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夫人赏析
屈原《九歌·湘夫人》赏析:描写湘君期待湘夫人而不至产生的思慕哀怨之情

屈原《九歌·湘夫人》赏析:描写湘君期待湘夫人而不至产生的思慕哀怨之情屈原的《九歌·湘夫人》是一首极县艺术感染力的诗歌,是《九歌》组诗中的经典之作,与《九歌·湘君》互为姊妹篇。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一、作品原文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极目远眺啊使我忧愁。
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生波啊树叶飘落。
踩着白薠啊纵目四望,与佳人相约啊在今天晚上。
鸟儿为什么聚集在水草之处?鱼网为什么挂结在树梢之上?沅水芷草绿,澧水兰花香,思念你却不敢说出来。
神思恍惚啊望着远方,只见江水啊缓缓流淌。
麋鹿为什么在庭院里觅食?蛟龙为什么在水边游荡?清晨我打马在江畔奔驰,傍晚我渡到江水的西面。
我听说湘夫人啊在召唤着我,我将驾着马车奔腾飞驰啊与她同往。
我要把房屋啊建筑在水中央,还要把荷叶啊盖在屋顶上。
荪草装点墙壁啊紫贝铺砌到中庭,四壁撒满香椒啊用来装饰厅堂。
桂木作栋梁啊木兰为桁椽,辛夷装门楣啊白芷饰卧房。
编织薜荔啊做成帷幕,析开蕙草做的幔帐也已支张。
用白玉啊做成镇席,各处陈设石兰啊一片芳香。
在荷屋上覆盖芷草,用杜衡缠绕四方。
汇集各种花草啊布满庭院,建造芬芳馥郁的门廊。
九嶷山的众神都来欢迎湘夫人,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我把那禅衣扔到澧水旁。
湘夫人屈原赏析

湘夫人屈原赏析《九歌·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九歌·湘君》是姊妹篇。
此诗写湘君企待湘夫人而不至,产生的思慕哀怨之情,诗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
全诗写男子的相思,所抒情意缠绵悱恻;加之作品对民间情歌直白的抒情方式的吸取和对传统比兴手法的运用,更加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较为费解。
“帝子”历来解作天帝之女,后又附会作尧之二女,但毫无疑问是指湘水女神。
一般都把这句说成是帝子已降临北渚,即由《湘君》中的“夕弭节兮北渚”而来;但这样便与整篇所写湘君盼她前来而不见的内容扞格难合。
于是有人把这句解释成湘君的邀请语(见詹安泰《屈原》),这样文意就比较顺畅了。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
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
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而其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第二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
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
接着与湘夫人一样。
他在久等不至的焦虑中,也从早到晚骑马去寻找,其结果则与湘夫人稍有不同:他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
屈原九歌湘夫人的诗作赏析

----------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屈原《九歌湘夫人》的诗作赏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九歌湘夫人》年代:先秦作者: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1]。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2]。
登白覆[3]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频[4]中,罾[5]何为兮木上。
沅有茝兮澧有兰[6],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流[7]。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8];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9],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僻[10]蕙慢[11]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12]。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13]。
女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揖余袂兮江中,遗余裸[14]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裸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作品赏析【注释】:[1]:音“于"。
[2]:古音“护”。
[3]:音“凡”,草名,似莎而大。
[4]:音“贫”,多年生水草。
[5]:音“增”,捕鱼的网。
[6]:音“连”。
[7]:音“式”,水涯。
[8]:音“记”。
[9]:音“疗”,屋椽。
[10]:音“批”,剖开。
[11]:音“棉”,隔扇。
[12]:音“航”。
[13]:音“民”。
[14]:音“谍”,《方言》:禅衣,江淮南楚之间谓之“裸”。
禅衣即女子内衣,是湘夫人送给湘君的信物。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本文为网络收集精选范文、公文、论文、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这是古时女子爱情生活的习惯。
屈原《湘夫人》注释、翻译,鉴赏

【赏析一】作为《湘君》的姊妹篇,《湘夫人》由男神的扮演者演唱,表达了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北渚,却不见湘夫人的惆怅和迷惘。
如果把这两首祭神曲联系起来看,那么这首《湘夫人》所写的情事,正发生在湘夫人久等湘君不至而北出湘浦、转道洞庭之时。
因此当晚到的湘君抵达约会地北渚时,自然难以见到他的心上人了。
作品即由此落笔,与《湘君》的情节紧密配合。
首句“帝子降兮北渚”较为费解。
“帝子”历来解作天帝之女,后又附会作尧之二女,但毫无疑问是指湘水女神。
一般都把这句说成是帝子已降临北渚,即由《湘君》中的“夕弭节兮北渚”而来;但这样便与整篇所写湘君盼她前来而不见的内容扞格难合。
于是有人把这句解释成湘君的邀请语(见詹安泰《屈原》),这样文意就比较顺畅了。
歌辞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人的到来。
这是一个环境气氛都十分耐人寻味的画面: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
望断秋水、不见伊人的湘君搔首蹰躇,一会儿登临送目,一会儿张罗陈设,可是事与愿违,直到黄昏时分仍不见湘夫人前来。
这种情形经以“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的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
而其中“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更是写景的名句,对渲染气氛和心境都极有效果,因而深得后代诗人的赏识。
第二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
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以下麋食中庭和蛟滞水边又是两个反常现象,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
接着与湘夫人一样。
他在久等不至的焦虑中,也从早到晚骑马去寻找,其结果则与湘夫人稍有不同:他在急切的求觅中,忽然产生了听到佳人召唤、并与她一起乘车而去的幻觉。
于是作品有了以下最富想像力和浪漫色彩的一笔。
湘夫人—楚国屈原《九歌》原文、译文及赏析

湘夫人—楚国屈原《九歌》原文、译文及赏析原文: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①。
袅袅兮秋风②,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③,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④?沅有茝兮醴有兰⑤,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⑥,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⑦,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⑧。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⑨。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⑩。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榜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疑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注释:①帝子:湘君称湘夫人之词,因为湘夫人是帝尧的女儿,所以称为帝子。
②袅袅(niǎo):微风吹拂的样子,这里形容秋风微弱。
③白薠(fán):一种秋天生长的小草,湖泽岸边多有之。
④萃(cuì):聚集。
蘋(ín):水草名。
罾(zēnɡ):鱼网。
此言鸟为什么聚集水草上,鱼网为什么挂在树上。
⑤茝(chǎi):白芷,香草名。
⑥荒忽:同恍惚,模糊不清。
⑦麋(mí):驼鹿。
⑧济:渡。
⑨腾驾:飞快地驾车。
⑩葺(qì):原指茅草苫盖房屋,此指盖房屋。
荪壁:用荪草装饰墙壁。
荪:香草名。
桂栋:用桂木做正梁。
擗(ǐ):拆开。
镇:同“瑱”,压坐席的玉瑱。
杜衡:香草名。
芳馨(xīn):芳香之物。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
九疑:即九疑山,又名苍梧山。
这里的九疑,指九疑山的众神。
褋(dié):禅衣,指贴身穿的汗衫之类。
洪兴祖《楚辞补注》:“《方言》:‘禅衣,江淮南楚之间谓之褋。
’”搴(qiān):拔取。
骤得:一下子得到。
此句言好时光不可能骤然得到,有好事多磨之意。
译文:夫人降临在江北小洲,我望眼欲穿心中哀愁。
秋风袅袅万木飘落叶,波涌浪翻千里洞庭秋。
登上白薠岗举目远望,与佳人约会相见黄昏后。
古诗歌赏析《湘夫人》

搴 将汀 以洲 遗兮 兮杜 远若 者,
湘 妃 竹
思沅 公有 子芷 兮兮 未澧 敢有 言兰 。,
一句多解的《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
• • 有人把这句解释成湘君的邀请语。 有人把这句解释成湘君于恍惚之中似乎看到这位 湘水女神在北渚降临。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 九嶷山的诸神都和湘君一起来迎接湘夫人,连绵 不断,犹如天上的流云一样,场面十分热闹,可 是湘夫人并没有来。 • 第二种理解是九嶷山众神把湘君迎走了,湘夫人 及其侍从像流云一样飘逝。
尝试改编《湘夫人》
①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②“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③“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历久弥新的《湘夫人》
• 荷盖、荪壁、椒堂、桂栋、兰橑,这许许多多的 香洁之物,这一连串美丽、洁净的意象,《湘夫 人》有桃花源般的明媚与清幽。 • 湘君与湘夫人虽然生死契阔,相会无缘,但他们 依然彼此守望,如痴若狂,《湘夫人》有“梁祝 化蝶”的真挚与热情。 • 执著地追求爱情与理想,虽造化弄人,事与愿违, 但初衷不改,信念不变,《湘夫人》有《离骚》 的赤诚与忠贞。
不断被模仿被改编的《湘夫人》
(以最后一节为例)
甲版本 我把那衣袖抛到江中去, 我把那单衣扔到澧水旁。 我在小洲上啊采摘着杜若, 将用来馈赠给远方的姑娘。 美好的时光啊不可多得, 我姑且悠闲自得地徘徊游逛。 乙版本
把您赠我的短袄向大江之中投弃, 又向澧水之滨抛下您赠我的单衣 我却又到平坦的汀洲采来杜若, 且将它珍重地赠给远人, 聊表我的柔情蜜意。 华年犹如逝水,不能常有良机, 万般无奈:我姑且逍遥周游, 以抛遣烦苦悲戚!
九歌湘夫人赏析

九歌湘夫人赏析九歌湘夫人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九歌,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抒情诗歌形式,以叙事和抒发情感为主要特征,形式多变,充满了诗意的境界。
而湘夫人,则是诗中所赞美的女性角色,她是一位聪慧美丽的女子,也是感情丰富而又有才情的形象。
本文将从九歌湘夫人的情感表达、诗歌形式以及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九歌湘夫人通过丰富多彩的情感表达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个诗篇以表达爱情为主题,将湘夫人对爱情的痴迷、追求以及最终的失落与痛苦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诗歌中可以感受到湘夫人对生活的执着和热情,她以诗歌为媒介,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倾诉出来,使读者深入了解她的内心世界。
诗中的湘夫人激情四溢,她用深情款款的笔触表达了对爱情的无尽憧憬和追求,同时也透露出对爱情的不甘和失望。
整首诗歌充满了挚爱之情,将读者的情感牵动得心旌动摇。
其次,九歌湘夫人在形式上的变化与创新也为诗歌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整首诗篇以回环和倒叙的方式展开,采用了八句一节的结构,每一节都有明确的表达对象和情感表达方式。
同时,湘夫人的情感境遇随着诗歌的进行逐渐深化和扩展,从梦中的相见到清醒后的悲伤和失望,再到心灵彻底的沦陷和发狂,诗歌中呈现出一种故事性和舞台效果,为读者带来一个独特的艺术体验。
这种形式的变化使诗歌更富有张力和感染力,同时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湘夫人的情感起伏和内心变化。
最后,九歌湘夫人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诗歌以人物的情感经历为基础,通过作者的巧妙构思和艺术手法,展现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将读者带入了她的内心世界。
在九歌湘夫人中所展现的丰富情感、多样形式以及深刻情感描绘等方面,体现出了古代文人对爱情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作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九歌湘夫人在情感表达和形式创新上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总之,九歌湘夫人以其深情的情感表达、形式上的变化与创新以及独特的艺术价值,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2023年最新的湘夫人课文原文及赏析7篇

2023年最新的湘夫人课文原文及赏析7篇湘夫人课文原文及赏析(1)《湘夫人》赏析战国后期在我国南方,长江中下游的楚国,先后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诗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
其次还有宋玉等,他们的作品后来被西汉刘向编辑成了一本书,由于是楚国诗人的作品,用的是楚地语言,唱的是楚地之事,写的是楚地之物,所以这部诗集就被定名为《楚辞》。
《楚辞》中主要是屈原和宋玉的作品。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地位很高,影响巨大的诗人。
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还有《离骚》、《天问》、《召魂》、《卜居》、《渔父》各一篇,共二十五篇。
其中《离骚》是一长篇抒情诗,长达373句,集中表现了屈原的心志和感情。
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是屈原的代表作。
从思想内容看,屈原的作品反映社会内容很广阔,有的揭露了反动贵族的罪恶;有的表达了诗人追求、政治革新、振兴祖国的美好理想;有的反映了诗人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和不惜以身殉国的牺牲精神。
大多具有强烈的进步性和崇高的爱国思想。
在艺术表现上,屈原的作品,容量很大,意境开阔,想象丰富,辞藻绚丽,气势雄伟,运用了大量神话传说,体现了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在语言上,屈原的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创造了以六言、七言为句的长短不齐、灵活多变的楚辞体。
使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今天要讲的这篇《湘夫人》是《九歌》中的一篇。
《九歌》是一组诗的总称,共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九首诗歌。
“九”是个虚数,表示多的意思。
据考证《九歌》中的诗歌,都是屈原根据当时楚地民间祭神的乐歌改写而成的,因而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出更多的地方特点,浪漫主义色彩。
这首诗的题目是《湘夫人》。
一般认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与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
湘水是楚国境内所独有的最大河流。
湘君、湘夫人这对神祇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灵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神人恋爱”的构想。
楚国民间文艺,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氛,祭坛实际上就是“剧坛”或“文坛”。
屈原《湘夫人》赏析

屈原《湘夫人》赏析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蓣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中,罾何为兮木上?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蕰。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网薜荔兮为帷,擗蕙楊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裸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作者简介]屈原(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楚国人,他是楚王同姓贵族,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官职。
学识丰富,具有远大政治理想,主张任用贤能、修明法度,抵抗秦国侵略。
后为上官大夫所谗,被怀王疏远,顷襄王时,更因令尹子兰之忌,被流放江南。
最后他眼见国家政事日益混乱,为秦国侵凌,迫近灭亡,悲愤抑郁,自投汩罗江而死。
屈原是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骚体”的创始者,作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强烈地反映了他的进步政治理想,坚决与黑暗现实抗争的性格和热爱祖国的精神,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神话传说和奇妙的比喻,想像丰富,文辞绚烂,是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
[注释]①帝子:它与后面的“公子”、“佳人”都指湘夫人。
在神话传说中湘夫人是古帝尧的女儿,所以称帝子,即后来所称的王子,公主。
渚(zhǔ):水中小洲。
②眇眇(miǎo):望而不见的样子。
愁予:使我忧愁。
③嫋嫋(niǎo):同“袅”,微风吹拂的样子。
④波:用作动词,波浪兴起。
下:落。
⑤茹(fán):草名,长于湖沼地区。
骋望:纵目远望。
⑥佳:一本作“佳人”,指湘夫人。
期:用作动词,约期相会。
张:陈设,张罗。
夕张:是说将要在晚上陈设起来。
⑦萃(cuì):聚集。
2018-屈原湘夫人翻译及赏析-推荐word版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屈原湘夫人翻译及赏析《九歌·湘夫人》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是《九歌·湘君》的姊妹篇。
以下是“屈原湘夫人翻译及赏析”,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九歌·湘夫人作者: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揖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褋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注释(1)选自《楚辞章句》,为《九歌》中的一篇。
《九歌》是屈原十一篇作品的总称。
“九”是泛指,非实数,《九歌》本是古乐章名。
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昔楚目南郢之邑,沅湘之同,其俗信鬼而好祠。
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屈原放逐,窜伏其间,杯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札,歌舞之乐,其辞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已之冤结,托之以风谏。
”也有人认为是屈原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
此篇与《九歌》中另一篇《湘君》为姊妹篇。
关于湘夫人和湘君为谁,多有争论。
二人为湘水之神,则无疑。
此篇写湘君企待湘夫人而不至,产生的思慕哀怨之情。
(2)帝子:指湘夫人。
舜妃为帝尧之女,故称帝子。
(3)眇眇(miǎo):望而不见的徉子。
愁予:使我忧愁。
(4)袅袅(niǎo):微风吹拂的样子(5)波:生波。
下:落。
(6)薠:水草名,生湖泽间。
〖2021年整理〗《湘夫人》赏析 忧伤缠绵的恋歌

忧伤缠绵的恋歌《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中的第四首,是一首忧伤缠绵的恋歌。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中的一对配偶神。
湘君是男神,旧说指舜帝;湘夫人是女神,本是尧帝的女儿。
民间相传尧舜时代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都嫁给了舜帝。
有一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二妃寻至,自投湘水,遂化为湘水女神,即湘夫人。
《湘夫人》把原来抽象的神的概念,化作两个飞扬灵动的文学形象,并艺术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殷切思慕和相约却不能相遇的无限惆怅。
《湘夫人》突出的特征就是寓情于景,悲怨交织。
诗歌的第一段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岸边,渴望湘夫人到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诗句极力渲染深秋凄清的气氛,构成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情。
“秋风”这个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往往被赋予特定的感情色彩,例如汉武帝《秋风辞》中的“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乐府歌《古歌》中的“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入亦愁”等,其中的“秋风”无不具有悲凉的愁绪。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中的“秋风”与抒情主人公落寞、孤寂之情相融相切:瑟瑟秋风,似乎寒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心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不平。
面对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心绪茫然,愁绪四溢。
在如此的环境和氛围中湘君对湘夫人的思念顷刻如泉涌出。
当主人公思念急切,无法倾吐蕴藏在内心的深厚情感时,只能注情于水:“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
”只见沅水和澧水正在缓缓地向着远方流淌,可是他所约会的恋人却没有随流水俱来。
诚如清人戴震所说:“此章言思望之甚,但见流水潺湲,不见神之来也。
”流水无情,不会带来意中人,但诗人却变无情之物为有情,弥见其思之切切,又有一种流动的意态。
长久不见恋人到来,湘君的心情可想而知。
然而,诗歌没有作正面抒写,却巧妙地摄入了另一番景象:“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麋鹿竟跑到庭院里来觅食,蛟龙竟来到江岸上游荡,客观的景象发生了变化,这是主人公在极度懊丧的心情下的视觉假象——被扭曲了的客观景象。
2024《湘夫人》优秀赏析

《湘夫人》优秀赏析•优秀文学作品背景介绍•诗歌内容与形式分析•人物形象塑造与描写手法•意境营造与审美价值体现•诗歌风格与流派归属问题探讨•跨文化对比:东西方爱情诗歌差异•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思考优秀文学作品背景介绍《湘夫人》创作背景及作者简介《湘夫人》是唐朝诗人杜牧所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该诗以湘夫人(即娥皇、女英,传说中舜帝的妃子)的传说为题材,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湘夫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忠贞不渝的品格。
杜牧所处的时代,正值唐朝由盛转衰之际,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时局的关切和对民生的同情。
《湘夫人》属于唐代叙事诗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唐代诗歌注重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的特点。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唐朝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
时代背景与文学流派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湘夫人》作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该诗通过描绘湘夫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忠贞爱情的赞美和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具有深远的思想意义。
《湘夫人》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对研究唐代诗歌和古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诗歌内容与形式分析主题思想及情感表达描绘湘夫人神秘、美丽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塑造出湘夫人超凡脱俗、美丽动人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神灵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抒发思而不见的惆怅之情诗人在表达对湘夫人的思念和向往的同时,也流露出因无法相见而产生的惆怅和失落之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诗歌结构安排与特点层次分明的结构诗歌按照迎神、盼神、神降、神去、望神的结构布局,使得整首诗歌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虚实相生的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将现实与想象、人间与仙界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亦真亦幻的艺术境界。
整首诗歌在韵律上和谐统一,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感。
屈原《湘夫人》的意思及赏析

屈原《湘夫人》的意思及赏析屈原《湘夫人》的意思及赏析湘夫人(节选)屈原帝子①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登白薠②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鸟何萃③兮苹中,罾④何为兮木上?①帝子:天帝的儿女,指湘夫人。
②薠(fán):草名,多生在秋季沼泽地。
③萃:聚集。
④罾(zēng):渔网。
高贵的公主将要光临北岸,我满怀愁绪望眼欲穿。
秋风吹来啊阵阵,洞庭波光粼粼啊落叶飞舞。
我踩着白薠啊频频向远处眺望,相约在黄昏啊张罗着见面。
鸟儿啊为何要聚在萍中?渔网啊为何挂在树枝上?【顾盼之美】《湘夫人》是由传说中的一位男神演唱的歌词,赴约的湘君来到约会地,却不见湘夫人,不仅惆怅迷惘。
这里节选的一段,就是湘君盼望湘夫人到来时候的情景。
本来湘君与湘夫人都是屈原想象出来的天神,但是他们也和凡人一样,有着一爱一憎之情。
看见等待的人没有来,湘君一会儿登上白薠,一会儿张罗布置,一会儿又是浮想联翩。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样的场景更是形象地描写出天神与凡人的一面。
【赏析】想象是对现实的加工和重组,屈原所写的《湘夫人》,其实也是在描写凡人之间的情感,不过借着湘君与湘夫人这两位天神的口吻,使故事讲得更加一浪一漫而已。
明清小说中的“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表面上也是在讲神妖的故事,不过依然能看出一些现实生活中争斗、用心计等的原形来。
当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还不太满意的时候,也可以创造出一个并不存在的主人公来进行述事。
【启示】《湘夫人》的作者屈原是一个一爱一国诗人,他一心想要报效君王,却没有得到信任。
诗人由于一性一格与贵族的孤高心态相悖,最终导致他跳下汨罗一江一,成为悲剧。
现实和理想总是会有一些差距,面对不如意的时候,不能过于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中,勇敢地走出去,就会遇到更好的事物。
楚辞湘夫人注释译文赏析

• 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 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生动有力,充分显示出湘君极目远望‘望得越远越好的激 切心理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麋鹿本应处山野, 为什么到庭院里来吃东西?蛟龙本应居深渊,为什么 游到水边?)
用自然现象的错位、颠,比喻诗中主人公的爱 情不顺利、愿望得不到实现。
2、楚文化 1)、丰厚的物质条件 据历史记载,楚是春秋战国时拥有黄金 很多的国家。 从近年地下考古发掘来看,战国时代楚 国的青铜器,足以代表先秦青铜器冶铸 的最高水平。 楚地漆器、丝织品精美,北方无法比拟。
2)、较强烈的个体情感 据《韩非子》,楚国的贵族也一直拥有比 较独立的势力。-------个人受集体的压抑 较少,个体意识相应就比较强烈活跃。
15荪:香草名。荪壁指以荪草装饰墙壁。紫:紫贝。坛: 中庭,楚地方言。16椒:花椒,多用以除虫去味。成: 借作“盛”。17栋:屋梁。橑(l ă o):屋椽。 18辛夷:香木,初春开花。楣:门上横梁。药:即白芷。 19罔:同“网”,编结。薜荔:一种蔓生香草。帷:幕 帐。 20擗(pĭ):掰开。櫋(mi á n):檐间木。 21镇:镇压坐席之物。22疏:分列。石兰:香草名。 23芷:白芷。荷屋:荷叶覆顶的房屋。缭:缠缭。杜衡: 香草名。24合:会集。百草,制众芳草。实:充实。 25馨:远传的香气。庑:走廊。 26九嶷:即位于湖南的九嶷山,即传说中舜的葬地。缤: 众多纷杂的样子。27灵:神灵。如云:形容众多。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忆江上吴
处士》)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 · 范仲淹《苏幕遮》)
二、楚辞
1、 “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 张汤 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 称。 本义,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 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 诗体。这种诗体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 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 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 论》)。音韵清切,句式参差。
《湘夫人》赏析

《湘夫人》赏析——
景寓神伤
《湘夫人》是一首很有特色的爱情诗。
以景现情,寓情于景,可以说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它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相映衬,即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
地点湘水,时间秋天。
整个画面就是一幅秋天水上景色图。
这就为诗中主人公提供了抒发相思愁苦的自然环境。
湘夫人在约会的地点)等待湘君。
然而当他湘君到来时湘夫人已经离开了。
可以想见他那望穿秋水却不见对方影子,心中忧伤万分的伤痛。
“目眇眇兮愁予”,愁顿时在此环境中触发。
“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进一步渲染、扩散和深化了相约未见的愁情。
湘君不见心爱的佳人到来,中间的心理落差之大,一种沉重的失落感油然而生。
这时,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
湘君心事茫然,愁绪四溢,感失约后的孤独和苦恼。
而后一系列环境描写,都洋溢着惊喜欢快的气氛。
湘君的心情与周围环境的描写也转为明丽欢快,情与景协调得非常自然。
景物变化把人物活动串连起来,既有曲折起伏,又能融会贯通。
情与景,水乳交融,把读者带入一个美妙的意境。
湘夫人艺术手法赏析 九歌湘夫人赏析

湘夫人艺术手法赏析九歌湘夫人赏析《湘夫人》是屈原《九歌》中的作品,后人认为《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歌上加工而成的,从诗歌内容上来看,它是一篇祭文。
为了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篇散文,我们从文章的表现手法来看,它是一篇抒情散文。
在这篇散文中它主要叙述了一个故事。
最开头描写了帝子降临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伴随着“袅袅”的秋风,洞庭湖的湖水兴起阵阵的波澜,树叶落尽,帝子降临在北边的洼地上,她的眼神清幽缥缈带着满眼的忧伤,让人看着都为她心疼和发愁。
然后写“我”(湘君)与湘夫人相约见面,可以想象,在这个场景里,湘君站在湘水之边,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畔,十分期盼地等待着湘夫人的来临,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岸上落叶飘落,望断秋水,苦等伊人的同时,湘君一会儿登临远望,一会儿张罗陈设,可一直没有等到伊人。
没有等到佳人前来赴约,他站在湘水之边伸着头遥望着远方,恍恍惚惚想起与湘夫人在一起时美好的点点滴滴,可他却未敢向自己心中的佳人抒发自己的思念,他只能把他的深情化作潺潺的流水,流水能将他的思念带给湘夫人。
一直都没等到佳人来赴约,湘君这时心里会感到急切了,一听到佳人的召唤,他恨不得飞驰到她身边,早上还在江边骑马,傍晚就已经渡过西边的水边,可以看出湘君此时心情的急不可待的。
此时到了本文的最高潮的部分,湘君在急切地等待着,他幻想着与湘夫人相见之后成亲的场景,他为湘夫人打造一座美丽的婚房,它是用各种各样的香草装饰而成的,婚房被装饰得美丽而梦幻,令人心动,除了婚礼场景美丽而梦幻,还有众多宾客前来祝福,也可看出湘君对这场婚礼的重视。
最后,湘君从幻想中惊醒,他清楚地明白美好的时光是不可能一下就获得的,他最终恢复了平静,打算在耐心地等待和期盼中,走完相恋相思这段好事多磨的心理历程。
他在汀洲上采来芳香的杜若,准备把它赠送给远来的湘夫人。
那么这篇散文是怎么写的呢?我总结为这几点:第一,虚构叙事抒情,整个事情都是虚构而成的,是通过湘君的心理来叙述的,心理描写形象且细腻,把湘君对与湘夫人期待之情的起伏情绪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湘夫人》课文赏析-5页精选文档

《湘夫人》课文赏析公元前293年,屈原第二次被流放到南方荒凉偏僻的地区――楚国沅、湘(今湖北、湖南)一带。
当地盛行祭祀鬼神的歌舞活动,在那二十年间,屈原对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祀歌曲进行了修订、整理,合集为民间乐歌《九歌》。
关于屈原与《九歌》的关系,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昔楚目南郢之邑,沅湘之同,其俗信鬼而好祠。
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屈原放逐,窜伏其间,杯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札,歌舞之乐,其辞鄙陋,因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已之冤结,托之以风谏。
”《九歌》是一组想象力丰富、文辞优美的抒情诗歌。
朱熹的《楚辞辩证》说:“楚俗祠祭之歌,今不可得而闻矣。
然计其间,或以阴巫下阳神,或以阳主接阴鬼,则其辞之亵慢淫荒,当有不可道者。
”这就是说,《九歌》中描述的祭祀方法主要借男女恋情吸引神灵,表达对神灵的向往和敬畏。
说到男女恋情,其代表作当属《湘夫人》。
《湘夫人》是湘水男神表达对湘水女神的思念仰慕之词。
全文只有234个字,不论是秋风吹拂木叶下凄楚浪漫氛围的营造,还是远望流水痴情迷惘神态的描摹,抑或是香草美玉装饰爱巢的尽心尽力,屈原用天马行空的想象、鲜明生动的语言,把湘水男神对女神的追思渴盼描写得淋漓尽致。
一、湘水女神有多美湘水女神到底有多美?关于这个问题,文中并未给出正面回答,也许在作者看来,这没有答案的美会留给我们更多的遐想空间。
好在湘君毫不掩饰他内心的激动,我们从他的表现中可窥见一斑。
“帝子、佳人”是对湘夫人的爱称,这称呼里有尊重、仰慕,也有幸福、甜蜜。
湘夫人是天帝的女儿,理应得到尊重。
“绝代有佳人”,若能获得佳人芳心,湘君是幸福的、让人羡慕的。
再看佳人未至时湘君的反应:先是“思公子兮未敢言”,思念深重,但害怕愿望成空、美梦破灭,只得暂时把思念埋在心中,以图心里安慰。
一如越人之歌所唱:“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太过长久的等待,在希望与失望的交织中,湘君竟精神恍惚产生了幻觉。
湘夫人赏析

全诗六节:
一、 写湘君约会湘夫人而不见到来的忧伤之情。突出“愁”。
首句,一般作帝子已降临北渚解,但詹安泰《屈原》一书作邀请语解,可取。林维纯译为“高贵的公主啊,你快些降临来这‘北渚’吧,我已望眼欲穿,满怀愁绪了。”(见《楚辞鉴赏集》)
二、 写湘君久候不遇的焦急和疑虑。
三、 湘君追忆往日相会时未敢表示衷情的懊悔,和描写现在的孤独寂寞、焦躁不安。
四、 写湘君迫不及待的心境和幻觉。(是过渡段)
五、 幻想结为夫妇、共同生活的美景。
“九嶷缤兮并迎”二句,是写“正当湘君陶醉于对未来幸福的憧憬之中时,九嶷山上的众神突然降临,立即将她接去”。(林维纯)
写湘君从幻想中醒来,产生无限的幽思与怅惘。于是赠物寄情,聊解愁怀。(一说表示决绝)
《重订屈原赋校注》:“此六句与《湘君》篇全同,疑是歌时之合唱也。”两篇同是抒发“这对恋神之间共有的深情”(林维纯),是祭歌形式的合唱。
艺术特色:
一、 浪漫特色。
取材于神话传说,写想象中的神的爱情生活片段,富于想象和幻想。以此寄托自己的幽微绵缈的情思。
本篇写“湘君期待湘夫人不来而产生的深切思慕哀怨的心情”。通过描写想象中的共同生活的美景和未能相遇的惆怅心情,寄托了诗人忠诚楚王却壮志难酬的愁苦情怀。
以男女相恋之事来写,富于人情味和抒情性。
时空:一次“赴约——失约”过程。(有故事情节)
主脉:盼望与失望。
产生情感:幽怨。(政治寓意)
秋风起而水波生,木叶下而飘落于烟波,即是凄凉的现实景象,又寄寓着湘君的失落、怅惘的情怀,确实情景交融。
其次,“鸟何为”“罾何为”“麋何为”“蛟何为”四句,是假想景象,为湘君心情极为懊丧的反映,他的内心情绪即通过这段假想景象流露出来。
最新屈原《湘夫人》赏析

屈原《湘夫人》赏析屈原《湘夫人①》赏析原文译文注释帝子降兮北渚,②目眇眇兮愁予。
③嫋嫋兮秋风,④洞庭波兮木叶下。
⑤登白薠兮骋望,⑥与佳期兮夕张。
⑦鸟何萃兮蘋中,⑧罾何为兮木上?⑨沅有芷兮澧有兰,⑩思公子兮未敢言。
⑾荒忽兮远望,⑿观流水兮潺湲。
⒀麋何食兮庭中,⒁蛟何为兮水裔?⒂朝驰余马兮江皋,⒃夕济兮西澨。
⒄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⒅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19) 荪壁兮紫坛,(20) 播芳椒兮成堂。
(21) 桂栋兮兰橑,(22) 辛夷楣兮药房。
(23) 罔薜荔兮为帷,(24) 擗蕙櫋兮既张。
(25) 白玉兮为镇,(26) 疏石兰兮为芳。
(27) 芷葺兮荷屋,(28) 缭之兮杜衡。
(29) 合百草兮实庭,(30) 建芳馨兮庑门。
(31) 九嶷缤兮并迎,(32) 美丽的公主快降临北岸,我已忧愁满怀望眼欲穿。
凉爽的秋风阵阵吹来,洞庭湖波浪翻涌树叶飘旋。
登上长着白薠的高地远望,与她定好约会准备晚宴。
为何鸟儿聚集在水草间,为何鱼网悬挂在大树颠?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眷念公主却不敢明言。
放眼展望一片空阔苍茫,只见清澈的流水潺潺。
为何山林中的麋鹿觅食庭院,为何深渊里的蛟龙搁浅水边?早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
好像听到美人把我召唤,多想立刻驾车与她一起向前。
在水中建座别致的宫室,上面用荷叶覆盖遮掩。
用香荪抹墙紫贝装饰中庭,厅堂上把香椒粉撒满。
用玉桂作梁木兰为椽,辛夷制成门楣白芷点缀房间。
编织好薜荔做个帐子,再把蕙草张挂在屋檐。
拿来白玉镇压坐席,摆开石兰芳香四散。
白芷修葺的荷叶屋顶,①湘夫人:湘水之神,女性。
一说即舜二妃娥皇和女英。
②帝子:犹天帝之子。
因舜妃是帝尧之女,故称。
③眇眇:望而不见的样子。
愁予:使我发愁。
④嫋(niao3鸟)嫋:绵长不绝的样子。
⑤洞庭:洞庭湖。
⑥登:此字据《楚辞补注》引一本补。
白薠(fan2烦):一种近水生的秋草,或谓乃“蘋”之误。
骋望:放眼远眺。
⑦佳期:与佳人的约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湘水女神致以爱慕之深情——屈原《九歌·湘夫人》赏析《湘夫人》是《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
一般认为,湘夫人是湘水女性之神,与湘水男性之神湘君是配偶神。
湘水是楚国境内所独有的最大河流。
湘君、湘夫人这对神祗反映了原始初民崇拜自然神灵的一种意识形态和“神人恋爱”的构想。
楚国民间文艺,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氛,祭坛实际上就是“剧坛”或“文坛”。
以《湘君》和《湘夫人》为例:人们在祭湘君时,以女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君;祭湘夫人时,以男性的歌者或祭者扮演角色迎接湘夫人,各致以爱慕之深情。
他们借神为对象,寄托人间纯朴真挚的爱情;同时也反映楚国人民与自然界的和谐。
因为纵灌南楚的湘水与楚国人民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她像慈爱的母亲,哺育着楚国世世代代的人民。
人们对湘水寄予深切的爱,把湘水视为爱之河,幸福之河,进而把湘水的描写人格化。
神的形象也和人一样演出悲欢离合的故事,人民意念中的神,也就具体地罩上了历史传说人物的影子。
湘君和湘夫人就是以舜与二妃(娥皇、女英)的传说为原型的。
这样一来,神的形象不仅更为丰富生动,也更能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在情感上靠近,使人感到亲切可近,富有人情味。
诗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主人公却是湘君。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描写相恋者生死契阔、会合无缘。
作品始终以候人不来为线索,在怅惘中向对方表示深长的怨望,但彼此之间的爱情始终不渝则是一致的。
《湘夫人》是一首很有特色的爱情诗。
以景现情,寓情于景,可以说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湘夫人》的景物描写十分成功。
它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与主人公的心理活动相映衬,即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
诗人将湘君与湘夫人约会的地点放在湘水一带,时间又是在秋天。
整个画面是秋天水上景色。
这就为诗中主人公提供了抒发相思愁苦的自然环境。
在湘君的心口中,以为“帝子降兮北渚”——湘夫人曾经在约会的地点(北洲)等待过自己。
然而当他到来时湘夫人已经离开了。
他望穿秋水也不见对方影子,心中忧伤万分。
“目眇眇兮愁予”中的“愁”顿时在此环境中触发。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是进一步借秋景来渲染、扩散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
主人公不见心爱的佳人到来,白极想会见至没有会见,中间的心理落差非常之大,有一种沉重的失落感。
主人公的情绪体验染上了某种色彩,于是构成一种审美心境。
这时,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
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
情与景,水乳交融,把读者带入一个美妙的意境。
起先湘君因为没有见到对方而心中忧伤,但他心中还是抱着希望,也许等一会儿还会来的,于是在傍晚作好迎接的准备,不断地朝远处眺望。
这也是符合人物心理活动的。
“登白薠”二句就是写这种心理的。
他再等仍不见湘夫人到来,心绪必然越来越糟糕。
这时正值傍晚,鸟儿归巢、渔人收网的景象使他想到自身的处境,更感失约后的孤独和苦恼。
在对比中产生联想,在联想中把现实的景物扭曲为假想景象,原先看到的景象发生变形:“鸟何”、“麋何”、“罾何”、“蛟何”四句,就是主人公在极度懊丧的心情下出现的假象——扭曲了的景象。
“荒忽兮远望”正说明他精神恍惚,因而产生与现实景物完全颠倒的幻象。
这种现象的发生,既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又是合理的心理流程。
等他清醒过来时,仍不死心,又骑马渡江到西岸去耐心地等待。
一旦听说湘夫人“召予”,喜不自胜,忙着做迎接湘夫人的一切准备。
以下一系列环境描写,都洋溢着惊喜欢快的气氛,似乎幸福美满的生活在等待着他。
主人公的心情与周围环境的描写又都转为明丽欢快,情与景协调得非常自然。
忧伤痛苦转而为喜气洋洋,这正是将现实中没有实现的事寄托于幻想中咽У舻亩骰没篮玫亩鳎佣诰裆系玫揭恢致恪O婢男牧槭澜缇褪窃谙质档暮托榛玫木辰缑栊粗信冻隼吹摹?/P>层次重叠交叉,又能一以贯之。
这首诗在结构上也颇具特色,它以湘君赴约不遇时的情感活动作为中心线索,把景物变化、人物活动都串连起来,既有曲折起伏,又能融会贯通。
从情感的结构角度看,这首诗是以“召唤方式”呼应“期待视野”。
《湘夫人》既然是迎神曲,必然是以召唤的方式祈求神灵降临。
全诗以召唤湘夫人到来作为出发点,以期待的心理贯穿其中。
诗的前半段主要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时那种望而不见、遇而无缘的期待心情。
中间经历了忧伤、懊丧、追悔、恍惚等情感波动。
这些都是因期待而落空所产生的情绪波动。
诗的后半段是写湘君得知湘夫人应约即将到来的消息后,喜出望外,在有缘相见而又未相见的期待心情中忙碌着新婚前的准备事宜。
诗的末尾,湘夫人才出现,召唤的目的达到,使前面一系列的期待性的描写与此呼应。
实际上,后半段的描写不过是湘君的幻想境界。
出现这种幻象境界,也是由于期待心切的缘故。
整首诗对期待过程的描写,有开端,有矛盾,有发展,有高潮,有低潮,有平息。
意识线路清晰可见。
这首诗还有着明暗对应的双层结构方式。
主人公情感的表现,有明有暗,明暗结合。
抒情对象既可实指,又有象征性。
在描写实境时,主人公的情感是表层性的,意旨明朗,指事明确,语言明快,情感色泽清晰,高低起伏,强弱大小,都呈透明状态。
如诗的后半段写筑室建堂、美饰洞房、装饰门面、迎接宾客的场面,就属于表层性的,即明写。
从“筑室兮水中”至“疏石兮为芳”,是从外到里、由大到小;从“芷葺兮荷屋”至“建芳馨兮庑门”,又由里到外。
线路清楚,事实明白,情感的宣泄是外露的,是直露胸臆的方式,淋漓酣畅,无拘无束,少含蓄,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
从深层结构看,这首诗又有着寓情于景的表情法。
景物不是原来的样子,如“鸟何”、“罾何”、“麋何”、“蛟何”等句;或是带上感情色彩的景物,如秋风、秋水、秋叶的描写。
情感的流动较蕴藉、含蓄、深沉,如海底暗流,不易发觉。
因此需要通过表层意象加以领会。
这种双层结构,明暗对应,相辅相成,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可以增大情感的容量,使情感的表现呈立体状。
另外,全诗所描写的对象和运用的语言,都是楚化了的,具有鲜明的楚国地方特色。
诸如沅水、湘水、澧水、洞庭湖、白芷、白薠、薜荔、杜蘅、辛夷、桂、蕙、荷、麋、鸟、白玉等自然界的山水、动物、植物和矿物,更有那楚地的民情风俗、神话传说、特有的浪漫色彩、宗教气氛等,无不具有楚地的鲜明特色。
诗中所构想的房屋建筑、陈设布置,极富特色,都是立足于楚地的天然环境、社会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这个土壤上的,否则是不可能作此构想的。
语言上也有楚化的特点。
楚辞中使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湘夫人》也不例外,如“搴”(动词)、“袂”、“褋”(名词)等。
最突出的是“兮”字的大量运用——全诗每句都有一个“兮”字。
这个语气词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啊”字。
它的作用就在于调整音节,加大语意、语气的转折、跳跃,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湘夫人》以方言为主,兼有五七言。
句式变化灵活。
这种“骚体”诗,是继《诗经》后新出现的自由诗,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是一次了不起的创新。
本篇写“湘君期待湘夫人不来而产生的深切思慕哀怨的心情”。
通过描写想象中的共同生活的美景和未能相遇的惆怅心情,寄托了诗人忠诚楚王却壮志难酬的愁苦情怀。
以男女相恋之事来写,富于人情味和抒情性。
时空:一次“赴约——失约”过程。
(有故事情节)主脉:盼望与失望。
产生情感:幽怨。
(政治寓意)感染效果:愿有情人成眷属。
全诗六节:一、写湘君约会湘夫人而不见到来的忧伤之情。
突出“愁”。
首句,一般作帝子已降临北渚解,但詹安泰《屈原》一书作邀请语解,可取。
林维纯译为“高贵的公主啊,你快些降临来这‘北渚’吧,我已望眼欲穿,满怀愁绪了。
”(见《楚辞鉴赏集》)二、写湘君久候不遇的焦急和疑虑。
三、湘君追忆往日相会时未敢表示衷情的懊悔,和描写现在的孤独寂寞、焦躁不安。
四、写湘君迫不及待的心境和幻觉。
(是过渡段)五、幻想结为夫妇、共同生活的美景。
“九嶷缤兮并迎”二句,是写“正当湘君陶醉于对未来幸福的憧憬之中时,九嶷山上的众神突然降临,立即将她接去”。
(林维纯)写湘君从幻想中醒来,产生无限的幽思与怅惘。
于是赠物寄情,聊解愁怀。
(一说表示决绝)《重订屈原赋校注》:“此六句与《湘君》篇全同,疑是歌时之合唱也。
”两篇同是抒发“这对恋神之间共有的深情”(林维纯),是祭歌形式的合唱。
艺术特色:一、浪漫特色。
取材于神话传说,写想象中的神的爱情生活片段,富于想象和幻想。
以此寄托自己的幽微绵缈的情思。
二、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过现实的、假想的景物和幻想的境界的描写,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这是一首抒情长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是中国是个重要的抒情手段。
首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夕木叶下”,即描写出一个感情与现实景物交融的艺术世界。
承前句“愁”字,借秋景将“愁”情渲染、扩散和深化,“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秋风、落叶、浩淼的洞庭水波,取景典型。
处处扣“愁”。
袅袅秋风,凉透人心;飘飘落叶,正似情绪的低落下沉,空虚无着落;落叶飘坠入浩淼的烟水而无从寻觅,有如追求理想落入微茫之中;洞庭起波,一如心境难平。
秋风起而水波生,木叶下而飘落于烟波,即是凄凉的现实景象,又寄寓着湘君的失落、怅惘的情怀,确实情景交融。
其次,“鸟何为”“罾何为”“麋何为”“蛟何为”四句,是假想景象,为湘君心情极为懊丧的反映,他的内心情绪即通过这段假想景象流露出来。
第三,“筑室兮水中”一节,是幻想境界,极力铺陈新房之美,香草香树等,五彩缤纷,工笔细描,想象丰富,极力夸耀,明写美物美事,暗写美人美意,包蕴着湘君的深情厚谊。
三、语言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