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教案
1.2 熔化和凝固(教案)北师大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1.物理观念:(1)知道物质的三种状态及物态变化。
(2)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
(4)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凝固是放热过程。
2.科学思维: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学习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科学探究: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相关物理规律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关注自然现象,使学生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实验数据的图像转换方法。
酒精灯、铁架台、陶土网、两支温度计、秒表、海波、蜂蜡、水、烧杯、试管、搅拌器、火柴、坐标纸、投影仪。
新课引入观看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物态变化。
教师引导:工厂在铸造金属零件时,先将块状金属原料进行高温熔炼,再浇注到模具中冷却定型。
在铸造金属零件的过程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作凝固,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作熔化。
你能举出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的例子吗?组织学生讨论。
知识点一熔化、凝固让学生阅读教材,之后回答问题:什么叫熔化?什么叫凝固?各小组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提出问题】(1)熔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2)熔化的过程有什么特点?(3)不同物质的熔化过程是否相同?【猜想与假设】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经验对探究问题进行猜想,提出不同看法和这样猜想的依据,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学生的猜想。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教师:请观察教材图1.2-4所示的实验装置,并思考下列问题,分组讨论后回答。
(1)在做海波熔化实验时,为什么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而要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再用酒精灯隔着陶土网加热?学生:通过“水浴法”对试管进行加热,使海波受热均匀。
(2)温度计的液泡在什么位置合适?为什么?温度计的液泡要插入物体中间,但是不能碰到试管壁和试管底,不然温度测得不准确。
3.2熔化和凝固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二、能力目标1. 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2.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3. J.三、德育目标1.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和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讨论法•教学用具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坐标纸、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师]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生甲]自然界的物质常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存在着.「牛-乙]冰是固体,水雄液体,水蒸气是气体[生丙]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物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也往往发生改变.[师]大家回答地很好.确实是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生甲]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ng).「牛乙]冰熔化成水屈熔化过和[生丙]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 ).[生丁]水结成冰属凝固过程•[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1. 熔化和凝固(板书)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melti ng),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solidification).「探处]直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徉[师]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生甲]应该不相同•[生乙]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才会变成液态•冰熔化成水不用很高的温度•[生丙]不管在很高温度还是不太高的温度时变成液体,是不是都需要给物质加热?「牛一「]熔化过刃屮一定耍加热,所以助坝一定要吸收热竝[生戊]熔化过程中给物质加热,这时温度是不断上升,还是不变?[师]现在提出了固体熔化时温度是怎样变化的问题,大家相互讨论,利用桌子上的仪器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决•先制订计划和方案.[方案一]把装有一些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和水给海波均匀、缓慢地加热,并搅拌•装置如课本图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海波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C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方案二]把石蜡放在试管里再放入盛水的烧杯里,用酒精灯通过烧杯给石蜡均匀、缓慢地加热.装置如课本图4.2—1,注意观察温度计读数和石蜡的状态变化.当温度达到40 C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在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填入表中.[师]这两个方案都很好,且可行.我们可按照这两个方案来做实验.我们先看挂图.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学生看完后,宣布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师]请同学们根据海波和石蜡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结合自己实验分析一下,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生甲]给海波加热,海波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上升到48 C,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还在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48 C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生乙]在给石蜡加热,石蜡先变软,然后逐渐变成液态,在整个熔化过程中,石[生丙]从我们组对海波熔化实验现象的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海波在一定温度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生丁]我们组对石蜡熔化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认为这个现象表明,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师]同学们回答地很好,实验观察很仔细,每组同学都团结协作,讨论也很激烈.我很高兴,看来大家对学物理很感兴趣.现在我们打开课本,看图4.2—2和图4.2—3;方格纸上纵轴表示温度,温度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自己写上,根据你们的实验数据,在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学生们画图,教师巡回指导][师]同学们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生甲]海波在熔化前温度升高,在熔化中温度不变,在熔化后温度继续上升.[生乙]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都在上升•[师]现在我们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相互讨论你们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看看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写出实验报告.学生们相互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师]从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我们还能总结出什么?[生甲]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做晶体(crystal).[生乙]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地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non crystal).[生丙]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melti ng poi nt)[生丁]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师]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温度,在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2. 熔点和凝固点(板书)(1)熔点一一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2)凝固点一一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牛一甲]血体的熔点一股是不冋的知道熔点和凝固点冇什么用?[师]那你们想想:“为什么灯泡内的灯丝要用钨丝?” “水银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吗?”[生甲]钨的熔点为3410 C,用来做灯丝,不容易烧断.[生乙]水银不能用来做寒暑表中的液体,它的凝固点为-39 C,太低.[师]看来大家已知道它们的用途,看投影课本图 4.2—4和图4.2— 5.思考[想想议议][生甲]AB段为固态,温度不断升高.[生乙]B时刻为固态,C时刻全部变为液态,BC段为固液共存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生丁]CD[生戊]EF段为液态[生己]F时刻晶体开始凝固,到G时刻全部变为固态,FG之间是固液共存态、温度不变.[生庚]GH为固态,温度随时间下降.[生辛]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经到过-52.3 C,这时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町用酒和温度计「师]I川忆海波的熔化实验过和和温度变化,看看述能找到什么规律[生甲]在海波的熔化实验和石蜡熔化实验中,无论温度变否都需要加热•[生乙]在凝固过程温度不变,却继续放热•「牛丙]这说叽品体和非胡体在熔化过觀屮要吸热[生丁]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师]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可利用水结冰时放的热使窑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不会冻坏•3.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板书)二、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熔化和凝固,通过对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探究•我们知道了品体冇熔点和凝固点,非詁体没冇熔点和凝固点同种品体熔点和凝同点相同.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三、布置作业阅读P79动手动脑学物理1, 2, 3[动手动脑学物理参考答案]1•这种说法有道理•因为雪熔化时要吸收空中大量的热,使空气温度降低•所以说融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2. 利用冰能致冷可以防止饭菜变馊,但是要注意,由于冰块吸热,使冰周围的空气变冷,冷空气比热空气重,要往下沉,所以冰块应该放在饭菜的上面•3•晶体.熔点是80 C,持续16 min.四、板书设计1. 熔化和凝固熔化一一凝固一一2. 熔点和凝固点熔点一一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3*。
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
熔化和凝固教案熔化和凝固教案4篇熔化和凝固教案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通过实验培养善于实践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和品质及协作精神2学情分析“物态变化”一章研究了物质常见的3种状态间的6个变化。
虽然这节课位于第四章的第二节,但“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即将要学习的六个变化中的第一对变化。
本节教学的关键是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的数据分析,所以完成晶体、非晶体熔化实验是本节课的前提。
这节课中,学生是第一次在一个实验中使用如此复杂的仪器,第一次观察和记录如此多的现象和数据,第一次学习用图像的方法分析数据找规律,所以,教师和学生必须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在课堂上完成这个探究实验,获得有效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到规律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教学难点根据实验数据描点画图、并分析图像找到规律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提问:自然界中物质常见的状态有几种?ppt图片展示“水的不同物态”,再问:物质的3种状态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吗?(ppt课件辅助教学)活动2【讲授】讲授演示实验并实物投影:“冰棍化了”“蜡烛液的凝固”一、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提问:铁能熔化吗?用什么方式可以使铁熔化?ppt图片展示“铁熔化成铁水”,提出问题:再问:铁在熔化过程中状态是怎么变的呢?它的温度变化情况又如何呢?提出问题:“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实验设计交流对于实验的设计已经让同学们预习并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下面请同学到讲台上展示实验报告,并说明如何设计的实验。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经历物质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了解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
能用熔化和凝固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属于物质科学领域中常见的物质部分,是物态变化的基础章节之一,而熔化和凝固是物质最基本的特性之一,其物态变化的现象是生活中最常见、最熟悉的。
学好本节对学习其他物质的特性有迁移作用,同时熔点和凝固点将是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基础。
物质熔化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对学习其他知识有广泛的迁移作用,对理解科学探究和提高探究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地球、月球、太阳、星星等天体和动物、植物等生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但不知道物质存在的状态到底有哪些,物质不同状态之间到底能否转化,物质有哪些特性。
在生活中他们知道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等现象,是由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但不知道物质在固、液两态之间发生的转化跟温度的变化有关,也不清楚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更缺乏根据实验结果得出规律等探究技能。
教学目标1.认识熔化和凝固,知道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条件。
2.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知道熔点和凝固点。
3.能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
核心素养经历探究物体熔化时温度跟加热时间的关系的过程,初步体会图像法、对比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初步体会归纳推理和论证思维。
重点难点重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难点:探究固体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教学过程续表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环节二:熔化和凝固教师讲解实验过程。
如图所示,安装实验器材。
把海波和石蜡加热,并把温度计分别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 ℃开始,每隔1 min观察它们的状态,并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它们全部熔化。
把实验数据填在下表中。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实验图像。
教师:下面大家开始探究。
教师巡视实验。
教师:这是一位同学探究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实验数据。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6篇)
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优秀6篇)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引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一、)熔化和凝固现象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注意事项:(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三)凝固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1)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解释现象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案以及习题篇二一、复习测评:1、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__________的物理量。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
2.记住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3.把握物质熔化和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明白它们发生的条件和过程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利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说明一些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过程,把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差不多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2.使学生能够通过图像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明白得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温度变化规律。
2.明白得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3.利用熔化吸热和凝固放热说明一些生活现象。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操作实验。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看以及分析总结能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气温在-30 ℃以下,漠河县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 ℃。
在如此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依旧酒精温度计?依照什么来选择?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物态变化[阅读课本]P53“物态变化”[摸索]列举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事例。
[提示]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的事例:铁矿石在高温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温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归纳提升]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冰、水、水蒸气确实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探究点2熔化和凝固[阅读课本]P53“熔化和凝固”[摸索]熔化和凝固是如何定义的?有哪些现象会涉及熔化和凝固?[提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例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液等。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例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第一篇: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熔化、凝固的含义。
3、通过比较海波与蜂蜡的熔化和凝固过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与凝固过程的区别。
4、会用图线描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
5、会查物质熔点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感知固体发生熔化都需要吸热。
2、通过对海波、蜂蜡熔化过程的探究,知道判断固体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中数据的处理,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过程的方法。
4、通过探究活动体会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并感知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形成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2、通过探究实验过程,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通过记录交流产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1、探究物质熔化的过程;2、熔化时有没有熔点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
难点探究物质熔化的过程。
[教材分析]本节是一节包含探究内容的课。
探究式学习是国家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
而本节课的探究活动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指导,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探究这种学习方式。
《教师用书》提出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完成探究过程。
而我考虑到本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且海波的熔化过程中的温度“阶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十分明显,反而会误导学生。
另外实验时间比较长,再花费过多时间进行解释就得不偿失了。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CAI动画来模拟实验,把重点放在实验的设计上,让学生亲身经历设计的过程,来体验探究的一般方法与过程。
[学情分析]对于熔化与凝固,学生在日常生活经常见到,但将其提升为物理规律还是第一次;且本节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探究,是学生第一次较为系统的接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7.总结反馈,巩固提高:课堂结束时,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熔化、凝固的定义、图像绘制方法和应用价值。同时,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的疑惑,巩固所学知识。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熔化、凝固的定义,解释它们与物质状态变化的关系。
2.通过动画演示熔化、凝固的微观机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分子在过程中的变化。
3.讲解熔点、凝固点的概念,强调不同物质的熔点、凝固点不同,举例说明。
4.指导学生如何绘制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图像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分析解题思路,纠正错误。
4.针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确保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熔化、凝固的定义、图像绘制方法和应用价值。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熔化、凝固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鼓励学生继续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熔化和凝固知识点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熔化、凝固知识的学习,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在实验、讨论中提出新观点,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完整版)教案熔化和凝固2
融化和凝结【教课目的】⒈认识融化的含义,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差别,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能够转变的。
⒉经过研究固体融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⒊认识融化曲线和凝结曲线的物理意义,经过研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象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长处。
⒋经过对照,认识有没有固定的融化温度是差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⒌经过研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怀和乐于研究自然现象神秘的感情。
【教材说明】教材将研究冰的融化特色和松香的融化特色的实验放在一同进行,让同学们在实验活动中,自然地将二者进行对照,能够较为方便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降低了引入晶体和非晶体两观点的难度。
教材依旧环绕“水”睁开,冰的融化在生活中常有,其融化特色拥有典型性。
冰的制作固然有一些难度,但只需掌握了第一节所讲的制作方法,则简单获取。
在制冰困难的学校,教材在“注”中指出,仍可对松香的融化进行研究。
关于凝结过程的特色,教材采纳实验推论的方法,也是学生可接受的。
给出晶体和非晶体凝结时的特色,教材在这里没有追究,留有必定的空间让学生持续研究。
教材以图代文,形象地表达了融化、凝结的应用,而融化、凝结对人们带来的不利,教材相同地把空间留给了学生。
【教具】学生实验:三人一组。
每组装备融化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冰、松香、水、火柴、坐标纸。
【教课过程】一、引入新课: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不尽长江滔滔来” ,望着这气吞山河、奔跑万里的滔滔大江,你可曾想到过,这万古不断的巨流最先的水源竟是各拉丹冬雪山融化后的点点水滴,这是什么原由造成的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固态变为液态和液态变为固态的状况。
二、新课教课:⒈融化教师发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学生回答:春季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水;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为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教师发问:你见过哪些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学生回答:冬季到了,气温降落,湖面上的水结成冰;工厂的锻造车间里,工人将铁水浇在模型里,冷却后,铁水变为了固态的铸件。
熔化和凝固课程教案二
【熔化和凝固课程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基本过程;2、掌握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征和规律;3、了解熔化和凝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5、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基本过程;2、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征和规律;3、熔化和凝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4、相关实验操作。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基本过程;2、了解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征和规律;3、了解熔化和凝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课法:通过讲解、解答学生疑问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熔化、凝固的基本概念、过程;2、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中观察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征和规律;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通过看视频的形式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2)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观察物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所表现的特征;3)引导学生讨论熔化和凝固的联系及应用。
2、讲解:1)熔化的基本概念和规律;2)凝固的基本概念和规律;3)熔化与凝固的联系及应用。
3、学生实验探究:1)让学生自己做实验,观察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征和规律;2)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4、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讨论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熔化和凝固在应用中的原理。
5、实验操作:1)组织学生实验操作,准确地观察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征和规律;2)加强实验过程的安全措施,保证学生的安全。
六、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组织小组活动讨论,激励学生互相合作,互帮互助;2、信息技术手段法:通过视频、图片、文献等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3、实验操作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基本概念及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课堂评价1、实验操作的评价;2、小组讨论的评价;3、口头答题的评价。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教案
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3.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2.了解有无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3.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教学难点】1.对熔化、凝固的理解及晶体与非晶体性质的理解.2.晶体、非晶体熔化与凝固图像的区别.【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9-14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基本概念、规定、规律,以及晶体、非晶体的不同点等用红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对应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组长做好记录,准备展示.【拓展探究】熔化凝固【课堂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做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15作业1234.2.请同学们完成对应练习册中的题目.1.本节课通过对冰和石蜡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学过程中,有三个易错点要让学生理解:①处于熔点温度的晶体,有哪几种存在的状态;②溶化和熔化、融化的区别;③物质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放热温度也不一定降低.3.对于凝固过程中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具体展开,为学生留下了继续探究的空间,教学中可采用实验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熔化和凝固》教案
《熔化和凝固》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会区别晶体和非晶体。
(3)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2)通过对比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区分不同物质的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2)通过了解熔化和凝固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2)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
2、教学难点(1)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熔化图像,并通过图像分析得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2)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温度计、海波、石蜡、大烧杯、小试管、搅拌棒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状态变化的图片,如冰的熔化、水的凝固、蜡烛的熔化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状态是如何变化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熔化和凝固。
(二)新课教学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2)猜想与假设: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猜想。
(3)设计实验:介绍实验器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温度计、海波、石蜡、大烧杯、小试管、搅拌棒等。
实验步骤:将海波和石蜡分别装入小试管中,插入温度计,把试管放入装有水的大烧杯中。
用酒精灯加热大烧杯,每隔 1 分钟记录一次海波和石蜡的温度,并观察其状态变化。
当固体完全熔化后,再记录几次温度。
【教案】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本课目标: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非晶体的区别;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本课重点: 1、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会用图像表示; 2、区别晶体与非晶体。
本课难点:了解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会用图像表示。
一、自学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53-57 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 什么是物态变化,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态变化的现象?2、什么是熔化和凝固?熔化和凝固时分别有什么规律?试举例分析。
3、结合实验,说说晶体和非晶体的异同点,并完成表格。
二、小组讨论1、组内交流《自学导航》中的问题,将疑问与收获记录在学习单上。
2、组间互动,交流并解决新发现的问分类 异同点 晶体非晶体相同点 不同点三、师生互动教师预设问题(或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及处理方法 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 1、提出问题: (1).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2).是不是每一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都相同? 2、假设与猜想:你的猜想是什么?请大胆写出你的猜想: 。
实验中注意的事项: (1).温度计要完全浸入被测物体中。
(2).注意酒精灯的使用安全。
3、设计并进行实验:参照课本图3.2-1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并用酒精灯加热。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将观测结果填人表中)时间(min ) 1 2 3 4 5 6 7 8 9 10 海波的温度 石蜡的温度4、分析和论证:把所得的实验数据描在54页图中,并分析实验现象归纳结论:以上实验海波和蜡熔化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我们可以把固体分为_______和______。
二)、晶体与非晶体的不同:处理方法:(1)学生结合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实验进行小组讨论并归纳;(2)教师进行适当点拨;(3)师生共同归纳。
分类异同点晶体非晶体相同点都是熔化吸热都是凝固放热不同点有无确定凝固点/熔点有无熔化/凝固过程温度温度不变温度上升/下降熔化条件凝固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达到凝固点,继续降温持续吸热持续降温1、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比较可靠的办法是()A.从外形是否规则来判断 B.从导电性能来判断C.从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来判断 D.从有无确定的熔点来判2、铜的熔点是1083℃,那么温度是1083℃的铜其状态是( )A.一定是液态B.一定是固态C.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3、甲、乙两个试管中装有白色粉末状的物质,要判断哪个试管中装的是晶体,哪个试管中装的是非晶体,张海采用如图甲装置,对两试管分别加热,并绘制出图像.(1)图乙中,是晶体,是非晶体(填“甲”或“乙”);图甲图乙(2)实验中将试管放人水中加热,它的好处是。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提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鼓励学生分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己的学习心得和发现,促进同伴学习,提高课堂参与度。
5.设计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挑战。
1.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熔化和凝固现象,以此为基础,深入探讨物理原理。
2.针对学生对物质状态变化微观机制的理解困难,教师应采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动画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3.在讲解熔点和凝固点时,教师应结合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理解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特点。
-结合实验报告、小论文等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或者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这些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呢?”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如冰融化、蜡烛燃烧等。
3.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棍的制作、金属焊接等,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设计相关的问题讨论,如“为什么冰块可以冷却饮料?”“为什么金属在冬天更容易断裂?”等,激发学生探究物理原理的兴趣。
5.家长参与作业:请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从家庭生活中找到至少一个熔化和凝固现象,共同分析并记录下来,以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作业要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一. 教材分析《熔化和凝固》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主要讲述了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特点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教材中,通过实验和现象的描述,引导学生探究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但是,对于熔化和凝固的微观机制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特点;2.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3.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利用实验和实例,生动形象地展示熔化和凝固过程;3.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归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冰、水、温度计、容器等;2.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3.教学课件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结冰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和实例,呈现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如将冰块放入容器中,观察冰块逐渐融化的过程。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温度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总结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熔化和凝固优秀教案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 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
✍ 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感知发生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区别晶体和非晶体,感悟物质世界的美丽多姿。
✍ 经历固体熔化的实验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关注环境温度的意识。
✍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将所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
✍ 关注自然现象,产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和欲望。
二、重点和难点本节重点是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本节难点是实验数据的图像转换方法。
三、 教学过程1. 认识晶体定义固态凝固(放热)熔化(吸热)液态2. 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不宜将本板块变为演示,要舍得投入时间,引领学生经历固体(含晶体与非晶体)熔化的实验探究全过程,初步领略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这也是课时安排建议本节2课时的主要原因。
(1)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晶体和非晶体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加工工艺,猜想到它们可能存在不同的熔化规律;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提出探究问题:熔化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究竟有什么不同?(2)为了研究提出的问题,重要的是组织学生讨论,制订出分工合理、实用高效的探究讨划和实验设计方案。
(3)在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①进一步巩固使用酒精灯或无烟腊加热物体的规范要求。
②了解实验室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构造特点、温度范围及分度值。
③学会测量温度,知道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确认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的物体充分接触。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在设计这一节《熔化和凝固》的物理课程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变过程,以及从液态到固态的凝固过程。
这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熔化和凝固的定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够将这个物理现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理解这两个过程的本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
在教学难点和重点上,我将其定位于让学生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这两个过程。
尤其是让学生明白,熔化和凝固的过程是与温度有关的,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为了进行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如冰块、热水、温度计等,以及一些辅助的教学工具,如PPT、实验指导书等。
在活动的重难点上,我认为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熔化和凝固的原理,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理解。
课后,我会让学生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让他们思考熔化和凝固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个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会鼓励他们进行课外阅读,了解更多关于熔化和凝固的知识。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理解这两个过程的本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个课程,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我选择了使用冰块和热水进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熔化的过程。
这个实验不仅简单易行,而且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物理现象的魅力。
在实验操作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安全,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并确保他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冰块的变化。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教案第二节熔化和凝固【设计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上的结论分析火山喷发的现象)引出问题: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本课设计中用多媒体的方式引入大量的生活物理,从这些感性素材中概括出物理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二、进行新课第一部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进行实验:(1)四个同学为一组,选出一名同学作为组长,负责本组探究性学习,教师课前要对组长进行指导,交待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
每一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
(2)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
(3)第1小组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68℃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第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50℃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设计理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通过实验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总结规律,及时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固体熔化时的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应用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态变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
2.让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教学仪器】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大烧杯、温水、大试管、粉末萘、石蜡、温度计、搅拌器、火柴。
【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模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教师讲述:我们在小学学习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但是物质的状态不是一成不变的。
动画展示:铁矿石在高炉中熔化为铁水,从高炉中倒出的铁水凝固成铁板;低温度实验室在低温状态下制得液态氧、氮和固态氧氮;不同季节、气候下的水的状态变化。
引导归纳: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联系生活: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水就会变成冰;把冰加入饮料中,冰从它们那里吸收热量就变成了水。
点燃的生日蜡烛的火焰旁边,固态的蜡不断地变成液态的蜡,一部分流下来的蜡滴很快又变成了固态的蜡。
路桥施工人员把固态的沥青加热成液态,再把液态的沥青浇在路面上,很快又变成固态。
点明课题:科学上把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如冰变水。
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如水结成冰。
动画展示:正在喷发的火山。
(让学生用以上的结论分析火山喷发的现象)
引出问题:物质熔化和凝固需要什么条件?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一样吗?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本课设计中用多媒体的方式引入大量的生活物理,从这些感性素材中概括出物理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有利于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
二、进行新课
第一部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猜想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进行实验:
(1)四个同学为一组,选出一名同学作为组长,负责本组探究性学习,教师课前要对组长进行指导,交待实验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能顺利进行。
每一组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探究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
(2)介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强调酒精灯和温度计的用法。
(3)第1小组探究萘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68℃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第2小组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要求从50℃开始计时,实验员每隔1分钟报告一次温度值和物质状态,记录员把数据填入记录表,并在坐标纸上描出对应的点。
动画展示:如何用图象法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分析论证:各小组将描在坐标纸上的点连成一条曲线。
根据图象分析固体熔化时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小组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
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级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设计意图: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是学生常见现象之一,选择这一内容让学生参与探究,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有利于体现“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新课程理念。
第二部分:认识熔点和凝固点。
对比研究:分析两种不同固体的熔化曲线。
得出结论:
(1)一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
另一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等。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3)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知识扩展:让学生阅读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体会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认识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同时记住冰的熔点是0℃,钨的熔点最高。
设计意图:这是初中物理中第一次用图象的方法来表示物理过程,教师应通过班级讨论的方式,解释清楚曲线上每一个点的含义,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图象法是一种非常简洁、有效地表示物理过程的方法,为今后使用图象法学习物理打好基础。
第三部分:认识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归纳总结: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逆向思维:从冰吸热可熔化成水,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变成冰的道理,知道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让学生根据物质熔化的规律推理出物质凝固的规律: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联系生活:北方的冬季很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都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水结冰时放出热,窖内温度不致太低,保护菜不被冻坏。
前沿科技:现在人们研制出一种聚乙烯材料,在15℃~40℃的范围内熔化或凝固,而熔化或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
把这种材料制成颗粒状,掺在水泥中制成储热地板或墙壁,天气热时颗粒熔化,天气冷时又凝固成颗粒,能调节室内的温度。
学以致用:请同学解释“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中包含的科学道理。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本部分从设计上启发学生应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学习,并紧密的联系前沿科技,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课堂小结
基本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3)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5)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6)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基本规律:
(1)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温度到达熔点,二是继续吸热。
(2)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不同。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基本技能:
(1)酒精灯、温度计的使用技能。
(2)组装垂直组合实验器材的技能。
基本方法:
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图象来分析问题的方法
(四)板书设计
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萘在熔化的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上升。
3.认识固体熔化曲线。
4.任何物质熔化都要吸收热量,凝固都要放出热量
(五)作业设计
1.如图所示,为某种晶体熔化过程的图象。
由图可知,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___,熔化过程用了________min,该晶体可能是________。
2.有两个同学研究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海波第5 min开始熔化,第11min熔化完毕;石蜡第2min开始变软,第12min全部熔化完毕。
请你对以上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完成下面各题:
(1)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2.(1)海波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2)石蜡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3.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