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8 苏轼咏月诗文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九十六篇

合集下载

精选2019-2020年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8 苏轼咏月诗文北师大版巩固辅导第三十九篇

精选2019-2020年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8 苏轼咏月诗文北师大版巩固辅导第三十九篇

精选2019-2020年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8 苏轼咏月诗文北师大版巩固辅导第三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B、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积水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C、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水中藻、荇交横的样子。

D、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庭下月色的空明和竹柏的影子交横的样子。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月色人户(窗户)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对《水调歌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

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这两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

C、“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

——月光的移运,都是“无眠”者眼里看到的,可见“无眠”者久久不能入睡。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 咏月诗三首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 咏月诗三首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7 咏月诗三首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丹阙.()今宵.()金樽.()独酌.()邈.()鄜.州()闺.中()云鬟.()虚幌.()2.读准多音字(1)云间没.: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2)未解.: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3)泪痕干.: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二、重要词语1.把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绿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宁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当歌对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月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交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无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相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云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云.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虚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双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家作品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2019年精选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北师大版课后练习九

2019年精选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北师大版课后练习九

2019年精选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北师大版课后练习九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中加线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迷B、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盖竹柏影也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寻张怀民寻病终【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月色人户(窗户)B、念无与为乐者(想到)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一起)【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借月抒情的古诗文句比比皆是,请辨析下列内容,选出有误的一项(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作者由月下美景触发遭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情感B、“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作者借对月色的描绘来抒写迁客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词人借月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同时抒发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D、“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词人用如钩的残月,渲染一种凄惨暗淡的意境,以表达亡国哀思【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读《把酒问月》,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______写到______。

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______与______,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的诗人______自我形象。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苏轼,字______,号______,与《水调歌头》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即弟弟______)及父亲______同为“ ______”。

【答案】:第6题【填空题】读《把酒问月》,诗中描写月色之美的诗句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本诗作者______,唐朝诗人,被冠于“大历十才子”之首【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______。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 苏轼咏月诗文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 苏轼咏月诗文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8 苏轼咏月诗文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遂.至( ) 未寝.( ) 荇.菜( ) 竹柏.( ) 琼.楼( ) 不胜.( ) 绮.户( ) 婵.娟( ) 2.读准多音字相与.: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 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语理解(1)欣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交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天上宫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琼楼玉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不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何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绮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何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婵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辨析与⎩⎪⎨⎪⎧ 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3.词类活用解释(1)照无眠..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低.绮户 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古今异义区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苏轼咏月诗文》同步测试(北师大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苏轼咏月诗文》同步测试(北师大版)

8 苏轼咏月诗文⊙收获平台一、将《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这篇短文中,作者怎样描写“月色”和“竹柏影”,点染出了一个怎样的美妙境界?答:2.结尾句中“闲人”是何含义?包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答:二、记忆苏轼词《水调歌头·中秋》,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阕词中借对月的遥想高度概括人生况味的富有哲理的句子是:。

词中对远方亲友真诚的祝福:,,则道出了世世代代人的共同的心声。

2.“我欲乘风归去”中,词人为什么将说成“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答:⊙发展空间阅读苏轼的一首《西江月》,回答问题。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①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

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③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④。

解鞍欹⑤枕绿杨桥,杜宇⑥一声春晓。

[注释]①曲肱:弯起胳膊当枕当。

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

③障泥:即马鞯。

用锦或兽皮做成,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腹两旁以挡尘土。

④欹:倾斜。

⑤杜宇:即杜鹃鸟,相传蜀帝杜宇之魂所化,故也称“杜宇”。

1.词前小序中点明这首词作描写了“乘月”所见。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从词的上阕中品味出的月下美景。

答:2.下阕“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中“琼瑶”本指美玉,你认为它在这里喻指什么?这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答:3.细细品读,说说全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抒发了他怎样的襟怀?答:⊙博闻广知月,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喜欢吟咏的爱物。

品读以下四首,体会诗中不同的思想感情。

中秋月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 咏月诗三首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 咏月诗三首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

7 咏月诗三首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丹阙.()今宵.()金樽.()独酌.()邈.()鄜.州()闺.中()云鬟.()虚幌.()2.读准多音字(1)云间没.: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2)未解.: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3)泪痕干.: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二、重要词语1.把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绿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宁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当歌对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月徘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交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无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相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云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云.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虚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双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家作品1.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7 李白咏月诗二首北师大版习题精选二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7 李白咏月诗二首北师大版习题精选二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7 李白咏月诗二首北师大版习题精选二第1题【填空题】读《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引用的典故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读《把酒问月》,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______写到______。

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______与______,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的诗人______自我形象。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读《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示了诗人______的愿望。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读《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月夜》的作者是______,它是我国伟大的______诗人。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酒与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美酒与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如“______”。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给下列划线字词注音丹阙______孤栖______金樽______徘徊______邈远______鄜州______云鬓______虚幌______【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读《月夜》,颈联是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恋自己,请品味“湿”“寒”的表达效果。

【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读《月下独酌》,在体现诗人感受的诗句中,你觉得哪一句最动人?为什么?【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孟子·告子上》)②花间一壶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③灾难与危机压不垮我们,中华儿女有信心渡过难关,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诗仙李白《行路难》中“ ,”的诗句正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为追求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写照。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8 苏轼咏月诗文北师大版复习巩固第六十篇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8 苏轼咏月诗文北师大版复习巩固第六十篇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8 苏轼咏月诗文北师大版复习巩固第六十篇第1题【单选题】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苏轼在这篇《记承天寺夜游》游记中抒发的“闲人”情感和下面哪篇文章的感情最为接近?( )。

A、范仲淹《岳阳楼记》B、欧阳修《醉翁亭记》C、柳宗元《小石潭记》D、陶渊明《桃花源记》【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写“月”的诗句中,写中秋“月”的一句是( )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C、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解释下列语句中字词的意思。

①欣然起行欣然:______②遂至承天寺遂:______③相与步于中庭相与: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苏轼,字______,号______,与《水调歌头》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即弟弟______)及父亲______同为“ ______”。

【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______,今夕是何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的“闲人”是指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填空。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______。

2019-2020学年度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题精选

2019-2020学年度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题精选

2019-2020学年度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题精选第1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调理B、水调歌头C、调桌D、风调雨顺【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苏轼在这篇《记承天寺夜游》游记中抒发的“闲人”情感和下面哪篇文章的感情最为接近?( )。

A、范仲淹《岳阳楼记》B、欧阳修《醉翁亭记》C、柳宗元《小石潭记》D、陶渊明《桃花源记》【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写“月”的诗句中,写中秋“月”的一句是( )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C、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读《把酒问月》,诗中引用了一个神话传说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读《逢入京使》,本文作者______,唐代诗人,其诗与______齐名,并称“高岑”。

擅长于七言歌行。

本诗选自《岑嘉州诗》,表达了作者远涉边塞的______之情。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______,今夕是何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读《把酒问月》,“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引用的典故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月夜》的作者是______,它是我国伟大的______诗人。

【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解释划线点的词。

把酒问青天______高处不胜寒______起舞弄清影______何事长向别时圆______ 【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读《逢入京使》,本题的主旨句是“______”,其中“______”一词表达了诗人的心愿。

【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初唐四杰”除了王勃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第12题【填空题】解释下列语句中字词的意思。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8课《水调歌头中秋》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8课《水调歌头中秋》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北师大版

第8课《水调歌头中秋》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苏轼,字,号,与《水调歌头》一词的小序中提到的“子由”(即弟弟)及父亲同为“ ”。

答案:子瞻|东坡|苏辙|苏洵|唐宋八大家解析:本题填空较多,注意题干中的提示信息,根据所学所记和知识积累直接填答即可。

点评:苏东坡是我国古代著名词人,有关他的信息在明确记忆。

2、“水调歌头”,是,其作用是规定一首词每句的、等。

答案:词牌名|字数|平仄解析:本题填空较多,注意题干中的提示信息,根据所学所记和知识积累直接填答即可。

点评:关于古代诗词的常识,在学习时要注意识记。

3、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苏轼.遥问天上宫阙.何事长.向别时圆?低绮.户chánjuān起舞弄.人间清影。

答案:shì|què|cháng|qǐ|婵娟|nòng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注释内容,判断字词读音和词语,注意易错点,“长”是后鼻韵母,“绮”不读“奇”音,“弄”声母是l不是n,“婵娟”两字都是女字旁。

点评:学习古诗词,要注意难读字的读音,注意识记课文注释的内容。

4、解释加点的词。

把.酒问青天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事长.向别时圆答案:执、持|忍受、禁受|戏弄|常常。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课文注释内容,结合语句内容判断字词含义,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点评:学习古诗词,对一些文言字词要注意了解其含义。

5、《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月圆之夜,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祝福短信,你可以用《水调歌头》里“”的句子。

答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作品内容,根据题干中的提示梳理句子填答,注意不要写错字,如“晴”“圆”“婵娟”。

点评:学习古诗词,对其中精彩的句子要注意理解记忆。

6、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答案: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作品内容,根据题干中的提示梳理句子填答,注意不要写错字,如“琼”。

语文第8课苏轼咏月诗文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五篇

语文第8课苏轼咏月诗文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五篇

语文第8课苏轼咏月诗文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五篇第一篇:语文第8课苏轼咏月诗文教案北师大版九年级下教学苏轼咏月诗文【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对作品的感情基调有初步认识。

2、反复朗读和背诵诗文,理解诗文中所蕴含的不同情感。

3、知人论世。

了解作者的相关情况,深入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诗文的内容及其表达的不同情感。

难点:知人论世,理解作者的心境。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1、反复诵读两篇诗文,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2、搜集材料,了解作者写作这两篇咏月诗文时的背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苏轼曾评论过自己的文学创作:“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

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这篇字唯其少、意唯其多的散教学教学文《记承天寺夜游》。

二、背景介绍1.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材料,明确苏轼写作此文时的背景。

2.教师介绍:《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当时,苏轼罹文字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近乎流放,心情忧郁。

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1.正音(板书)遂寝荇2.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文章的意思。

〔学情预测〕本文仅84字,在注释的帮助下,学生基本能理解文章的大意。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统一指导。

3.教师明确: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7 李白咏月诗二首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八篇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7 李白咏月诗二首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八篇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7 李白咏月诗二首北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八篇第1题【填空题】读《把酒问月》,诗中描写月色之美的诗句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2题【填空题】读《月夜》,诗人身在______,妻子身在______,诗人思念妻子儿女,却反写______,这表现了诗人写法的独特。

【答案】:【解析】:第3题【填空题】读《月夜》,“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表示了诗人______的愿望。

【答案】:【解析】:读《把酒问月》,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______写到______。

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______与______,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的诗人______自我形象。

【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读《把酒问月》,“丹阙”指______。

“绿烟”指______。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月夜》全诗的领句是______,领词是______【答案】:【解析】:读《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一句表达的突出感受是______【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读《月下独酌》,这首诗是如何运用衬托手法的?【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读《月下独酌》,分析“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中的想像内容,此时诗人的感情如何?【答案】:【解析】:第10题【问答题】读《月夜》,此诗中实有三种月夜境界:【答案】:【解析】:第11题【问答题】读《月夜》,诗人既然有“小儿女”和妻子在一起,为什么却说闺中“只独看”呢?【答案】:【解析】:第12题【问答题】根据诗句,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人的妻子独自望月的情形。

【答案】:【解析】:第13题【问答题】按要求默写填空。

①后来啊//我在外头/……——《乡愁》余光中② ,甲光向日金鳞开。

——《雁门太守行》李贺③举杯邀明月,。

——《月下独酌》李白④共看明月应垂泪,。

4.2苏轼咏月诗文习题1(北师大版九年级下)

4.2苏轼咏月诗文习题1(北师大版九年级下)

一、《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的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本文选自《________》。

二、本文最后一段:“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说说句中的“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字的含义有哪几点?三、苏轼对月光有特殊的感情,他在很多诗文中都描写了月光,例如著名的《水调歌头》写月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洞仙歌》:“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请结合本文谈谈苏轼描写月色使用了什么共同的手法,这样的手法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一、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宋东坡志林二、“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

“闲”人含义是: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三、苏轼写月光一般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月光予生命,把月光写得富有人情味。

课文中写“月色入户”,“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诗人的寂寞心情,特主动前来与他作伴,有意慰藉这位失意的诗人。

题中所引的三首词句,同样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月光写得有情有义。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临别分手的亲人,欲去叮咛,频频回首,显出何等缱绻情深。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写这偷看人间私情的月光,仿佛含着几分神秘而羞涩的微笑,使人感到如此调皮而可爱。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挂在梧桐树上的秋月,缥缈的孤鸿,独来独往的“幽人”,三者与诗人融为一体,显得凄苦和苍凉。

(说明:对这三句引诗的分析不作要求)一、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

(1)怀民亦未寝()________(2)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二、解释加粗的词。

(1)念无与乐者()(2)相与步于中庭()(3)盖竹柏影也()(4)寻张怀民()(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翻译。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三十六篇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三十六篇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三十六篇
第1题【单选题】
苏轼在这篇《记承天寺夜游》游记中抒发的“闲人”情感和下面哪篇文章的感情最为接近?( )。

A、范仲淹《岳阳楼记》
B、欧阳修《醉翁亭记》
C、柳宗元《小石潭记》
D、陶渊明《桃花源记》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城阙/辅/三秦,
B、风烟/望/五津。

C、与君/离/别意,
D、同是/宦/游人。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面对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线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迷
B、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盖竹柏影也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寻张怀民寻病终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把酒问月》是唐代伟大诗人______创作的一首______诗。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初唐四杰”除了王勃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8苏轼咏月诗文课文解析北师大版(new)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8苏轼咏月诗文课文解析北师大版(new)

《苏轼咏月诗文》课文解析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便很高兴地起来走动.】【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的年号。

当时作者谪居黄州已经四年。

户:单扇的门,这里指堂屋的门。

欣然:愉快地,高兴地.】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就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无与为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遂:于是,就。

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城南。

寻:寻找。

张怀民:名梦得,清河(今河北清河)人。

元丰六年贬.谪到黄州,寓居承天寺.】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那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空明:清澈透明。

藻、荇:泛指水草。

藻,水草的总称。

荇,一种多年生水草。

交横:交叉错杂。

盖: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但:连词,只是、不过。

闲人:这里指不热衷于名利,能够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吾:我们.耳:语气词,而已、罢了。

】(①作者为什么寻张怀民一起赏月?)【分析】“念”由“行”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是描写月光的澄澈,是从实感而来,令人宛然如见。

水调歌头中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年中秋夜,(我)欢快畅饮到天亮,(不由)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旦:天亮,早晨。

子由:即苏轼的弟弟苏辙.】【分析】词前小序,叙述自己作词的原因,领起下文。

2019年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8 苏轼咏月诗文习题精选第八十六篇

2019年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8 苏轼咏月诗文习题精选第八十六篇

2019年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8 苏轼咏月诗文习题精选第八十六篇➢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中加线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迷B、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盖竹柏影也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D、寻张怀民寻病终【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D、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上阕内容中,表达作者内心矛盾的诗句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C、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苏轼在这篇《记承天寺夜游》游记中抒发的“闲人”情感和下面哪篇文章的感情最为接近?( )。

A、范仲淹《岳阳楼记》B、欧阳修《醉翁亭记》C、柳宗元《小石潭记》D、陶渊明《桃花源记》【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对文章《记承天寺夜游》的分析,说得不正确的一项(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一个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中的那种凄凉、孤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

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8 苏轼咏月诗文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
九十六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C、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D、实是/欲界之仙都。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与下面例句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念无与为乐者
A、念念有词
B、心无杂念
C、念念不忘
D、念过大学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答案】:
【解析】:
第5题【填空题】
填空。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陶弘景,字通明,号______。

丹阳秣陵人,著有《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朝的文学家。

他与父亲______、弟弟______合称为“三苏”,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a解衣欲睡欲:______
b念无与乐者念:______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______ d相与步于中庭相与:______
e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______ 【答案】:
【解析】:
第7题【填空题】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文学常识填空。

苏轼,字__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其词开豪放一派,与______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______”之一。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苏轼,______代杰出的______家,号______。

他与父亲______,弟弟______合称为“三苏”。

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后人誉称为“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填空题】
理解课文《记承天寺夜游》,默写。

①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______。

②《记承天寺夜游》中的______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______,字______,号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与父______、弟______合称“三苏”,三人同为______之列。

我们学过他的文章(词)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问答题】
怎样理解《水调歌头》这首词的中心思想?
【答案】:
【解析】:
第13题【语言表达】
《记承天寺夜游》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一句的妙处。

【答案】:
【解析】:
第14题【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中秋赏月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

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

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

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

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

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

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宋。

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

《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

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

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

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

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为什么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
明清以后人们怎样过中秋节?根据文中有关介绍,用自己的语言,做一简单描绘。

人们为什么会把天上的圆月与亲人的团聚联系在一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解析】:
第15题【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歌。

雨过山村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
""
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

""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