)区域规划特征:是一项具有高度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工作。
(3)区域规划的任务:就是促使生产力合理布局,各项建设事业协调发展,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①全面掌握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料,确定规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
②搞好区域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
③拟定区域人口和城镇居民点体系的发展规划;
④统一规划区域性公用基础设施;
⑤重视环境保护,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⑥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以求达到最优的社会经济发展。
(4)区域规划的类型
①按建设地区的经济地理特征划分为:城市地区的区域规划、工矿地区的区域规划、农业地区的区域规划、风景旅游及休疗养地区的区域规划、河流综合开发利用的区域规划。
②按各级行政管理的区域划分为:省域规划、市域规划、县域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区域规划类型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教学-区域规划类型依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把区域规划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
一、按规划功能分类按区域规划工作的目的和作用不同,区域规划可分为认识性的规划和实践性的规划两大类。
(一)认识性的区域规划此类规划一般出于三种不同的目的:第一种是为了教学的需要或为了探索区域规划的理论、方法、积累规划工作经验,提高规划技能和艺术;第二种在于认识规划区域的特征,认识它在社会地域分工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区域开发的潜力和合理开发的途径;第三种是开发商和投资者为了选择投资地点,比较地区投资方向,研究投资效益。
认识性的区域规划通常是由科学研究人员或学者编制,规划内容不求全,规划成果也常常较为简单。
(二)应用型的区域规划此类规划一般属于政府行为,作为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由政府直接组织,成立规划领导机构和规划工作办公机构,规划机构负责人通常由政府领导人担任。
应用型的区域规划的特点是:①体现时代的要求,区域发展目标、建设方案有鲜明的时代色彩;②规划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往往既有指令性的内容,各种限制性的规定,也有指导性的内容,不强制实施的方案;③规划目的比较明确,针对性强,注重实用,或要解决地区落后问题,或要求区域发展新的动力,或要解决地区重大建设问题,或要求地区协调发展等等。
二、按规划内容的侧重点分类(一)策略性的区域规划这类规划相当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内容侧重于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经济发展的重点,确定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和产业布局,以及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措施和政策。
策略性区域规划的特点是:①重视区域所处的环境和区域发展条件的分析论证;②注重经济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经济结构;③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政策、规划方案实施对策、策略的研究较深入,但往往对于经济建设工程的规划布局研究较为简略。
(二)物质性的区域规划规划内容偏重于区域发展的物质环境和建设工程项目的空间布局规划,规划成果注重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总体蓝图。
城市规划之城乡区域规划PPT课件
城市是区域的缩影、中心和焦点
❖ 城市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 ❖ 城市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原料、
燃料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供产品和各种 服务。 ❖ 区域能够向城市提供多少食物、原料、燃料、 劳动力,区域又能够吸收多少城市的产品和 服务,城市与外界区域目标有什么样的交流 手段,就成了城市发展的基础。
❖ 3.1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认为,一个城市的全部 经济活动,根据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划 分为基本活动和非基本活动两部分。
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1.基本活动: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经济活动。 可分为: 离心型基本活动; 向心型基本活动;
2.非基本活动: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经济部门。 可分为: 为了满足本市基本部分的生产所派生的需要; 为了满足本市居民正常生活所派生的需要;
50
1
5.4.1 城市功能(p193)
第五章 总体规划
功能指物质系统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等。
5.5 城市主要组成要素的布局及原则
5.5.1 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5.5.2 5.5.4 工业用地布局 5.5.5 仓储用地布局 5.5.6 公共设施布局
5.6 城市总体布局方案评价
目 录
49
0
补充概念
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总称
③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使得中心控制功能越来越集中于 少数世界城市。
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城市是社会生活与矛盾的集合体
①由于人口的密集,社会问题就呈现出集中发生的现象,并且 复杂多样。
②城市社会问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同的经济发 展阶段产生不同的社会问题。
③城市社会问题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桎梏,又反过来成为城市 发展的目标和现实动力。
3区域规划及区域发展战略
二、区域规划的特点
(一)规划工作的共同特点 1.目的性 2.前瞻性 3.动态性 (二)区域规划的特点 1.综合性。 2.战略性。 3.地域性。
第二节 区域规划类型
一、按规划功能分类
(一)认识性的区域规划 (二)应用型的区域规划
二、按规划内容的侧重点分类
(一)策略性的区域规划 (二)物质性的区域规划 (三)综合性的区域规划
三、战略方针
战略方针是指实现战略目标的总的策略,总的原则,是规范地区发 展行动的指南。战略方针要服务于战略目标,须要简明、扼要,使人们 容易掌握要领。因此,它既不能过于琐碎,全是细徽末节,又不能过于 空泛,流于形式。战略方针切忌公式化、一般化。战略方针越具体,对 指导战略的实施越有利
四、战略措施
战略措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步骤和途径,是实施战略的手段。制订战略 措施,就是把比较抽象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进一步具体化的过程。区 域发展战略措施通常包括实施战略的相应的组织机构、资源分配、资金 政策、劳动政策、产业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的控制、激励、协调等手段。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关心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各种措施,如 社会福利、社会文化、环境保护措施和协调地区关系、促进平衡发展的 措施,常常成为战略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且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 2.确定区域发展目标。 3.区域发展 的课题与对策研究。 4.规划方案设计, 5.规划方案评估。 6.报批定案。
(三)区域规划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第一,重视规划过程的循环;第二,保持规划的弹性;第三,定期检查规划 实施状况,随时对规划作必要的调整或修编。
第三节 战 略 抉 择
一、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 二、分析区域发展的外部环境 三、提出战略构想
一、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
区域规划的新特征
区域规划的新特征☐区域规划由经济型向综合目标型☐区域规划由面面俱到逐步演变为重点问题与目标导向型☐区域规划由目标终极型转向过程型☐区域规划由虚调控型转向空间管制为手段的实调控型☐区域规划由单方案刚性规划转向多方案弹性规划☐区域规划由指令型、强制型转向指导型、协调型,公众参与列入规划程序☐区域规划方法的现代化和定量化☐区域规划类型多元化☐区域规划机构和法律日益完善城市形成、发展及城镇化现代城市的发展凸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动力机制是:(1)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
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并存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
(2)科技革命与创新。
科技进步是推动城市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方面科技革命与创新本身可以催生新的技术门类和产业部门;另一方面又可以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进而优化整个社会的产业构成,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3)全球化与新经济。
全球化对现代城市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4)城市文化特质。
城市文化特性的凸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
城镇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1)从封闭的单中心到开放的多中心空间环境;(2)从平面空间环境到立体空间环境;(3)从生产性城镇空间到生活性城镇空间;(4)从分离的均质城镇空间到连续的多样城镇空间。
影响城镇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2)社会环境因素;(3)经济与技术环境因素;(4)政策制度因素。
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因:1.城市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2. 城市经历的工业经济时期仅有300年的历程3. 工业时期的城市发展主要动因是“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
我国城镇化现状:1.已具备良好的城镇发展基础,步入了快速城镇化阶段。
2.城镇化的体制障碍正逐步消除。
3.城镇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收到高度重视。
4.科学发展观为城镇化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城镇化快速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①规模巨大的转移人口与有限的城镇容纳能力之间的矛盾突出;●②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影响了“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③部分城镇片面追求城镇规模和发展速度而忽视发展的质量;●④小城镇发展动力不足、大城镇和城镇密集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不强;●⑤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仍突出。
初中一年级地理知识点之区域规划的综合型新理念
初中一年级地理知识点之区域规划的综合型新理念初中一年级地理知识点之区域规划的综合型新理念初一地理知识点之区域规划的综合型新理念,区域规划的理念应从传统理念转向综合型规划方面发展。
由经济单目标型规划转向综合目标型规划传统的区域规划尤其是城镇体系规划,是以生产力的布局为核心任务。
在以经济目标为根本内在驱动的情况下,区域规划中虽然对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也有一定的涉及,但大多是作为一种“标签”,无论是规划者还是执行者,都没有将其放到真正重要的地位。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总量与速度的增加掩盖自然资源衰竭、环境功能退化所代表的真正经济成本,但如今我们已经直接感受到了漠视环境成本所带来的昂贵代价。
另一方面,人们越来越大越认识到,“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由于社会发展极化、文化冲突、权利分割、社会需求多元化等引发的社会问题,许多必须在区域规划中找到解决或缓和的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解决日益突出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区域规划在内容、范围、理论研究与方法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区域规划从内容看,越来越由单目标的物质建设规划或经济布局规划为主开始转向综合的区域发展目标规划,规划中的社会因素与生态环境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最佳化成了未来区域规划的.新方向。
总之,一个基本的规划理念是,社会与生态环境尺度必须同时作为衡量最佳规划方案的重要标准。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对于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我们做了下面的知识讲解。
世界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以上对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的内容讲解,相信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哦。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铁煤石油的分布下面是对铁煤石油的分布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知识。
最新区域方案划分
最新区域方案划分
随着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也在不断地调
整着,最新的区域方案划分,也是城市规划上的一大举措。
而这
种划分并不仅仅局限于呈现地域之间的不同,还与城市的构建和
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随着时间推进,各个领域发展,使得城市的规划和区域的划分
变得越来越复杂。
因此,在制定最新的区域方案划分时,要考虑
到城市内各种各样的发展问题、人口增长、迅速变化的经济和发
展方向等诸多因素。
一方面,区域划分有助于增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的布局,
区域规划划分出合适的产业布局,使之更加优化,这能够极大地
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并为城市的发展指明方向。
另一方面,区域划分也有助于加快城市的建设和管理。
随着城
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管理变得更加复杂,通过区域划分,可
以更好的管理城市,可以使政府在管理中更加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更加重视城市业务管理的发展,为城市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而且,区域规划划分还有助于维护城市的环境和生态。
各地区根据城市生态和环境问题,制定相应的划分方案,合理规划城市建设,使之与自然环境完美结合。
总的来说,区域规划划分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行区域规划和划分,以期达到加速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目的。
我们相信在不断创新和探索的道路上,城市发展的道路会越来越宽广,我们也期望通过更好的区域规划把城市发展带向更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例
加拿大大温哥华地区规划 加拿大大温哥华地区位于加拿大西海岸,北临山 区,南与美国华盛顿州接壤,以加拿大第三大城 市和西海岸最大港口温哥华为中心,是一个包含 了21个市和1个选区的大都市区。该地区总面积为 3292平方千米,其中已开发的地区面积为797平 方千米,2000年总人口为201万人,已开发地区 的人口密度为每公顷25.2人,其中温哥华市人口 为54万人,占大温哥华地区的27%
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的新类型
• 一、国土规划 • 二、都市区规划 • 三、城市群规划
一、国土规划
• (一)国土规划的内容 • (二)国土规划的实践
• 一、主要内容
1、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计划型向市场经济的引 导型转变 2、从资源开发利用转向开发、利用与保护相 结合 3、从主要追求经济发展目标转向经济、社会同 人口、资源、环境多目标持续协调发展。 4、规划重点从产业规划转向协调地区经济社会 建设的空间布局规划。
• 发展战略目标:能够达到以下目标的世界
上第一个大都市区,即能够实现整个人类 的追求;通过人类的活动改善而不是降低 自然环境;人类建筑的质量会接近优美的 自然环境;居民文化和宗教的多元化成为 团结的力量而不是他斗争的根源;每个居 民的衣,食,住,行和安全等基本要求都 会得到充分的保证。
• 规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二、都市区规划
• (一)都市区: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其
一般概念是包括一个高密度的人口核心地 区和围绕这个核心的具有高度经济与社会 融合的相邻社区,即以某一个大城市或特 大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相邻地域单元的 城市化地区。
• (二)都市区规划的内容
大都市区规划应在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的基 础上,侧重大都市区的空间发展了规划。大都市区规划应 当包括以下内容: (1)大都市区发展的背景。 (2)大都市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 (3)大都市区空间构成要素及空间发展条件 (4)大都市区空间结构规划 (5)大都市区综合交通网络规划 (6)大都市区基础设施规划 (7)大都市区生态系统规划 (8)大都市区规划实施的制度保障的政策建议
• 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应以城市群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策略,区域 空间发展模式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布局方案为重点。其内容可包括: 1、城市群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策略 2、城市群空间组织 3、产业发展与就业 4、基础设施建设 5、土地利用与区域空间管制 6、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7、区域协调设施与政策建议 规划的重点可以城市群内各城市需共同解决的问题为主:如城市 群的快速交通体系建设,严格控制城市群内城市发展的无序蔓延,加 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
1、绿色地带 2、多中心体系规划。以温哥华市中心为 核心,瑟瑞,本那比,里士满等市中心为 区域中心及多个次级中心的居民点空间体 系。 3、交通规划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规划提出了四个基本策略:
1、保护绿色地带。包括主要公园,供水区, 自然保护区,农业用地 2、建立设施完善的社区。以区域次级中心为 核心来发展,以促进住房和就业地点平衡。 3、创建布局紧凑的大都市区。把将来的发展 集中到温哥华市区及周围地带,尤其是各市市区, 以使更多的人就近工作地点居住,同时节约用地。 4、增加交通选择。
•
通过国土规划的试点工作,有学者总结了新一轮国土规 划的内容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确定国土开发利用战略,包括明确区域的战略 地位、目标和重点等。 二是搞好区域功能规划。 三是城镇和各类园区规模和布局。要按照区位、资 源和环境条件,合理确定城镇和各类园区发展的规划、结 构和布局,保障城镇和各类园区健康有序发展。 四是战略性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规划。 五是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布局。
三、城市群规划
• 城市群: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
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 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 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地区经济的核心,借 助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的通 达性,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生和 发展着城市个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共同构 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实例
• 深圳市国土规划:
以人地和谐为主线的综合战略规划, 以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 量研究为支撑,以综合发展策略为指导,以空间利用和布局为规划的 落脚点,对深圳市域国土资源与国土环境及其开发利用保护进行了比 较系统的研究。尤其把有限资源环境制约下的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布 局、分区管辖等作为重点研究内容,把人口、经济、环境、资源和发 展的协调问题统一到空间部署上来,为实现永续发展提供保障。 在分析深圳市现状国土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四大发展战略: 国际化战略,环境领先战略,集约均衡发展战略,产业升级引导战略, 提出了全市三级节点构成的网络体系结构,并将全市划分为五个功能 区:城市中心功能区,西部产业功能区,东部产业功能区,中部服务 功能区,东部沿海港口旅游功能区。 规划的主要内容: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城市发展现状和 趋势,发展目标和策略,空间开发和管理,环境建设和资源利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