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双波长分光光法测定

合集下载

双波长分光度法原理

双波长分光度法原理

双波长分光度法原理
双波长分光度法是一种在化学和生物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它利用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收性质来定量分析。

其原理如下:
1. 波长选择:选择两个不同的波长,一般一个波长用于测定待测物质的吸光度,另一个波长则用作基准。

这两个波长的选择应保证待测物质在其中一个波长下的吸光度较大而在另一个波长下的吸光度较小。

2. 校正基准吸光度:在基准波长下测量样品吸光度,并用其作为基准吸光度。

这一步骤旨在消除样品中其他物质的干扰。

3. 测定待测物质吸光度:在测定波长下测量样品吸光度,其绝对值与待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将所得吸光度减去基准吸光度,可以消除其他物质的干扰,使吸光度仅与待测物质有关。

4. 构建标准曲线:在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中重复上述步骤,得到一系列吸光度值。

将这些吸光度值与其对应的标准溶液浓度绘制在坐标图上,通过拟合曲线可以建立标准曲线。

5. 样品浓度测定:根据待测样品的吸光度,利用标准曲线可以得到对应的浓度。

双波长等吸收测定水样COD

双波长等吸收测定水样COD

双波长等吸收测定水样COD(该实验为综合性实验,根据文献GB/T 29599-2013《纺织染整助剂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GB11914-89《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钾法》,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32(10)p177-180《双波长等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OD》预习、完成预习报告和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2、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掌握双波长等吸收的分析原理;4、掌握COD测定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自己拟定)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指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 L水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 mg/L 表示,国标法以K2Cr2O7作氧化剂。

COD的测定分为2步,第1步是水样的消解,第2步是剩余重铬酸钾的测定。

剩余K2Cr2O7的测定有三种方法,Fe2+标准溶液滴定,库仑滴定法和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方便快捷,K2Cr2O7和还原产物Cr3+在可见光区均有颜色,且在K2Cr2O7的最大吸收波长处Cr3+也有吸收,干扰测定。

可以采用双波长等吸收的原理消除Cr3+的干扰。

三实验试剂和仪器实验试剂:C(1/6K2Cr2O7)=0.250 mol/L;Ag2SO4-H2SO4(1:100);Cr3+溶液0.02 mol/L (含H2SO4 1mol/L),1000 mg/L COD标准溶液(在105 ℃下干燥2 h邻苯二甲酸氢钾,称取0.8504 g 溶解于超纯水,定容至1000 mL ,得到COD 含量为1000 mg/L 的标准溶液。

实验仪器:连华科技5B-3(C)型COD 快速消解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10 mL 比色管40支四 实验步骤 步骤简要1 配制系列COD 标准溶液分别准确吸取COD 1000 mg/L 的标准溶液于比色管或容量瓶中配制成COD 50 mg/L 、100mg/L 、200mg/L 、400mg/L 、600mg/L 、800mg/L 、1000mg/L 标准溶液。

复方磺胺甲恶唑片中磺胺甲恶唑的含量测定

复方磺胺甲恶唑片中磺胺甲恶唑的含量测定

验证性试验实验十八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磺胺甲恶唑的含量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双波长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复方制剂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各组分含量的方法。

3.熟悉紫外分光光度仪的使用。

二、仪器与试药1.仪器Mettler AL204电子天平 75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研钵定量滤纸(直径10cm)胖肚移液管规格:25mL容量瓶规格:25mL 、100mL 刻度移液管规格:10mL2.试药复方磺胺甲噁唑片规格:含磺胺甲噁唑(SMZ) 0.4g、甲氧苄啶(TMP) 0.08g95%乙醇氢氧化钠硫酸三、实验原理1.双波长分光光度法(1)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消除干扰吸收的基本原理在干扰组分的吸收光谱上吸收系数相同的两个波长处,若被测组分的吸收系数有显著差异,则可用于消除干扰吸收,即直接测定混合物在此两波长处的吸收度之差值,该差值与被测物浓度成正比,而与干扰物浓度无关。

用数学式表达如下:ΔA(λ1λ2)=A a+b1-A a+b2=A a1-A a2+A b1-A b2=ΔE.a C a.L+ΔE b.C b.L若b为干扰物,所选波长λ1λ2处的E b相等,所以ΔE b=0则ΔA混=ΔE a.C a.L与干扰物浓度无关。

(2)双波长法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SMZ含量的原理复方磺胺甲噁唑片是含磺胺甲基异噁唑(SMZ)及甲氧苄啶(TMP)的复方制剂。

在0.1mol/L 氢氧化钠液中,SMZ在257nm波长处有一最大吸收峰,TMP在257nm和304nm波长处为等吸收点,而SMZ在这两波长处的吸收度差异大,见下图。

所以测得样品在257nm和304nm波长处的吸收度差值ΔA与SMZ浓度成正比,与TMP浓度无关。

四、实验内容1.工作曲线的制备(1)标准贮备液的配制分别精密称取磺胺甲基异噁唑对照品0.1g ,置100mL 容量瓶中,加入50m L 95%乙醇溶解后,以0.1mol/L 氢氧化钠液稀释至刻度,吸取10mL 置100mL 容量瓶中,以0.1mol/L 氢氧化钠液稀释至刻度,得标准贮备液(100μg /mL )。

双波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说明书

双波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说明书

双波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说明书双波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一种专用仪器,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

它可以用来测量溶液的吸光度和浓度。

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双波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一、仪器介绍双波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由主机、样品室和控制面板组成。

主机是整个仪器的核心,样品室用于放置待测溶液,控制面板则用于设置实验参数。

二、准备工作1. 将主机连接电源,并打开电源开关,待仪器启动完成后,进入待机状态。

2. 打开仪器上的样品室,并进行室内的清洁消毒。

3. 使用纯水或适当的试剂清洗样品室和样品池,确保无杂质残留。

三、测量操作1.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合适的波长。

根据待测溶液的特性,确定适当的紫外或可见光波长,并在控制面板上进行设置。

2. 取适当量的待测溶液,如溶液中的颜色较淡,可测量10 mL左右。

如果颜色较深,应适当减少测量溶液的量,以保证测量精度。

3. 将取得的溶液倒入样品池中,注意不要溢出。

4. 关闭样品池,并将其放置到样品室中。

5. 在控制面板上设置好测试参数,包括波长、积分时间等。

确保参数设置正确。

6. 点击启动按钮,仪器开始进行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保持样品室环境稳定,避免干扰。

7. 测量完成后,仪器会自动显示吸光度值。

根据实验需要,可通过仪器软件保存数据或进行数据处理。

四、注意事项1. 在使用仪器前,应仔细阅读并理解本使用方法说明书,并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2. 使用过程中,应保持仪器和样品室的清洁,避免灰尘或杂质的污染。

3. 控制面板上的参数设置应准确,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触摸或损坏仪器内部部件。

5. 对于不同浓度或颜色较深的溶液,应适当调整测量参数,以提高测量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6. 仪器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以保持其正常运行状态。

五、故障排除1. 如遇到仪器异常情况,如显示异常、测量结果偏差大等情况,可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连接,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应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实验六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

实验六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
∆Ax Cx = ∆As Cs ∆Ax Cx = ⋅ Cs ∆As
每片中含SMZ的毫克数
∆Ax Cs × ×100 ×W ∆As = W称 ×1000
mSMZ
Cs = 0.505mg/ml W称=0.06960g W=552.64mg
由于参比波长对测定影响较大, 故采用对照品溶液来确定。此波长 可因仪器不同而异,测定时应仔细 选择。
取对照品溶液(2)的稀释液,以 取对照品溶液(2)的稀释液,以 257nm为测定波长(λ ),在304nm波长 257nm为测定波长(λ2),在304nm波长 附近(每间隔0.5nm)选择等吸收点波长为 附近(每间隔0.5nm)选择等吸收点波长为 参比波长( 参比波长(λ1),要求∆A=Aλ2-Aλ1=0。 要求∆
每片含SMZ: 每片含SMZ:360~440mg(Chp 2000)
二、基本原理 当吸收光谱重叠的a、b两组分共 存时,若要消除a组分的干扰测定b组 分,可在a组分的吸收光谱上选择两 个吸收度相等的两波长λ1和λ2,测定 混合物的吸光度差值。然后根据∆A 值计算b的含量。
磺胺甲噁唑(SMZ)在257nm波长 处有最大吸收;甲氧苄啶(TMP)在此 波长吸收最小并在304nm波长附近有一 等吸收点,故选定257nm为SMZ的测定 波长(λ2),在304nm波长附近选择参 比波长(λ1)。
再在λ 再在λ2与λ1两波长处分别测定供试品 溶液的稀释液与对照品溶液(1)稀释液 溶液的稀释液与对照品溶液(1)稀释液 的吸收度,求出各自的吸收度差值 (先检查仪器波长是否 准确。
五、思考题 1.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制剂有 何优点? 2.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应如何选择 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
三、实验内容 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教师准备) 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 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磺胺甲噁唑50mg 与甲氧苄啶10mg),置于100mL量瓶 10mg) 100mL 中,加乙醇适量,振摇15分钟使磺胺 甲噁唑与氧苄啶溶解,加乙醇至刻度, 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 液。

药分实验思考题

药分实验思考题

药分实验实验一:氯化钠的杂志检查1.药物中杂质检查的意义是什么药物中的杂质是影响药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药品的杂质是药品中不具治疗作用或对人体有危害或影响药品稳定性和疗效的物质,因此,杂质检测是控制药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以保证药品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2.药物中杂质的来源主要有哪些?什么的一般杂质?什么是特殊杂质?来源:(1)由生产过程中引入的(2)贮藏过程中产生的一般杂质:指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

特殊杂质:指某一个或某一类药物的生产或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3.药物中杂质检查应严格遵循什么原则?为什么?遵行平行实验的原则,如加入的试剂,反应的温度,放置的时间等均应相同,这样检查结果才有可比性,减少系统误差。

4.试计算出氯化钠中溴化物,硫酸盐,镁盐,钾盐,铁盐,重金属和砷盐的限量5.取某一药物0.5g进行金属检测,规定限量为百万分之十,应取多少ml标准铅溶液?6.某一药物砷盐限量为百万分之四,取标准砷溶液2ml做对照,问应取供试品多少克?实验二:药物中特殊杂志的检查1.简要说明以上杂志检查项目的原理和方法1)阿司匹林中水杨酸检查的原理:水杨酸在弱酸性环境中和FeCl3作用显紫色,而阿司匹林结构中无游离酚羟基,不能发生此反应。

方法为化学方法中的显色反应检查法:取一定量的被检杂质标准溶液和一定量供试品溶液,在相同条件下处理比较反应结果从而确定含量是否超过限量。

2)盐酸普鲁卡因中对氨基苯甲酸检查原理:盐酸普鲁卡因、对氨基苯甲酸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二甲氨基醛缩合而成色。

不同物质分配系数不同,在薄层色谱中可被分离,且斑点大小和浓度有关。

方法:本实验采取薄层色谱中的的杂质对照品法,根据杂质限量取供试品溶液和一定浓度的杂志对照片溶液,分别点样于薄层色谱板上,展开,斑点定位,供试品溶液除斑点外的其他斑点与相应的杂志对照片进行比较,若供试品杂质斑点颜色不深于对照品杂杂质斑点,则说明没有超过限量。

双波长法测定复方磺胺中SMZ的含量

双波长法测定复方磺胺中SMZ的含量
双波长法测定复方磺胺甲噁唑片中磺胺甲噁唑的含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等吸收双波长法测定复方片剂组分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2、熟悉利用单波长分光光度计进行双波长法测定。
二、实验原理
利用等吸收点双波长法消除干扰组分的影响,根据在 λ1 和 λ2 的 A 值通过下式计算:
a b A A1 A2 ( A1a A1b ) ( A2 A2 )
1 1 以 SMZ 最大吸收波长为测量波长 λ1,再在 λ1 处分别测量 ASMZ 、 ATMP 、 A样1 。
λ
λ
λ
1 2 1 2 (2)根据 ATMP 值,按照 TMP 吸收光谱在 304 nm 附近寻找等吸收点 ATMP ( ATMP = ATMP ) ,以该波
λ
λ
λ
λ
2 长作为参比波长 λ2,然后在 λ2 处分别测量 ASMZ 和 A样2 。
λ
λ
四、数据处理及要求
计算片剂中磺胺甲噁唑的标示百分含量。
五、注意事项
1、注意药物是否完全溶解; 2、参比波长对测定影响较大,此波长可因仪器不同而异,故用对照品溶液来确定; 3、SMZ103
1、3、4、5
由于 A1 A2 ,
b b
则 A A1 A2 ( E1 E2 )Cal
a a a a
所以 Ca
a A1a A2 A a a ( E1 E2 )l E al
三、实验步骤
1、对照品和样品溶液的配制 TMP 对照品溶液:精密称取 105℃干燥至 恒重的 TMP 约 10mg, 乙醇溶解定容到 100 ml, 取上述溶液 2.00 ml 加 0.1 mol/L 氢氧化钠溶液定 容到 100 ml,摇匀。 SMZ 对照品溶液: 精密称取 105℃干燥至恒重的 SMZ 约 50mg (mSMZ) , 乙醇溶解定容到 100.0 ml, 取上述溶液 2.00 ml 加 0.1 mol/L 氢氧化钠溶液定容到 100 ml,摇匀。 样品溶液:取片剂 10 片,研细,精密称取相当于 SMZ 50 mg 与 TMP 10 mg 粉末,乙醇溶解, 定容到 100.0ml,过滤,取续滤液 2.00 ml 加 0.1 mol/L 氢氧化钠溶液定容到 100.0 ml。 2、SMZ、TMP 标准溶液吸收光谱绘制以及等吸收点寻找和样品的测定 (1) 以 0.4%氢氧化钠溶液为参比溶液, 分别取 SMZ、 TMP 标准溶液进行波长扫描 (220nm ~ 320nm) 。

实验六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含量测定(精)

实验六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含量测定(精)
药物分析实验
实验六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掌握复方制剂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各组分含量
的方法 熟悉紫外分光光度仪的使用
二、仪器与试药
仪器
Mettler AL204电子天平 75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 胖肚移液管 规格:25mL 研钵 定量滤纸(直径10cm) 容量瓶 规格:25、100 mL
(2)SMZ的标准曲线及回归方程制作
1、工作标准曲线的制备
(2)SMZ的标准曲线及回归方程制作
取贮备液0,3, 6,9,12,15ml
100ml量瓶, 0.1mol/L NaOH稀释
测定波长: 257nm 参比波长:304nm
作标准曲线
测ΔA(λ1λ2)
管号 1
2
3
4
5
6
浓度 C1 C2 C3 C4 C5 C6
紫外测定线性关系:配置系列浓度对照液(n≥5) A(0.2-0.8);r=0.9996(n=5),截距应接近于零 。
实验说明
0.1mol/LNaOH自己配置
每人均做两份供试品,紫外测定每个数据平 行测定两次,做好记录
仪器分配(测定样品选择相同型号的仪器)
波长 257nm
实验室 505
二、仪器与试药
试剂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 规格:磺胺甲噁唑(SMZ)0.4g/片
甲氧苄啶(TMP) 0.08g/片 氢氧化钠 95%乙醇
三、实验原理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消除干扰
干扰组分吸收光谱中两个波长处有吸收系数相同 在干扰组分等吸收波长处被测组分吸收系数有显著
差异 可用于消除干扰吸收 直接测定混合物溶液在等吸收波长处的吸收度之差

双波长法实验报告

双波长法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其在物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2. 掌握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学会利用双波长法测定溶液中特定物质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是在传统分光光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原理基于差吸光度和等吸收波长。

该方法利用两个不同波长的光同时照射同一吸收池的溶液,通过检测器检测两个波长下的吸光度,并计算两者的差值。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差吸光度与被测物质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可以测定溶液中特定物质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移液器- 容量瓶- 比色皿- 水浴锅- 待测溶液2. 试剂:- 标准溶液(已知浓度)- 待测溶液- 溶剂四、实验步骤1. 将待测溶液和标准溶液分别稀释至适当浓度。

2. 使用移液器将待测溶液和标准溶液分别转移至比色皿中。

3. 将比色皿放入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样品池中,设定合适的波长(测量波长和参比波长)。

4. 打开仪器,调整光路,使光束通过比色皿,检测两个波长下的吸光度。

5. 记录吸光度值,并计算差吸光度。

6. 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差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7. 根据待测溶液的差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待测物质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绘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标准曲线,计算相关系数R²,验证曲线的线性关系。

2. 待测物质含量测定:根据待测溶液的差吸光度值,从标准曲线上查得待测物质的浓度,并计算其相对误差。

六、实验讨论1.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具有以下优点:- 可以消除共存物质的干扰,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可以测定具有相似吸收峰的化合物,扩大了分光光度法的应用范围。

- 可以同时测定多个物质的含量,提高实验效率。

2. 影响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的因素:- 仪器性能:仪器稳定性、波长准确性、吸光度测量精度等。

- 样品预处理:样品的浓度、pH值、溶剂等。

实验六 双棱镜干涉测波长

实验六 双棱镜干涉测波长

实验六用双棱镜测定光波长光的干涉是普遍的光学现象之一,是光的波动性的重要实验依据.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和位相差恒定的光在空间相交区域光强将会发生相互加强或减弱现象,即光的干涉现象.光的波长虽然很短(4×10-7~8×10-7m之间),但干涉条纹的间距和条纹数却很容易用光学仪器测得.根据干涉条纹数目和间距的变化与光程差、波长等的关系式,可以推出微小长度变化(光波波长数量级)和微小角度变化等,因此干涉现象在测量技术、平面角检测技术、材料应力及形变研究和照相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地应用.·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双棱镜获得双束光干涉的方法,观察干涉图样的特点,加深对干涉的理解;2.学习用双棱镜测定钠光的波长;3.进一步熟悉测微目镜的使用与测量方法;4.熟悉干涉装置的光路调节技术,深刻理解多元件等高共轴调节的重要性,掌握有关调节方法.·实验仪器双棱镜、可调狭缝、辅助(凸)透镜、测微目镜、光具座、白屏、钠光灯等.双棱镜是一个分割波前的分束器,形状如图6-1示,其端面与棱脊垂直,楔角很小(一般为37'或40'),从外表看,就像一块平行的玻璃板.折射面折射棱角图6-1 双棱镜示意图·实验原理狭缝光源S发射的光束,经双棱镜折射后变为两束相干光,在它们的重叠区内,将产生干涉,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这两束相干光可认为是由实际光源S的两个虚像S1、S2发出的,称S1、S2为虚光源.如图6-2所示.S S1 S2O Ex2a图6-2 双棱镜产生的相干光束示意图干涉条纹以O点为对称点上下展开.用不同的单色光源作实验时,各亮条纹的距离也不同,波长越短的单色光,条纹越密;波长越长的单色光,条纹越疏.如果用白色光作实验,则只有中央亮条纹是白色的,其余条纹在中央白条纹两边,形成由紫到红的彩色条纹.利用干涉条纹可测出单色光的波长.单色光的波长λ由下式决定:xDd∆=λ(6-1)式中d为两虚光源S1、S2间的距离、x∆为干涉条纹间距、D为虚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由(6-1)式可知,测得相邻条纹间距x∆、狭缝(光源)到测微目镜分化板的距离D及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d,便可求出入射光的波长λ.·实验内容与步骤一、调整光路按图6-3布置光路,由光源发出的光通过狭缝变为缝光源,再经双棱镜折射,就可获得两个相干光源,因而能在测微目镜里看到干涉条纹.图6-3 双棱镜干涉装置图1.光学元件同轴等高的调节点亮光源,先将狭缝稍放大点,光具座上只放光源、狭缝、透镜,观察屏放在测微目镜位置.调狭缝中心与透镜的主光轴共轴,并使主光轴平行于导轨(共轴等高调节方法见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再放入双棱镜,并调节左右高低,使屏上出现两个强度相同、等高并列的虚光源的像.最后用测微目镜代替观察屏,调节测微目镜,使两个虚光源的像位于测微目镜中心.2.调节狭缝与双棱镜的棱脊平行调节狭缝架上的方向旋钮,观察者在双棱镜的另一侧,逆着光路透过双棱镜观察,直到同时看到两个虚光源为止. 二、调出清晰的干涉条纹取下透镜,缩小狭缝,并用目镜观察是否有干涉条纹出现.若没有,调节狭缝架上的方向旋钮,使能清楚地看出干涉条纹为止,再适当调节缝宽,使干涉条纹较清晰.三、测干涉条纹宽度∆x调节狭缝、双棱镜及测微目镜的相对位置,使目镜视野中至少能够看清15条以上的干涉条纹(条纹宽度不能过窄).将双棱镜和测微目镜锁紧,(在后期的整个测量过程中,都不能移动双棱镜的位置)将目镜叉丝对准所选定的某条暗纹的一侧,从镜里的标尺及旋钮上记下读数x 1,再转动旋钮,使叉丝经10条暗纹的同侧,记下读数x 2,由(6-2)式即可求得x ∆,如图6-4.测3-5组,取平均.10||21x x x -=∆ (6-2)x∆图6-4 干涉条纹的宽度四、测虚光源到观察屏的距离D双棱镜的楔角小于1°,可近似认为虚光源与狭缝在同一平面,测量过程中,我们是用测微目镜进行观察的,因此D 实际上应该为狭缝到测微目镜分划板的距离.由于狭缝所在平面与光具座滑座的中心不重合,并且测微目镜分划板平面也不与光具座滑座的中心重合,因此必须进行修正.如图6-5所示,e s Y Y D s e ∆+∆+-= (6-3)式中s Y 为狭缝滑座中心的位置;e Y 为测微目镜滑座中心的位置;s ∆为狭缝到滑座中心的距离,00.42≈∆s mm ;e ∆为测微目镜分划板到滑座中心的距离,15.37≈∆e mm .图6-5 狭缝到观察屏的修正距离五、测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d将测微目镜取下,插入光屏,移动光屏使狭缝到光屏的距离大于辅助透镜焦距的4倍,固定光屏.将凸透镜置于双棱镜与光屏之间,移动透镜,在光屏上可有两次呈像,此时可利用二次呈像法测虚光源的距离.测量之前要利用小像追大像法再次调共轴(调节过程见薄透镜焦距测定).而若光具座较短或透镜焦距过小,此时虚光源经透镜只能呈一次像,此时只能用物距像距法测虚两光源的距离(两虚光源的像,应为两条亮度相同的平行线).YeYs Ye-YsΔS ΔeD1.二次呈像法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d 需借助透镜将两条虚光源成像在测微目镜叉丝板上进行测量.当虚光源平面与测微目镜的叉丝板相距大于4倍透镜焦距值时,透镜在物、像平面之间有两个共轭成像点,透镜在这两点分别将虚光源放大或缩小成像在测微目镜的叉丝板上,用测微目镜分别测量在这两次成像时像面上的两条亮线的距离(两虚光源像的距离),两虚光源之间的距离为:21d d d =(6-4)式中为1d 为虚光源两放大像之间的距离;2d 为虚光源两缩小像之间的距离.放大像与缩小像各测5组,求其平均值.2.物距像距法在双棱镜与目镜间加上凸透镜,调节透镜高度,并前后移动透镜,在目镜中看到二虚光源S 1、S 2的像S 1'、S 2'.将目镜叉丝先后对准S 1'和S 2',测出其间之距离为d '(如图6-6所示).然后根据透镜成像公式(5),即可求得二虚光源的距离d .'d B A d =(6-5)2a S 1S 22a'S 1'S 2'AB图6-6 测虚光源成像光路图式中A 为物距(狭缝到透镜距离),B 为像距(透镜到测微目镜分划板距离).A 和B 可从光具座上测出,注意修正狭缝和测微目镜的附加距离.·实验数据测量1.干涉条纹间距测量数据记录表 单组测量条纹间距数n =条纹序号 1 2 3 4 5 条纹位置X i (mm )条纹序号1+n2+n3+n4+n5+nd d '条纹位置X i +n (mm )X i +n - X i (mm ) 条纹间距Δx i (mm )2.狭缝平面与测微目镜叉丝面之间的距离D 测量数据表狭缝座位置 Y s (mm) 目镜座位置 Y e (mm) 狭缝面相对座中心 偏移Δs (mm) 叉丝面相对座中心 偏移Δe (mm) D =|Y e -Y s |+Δs +Δe (mm)3.两次成像法测两虚光源的间距d 数据记录表测量对象 放大像间距d 1测量 缩小像间距d 2测量 第i 次 1 2341234左像位置x li (mm)右像位置x ri (mm)d 1i / d 2i (mm)=1d mm =2d mm==21d d d mm·实验注意事项1.严格进行共轴调节,该实验对共轴性要求非常严格,调节时可用白屏在外观察双缝所产生之光束是否亮波均匀,狭缝宽度必须适当;2.测微目镜读数时,读数鼓轮必须顺一个方向旋转,动作要平稳、缓慢,以免产生回程误差;3.测虚光源到测微目镜之距离时要注意修正;4.注意直接测量量与间接测量量单位的统一.·历史渊源与应用前景自1801年起,托马斯·杨在英国皇家学会连续宣读了数篇基于光的波动说分析干涉现象的论文,他所进行的著名的分波前双孔(缝)干涉实验以后被称为杨氏实验.杨氏实验在物理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将波动的空间周期性转化成干涉条纹的间距,通过对干涉条纹特性的分析得出了许多具有重要理论及实际意义的结论,从而大大丰富和深化了人们对干涉原理及光场相干性的认识.托马斯·杨让一束狭窄的日光通过不透明屏上的两个靠得很近的小缝后,再投到另一个屏上,此时屏上会出现彩色干涉条纹.历史上第一次用该方法获得了彩色干涉图样.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就是在杨氏实验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增加了相干波面的有效照明面积,从而增强了入射光强,使干涉现象明显,易于测量.该实验曾在历史上为确立光的波动学说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提供了一种直观、简捷、准确的测量光波长的方法.·与中学物理的衔接中学物理课标对双缝干涉及相关内容的要求是: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干涉现象以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用激光笔进行光的干涉实验;3.此实验是高考选考实验之一.·自主学习本实验的构思亮点:菲涅尔双棱镜干涉实验是分波面干涉实验的基本原型,非常巧妙地利用了光的空间相干性从自然光中获得了相干光源,不足之处是两束相干光路基本不能分开,难以实现广泛意义上的光学测量。

实验 紫外双波长法测定混合物中的阿司匹林的含量

实验  紫外双波长法测定混合物中的阿司匹林的含量

实验 紫外等吸收双波长光度法测定阿司匹林的含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等吸收双波长法测定组分含量的方法。

2、了解UV230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UV Analyst 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光度法测定多组分混合物时,可以通过联立方程式,求出各组分的含量。

但是对于吸收光谱相对重叠的两份混合物,若只想测定其中某一组分的含量,可利用等吸收光度法达到测量目的。

当测定二元组分a 和b 混合物中a 时,若干扰组分b 在某两个波长λ1和λ2处具有相同的吸光度,且被测组分a 在这两个波长处的吸光度差别显著,则可采用“等吸收双波长法”消去干扰组分b 的吸收,直接测定混合物在此两波长处的吸光度差值△A ,即可达到测定组分a 的目的。

计算公式如下:)(221121222111b a b a b a b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λλλλ因为b 在某两个波长λ1和λ2处具有相同的吸光度,即21b b A A =所以a a a bc A A A 2121)(λλεε-=-=∆上式表明,试样溶液在两个波长λ1和λ2处吸光度之差,与溶液中待测物质a 的浓度呈正比关系,这是双波长法测定的依据。

双波长的选择要符合下列条件: (1)干扰成分在这两个波长要具有相同的吸光度,且随浓度的变化小;(2)待测组分在波长λ1和λ2处的吸光度差△A 应足够大。

下面是水杨酸存在下测定阿司匹林,利用作图法选择波长λ1和λ2的实例。

三、仪器与试剂1、UV2300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石英比色皿一套3、容量瓶(25ml 、50ml ),吸量管5ml4、标准品:阿司匹林,水杨酸溶剂:无水乙醇样品:自合成产品5、标准储备液:标准阿司匹林储备液1mg/ml :精密称取标准阿司匹林约0.0500g ,用无水乙醇溶解,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标准水杨酸储备液0.2mg/ml:精密称取标准水杨酸约0.0100g,用无水乙醇溶解,于5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

实验六 双棱镜干涉测波长

实验六 双棱镜干涉测波长

实验六双棱镜干涉测波长
实验目的:通过双棱镜的干涉现象测量光的波长。

实验器材:双棱镜、光源、望远镜、刻度尺。

实验原理:双棱镜的干涉现象是由于两个平行的表面分別作为反射和折射面。

当平行入射的平面波通过双棱镜时,会同时产生反射光和折射光。

这两束光经过不同路径的干涉形成干涉条纹。

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

实验步骤:
1. 将双棱镜放置在光源的前方,调整其角度使得反射光和折射光平行。

可通过调整光源角度和双棱镜与光源的距离来实现。

2. 将望远镜放置在双棱镜的后方,调整其位置使得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干涉条纹。

3. 用刻度尺测量相邻两条干涉条纹之间的距离,记为d。

4. 根据双棱镜的参数(如入射角度、折射率等),以及干涉条纹的位置关系,使用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计算波长。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进行实验时,要保证光源的稳定性,避免干涉条纹受到外界干扰。

2. 看干涉条纹时,要调整仪器和眼睛的位置,使干涉条纹清晰可见。

3. 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时,要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可以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 在进行计算时,要准确使用双棱镜的参数数据,避免计算误
差。

实验可能的误差来源:
1. 光源的稳定性不好,会导致干涉条纹的清晰度下降。

2. 实验环境的振动或温度变化,会对干涉条纹的位置产生影响。

3. 实验人员的操作误差,如调整双棱镜的角度、测量干涉条纹间距的准确性等。

双波长原理

双波长原理

双波长原理
双波长原理是指在光学测量中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光源进行测量的原理。

这种
原理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光谱分析、光学显微镜、激光测距等方面。

通过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光源,可以更准确地进行测量和分析,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在光学测量中,单一波长的光源可能会受到样品的吸收、散射等影响,导致测
量结果的不准确性。

而使用双波长原理,可以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波长的光源在样品中的反射、透射等情况,来消除样品对光源的影响,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

双波长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光谱分析中,可以利用双波长原理来消除背景
噪音,提高信噪比,从而更准确地分析样品中的成分。

在光学显微镜中,使用双波长原理可以更清晰地观察样品的细微结构,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在激光测距中,通过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激光来进行测量,可以减小由于大气折射率变化引起的误差,提高测距的精度。

双波长原理的实现通常需要使用特殊的光源和检测器。

光源需要能够提供两种
不同波长的光,而检测器则需要能够同时检测两种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并进行准确的比较和分析。

目前,随着光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性能光源和检测器被应用到双波长原理的实现中,使得这种原理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可行和有效。

总的来说,双波长原理是一种在光学测量中非常重要的原理,通过使用两种不
同波长的光源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消除样品对光源的影响,从而得到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

随着光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双波长原理在未来会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pKa的测定方法

pKa的测定方法

三、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
以弱酸为例,说明以电位法pKa的测定方法。
于一干燥的150ml烧杯中加入近60ml 0.100mol·L-1六氟丙醇(若测定pKa<2.3的弱酸用草酸), 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然后注满至0.00ml。
准确放出一定体积溶液(本实验49.95ml)于另一只 洁净干燥的150ml烧杯中。
将电磁搅拌器放入溶液中,烧杯置于电磁搅拌器上, 小心将pH电极与甘汞电极插入溶液中,并与电位计相 连接,记录初始pH值。
二、分光光度法
1. 单波长分光光度法
再根据BHA溶液在不同pH下缓冲溶液 中的吸光度,再作图法作
的线性曲线,并求出它们的线性方程,即可 求算其电离常数。
2、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某一元弱酸HL(总浓度为c0) 假定其酸式体(HL)和共轭碱式体(L-)具有如图1
所示的吸光光谱曲线。
根据图1所示,以酸式体最大吸收值附近的任 意波长λ1为第一工作波长,再选择与碱式体在λ1处 具有等吸收的波长λ2作为第二个工作波长。假设 在波长λ1和λ2处,其酸式体的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 εHL1和εHL2,碱式体的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εL1和 εL2调节溶液的pH值使其全部以碱式体形式存在时 的吸光度分别为AL1和AL2,全部以酸式体形式存 在时的吸光度分别为AHL1和AHL2。根据朗伯-比 耳定律,在任一pH条件下,弱酸溶液的吸光度为:
当用Henderson Hasselbach等式来处理下述平衡得到 pKa=pH+lg[HA]/[A-]
因此,当[HA]=[A-]时,溶液pKa=pH1/2 (pH1/2即为滴定HA至一半时溶液pH值)。 因此,当用一种碱(例如氢氧化钠)滴定某一元弱
酸时,滴定HA至一半时,溶液所对应的pH值即为HA 的表观pK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

第3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习题(一)选择题单选题1.在吸收光度法中,I t /I0定义为透过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之比,称为()A 吸光度B 透光率C 百分透光率D 消光度2.某吸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强吸光能力,其摩尔吸光系数为()A ε>104B 104>ε>103C 103>ε>102D ε<101 3.符合Beer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A 波长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峰高值增加B 波长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峰高值降低C 波长位置不移动,但峰高值降低D 波长位置不移动,但峰高值增加4.符合朗伯定律的有色溶液,其吸光物质液层厚度增加时,最大吸收峰()A 波长位置向长波方向移动,峰高值增加B 波长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峰高值降低C 波长位置不移动,但峰高值降低D 波长位置不移动,但峰高值增加5.有两个完全相同的1cm厚度的比色皿,分别盛有甲、乙两种不同浓度同一有色物质的溶液,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分别为甲0.260,乙0.390,若甲的浓度为4.40×10-3 mo l/L,则乙的浓度为()A 2.20×10-3mol/LB 3.30×10-3mol/LC 4.40×10-3mol/LD 6.60×10-3 mol/L6.分光光度法中,要使所测量的物质其浓度相对误差ΔC/C较小,宜选用的吸光度读数范围为()A 0~0.1B 0.1~0.2C 0.2~0.7 D 0.7~1.07.某显色剂在pH3~6时显黄色,pH6~12时显橙色,pH大于13时,呈红色,该显色剂与某金属离子配合后呈现红色,则该显色反应应在()A 弱酸溶液中进行B 弱碱溶液中进行C 强酸溶液中进行D 强碱溶液中进行8.制备一条标准曲线,通常要测定()A 3个点B.3~4个点C.5~7个点D.8~10个点9.结构中含有助色团的分子是()A CH3OHB CH3COCH3C C2H6D C6H5NO210.下列化合物中,其紫外光谱上能同时产生K带、R带的是()A CH3COCH3B CH2=CHCH2CH2COCH3C CH≡C—CHOD CH3CH2CH2CH2OH11.对200~400nm范围内的辐射没有吸收的物质是()A BCD CH2=CHCH=CH212.吸光物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峰位(λmax、λmin等)取决于()A 电子跃迁几率B 光程C 入射光强度D 电子跃迁能级差13.摩尔吸光系数的大小取决于()A 电子跃迁几率B 光程C 入射光强度 D 电子跃迁能级差14.下列各种类型的电子跃迁,所需能量最大的是()A n→π*B π→π*C n→σ*D σ→σ*15.下列各种类型的电子跃迁,所需能量最小的是()A σ→σ*B π→σ*C π→π*D n→π*16.下列各基团,不属于助色团的是()A —OHB —BrC —NHR D —NO217.下列各基团,不属于发色团的是()A C=CB C=OC —OH D —NO218.可见分光光度法中要求显色剂与产物最大吸收波长的差别要大于等于()A 20nm B 30nm C 40n m D 60nm19.光电管的阴极内部涂层是()A 碱金属B 碱土金属C 非金属D 过渡金属20. 相同条件下只是不加试样,依次加入各种试剂和溶剂所得到的溶液称为()A 溶剂空白B 试剂空白C 试样空白D平行操作空白21. 光学分析法中,lgI0/I t称为()A 透光率B 吸光度C 百分透光率D 消光度22.测定浓度所产生的相对误差为最小的百分透光率为()A 0.434%B 28.4%C 35. 6%D 36.8%23.当吸光度A值为多少时,测定浓度所产生的相对误差为最小()A 0.368B 0.434C 4.34 D 36.824.吸收强度增加的现象为()A 蓝移B 红移C 淡色效应D 浓色效应25.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中配对的两只吸收池百分透光率的差值应小于()A 0.5%B 1.0% C1.5% D2.0%26.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关键是选择()A 肩峰波长B 最大吸收波长C 最小吸收波长D 等吸收波长27.紫外光谱中,引起K带的跃迁方式是()A σ→σ*B n→σ*C n→π*D π→π*28.由n→π*跃迁所产生的吸收带为()A K带B R带C B 带D E带29.在CH3COCH3分子中,其跃迁方式是()A π→π*;n→π*B π→π*;n→σ*C n→σ*;n→π* Dπ→π*30.某共轭二烯烃在正已烷中的λmax为219nm,若改在乙醇中测定,吸收峰将()A 红移B 蓝移C 峰高降低D 峰高变高31. CH2CHCHCH2分子中具有的吸收带是()A R带B K带C B带D E带多选题32.分光光度计的种类和型号繁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但都离不开以下几个主要部件()A 光源B 单色器C 吸收池D 检测器 E 信号显示系统33.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可用()A.钨丝灯B.卤钨灯C.低压氢灯D.氘灯E.氦灯34.分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比色皿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比色皿的外壁有水珠 B.手捏比色皿的毛面 C.手捏比色皿的磨光面D.用卫生棉擦去比色皿外壁的水珠 E.待测液注到比色皿的2/3高度处35.标准曲线法在应用过程中,应保证的条件有()A.至少有5~7个点; B.所有的点必须在一条直线上;C.待测样品浓度应包括在标准曲线的直线范围之内;D.待测样品必须在与标准曲线完全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并使用相同的溶剂和显色系统E.测定条件变化时,要重新制作标准曲线。

pKa的测定方法

pKa的测定方法

当用Henderson Hasselbach等式来处理下述平衡得到 pKa=pH+lg[HA]/[A-] 因此,当[HA]=[A-]时,溶液pKa=pH1/2 (pH1/2即为滴定HA至一半时溶液pH值)。 因此,当用一种碱(例如氢氧化钠)滴定某一元弱 酸时,滴定HA至一半时,溶液所对应的pH值即为HA 的表观pKa。 以弱酸为例,说明以电位法pKa的测定方法。
三、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
于一干燥的150ml烧杯中加入近60ml 0.100mol· L-1六氟丙醇(若测定pKa<2.3的弱酸用草酸), 用该溶液润洗滴定管,然后注满至0.00ml。 准确放出一定体积溶液(本实验49.95ml)于另一只 洁净干燥的150ml烧杯中。 将电磁搅拌器放入溶液中,烧杯置于电磁搅拌器上, 小心将pH电极与甘汞电极插入溶液中,并与电位计相 连接,记录初始pH值。 绘制pH—V曲线。开始滴定时,每加入1mlNaOH 记录一次pH值,直至曲线斜率接近1.0,然后将碱液改 为每加0.20ml记录一次pH值,直至曲线斜率趋于无穷 大,即为终点。重复滴定两次,以确定准确的终点体积。 从曲线中找出pKa。从pH—V曲线可以找到对应 于滴定剂距滴定终点—半处所对应的准确值,相应的 pH值即为表观pKa。--根据弱酸碱pH值计算公式可 得出绝对pKa。
pka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电位法电导法分光光度法单波长分光光度法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毛细管电泳法一电位法某些弱酸弱碱离解常数较小或各级离解常数差别很小无法用普通滴定分析法进行测定
pKa的测定方法
目前常用的测定方法
电位法 电导法 分光光度法 单波长分光光度法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毛细管电泳法
一、电位法
某些弱酸、弱碱离解常数较小,或各级离解常数 差别很小,无法用普通滴定分析法进行测定。电位 滴定法是根据滴定体系pH值突跃来确定滴定终点 的,不受上述情况的影响,因而可以进行弱酸的各种 测定。关于pKa≥11.3极弱酸离解常数的测定,尚 未见有报道。依据Helmkamp和Johnson所提出的 实验方法,只要选择一些易溶于水的弱酸(避免 使用二甲亚砜之类的助溶剂),可以测定弱酸的离解 常数,并由数学方法计算pKa。

双波长系数倍率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方法验证报告

双波长系数倍率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方法验证报告

双波长系数倍率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方法验证报告双波长系数倍率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方法验证报告一、引言双波长系数倍率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水中氟含量的分析方法。

本文将对该方法进行评估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将全面了解该方法的原理、步骤和应用,并提供个人观点和理解。

这将有助于读者对双波长系数倍率氟试剂分光光度法的理解和应用。

二、原理与步骤1. 原理双波长系数倍率氟试剂分光光度法基于氟离子与试剂形成复合物的光谱特性。

根据试剂与氟离子的反应,吸收波长会发生变化,进而可测定样品中氟的含量。

该方法的原理简单易懂,且具有较高的测定范围和准确度。

2. 步骤(1)制备标准曲线:采用标准溶液中不同浓度的氟离子,使用双波长系数倍率氟试剂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记录吸光度和氟离子浓度的对应关系。

(2)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进行预处理,如过滤、稀释等,以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3)测定吸光度:使用双波长系数倍率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经处理后的样品的吸光度值。

(4)计算样品中氟的含量:根据标准曲线,将吸光度值转化为氟离子的浓度,并计算样品中氟的含量。

三、方法验证为了验证双波长系数倍率氟试剂分光光度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样品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氟离子,进行反复测定,并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根据国际标准要求,当RSD值小于2%时,可认定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良好。

我们在三个不同浓度下进行了六次测定,并计算了吸光度和氟离子浓度的平均值和RSD值。

结果显示,测定值的RSD均小于2%,符合国际标准要求,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应用与展望双波长系数倍率氟试剂分光光度法可以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领域。

其准确性和可靠性使其成为检测水中氟离子含量的重要方法。

该方法还可以进一步改进,加强方法的快速性和灵敏度,以适应不同领域的需求。

个人观点和理解:双波长系数倍率氟试剂分光光度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氟离子测定方法,具有简便、准确和灵敏的特点。

双波长

双波长

双波长吸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中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含量一、实验目的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掌握双波长吸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中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含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是基于被测物质的分子对紫外光具有选择吸收的特性而建立的分析方法。

不同物质的紫外吸收特性不同,因而物质紫外光谱是鉴定物质结构的重要信息之一。

在特定波长下(通常选择物质的吸收峰值波长),在一定浓度范围,物质的含量与吸光度成正比:C1/C2=A1/A2。

选择5个以上的浓度,分别测定吸光度,可进行线性回归。

未知浓度的样品可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浓度。

Y=aX+b本实验要分别测定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在254nm和266nm下的标准曲线,然后测定混合样品在254nm和266nm波长下的吸光度,然后代入以下方程组中计算样品中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含量的方法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超声波清洗机、天平、25mL容量瓶、10mL容量瓶、量筒、移液枪等试剂:60%乙醇溶液四、实验材料喜树碱标准样品(40 μg/mL)羟基喜树碱标准样品(40 μg/mL)含量未知的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样品五、标准曲线的绘制精密称取1 mg喜树碱标准品,置于25 mL容量瓶中,加入60%乙醇溶液超声助溶,定容至刻度,备用。

分别吸取喜树碱标准溶液1、2、3、4、5 mL置于10mL容量瓶中,用60%乙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将标准溶液倒入到小药瓶中,并标记;在254nm和266nm下,分别以60%乙醇为空白测定吸光度,并作出吸光度-浓度曲线两条。

对于羟基喜树碱标准样品也一样处理,做出吸光度-浓度曲线两条。

六、实验步骤(1)将含量未知的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样品在254nm和266nm下,分别以60%乙醇为空白测定吸光度。

(2)将样品中喜树碱含量和羟基喜树碱含量分别设为x和y两个未知数,利用四个标准曲线和测出的样品在254nm和266nm下的吸光度,列出方程组,即可求得两种物质的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取对照品溶液(2)的稀释液,以 257nm为测定波长(λ2),在304nm波长 附近(每间隔0.5nm)选择等吸收点波长为 参比波长(λ1),要求ΔA=Aλ2-Aλ1=0。
再在λ2与λ1两波长处分别测定供试品 溶液的稀释液与对照品溶液(1)稀释液 的吸收度,求出各自的吸收度差值 (ΔA),计算,即得。
四、操作注意事项
测定之前应先检查仪器波长是否 准确。
五、思考题
1.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制剂有 何优点?
2.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应如何选择 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
Cs
每片中含SMZ的毫克数
m SMZ
Cs
Ax As
100 W
W称 1000
Cs = 0.505mg/ml
W称=0.06960g
W=552.64mg
由于参比波长对测定影响较大, 故采用对照品溶液来确定。此波长 可因仪器不同而异,测定时应仔细 选择。
三、实验内容
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教师准备)
取本品10片,精密称定,研细,精密 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磺胺甲噁唑50mg 与甲氧苄啶10mg),置于100mL量瓶 中,加乙醇适量,振摇15分钟使磺胺 甲噁唑与氧苄啶溶解,加乙醇至刻度, 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 液。
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教师准备)
精密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磺 胺甲噁唑对照品50mg与甲氧苄啶对 照品10mg,分别置于100mL瓶中, 各加乙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分别作为对照品溶液(1)与对照品溶 液(2)。
三、磺胺甲噁唑的测定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 品溶液(1),(2)各2mL,分别置 于100mL量瓶中,各加0.4%氧 化钠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
=AS,257-AS,304 =ΔEC SMZl ΔA与CSMZ有线性关 系。
在λ2与λ1两波长处分别测定供试 品溶液与SMZ对照品溶液的吸收度, 求出供试品溶液吸收度差值(ΔAx) 、 SMZ 对 照 品 溶 液 的 吸 收 度 差 值 (ΔAs) ,计算,即得。
Ax C x As C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x
Ax As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原理。 2.学习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在复方制 剂分析中的应用。
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的处方为: 磺胺甲噁唑(SMZ) 400g 甲氧苄啶 (TMP) 80g 制成1000片 每片含SMZ:360~440mg(Chp 2000)
二、基本原理
当吸收光谱重叠的a、b两组分共 存时,若要消除a组分的干扰测定b组 分,可在a组分的吸收光谱上选择两 个吸收度相等的两波长λ1和λ2,测定 混合物的吸光度差值。然后根据ΔA 值计算b的含量。
磺胺甲噁唑(SMZ)在257nm波长 处有最大吸收;甲氧苄啶(TMP)在此 波长吸收最小并在304nm波长附近有一 等吸收点,故选定257nm为SMZ的测定 波长(λ2),在304nm波长附近选择参 比波长(λ1)。
A257=AS,257+AT,257 A304=AS,304+AT,304 ΔA= A257- A304 ∵AT,257=AT,3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